中图版地理七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周期、方向以及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运动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详细内容,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周期、方向;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和图像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演示法:通过图像资料和实例,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像资料和实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地球仪等。

2.准备课件,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位置、地球的基本运动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和图像资料,呈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同时,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周期、方向。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图像资料,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初中中图版地球公转教案

初中中图版地球公转教案

初中中图版地球公转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球公转所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 知道五带的名称、界线及特点。

2. 方法与过程:- 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能根据生活观察和体验,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地球上的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探究地球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点:-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周年移动情况及据此产生的一系列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理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导致地球上产生四季和五带现象。

教学工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地球的自转运动,那么,地球除了自转运动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学生:公转运动。

学生浏览书本内容,通过比较填写下表:自转: 绕地轴;自西向东;24小时(一天);产生昼夜交替、时差。

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一年;产生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探究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2.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

b. 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c.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

四、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对地球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中图初中地理七上《1第2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案1

中图初中地理七上《1第2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案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2.黄赤交角的形成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二、教学方法及手段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

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钟作慈主编)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钟作慈主编)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钟作慈主编)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材主要讲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介绍地球的日、夜、四季变化等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因,以及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二、知识点与教学目标1. 知识点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夜的变化;3.地球公转引起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熟悉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夜变化以及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的规律;3.具备使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日、夜变化和四季变化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夜变化;2.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2.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规律;2.如何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日、夜变化和四季变化。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1.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思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资料、课件等辅助教具,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2. 教学步骤(1)导入首先,通过课件或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有日、夜变化?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2)自转的概念和规律接下来,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资料等教具讲解“地球的自转”的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自转引起的日、夜变化。

(3)公转的概念和规律紧接着,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资料等教具讲解“地球的公转”的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4)巩固与提高最后,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知识,并能够使用这些知识解释日、夜变化和四季变化。

五、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与评价方法1.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学生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2.掌握好教学节奏,避免时间不足或时间过长的问题;3.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料和教具,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中图版初一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中图版初一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农业气象
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 风等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 响,气象预报对农民有指 导作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周期也不同。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而公转一周的时间则 是365.25天。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影响
•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气候、环境、生物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一定 的影响。
• 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导致地球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均,从而影响气候 的变化。此外,地球自转和公转还对大气环流、洋流、植被分布等自然 环境产生影响。
中国农历
是一种阴阳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 一个月,并参照太阳回归年为年的 长度。
二十四节气
是阳历的反映,根据太阳在黄道上 的位置划分,为农业生产提供时间 参考。
农业生产与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四季更替, 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
农事活动
随着季节的变化,农民进 行播种、施肥、除草、收 割等农事活动。
04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 地理意义
时间差异的形成
总结词
时间差异是指不同地方之间的时间差 异,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详细描述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 经度的地方在不同的时间受到太阳的 照射,从而产生了时间的差异。这种 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四季的变化
总结词
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和倾斜引起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也相互影响。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段,地球自转 的速度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也会影响地球公转的速度。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
地球自转是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而公转则是绕太阳轨道的运动。两者的运动轨迹、运动 周期和运动速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地球自转的运动轨迹是圆形,而公转的运动轨迹则是椭圆形。此外,地球自转的速度较快, 而公转的速度较慢。

初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初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初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初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导论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运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案将以地球自转和公转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 掌握自转与公转的概念,并能简单解释其运动原理;- 了解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多媒体展示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操场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 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理解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原理;- 让学生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不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并给予简单答案。

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地球的自转是指什么?”“地球的公转是指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互相交流意见。

2. 学习新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课堂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原理和过程,并引导学生形成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初步认识。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一人担任记录员,其他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束后由记录员汇总小组成员的答案。

问题包括:“地球的自转是什么?”“地球的公转是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有哪些影响?”等。

4. 操场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老师向学生解释模拟地球自转的方法,并让学生围成圆圈,以一个学生为中心,同时右手向前旋转,体验地球自转的过程。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地轴地球绕地轴的不停地旋转运动,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

地球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球绕地轴旋转的轴实际上看不见的。

b5E2RGbCAP2、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相同,为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在地球上看天地的旋转方向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恒星及太阳随着天球在自东向西旋转,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为什么呢?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即自转周期,叫做一日。

由于观测周期采用的参照点不同,有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和太阳日(24小时)之分。

plEanqFDPw5、地球每天自转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地球自转运动是不均匀的,有季节变化、长期变化及不规则变化。

如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使自转速度减慢,但这种变化不大,每100年日长增加1〜2毫秒。

地球自转的季节变化是每年3〜4月速度最慢,8月最快,但季节性日长变化不超过0.5〜0.6毫秒。

DXDiTa9E3d6、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南、北两极点等于零。

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每小时15°。

RTCrpUDGiT7、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在南、北两极点等于零。

除南、北两极点外,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和海拔的不同而不同,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海平面处约为每小时1670米,南、北纬30°海平面处约为每小时1447千米,南、北纬60°海平面处约为每小时837千米。

在赤道处高度相差100米,每小时线速度相差26米。

5PCzVD7HxA8、地球自转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中图版
-地方时差: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的计时差异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季节的温度和光照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导致昼夜长度的变化
4.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微小的扁平效应: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地球略微扁平
5.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导航:地球自转和公转用于确定方向和位置
-气候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气候patterns
-培养地理素养: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启发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引发对地球运动和宇宙规律的思考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通过关键词和句子突出重点,同时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可以使用图标、颜色标注、箭头指示等视觉元素,使得板书更加生动和直观。
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农业生产: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作物生长周期和农业规划有重要影响
6.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据
-星空观测:通过观测星空变化推断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仪观测:使用地球仪模型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物理探测:通过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据
7.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
-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物理模型
-天球仪:展示星空和地球自转公转关系的模型
2.通过实际观察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加深对影响因素的理解。
3.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分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中学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中学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中学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2.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3. 能够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和特点;4.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转和公转的概念;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和特点;3. 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知识讲解】2.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自转: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公转: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3. 讲解地球自转的原理和特点:- 自转轴:地球自转的时候,其轴线是倾斜的,使得地球的南北两极各有一个极点。

- 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约为每小时1670千米。

-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 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从地图上看,东方先亮起,西方最后才亮起。

4. 讲解地球公转的原理和特点:- 公转轨道:地球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动,形成一年一度的公转运动。

- 公转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为每小时约29.5千米。

-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

【案例分析】5. 分析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自转的影响:造成地球的昼夜交替;形成地球自然界中的风、云、河流、洋流等现象;使得地球呈现扁球状。

- 公转的影响:引起地球不同季节的变化;形成地球的地理分带现象,如寒带、温带和热带。

【概念澄清】6.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巩固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地球自转是指什么运动?- 地球公转是指什么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和周期分别是多少?- 地球公转的速度和周期分别是多少?【练习与拓展】7.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他们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8.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中图版地理七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学设计

示范教案一(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影响。

能力目标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三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

2.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3.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能准确地解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天体)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用科学的理论批判伪科学、反科学的观点。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1.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2.黄赤交角的形成。

●教学方法1.让学生分小组活动,通过运用地球仪亲自演示,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教具、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板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具准备地球仪、三球仪、经纬模型仪、“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比较表、图1.20、图1.22投影胶片、板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三课内容我们简单地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哪位同学能用简短的语言给大家归纳、概括一下?(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引导)对!地球处在银河系中太阳系内的金星和火星之间,它与其他行星、小行星一样,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着。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板书)在初中地理课本中,我们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在这一节课上,针对地球的两种运动我们将做进一步的学习。

1.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2课时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

1.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2课时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2课时)本课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变化,形成地球上的周期性季节变化。

2. 初步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周期性的公转。

3. 初步知道不同季节,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日照时间长短不同。

教学准备:地球仪、画有方格的手电筒、关于地球公转的影视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活动一模拟太阳的直射与斜射活动目标:1. 通过模拟,知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程度不同,有直射与斜射之分。

2. 能将方格的大小与太阳的照射程度加以关联。

学生活动流程1. 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季节的变化?这和太阳的照射有关吗?2. 模拟:在手电筒的玻璃片上画上大小均匀的方格,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不同地方的方格大小。

3. 小结:地球上不同地方受到的太阳照射情况不同,有直射与斜射之分。

指导要点:* 在进行模拟活动前,应让学生知道地球仪上方格变大的地方相当于受到太阳的斜射,方格大小几乎不变的地方相当于受到太阳的直射。

* 活动中画有方格的手电筒最好由教师预先准备,因为要求方格大小均匀,如果让学生画,难以保证方格的大小,从而影响活动结果。

活动二模拟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活动目标:1. 通过模拟活动,初步知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季节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

2. 通过比较方格大小,分辨地球仪上同一点受到的太阳直射与斜射情况。

3. 进一步提高从事模拟活动的能力。

学生活动流程1. 思考: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一年当中受到的太阳照射情况有什么不同?2. 模拟:在地球仪上选择一点(如上海)作出记号。

让地球仪沿圆形轨道围绕手电筒转动,模拟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选择4个对应的位置,比较记号处方格的大小,判断太阳直射与斜射情况的变化。

3. 小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受到太阳直射和斜射的情况不同。

4. 观看关于地球公转的影视资料。

5. 交流:地轴的倾斜对季节更替的影响,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昼夜长短的特点。

中图版七上1.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word教案(2)

中图版七上1.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word教案(2)

中图版七上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椭圆形)•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依旧直着身子?(斜着)•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太阳直射点最北能够到达哪里?最南呢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通过赤道?(北回来线、南回来线、两次)注意:演示时速度不要太快,若运行一周学生还没有看清晰的话,能够反复一次。

学生回答后,以板图的方式进一步做具体的说明:地球在公转时,是斜着身子的。

它斜着身子,是因为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那个夹角是66.5°。

正是因为那个夹角的存在,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来回移动,最北到达北回来线,最南到达南回来线,这也是南、北回来线得名的缘故。

试想,假如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也确实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还会移动吗?为使问题更简单明了,将地球运行仪的地球仪取下来,换上一个皮球来演示。

学生摸索后回答:可不能移动,始终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点始终在亦道上,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太阳热量会有变化吗?(没有)没有热量的变化,会可不能有气温的变化?(可不能。

)地球在一年中没有气温的变化,会可不能有季节的变化?(可不能。

)由此看来,正是因为地球斜着身子公转,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同意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暑往来,因此就产生了四季。

这就说明了我们上节课留下的疑问。

关于四季的产生,我们结合教材图D“地球公转示意图”来详细具体地说明一下。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来线上时,大约是6月22日前后,请大伙儿想,这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是否是一年中最多的?讲述: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时刻最长,夜晚时刻最短,也确实是昼长夜短,同时越向北去,白昼时刻越长,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长到24小时差不多上白天,这确实是极昼现象。

这一天我们把它叫做夏至日。

同时把夏至日前后的6、了、8三个月,规定为北半球的夏季。

这一天,南半球的情形完全相反。

地理地球自转与公转教案

地理地球自转与公转教案

地理地球自转与公转教案教案标题:地理地球自转与公转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地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变化的现象。

3. 能够解释自转与公转对地球上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地球仪或地球模型,引起他们对地球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知识讲解:3. 通过展示和解释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方式。

- 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24小时,导致了昼夜的交替。

- 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365.25天,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示范与实践:4. 分发地球仪或地球模型给学生,并让他们模拟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

- 自转:让学生轻轻旋转地球仪或地球模型,观察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变化。

- 公转:让学生围绕教室中央的太阳模型绕圈,观察地球上不同季节的变化。

讨论与总结:5.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地球自转与公转对地球上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 自转: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活动规律,例如人类的睡眠和工作时间。

- 公转:季节变化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迁徙,例如春天植物的发芽和秋天树叶的变色。

拓展活动:6. 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进一步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相关知识,并制作海报或展示板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评估:7. 设计一份简单的问答或填空题,以评估学生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理解程度。

教案延伸:8. 将地球自转与公转与其他科目进行跨学科的联系,例如物理学中的力与运动、生物学中的生物节律等。

教学资源:- 地球仪或地球模型- 太阳模型- 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教案总结: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示范与实践、讨论与总结、拓展活动和评估等步骤,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概念,并认识到它们对地球上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观点,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和规律,了解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导入
1. 引导学生观察日出和日落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思考。

2. 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公转运动。

二、观点诠释
1. 自转:地球盘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自转一周为一日,造成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 公转:地球盘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公转一周为一年,造成季节的变化。

三、原理和规律
1. 自转原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自转速度不同造成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时差,形成了时区的划分。

2. 公转规律: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地球离太阳近时为近日点,离太阳遥时为遥日点,造成了地球季节的变化。

四、对地球的影响
1. 自转影响:地球自转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影响了生物的发展和活动规律。

2. 公转影响:地球公转造成了季节的变化,影响了气候和植被的分布。

五、拓展延伸
1. 通过实验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2. 观察其他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比较不同行星的运动规律。

六、小结
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观点、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规律如此精密,我们应该珍惜地球,珍爱环境,共同呵护我们共同的故里。

七、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稳固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2. 自主探究其他行星的运动规律,撰写一篇小结报告。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球的公转优秀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球的公转优秀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球的公转优秀教案《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球的公转优秀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球的公转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教学难点:晨昏线的概念。

教学媒体:手电、地球仪、一块泡沫塑料、一支铅笔、量尺、一段塑料绳、两个夹子。

教学过程:[导入]:现在大家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这个地球是一个行星,它和另外八个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

人类就住在太阳系中。

但是“发现”这个体系,也就是说,真正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花费了多少世纪的苦功啊?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天地观的发展。

(略)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

[演示并提问]:教师转动地球仪1、地球怎样自转?(绕轴旋转)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几点是什么?(确定方向“北”)3、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P10读一读。

(讨论或学生举例)4、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照射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光的一半叫昼半球,背光的一半叫夜半球。

昼夜半球相交的大圆叫晨昏圈。

(用一段塑料绳折成大圆环放在晨昏圈的位置,两个夹子把绳固定在地球仪底座)2、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

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3、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纽约呢?(兰色)[演示并提问]一边拿手电照射一边转动地球仪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在日本正在卫星实况直播世界杯足球赛,英国的球迷大概要在什么时间观看?美国纽约呢?[小节]: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各地的昼夜在不断交替着。

地球自转与公转教案

地球自转与公转教案

地球自转与公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区别。

2.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对地球运动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过程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地球仪。

3. 自制教具(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

4. 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四季是如何变化的?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课堂讲解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运动的动态过程。

4. 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昼夜长短、四季变化等,并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制教具,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航空、农业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并用文字描述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 采用课堂提问、学生演示、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的参与程度及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天文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及宇宙知识的理解。

2019中图版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word教学设计

2019中图版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word教学设计

2019中图版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word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特点▲过程与方法:在绘图、说图活动中,发展自身读图、析图、图文转换以及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的能力;在观察、演示、操作活动中,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借助生活案例,养成发现生活、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以及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二、教法学法教学方法:驱动探究式教学法、互动生成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地球仪、三球仪演示、多媒体演示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图表学习法、直观体验学习、发现探究学习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情境导入诗词与地理:毛泽东有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伟人高歌,众人传诵。

有人说诗中有地理,你以为如何?又有人说“坐地一日不一定能行八万里”,你怎么看?(二)认知驱动,自主建构【阅读】阅读教材,自学填表:(三)活动体验,思维提升【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视频。

【教具演示】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后认识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特点明确:方向(1)自西向东(2)逆时针——北极看(3)顺时针——南极看【练习】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活动】一人充当极点,另一到两人按距极点不同距离站在同一直线上绕“极点”转动,体会不同纬度地点在地球自转过程中的速度差异。

观察回答:经过相同时间,几人转过的角度相同吗?转过的弧长相同吗?不同纬度上,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线速度一致吗?分别是多少?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明确:自转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均为15°/小时(2)线速度——赤道处最大,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3)南北两极点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零【多媒体展示】恒星日与太阳日动画和讲解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 、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 、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提问:
( 1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 2 )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
( 3 )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
( 4 )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2 、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 1 )讲述:
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
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 3 )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 4 )提问:
已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

这说明什么?
①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什么?
②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
( 5 )讲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 6 )讨论:
①通过观察,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

据此能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们便是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体,是不能判断地球这艘大船动或不动的。


①怎样才能判断地球动或不动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运动情况)
②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现象,也就是说都在自东向西运动。

这说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
③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总是循环出现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地球在转动)
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从看到太阳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阳正南,相隔时间大约是多少?(24 小时)这说明什么?(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
(7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

现在,人们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自转。


我们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两端分别是南极和北极,穿过地轴南北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做地轴。

(板书:“地轴”)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地轴为轴转动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

(8 )指导学生填写课本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9 )提问:
①什么叫地球自转?我们根据什么知道地球在自转?
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③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 、指导学生认识昼夜的成因
( 1 )讨论:
①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伴随太阳东升西落发生的。

既然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那昼夜现象应该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②请你想像一下,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呢?
( 2 )讲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每组都有一个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仪,我们就用它来实验。

( 3 )分组实验:
①点燃蜡烛,用蜡烛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②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③转动地球仪。

使它自西向东(即从左向右)转动,观察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是否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 4 )汇报实验结果。

(以上实验也可以分步进行。

如果分步实验,汇报也分步进行。


( 5 )讨论:
①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②现在,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 6 )教师小结: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自转及昼夜成因。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双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7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8 )提问:
①昼夜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②昼夜现象为什么是交替循环的?
③昼夜的来临为什么会逐渐发生的?
3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公转及四季成因
( 1 )谈话:地球除自转外,还有其他运动形式吗?
( 2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公转。

( 3 )观察:
①从图中看,地球在怎样运动?(绕太阳转动)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
②你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周要多长时间吗?(一年)
③从图中看,地球在绕太阳转动时,地轴的方向是怎样的?(总是倾斜的,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 4 )讲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由于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角度不变,这样就造成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太阳高度比较大,有时太阳高度比较小,有时太阳高度居中。

我们知道太阳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气温的变化,这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气温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现象。

巩固应用
l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提问:
( 1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 2 )什么是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 3 )一天24 小时是根据什么定的?
( 4 )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同时自转了多少周?
( 5 )为什么一年有365 天?
布置作业
观察与思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南天的星座(猎户座或其他任意一个星座,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变化?(随着日期的推移,自东向西移动。

)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这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与周围星座相互运动的现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