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时、分、秒。
1. 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
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钟,走 1 大格是 5 分钟;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走 1 大格是 5 秒。
2. 1 时 = 60 分,1 分 = 60 秒。
3.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时间单位的换算。
例如:2 时 = (120)分因为 1 时 = 60 分,2 时就是 2 个 60 分,即 120 分。
经过时间的计算。
方法一:可以用钟面数格子,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分钟。
方法二: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 = 经过时间。
例如:小明 8 时 30 分开始写作业,9 时 10 分写完,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9 时 10 分 - 8 时 30 分 = 40 分钟。
在解决时间问题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时间的起止时刻。
第一单元知识点三年级数学
第一单元知识点三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通常包括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技能,这些知识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这个单元的内容:数的认识与应用- 整数的认识:了解整数的概念,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 数位和位数:学习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以及它们在数字中的位置。
- 数的比较: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用“大于”、“小于”或“等于”来描述数之间的关系。
基本运算法则- 加法: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加法表和加法运算的步骤。
- 减法: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减法表和减法运算的步骤。
- 乘法:介绍乘法的基本概念,理解乘法作为重复加法的一种简便方法。
- 除法:初步了解除法的概念,包括平均分配和除法运算的初步步骤。
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技巧:学习如何通过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包括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
- 逻辑推理: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简单的逻辑问题来锻炼思维。
度量单位- 长度单位:了解基本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并学会使用这些单位进行测量。
- 质量单位:学习质量单位,如克和千克,并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几何初步- 平面图形: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属性。
- 图形的对称性:初步了解对称性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图形的对称轴。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包括问卷调查和观察记录。
- 数据整理: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如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将建立起数学学习的基础,并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讲解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讲解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三年级的数学第一单元。
这一单元的内容将带领大家进入数学的奇妙世界,帮助大家建立数学思维,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数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数字、加减法和初步的几何知识。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将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了解一些基础的几何形状。
二、知识点解析1. 数字的认识本单元首先介绍数字的基本概念,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
通过实际例子和活动,帮助同学们理解数字的概念,掌握数字的读写方法。
2. 加减法运算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通过大量的练习,同学们将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还将学习一些简便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效率。
3. 初步的几何知识本单元还将介绍一些基础的几何知识,包括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同学们的几何思维和空间观念。
三、学习建议1. 勤于思考: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思考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 多做练习: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和提高的学科。
因此,同学们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做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联系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学习过程中,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 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通过与同学一起学习、讨论和交流,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发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3篇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3篇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3篇学习过程中需要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锻炼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能力,有效驱动个人学习和成长。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认识东、南、西、北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方向盘,即在一张纸上,画上十字,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好(西-+-东);2、面朝南时,转动方向盘,将南对准前面,即:东-+-西,面朝东时,方向盘定为:北-+-南。
(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三)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先用被除数的最高位除以除数,再依次类推,用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和除数相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2、要将前一步计算后的余数写出来和下一步的数合起来再除。
3、每次计算后的余数都要同除数进行比较,不要忘了余数要比除数小。
4、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少1位。
5、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同被除数的位数相同。
6、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A)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B)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速算绝招:(A)60 / 3=『』,可以把60看成6个十,6除以3得2,所以6个十除以3得2个十,即20.(B)240 / 4=『』,可以把240看成是由200和40组成的,百位上不够商1,就把240看成24个十,因为24除以4得6,所以24个十除以4得6个十,即60.第三单元:统计(一)简单的数据分析:在画条形图时要先利用格尺找准数量,做好标记后再画。
(二)求平均数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平均数 = 总数量 / 总份数总数量 = 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 = 总数量 / 平均数第四单元:年、月、日1、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
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 三年级数学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1、口算: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结果的末尾添上一个0;遇到整十数乘整十数先算几乘几,再在结果的末尾添上两个0。
2、估算: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在算出结果。
如:42×68≈,将42估算成40,68估算成70,所以42×68≈2800。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和这一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把0前面的数对齐(0不参加对齐),用0前面的数去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的积末尾添几个0。
5、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要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想想可以先算什么,再根据哪两个条件,再算什么。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练习:填空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的积是(),差是()。
3、25×24与25×4×()的积相等,积是()位数,末尾有()个0。
4、笔算27×13时,先算()×()=(),再算()×()=(),最后算()+()=()。
5、计算50×70时,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
6、480加上()的和正好是75的12倍。
7、35×21=()×20+()=()+()=()35×29=()×30—()=()—()=()判断:1、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就有几个0。
()2、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的和。
()3、两个两位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的和。
()4、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5、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3倍,积也扩大3倍。
()6、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手抄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手抄报一、数的认识1. 数的读法和写法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中,首先学生需要掌握阿拉伯数字的读法和写法,包括0-100以内的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例如:23 读作"二十三",写作"23"。
2. 数的大小比较学生需要通过比较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比较大小数的大小,如2<3,5>3等。
3. 数的合并和拆分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合并和拆分,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和运算规律,如3+2=5,5-2=3等。
二、数的运算1. 加法运算学生需要掌握简单的加法运算,包括各种形式的加法运算题目,培养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2. 减法运算学生需要掌握简单的减法运算,包括各种形式的减法运算题目,培养学生的减法计算能力。
3. 四则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加法、减法的结合运算,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三、数的应用1. 问题求解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计算测量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
3. 计算时间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时、分等时间单位进行时间的计算和转换,培养学生的时间概念和时间计算能力。
四、其他1. 数的记忆学生需要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对所学的数字知识进行巩固和记忆,提高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2. 数的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数的反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反馈和帮助,引导学生积极面对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手抄报的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总结,相信学生们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数学学习也会更加感兴趣。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很抱歉,我之前给出的建议有误。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1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1篇)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1篇)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 第一单元测量1、学科数学课题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课型新授课时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用手比出的1分米去量一量自己身体上哪两个部位之间的间隔是1分米。
学科数学课题千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时学科数学课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课型新授课时板书设计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学科数学课题吨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时平均每人体重25千克,多少人重1吨呢板书设计吨的认识1吨=1000千克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生活中的数学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络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才能。
教学重点能联络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二、联络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要学生记下一些典型的物体的质量:1个1角硬币重1克;李老师重75千克;一个同学重25千克;一般的小汽车重1吨。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数学1个1角硬币重1克;李老师重75千克;一个同学重25千克;一般的小汽车重1吨。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例如:3时=(180)分,因为1时 = 60分,3×60 = 180分;4分=(240)秒,4×60 = 240秒。
3. 计算经过时间。
- 可以用数格的方法,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8:30开始写作业,9:10写完,经过时间是9时10分 - 8时30分 = 40分钟。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分别相加。
例如:35 + 24,可以把35拆成30和5,24拆成20和4,先算30+20 = 50,再算5 + 4 = 9,最后算50+9 = 59。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 同样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23,把23拆成20和3,先算56 - 20 = 36,再算36 - 3 = 33。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例如:340+160,个位0+0 = 0,十位4+6 = 10,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1+1 = 5,结果是500;450 - 260,个位0 - 0 = 0,十位5 - 6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15 - 6 = 9,百位4 - 1 - 2 = 1,结果是190。
第三单元: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 = 10毫米。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和比较、数的计算、连续数与间隔等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需要认识和掌握0到100以内的数字、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加减乘除计算、连续数和间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这些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一、数的认识和比较数的认识和比较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0到100以内的数字,了解数的基本概念和属性以及数的表示方法。
在认识数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 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0-9的数字应该读作“零到九”,两位数以及以上的数应该按位读出来;数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和中文数字两种表示方法,例如:10可以写作“十”或者“10”。
2. 数的大小比较:学生需要能够比较大小,掌握“大于”和“小于”的概念。
同时,也要能够进行相等判断,知道“等于”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3. 数的位数和数位上的数字: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字都有它的单位,学生需要知道各位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和数字的位数,例如:十位代表十,个位代表个。
二、数的计算数的计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学生需要掌握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
1. 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学生需要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例如: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相反数规律等。
同时,也需要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问题。
2.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学生需要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的使用方法。
掌握倍数、因数、积、商等概念。
3. 各种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学生需要学会各种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熟练运用,例如:竖式计算、口诀等。
三、连续数与间隔连续数和间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学生需要从数轴的观念开始,理解数的连续性和间隔的概念。
1. 数轴的应用:学生需要学会在数轴上绘制数的位置,掌握数轴的应用,例如:在数轴上比较大小、计算距离等。
2. 连续数和间隔的概念:学生需要了解连续数和间隔的概念,掌握连续数的作用和间隔计算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数的认识与运算1. 整数的认识- 理解整数s的顺序,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 掌握100以内整数的读写方法。
- 学习比较整数的大小,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2. 四则运算-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学习乘法表,掌握2位数与1位数的乘法。
- 引入除法的初步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 应用题的解答- 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数学运算的应用。
- 学习如何列式解答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二、几何图形的认识1. 平面图形-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 理解图形的边、角的概念。
- 学习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空间图形- 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如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
- 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空间图形的特征。
三、量的比较与估计1. 长度的比较与估计- 使用直尺比较线段的长短。
- 学习估计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2. 重量的认识- 理解重量的基本概念。
- 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
3. 时间的认识- 学习读钟表上的时间。
- 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如小时、分钟。
四、数据处理1. 简单统计- 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学习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
- 理解数据的分类和汇总。
2. 概率的初步概念- 通过游戏和实验,引入概率的概念。
- 理解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1. 分析问题- 学习如何分析和理解数学问题。
- 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策略选择- 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 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添加页眉、页脚、目录、标题样式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同时,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或课程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第一单元:加减法口算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加减法口算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三年级的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加减法口算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加法口算。
在加法口算中,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十以内的数开始,逐渐加大难度。
我们可以通过数物加法、数图加法和数题加法三种方式来进行加法口算。
例如,给你两个数2和3,我们可以通过数物加法来计算,使用2个小球+3个小球=5个小球,所以2+3=5。
这样的方法不仅简单易懂,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减法口算。
在减法口算中,我们首先要掌握的是差减法和离减法。
差减法是通过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来计算差,例如:11-6=5,我们可以先在心中默念一下11减去6的结果是5,然后再写在纸上。
离减法是通过一个数减去几个数,例如:12-5-1=6,我们可以先将12-5=7,再将7-1=6,得到最终答案。
在学习加减法口算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具体的物品来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小球、小盒子等进行计算,通过触摸和感受物品的方式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在完成口算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一些计算的技巧。
比如说,当我们计算两位数之和时,我们要先将个位数相加,然后再将十位数相加,并将结果相加。
我们还要注意对进位的处理,如何正确地进位或退位。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口算题。
此外,老师还会教我们一些解决计算问题的方法,如逆向思维法、分组思维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灵活地解决各类计算问题,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加减法口算知识,我们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勤加练习,掌握好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技巧,为未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总结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读写、数的比较和数的加减法。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习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首先,我们学习了数的认识。
在这个部分,我们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认识到了数的存在和作用。
我们知道了数字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
通过数物品、数人数等实例,我们学会了如何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接着,我们学习了数的读写。
在这个部分,老师教给我们了0到9的数字,并告诉我们0是数的起源,是一个特殊的数字。
然后,我们学会了如何将数字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以及如何正确地念出数字的名称。
通过不断地练习,我们掌握了数字的读写方法。
然后,我们学习了数的比较。
在这个部分,我们了解了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老师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引导我们理解了这些符号的含义。
并且,老师还教给了我们一些比较数大小的技巧,例如:比较个位数、比较十位数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最后,我们学习了数的加减法。
在这个部分,老师首先教给了我们加法的概念和符号(+)。
然后,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了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接着,老师又教给了我们减法的概念和符号(-)。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进行一些小组合作和竞赛活动,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又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老师还经常给我们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不仅了解到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还掌握了数的认识、读写、比较和加减法等基本技能。
同时,我也意识到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思考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内容第一单元:认识数字0-5一、学习目标:1.认识数字0-5。
2.学会用手指表示0-5这几个数字的个数。
3.认识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认识数字0-5。
2.用手指表示0-5这几个数字的个数。
3.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数字0-5。
2.难点:用手指表示0-5这几个数字的个数。
四、教学方法:1.板书法。
2.讲解法。
3.操作法。
五、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1)唤起学生对数字的认识:教师拿出手中的一些物品,如水杯、小球、铅笔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数量。
(2)自我介绍:教师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以及电话号码,强调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习新知:(1)学习数字0-5:教师板书数字0-5,让学生熟读认识。
(2)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用手指分别表示0-5这几个数字,让学生模仿。
(3)应用数字: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点餐时选数量、看时间时需要识别数字等。
3.巩固练习:(1)游戏1: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学生用手指表示这个数字的个数。
(2)游戏2: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学生估计它们的数量,并用手指表示。
4.作业布置:联系生活中的应用,找出数字。
六、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学习了数字0-5的认识和用手指表示数字的个数,以及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板书、讲解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开展了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促进了课堂互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摘要:一、单元概述二、知识点梳理1.数字的认识2.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3.加法和减法4.乘法和除法三、解题方法与技巧1.运用数的顺序解决问题2.利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利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四、单元练习与巩固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单元概述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主要涉及数字的认识、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以及四则运算等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将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梳理1.数字的认识本单元开始,学生将学习整数的认识,包括0至9这些数字。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字的写法、读法以及数字间的关系。
2.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学生将学习整数的顺序,掌握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排序方法。
同时,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3.加法和减法在本单元,学生将学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4.乘法和除法乘法和除法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学生将学习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掌握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解题方法与技巧1.运用数的顺序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以利用数的顺序来进行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2.利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加减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金额等。
3.利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计算速度、面积、容积等。
学生要学会灵活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练习与巩固为了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学生需要进行适量的练习。
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以巩固所学内容。
五、总结与展望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数字认识、四则运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1~9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 )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整数、自然数和计数等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一、整数整数是由正整数、0和负整数组成的数集。
在整数中,负数比正数小。
常用符号“+”表示正数,符号“-”表示负数。
- 在数轴上,正整数表示向右的方向,负整数表示向左的方向。
- 整数之间可以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 加法的规则:正数加正数等于正数,负数加负数等于负数,正数加负数等于正数或负数。
- 减法的规则:正数减正数等于正数,负数减负数等于负数,正数减负数等于正数,负数减正数等于负数。
二、自然数自然数是指正整数(包括0)。
自然数可以进行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 加法的规则:自然数之间相加,结果也是自然数。
- 减法的规则:自然数之间相减,结果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非负整数。
- 乘法的规则:自然数之间相乘,结果仍然是自然数。
三、计数计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计数,我们可以确定事物的数量。
在计数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数的顺序与计数的顺序一一对应,即一个数对应一个物体。
- 数的顺序通常使用自然数,从1开始依次递增。
- 计数的过程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点的位置对应于计数的顺序。
- 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四、注意事项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数字的大小与符号有关,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判断。
- 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需要根据正负号进行运算,注意正负数的相互抵消和相互增强的情况。
- 在数的顺序和计数中,需要注意对齐和顺序不可颠倒。
- 在计算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和正确的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研究以上知识点,相信学生能够在数学研究中更加自信和熟练。
请同学们在课后进行复,并进行相关练,巩固所学内容。
> 注意:以上知识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点,提升数学能力。
好好加油哦!。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数的读法: 1~10的读法,11~19的读法,十位数+个位数的读法;2.数的大小比较:大小的认识,大小的表示方法;3.数的顺序排列:从小到大排列,从大到小排列;4.连数数:正数的连数数、逆数的连数数;5.数的分类: 0的特殊性质,奇数和偶数的认识。
二、数的拆分和组合1.数的拆分:完成数字的拆分,通过拆分认识数的组成;2.数的合并:两个数的合并,认识合并后数的大小变化。
三、加法和减法1.加法口算:加法的口算计算方法;2.加法的计算:垂直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位法(进位和不进位),数字列竖式加法;3.减法口算和竖式:一位数减法的口算计算方法,退位法(退位和不退位),数字列竖式减法。
四、数轴和刻度尺1.数轴:认识和绘制数轴,数轴上的点的位置,正负数的表示;2.刻度尺:认识和应用刻度尺,准确读取尺子上的数值。
五、钟表和时间1.我们用钟表读时间:时刻的表示方法,用半点和点表示时间;2.时间的长短:时间单位,秒、分、小时的换算;3.时间的比较:学习使用钟表比较时间的长短。
六、数的运算法则1.重点掌握加法:加法的运算法则,加法的性质;2.找规律加减法:通过找规律进行加减法运算,运用已有信息进行计算;3.数与数的关系:比较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认识数的大小关系;4.多步运算:进行多步运算,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运算法则。
七、数的应用1.数和物件的量:将数和物件的量进行对应,理解数与实际物体的关系;2.数字表示物件的量:用数字来表示物件的量,换算不同物件的数量。
总结: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主要围绕数的认识、拆分和组合、加法和减法、数轴和刻度尺、钟表和时间、数的运算法则以及数的应用展开。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熟练读写数字,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顺序排列,理解数的拆分和合并方法,掌握加法的口算和计算方法,熟练进行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认识和应用数轴和刻度尺来度量数值,学会观察时钟并读取时间,了解钟表上不同时间的表示方法,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和性质,学会找规律进行加减法运算,理解数与物件的对应关系,用数字来表示物件的数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讲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讲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测量,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长度、重量、容量等基本测量单位,并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单位进行测量。
首先,学生将学习长度单位的测量,包括毫米、厘米、米等。
教师将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了解这些单位的具体长度,并学习如何使用它们进行测量。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厚度、使用厘米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等。
接下来,学生将学习重量单位的测量,包括克、千克等。
教师将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了解这些单位的具体重量,并学习如何使用它们进行测量。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一枚硬币的重量、使用台秤测量一袋米的重量等。
最后,学生将学习容量单位的测量,包括毫升、升等。
教师将通过实际应用和练习,让学生了解这些单位的具体容量,并学习如何使用它们进行测量。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量筒测量一瓶水的容量、使用量杯测量一杯牛奶的容量等。
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还将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第1课时《时、分、秒》(1)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
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
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①1分钟有多长?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师吟诵《明日歌》。
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
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五、作业1、课本第6页第3题。
2、课本第7页第7题。
教学反思: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2)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分(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五、作业1、填空:(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2、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3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3)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
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 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四、布臵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教学反思:单元测试(5-7)测试内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24+9 35-20 46-7 98-90 78+9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20 3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学生汇报。
(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
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