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合集下载

第三节 化学平衡移动图像

第三节 化学平衡移动图像

m+n = p+q
正反应 吸 热
P
0
•对于2A(g)+B(g)
C(g)+3D(g)(正反应吸热)有
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图中Y轴可能表示: AD
Y
300℃ 200℃ 100℃
A、B物质的转化率
B、正反应的速率 C、平衡体系中的A% D、平衡体系中的C%
0
P
在一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 下发生反应A(s)+2B(g) 2C(?)。且达 到化学平衡。当升高温度时,容器内气体的 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t1 t2
2C(g)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是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
0
v
t 衡将向 正
方向移动。
v正 v逆 0
t1 t2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 t 将向 正 方向移动。
•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 则温度的变化是升高(升高或降低),平衡向
正 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 吸 热反应
降低体系温度,平衡向 5、加催化剂,
方向移动
使平衡发生移动。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图像
v v正
v逆
0
t1
t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图像
aA(g) + bB(g) cC(g)
a + b > c
v v正
a + b < c
v逆
0
a + b = c
t1
t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图像
v
正反应吸热
v正
v逆
0
正反应放热
v v正
v逆
0 t
t1
t2
•对于mA(g)+nB(g)

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平衡移动图像

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平衡移动图像

T o
B
T
o
C
P
o
D
P
例3:已知反应:H2O(g)+C(s)
下列图像符合该反应的是: ( C )
CO(g)+H2(g) △H>0
v v’逆
v v’逆 v’正 v’正
v v’逆
v v’逆 v’正 v’正 o D
o A
T
o B
T
o C
P
P
[例2] 下图表示可逆反应:
A(g) + B(g)
C(g),
当增大压强时,平衡由a点移动到b点,正确的曲线是(
T1时A的 转化率
a1
转化率增大
温度降低
a2
T2时A的 转化率
T2
a2 →a1:转化率增大, 向正向移动
}
正向放热 逆向吸热
总结:温度曲线能判断出反应正向是放热还是吸热 o t
三、平衡移动图像:(两次平衡状态图像) 物质的量
1、过程图像
质量
浓度
转化率 百分比
特征:横轴:时间 (t),纵轴: n, m, c, a, φ , 曲线:温度曲线(T),压强曲线(P)
例1、已知反应: 2NO2 2NO + O2 △H>0 当改变下列 条件时,符合要求的图像是: v v 1、增大反应物浓度;( C ) V’逆 = V’正 V’逆 2、减小反应物浓度;( D ) V正 3、增大生成物浓度;( A ) V正 4、升高温度; ( F ) V’正 5、减小压强; ( E ) V逆 V逆 B ) 6、使用催化剂 ; ( o o
A t B t v
V’正 V正 V’逆 V逆 V逆 V’正 V逆
v
V正
v
V正
v

化学平衡及图像问题分析

化学平衡及图像问题分析

平衡移动及图像问题专题解析一、平衡移动的分析1.化学平衡移动的类型分析对比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改变,破坏了原平衡体系,使得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

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是v(正)=v(逆);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是v(正)=v(逆);若条件改变不能引起速率变化,则平衡不发生移动。

对于某一可逆反应:mA(g)+nB(g)pC(g)+qD(g);ΔH=Q,达平衡时,条件变化与速率、平衡移动的关系可归纳如下:条件变化反应特征化学反应速率v(正)与v(逆)关系平衡移动方向备注v(正)v(逆)增大c(A)增大c(C)可逆反应加快加快v(正)>v(逆)v(逆)>v(正)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①固态物质的增加减小,对平衡无影响②浓度的间接变化,也可促使平衡发生移动减小c(A)减小c(C)可逆反应减慢减慢v(正)<v(逆)v(正)>v(逆)逆反应方向正反应方向增加压强m+n=p+qm+n>p+qm+n<p+q加快加快v(正)=v(逆)v(正)>v(逆) v(正)<v(逆)不发生移动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①恒温下,增容等于减压②恒容下,加入惰气,平衡不移动③恒压下,加入惰气,可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m+n=p+qm+n>p+qm+n<p+q减慢减慢v(正)=v(逆)v(正)<v(逆) v(正)>v(逆)不发生移动逆反应方向正反应方向升高温度Q>0Q<0加快加快v(正)>v(逆)v(正)<v(逆)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温度的变化可使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升高(或降低),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大或减少降低温度Q>0Q<0减慢减慢v(正)<v(逆)v(正)>v(逆)逆反应方向正反应方向正催化剂任何反应加快加快v(正)=v(逆)不发生移动催化剂的使用,可负催化剂减慢减慢v(正)=v(逆)不发生移动加快或减慢到达平衡的时间2.改变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分析及说明以一般反应:mA(g)+nB(g)pC(g)+xD(g);ΔH<0通式为例来总结浓度、温度、压强三者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其规律,在以下vt图象中,纵坐标为反应速率(v),横坐标为时间(t)。

化学平衡移动图像

化学平衡移动图像

解答时遵守两个原则: ①定一议二; ②先拐先平。
练习四
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 2NO2+ Q(Q>0)中NO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 系曲线。图中坐标有A、B、C、D、E 5点,其中表 示未达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C点 。 化 率
NO 转
B C
0
A
E
D
T
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 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 状态为 [ A ]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对于反应mA(g)+nB(g)
A 的 转 化 率
pC(g)+qD(g)
A%
1.01*107Pa 1.01*106Pa 1.01*105Pa
500℃ 200℃
T
P
•正反应放热 m+n>p+q
•正反应放热 m+n<p+q
四、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 (或压强)图:
•对于反应mA(g)+nB(g)
速度-时间图:
v
v正

v逆
t1 t2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t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 将向 正 方向移动。
v v正
v逆
t1 t2
t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 将向 正 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 mA (g) + nB (g) 则:
pC (g)有如图所示的关系,

平衡移动_v-t图_图像题

平衡移动_v-t图_图像题
相当于阴影部分的面积
周红杰课件
练1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气)+B(气) 到平衡后,根据下列图象判断
C(气)+Q达
A.
B.
C.
D.
(1)升温,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B )
(2)降压,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C )
(3)减少C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E )
(4)增加A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A )
(5)使用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是( D )
周红杰课件
例1.温度一定,压强分别为P1和P2时,反应体 系X(s)+2Y(g)= nZ(g)中反应物Y的转化率与 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
A、P1>p2,n>2 B、P1>P2,n<2 C、P1<P2,n<2 D、P1<P2,n>3 P1曲线先达平衡,说明压强 大且反应速率大,故P1>p2; 再看两横线,P1压强下平衡 时Y的转化率小于压强为P2 时的Y的转化率,说明增大 压强使平衡逆移,故n>2。 故本题答案是A。
情况,则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__吸___热反应。
(3)若丙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压强下的情况,则
_b___曲线是表示压强较大的情况。
周红杰课件
练3
密闭容器中mA(g)+nB(g)
pC(g),反应达到平衡,
经测定增大压强P时,A的转化率随P而变化的曲线
如下图。则:
(1)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降___低_,平衡向_左___移动, 达到平衡后,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__减__少____。
△H<0
V正 V ’逆
D.
△H>0
V逆
周红杰课件
例6.下图表示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过程中某一反应物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
1.速率-时间图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

2.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

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 ),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如下图:
小结
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
(1)看两轴:认清两坐标轴所表示的含义。

(2)看起点:从图像纵轴上的起点,一般可判断谁为反应物,谁为生成物以及平衡前反应进行的方向。

(3)看拐点:一般图像在拐点后平行于横轴则表示反应达平衡,如横轴为时间,由拐点可判断反应速率。

2.图像分析中,对于温度、浓度、压强三个因素,一般采用“定一议二”的方式进行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及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图像及等效平衡

练习3
右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 2SO3+Q达到平衡时 ,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 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 的条件可能是 ;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 是 ; 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 画在c—d处.
V正
V逆
升温
减小[SO3]
三、x% – t 图
x% (或用φ(C) 表示) 可以表 示反应物、生成物在反应体系中的 物质的量百分数(体积分数)、或 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等; t表示时间;
V
V正 V逆
A t
V正
V逆 D t
V正
B t
V正
C t
说明
上述图象的特点是有一速 率改变,随后正逆反应速率再 发生变化,直至两者相等建立 新的平衡。是改变某一物质浓 度而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特征。
二、v – t 图
练习2
练习2
在密闭容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mA(g)+nB(g) pC(g)+qD(g) 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变化过 程均如图所示,则对该反应叙述正确的是(BD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C.m+n>p+q D.m+n<p+q
例3:下列图线分别有哪些含义?
V V V V
V正 V逆 A
t
V正 V逆
V逆 V正
V逆 V正
t
B
t
C
D
t
A.升温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吸热反应方 向的速率增得更多,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或气体反应时增压,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气体 体积大的增大得更多,正反应为气体缩小的反应。 C与A 正、逆相反。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图像表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图像表

一、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aA(g)+bB(g)cC(g)+dD(g)体系浓度的变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生成物的浓度速率的变化平衡移动的方向v-t图像规律总结二、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aA(g)+bB(g)cC(g)+dD(g)a+b>c+d a+b<c+d a+b=c+d体系压强的变化加压减压加压减压加压减压速率的变化移动的方向v-t图像规律总结化学平衡aA(g)+bB(g)cC(g)+dD(g)△H>0 △H>0体系温度改变升温降温升温降温速率的变化平衡移动的方向v-t图像一、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aA(g)+bB(g)cC(g)+dD(g)体系浓度的变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生成物的浓度速率的变化平衡移动的方向v-t图像规律总结二、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aA(g)+bB(g)cC(g)+dD(g)a+b>c+d a+b<c+d a+b=c+d体系压强的变化加压减压加压减压加压减压速率的变化移动的方向v-t图像规律总结化学平衡aA(g)+bB(g)cC(g)+dD(g)△H>0 △H>0体系温度改变升温降温升温降温速率的变化平衡移动的方向v-t图像。

化学课件《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图像》优秀ppt 人教课标版

化学课件《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图像》优秀ppt 人教课标版
A. Z、W均为气态,X、Y中有一种为气体 B. Z、W中有一种为气体,X、Y均为气体 C. X、Y、Z均为非气体,W 为气体 D. X、Y均为气体,Z、W 皆为非气体
v
V(正)
V(正)
V(逆)
V(逆)
时间 t
练习6:
已知反应: 3A( g ) + B( g )
C( s ) + 4D( g )
下图中a、b 表示一定条件下,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
0.4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0.3
______2_A_____2_B__+_C_______
0.2 0.1
(3)8min后,若将容器的体
积缩小一半,c(A)将___增_大____
c(B)将___增_大____c(C)将__增__大___ 0
(填增大、减小、不变);
B A
C 时间(min)
平衡将向___逆_____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混 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是_____增__大____ , A的转化率 ____减_小____。
A. N2(g) + 3H2(g)
2NH3(g) △H < 0
B. H2(g) + I2(g)
2HI(g) △H < 0
C. 2SO3(g)
2SO2(g) + O2(g) △H > 0
D. 4NH3(g) + 5O2(g) 4NO(g) + 6H2O(g) △H < 0
练习5:
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 X + Y W + Z 增大压 强则反应速率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据此分析 X、Y、 W、Z的聚集状态是
谢谢
85.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浪费是在于:我们没有献出爱,我们没有使用力量,我们表现出自私的谨慎,不去冒险,避开痛苦,也失去了快乐。――[约翰·B·塔布] 86.微笑,昂首阔步,作深呼吸,嘴里哼着歌儿。倘使你不会唱歌,吹吹口哨或用鼻子哼一哼也可。如此一来,你想让自己烦恼都不可能。――[戴尔·卡内基]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图像分析_图文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图像分析_图文

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质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
真题集训把脉高考
题组1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B
2.(2011·高考海南卷)氯气在298 K、100 kPa时,在1 L水中可 溶解0.09 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估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 (3)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将向________ 移动; (4)如果增大氯气的压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将________(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向________移动。
A
B
3.可逆反应mA(s)+nB(g)
eC(g)+fD(g),反应过程中保持
其他条件不变,C的体积分数在温度(T)和压强(P)的条件下
随时间(t)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体积分数将增大
B.达到平衡后,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方程式中n>e+f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图像分析_图文.ppt
教材回顾夯实双基
构建双基
反应方向

体积缩小 体积扩大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减弱
体验高考
B
思考感悟 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若化学反应速率改 变了,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吗?相反,若平衡发生移动了,化学 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吗? 【提示】 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是由v(正)=v(逆)改变为v(正) ≠v(逆),此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因此速率改变,平衡不一定 移动,如加催化剂会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于反应 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会同等程度改变正 逆反应速率等,这些条件的改变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大小,但不 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相反,平衡移动,说明反应速率一定改变了。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a+b>c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b>c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b<c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b=c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5.速率—温度(压强)图
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对于反应 2SO2 + O2
SO3 △H<0 ,升温或增压时,
v(正)、v(逆)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v
v
v(逆)
v(正)
v(正)
v(逆)
T
T升高,v(逆)加快程度大于v(正)
p
p升高,v(正)加快程度大于v(逆)
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2B(g) 应
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2C(g)+D(g)(正反
为吸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
V V正
V
V逆
V正
V逆
A
T
v
V正
V逆
C
P
T
B
V
V逆 V正
P
D
6.平衡线 与 非平衡点
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α a
3.作出判断: 依题意仔细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这样的图像!
添加标题
情况1:加入催化剂
添加标题
情况2:当a+b=c时, 采用改变压强的方法
添加标题
B%
可逆反应m A(s)+n B(g) 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 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 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如图所示,反应:X (g) + 3Y (g) 2Z (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及图像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及图像

[总结]改变反应条件时平衡移动的方向
改变反应条件 ①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减小生成物浓度
②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③ 升高温度
降பைடு நூலகம்温度
平衡移动
向减少反应物的浓度方向移动 向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方向移动 向减少生成物的浓度方向移动 向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方向移动 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及图像
综上所述: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 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 变的方向移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及图像
四、图像分析
例1:可逆反应aA(g)+ bB(g) dD(g)+eE(g);
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在下列空格处填写“大于”、“小 于”或“等于”。
3.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原理:生成物的浓度↑瞬间, V﹝正﹞不变,
V ﹝逆﹞↑, V﹝正﹞〈V ﹝逆﹞,平衡逆 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
v V(正)
V`(逆)
V(逆)
V`(正)
0
t1
t2 t3
t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及图像
4.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原理:反应物的浓度↓瞬间, V ﹝正﹞↓, V ﹝逆﹞不变,
注:固态或纯液态物质的浓度是常数,改变固态
或纯液态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不变,不能使平衡
发生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及图像
想一想?
人体吸入CO后,空气中的CO、O2与 人体的血红蛋白将建立如下平衡: CO + HemO2 O2 + HemCO (Hem 为血红蛋白)当HemCO的浓度为 HemO2浓度的2%时,人的智力将受到严 重损伤。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ppt课件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ppt课件

⑴确定t1、t2、t3时刻的操作:
A、浓度减小
B、加压
C、降温
⑵该反应正向是 放 (吸、放)热反应; ⑶气体物质的量增大 (增大、减少)的反应。
v
V(正) V(逆)
V(正) V(逆)
V(逆) V(正)
V(正) V(逆)
t1 t2
t3
7
t
看图技巧:
1、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的瞬间曲线是连 续的,则是物质浓度发生改变 2、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的瞬间曲线出现 断点,则是温度改变或是压强改变 3、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变化但是平衡不移 动,则是使用催化剂或是反应前后气体 系数不变的反应中压强改变
C%
答问 11、、TT11与>TT22的高低
案题 2、2是、放放热热反反应应还是吸热反应
T2C
T1C
看图技巧:
先拐先平数值大
0 t1 t2 时间
12
物质产率——时间曲线
mA(g)+nB(g) pC(g)+qD(g)
产 率
问答题:1、T2>T1
1、T1与T2的相对大小
2案、该2反、应吸是热放反热反应应还是吸热反应
5、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温度、转化率、物 质的量斜率的变化等。
4
二、想规律:依据图像信息,利用平衡 移动原理,分析可逆反应的特征
三、先拐先平,温高压大 四、定一议二
5
一、速率—时间图像 1.计算平衡浓度
例: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Y气体各2mol,
发生可逆反应:X(g)+2Y(g) 2Z(g),并达平衡,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三课时
平衡图像
1
复习回顾

化学平衡移动-及常见图像分析分解

化学平衡移动-及常见图像分析分解
2、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4、催化剂:
使用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
V(正) V(逆)
V(正) V(逆)
0
t1
t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V
V(正)
V(正)
V(逆)
V(逆)
0
t1
△H <0
m+n>p+q
mA(g)+nB(g) pC(g)+qD(g);△H
m+n<p+q
m+n=p+q
mA(g)+nB(g) pC(g)+qD(g);△H
⑵含量-时间图
△H >0
△H >0
mA(g)+nB(g) pC(g)+qD(g);△H
A
C. a=b+c D. a=b=c
三、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
红棕色
N2O4 △H<0
无色
三、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
V
N2O4 △H < 0
V(逆) V吸热
V(正)
V(正) V放热
V(逆)
0 ①升高温度 t
结论:其他V条吸件>不V变放,平升衡高向温吸度热平方衡向向移吸动热反应方向 移动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会 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 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注意: 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化学平衡,使 平衡发生移动
[总结]改变反应条件时平衡移动的方向
改变反应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朝逆反应方向移动。
意义:
增大成本较低的反应物的浓度, 提高成本较高的原料的转化率。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思考:
1、在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过程中, 应该怎样通过改变浓度的方法来提高该反应
的程度? 增加氧气的浓度
2、可逆反应H2O(g)+C(s) CO(g)+H2(g) 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 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图速 率
时 间 关 系
-
升温 正反应吸热 降温
正反应放热 升温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降温
(4)催化剂的影响
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V’正= V’逆,只改变反应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而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例:对如下平衡 A(气) + B (气)
2C (气) + D (固)
NH3%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即平衡 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
解释:加压 →体积缩小 →浓度增大 →正反应速率增大
逆反应速率增大
→ 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说明: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增大 倍数不一样,平衡化向学平衡着移动体以及积图像缩小的方向移动
1.前提条件:
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总体
系和

图减






a + b < c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aA(g)+bB(g)
cC(g) 速

率画




V’正 = V’逆


时出
间增
关大
V’正
=
V系图’逆
和 减
-


影 响
a+b=c
压 强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练习
1.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 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3)温度的影响
2NO2 (g)
N2O4 (g) △H<0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注:升高温度同时加快正逆反应速率,但吸热 反应的速率增加的更多,故升温使可逆反应向 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温度对吸热反应的速率 影响更大。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增加H2浓度 ① ③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例:FeCl3+3KSCN
Fe(SCN)3+3KCl,
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如何移动:
(1)加入FeCl3粉末 向右移动 (2)加入NaOH固体 向左移动
(3)加入KCl固体 不移动
例:对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同等程度地增大
或减小各物质的浓度,化学平衡_不__移__动___。
3.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1)从正、逆反应速度是否相等判断:
化学平衡状态 外界条 υ正υ逆改变
υ正=υ逆
件改变
向右移动 不移动 向左移动
υ正>υ逆 υ正=υ逆 υ正<υ逆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1)浓度的影响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V正 >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速率-时间关系图:
V(molL-1S-1)
① 2NO(g) + O2(g)
2NO2 (g)
② CaCO3(s) CaO(s) + CO2 (g)
③ H2O(g) + C (s)
CO(g) + H2(g)
④ H2O(g) + CO(g)
CO2(g) + H2(g)
⑤ H2S(g)
H2(g) + S(s)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2.恒温下, 反应aX(g) bY(g) +cZ(g)达到平衡 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
积发生改变。
aA(g)+bB(g)
cC(g)+dD(g)
a+b≠c+d
2.结论: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化
学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
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
方向移动。
体积缩小:即气体分子数目减少 说明: 体积增大化:学平衡即移动气以及体图像分子数目增多
化学平衡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当改变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的条 件时,平衡状态被破坏,随反应的进行重新达到 新平衡的过程.
2.移动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 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 能够减弱这种改变化的学平方衡移动向以及移图像动。
注意: ①影响平衡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三种; ②原理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一项条件发生变化 的情况(即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 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 外界条件的变化。 ④平衡移动: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 →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 体系,条件改变后化,学平可衡移动能以及发图像生平衡移动。
平衡时, 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大
到0.19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A
C. a=b+c D. a=b=c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注意事项
①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的反应,改变 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②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的,改变压强不 能使平衡移动; ③压强的变化必须引起参与反应物质的浓度改 变才能使平衡移动。
V正
V逆
0
V,正
V正= V逆
V’逆
平衡状态Ⅰ
V”正 = V”逆 平衡状态Ⅱ
t1
t 化学平衡移动以2及图像
t3
t(s)
图象为什么连续?
-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少生成物浓度





减少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率-时间关系图: 增大压强
aA(g)+bB(g) cC(g)+dD(g) a+b > c+d
V(molL-1S-1)
V‘正 V”正 = V”逆
V正
V正= V逆
V’逆
V逆
0
t1
t 化学平2衡移动以及图像
t(s)

aA(g)+bB(g)
cC(g) 速
率画
强 对 化 学
-
时出 间增 关大

a+b>c
注意: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
度,也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V(逆),
平衡不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N2 十 3H2
2NH3
实验 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 数据: NH3 % 2.0 9.2 16.4 35.5 53.6 6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