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随堂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随堂练习题(附答案)第一部分:1.《世说新语》是集,主要记述了。
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华歆()辄()携()拯()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⑹歆辄难之(辄:)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⑻王欲舍所携人(舍:)⑼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⑽既已纳其自托(托:)4.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6.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7.《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第二部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10.释词:日中:()舍去:()无礼:()引之:()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伤仲永》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a、痛心忱惜b、哀怜惋惜c、哀怜痛心d、痛苦惋惜2、方仲永为什么“泯然众人矣”?()a、十二三岁b、或以钱币乞之c、父利其然也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语:⑴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日:)⑵忽啼求之(啼:)⑶父异焉(异:)⑷父利其然也(利:)⑸稍稍客宾其父(宾客:)⑹从先人还家(先人:)⑺或以钱币乞之(或:)4、解释下列多义词:⑴自: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⑵书:即书诗四句()未尝识书具()⑶然: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⑷去:一狼径去()西蜀之去南海()⑸之: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吾欲之南海()其邻人之父亦云()忽啼求之()5、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a、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泯然众人矣d、余闻之也久6、翻译下列句子: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世说新语》是下列哪位作者的作品?A. 刘义庆B. 司马迁C. 班固D. 曹操2.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哪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逸事?A. 春秋战国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D. 唐宋时期3. 下列哪则故事不是出自《世说新语》?A. 王羲之爱鹅B. 王安石变法C. 谢安石东山再起D. 王献之书圣二、填空题4. 《世说新语》共分为________篇,主要记载了魏晋名士的________和________。
5. 《世说新语》中的“________”篇记载了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举止。
三、简答题6. 简述《世说新语》中“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内容。
7. 根据《世说新语》中的故事,谈谈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四、论述题8. 论述《世说新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1. A2. C3. B4. 36,逸事,轶闻5. 言语6. “王羲之爱鹅”的故事讲述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爱鹅,有一次他听说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便前去观赏。
王羲之看鹅看得入迷,于是提出用自己写的《黄庭经》来换取这些鹅。
道士欣然同意,王羲之便以书法换取了鹅,此事成为佳话。
7. 魏晋风度主要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所特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它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追求精神的独立和超脱,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传统礼教束缚的反叛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8.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它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名士的言行举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风貌。
作为一部志怪小说集,它开创了志怪小说的先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也是研究魏晋文化和名士生活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训练(含答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训练(含答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未若/柳絮/因风起C.白雪纷纷/何所似D.君/与家君期/日中2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差可拟(Chd )谢道福(yiιn)无奕(yi )陈宴(shI )尊君在不(bU ) 非人哉(ZGi ) 友人惭(cαn) 欣然曰(yu 。
) 3 .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得体的一项是()A.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它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B.李华将写好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上了一句话:“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J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的盛情款待!”D.小王在谈到大李的父亲时,问大李:“请问家父高寿啊?”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J 友人便怒日:A.雪骤(Zhδu)B.柳絮(Xi1)C.太傅(fCi )D.舍去(sh4)“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①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带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带答案)1.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因:_______________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_______________③相委而去委:_______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顾: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甲】【乙】两文都表现古代少年的聪慧机敏,请各找出一句并简要分析。
【答案】(1)①乘,趁,②约定,③舍弃,④回头看(2)①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②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甲】文示例:“未若柳絮因风起”,敏锐捕捉到雪花的轻盈姿态,想象贴切奇特,比喻形象生动,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敏。
【乙】文示例一:“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维护父尊辩驳巧妙,有理有节,可见其聪慧机敏。
示例二:“待君久不至,已去。
”暗示对方过错在先,语言得体而机智。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②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③野。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④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⑤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⑥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②是:这。
③适:到。
④焉:哪里。
⑤岂:怎么。
⑥身:亲自。
(1)下列选项中的“期”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吾与虞人期猎。
A.陈太丘与友期行B.期日中C.岂可不一会期哉D.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下列选项中的“之”字,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下车引之A.择其善者而从之B.身自罢之C.公将焉之D.曲肱而枕之(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乃往,身自罢之。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两则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案】C C(3)①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他走后友人才到。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一、填充:1.《世说新语》是古代()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末到()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不能()。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3.相委而去(委:)4.元方入门不顾(顾:)5.友人惭,下车引之(引:)6.有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欲:辄:)7.幸尚宽,何为不可?(幸:尚:何:可:)8.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贼:舍:)9.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10.即已纳其自托(纳: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宁:以:)11.遂携拯如初(遂:拯:)三、翻译下列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友人惭,下车引之5.元方入门不顾6.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7.幸尚宽,何为不可8.即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四.简答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2.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非常尴尬,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一、填充:1.《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宋)(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讲诚信)、(讲礼貌)。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离开。
)3.相委而去(委:丢下,抛弃。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一、填充:1.《世说新语》是古代()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末到()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不能()。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3.相委而去(委:)4.元方入门不顾(顾:)5.友人惭,下车引之(引:)6.有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欲:辄:)7.幸尚宽,何为不可?(幸:尚:何:可:)8.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贼:舍:)9.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10.即已纳其自托(纳: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宁:以:)11.遂携拯如初(遂:拯:)三、翻译下列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友人惭,下车引之5.元方入门不顾6.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7.幸尚宽,何为不可8.即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四.简答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2.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非常尴尬,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一、填充:1.《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宋)(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讲诚信)、(讲礼貌)。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离开。
)3.相委而去(委:丢下,抛弃。
精 《〈世说新语〉二则》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朝代)人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卷。
分类记述_______到_______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轶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人物“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撒.盐(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 柳絮.( ) 无奕.()3.默写。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便怒:“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_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公欣然..女:..曰:即公大兄无奕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行..: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相委.而去:下车引.之:5.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2)太丘舍.去: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3)下车引.之: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6.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陈太丘与友期行。
(4)去后乃至。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B.公欣然..曰C.待君久不至,已去.D.相委.而去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君/久不至。
B.元方/入门/不顾。
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7.当孩子们各自说出飞雪的比喻后,“公大笑乐”,却并未做评价。
你认为这“笑”中有何意味?从中可以看出谢太傅怎样的性格?8.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交代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9.品读文章,不难看出谢太傅和作者都认为谢道韫的回答好。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世说新语是一部古代文化经典,记录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智慧的言论。
在这里,我将给大家分享两个世说新语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思想。
练习题一:《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与他的朋友一同去拜访名士,但名士却因为朋友的外貌而拒绝接见他们。
请问,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貌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在这个故事中,名士因为朋友的外貌而拒绝接见他们,这表明名士只看重外表而忽略了朋友的内在品质。
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会明白,外貌只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不能代表他的内在素质和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以内在品质和能力来评价一个人,而不是仅仅看重他的外表。
练习题二:《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路上遇到了一只乌鸦,他对乌鸦说:“你是一只鸟,我是一个人,我比你高贵。
”请问,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高贵并不仅仅取决于他的身份或地位,而是取决于他的品德和行为。
在这个故事中,那个人自以为比乌鸦高贵,只因为他是人而乌鸦是鸟。
然而,真正的高贵不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所决定的。
无论是人还是鸟,只要他们能够展现出高尚的品格和善良的行为,都可以被认为是高贵的存在。
因此,我们应该以人的品德和行为来评价他的高贵,而不是仅仅看重他的身份或地位。
通过这两个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世说新语》中所传达的智慧和道理。
这些故事和言论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的文化和思想,也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多读经典著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总而言之,世说新语是一部具有深度和智慧的经典之作。
通过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思想。
希望大家能够善于思考和探索,从中汲取智慧,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016年8.《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不久,一会儿 )
高兴的样子
)
家庭聚会
)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6)陈太丘与友期行( (7)去后乃至( (8)尊君在不( (9)相委而去(
) 略微、差不多;相比
不如;凭借 )
)
)
约定
)
离开;才
)
(10)君与家君期日中( (11)下车引之( (12)元方入门不顾(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父)等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离开了。
(你)到正午还不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走进大门,连头也不回。
15.从全文看,客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4分)
客人: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而知错能改。元方:聪明直率。
16.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4分)
( 一)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 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讲论文义( ) 诗文 (2)俄而雪骤( 大、急 ) (3)即公大兄无奕女( ) 是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其他小朋友出去游玩,看见 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都把树枝压断了,其他小朋友都 跑过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 “李子树长在路边却结满果子,其果实一定是苦的。”别人 摘来果实尝一尝,果然如此。
三、课外阅读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曾经 (1)尝与诸小儿游( )
世说新语两则重点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重点习题及答案1.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20 分)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yǐ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hā)C.即公大兄无奕女。
(yì)D.陈太丘与友期行。
(qī)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0 分)A.期日/中 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 D.过/中不至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0 分)A.俄而雪骤。
译:突然间,雪下得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您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代四大才女的是(20 分)A.李清照B.卓文君C.蔡文姬D.谢道韫5.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不正确的是(20 分)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6. (初中附加题)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10分)A.白雪纷纷何所似繁花似锦 B.公欣然曰悠然自得C.与儿女讲论文义中华儿女 D.俄而雪骤暴风骤雨7.(初中附加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 分)A.《世说新语》的是刘义庆,南宋彭城人。
B.《咏雪》中小女孩的回答令人叫绝,后用“咏絮”比喻女子才华过人。
C.《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突出强调了“信”是立世之本。
D.《陈太丘与友期》一文通过人物的鲜活对话来展示人物正直不阿的品质。
【答案与解析】1.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20 分)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yǐ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hā)C.即公大兄无奕女。
(yì)D.陈太丘与友期行。
(qī)【答案】A【解析】考察字音。
绮,读音qǐ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约定同行
B.期日中
日中:正午时分
C.下车引之
引:拉,牵
D.元方入门不顾
顾:理会
10. (3分) 下列句中划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C.下车引之 引:拉,牵拉
) B.尊君在不 不:同“否”,不 D.元方入门不顾 顾:照顾
11. (3分) 下列词语归类,均为敬辞的一项是(
13. B有误,根据文意,陈太丘与友人约好的时间是正午,但是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 友人而离开了。文章并没有写他为友人的“无信”而生气,选项无中生有。ACD无误。 故选:B。
14. A.选项,“令爱”是敬辞; B.正确; C.选项,“拙作”是谦辞; D.选项,“赏光”是敬辞; 故选:B。
A.因谢太傅要考问两兄妹的才气,故此文先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B.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D.谢太傅并未对“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的优劣做出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 味。
4. (3分)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D.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D.诚实守信
7. (3分)《世说新语》中谢家女子以其( A.倾国倾城的容貌 C.自由洒脱的性格
)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B.惊世绝俗的才情 D.举止文明的修养
8. (3分)《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句子“去后乃至”的“乃”应该解释为( )
A.于是,就
B.才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题目1:历史中的佳话
阅读下面的历史佳话,回答问题。
刘备带领百万军队攻打曹魏,一路上连连获胜。
但是,在攻打成都时,刘备却遭受了大败。
这次失败让刘备陷入了沉思中。
他抓住一只蜘蛛,观察了它的行动。
蜘蛛一次次爬上墙,被刘备一次次拍落,但它却一直坚持不懈地再次攀爬。
最终,蜘蛛成功爬到了顶端。
刘备顿时醍醐灌顶,意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坚持不懈。
问题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问题2:请简要叙述一下这个故事。
答案2:刘备攻打曹魏一直获胜,但在攻打成都时失败了。
他观察了一只蜘蛛,看到它坚持不懈地攀爬墙壁,最终成功爬到了顶端。
这让刘备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坚持不懈。
题目2:名言对话
根据下列对话,选择正确的名言填入横线空格中。
阿信:我昨天参加了一场辩论赛,对手说的话真是没办法反驳。
小明:_______________,但你可以尽力辩驳啊。
阿信:我当时紧张得语无伦次,根本没法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明:_________________,下次再参加辩论赛时,一定要充分准备。
问题1:选择正确的名言填入第一空格。
答案1:众人拾柴火焰高。
问题2:选择正确的名言填入第二空格。
答案2:熟能生巧。
这是两个世说新语的练习题及答案,通过阅读和思考,希望能够锻炼你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得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道理和名言,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祝你进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 (2)歆辄难之()___________ (3)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___ (4)遂携拯如初()_________ (5)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一人欲依附()(2)幸尚宽,何为不可()(3)陈太丘与友期()(4)太丘舍去()(5)既已纳其自托()(6)宁可以急相弃邪()3.根据课文填空。
(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俄而雪骤(俄而:)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⑷太丘舍去(舍去:)⑸尊君在不(不:)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平不详)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指入侵的军队)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损害,毁坏)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这里是表示轻蔑的称呼),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⑴友人语巨伯曰(语:)⑵吾今死矣,子可去(子:)⑶败义以求生(败:)⑷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委:)8.翻译下列句子:⑴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⑵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⑶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9.作者把人物的生活常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来写,所写生活常态是,特定环境是指,这样更有利于刻画人物。
10.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11.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一句可以看出。
(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隽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世说新语二则》精选习题(解析版)
《世说新语二则》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陈寔.(shí)太傅.(fù)何所似.(sì)B.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俄.而(é)差可拟.(nǐ)D.期行.(xíng)王凝.之(níng)尊君在不.(bù)【答案】D【解析】“不”在这里读fǒu。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结合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A项,“儿女”在句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太丘舍.去舍.生取义C.下车引.之抛砖引.玉D.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答案】C【解析】C项中前为“拉,牵拉”,后为“引起,使出现”。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 君与家君/期日中C.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D. 陈太丘/与友/期行【答案】C【解析】王凝之是个人名,应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A.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它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B.李华将写好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上了一句话:“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
”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的盛情款待!”D.小王在谈到大李的父亲时,问大李:“请问家父高寿啊?”【答案】B【解析】A项,惠赠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世说新语是一本古代文学作品,记录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富有智慧的言辞。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分享两则世说新语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练习题一:请问,以下哪个故事是出自世说新语?A. 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B. 汉武帝与李夫人的爱情故事C. 刘备与诸葛亮的谋略D. 曹操与刘备的战争策略答案:A. 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解析: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了晋朝时期的历史典故和人物轶事的书籍,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晋朝时期的人物及其言行的。
选项中,只有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是与世说新语相关的,因此答案为A。
练习题二:以下哪个选项是对世说新语的评价?A. 世说新语是一部关于政治的著作B. 世说新语是一部关于历史的著作C. 世说新语是一部关于文学的著作D. 世说新语是一部关于宗教的著作答案:C. 世说新语是一部关于文学的著作解析:世说新语是一部以记载人物轶事和言行为主的书籍,其中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智慧的言辞。
它并非一部关于政治、历史或宗教的著作,而是一部以文学形式呈现的作品。
因此,答案为C。
通过以上两个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出世说新语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其内容主要围绕着人物轶事和智慧的言辞展开。
它通过记录历史时期的人物及其言行,向读者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物特点。
同时,世说新语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富有智慧的言辞,使人们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和启发。
世说新语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轶事,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智慧和思考。
通过阅读世说新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智者的智慧和见解,从而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思考和行动。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和言辞也常常被引用和传颂,成为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总之,世说新语是一部富有智慧和趣味的文学作品,通过记录历史时期的人物轶事和言行,向读者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物特点。
它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更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富有智慧的言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
一、填充:
1.《世说新语》是古代()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末到()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不能()。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
3.相委而去(委:)
4.元方入门不顾(顾:)
5.友人惭,下车引之(引:)
6.有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欲:辄:)
7.幸尚宽,何为不可(幸:尚:何:可:)
8.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贼:舍:)
9.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
10.即已纳其自托(纳: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宁:以:)
11.遂携拯如初(遂:拯:)
三、翻译下列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惭,下车引之
5.元方入门不顾
6.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
7.幸尚宽,何为不可
8.即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四.简答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2.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非常尴尬,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
;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
一、填充:
1.《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宋)(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讲诚信)、(讲礼貌)。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离开。
)
3.相委而去(委:丢下,抛弃。
)
4.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
5.友人惭,下车引之(引:牵引,拉。
)
6.有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欲:想要。
辄:当即。
)
7.幸尚宽,何为不可(幸:幸而。
尚:还。
何:什么。
可:肯,同意。
)
8.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舍:扔掉,抛弃。
)
9.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的原因。
)
10.即已纳其自托(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宁可以急相弃邪(宁:难道。
以:因为。
)
,
11.遂携拯如初(遂:于是,就。
拯:救助。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
4.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
5.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
6.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
7.幸尚宽,何为不可(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
8.即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四.简答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当有人要搭船华歆一开始就考虑到自己是逃难的人,若有贼兵追来很不方便,甚至连累别人,所以很为难,说明他考虑事情很有远见。
而王朗遇事不假思索当即答应,说明他做事草率,随便就答应别人。
后贼兵追至,王朗要抛弃搭船人,表明他轻诺寡信。
而华歆不想抛弃搭船人,表明他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讲诚信。
从以上华、王的言行可以看出华优王劣。
)
2.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非常尴尬,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
(1)不同意。
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
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
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
没有谁一生都不犯错误,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