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阅读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王思任《世说新语序》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王思任《世说新语序》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共19分)读《史记》之后,或难为《汉书》;读《汉书》之后,且不可看他史。

今古风流,惟有晋代,至读其正史,板质冗木,如工作《瀛洲学士图》【1】,面面肥皙,虽略具老少,而.神情意态,十八人不甚分别。

前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专罗晋事,而映带..汉魏间十数人,门户自开,科条另定。

其中顿置不安..,征传未的,吾不能为之.讳;然而小摘短拈,冷提忙点,每奏一语,几欲起王、谢、桓、刘诸人之骨,一一呵活眼前而毫无追憾者。

又说中本一俗语,经之即文;本一浅语,经之即蓄;本一嫩语,经之即辣。

盖.其牙室利灵,笔颠.老秀,得晋人之意于言前,而因得晋人之言于舌外,此小史中之徐夫人也【2】。

嗣后孝标【3】劻注,时或以《经》配《左》,而博赡有功;须溪贡评,亦或以郭解《庄》,而雅韵独妙。

义庆之事,于此乎毕矣。

自弇州伯仲【4】补批以来,欲极玄畅,而续尾渐长,效颦渐失,《新语》遂不能自主。

海阳张远文氏得善本于江陵陈元植家,悉发辰翁之隐,黜陟诸公,拣.披各语,注但.取其疏惑,评则赏其传神,义庆几绝而复寿者,远文之力也。

而《新语》之事,又于此乎毕矣。

嗟乎,兰苕翡翠,虽不似碧海之鲲鲸,然而明脂大肉,食三日定当厌去,若见珍错小品,则啖之惟恐其不继也。

此书泥沙既尽,清味自悠,日以之佐《史》《汉》炙可也。

(取材于王思任《<世说新语>序》) 注释:【1】《瀛洲学士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画作,描绘了盛唐十八学士的形象。

【2】徐夫人:战国时善作匕首的匠人。

【3】本句中:孝标,即南朝梁文学家刘孝标。

须溪,即宋末文学家刘辰翁。

郭,即晋代玄学家郭象。

《经》,指《春秋》;《左》指《左传》;《庄》指《庄子》。

【4】弇州伯仲,即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兄弟。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而映带..左右..汉魏间十数人又有清流激湍,映带B. 其中顿置不安....不患贫而患不安C. 笔颠.老秀颠.沛流离D. 拣.披各语披沙拣.金8.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而.神情意态,十八人不甚分别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B. 吾不能为之.讳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盖.其牙室利灵盖.追先帝之殊遇D. 注但.取其疏惑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9.下列对文中语句含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工作《瀛洲学士图》—形容晋代正史记录人物,像工匠仿画的《瀛洲学士图》,呆板无味,缺少风采。

初一上学期语文【古文】《世说新语》 练习题含有答案

初一上学期语文【古文】《世说新语》 练习题含有答案

古文·世说新语1.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的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

与友期.行(________)过中不至.(________)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尊君在不.(________)相委.而去(________)下车引.之(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2)给文中画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________)过中不至,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3)用“/”画出下面句子两处停顿的地方。

元方入门不顾(4)翻译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回答问题。

①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父亲的朋友哪些错误?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③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自《________》由南北朝时期南朝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俄.而雪骤④与儿女..讲论文义(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答案)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参考答案一、小者最胜1.(1)一起(2)谁(3)好(4)到……去,拜访2.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3.示例1:同意,谢公通过二人的言谈看出他们不同的品性,证明沉默是金的道理。

示例2:不同意,谢公仅凭一次见面就下定论,未免有些草率。

(言之有理即可)4.寒温而已5. 寡言沉稳(答出寡言、说话少、沉稳,均得分)、处变不惊。

(或镇定自若、遇事不慌乱等,意到即可,均得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参考译文: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公(谢安),子猷(王徽之)、子重(王操之)两人说了很多俗事,子敬(王献之)只是略作寒暄而已。

三兄弟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公:" 刚才的三位贤士,哪个最好?" 谢公说:“小的最出色。

”客人问:“怎么知道的呢?”谢公说:“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根据这个推知的。

”二、孙子荆以有才1、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2、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3、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

参考译文孙子荆(孙楚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

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

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

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

”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

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三、钟毓兄弟小时1.(1)因∥共偷食药酒(2)毓∥拜而后饮得分技巧解析:句首关联词,主谓间要停顿。

2.(1)乘机。

(2)他们。

(3)用来。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6篇)(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③谏.父曰______④是.负义也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何以收此凶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七年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七年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阅读下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未若柳絮因风起③相委而去④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分别找出敬词(对别人的尊称)和谦词(对己称呼)各一个。

敬辞:谦辞:4.你觉得谢太傅更赞赏谁的才气?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含义。

(1)俄而雪骤俄而:(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3)相委而去委:(4)下车引之引: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一」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

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2分)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4分)参考答案:1.(1)称赞,赞许(2)效法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二」1、本文选自?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俄而()雪骤()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带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带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带答案)1.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因:_______________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_______________③相委而去委:_______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顾: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甲】【乙】两文都表现古代少年的聪慧机敏,请各找出一句并简要分析。

【答案】(1)①乘,趁,②约定,③舍弃,④回头看(2)①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②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甲】文示例:“未若柳絮因风起”,敏锐捕捉到雪花的轻盈姿态,想象贴切奇特,比喻形象生动,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敏。

【乙】文示例一:“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维护父尊辩驳巧妙,有理有节,可见其聪慧机敏。

示例二:“待君久不至,已去。

”暗示对方过错在先,语言得体而机智。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②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③野。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④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⑤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⑥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②是:这。

③适:到。

④焉:哪里。

⑤岂:怎么。

⑥身:亲自。

(1)下列选项中的“期”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吾与虞人期猎。

A.陈太丘与友期行B.期日中C.岂可不一会期哉D.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下列选项中的“之”字,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下车引之A.择其善者而从之B.身自罢之C.公将焉之D.曲肱而枕之(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乃往,身自罢之。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两则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案】C C(3)①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他走后友人才到。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世说新语》阅读理解1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

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

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

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车骑①。

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⑵取诸兄弟鹅悉杀之⑶既晓,家人咸以惊骇⑷云是变怪,以白车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乃夜往鹅栏间蒙乃始就学C.云是变怪,以白车骑皆以美于徐公D.问,果如之辍耕之垄上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原句: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译文: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

(2分)参考答案:1.⑴生气⑵全、都⑶天刚亮的时候(或:早晨)⑷说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

2.B 评分标准:共2分。

3.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评分标准:共3分。

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

4.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胸狭窄;夜往鹅栏、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是一个凶残的人。

(答到心狠手辣也可得分)评分标准:共2分,每小点1分。

要求能概括出性格特点,并能结合内容作适当阐发。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2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年减①十岁时,大将军②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

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初一上学期语文【古文】《世说新语》 练习题含有答案

初一上学期语文【古文】《世说新语》 练习题含有答案

古文·世说新语1.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的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

与友期.行(________)过中不至.(________)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尊君在不.(________)相委.而去(________)下车引.之(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2)给文中画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________)过中不至,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3)用“/”画出下面句子两处停顿的地方。

元方入门不顾(4)翻译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回答问题。

①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父亲的朋友哪些错误?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③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自《________》由南北朝时期南朝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俄.而雪骤④与儿女..讲论文义(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世说新语》阅读题和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题和答案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

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

⑤信:传信的人。

⑥朝士:朝廷官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2.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3分)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参考答案:22.⑴才⑵派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0.5分。

共4分。

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所寄/ 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

24.⑴新病起;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

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

共2分。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

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

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

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

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白——告诉。

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⑴甚以为忿()⑵家人咸以惊骇()⑶云是变怪()⑷果如之()2、“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A、何陋之有B、录毕,走送之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辍耕之垄上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⑴很、非常、十分⑵都⑶说⑷果然、果真2、B 3、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4、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胸狭窄,“夜往鹅栏”“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也是一个凶残的人。

(完整word版)《世说新语》阅读题和答案

(完整word版)《世说新语》阅读题和答案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

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

⑤信:传信的人。

⑥朝士:朝廷官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2.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3分)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参考答案:22.⑴才⑵派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0.5分。

共4分。

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所寄/ 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

24.⑴新病起;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

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

共2分。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

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

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

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

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白——告诉。

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⑴甚以为忿()⑵家人咸以惊骇()⑶云是变怪()⑷果如之()2、“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A、何陋之有B、录毕,走送之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辍耕之垄上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⑴很、非常、十分⑵都⑶说⑷果然、果真2、B 3、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4、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胸狭窄,“夜往鹅栏”“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也是一个凶残的人。

世说新语》两则阅读与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阅读与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阅读与答案世说新语》两则一、基础训练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形容撒盐时的姿态像在空中画线,非常整齐。

2.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人的行动不如风吹柳絮那样自然。

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指太丘出走之后一直到去世的整个过程。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指与人约好一起行动,但最终各自离去。

二)用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不顾及旁人的感受,自顾自地进门。

成语:不顾一切2.友人便怒:朋友一生气,就怒发冲冠。

成语:怒发冲冠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好在中午见面,但到了中午却没有出现,说明此人不可信。

成语:不守信用三)默写。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代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内”、地点“太傅寒雪”、人物“谢太傅、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3.元方曰:“。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曰”后面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话语,无法默写。

四)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人的称谓,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称,哪些属于谦称?(填写序号即可)敬称:3、4、7、10、11、12谦称:1、2、5、6、8、9、13、14、15二、课时达标一)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2.“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古义:指子女。

今义:指女儿。

3.翻译下列句子: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寒雪天气里和儿女聚会,讨论文化知识。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即指公大兄没有儿子,只有女儿,而她嫁给了左将军王凝。

4.《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寒雪”和“内集”暗示了家人的亲密聚会,而“欣然”和“大笑”则表现出家人之间的欢乐和温馨气氛。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1、《世说新语》”德行“中的句子,停顿正确的是(C)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A.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B.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C.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2、“席不暇暖”的理解正确的是(A)A.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B.坐的时间久了,席子都做热了。

C.冬天睡席子,不能保暖。

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对这一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A.华歆、王朗在乘船避难时,有人求助,刚开始,华歆不想载求助者,而王朗认为船宽敞,可以载他。

B.后来求助者登上了船。

而追兵到了,王朗又想舍弃求助者。

C.最后求助者没有被舍弃,是因为华歆坚持:答应别人,就要说到做到。

D.我们应该学习华歆诚信待人的品质。

4、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对这段话理解有错的是(D)A.华荀的朋友人生病了,华荀从很远的地方前去看望朋友。

B.不巧的是碰到胡族敌人来攻打,华荀的朋友让华荀不要管他赶紧离开。

C.华荀认为在朋友有难的时候离开是不讲义气的行为。

D.最后,胡族敌人还是把讲义气的华荀杀了。

5、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

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

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对这段话理解有错的是(A)A.孔文举儿子乘父亲晚上睡觉时偷酒喝。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世说新语》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世说新语》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世说新语》含答案
(2012·湖北卷·T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答案】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要从专有名词、虚词、句式、句子成分和句意等多角度考虑。

以名词为例,“后将军”是“钟毓”的官职,中间不能断,“长史”是魏舒的职务,而“后将军钟毓”又做了“长史”的定语,中间不能断,根据前边的动词“为”,“后将军钟毓长史”做其宾语,至此,句意完整,应在此断句。

“毓”即钟毓,则充当了后面句子的主语,属于另外一个层次。

【参考译文】
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姿势又安适高雅,充分表现了箭术的精妙.。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世说新语》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世说新语》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世说新语》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

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

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

”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

”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

后文的“文度”为其子。

②鸡子:鸡蛋。

③筯(zhù):筷子。

④内:通“纳”。

⑤啮(niè):咬。

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

⑦故,或许。

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

⑧堪:能够胜任。

⑨定:到底。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复于地取内/口中B.啮破/即吐之C.谢无奕/性粗强D.事行/便拜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瞋()(2)数()(3)阙()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译文:(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译文:11.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答:(二)8.【答案】A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瞋(同“嗔”,发怒意思)(2)数(诘责,数落)(3)阙(缺少)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答案】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

(2)【答案】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11.【答案】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参考译文】王蓝田性子很急。

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含答案)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含答案)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1.《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时期的(人名),其体裁是小说。

2.《世说新语》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篇。

3.“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挪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

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

”然后复坐。

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

”蓝田云:“汝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世说新语》文言文扩展阅读附答案

《世说新语》文言文扩展阅读附答案

课内测试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3.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5.期.日中_______________ ;6.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7.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 8.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9.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 10远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11.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 1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13.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 14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 15.友人惭.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其多种含义。

1.(1)元方时.年七岁。

(2)故时.有物外之趣2.(1)寒雪日.内集(2)能张目对日.3.(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见不贤者而内.自省也4.(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课文重点句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撒盐空中差可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即公大兄女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1、《世说新语》”德行“中的句子,停顿正确的是(C)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A.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B.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C.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2、“席不暇暖”的理解正确的是(A )A. 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B. 坐的时间久了,席子都做热了。

C.冬天睡席子,不能保暖。

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对这一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A. 华歆、王朗在乘船避难时,有人求助,刚开始,华歆不想载求助者,而王朗认为船宽敞,可以载他。

B. 后来求助者登上了船。

而追兵到了,王朗又想舍弃求助者。

C. 最后求助者没有被舍弃,是因为华歆坚持:答应别人,就要说到做到。

D. 我们应该学习华歆诚信待人的品质。

4、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对这段话理解有错的是(D)A.华荀的朋友人生病了,华荀从很远的地方前去看望朋友。

B. 不巧的是碰到胡族敌人来攻打,华荀的朋友让华荀不要管他赶紧离开。

C.华荀认为在朋友有难的时候离开是不讲义气的行为。

D.最后,胡族敌人还是把讲义气的华荀杀了。

5、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

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

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对这段话理解有错的是(A)A.孔文举儿子乘父亲晚上睡觉时偷酒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

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

⑤信:传信的人。

⑥朝士:朝廷官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2.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3分)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参考答案:22.⑴才⑵派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0.5分。

共4分。

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所寄/ 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

24.⑴新病起;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

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

共2分。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

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

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

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

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白——告诉。

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⑴甚以为忿()⑵家人咸以惊骇()⑶云是变怪()⑷果如之()2、“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A、何陋之有B、录毕,走送之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辍耕之垄上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⑴很、非常、十分⑵都⑶说⑷果然、果真2、B 3、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4、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胸狭窄,“夜往鹅栏”“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也是一个凶残的人。

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①值:适逢。

②郡:城。

③相视:看望。

④败义:毁坏道义。

⑤一:整个。

⑥班军:调回军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吾今死矣,子(你)可去()(2)贼既至()(3)遂班军而还()(4)一郡并获全()2.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离开(2)已经(3)于是(4)一起2.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生命换朋友的命。

3.示例: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4.胡贼受到教育和感动;突出荀巨伯舍生守义的精神。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

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1.(1)称赞,赞许(2)效法 2.老父在太丘| 强者绥之以德| 弱者抚之以仁| 恣其所安| 久而益敬。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11版)【注】①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并皆暴犯百姓/触风雨,犯寒暑B.或说处杀虎斩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乃入吴寻二陆/寻向所志D.为乡里所患/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3分)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分)(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2分)答:(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3分)答:4.周处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答:参考答案:1.(3分)A(A侵害/冒着B有的人C寻找D祸害、灾祸)2.(3分)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每处1分)3.(5分)(1)(2分)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周处最为厉害。

(关键词“谓”“剧”)(2)(3分)再说(况且),人总是担心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关键词“患”“彰”,宾语前置句“志之不立”)4.(3分)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表意明确2分,语句通顺1分,能表明改过自新的意思即可。

)陈仲举礼贤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士则(准则,标准)(2)登车揽辔(拿,提)(3)为豫章太守(担任) (4)主薄白(报告,禀报)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三、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且有独特的施政方针,就是敬贤礼士。

投舒丧命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

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

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及睹衰厄,必兴愍恻。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

舒果沉含父子于江。

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

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世儒为江州(担任)荆州守文(谨守成法)岂能作意表行事(意料之外)含不从(听从)二、翻译下列文言文。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大将军平时和江州关系如何,你却要投奔他?"2.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江州在别人强大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别人强制他的想法抗争,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三、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发?王应是个有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却不能坚持主见的人。

启发:为人处世要善于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背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权衡利弊,善于抉择。

许允丑妻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

妇云:“无忧,桓必劝入。

”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

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

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

”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一、解释加点字词。

奇丑(容貌特别丑陋)允无复入理.(意愿)故当有意(必定,自然)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料想)二、翻译文言文。

1、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

2、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百行德为首,您好色不好德(你看重容貌而不看重品德),怎能说俱备呢?三、你认为许允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好色不好德”,但又知错能改的人。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熟。

⑥从:纵。

一、二、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屏.人论事( C )A.当门的小墙B.忍住C.退避D.除去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D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B.与“阴”相对C.外露的D.通“佯”二、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A.怅恨久之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小大之狱D.宋何罪之有三、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