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吉林省辽源市第七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的正误,有错之处请在下面划横线并在后面横线上改正。(每小题1分)1.受禅,也叫禅让制,大多由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人意见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
2.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__________
3.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吏部侍郎是吏部的最高长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循规蹈矩、不善变通的地方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祭酒、司业是国子监的掌管人员,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为国生。____________
7.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8.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__________________
10.“诏”,是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11.秦代置谏议大夫,专掌议论。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12.庙号是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被供奉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如高祖、明宗、太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忧,又称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在官府内闭门守孝。
14.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称和爵位制度虽然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15.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官职。
16.魏明帝时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17.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归罪原则。
18.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19.笄是年满十六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笄礼之后女子可以梳髻。
20.《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共一百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22.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
23.雅歌投壶,是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____
24.“朕”早期是古人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朕”,后来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25.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省城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或委派大臣主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27.释褐,脱掉褐色衣服,指辞官归隐.
28.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一般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29.赠,指皇帝为已死的官员或其亲属加封官爵。
30.“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31.“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32.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本纪”。
33.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天干地支纪年法。
34.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35.《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会试。
36.先秦和秦汉文学中常出现“关”和“山”,如“关中”、“山东”等。其中“关”和“山”分别指雁门关和泰山。
37,《王文公文集》、《欧阳文忠公文集》、《范文正公文集》都是以谥号来命名的。
38.《水浒传》中好汉宋江、林冲都曾受过黥刑。
39.“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在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肃拜。
40.五岳中“南岳”指的是恒山。
41.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被称为“雅乐”。
42.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
43.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
44.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
45.古代“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又用“社稷”代表国家。
46.“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后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
47.在古代,“亲戚”中的“亲”主要指(族)内亲,“戚”指外亲。
48.两股着地、伸直两腿的坐姿叫做“长跪”,挺直上身而跪叫做“箕踞”。
49.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做“封禅”。
50.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51.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52.“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53,《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54.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少数民族居住地方。
55.“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56.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人类牙齿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57.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58.野史,与正史相对,是私家编撰的史书。
59.赐姓,指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60.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61,践柞: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62.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63.“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64.“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65.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66.圭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67.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68.“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