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考题精编

合集下载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模拟考试题汇编:《世说新语》及答案 .doc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模拟考试题汇编:《世说新语》及答案 .doc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模拟考试题汇编:《世说新语》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共11题) 1.2004年大连市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____________ 传一乡秀才观____________ ②后大闻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之可以即愈 __________________(3)且吾有大事未__________________(4)闻言__________________动 __________________9.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告之于帝B 、贤于材人远矣C 、仓鹰击于殿上D 、万钟于我何加焉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1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11.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答案】8.(4分) (1)记:记住(2)给……吃药 ; 吃药;用药治(3)结束;完;了结 (4)脸色;神色;面色9.(2分)C10.(3分) (1)(1分)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得分点:岂)(2)(2分)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

(得分点:为:“当告以故”句式)(句子翻译基本通顺,看得分点)11.(2分)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

难度:中等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10.2008年长春市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5分)汉,郭伋字细侯。

茂陵人,为并州守。

素结恩德。

后行部①至西河。

童儿数百。

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

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熊掌,亦我所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跃跃欲试
B.所恶有甚于死者可爱者甚蕃不求甚解
C.万钟于欲何加焉弗敢加也添枝加叶
D.此之谓失其欲心太守自谓也不知所谓
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文章将“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选自《世说新语》)
[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1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有仙则名( )(2)无案牍之劳形( )
(3)尝暂寄人空宅住( )(4)子欲居九夷(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暂住何烦尔?
(2)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①而不接。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3)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朋党论》节选
(4)管宁、华散共园中锄莱,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zòu)B.差可拟(chà)C.尊君在不(fǒu)D.友人惭(jiàn)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_(2)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4)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1)

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1)

2004-2008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一)课内选段二、2004年恩施市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

请读下面这则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故事的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故事的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故事的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五、2008年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3.文段理解。

(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_,乙文侧重叙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世说新语》两则试题《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刘义庆〔南北朝〕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⑴差.可拟:⑵因.风起:⑶尊君在不.:⑷相委.而去: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⑵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4.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2分)答案:1.⑴差,大致、差不多。

⑵因,凭借。

⑶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⑷委,丢下、舍弃。

2.(4分)⑴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和侄儿侄女们谈论诗文。

⑵您和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中午您没有来,就是没有信用。

3.B(非写实,凡比喻,都是写虚)4.(4分)⑴(2分)元方从友人“无信”“无礼”两方面批驳友人。

试题2: 《世说新语》两则试题《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中考总复习-部编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部编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部编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中考课内文言文总复习《〈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一.填空1.《世说新语》是古代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

作者,南朝宋家,彭城人。

二.课下注释1.重要词语解释:1.期 2.日中 3.去 4.不 5.委6.君7.家君8.引9.顾 10.辄11.幸 12.尚 13.可 14.贼 15.舍16.纳 17.托 18.宁 19.邪 20.拯2.翻译下列句子:(1)尊君在不?(2)歆辄难之(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4)宁可以急相弃邪?(5)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三.按要求默写1.《期行》中交代对话背景的句子是2.交代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3.交代对话由来的句子是4.陈元方指出父亲友人的两点错误是5、《乘船》中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6.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所携之人的理由是7.《期行》中表现客人十分无礼的句子是8.最能体现陈元方态度的句子是。

四.回答下列问题1.《期行》中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你认为他做得对吗?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办?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你认为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3.《乘船》中“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一句中的“此”指代。

4.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其优劣。

5.《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期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卖油翁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

《卖油翁》作者是_______,北宋著名______家。

唐宋_______之一。

2.给下列汉字注音。

自矜.()家圃.()睨.()忿.然()酌.油()颔.()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2)但.微颔.之()(3)无他,但手熟尔.()(4)尔安.敢轻吾射()4.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二、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1.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2.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3.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4.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三峡一、《三峡》选自《》,作者,朝的家和家。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世说新语〉二则》(含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世说新语〉二则》(含解析)

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讲巧练《〈世说新语〉二则》【要点存盘】1.《咏雪》一文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我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

“柳絮”飘飘扬扬的样子,极似雪花飘落的神态,这是形似。

它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咏雪》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答:①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②文中“儿女”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3.《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答:①“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答: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5.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答:聪明、勇敢、明理(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文学常识】关于“十”及以上的文学常识1.世界十大文豪:古希腊诗人荷马;意大利诗人但丁;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期泰;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2.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3.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琴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4.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5.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救风尘》(杂剧),《西厢记》(杂剧),《看钱奴》(杂剧),《墙头马上》(杂剧),《李逵负荆(杂剧),《绿牡丹》(传奇),《幽闺记》(传记),《中山狼》(杂剧),《玉簪记》(传奇),《风筝误》(传奇);6.中国十大才子书:《三国演义》、《水浒传》、《好逑传》、《平山冷燕》、《玉娇犁》、《西厢记》、《琵琶记》、《花笺记》、《斩鬼记》、《三合剑》;【精选习题】一、句子默写1.(2022秋·七年级课时练习)你知道哪些咏雪的佳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世说新语》二则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世说新语》二则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咏雪》)【乙】凝之弟献之①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②,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③解围。

”乃施青绫步鄣④自蔽,申⑤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注释】①献之:指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王羲之第七子。

②词理将屈:理屈词穷。

③小郎:王献之是王凝之的弟弟,因此谢道韫称他为小郎。

④步鄣:用以遮挡视线的屏障。

⑤申:申述。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公欣然.曰不以为然.C.差.可拟阴差.阳错D.因.风起因.材施教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段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交代了咏雪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B.甲文段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一家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C.甲文段画波浪线句子的朗读节奏可以划分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乙文段讲的是谢道韫躲在丝绸屏障后面替小叔子王献之解围的故事。

3.请将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白雪纷纷何所似?4.把下雪的情景比作“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好在什么地方?请说明理由。

5.“咏絮之才"作为成语是谢道韫的个人标签,请根据甲乙两文段说说“咏絮之才”在谢道韫身上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1.A 2.C 3.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4.示例:“柳絮因风起”把纷飞的白雪比作“柳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世说新语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世说新语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世说新语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中考名著阅读专题复习之《世说新语》一、要点梳理《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通过阅读可以夯实文言知识,提升文言阅读鉴赏能力,同时可以丰富历史知识,多角度了解古代名人,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一)【德行】六篇选读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①。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②。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③。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

”④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⑤。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名著,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

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

按:这一句说他的言行是士人、世人的榜样。

士:读书人。

②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揽,拿住;辔,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③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

太守:郡的行政长官。

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④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是属官之首。

白:陈述;禀报。

府君:对太守的称呼。

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所以称大守为府君。

廨(xiè):官署;衙门。

⑤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

式,等于表,表彰;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闾,指里巷。

【译文】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

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

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

”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

《世说新语》二则中考练习

《世说新语》二则中考练习

D.结尾补充交代了写谢道韫的身份,表达作者对她的文
学才华和聪明机智的赞扬。
解析: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 欣慰、快乐,所以“公大笑乐”。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 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B.作者的意图是借陈元方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 “信”和“礼”的重要性。
③若士必怒 假如,如果
④若为佣耕

[因]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趁,乘
②余因得遍观群书 于是,就
通假字 尊 君 在 不 同 “ 否 ”
词类活用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期 , 名 词 用 作 动 词 , 约 定
古今异义
去]①太丘舍去 古:离开 ②去学校 今:前去,前往
[委]①相委而去 古:舍弃 ②委以重任 今:把事情交给别人办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
《世说新语》二则课堂练习
整理:黄娇
一、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俄而: 不久,一会儿 去后乃至: 才
未若: 不如,不及 下车引之: 拉
柳絮因风起: 趁,乘 入门不顾: 回头看
相委而去: 丢下,舍 内集: 把家里人集聚在一起 公欣然曰: 弃高兴的样子 差可拟: 大体 太丘舍去: 丢下(他)离开
[至]①过中不至 到 ②礼愈至 周到
[舍]①太丘舍去 舍弃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学舍,书馆
③屋舍俨然 房屋
[时]①元方时年七岁 当时 [信]①则是无信 信用,诚信
②年与时驰 时光 ③学而时习之 按时
②必以信 实情 [引]①下车引之 拉,牵拉
④四时之景不同 季节
②属引凄异 延长
[日]①期日中 太阳
③引喻失义 称引、譬喻

专题03《世说新语》(中考真题精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中考真题专练

专题03《世说新语》(中考真题精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中考真题专练

专题03 《世说新语》(中考真题精练)【2020·黔西南州卷】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世说新语》)(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

廨:官署。

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见._____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③登车揽辔._____④吾之礼贤.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答案】1.①同“现”,表现②正确方法(规律)③嚼子和缰绳④贤士2.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甲文为千里马抒发委屈和不平,乙文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详细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

见:同“现”,表现;②句意为: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道:正确方法(规律);③句意为: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辔:嚼子和缰绳;④句意为: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

贤:贤士。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整理)世说新语古代寓言中考题目

(整理)世说新语古代寓言中考题目

《世说新语》两则【重点回顾】(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理解1:谢太傅赞同哪个比喻?为什么?理解2:评价元方。

【2010中考】4. (2010·山东省济宁市,7-9,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答案】7.答案:①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

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评分:共4分。

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世说新语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世说新语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名著阅读专题复习之《世说新语》一、要点梳理《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通过阅读可以夯实文言知识,提升文言阅读鉴赏能力,同时可以丰富历史知识,多角度了解古代名人,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一)【德行】六篇选读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①。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②。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③。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

”④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⑤。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名著,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

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

按:这一句说他的言行是士人、世人的榜样。

士:读书人。

②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揽,拿住;辔,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③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

太守:郡的行政长官。

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④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是属官之首。

白:陈述;禀报。

府君:对太守的称呼。

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所以称大守为府君。

廨(xiè):官署;衙门。

⑤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

式,等于表,表彰;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闾,指里巷。

【译文】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

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

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

”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

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①;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②。

专题06 《世说新语》二则(典题精练)(解析版)

专题06 《世说新语》二则(典题精练)(解析版)

专题06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之《世说新语》二则『典题精练』一、(2020·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②元方入门不顾.()③谏.父曰()④是.负义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汝何以收此凶具?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答案】1.①玩耍②回头看③规劝④这2.B3.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②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4.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

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

继而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上《世说新语两则》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上《世说新语两则》

部编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参考译文】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大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儿侄女等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次兄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长兄的女儿谢道银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到。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同行,您正午时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阅读《咏雪》完成1~6题。

(20分)第一组题目: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沙鸥翔集.B.与.儿女讲论文义/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撒盐空.中差可拟/空.谷传响D.未.若柳絮因风起/未.尝稍降辞色2.把“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的轻盈姿态,如同柳絮般乘风漫天飞舞,富有美感。

B.“撒盐空中”体现了雪粒直落的沉重感,更为真切描摹了“雪骤”的猛烈密集。

C.“公大笑乐”全是因为胡儿充满童真的回答把谢太傅逗乐了,他们一家其乐融融。

D.本文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她是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第二组题目: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独往湖心亭看雪.B.撒盐空中差可.拟/可.以为师矣C.与儿女讲论文.义/手把文.书口称敕D.未若.柳絮因风起/求闻之若.此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世说新语中考题精编

世说新语中考题精编

《世说新语》中考题精编2004年大连市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分)译句: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二)(8分)9.(2分)③10.(2分)D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12.(2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2004恩施三、文言文阅读(10分)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

请读下面这则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中考题精编2004年大连市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分)译句: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二)(8分)9.(2分)③10.(2分)D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12.(2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2004恩施三、文言文阅读(10分)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

请读下面这则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9课)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②错: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三、文言文阅读(10分)17.(3分)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18.(2分)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19.(3分)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20.(2分)略2004年大连市(课)(二)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分)译句: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二)(8分)9.(2分)③10.(2分)D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12.(2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2005厦门[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7—21题(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①尊君在不?②诺,期返而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 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21.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4分)[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7—21题(16分)17.① fǒu ② shí(2分,各1分)18.①约定②丢下,舍弃③才④害怕,担心(4分,各1分)19.C (2分)20.(4分,各2分)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21.(4分)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

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基本看法1分,结合文段适当展开2分,整体语言表达1分。

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

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补充说明]若出现: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2分。

//若出现:脱离文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2分;没扣守信者不给分。

2008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亻及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亻及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亻及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段理解。

(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3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答案: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 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2008年来宾市(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B 去后乃至(才)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C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足日,饮酒乐,天雨(这)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9.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B9.(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