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优点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优点1、膜分离的概念即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为介质,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的方法称之为膜分离法。
膜分离可用于液相和气相。
对于液相分离,可用于水溶液体系、非水溶液体系、水溶胶体系以及含有其他微粒的水溶液体系。
2、膜分离的基本原理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
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
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
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
错流膜工艺中各种膜的分离与截留性能以膜的孔径和截留分子量来加以区别。
3、膜分离技术的优点(1)在常温下进行:有效成分损失极少,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抗生素等医药、果汁、酶、蛋白的分离与浓缩;(2)无相态变化:保持原有的风味,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31—81; (3)无化学变化:典型的物理分离过程,不用化学试剂和添加剂,产品不受污染;(4)选择性好:可在分子级内进行物质分离,具有普遍滤材无法取代的卓越性能;(5)适应性强:处理规模可大可小,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隙进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6)能耗低:只需电能驱动,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闹局世或冷冻浓缩的31—81。
4、膜分离技术的缺点(1)膜技术虽然浓缩成本低,但不能将产品浓缩成干物质;(2)膜技术虽然具有选择过滤性,但是同分异构体就无法实现分离。
5、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通过膜将混合物中不同分子大小、形状、电荷和极性等特性的物质分离出来。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保护、医药制造、食品加工、化学工业和电子行业等。
本文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利用膜作为分离介质,将混合物分离成两个或更多的组分,其中其中至少有一种组分通过膜而另一种组分不直接通过。
根据膜分离的机制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是指通过施加压力将混合物推动到膜上,以实现分离的技术。
膜的孔径大小、膜的材质和压力差均会影响分离效果。
该技术主要包括超滤、逆渗透和微滤等。
超滤是指利用孔径大小在10-100纳米的超滤膜去除溶液中的高分子物质。
逆渗透是利用高压驱动水通过0.1纳米左右的逆渗透膜,将混合物中的水增量分离出来,这是制取纯水的主要技术之一。
微滤是利用孔径在0.1-10微米的微滤膜去除悬浮物、细菌和微生物等。
2、电力驱动膜分离技术电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是利用电场将混合物推动到膜上,实现分离的技术。
例如电渗析技术是利用电场和离子之间的电荷作用,将含有离子的溶液通过电场驱动到离子交换膜中,使得原来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在两侧集中,最终通过两个极板分别收集。
3、扩散驱动膜分离技术扩散驱动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分子间的扩散速率的大小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混合物分离的技术。
例如气体分离、液体浓缩和溶液析出等。
二、膜分离技术的分类根据膜的性质和分离机制的不同,可以将膜分离技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纳滤技术纳滤技术是利用孔径在10-100纳米的纳滤膜,将分子大小在10-100纳米之间的物质分离出来。
纳滤技术主要应用于制备高分子材料、微电子器件制造和水处理等领域中。
2、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利用孔径在0.01-0.1微米之间的超滤膜,将分子大小在1000道100万道之间的物质分离出来。
超滤技术主要应用于蛋白质提取、水处理、生物制品制备和废水处理等领域中。
第十章 膜分离技术
超滤过程示意图:
背压阀 截留液
平板式 超滤膜
△P出
透出液 恒流泵 蛋白酶液 △P进
当溶液体系经由水泵进入超滤器时,在滤器内的超滤膜表面发生分离,溶 剂(水)和其它小分子量溶质透过具有不对称微孔结构的滤膜,大分子溶 质和微粒(如蛋白质、病毒、细菌、胶体等)被滤膜阻留,从而达到分离、 提纯和浓缩产品的目的。
原理: 筛分作用:纳滤膜能截留易透过超滤膜的那部分溶质,
同时又可使被反渗透膜所截留的盐透过
荷电效应:纳滤膜常带电荷,荷电纳滤膜可通过静电
斥力排斥溶液中与膜上所带电荷相同的离子
纳滤膜分离机理示意图
料液
+ +
- -
- - + +
带负电荷的膜 透过通量
纳滤膜技术的特点:
具有离子选择性:由于在膜上或膜中常带有荷 电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可实现不同价态 离子的分离,故有时也称“选择性”反渗透 (Selective RO) 操作压力低:通常比反渗透低,由于所施加的 跨膜压差比用反渗透达到同样的渗透能量所必 须施加的压差低,有时也称“低压反渗透”。
培养基
循环液
用于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生长于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壳内,小分 子产物(废弃物)不断排出,新鲜的培养基连续灌注,可保证细胞 长期稳定并且高速度生产有用物质。细胞密度可达109/cm3。是工业 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的主要方法之一。
4 除热原
热源(pyrogen)又称细菌内毒素,是细菌新陈代谢
第三节 微孔膜过滤技术
以多孔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 筛分原理使不溶性粒子(0.1-10um)得以分离的 操作。操作压力0.05-0.5MPa。
一、微孔膜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特点: 设备简单 操作简便、快速 分辨率高、重现性好 一些膜具有结合生物大分子的特殊能力,用于特 殊测定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第一篇:膜分离技术是一种用膜作为过滤介质,通过不同物质在膜上的传递速度差异将混合物分离的技术。
膜分离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环保等领域,具有高效、节能、清洁等优点。
膜分离技术根据不同分离机理,可分为压力驱动型、电动驱动型和阴离子交换型等多种分类。
其中,压力驱动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通过给混合物施加一定压力,使其在膜上分离。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但难以完全分离出相似性质的物质。
在膜分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膜材料。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膜材料有聚丙烯、聚酰胺、聚醚硫醚等。
不同材料的选择与分离物种、操作条件等因素有关。
此外,膜的形态也有多种,包括螺旋膜、中空纤维膜等,再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进行不同选择。
膜分离技术在制药领域可用于纯化、分离、浓缩、去除杂质等。
例如,在中药提取中,可用膜分离技术将提取液中的色素、腐植酸等杂质去除,提高纯度和品质。
在食品领域,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果汁浓缩、葡萄酒酒精浓缩等。
在环保领域,膜分离技术可用于废水处理中的COD、BOD、氨氮等物质的去除。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推广,未来将会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实现更高效、清洁的生产方式。
第二篇: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较为新兴的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膜分离技术的性能与膜本身的材质有很大关系,因此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对膜分离技术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膜材料有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等多种。
其中,聚酰胺膜的选择是最为广泛的,具有较高的通量、分离效率和耐化学性。
聚醚硫醚膜与聚环氧腈膜也属于高性能膜,适用于一些对材料性能有较高要求的领域。
对于具体的分离要求,不同的膜材料有不同的优势。
例如,聚酰胺膜适用于中分子量的有机物和IEDED类水溶性物质的分离;聚乙烯膜适用于气体分离、有机物质分离等;聚偏氟乙烯膜适用于对PH值和温度有较高要求的分离领域等。
在选择膜材料时,应结合具体的分离条件和工艺要求进行。
膜分离技术简介全
非对称性膜复合膜
*
膜过程
推动力
传递机理
透过物
截留物
膜类型
渗析
浓度差
溶质的扩散传递
低分子量物、离子
溶剂
非对称性膜
电渗析
电位差
电解质离子的
离子交换膜
气体分离
压力差
气体和蒸汽的 扩散渗透
气体或蒸汽
难渗透性气 体或蒸汽
均相膜、复合膜,非对称膜
渗透蒸发
压力差
*
膜的清洗一般选用水、盐溶液、稀酸、稀碱、表面活性剂、络合剂、氧化剂和酶溶液等为清洗剂。具体用何种清洗剂应根据膜的性质和污染物的性质而决定,使用的清洗剂要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同时又不能损害膜的过滤性能。
*
如果用清水清洗就恢复膜的透过性能,则不需使用其他清洗剂。对于蛋白质的严重吸附所引起的膜污染,用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溶液清洗,效果较好。
*
*
(3)、螺旋卷式(Spiral Wound)膜组件 目前,螺旋卷式膜组件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膜分离过程。 膜、料液通道网、以及多孔的膜支撑体等通过适当的方式被组合在一起,然后将其装人能承受压力的外壳中制成膜组件。通过改变料液和过滤液流动通道的形式,这类膜组件的内部结构也可被设计成多种不同的形式。
*
*
(4)、中空纤维(Hollow Fiber)膜组件 中空纤维膜组件的最大特点是单位装填膜面积比所有其他组件大, 最高可达到30000m2/m3。中空纤维膜组件也分为外压式和内压式。将大量的中空纤维安装在一个管状容器内,中空纤维的一端以环氧树脂与管外壳壁固封制成膜组件。料液从中空纤维组件的一端流人, 沿纤维外侧平行于纤维束流动,透过液则渗透通过中空纤维壁进入内腔,然后从纤维在环氧树脂的固封头的开端引出,原液则从膜组件的另一端流出。
《膜分离技术》课件
控制运行参数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压力、流量等运行 参数,优化处理效果。
应急处理
针对突发故障或水质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 应急处理措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04
膜分离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性
优势
高效分离
膜分离技术能够高效地分离混合物中 的不同组分,实现高纯度产品的制备 。
节能环保
膜分离过程通常在常温下进行,能耗 较低,且不产生有害物质,符合绿色 环保理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膜分离技术需要使用特定的化学品进行清洗和维护,因此化学品成本 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环境效益分析
减少污染排放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业 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减轻对 环境的污染。
节约资源
膜分离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 率,减少浪费,对环境保护具有 积极的影响。
提高生产效率
膜分离技术可以优化生产流程,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资源 消耗,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 响。
特点
孔径分布均匀、过滤精度 高、阻力小。
03
膜分离技术的工艺流程
原水预处理
去除大颗粒杂质
通过过滤、沉淀等方法去除原水中较大的颗粒、悬浮物和杂质。
降低浊度
通过加入絮凝剂、沉淀等方法降低原水的浊度,提高水质清晰度。
调节pH值
根据不同膜材料的特性,通过加酸或加碱调节原水的pH值至适宜 范围。
膜组件的安装与调试
2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医药产品中的杂质和 有害物,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前 景越来越广阔,为新药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新的技 术支持。
06
膜分离技术的经济效益分 析
投资成本分析
设备购置成本
膜分离技术的设备购置成本较高,包括膜组件、泵、管道等。
膜分离工程-第十章-膜污染要点
层面积. • Tansel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超滤系统通量下降模型, • (Rm+Rc) t=t/(Rm+Rc)t=0=1-α+αe1/γ • 式中,γ为污染时间常数;α表征膜污染的程度.此数学模型
1.水温5-40℃ 2.好氧量<3mg/L 3.游离氯<0.2mg/L 4.铁<0.3mg/L
5.锰<0.1mg/L 6.浊度<0.3mg/L 7.淤泥密度指数<3-5mg/L
醋酸纤维RO膜对进水水质的要求
⑴原料液预处理(SDI的测定)
判断反渗透和纳滤进水胶体和颗粒污
染程度的最好技术是测量进水淤积指 数(Silt density index, SDI值),有时也 称为污染指数(FI值)。它是设计 RO/NF预处理系统之前应该进行测定 的重要指标,同时在RO日常操作时也 需定时地检测。
上沉积引起的膜通量下降,则一种标准阻塞模型被建立: • (Rm+Rc) t=t/(Rm+Rc)t=0=(1+Bt)2, • B=KsJv0 • 式中,Ks指每单位流体横截面面积的下降.此表达式表示系
统阻力的依时性.
膜污染的数学模型
• 而若假设所有粒子到达膜面时不会直接阻塞膜面积,而是附 着在其它已阻塞膜孔粒子上,另一种凝胶化模型则表示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防止膜污染的方法
膜应用过程中产生膜的污染是很难避免的,但 是通过对不同的膜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 减小膜的污染程度是可行的。
膜分离技术PPT
通过改变膜孔径、孔道形状和分布等结构参数,提高 膜的分离性能和通量。
强化传质过程
采用促进传递、电场辅助等方法强化传质过程,提高 分离效率。
降低能耗
优化操作条件,如降低操作压力、提高操作温度等, 以降低膜分离过程的能耗。
面临挑战及解决思路
膜污染问题
开发抗污染膜材料、优化操作条件和 采用清洗技术等措施减轻膜污染问题。
石油化工
用于油品脱硫、脱蜡、脱色等石油加工过程,以及化工原料的分 离和提纯。
环保领域
应用于废气处理、重金属回收、垃圾渗滤液处理等环保工程。
05 膜污染与防治策略
膜污染类型及成因分析
无机物污染
由水中的金属离子、矿物质等无机物在膜表面积聚形成,降低膜的 通量。
有机物污染
水中的有机物,如腐殖质、蛋白质等,在膜表面吸附和沉积,导致 膜孔堵塞。
污水处理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 技术,结合膜分离和生物 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和水质。
气体分离领域应用实例
氧气、氮气分离
工业气体分离
利用气体分离膜的选择透过性,从空 气中分离出氧气和氮气。
应用于合成气、氨分解气等工业气体 的分离和纯化。
天然气处理
通过膜分离技术去除天然气中的二氧 化碳、硫化氢等酸性气体,提高天然 气品质。
创新膜制备技术展望
1 2
3D打印技术
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膜材料的精确控制和复杂 结构的制造,提高膜的分离性能和机械强度。
表面改性技术
通过表面涂覆、接枝等方法对膜表面进行改性, 提高膜的选择性、通量和抗污染性能。
3
纳பைடு நூலகம்技术
利用纳米技术制造纳米孔道或纳米结构,提高膜 的分离精度和效率,同时降低能耗。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1 膜分离技术的简介1.1 膜分离的概念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膜分离的一般示意性图见图1。
1.2 膜的简介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膜本身是均一的一相或由两相以上凝聚物构成的复合体。
被膜分开的流体相物质图1 膜分离过程示意图是液体或气体。
膜的厚度应在0.5mm以下,否则不能称其为膜。
1.2.1 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1)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力,一般模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2)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3)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4)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5)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6)成本低。
1.2.2 膜的分类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按膜结构: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复合膜按材料分:有机高分子(天然高分子材料膜、合成高分子材料膜)膜、无机材料膜1.2.3 各种膜材料(1)天然高分子材料膜主要是纤维素的衍生物,有醋酸纤维、硝酸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等。
其中醋酸纤维膜的截盐能力强,常用作反渗透膜,也可用作微滤膜和超滤膜。
醋酸纤维膜使用最高温度和pH范围有限,一般使用温度低于45~50℃,pH3~8。
再生纤维素可制造透析膜和微滤膜。
(2)合成高分子材料膜市售膜的大部分为合成高分子膜,种类很多,主要有聚砜、聚丙烯腈、聚酰亚胺、聚酰胺、聚烯类和含氟聚合物等。
其中聚砜是最常用的膜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超滤膜。
聚砜膜的特点是耐高温(一般为70~80℃,有些可高达125℃),适用pH 范围广(pH=l~13),耐氯能力强,可调节孔径范围宽(1~20nm)。
但聚砜膜耐压能力较低,一般平板膜的操作压力权限为0.5~1.0MPa 。
《膜分离技术》PPT课件
缓冲液
精选ppt
无机盐
34
2. 微 滤
以多孔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 筛分原理使不溶性粒子(0.1-10um)得以分离的 操作。操作压力0.05-0.5MPa。
精选ppt
35
• 微滤应用 1) 除去水/溶液中的细菌和其它微粒; 2) 除去组织液、抗菌素、血清、血浆蛋白 质等多种溶液中的菌体; 3) 除去饮料、酒类、酱油、醋等食品中的 悬浊物、微生物和异味杂质。
F
精选ppt
11
17.1 膜材料 与膜的制造
精选ppt
12
膜材料的特性
• 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
– 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 力,一般膜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 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
– 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 – 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 – 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 – 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 – 成本低;
孔膜,其孔隙大小在电镜的分辨范围内。
精选ppt
28
4完整性试验
• 本法用于试验膜和组件是 否完整或渗漏。
• 将超滤器保留液出口封闭, 透过液出口接上一倒置的 滴定管。自料液进口处通 入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 当达到稳态时,测定气泡 逸出速度,如大于规定值, 表示膜不合格。
× 保留液 出口封闭
压缩空气
• 透析过程中透析膜内无流体流动,溶质 以扩散的形式移动。
精选ppt
32
透析原理图
大分子
透析膜 小分子
水分子
精选ppt
33
透析法的应用
常用于除去蛋白或核酸样品中的盐、变性剂、还原剂之类 的小分子杂质,
化工原理 第十章 膜分离技术
第十章膜分离技术第一节概述§10.1.1、膜的概念:1、“膜分离”的定义:借助于膜而实现各种分离的过程称之为膜分离。
2、“膜”的定义:如果在一个流体相内或两个流体相之间有一薄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则这一薄层物质就是膜。
这里所谓的凝聚相物质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或气态的。
膜本身可以是均匀的一相,也可以是由两相以上的凝聚态物质所构成的复合体。
3、膜的分类:膜的种类繁多,大致可以按以下几方面对膜进行分类:①、根据膜的材质,从相态上可分为固体膜和液体膜;②、从材料来源上,可分为天然膜和合成膜,合成膜又分为无机材料膜和有机高分子膜;③、根据膜的结构,可分为多孔膜和致密膜;④、按膜断面的物理形态,固体膜又可分为对称膜、不对称膜和复合膜。
对称膜又称均质膜。
不对称膜具有极薄的表面活性层(或致密层)和其下部的多孔支撑层。
复合膜通常是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分别制成表面活性层和多孔支撑层。
⑤、根据膜的功能,可分为离子交换膜、渗析膜、微孔过滤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渗透汽化膜和气体渗透膜等。
⑥、根据固体膜的形状,可分为平板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以及具有垂直于膜表面的圆柱形孔的核径蚀刻膜,简称核孔膜等。
§10.1.2、膜分离技术发展简史1748年Abble Nelkt发现水能自然地扩散到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内,首次揭示了膜分离现象。
人们发现动植物体的细胞膜是一种理想的半透膜,即对不同质点的通过具有选择性,生物体正是通过它进行新陈代谢的生命过程。
直到1950年,W.Juda首次发表了合成高分子离子交换膜,膜现象的研究才由生物膜转入到工业应用领域,合成了各种类型的高分子离子交换膜。
固态膜经历了50年代的阴阳离子交换膜,60年代初的一二价阳离子交换膜,以及60年代末的中空纤维膜以及70年代的无机陶瓷膜等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
具有分离选择性的人造液膜是Martin在60年代初研究反渗透脱盐时发现的,他把百分之几的聚乙烯甲醚加入盐水进料中,结果在醋酸纤维膜和盐溶液之间的表面上形成了一张液膜。
膜分离技术简介ppt课件
0
0.05
0.1
0.15
0.2
膜压差/MPa
15
反浸透通量的影响要素
操作压差—压差越大,浸透通量越大,但浓差极化比增大,膜外表溶液浸透压升高,推进 力不能按比例增大
温度—温度升高,纯水透过系数增大,同时浓差极化减小,浸透压降低,推进力增大,通 量增大。
料液流速—流速大,传质系数增大,浓差极化比减小,浸透通量增大。 料液的浓缩程度—浓缩程度高,水的回收率高。但浸透压高,浸透通量小,且已呵斥膜污
烯、聚氯乙烯、硅橡胶等。 无机膜的制备已成为研讨热点,其增长速度远快于聚合物膜。 以金属及氧化物、陶瓷、多孔玻璃和某些热固性聚合物为资料。其热力学、化学稳定性好,
运用寿命长。 陶瓷膜的运用较好。 根据分别过程和分别对象选择适宜的膜资料
9
膜的分类
10
膜的性能
膜的根本性能包括膜的分别透过特性和物化稳定性两方面。 物化稳定性:膜的空隙率、孔构造、外表特性、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允许运
普通反浸透膜微孔尺寸在10A左右,操作压力为1.0-10.0Mpa,切割分子量小于500,能截留 盐或小分子量有机物,可使水中离子的含量降低96-99%。
14
反浸透影响要素分析 ——压差对脱盐率、膜通量、传质系数的影响
脱盐率/%、膜通量
70
60
50 40 30 20
脱盐率 膜通量 传质系数
10
0
膜分别技术简介
;.
1
膜分别过程特点
一切的分别过程都是利用在某种环境中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别进展分别。 ——过滤操作是指流体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基于尺寸差别的分别过程。常规的过滤普通
是指固液分别或气液分别。 ——膜分别过程将这一运用扩展到了固体或液体溶液中溶解性物质的分别。即以选择性透
第十讲膜分离技术
一、膜
2.膜分类
• 按功能分:反应型(控制反应物的输入或生成物的输出) 分离型(以分离为主要目的)
• 按来源分:天然型(天然物质改性或再生) 合成型(无机膜、有机膜、复合膜)
• 按形状分:管式膜、板式膜、中空纤维膜、毛细管膜 • 按作用机理分:吸附性膜、扩散性膜、离子交换膜
反应性膜(液膜、膜催化、膜反应器) • 按结构分:多孔膜、非多孔膜、晶形膜、液膜 • 按用途分:气相系统用膜、气液系统用膜、
1990s,纳滤。
• 结构:对称膜,10-200微米;
•
不对称膜,致密皮层0.1-0.5微米,多孔支撑层50-100微米
•
复合膜,由不同的聚合物材料制成
• 材料:有机:纤维素、聚砜、聚烯烃、含氟聚合物;
•
无机:陶瓷、玻璃、金属
• 几何形状:平板式;管式,d>10mm;毛细管式,
•
d=0.5-10mm;中空纤维式, d<0.5mm
• 1950年朱达制成具有实用价值的离子交换膜。 • 1953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Reid等人最早提出反渗透海水淡化。
1960年,Loeb与Sourirtajan发明了第一代高性能的非对称性醋酸 纤维素膜,反渗透(RO)首次用于海波及苦咸水淡化;1961 年美 国Hevens公司首先推出管式膜组件制造法;1964年美国通用原子 公司研制出螺旋式反渗透组件。 • 1967 年美国杜邦公司研究出尼龙 -66中孔纤维膜组件。 • 1970 年 E 卡斯勃尔研制成含流动载体的液膜,使膜技术提高到 创新水平。 • 1970s,超滤;1980s,气体分离;1990s,纳滤。
卷式膜 中空纤维膜
管式膜 平板膜
式中 膜空 组纤 件维
帘
三 、膜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反渗透
原理:
根据溶液的吸附扩散原理,以压力差为主要推 动力的膜过程。 在浓溶液一侧施加一外加压力[(1000-10000) KPa],当此压力大于溶液的渗透压时,就会迫 使溶液中的溶剂反向透过孔径为0.1-1nm的非 对称膜流向稀溶液一侧。
反渗透法
渗透和反渗透
应用:
三、超滤过程和装置
(一)浓差极化现象 外源压力迫使分子量较小的溶质通过薄膜,大 分子被截留于膜表面,并逐渐形成浓度梯度, 这就是浓差极化现象。 造成:流速下降、影响膜的选择性、甚至堵塞
克服极化的措施:震动、搅拌、错流、切流。
(二)实验用超滤器
(1)无搅拌式装置 (2)搅拌或震动式装置 (3)小棒超滤器 (4)浅道系统超滤装置 (5)中空纤维超滤
1 沉淀污染
膜的污染 (fouling)
2 吸附污染
有机物在膜表面的吸附通常是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 随时间的延长,污染物在膜孔内的吸附或累积会导致 孔径减少和膜阻增大,这是难以恢复的。 与膜污染相关的有机物特征包括它们对膜的亲和性, 分子量,功能团和构型。一般来讲膜的亲水性越强有 机物不宜吸附。而疏水作用可增加其在膜上的积累, 导致严重的吸附污染。
超滤过程示意图:
背压阀 截留液
平板式 超滤膜
△P出
透出液 恒流泵 蛋白酶液 △P进
当溶液体系经由水泵进入超滤器时,在滤器内的超滤膜表面发生分离,溶 剂(水)和其它小分子量溶质透过具有不对称微孔结构的滤膜,大分子溶 质和微粒(如蛋白质、病毒、细菌、胶体等)被滤膜阻留,从而达到分离、 提纯和浓缩产品的目的。
特点(优势)
1.高效:由于膜具有选择性,它能有选择性地透过某些 物质,而阻挡另一些物质的透过。选择合适的膜,可 以有效地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浓缩。 2.节能:多数膜分离过程在常温下操作,被分离物质不 发生相变, 是一种低能耗,低成本的单元操作。 3.过程简单、容易操作和控制。 4.不污染环境。
本章内容
原理: 筛分作用:纳滤膜能截留易透过超滤膜的那部分溶质,
同时又可使被反渗透膜所截留的盐透过
荷电效应:纳滤膜常带电荷,荷电纳滤膜可通过静电
斥力排斥溶液中与膜上所带电荷相同的离子
纳滤膜分离机理示意图
料液
+ +
- -
- - + +
带负电荷的膜 透过通量
纳滤膜技术的特点:
具有离子选择性:由于在膜上或膜中常带有荷 电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可实现不同价态 离子的分离,故有时也称“选择性”反渗透 (Selective RO) 操作压力低:通常比反渗透低,由于所施加的 跨膜压差比用反渗透达到同样的渗透能量所必 须施加的压差低,有时也称“低压反渗透”。
二、透析膜
1.透析材料:兽类的膀胱、硝酸纤维素膜、玻璃纸。
人工透析膜多为纤维素的衍生物。
2.用于透析的半透膜应具备的条件:
(1)在溶剂中能形成分子筛状多孔薄膜,只允许小分子溶 质通过,而阻止大分子(如蛋白质)通过;
(2)化学惰性;在水、盐溶液、稀酸或稀碱溶液中稳定;
(3)良好的物理性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再生性 能
三、微孔滤膜过滤设备和操作
设备:注射式过滤器、 玻璃滤器、平板滤器、 筒式滤器等。
操作与注意事项
1 过滤系统的严密性 2 滤膜的湿润 3 过滤速度 4 过滤系统的清洗和消毒 5 串滤技术
四、 微孔膜过滤的应用
(一)在生化中的应用 1溶液澄清 2 结合测定 3 蛋白质及核酸含量测定 (二)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1 药液中微粒及细菌的滤除 2 抗生素的无菌检验
第三节 微孔膜过滤技术
以多孔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 筛分原理使不溶性粒子(0.1-10um)得以分离的 操作。操作压力0.05-0.5MPa。
一、微孔膜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特点: 设备简单 操作简便、快速 分辨率高、重现性好 一些膜具有结合生物大分子的特殊能力,用于特 殊测定
应用范围:
透析 0.5-10nm,3000 D~ 几万D
超滤 10nm~100nm或5000~50万Dalton 纳滤 1nm 或200~1000Dalton 反渗透 200Dalton
概述
膜分离法与物质大小(直径)的关系
RO NF UF MF F
应用范围
海水脱盐淡化 医药工业的纯化水、注射用水 生物大分子物质的浓缩与纯化 人工肾透析 过滤除菌(溶液、空气)
中空纤维超滤
流速高,适用于工业中生产
(三)工业用超滤装置
设计要求: 有效过滤面积大 支撑装置强度大 极化现象小 典型装置: 板式、管式、螺旋卷式、中空纤维
平板式膜组件
截留液
膜 支撑板 透 过 液 隔板
料液
管式膜组件
内压式:膜涂在管内,料液由管内走;
外压式:膜涂在管外,料液由管外间隙走。
二、微孔滤膜
(一) 微孔滤膜的种类(了解) 再生纤维素 纤维素酯膜:硝酸纤维素酯膜 .醋酸纤维素酯 膜 . 混合纤维素酯膜 聚四氟乙烯膜 聚氯乙烯膜 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三)微孔滤膜的性质与检测
1 孔径 孔径的均一程度,一般相当均一 膜孔径检测方法:气泡压力法、细菌过滤法(最大孔径)、 水流量法(平均孔径)、 2 孔隙率 一般较高,达80%-90% 3 厚度及重量 一般厚度120μm-150μm,密度小 4 阻力和流速 阻力小,防颗粒堵塞,膜表面堆积。
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水 苦咸水与海水淡化 纯水生产 废水处理 低分子量物质水溶液的浓缩 如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等的浓缩 仪器工业中液体食品(牛奶、果汁等)的部分脱水
1.纳滤
纳滤膜大多从反渗透膜衍化而来。 纳滤 ( NF,Nanofiltration)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
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
二、超滤膜 (一)超滤膜的构造 各向同性膜:膜的厚度较大, 孔隙为一定直径的圆柱形。 各向异性膜: 膜质分为两层:功能层和支 持层。 喇叭口滤膜:孔隙不是圆柱 体,而是梯形圆台
(二)超滤膜的选用
超滤的选用应注意: 1 分子量截留值: 阻 留率达90%以上的 最小被截留物质的 分子量。
2 流动速率:在一定压力下每分钟通过单位面积 膜的液体量来表示。 3 其他 (1)操作温度 (2)化学耐受性 (3)膜的吸附性质 (4)膜的无菌处理
0.01~0.05μ m:噬菌体、病毒或大的胶体颗粒。 0.1μ m:试剂的超净、分离沉淀和胶体悬液。 0.2μ m :高纯水的制备、制剂除菌、细菌计数、空气病 毒定量测定等。 0.45μ m:水的超净化处理、色谱分析时流动相的处理、 放射免疫测定、光测介质溶液的净化以及锅炉水中 Fe(OH)3的分析等。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概念: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利用膜的选择 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 推动力,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它 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
概 述
人类认识到膜的功能源于1748年,然而用于为人类服务是 近几十年的事。 1960年Loeb和Sourirajan制备出第一张 具有高透水性和高脱盐率的不对称膜,是膜分离技术发展 的一个里程碑。
第一节 透析 第二节 超滤技术 第三节 微孔膜过滤技术
第一节 透析
一、概述
1.原理:
透析是采用半透膜作为滤膜,使试样中的小分子经扩散作用不断 透出膜外,而大分子不能透过被保留在透析袋内,从而达到大小 分子分离的一种膜过滤方法。 0.5-10nm,3000 D~ 几万D
蛋白质、无机盐
无机盐
缓冲液
透析原理图
透析膜 大分子 小分子
水分子
2.应用
透析法在临床上常用于肾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 在生物分离方面,常用于除去蛋白或核酸样品中的 盐、变性剂、还原剂之类的小分子杂质。 由于透析过程以浓差为传质推动力,膜的透过通量 很小,不适于大规模生物分离过程,而在实验室中 应用较多。
分级分离和纯化
超滤分离与酶反应连用
外循环式膜生物反应器
底物(培养基) 阀
反 应 器
膜组件截留酶或微 生物菌体,而使小分 子产物透过。 外循环式膜生物反 应器适用于连续微 生物发酵和连续酶 反应过程。
泵
膜 组 件
透 过 液 ▼ 产 物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
膜 细胞 高分子产物(单抗) 膜
◆
小分子产物
概述
① ② ③ ④ ⑤
常见膜分离方法
按分离粒子大小分类: 透析(Dialysis,DS) 微滤(Microfiltration,MF) 超滤(Ultrafiltration,UF) 纳滤(Nanofiltration,NF)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
截留分子量:
微滤 0.02~10μm
培养基
循环液
用于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生长于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壳内,小分 子产物(废弃物)不断排出,新鲜的培养基连续灌注,可保证细胞 长期稳定并且高速度生产有用物质。细胞密度可达109/cm3。是工业 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的主要方法之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除热原
热源(pyrogen)又称细菌内毒素,是细菌新陈代谢
内压管式:
料液 多孔管 膜
外压管式:
料液
管式
管式膜结构图
图
各种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四)影响超滤流速和选择性的因素
溶质分子性质:大小、形状和带电性质。 超滤膜的性质:孔径、结构、吸附性。 超滤装置和操作:膜或组合膜的构造、超滤 器的结构以及操作压力、搅拌情况. 液体物料的温度、粘度、pH、离子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