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代词

合集下载

精心整理文言文18个虚词

精心整理文言文18个虚词

中考18虚词整理1、之(1)代词:①代人、事、物。

例句:长跪而谢之、亲戚畔之、呼尓而与之、肉食者谋之、学而时习之、委而去之②指示代词,这: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2)助词:①结构助词,的。

例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咨臣以当世之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行道之人弗受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例句: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莲之爱③调节音节,不译。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怅恨久之、公将鼓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句: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吾妻之美我者⑤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例句:马之千里者(3)动词:到,往,去。

例:辍耕之垄上、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以(1)介词:①用、把、拿。

例句:因以为号焉、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大易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君为长者、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必以分人②按照、依照。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虽不能察,必以情③凭借、依靠。

例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这所顺可以一战何以战(2)连词:①表目的,来,用来。

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则责……等之慢,以彰其咎、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光先帝遗德以乐其志②表结果,以致于。

例句: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③因为。

例句:不以千里称也、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扶苏以数谏故、徒以有先生也(3)动词,认为。

例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皆以美于徐公(4)通“已”,已经。

例句:固以怪之矣3、于(1)介词:①到。

例句: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还于旧都、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簊畚运于渤海之尾②在。

例句:骈死于槽枥之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候③从。

例句: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舜发于畎亩之中④对,向。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欲有求于我也、万钟于我何加焉告之于帝⑤比。

文言文代词及翻译

文言文代词及翻译

一、人称代词1. 我、吾:表示说话人自己。

例:吾闻孔丘善礼,故往见之。

(《论语·述而》)翻译:我听说孔子懂得礼仪,所以去拜访他。

2. 你、尔、汝:表示对话中的对方。

例:尔何不归?(《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翻译:你为什么不回去?3. 他、彼:表示第三人称。

例:彼竭我盈,故克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翻译:他们兵力枯竭,我们兵力充足,所以打败了他们。

4. 吾、我:古代汉语中,吾与我在古代可以互换使用。

例:吾闻之,有善为师者,五日可成。

(《庄子·逍遥游》)翻译:我听说,有善于当师傅的人,五天就能成功。

二、指示代词1. 此、兹:表示近处。

例:此五霸者,天下之雄也。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翻译:这五位霸主,是天下的雄豪。

2. 那里、彼处:表示远处。

例:彼处有奇花异草,吾欲往观之。

(《庄子·逍遥游》)翻译:那里有奇花异草,我想去观赏。

3. 那个、彼:表示特指。

例:彼童子之才,何足以论!(《史记·孔子世家》)翻译:那个小孩的才华,怎么足以评论!4. 此、斯:表示近处。

例:此吾所以异于彼也。

(《庄子·逍遥游》)翻译:这就是我和他们不同的地方。

三、疑问代词1. 何: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例:何谓仁义?(《孟子·梁惠王上》)翻译:什么是仁义?2. 哪里、何处: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

例:吾问曰:“何处得此奇遇?”(《庄子·逍遥游》)翻译:我问:“在哪里得到这个奇遇?”3. 哪个、何:表示特指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

例:何者为之?(《庄子·逍遥游》)翻译:哪个是它?四、物主代词1. 我的、吾之:表示所属关系。

例:吾之马,何能胜彼?(《庄子·逍遥游》)翻译:我的马,怎么能胜过它?2. 你的、尔之:表示所属关系。

例:尔之马,何能胜吾?(《庄子·逍遥游》)翻译:你的马,怎么能胜过我?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文言文中常见的代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常用文言代词

常用文言代词

常用文言代词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炼、表达深刻,给人一种独特而庄重的感觉。

在文言文中,代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替代名词并引导整个篇章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文言代词以及其用法。

一、人称代词1. 吾:我吾欲言之者,乃众生也。

2. 余:我余所欲为者,则以仁义为基础。

3. 兄弟:我们兄弟同舟共济,方可克服困难。

4. 邦家:我们邦家之恩,念念不忘。

二、指示代词1. 是:这个是乃吾师之言也。

2. 此:这个此言甚是,可参详思虑。

3. 彼:那个彼乃圣贤之行也。

三、疑问代词1. 何人:谁何人敢当此重任?2. 何事:什么事何事如此重要,值得我们付出所有努力?3. 何故:为什么何故不思进取,却束手待毙?四、指代代词1. 其:他/它/她其人才高八斗,不可小视。

2. 其中:其中其技艺之高超,举世瞩目。

3. 若:如果若有变故,务必密切注意。

五、反身代词1. 己: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吾体:我的身体吾体尚且不适,焉能效力他人?六、指向代词1. 是故:因此是故,我们必须努力向前。

2. 非此:不是这个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

3. 云云:等等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宽容、理解,云云。

七、连接代词1. 而:而且学习不仅要刻苦,而且要坚持不懈。

2. 又:再加上山高水长,又有何妨?3. 乃:于是事情发展至此,乃不可逆转。

八、相对代词1. 非之:不是吾之过失均应自省,非之他人。

2. 之: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九、数量代词1. 众:许多众人皆醒,方能无往而不胜。

2. 无几:几乎没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无几。

十、疑问代词1. 客曰:请问客曰:“贵姓大名可否告诉在下?”2. 居乎:在哪里我前日曾见一人,不知其居乎何处。

以上是常用文言代词的介绍,这些代词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熟悉它们的用法有助于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文章。

希望读者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代词,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文言代词

文言代词

文言代词【概念点】文言代词【定义】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能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代词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故现代语法书划入实词类。

但是,它和开放性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相比,是一个封闭性词类,数量很少,可以枚举,而且词义较虚灵。

所以,讲文言虚词的著作,都把它列入虚词中讲述。

【类型】1.人称代词2.指示代词3.疑问代词【概念点】人称代词【类型】1.第一人称: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

古汉语中,第一人称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另外还有“朕、卬(áng)、台(yí)”、。

它们都是相当于“我”或“我的”,有时也可表示“我们”或“我们的”。

“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

【类型】2.第二人称:又叫对称代词,是称呼听话者的代词。

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六个。

“汝”、“女”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它们的意思相当于“你”、“你们”。

【类型】3.第三人称:又叫做他称代词。

常用的有“之、其、彼、厥”,它们相当于现在的“他(她)”、“他们”。

【概念点】指示代词【定义】是用来区别人或事、物的代词。

【类型】1.近指代词:常用的有“此”、“是”、“斯”、“之”、“兹”、“然”、“时”等。

译成“这”、“这个”、“这里”、“这样”。

【实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然:这样)【类型】2.远指代词:最常用的有“夫”、“彼”、“其”,另外还有“匪”、“厥”。

译成“那”、“那个”。

【实例】彼童子之师。

(彼:那些)【类型】3.旁指代词:就是指代其他的人或事物的代词。

常用的有“他”、“它”、“异”等,相当于“别的”、“另外的”、“其他的”。

【实例】王顾左右而言他。

(他:其他的)【类型】4.虚指代词:是指不必说出、不愿说出或不能说出的人或事物的代词。

多用“某”、“或”、“有”等字。

【实例】或师焉,或不焉。

现代汉语、文言文代词汇总

现代汉语、文言文代词汇总

现代汉语各类代词汇总: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
第二人称代词:你、您、你们
第三人称代词:她、他、他们、她们
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怎么、怎么样、多少、、、
3、指示代词:这、这里、这样、这么、这些
那、那么、那里、此、如此。

文言文各类代词汇总:
(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 吾、我、余、予、朕、孤、寡人、仆、妾、愚、臣、自、己、其等;
第二人称: 女(汝)、尔(而)、若、乃、子、君、卿、公、足下等;
第三人称: 之、其、彼、伊、焉等;
复数形式: (人称后加)侪、属、曹、辈、伦等。

(二)指示代词:
近指代词: 此、斯、是、兹、之、然等;
远指代词: 彼、夫、其等;
无定代词: 虚指(肯定性): 某、或
实指(否定性): 莫、无、靡
(三)疑问代词:
谁、孰、何、曷、胡、奚、焉、安、恶等。

文言文中的代词用法分类详解

文言文中的代词用法分类详解

⽂⾔⽂中的代词⽤法分类详解1.⼈称代词第⼀⼈称:吾、我、余、予说明:第⼀⼈称各个代词,表⽰单数表⼈称时,译为“我”;表⽰复数时,译为“我们”;在句中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我的”“我们的”。

是单数还是复数,须根据上下⽂的⽂意来判断。

第⼆⼈称:汝(先秦古籍中也作“⼥”,⾳rú)、尔(ěr)、若、乃、⽽说明:第⼆⼈称各个代词,表⽰单数表⼈称时译为“你”,表⽰复数时译为“你们”;⽤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你的”、“你们的”。

诲汝知之乎?(《论语⼗则》)汝⼼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盍各⾔尔志?(《⼦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尔其勿忘乃⽗之志。

(《伶官传序》)家祭⽆忘告乃翁。

(《⽰⼉》)⽽翁归,⾃与汝复算⽿。

(《促织》)妪每谓余⽈:“某所,⽽母⽴于兹。

”(《项脊轩志》)第三⼈称:之、其、彼、渠、厥说明:第三⼈称代词,表⽰单数表⼈称时,译为“他(她、它)”;表⽰复数时,译为“他们(她们、它们)”;⽤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他(它)的”“他(它)们的”。

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有复⾔令长安君为质者,⽼妇必唾其⾯。

(《触龙说赵太后》)虽与府吏要,渠会永⽆缘。

(《孔雀东南飞》)思厥先祖⽗,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之地。

(《六国论》)注意:古汉语⼈称代词单复数的形式相同。

有时“侪(chái)、辈、属、等、曹”附在⼈称代词后边表⽰⼀(同)类⼈,但它们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们”,含有“等等、⼀批”的意思。

倘复请之,吾辈⽆⽣理矣。

(《狱中杂记》)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单于视左右⽽惊,谢汉使⽈:“武等实在。

”(《苏武传》)尔曹⾝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指⽰代词①近指代词:此、是、斯、兹、之、尔、若、然近指代词可译为“这、这⾥、这个、这样、这种”。

此则岳阳楼之⼤观也。

文言文人称代词

文言文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又叫“自称”。

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

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2.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3.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4.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以译为“自己”的意思。

5.关于“旁称”,亦称为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

6.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一般译为“您老人家,他老人家”的意思。

7.个人在对话中用“贱称”,也叫“谦称”。

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人称代词代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一、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

另外一种就是个人在对话中用的贱称,也叫谦称。

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

例: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

” 《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我忘记了拿尺码。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

《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

3、余闻而愈悲。

《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是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

7、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我就受恩感动激励不尽了。

8、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乐羊子妻》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

9、鄙人才疏学浅,难当此任。

我才智空虚学问浅陋,难于承担这一重任。

二、第二人称代词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另外,有“尔曹、若属”等词,译为“你们”。

“子、君、公、、卿、先生、阁下、陛下、足下”等是对对方的尊称,可译为“您”例:1、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

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

6、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高中语文常见虚词文言文句子成分:代词

高中语文常见虚词文言文句子成分:代词

高中语文常见虚词文言文句子成分:代词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狼》)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如: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上枢密韩太尉书》)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以勉其学者也(《墨池记》)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 ?其一犬坐于前(《狼》)?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

(《唐雎不辱使命》)(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

(《送东阳马生序》)以(一)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

)(《出师表》)?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如:?屠惧,投以骨(《狼》)?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二)连词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文言文中代词大全

文言文中代词大全

文言文中代词大全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文言文中常见的代词清单,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代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言文代词:
1. 人称代词:
- 吾、予、余:表示第一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

- 卿、尔、汝: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

- 彼、其、之: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

2. 指示代词:
- 此、彼:表示近指和远指,分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此”和“那/彼”。

- 是、非:表示对上文中提到的事物的指代,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这些”和“那个/那些”。

3. 疑问代词:
- 谁、何、安: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谁”、“什么”和“哪个/哪些”。

4. 关系代词:
- 所:引导关系从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 其: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的”。

5. 不定代词:
- 若、或、某、凡:表示泛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某个/某些”和“凡是”。

6. 反身代词:
- 己、自:表示动作的施事和受事是同一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自己”。

7. 指定代词:
- 某、夫、则:表示特定的人或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某个/某些”。

请注意:
- 以上代词仅为文言文中常见的代词,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更多的变体或特殊用法。

- 本文提供的翻译相对应,实际运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处理。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您,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辅助,请随时告知。

文言文中的代词

文言文中的代词

文言文中的代词
吾与汝说文言文中之代词,此等词犹如言语之精灵,妙趣横生也。

汝看“之”字,用处何其多也。

可表所属,如“吾之书”;可作助词,如“缓行之”。

恰似那万能钥匙,开诸多言语之门。

譬如那山川之美,“之”字便使其韵味更增。

又如“友人送吾之礼”,若无此“之”,岂不少了几分味道?
再言“其”字,亦有趣得紧。

可指他、她、它,亦能表那、那个。

如“其人”“其事”,简简单单一个字,便让所指清晰明了。

就如在茫茫人海中,一下子指出特定之人一般。

还有“吾”“汝”,此乃自称与称人也。

吾者,我也;汝者,你也。

用之交谈,别有一番古风韵味。

仿若穿越回古代,与古人对话一般。

想想看,吾与汝在此谈论代词,岂不是有趣之事?
“彼”字亦不可小觑,表对方、他。

“彼之观点”“彼之所为”,一下子便将对方区分开来。

如战场上分清敌我,毫不含糊。

“此”字呢,恰似近在眼前之物。

“此景”“此事”,皆在眼前,清晰可见。

仿若指着眼前之物说,喏,就是这个。

若生活中无此等代词,那言语该多么无趣呀!就像吃饭少了盐,寡淡无味。

好比讲故事,没了这些代词,如何能清晰表达人物与事物呢?反问汝,能行吗?
代词之妙,难以尽述。

需汝在日常言语中细细体会,慢慢感悟。

当汝能熟练运用之时,便会发现其如魔法般神奇,让言语变得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汝难道不想试试?且去用用这些文言代词吧,定会有别样乐趣与收获!。

文言文代词汇总

文言文代词汇总

代词汇总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4、同予者何人?5、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6、臣不胜受恩感激。

7、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1、君与仆有何亲?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1、甚矣,汝之不惠。

2、尔安敢轻吾射?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

”7、吾知所以距子矣。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11、愿诸君勿复言。

12、卿太重,将非鬼也。

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

1、愿陛下亲之信之。

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为伊消得人憔悴。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1、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失期,法皆斩。

2、徒属皆曰:“敬受命。

”3、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1、余之游于是乎始。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今若断丝织也,则捐失成功。

4、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6、此皆幼时闲情也。

7、今臣使楚,不当从此们入。

8、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9、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1、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1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在文言文的世界里,代词就像是语言大厦中的重要构件,它们在句子中承担着指代各种人、事、物的关键角色。

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文言文代词,对于读懂古人的文章、领略其思想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聊聊“之”这个代词。

“之”的用法可谓多样。

它可以作动词,意思是“到……去”,比如“吾欲之南海”,这里的“之”就是“去”的意思。

更多时候,“之”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的时候,比如“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之”代指学过的知识;代物的话,像“肉食者谋之”,“之”指的是这件事;而在“渔人甚异之”中,“之”则代指渔人所见到的景象。

接着是“其”。

“其”作代词时,既可以代人,也能代物、代事。

代人的时候,有“择其善者而从之”,这里的“其”指的是他们;代物的话,“恐前后受其敌”,“其”代指狼;代事则如“以彰其咎”,“其”表示他们的。

“彼”也是常见的代词之一。

“彼”通常用来指对方、他方。

例如“彼竭我盈,故克之”,“彼”指的就是对方。

“吾”和“我”都表示“我”的意思,但在使用上略有差异。

“吾”常用于书面语,较为正式;“我”则更为口语化。

像“吾日三省吾身”用的是“吾”,而“我与城北徐公孰美”用的就是“我”。

“尔”和“汝”都是“你”的意思。

“尔”有时带有轻视的意味,比如“尔安敢轻吾射”;“汝”则较为常用和正式,像“汝亦知射乎”。

“此”和“是”常用来指代近处的事物或眼前的情况。

“此皆良实”中的“此”,“是可忍,孰不可忍”中的“是”,都是这样的用法。

“夫”作为代词,常用于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比如“夫战,勇气也”。

“焉”有时也能作代词,常指代人、事、物。

例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代指这篇文章。

“何”可作疑问代词,表“什么”“为什么”“哪里”等。

像“何陋之有”的“何”就是“什么”的意思。

要真正熟练掌握这些文言文代词,不仅要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还需要多读多练。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经典作品,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这些代词的用法,从而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自如。

文言文代词——精选推荐

文言文代词——精选推荐

文言文代词目录:一、体词性代词1、指称代词:1)指称代词;2)指示代词;3)他称代词;4)无定代词;5)代词单数和复数。

(1)2、疑问代词:1)何;2)谁、孰;3)焉、恶、安;4)曷、奚、胡。

(9)二、谓词性代词1、谓词性指称代词: (13)2、谓词性疑问代词: (14)文言文代词文言文代词可以分为体词性代词和谓词性代词两类。

一、体词性代词根据做宾语时表现出的不同特点,体词性代词可以分为指称代词和疑问代词两类。

(一)指称代词指称代词是有称代、指示作用的体词性代词。

常用的指称代词可以分为四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他称代词、无定代词。

从指示内容来看,这四类代词又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人称代词和无定代词通常中可以指代人、物等事体,他称代词、指示代词则既可指代事体,又可以指代事实。

1、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是指代言语交际双方的代词,通常只有称代作用,不用来指示。

人称代词常用在对话之中,指代说话者或听话者,也可以指代该人所在的一方。

人称代词有自称、对称、和己称等。

1)自称常用来表示自称的是:吾、我、予、余、还有比较少见的“朕”。

注意1:在自称代词中,“我”、“予”、“余”,可以做主语、定语和宾语。

例如:○《史记·管蔡世家》:息侯怒,请楚文王:“来伐.我,我求于蔡...,蔡必来。

”本例中自称代词“我”分别做述宾短语“伐我”的宾语;主谓短语“我求于蔡”的主语。

○《论语·述而》:天生德于.予。

本例中自称代词“予”做于宾短语“于予”的介词宾语。

○《史记·太史公自序》:是余之罪..也夫。

本例中自称代词“余”做定中短语“余之罪”的定语。

注意2:“吾”可以做主语、定语,一般不在动词之后做宾语;但在否定句中,可以用在动词的前面做前置宾语。

例如:○《孟子·公孙丑下》:吾甚惭于孟子.....。

本例自称代词“吾”做主谓句“吾甚惭于孟子。

”的主语。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何以利吾国.。

中考语文文言文指示代词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指示代词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指示代词复习中考语文文言文指示代词复习1、近指代词:常见的有如下几个:是,此,斯,兹;之;然,而。

2、远指代词:常见的有如下几下:彼,夫,其。

3、无指代词:常见的有如下几个:A、或,有;某。

(有的语法书,称为虚指)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慎尔言,将有和之。

某在斯,某在斯。

B、莫,无,靡。

4、旁指代词;常用的有如下几个:他,它,佗。

表示“其它”。

直到了魏晋以后,旁指代词才成为第三人称代词。

5、逐指代词:每,各。

6、特殊指示代词: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者:是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它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组成者字词组。

其用法如下:(动,形,数)+者:表示-----的人,------的事物。

赦之,以劝事君者。

深者入黄泉。

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者”字,作为代词必须和助词相区别。

下列情况中,“者”字是助词:A,判断句中的“者”:陈胜者,阳城人也。

B,在“有”字的宾语后: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C,条件分句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杀。

D,时间词后: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食实足食也。

“所”字:它经常用在动词和动词词组前面,还可以用在介词的前面,所字结构本身是个名词性成分。

所字结构可以分成三类:1、所+动词:获秦王所乘云母车。

2、所+动词+中心词:仲子所居之室。

3、所+动词+者:视吾家所寡有者。

4、所+介词+动词: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5、所+(介词)+动词:冀之北土,马之所生。

(所以生,“以”字省略)所杀大臣,多吕后力。

(所以杀,指凭藉的力量。

)诺,恣君之所使之。

(所以的省略,使用他的方法)“所”字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使动词性成份名词化,如果名词,形容词出现在“所”字后也变成了动词。

如: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置人的罾鱼腹中。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

文言文常见代词在文言文的世界里,代词就像是语言大厦中的一块块基石,虽然看似小巧,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们能够指代人、事、物,让语言表达更加简洁明了、灵活多样。

下面,咱们就来一起瞧瞧文言文里常见的那些代词。

首先要提到的是“之”。

“之”这个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那可是相当广泛。

它可以作动词,意思是“到……去”,比如“吾欲之南海”,就是说“我想要到南海去”。

更多的时候,“之”是作为代词使用。

作代词时,它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的时候,比如“愿陛下亲之信之”,这里的“之”就指的是前文提到的那些贤臣。

代物的话,像“策之不以其道”,“之”指的就是千里马。

代事的情况也不少见,“肉食者谋之”,这个“之”就是指打仗这件事。

接下来是“其”。

“其”用作代词也很常见,它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的时候,“余嘉其能行古道”,“其”指的就是那个人。

代物呢,“恐前后受其敌”,“其”指的是狼。

代事的例子有“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这里的“其”指的是愚公移山这件事。

再说说“彼”。

“彼”一般指的是对方、他、他们。

比如“彼竭我盈,故克之”,“彼”就是指对方的军队。

“尔”也是常见的代词,常用来指代第二人称,也就是“你”“你们”。

像“尔安敢轻吾射”,就是“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这里的“尔”就是“你”。

还有“吾”“我”“予”,这几个都是第一人称代词,都表示“我”的意思。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予”,都是在说自己。

“汝”“若”“乃”则是常见的第二人称代词,意思是“你”“你们”。

“汝亦知射乎”中的“汝”,“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中的“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都是在跟对方说话时使用的。

“此”“是”“斯”这几个常常用来指代近指的事物,意思是“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是亦不可以已乎”中的“是”,“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都是在指眼前的、近处的情况或事物。

文言文中文言词语解释归纳

文言文中文言词语解释归纳

文言文中文言词语解释归纳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运用了许多独特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进行解释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古代文言词语解释归纳1. 余:代词,指代“我”,常出现在古文中,表示说话人自己。

2. 朕:代词,古代皇帝自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

3. 者:助词,用于名词或代词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4. 乃: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是”。

5. 其: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

6. 故:副词,表示原因、缘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因此”。

7. 且:连词,表示补充说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并且”。

8. 之:助词,用于名词或代词后,表示所指的对象。

9. 亦:副词,表示也,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也”。

10. 焉:副词,表示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在哪里”。

二、文言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1. 倍加:表示程度加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更加”。

例句:其智慧倍加,非同凡响。

2. 屡次:表示多次,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多次”。

例句:他屡次前来道歉,表示了他的诚意。

3. 非常:表示程度异常,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非常”。

例句:这个消息非常令人震惊。

4. 甚至:表示进一步扩大,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甚至于”。

例句:他的成绩很好,甚至超过了其他同学。

5. 难以:表示困难程度,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很难”。

例句: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难以解答。

三、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1. 对仗: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诗歌或韵文中使用相对的词语或句子结构。

例句:天上的星星,人间的灯火。

2. 比喻:一种修辞手法,用某个具体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

例句:他的声音如春风般温柔。

3. 夸张:一种修辞手法,夸大事物的程度或描述。

例句:他吃了一整天的饭菜,简直能吃下一头牛。

四、文言文的句式和篇章结构文言文的句式通常比较复杂,采用倒装、使役动词等形式,注重修辞和表达的准确性。

篇章结构一般采用开头叙事,中间阐述,结尾总结。

文言文代词总结

文言文代词总结

文言文代词总结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吾欲之南海,何如?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同予者何人?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臣不胜受恩感激。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君与仆有何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甚矣,汝之不惠。

尔安敢轻吾射?若为佣耕,何富贵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

”吾知所以距子矣。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然足下卜之鬼乎?愿诸君勿复言。

卿太重,将非鬼也。

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

愿陛下亲之信之。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彼竭我盈,故克之。

为伊消得人憔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失期,法皆斩。

徒属皆曰:“敬受命。

”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余之游于是乎始。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若断丝织也,则捐失成功。

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此皆幼时闲情也。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们入。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然足下卜之(于)鬼乎?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郁郁适兹土。

挥手自兹去。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远指代词:其、夫、彼。

文言文人称代词

文言文人称代词

文言文人称代词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1、余闻而愈悲。

《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

“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

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

“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

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1、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3、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

“而”便是代词“你”。

三、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例:1、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他们的士气衰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

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词,用来指代齐国的军队,相当于“他们”。

四、敬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之用,一般译着“您、您老人家,他老人家”之意。

例: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您微薄的力量,还不能削平像魁父那样的小土丘,又能把太行、王屋那两座大山怎样呢,句中的“君”便是愚公之妻用来尊称愚公的,相当于“您”。

2、子何恃而往?《为学》——您凭什么去呢?“子”便是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

五、谦称:就是个人在对话中自己用的贱称。

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例:28、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我就受恩感动激励不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词
种类
古汉语代词
相当于现代数
我、吾、舍、予、朕
我、自己
复数
同单数,或后加属、曹、辈、等、侪
我们、我们这些人
第二人称
单数
尔、而、若、乃、女、汝

复数
同单数,或后加属、曹、辈等
你们、你们这些人
敬称
陛下、大王、公、卿、子、先生、足下

第三人称
单数
之、彼、伊、厥、渠、其
他、它、她、他(它、她)的
表让步
虽、即
虽然、虽然如此
助词
种类
古汉语常用助词
结构助词
之、是、所
缀加助词
词头
有、其
词尾
然、焉、如
语气助词
句首
夫、唯、盖、岂、其
句中
也、者
句末
也、矣、焉、耳、乎、诸、欤(与)、耶(邪)、
哉、夫
哪里
问情况
原因
安、焉、何、曷、胡、乌、恶、奚、盍
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不
问数目
几、几何、几许
几、多少
种类
古汉语常用连词
相当于现代的意思
表并列
与、及、且、而、暨
和、跟、又、以及、并且、一面……一面……
表承接
而、则、遂、以、因、乃、即、然后、然则
便、就、方、来、然后、如此、那么
表递进
而、且、而况、何况、又况、以
而且、况且、何况
表选择
且、抑、如、若、其、或
还是、或者
表转折
然、而、然而、则、顾、但
可是、但是、不过、反而、然而、却
表条件
而、则、无
那么、就、无论
表假设
其如、若、苟、向、使、倘、即、纵、今、而、
则、籍、第令、否则、
不然、脱
如果、倘若、假如、即使
表因果
以、为、由、因、故、
而、以故、是故,是以
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
复数
同单数
他(它、她)们、他(它、她)们的




近指
此、是、斯、兹、之、夫
这、这种、这个、这里
然、尔、偌、恁
如此、这样
远指
彼、夫、其
那、那个、那里、那些
旁指
他、人
别的、旁的
虚指
或、某
有的、有人、有些、有时、某某
无指
莫、无、罔、靡
没有谁、没有什么




问人
谁、孰
谁、哪一个
问事物
何、曷
什么
问处所
安、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