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和对策

合集下载

教育行业学生减负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建议

教育行业学生减负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建议

教育行业学生减负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建议引言:在当前中国教育体制下,学生减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不少家长和专家都认为过于繁重的课程安排、过高的学业压力以及缺乏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学生减负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体制改革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传统角色观念已经逐渐发生变化。

整个教育体系需要进行全面性改革,向更为人本化和综合素质培养方向转变。

1. 探索多元评价体系:传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存在局限性,应该探索引入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多元评价方式,并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引导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开设必要选修课程或垂直专业方向类别,在初中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未来可能选择哪些职业,并采取相应培养方案,缓解学生对未来的种种焦虑。

二、优化课程设置当前学生面临过多而琐碎的学习任务,需要从根本上进行课程设置的优化,以降低学业压力。

1. 统筹规划必修与选修:明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且具有发展潜力的科目。

2. 减少重复内容:在高中教育过程中,部分科目可能存在内容重叠。

为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应对冗余知识进行提前筛选,在合适情况下对某些内容进行调整或削减。

三、改善教育方式不仅仅是减负问题本身,还需改变当前传统教育方式下所导致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行建议:1. 提倡探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培养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并通过实践参与、动手操作等方式积极探索新事物。

这样能够增强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2. 实施小班化教育:大班级容易造成匀齐化的灌输式教育,推行小班制度可以提高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和个性化辅导,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学业压力问题,倡导积极参与和支持孩子在课余时间发展其他兴趣爱好。

1. 定期组织家长培训:为了增强家长对于学业压力问题认知的深入,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课程或讲座,并分享减负经验和方法。

论中小学生减负的初心及对策

论中小学生减负的初心及对策

论中小学生减负的初心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日益凸显。

过重的学习压力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中小学生减负的初心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减负的初心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因为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学校和家长的初心都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过重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失去了玩耍的时间,增加了学习压力,导致了身心疲惫,这与我们的初心背道而驰。

减负的初心是为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减负的对策1.改革课程设置当前的课程设置过于繁重,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和调整。

可以优化教学内容,适当减少学科的数量和内容,增加选修课的设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提倡多元评价传统的学习评价只注重学术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应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体育、艺术、创新等多方面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肯定和鼓励,从而减轻学习压力。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学校和家长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学生一些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的方法。

家长也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关怀。

4.鼓励校外活动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外活动,包括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5.改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应该改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学校和家长应该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合理设置课程、改善教学方式,加强心理辅导,鼓励校外活动,实行多元评价,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总结

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总结

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总结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逐渐加重,这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推行了一系列减负措施。

本文将对这些措施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学校教育改革学校教育改革是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门通过减少无效课业、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习质量等途径,逐渐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调整。

减负措施包括削减不必要的课程,增加综合素质教育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

三、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保证。

学校加强教师素质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优化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改革对于减轻学生负担起到关键作用。

学校逐渐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弱化单一的考试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五、加强师生沟通与家校合作加强师生沟通与家校合作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

学校和教师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压力,并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六、提供个性化教育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出发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

七、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也是减负措施的一部分。

学校通过引入电子教材、在线资源和智能教学设备等,使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八、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减负的重要目标。

学校和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减少对外部压力的依赖。

九、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学生理解与应对学业压力,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减轻学业压力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中小学减负政策在近年来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在执行减负政策方面存在一些不力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教育质量,也使学生和家长们倍感焦虑。

本文将探究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之一是教育体制的转变需要时间。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一直重视应试教育,教学内容繁杂,考试压力大,学生课后负担沉重,这已经深入人心。

在政策出台后,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时间来适应,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需要一个过程。

学校领导和教师需要逐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

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在执行减负政策时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责任制度。

一些学校可能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导致政策的执行不够严格和规范。

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也可能缺乏对减负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对政策执行不够重视,甚至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

这些都导致了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现象。

家长和社会的期望也是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困难的原因之一。

一些家长可能还依然抱着“多科目多考试”就是好教育的观念,对学校减负政策的推行持有质疑的态度,甚至抱怨政策执行过于“松懈”。

这种观念也会加大学校执行减负政策的困难。

社会上对教育的期望也往往是功利化的,许多人认为只有通过应试教育才能获得成功,这也给学校的改革和减负政策的执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改善中小学减负政策的执行情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对减负政策的宣传和解释,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们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培训,让相关人员充分了解减负政策的内涵和目的,使大家能够为政策的执行提供良好的支持和配合。

建立健全的监管和责任制度,对政策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督促。

学校各级领导要重视政策的执行情况,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对教师的课后作业和学生课外负担进行监管,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出台一直是教育部门重要的政策方向之一,旨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近年来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执行情况亟需改进。

本文将阐述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方案。

一、原因1.政策措施不够具体过去的减负政策主要侧重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指导思想过于宏观,对于如何落实政策、何时落实、如何控制落实进度等具体问题缺乏明确指导。

例如,一些学校或地区对“双休日不安排作业”的具体实施规定模糊不清,教师缺乏明确的指南,导致执行难度。

2.教师素质和实际工作压力教师在执行减负政策方面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应对学生心理和发展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经验。

加之实际工作压力大,需要完成课程设置、备课、评价等多项目标,使得执行减负政策成为他们的一个难题。

教师对政策执行缺乏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可能导致执行力度不足。

3.家长的期望影响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往往超过教育部门制定的政策要求。

为了让他们的孩子在学业上获得优异成绩,他们会主动地要求老师在课外安排更多时间让孩子学习。

舆论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某些人仍然忽视减负政策的重要性并保存陈规。

这些因素影响了学校和教师实际执行减负政策的决心和执行效果。

二、改进方案1.具体指导教育部门需要提供具体的政策指导和具体实施路径,明确每项减负政策的执行标准、控制时间,加强对全国各地学校的全面监管,确保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

2.加强师资培训政府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引导他们应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

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执行减负政策。

3.加强家长教育说明减负政策的重要性,增强家长的理性思考,让他们了解政策的执行方案和目标,要求他们不在给孩子学习负担太重。

学校可以通过家委会、家访等渠道来加强家长教育,鼓励家长与学校合作,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

4.全社会共同关注减负工作不仅是学校、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义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行业中学生减负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教育行业中学生减负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教育行业中学生减负的解决方案与建议引言:学生减负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过重的学业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减负的方案和建议。

本文将从改革考试制度、创设多样化课程、优化素质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提出解决学生减负问题的有益措施。

一、改革考试制度当前,我国教育主要依靠考试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然而,过于注重应试成绩容易导致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情绪的增加。

因此,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应对考试制度进行必要改革。

1.1 降低单科目分值比例在我国高考中,各科目成绩占总分比例存在较大差异。

适当降低某些科目所占比例可以减少学生攀比和单科目过度备考现象,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1.2 引入多元化考试形式除了笔试,还可以探索开展口试、实践考核、小组讨论等形式的考核,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多元化考试形式,更能体现学生个性化的才能和优势。

1.3 建立完善的升学机制当前的教育体系过于重视升学率,这导致家长和学生普遍面临升学压力。

改革升学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路径,可以减轻学生对高分段大学院校的竞争压力。

二、创设多样化课程传统教育注重知识传授与应试技巧培养,而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兴趣爱好的关注。

因此,在教育行业中创设多样化课程是有效减轻学生减负问题的方法之一。

2.1 鼓励研究型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引入研究项目或者科研经验课程,给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既提高了知识技能,也减轻了学生对单一知识指导的依赖。

2.2 丰富非学术类课程在开展非学术类课程方面,除了体育、音乐和美术等传统课程外,还可以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及自我管理等实践技能训练。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2.3 拓宽选修课程内容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可以开设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的选修课程。

中小学减负政策的逻辑、困境与推进思路

中小学减负政策的逻辑、困境与推进思路

会 和 政府 部 门关 注 的热 点 和难 点 。最 近几 年 。国务 院在 《 国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规划 纲要 ( 2 0 1 0 — 2 0 2 0 ) 》、 《 关于深入推进 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 的意见》等 文件中专章提 出 “ 减轻 中小学课 业负担 ”要求 ;教育部通 过开展 义务教 育 阶段学 校 “ 减 负万里行 ”活动全 面推动减 负工作 ,并制
2的课程门类和教学时数授课在控制周课时总数的前提下各类减负政策都强化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责任强保证体育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等课程按质按量开设调严格管理教辅资料使用课外补习和各类竞赛防范学限制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课程侵占其他非考试课校以外的各种机构以文化内容学习侵占学生正常活动和娱程时问
0 0 0 0
[5 ]L e w i s As i m e n g- B o a h e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a n d p r e v e n t i n g b u r n o u t a mo n g s o c i a l s t u d i e s t e a c h e r s i n A f i r c a[ J ]. T h e S o c i a l S t u d -
i e s ,2 0 0 3( 2 ) :5 8 — 6 3 .
策 。连续 出 台减 负政策 。说明 中小 学课业负 担问题 难 以治
学 校 管 理 者 应 多 给 教 师 相 关 教 育 培 训 和 学 习 的 机 会 .在 补
充 知识 内容 、完 善知识结 构的 同时 ,也增强其 为人 师的责
任心 和 自豪感 。
同 时 ,学 校 管 理 者 要 强 调 人 文 关 怀 ,增 强 教 职 工 的 归

作业减负的情况;包括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作业减负的情况;包括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作业减负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主要做法:1. 政策制定与执行:教育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包括限制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总量,明确各年级作业完成时间上限,推行分层作业、弹性作业等多元化作业模式。

2. 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机械重复的练习题,增加实践性、探究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降低对课后大量作业的依赖。

3. 家校共育:家长、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转变教育观念,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追求学业成绩,同时加强家校沟通,共同监督作业量的合理控制。

4. 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吸收理解知识点,避免以繁重作业为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方式。

存在问题:1. 实际落实难:虽然有相关政策,但在一些地区或学校中,由于考试升学压力大,仍存在变相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的现象。

2. 质量监管不力:作业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作业设计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导致学生做作业耗时过多。

3. 评价体系单一:当前教育评价体系过于依赖考试成绩,使得减负政策在实践中难以得到有效贯彻。

4. 家长焦虑心理:部分家长担心作业减少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因此私下给孩子加码,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下步打算:1. 严格督导检查:加强对学校作业管理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作业减负政策有效落地。

2. 完善评价体系:探索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方式,引导社会、家庭和学校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待学生成长,减少对分数的过度依赖。

3. 强化师资力量: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通过教研活动推广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4. 加大宣传力度:对于作业减负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家长和社会各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形成全社会支持作业减负的良好氛围。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学生负担过重问题的逐渐凸显,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出台成为了必然选择。

尽管相关政策已经颁布,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思。

1.2 问题意识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实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地区和学校在执行减负政策时出现了不力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也减弱了减负政策的效果。

问题意识是我们要深入探讨的焦点,我们需要分析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寻求改进的出路。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监管不到位、教育体制弊端、家长社会压力、教师素质欠缺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中小学减负政策无法有效执行。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中小学减负政策的执行效果,是我们当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及改进对策,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为学生营造更加健康、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的存在将成为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指引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行。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深入探讨监管不到位、教育体制弊端、家长社会压力、教师素质欠缺等因素对减负政策执行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改进对策提供基础和依据。

2. 探讨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3. 总结各方面的观点和建议,为中小学减负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思路和借鉴,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2. 正文2.1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包括监管不到位、教育体制弊端、家长社会压力以及教师素质欠缺等方面。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中小学减负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健康发展。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减负政策执行不力。

这些原因主要包括教育机构压力、家长期望过高、评价制度不合理以及学生自身问题等。

教育机构面临着强大的压力。

政府和社会对学生考试成绩的重视,使得教育机构不得不推行频繁的考试和评估制度,追求升学率和成绩排名。

这种竞争压力使教师普遍认为,只有通过频繁考试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一些学校和教师往往忽视减负政策,仍然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家长期望过高是导致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家长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学业培训和高强度的学习,孩子才可能取得好成绩,确保更好的未来。

他们期望孩子在各个学科都取得优异的成绩,报班培训、请家教等成了常态。

这种家长的期望过高,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业压力,导致减负政策效果不佳。

评价制度也是影响减负政策实施的重要因素。

当前,在教育评价中,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这导致学校不敢放松学生的学业要求,以免影响自己的排名和声誉。

评价制度过于功利化,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这使得学校不愿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减轻学生的负担。

学生自身问题也是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学生面临着种种诱惑和压力,如游戏、社交网络等。

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过多关注娱乐和短期快乐。

这使得减负政策难以取得明显成效,学生仍然处于学业压力过大的状态。

为了改进减负政策的执行情况,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减负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教育机构的认知和理解。

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减负政策得到真正地落实。

家长要理性对待孩子的学业,不要过于强调成绩的重要性,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制度应更加综合和多元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减负政策的执行不力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教育行业学生减负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建议 (3)

教育行业学生减负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建议 (3)

教育行业学生减负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建议一、引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日益关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教育行业学生减负问题的背景、原因以及可能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背景现实生活中,我国学生普遍面临着沉重的学业负担。

长时间以来,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导致许多学生出现身心健康问题。

这种情况既影响到了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也阻碍了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原因1. 教育制度导致。

目前我国教育考试制度过于注重分数,导致许多学校和老师为了追求高分而加大了课程安排和作业量,使得学生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缺少实际知识运用能力。

2. 家庭期望过高。

家长普遍认为只有通过拔尖成绩才能确保孩子的未来。

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经常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安排额外学习任务。

3. 学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缺乏针对学生个别差异的教育方案,忽视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4. 面向应试教育。

目前一些地区和学校仍然存在注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高分的现象,导致大量最关键能力培养被忽视。

四、对策建议1. 改革考试制度。

减少考试内容和频次,合理设置考试形式,引入综合评价等多元化评估方式,以实际能力为依据评价学生成绩,并提倡个性化评价。

2. 加强师资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

构建一个有实力、有创新意识、善于关注培养每位学生潜能和特长的师资队伍。

3. 动态调整课程设置。

科学分配各门课程时间和内容比例,避免过分压缩课程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吸收。

4. 增强实践活动。

扩大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范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

5. 家校合作共同减负。

家长与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协商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时间和内容。

同时鼓励家长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意识。

6. 设立心理辅导机构。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浅谈中小学减负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小学减负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小学减负问题及对策家长期望值过高社会舆论往往把“升学”作为中小学生唯一的出路,家长也往往把孩子的前途寄托在升学上,对孩子的成绩和研究压力不断加大。

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往往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只注重研究成绩的提高。

这种家长的期望值过高,也让孩子的课业负担加重。

2、中小学生减负的对策2.1改革教育评价体制应该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科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同时,应该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让教师不再只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加强管理阶层的监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监管,杜绝利益驱动的行为,让教育回归本质,真正为学生服务。

同时,其他相关部门也应该遵守规定,不得搭售其他书籍。

此外,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让教师不再只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3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家长期望值应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让人们认识到中小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升学,更要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家长也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把孩子的前途寄托在升学上,而是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报道学校工作业绩时,媒体往往先强调该校的中考或高考升学率,这种舆论已经使人们惯了以分数论学生、学校和教师的高低。

这种以分数为第一标准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以至于人们在人际传播中也爱相互比较子女的考分。

学生家长仍然视学生能升上学为极高荣耀,这种封建思想依旧影响着人们。

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最根本原因是就业和生存竞争的压力。

社会中较为低下的阶层人群为了进入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或者某个生存保险系数更大的阶层,就会要求子女认真地学、拼命地学,只有分数上去了,才有可能实现“鲤鱼跳龙门”的可能。

即使学校和教师不给予压力,一些学生也会自我寻求压力,自我加重课业负担,追求考试的高分数。

要彻底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

一些家长、校长和教师的观念还比较陈旧,仍惯于“为应试而教”的一套做法,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减负”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意义。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

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原因及改进探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减负政策旨在缓解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减负政策的执行并不到位,甚至出现了政策执行不力的情况。

本文将就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改进减负政策的执行情况。

1. 教师思想观念不够转变一些教师长期以来习惯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减负政策出台后,他们并未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观念,仍然将学习负担作为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并未切实贯彻落实减负政策,而是依然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堂内容的灌输上。

2. 学校管理不严一些学校对减负政策的落实并不够严格,监督和管理难以到位。

一方面,学校领导对减负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把政策执行当作一项形式功夫;学校管理者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难以有效监督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校内部的管理不严导致了减负政策的执行不力。

3. 家长期望过高一些家长在减负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抱怨学校和教育部门降低了学业要求,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认为这不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

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家长对减负政策抱有排斥心理,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依然采取督促孩子严格学习的态度,甚至跟学校和教师争吵,要求提高学习要求。

这就给学校和教师落实减负政策增添了一定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贯彻执行。

4. 教育体制约束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些约束也是导致减负政策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依然需要通过升学考试来获取进一步教育的机会或资格。

这就导致了家长和学生在教育竞争中过度追求分数,而对于政策调整和改革并不积极配合。

一些相关法规和制度也给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困难,难以有效贯彻落实减负政策。

二、改进探究1. 加强教师培训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减负政策培训力度,引导教师强化减负理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及减负提质的对策分析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及减负提质的对策分析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及减负提质的对策分析一、课业负担的基本内涵当下,在社会压力的推动下,许多家长让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班课外延伸知识,不断增加学生之间的竞争;与此同时,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在增加,很多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通过增加学生的课业量来机械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带来了过重的压力。

对于课业负担的内涵当前阶段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主要在三个方面有分歧[1]。

首先就是“课业”涵盖的内容,是单纯地指学校给学生带来的课业压力还是包含家庭及课外辅导机构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有学者认为课业压力主要是指学校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但也有学者认为课业压力是由学校和校外课业共同带来的压力。

从当前阶段来看,社会已经将学校课业压力及校外课业压力共同看作学生的课业负担。

其次,对课业负担的客观性也存在意见分歧,课业负担是指课业的数量指标过重还是学生的主观感受,有学者认为负担主要是由于课业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学生对课业的主观感受,但是因为每个学生对同一课业的主观感受都有所不同,产生的心理压力也有差异,难以制定统一的标准来减轻所有学生的压力。

因此,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时,主要还是对客观因素进行调整,例如写作时间、锻炼时间及睡眠时间等,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调整来保障,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最后是对课业负担的看法上,课业负担应该是看作中性词还是贬义词?有学者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因为不能完全掌握知识而产生压力,这是不能完全消失的,因此他们认为课业负担是中性词;但当前社会对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关注度过高,各种媒体平台对课业负担的宣传也大多数都是负面消息,导致社会对课业负担的看法主要集中在消极方面。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课业负担内涵的主要分歧点,要想减轻中小学的课业负担,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教育部门共同努力。

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笔者在对固原市各规模中小学进行调研得到的普遍结论是:各中小学给学生布置很多的课业,希望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中小学生教育减负政策的困境与出路

中小学生教育减负政策的困境与出路

中小学生教育减负政策的困境与出路摘要:当下,教育减负问题又一次登上“热搜”,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而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从事教育治理的顽疾。

多年来的教育减负政策失效,使得相关政策没能出现该有的政策效果。

从目前现状来看,教育减负问题困境重重,进一步全方位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减负政策走出困境,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做出努力。

关键字:中小学生;教育减负;政策一、中小学生教育减负政策的失效从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到现在,我们的教育事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40年,党和政府多年来都高度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教育问题还依旧突出。

针对教育减负问题,教育部提出过很多政策和措施,但对于每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除了政策本身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等之外,还会存在一些机构因素,人为因素和政策外因素。

而且每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缩水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一级级的落实下来,使政策出现表面化,扩大化,以及政策缺损,政策替换和政策“贪污”。

这样的政策走样,使得相关政策没能达到想要的政策效果,进而出现了政策失效。

二、中小学生教育减负所面临的困境1、国家顶层治理层面困境首先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上看,现行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抑制学生的自主性、自发性、积极性和能动性现象,在一些教育不发达地区,“填鸭式”教学依旧存在,教学设施和教师资源的分配也存在着不均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减负政策的实施。

其次,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和配套的奖惩机制,执行监督的部门也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这些问题使监管效果没有达到最佳状态,造成了教育减负政策实施困难。

当下,有很多专家提出从考评方式上做出改变。

但是,我国目前的“减负”政策大多是从教师和学校入手,缺少政府相关配套制度的配合,这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减负。

而且,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走出贫困的最直接方式还是高考,那些孩子能够接受到教育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又如何让他们和有良好教育资源的孩子竞争。

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

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

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网报:2010年2月26日凌晨祁阳县二中高二347班女生黄玉萍只身跳楼而死,3天后,3月1日,祁阳县四中高三330班女生何超男从五楼纵身而下……16岁花季学子跳楼自戕以解脱重负和压力,这死因以为他们的遗书所证实!“减负!减负!”——中国教育一个沉重的滴血话题,不能不让人再度关注!世上还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教育为何会“吃人”?减负,一个口号喊了很多年,却仍旧挡不住孩子的书包不断变沉。

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减负令”下了一道又一道、减负的措施也五花八门——有的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学习时间,有的减少作业量……然而道道“减负令”仍然难以改变早到晚归、作业依旧写到半夜、各种补习班层出不穷的现状。

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一、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仅从教育部教基[2000]1号文件《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算起,直至2009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以及至今,中小学“减负”工作已经开展15年,15年来“减负”几乎毫无成效,这非常令人担忧、困惑。

也令人深思。

是教育部乃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作为或假作为吗?未必。

教育部就“减负”问题可谓三令五申,召开座谈会商讨对策,通知年年有,文件年年发,地方教育部门也有动真格的——不仅发出严格的行政规定、“贯彻教育部《通知》、文件的意见”等等,而且真的动用行政执行手段,比如云南省就曾免去12位违反减负规定学校校长的职务;甚至有的省市还绞尽脑汁发出“书包限重令”,且突击上街、进校称量学生的书包重量,发出情况通报,还有晚间突击检查初中是否违规组织晚自习……不可谓没有力度。

围绕“减负”,上自中共中央国务院最高当局、教育部,下至个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有政令、行动,但中小学生不堪承受的负担和压力就是减不下来,以致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对于“减负”令,大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诸如一所学校两套课表如一个单位两套账本一样应付检查、变“月考”为“单元练习卷、目标检测卷”、变双休日补课为“兴趣班”、对督导检查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策略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几乎每年都有花季少年学子因不堪重负和压力而跳楼自戕以求解脱,2009年就有人以事实为依据写过《吃人的“示范高中”》一文,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而就在今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讨论制定之时,3月份一个月内湖南发生两起高中生不堪重负与压力而跳楼自杀寻求解脱的惨剧,其自戕原因自有遗书为证……鲁迅先生曾说翻开旧中国历史满见“吃人”二字,如今我们的教育也在“吃人”了?难道这就是15年“减负”的结果?二、中小学生“减负”难的原因分析就“减负”论减负,采取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蹩脚举措,这是减负难有成效的根本原因。

学生减负调查整改措施

学生减负调查整改措施

学生减负调查整改措施引言概述:近年来,学生减负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解决学生减负问题,各级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调查和整改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些措施。

一、减少课业负担1.1 缩减课程内容:教育部门对各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评估,精简了一些过于繁琐和重复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

1.2 调整作业量:教师被要求合理安排作业量,避免过多的作业给学生带来压力。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减少对课外辅导班的依赖。

1.3 引入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些选修课程,减轻了学生对于一些不感兴趣的课程的负担。

二、改革考试评价制度2.1 减少考试次数:教育部门鼓励学校减少考试的次数,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而不仅仅依赖于考试成绩。

2.2 引入多元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引入了口头答辩、实践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2.3 重视平时表现:学校将平时表现纳入考核范围,注重学生的积极参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教学方法3.1 引入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2 鼓励探索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强化实践教学:学校加强实验课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加强家校合作4.1 家长教育:教育部门组织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压力。

4.2 家校沟通:学校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和问题,与家长共同解决。

4.3 家庭作业指导:教师向家长提供家庭作业指导,匡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完成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建立健康的学生评价体系5.1 引导积极心态:教师和家长共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鼓励他们面对挑战和难点,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

5.2 培养兴趣爱好: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我国中小学生减负的博弈困境及突破对策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我国中小学生减负的博弈困境及突破对策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我国中小学生减负的博弈困境及突破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我国中小学生减负的博弈困境及突破对策。

减负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减负过程中的博弈困境,提出相应的突破对策,以期为我国中小学生减负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概述减负问题的背景和现状,明确减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的构建,分析政府、学校、家长、学生等各方在减负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和博弈关系。

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减负过程中存在的博弈困境,如政策执行不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家长期望过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困境,提出具体的突破对策,包括完善政策法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家校合作、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等。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为我国中小学生减负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推动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中小学生减负政策的目标与现状分析减负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这一目标反映了国家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关注,以及对教育质量的追求。

然而,减负政策的实施现状却并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陷入了一种博弈困境。

当前,减负政策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一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博弈。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而家长则希望孩子能在学校获得更好的教育。

这种博弈导致了减负政策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执行难度。

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博弈。

教师在面对教学任务和升学压力时,往往会选择增加学生的作业量和课外辅导,而学生则希望减少学习负担。

这种博弈使得减负政策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三是社会与教育部门之间的博弈。

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望往往与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目标存在冲突,这使得减负政策在社会层面难以得到广泛支持。

解决教育行业中的学生减负难题的策略

解决教育行业中的学生减负难题的策略

解决教育行业中的学生减负难题的策略一、教育行业中学生减负难题的背景与重要性现代社会,学生的减负问题已成为教育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过度的课业压力和繁重的学习任务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也阻碍了其全面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来解决学生减负问题至关重要。

二、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1. 多元化课程设置:针对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提供更广泛的知识选择空间。

同时,增加非学术类活动(如艺术、体育等)时间,并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指导。

2. 引入主题式综合教学法:将各个科目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单一知识单元划分。

通过主题式教学激发兴趣,培养综合能力。

例如,在研究某一历史事件时,可以融入文学、美术甚至物理等多个领域知识。

三、调整考试评价机制1. 多样化考试形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可以适度引入项目作品展示、实践操作以及小组合作形式等评价方式。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形式,减轻对单一考试成绩的过分依赖。

2. 引入素质教育考核:除了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还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例如,生活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考核将给予学生更全面准确的评价。

四、建立有效沟通机制1. 学校与家庭之间: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总体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并积极参与孩子学习规划中来。

同时,鼓励家长进行非正式交流和讨论,在共同关心孩子发展的基础上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2. 教师与学生之间:为培养师生间良好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需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情感智慧。

通过更广泛地运用互动教学法、个性化辅导等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五、加强教师培训与队伍建设1. 提供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针对减负问题的相关培训,加强其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掌握科学减负策略与方法。

此外,教师要求也需要不断更新,鼓励其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

2. 构建支持体系:设立专业团队或机构,为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和经验分享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与对策网报:2010年2月26日凌晨祁阳县二中高二347班女生黄玉萍只身跳楼而死,3天后,3月1日,祁阳县四中高三330班女生何超男从五楼纵身而下……16岁花季学子跳楼自戕以解脱重负和压力,这死因以为他们的遗书所证实!“减负!减负!”——中国教育一个沉重的滴血话题,不能不让人再度关注!世上还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教育为何会“吃人”?减负,一个口号喊了很多年,却仍旧挡不住孩子的书包不断变沉。

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减负令”下了一道又一道、减负的措施也五花八门——有的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学习时间,有的减少作业量……然而道道“减负令”仍然难以改变早到晚归、作业依旧写到半夜、各种补习班层出不穷的现状。

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一、中小学生“减负”的困境仅从教育部教基[2000]1号文件《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算起,直至2009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以及至今,中小学“减负”工作已经开展15年,15年来“减负”几乎毫无成效,这非常令人担忧、困惑。

也令人深思。

是教育部乃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作为或假作为吗?未必。

教育部就“减负”问题可谓三令五申,召开座谈会商讨对策,通知年年有,文件年年发,地方教育部门也有动真格的——不仅发出严格的行政规定、“贯彻教育部《通知》、文件的意见”等等,而且真的动用行政执行手段,比如云南省就曾免去12位违反减负规定学校校长的职务;甚至有的省市还绞尽脑汁发出“书包限重令”,且突击上街、进校称量学生的书包重量,发出情况通报,还有晚间突击检查初中是否违规组织晚自习……不可谓没有力度。

围绕“减负”,上自中共中央国务院最高当局、教育部,下至个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有政令、行动,但中小学生不堪承受的负担和压力就是减不下来,以致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对于“减负”令,大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诸如一所学校两套课表如一个单位两套账本一样应付检查、变“月考”为“单元练习卷、目标检测卷”、变双休日补课为“兴趣班”、对督导检查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策略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几乎每年都有花季少年学子因不堪重负和压力而跳楼自戕以求解脱,2009年就有人以事实为依据写过《吃人的“示范高中”》一文,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而就在今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讨论制定之时,3月份一个月内湖南发生两起高中生不堪重负与压力而跳楼自杀寻求解脱的惨剧,其自戕原因自有遗书为证……鲁迅先生曾说翻开旧中国历史满见“吃人”二字,如今我们的教育也在“吃人”了?难道这就是15年“减负”的结果?二、中小学生“减负”难的原因分析就“减负”论减负,采取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蹩脚举措,这是减负难有成效的根本原因。

有识之士、专家学者关于“‘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论述比比皆是;就连无名草根也都能找出了减负走进怪圈以致成为笑谈的原因。

百度空间中一位大约是教师的网友,排出了减负难有成效的因果关系图:社会用人学历当先,且歧视非全日制的高教学历及职教学历,轻能力和经验考查,于是人们为学历文凭而疯狂→升学看分数,上名校更看分数→高考命题方式等改革迟迟未有成效,灵活的能力考查未能有效凸显→老师应试教育出“成绩”,评优秀晋职称,成为香饽饽→学校升学率高,全校名利双收→老师指挥题海,千万学生争分数夺“名”校→学习负担过重,休息时间被占,学生越来越无法承受→教育部检查→学校搞“双课表”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检查无果,督导一阵风,负担屡减不降→于是发生事件,再发“减负”通知文件……循环往复,陷入周而复始的怪圈……“减负”无效的原因如此清晰,连草根教师都能分析得如此有逻辑性,教育部官员、那么多学者专家难道分析不出来?一次一次的座谈研讨难道分析不到这样的层次?真的难以相信。

在这样的前提下,令人不得不这样想:教育部门对社会、政府在用人方面的政策、制度无法干预,于是社会用人学历文凭当先(且大多为全日制大本以上)之弊端便无以改变,“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观念和机制无以建立;社会为文凭而疯狂的现象就无法改变;我国高等教育政策、规模、结构改革严重滞后,导致对高考及高教招生制度、方法不敢有大的突破,题海战术应付高考、中考屡屡有效便不可能被丢弃……更重要的是,从教育部到某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价值取向方面严重失误,简单地视高升学率高与硬件设施好的学校为“优质教育资源”,唯独不提教育思想和依法办学的规范程度这一更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软件标准,客观上默认甚至是鼓励了应试教育模式的“示范性”,且写入目前正在制定的《规划纲要》——一面三令五申“减负”,一面称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应试教育特区之“示范高中”等为“优质教育资源”而不提及任何整顿要求出台有力措施,这不是自相矛盾又是什么?——客观效果就是:“应试教育”闻闻很臭,吃起来很香。

如不改正,后患无穷……由于教育价值观的混乱和错位,教育部在“减负”方面“通知”、文件发得多,动真格儿严厉查处少,这似乎也表现出由于教育价值观的混乱或错误所以对“减负”问题的一手硬一手软,喊得响,做得少——在许多地方“示范高中”或其它高中发生的学生因不堪重负和压力而自杀的惨剧,对于已经确证因学校办学思想严重扭曲、违规办学剥夺学生休息权利而导致的学生自杀事件,我们可曾见到教育部为此发出什么通报和查处决定?即使在2009年河南西峡一高发生学生因无法承受学业负担和压力而跳楼自杀事件后,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然而针对“减负”和一个一个花季少年的自杀惨剧来看,这份《意见》显得何等不痛不痒!为何如此?我们不从教育价值观的混乱和错位而导致说得严厉而行为软弱来考虑,又能做出何种解释呢?“优质教育资源”——这一明确体现教育价值观的概念,如果不首先从教育思想、依法规范办学来界定,而是突出硬件设施、客观上追求分数与高升学率,那么即使陶行知办的晓庄师范或“工学团”也算不上“优质教育资源”,因为设施太简陋了,当然更谈不上现代教育技术。

究竟什么是“优质教育资源”?价值判断岂可错位!!“减负”难如登天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从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下手,而是就减负论减负,自然无效。

正如对一个癌症患者,总是不考虑根本的病因和病灶,而是今天退烧、明天脱敏、后天止疼,大后天开胃……这样的治疗不管花多少气力,能管用吗?假如对那“病灶”本身口头上理论上“痛恨”,而内藏怜悯和难以割舍的某种喜爱,又如何企望能有果断、刚性的治疗措施?“减负”十多年不见成效,就是因为我们的决策部门由于教育价值观的混乱和错位,导致在“学生负担过重”这一现象中所表现出的诸多矛盾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亦即所谓“根本问题”,因而总是不能确立正确的工作目标指向。

打一比方:如果在战场上,对敌人的方位模糊不清,甚至对那稍显模糊的敌人还在潜意识中尚存几分恻隐,我们能够很果断地瞄准它而扣动扳机吗?所以,从国家教育部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如果没有深入系统研究好学生负担过重之根源的话,如果没有系统研究好“减负”的科学配套措施的话,就少谈“减负”吧,免得有些说话有些不客气的网友又要发博文调侃:“哈哈,教育部又在讲‘减负’了……”但是,面对一些高中、一些“优质高中”屡屡出现学生不堪重负和压力而跳楼自杀一类惨剧,对于严重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违规办学行为,如果教育部再不拿出果断措施从比较根本的层面解决问题而始终态度暧昧的话,这是令人无法容忍的,也是难避不作为之嫌的。

三、中小学生“减负”的对策建议(一)中小学生“减负”,最根本的是要改革高考制度多年来,有一个观点:高考“指挥棒”如果不改革,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都只会流于空谈。

国外的中小学生为什么不像我们国家的孩子压力这么大呢?跟他们的高考制度有很密切的关系。

以美国为例,高校录取学生不仅仅看分数,还要看做义工的记录、课外活动等素质指标。

所以学生和家长的兴奋点都不全放在分数上,加上美国高校实行“宽进严出”,高考的门槛不是太高,高考分数对学生的压力就相对轻多了。

相比之下,我们的高考门槛太高,高校录取学生基本上还是以分数为标准,家长、学生怎么能对分数不趋之若鹜呢?兴趣、爱好全顾不上,实践力、创造力怎么能不萎缩呢?要真正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就必须要改革考试制度。

现在的中考、高考虽相对公平,实在是不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它过分重视书本知识,轻操作实践,缺发明创新,将另类人才一棒打死,爱因斯坦式的天才进不了一流的大学深造,吴晗式偏才沦落社会底层。

考试是对人才的选拔,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重视操作实践,重视发明创新,重视另类人才的选择势在必行。

另外还要改革招生制度。

现行的招生制度迫使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教师、家长联手对学生实施应试教育,鼓励教师实施题海战术。

我们要把招生的名额均衡地分配到每一所学校,“十邑之内,必有圣贤”,我们不必当心农村弱势学校没有合格的人才,这样至少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站在素质教育的战线上,再加上考试制度的改革,教师评价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春天一定会来到,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落到实处了。

(二)在作业改革上狠下功夫最让学生伤脑筋的就是重复啰嗦、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

作为大人,为了孩子们所谓的前途,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加码”。

有调查显示,并不是作业越多,孩子的成绩就越好。

教学“满堂灌”,课业负担太重一定要改。

“女儿的课业负担太重了,除了语、数、外课本作业以外,还有厚厚一沓各式各样辅导性教材,每天晚上都要熬到十来点,看着实在心疼。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胡先生说。

从教20年的倪老师指出,目前一个高中生每天在校时间16个小时,从周一到周六都是如此,而这16个小时的时间多是坐在教室里由老师“满堂灌”,根本没有阅读、思考、动手的机会,这样的现实亟需改变。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督导,最好是不打招呼,直接检查,可以走访教师、群众和学生,这样才能查出实效。

我建议,要不分重点学校、重点班级,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规定,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师生的效率,老师授课方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遏制教辅用书在学校泛滥成灾的趋势。

1、湖南湘潭经验湖南声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的邹晓婷老师“斗胆”对传统的家庭作业进行改革,获得了别样的效果。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开动脑筋,为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而不懈努力。

(1)教师观点:作业可以如此精彩。

记得一节语文课上,教完《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我习惯性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作业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古诗的意思。

马上听到有个孩子嘟囔道:“真烦!干嘛不让我们编故事!”编故事,这种方式挺好!想不到孩子还蛮有创意,何不让他们试试呢?于是,我话锋一转:“你们想怎么完成这次作业,还有什么新点子?”一石击起千层浪,大家眉飞色舞地说开了:“我要跨越时空去采访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