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 .doc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鉴别理解: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白话文的资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张,从而形成“新文学”的正确概念。
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讨论探索: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思想意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新青年》的创办。
1、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
初中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及发展。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知道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基础学习】1、背景:2、开始时间:年。
3、代表人物:、、、等。
4、两面旗帜(口号):、。
5、主要阵地:。
6、主要内容:前期:后期:7、运动的对象:封建专制的尊孔复古思想。
8、意义(性质、地位):9、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和《》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合作交流】【析疑解难】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达标检测】1、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提出的著名口号是[]A、“自强”、“求富”B、“师夷长技以制夷”C、“民主和科学”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民报》B、《新青年》C、《万国公报》D、《每周评论》3、李大钊发表的颂扬十月革命的文章有[]①《庶民的胜利》②《敬告青年》③《狂人日记》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A、①④B、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的是[]ABCD5、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B、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C、促使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D、前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课外学习】阅读下列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黑暗。
”请回答:⑴“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指什么?⑵这是对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这一历史事件前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后期主要内容是什么?⑶如何评价“德先生”和“赛先生”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及主要阵地。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三、知识链接1、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再到辛亥革命的思想变革。
2、北洋军阀的统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四、新课导入同学们,当我们回顾中国近代的历史,会发现这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探索的历程。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有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如同一股清泉,为沉闷的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就是新文化运动。
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它又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五、学习过程(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政治方面①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民族危机严重。
②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经济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产生冲突。
2、兴起标志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兴起。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强调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新文化运动倡导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倡文学形式的创新。
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小组规则:团结合作,积极参与讨论;一、教学目标: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主阵地、代表人物、旗帜;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人物、旗帜、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 由中国梦导入新课——第9课《新文化运动》 (二)前置性作业——计时赛大比拼:班级展示:把你们组的学习成果拿到讲台上展示。
(三)讲授新课 板书:一、吹响号角3.主阵地南北齐:阅读教材P40-4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以及前、后期宣传思想的变化。
1.情景一: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礼仪?探究新文化运动内容的道德方面。
2.情景二:帮助胡适先生拟一份白话文电报?探究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文学方面。
板书:三、永恒旗帜1.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历史意义2.新文化运动的感悟——四、当堂检测——擂台赛,大比武!1.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1)民主 (2)自由 (3)平等 (4)科学A.(1)(2)B.(1)(4)C.(3)(4)D.(1)(2)(3)(4) 3.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4.列举 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5.举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6.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A.创办《新青年》B.创办《青年杂志》C.中华民国的建立D.十月革命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A.《新青年》B.《青年杂志》C.《每周评论》D.《湘江评论》 8.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9.9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颂扬十月革命的两篇文章是( ) (1)《庶民的胜利》 (2) 《孔子与宪法》(3)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1)(2) B.(2)(3) C.(3)(4) D.(1)(3) 10.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增加了新的内容,表现为( ) A.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B.主张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 C.否定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D.将思想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11. 举出1918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个刊物名称及创办人 12.从以下内容中你会联想到什么?(说说你的理由)13.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有哪四个重大历史事件?性质各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中华民族的什么品质?五、课堂总结:同学之间相互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反转思路:知识脉络总结全课!(可以是知识树、历史年表、知识梳理等)最后在短诗《少年中国说》中激励学生,祝福中国,结束全课!附录:※教学板书一、吹响号角1.弄潮儿涛头立2.两先生扛大旗3.主阵地南北齐二、时代先声三、永恒旗帜1.新文化运动的评价2.新文化运动的感悟。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第9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要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难点】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儒家思想。
【精讲点拨】【质疑.解疑】(学生互动,同桌.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
)时间:新开始标志:文代表人物:化学品运输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书中概述)动意义:【当堂训练】(独立完成以下习题,检测掌握程度)1.新文化运动兴起于()a、 1911 b1912 C.1915 D.1919 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a.辛亥革命的影响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十月革命的影响d.尊孔复古逆流的泛起3.新文化运动的“四提倡”中不包括()a、民主科学B.新道德C.新文化D.新文学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是()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5.正是(a)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将反对封建伦理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6.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a、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17.一位同学把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总结成一个专题。
这个话题的名称可以确定为()A.思想解放运动B.民主革命的影响C.政治改革的意义D.民族战争的结果8.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来,有了新的内容,这“新的内容”是指()a.极力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b.不在宣传民主和科学c.把文化运动发展为革命运动d.对东西方文化有了新的认识9.材料题:只要这些材料想要支持纳德先生,他们就必须反对儒家思想、礼法、贞节、旧理论和旧政治。
如果我们想支持纳赛先生,我们必须反对旧的艺术和宗教——五四领袖材料二“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先学指导:一、“探”新青年之时代-----背景篇背景:二、“听”新青年之呐喊——内容篇1.概况(1)序幕标志:(2)代表人物:(3)指导思想:(4)运动中心:2.内容:三、“寻”新青年之回音——影响篇影响:合作探究: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1)根据材料和教材,概括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各自内涵。
(2)在此之前,中国的仁人志士在民主、科学的道路上做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材料二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材料三 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译载了《玩偶之家》,这部剧作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思想道德角度指出两位女青年命运不同的原因。
材料四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2)结合所学,分析陈独秀、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原因,并说明文学革命的意义。
自主检测:完成练习册选择题应用练习:1.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
“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
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
……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敢精神和先锋作用。
设
:以上三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对多灾多难的中国起到什么作用?
,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入侵;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
学生:看图,讨论,各组代表积极发言。
展示:
教师:新文化运动阵营形成以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以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和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为武器,行动起来,激情四射地投身于重塑国人灵魂的伟大事业。
这三十年来,有
结合材料以上材料和你的理解,谈
我不入
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
——陈
从以上言论中我们在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向上看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我们应如
方文化,否定东方文化。
当时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
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
的?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还。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重大影响。
2、理解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基本思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和现象,不盲从、不偏激。
二、重点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2、对于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基本思想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课的难点。
三、学法指导1、课前预习: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标注疑惑点。
2、课堂学习:听讲、思考、讨论,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讨论,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和影响。
3、课后复习:总结学习内容,思考新文化运动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四、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了解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认知情况。
2、学习新课: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练习:通过习题或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程度,巩固学习成果。
5、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强调重点难点。
五、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2、作业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3、期末考试:通过试卷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成果和应用能力。
交货期限: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计算,买方应在日内支付完毕,卖方应在收到款项后日内交付货物。
付款期限: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计算,买方应在日内支付完毕。
质量保证:卖方保证所售挖掘机为全新、未使用过的正品,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售后服务:卖方提供年度的免费维修和保养服务,并负责终身维修。
买方在发现质量问题时应及时通知卖方,并协助卖方解决问题。
其他特别约定:如在质保期内因非人为因素出现的质量问题,卖方应及时解决。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解放的作用。
难点: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标志、人物、口号、阵地。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发展、评价。
【知识梳理】阅读课文,迅速找出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点:兴起时间及标志: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的发表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两大旗帜: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主要阵地: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提倡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前期提倡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后期宣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一、《新青年》的创办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二右图为:1914年9月,袁世凯率百官到孔庙祭请完成:(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以此为口号,陈独秀掀起了什么运动?请说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标志以及前期的主要内容。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目标】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认识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明白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某某与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利矛与固盾”,第二部分为“美丽与瑕疵”。
一、利矛与固盾——《新青年》的创办看下面四幅图片1.依次写出上图四位历史人物的名字。
2.他们是什么运动的典型代表?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二、美丽与瑕疵——新世纪的曙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
《新青年》在反对旧礼教、旧道德的名义下,对妇女解放问题,封建家庭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宣传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
该杂志从四卷一期起改用白话文,采取新式标点符号。
(1)思考陈独秀等人掀起的这场运动在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结合材料说说这场运动有哪些局限性?2.鸦片战争后,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中国的近代化在列强的欺凌下被迫开始了艰难的发展过程:先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后来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1)在中国人发动的重大运动中,哪个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技术?哪个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哪个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这几次运动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思想主X?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3)从这些思想主X的变化,可以看出近代化起步的特点是什么?【自主建构】【直击中考】1.【2014年某某市】这次运动高举“某某”“科学”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自学探究】1______年9月,_______在______创办了___________。
从第2卷第1号开始,青年杂志改称__________.2._________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__________一文,提出_________________两大口号,举起了新文化运动大旗。
3.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__________等文章,鼓励青年为青春之中国的诞生而努力奋斗。
4.1917年1月,________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新思想的人任教授,壮大了新文化运动的阵容。
5.1917年,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了____________,提倡白话文。
6.________也在《新青年》上发表____________,明确提出___________的口号,把文学革新与政治改革联系在一起。
7.《新青年》从____________起改用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_____。
8.1918年,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9.鲁迅还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小说,出色地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为___________树立了典范。
【合作探究】1.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为什么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又有什么进步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2、通过评价新文化运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3、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法小组合作学习学法小组同学间交流一、预习导航1、《新青年》的创办,(1)背景:A、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B、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政,颁布《》,推行孔教,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C、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等他们高举“”和“”两面大旗,以《》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2)兴起:年,(人物)在上海创办《》,后改为《新青年》。
《》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基本内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2、“新世界的曙光”(1)李大钊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A、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和,《,,》颂扬十月革命。
B、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宣传马克思主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三、变式拓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四、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2、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A、提倡民主和科学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辛亥革命的失败C、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D、袁世凯掀起复古逆流义,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二、合作探究1、对新文化运动做出客观评价:。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草案)编写人:赵欢审核组长:许宏伟一、复习提问检查上节课重点内容,组长提问检查。
二、导入新课,出示标题,解释标题。
1、学习目标: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内容及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三、学习新课<1>课前自主学习一、《新青年》的创办1 、中华民国建立后,、自由、、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而为实现独裁,颁布,恢复孔教,新旧思想发生了激烈冲撞。
2、袁世凯复孔的倒行逆施,得到封建余孽的喝彩,他们纷纷建立了“”“”等,提出祭孔要行跪拜之礼。
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3、1915年起,进步知识分子、、、等,以为阵地,高举和两面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
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反对二、新世纪的曙光5、1917年,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曙光”。
6、1918年,李大钊在《》上发表《》和《》两篇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
7、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
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8、新文化运动使我国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运动,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后进行展示.1、新文化运动兴起于()A 1911年B 1912年C 1915年D 1919年2、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是在()A 1915年B 1916年C 1912年D 1919年3、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的“新世纪曙光”来自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辛亥革命的胜利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4、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A人文主义 B 马克思主义 C 列宁主义 D 民主与科学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新青年》 B 《敬告青年》 C《每周评论》 D 《民报》<3>拓展训练材料题:6、1917年的俄国革命使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9课新文化运动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代表人物以及运动后期的发展情况;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2.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3.认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学习“民主”“科学”精神、陈独秀等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和民族责任等。
4.重、难点:新文化运动内容;评价新文化运动二、温故而知新(回忆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2分钟):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年领导在成立的。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辛亥革命首先从发生;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
三、新课学习(一)自主学习(10分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勾画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阵地)、口号、代表人物及成就、内容(前期和后期)和影响等基础内容;辨识《新青年》、主要代表人物的头像等图片;罗列出不懂的问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原因):a、中华民国成立后,西方等思想流行;b、为首的反动势力掀起思想逆流,新旧思想冲突严重;c、进步知识分子总结教训,要求从上改造国民性。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其阵地):年,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两面旗帜)及斗争对象:先进知识分子以和为旗帜,以为主要阵地,把斗争锋芒指向在社会上掀起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4.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后期:年,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开始宣传和思想。
其中李大钊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并年在创办了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6.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影响):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运动(性质);它启发人们追求和,探索的真理;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有的偏向,并影响了后来。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浏览教材P40~42,依据课本内容和下表中的相关知识点提示完成表格。
时间开始标志主阵地两大旗帜代表人物主要内容评价1915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①②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四提倡,四反对)1.进步性: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④。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1917年颂扬十月革命,宣传③。
活动二:阅读材料,加深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新文化运动全面反封,将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都归归于需要“反”的行列,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摘自《百度百科》结合材料请回答:(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
”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2)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在今天还适用吗?【检测反馈】()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中华民国的建立B.《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C.《青年杂志》的诞生D.《敬告青年》的发表()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A.科学、民主B.民主、自由C.科学、博爱D.平等、博爱()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课本 P41 第一段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新 四提倡 四反对 文 化 运 动 的 基 本 内 容
探究 2: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提示:从以下两个小问题进行思考:①北洋军阀尊孔并且要把孔教定为国教的目 的是什么?②尊孔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冲突吗?) 知识点 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快速阅读课本 41 页最后一段和 42 页 2 段,回答下列 1--3 题: 1、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2、新文化后期的发展主要以什么内容为主? 3、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 知识点 5: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提示: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的分析) 材料一: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 青年的“良师益友”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 调和迁就。 ”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 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课堂总结】对本课知识结构进行有机整合 背景: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博 爱等思想广受欢迎,与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兴起标志:1915 年,__________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 代表人物:先进的知识分子陈独秀、__________、胡适、___________等。 两面旗帜: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主要阵地: ____________杂志。 新 提倡_________,反对独裁专制; 文 前期:四“提倡” 、 提倡_________,反对迷信盲从; 化四“反对” 提倡_________,反对旧道德; 运 主要内容 提倡_________,反对旧文学。 动 后期:宣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宣传马克思主 义的先驱。 积极(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 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 9 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灵活运用图表归纳法,提高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民主与科学意识,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学法指导】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 P40-P42, 对重要的年代、 人名、 著作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课堂导学】 (一)复习导入 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回答问题: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 (1) (2) (3)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 (二)学习和探究新课 思考:什么是新文化?什么是旧文化? 知识点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探究 1: 阅读课本 P40 第一段和小字部分内容,讨论“动脑筋”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 空造出来的”吗?总结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根据课本内容总结归纳:分析课本 P40 第二段话和 P41 小字材料,找出新文化运动 的兴起标志、代表人物、代表作、旗帜、主阵地。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 年,___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 (2)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____________。 (4)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畅所欲言:新文化运动的四个代表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他的哪些精神值 得你学习? 知识点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意义
消极(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科学”口号的文章是(
)
A. 《敬告青年》 B. 《孔子与宪法》 C. 《狂人日记》 D. 《庶民的胜利》 2、如果你要研究新文化运动的有关问题,主要应该参考( ) A. 《万国公报》 B. 《民报》 C. 《新青年》 D. 《申报》 3、下列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中创作了《狂人日记》和《孔乙己》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4.新文化运动所要改造的国民性主要表现在( ) A.政治方面 B.经济方面 C.思想文化方面 D.军事方面 5.一篇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章写道:“1917 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 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此文的作者最可能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6、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提倡民主 B、提倡文学革命 C、提倡科学 D、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 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反对复古运动 B、文化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民主运动 8.新文化运动中的两面旗帜是( ) ①民主 ②科学 ③自由 ④平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方面成就较为显著的人是 ( ) A.李大钊 B.胡适 C.鲁迅 D.陈独秀 10.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11、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