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专项习题:文学常识 (含解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文学常识一、单选题1.鼠年到,贴春联。
上联:“鼠为生肖首”,最恰当的下联是()A. 鸡鸣早报春B. 春乃岁时先C. 猪牵富贵年D. 马奔锦绣程2.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的是()A. 《孟姜女哭长城》B. 《白蛇传》C. 《九色鹿》D. 《桃园三结义》3.下列表述的是不正确()A. 《慈母情深》中对母亲的工作环境采用了场景描写,突出母亲挣钱的不易,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情。
B. 《白鹭》一文通过白鹭与其他鸟类进行比较,体现了白鹭的身段大小是那样适宜。
在作者眼中,白鹭是一首散文诗,还是一首铿锵的歌。
C. 《四季之美》中,美的格调因季节的转换而不同,不变的是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爱。
D. 《珍珠鸟》是一篇散文,它谱写了一曲人与鸟之间爱的赞歌。
作者在和珍珠鸟的交往中领悟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联系所学课文,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妈妈温和地询问我事情的经过。
”两句话中“温和”的意思是一样的。
B. 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和郭沫若的《父爱之舟》都表现了舐犊之情。
C. 《少年中国说》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象征等手法,激励中国少年勇担强国之责任。
5.下列信息相匹配的一项是()A. 《慈母情深》【中国】许地山B. 《少年中国说》【中国】梁启超C. 《四季之美》【美国】巴德·舒尔伯格D. 《桂花雨》【中国】叶圣陶6.光明小学五(1)班举行了阅读交流会,下列哪位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A. 夏明认为《太阳》是一篇说明性文章,文章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B. 李东说《桂花雨》的作者将思乡之情寄托在桂花上。
C. 赵亮说自己做了童话主题的手抄报,《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白鹭》都成了手抄报上的内容。
7.下列诗句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一句是( )A.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B.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阅读训练】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含答案与解析)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训练1.课外类文阅读。
纽扣有一次,列宁发现一个工作人员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纽扣。
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
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
一看,他上衣口袋还是没有纽扣,第三天还是没有,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缝上纽扣了。
“总算缝上了。
”列宁很高兴。
那时候粮食供应特别困难,城市缺少粮食。
农村有粮食,但富人都把粮食藏起来。
于是,有人推荐掉了纽扣的那个人担任粮食征集队的队长。
列宁犹豫不决。
人们说:“他是个能干的人!”列宁没有出声。
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漫不经心,没有及时把粮食保护起来,还让富人把征集来的粮食给烧了。
”列宁听着,他自己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人们一看:是一颗纽扣。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写下来。
粗心大意﹣﹣优柔寡断﹣﹣(2)列宁犹豫不决,是因为A.他不信任那个人。
B.他没有工作能力。
C.他认为那个人不注重细节,不会把工作干好。
(3)列宁在纸上画一颗纽扣,意思是A.不注意小节的人,工作上也往往拖拉,不细心。
B.他应该由纽扣想到这个人是不胜任的。
2.课外阅读。
巧捞簪子古时候,有个小孩叫董辉。
有一天,他和妈妈到井边打水。
妈妈低头提水的时候,一不小心,头上的簪子掉到井里去了,妈妈连忙找来一根竹竿,在竹竿的一头绑上一个小铁钩,伸到井里去捞。
井里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楚,捞了半天也没有捞上来。
妈妈有些泄(xiè)气了,说:“要是太阳能照到井里有多好!”这时董辉也替妈妈着急,听了妈妈的话,他看看井里,又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趴在井沿沉思了一会儿。
妈妈说:“辉儿,我们不捞了,回家去吧。
”董辉抬起头来,对妈妈说:“妈妈,您别着急,我有办法了。
”说完转身往家跑去,一会儿,他抱来一面大镜子。
董辉拿着镜子左照照,右照照,镜子反射出一束(shù)强烈的光,可是怎么也照不到井里去。
董辉想了想,转身跑回家去,又从家里拿来一面镜子。
他把这面镜子斜着竖在井台上,让它斜着向上,反射出的阳光正好照在他手中的那面向下的镜子上,这样,阳光拐了两个弯,反射到井里去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主题阅读训练-第七、八单元 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主题阅读训练第七、八单元主题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庐山落霞傍晚,雨后初霁。
我们走上庐山,面对锦绣谷的方向一抬眼,一轮橘红色的太阳,在与远天相接的江面上开朗地笑着,容光焕发;江面上展开一个像太空一样雄伟宽广的“广场”,“广场”上铺着宽广的巨型地毡:橘黄色、橘红色、琥珀色、靛青色……交织、融合在一起。
这时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
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
这像一幅什么图画?同游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恰切的比喻。
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我暗想: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你看,那云障雾壁,雍容,肃静,不正是从千山万谷聚集而来的云神雾仙吗?早晨太阳从鄱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迎候在九奇峰与含鄱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来送行了。
好像要证明我的想法似的,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传令兵式的一缕烟云飞过,云壁雾障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霎时,色彩明暗斑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凤,或骑象骑虎,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
天边留下了一幅无比宽大的五彩斑斓的织锦。
这.最后一个镜头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脑海:这是不是太阳给送行者回赠的礼物呢?我痴痴地想。
1.【提取信息】文中加引号的“广场”指的是_________,“海”指的是________。
2.【理解含义】作者称锦绣谷的云雾为“送行者”,它们送的是()A.太阳B.庐山C.游客D.作者3.【梳理画面】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云雾随着夕阳下落,在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夕阳照耀锦绣谷,云雾如________,雍容,肃静,这属于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夕阳接近江面,云雾如________,色彩明暗斑驳,翻涌起来,这属于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测试基础百花园(33分)一、我能把字写正确,写漂亮。
(3分)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划去括号中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3分)羞耻.(cǐchǐ)美差.(chāchāi)积累.(léi lěi)万卷.书(juǎn juàn) 自传.(zhuàn chuán) 酵.母(xiào jiào) 三、读拼音,写词语。
(10分)四、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
(7分)()想()翩()()无味心()理()()瓜()熟如()似() ()不犹()()醉()痴()()大雨()()吞枣社区图书馆建成后,我成了这里的常客,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______________,只要有空,我都要去图书馆______________地读书,常常看得______________。
遇到优美的词句,我会摘抄在本子上并背得______________。
如果外出旅游时只让带一样东西,我会______________地选择书。
五、选词填空。
(4分)无论……都……不仅……还……因为……所以……虽然……但是……1.要写好作文,()要写真话、真事,()要在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
2.我()平时作业做到几点,每天晚上()要看会儿书再睡。
3.他()醉心阅读,()知识面特别广。
4.()因为迷恋看书而迟到,()我不后悔,因为这本书我找了好久才找到。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6分)1.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万物有灵”主题突破试题(附答案)

1 “万物有灵”主题突破卷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主题达标。
(35分)1.读拼音,写词语。
(9分)(1)白鹭是一首jīnɡ qiǎo()的诗。
色素的pèi hé(),shēn duàn()的大小,一切都很shì yí()。
(2)我chán()着母亲摇桂花,把摇落的桂花jiǎn qǐ(),放入luó kuānɡ()里,送给ā pó()做桂花ɡāo bǐnɡ()。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4分)()的白鹭()的落花生()的桂花()的珍珠鸟3.选字填空。
(12分)投()报()岁寒()()望()止渴欢呼()跃()程万里一箭双()()歌()舞()发童颜百步穿() 4.下面的诗句赞美的是什么事物?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0分)(1)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主题探究。
(24分)1. 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6分)(1)《白鹭》是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开头用“____________________”总起,结尾用“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来总结。
这样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的赞美之情。
(2)《落花生》是________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围绕落花生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由花生的特点道出“人要做有用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3)《桂花雨》写了作者________的快乐,流露出浓浓的________之情。
(4)《珍珠鸟》是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按________顺序,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________人的过程,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主题阅读试题(全册)

第一单元
训练点:初步了解文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一)山茶花
①你见过山茶花吗? ②山茶花,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 有的一棵树上就有好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色彩缤纷。譬如山茶花 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呀!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清凉入人心 脾。但又不会刹那间消失,难于把握,而是静静地呈现在你眼前,让你 赏个够。再如那墨茶,如果你以为是一团墨,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丽 日下千尺深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也许只有九
孙膑根据庞涓的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 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孙膑让士兵把树砍倒横七
竖八地丢在路上,只留下其中最大的一棵,剥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 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孙膑挑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附近,命令他们 夜间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率部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被遍 地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暮色中,庞涓隐约发现一棵剥皮大树上 写有数个大字,就命人点起火把,想看个究竟。就在这时,齐军万箭齐 发。庞涓自知败局已定无法挽回,长叹道:“让孙膑这小子成全了名 声。”于是手持佩剑自刎而死。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 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晨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 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地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 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hàn dàn:荷花的苞)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主题突破试题(附答案)

2 “民间故事”主题突破卷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主题达标。
(29分)1.读拼音,写词语。
(9分)(1)猎人海力布有了龙王赠给他的zhēn bǎo(),就能听懂动物们说的话,但龙王的女儿dīnɡ zhǔ()他,不能把听到的话告诉别人。
可是,海力布在一次打猎时,听到大山要bēnɡ tā()的消息,他jiāo jí()地催促村民们搬家,可村民们不信。
海力布fā shì()自己没有shuō huǎnɡ(),可村民们依然不信。
(2)niú lánɡ()的diē niánɡ()去世了,ɡē sǎo()待他很不好。
2.填写下面民间故事中的人物。
(12分)()哭长城()替父从军()唱山歌()鹊桥相会()化蝶双飞()审石头3.读一读,连一连。
(8分)二、主题探究。
(28分)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分)(1)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美好的愿望。
()(2)分布在银河两侧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看起来是一“水”之隔,距离其实很近。
()(3)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他,把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送给了他。
()(4)《牛郎织女》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 2.理清故事情节,按正确的顺序给下面句子排序。
(8分) ()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下一儿一女。
()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相会。
()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用一条天河拆散,从此天各一方。
()牛郎从小遭哥嫂虐待,和老牛相依为命。
3.创意复述,从下面情节中任选其一,展开想象,进行练习。
(10分) A.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B.牛郎常常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告诉老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主题讨论。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训练答题技巧一标题作用:交代人物、概括内容、揭示主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比喻象征义、一语双关、设置悬念。
二、语言特点分析方法:语言特点就是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个性。
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
1.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2.有的语言通俗易憧、形象生动,3.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
4.有的语言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有的豪放,有的婉约。
鉴赏文章的语言就是对文章的这些特点结合文木做出分析。
(一)从词语角度分析第一看词语是不是有丰富含义,第二看词语的特点。
1.如果词语有深刻含义,像比喻义,双关义等可以使语言具有含蓄蕴藉的特点。
2.如果大量使用双声词、叠韵词、拟声词等,可以使语言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富有音乐美。
3.如果大量使用了动词、形容词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
4.如果使用了较多描写色彩的词,可以使语言形象,富于变化。
(二)从修辞格的角度分析看要求分析的句子、语段甚至文章是否使用了修辞格。
1.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所以使用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
当然,使用比拟也有这样的效果。
2.排比的作用是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所以它们可以使语言具有气势。
3.对偶的作用是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通记忆。
4.夸张的作用是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所以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5.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
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三)从语体风格的佑度分析1.书面语体一般都使用长句、复句、结构严谨的完全句。
布局层次分明、逻辑关系严谨。
因此语言的明确性、简要性、规格性是这种语体的基本要求。
2.口语语体是适应“面谈”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所以也叫谈话语体。
【单元主题阅读】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书香世界(试题) (含答案、解析)

⑤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1.选文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参考答案与解析】
忆读书(节选)
1.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2.栩栩如生真情实感、质朴浅显《荡寇志》烦琐真情实感内容
3.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对比选择
4.C A B
5.①尽可能连词成句地读;②抓住关键语句来迅速把握内容;③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跳过;④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解析】
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中心句位置及作用(1)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又称总起句(作用:总括全文、揭示中心);(2)文章或自然段的结尾,又称总结句(作用:点明主旨,总结全文或全段);(3)文章或自然段的中间(作用:承上启下)(4)中心句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起着强调和增强印象的作用。
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结合开头句子“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可知这是一个总结句,总结第一自然主要内容。
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结合开头句子“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可知这是一个总结句,总结了第一自然主要内容。
2.根据第①段的内容梳理信息,补全下列表格,并完成练习。
取
《西游记》
《水浒传》
现代文艺作品
精彩
舍
《封神榜》
《》
现代文艺作品
索然无味
朦朦胧胧、堆砌华丽词句、无病而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
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
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
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
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
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
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想得很高,策划得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却往往处处碰壁。
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
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在精英堆里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
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
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
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
寻找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积累。
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于纤微之事”。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一个人有了xiū chǐ()心,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时,就会于心不安。
2.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经典sòng dú()活动在学校大礼堂举行,吸引了许多家长前来观看。
3.教室里安静极了,张明透过门缝kuī jiàn()几个同学正在给老师准备生日礼物。
4.做事贵在chí zhī yǐ héng(),三天打鱼,两天画网,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二、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晦悔梅悔1.这篇文章滥用典故,有些句子读起来有涩之感。
2.老师对我们的教,真似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啊!3.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花扑鼻香。
4.他不听劝告,结果上当受骗,如今后莫及。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厌:诲:句子意思: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好:耻:句子意思: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断:下流:句子意思:4.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句子意思: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心不在此,则,,,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 ,,是知也。
3.曾国潘指出,士人读书要具备三个要点,即有,有有,这三者缺一不可。
4.朱熹认为,读书需要到,到,到。
其中最重要的是到。
正所谓“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练习。
劝学诗[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
当天夜晚11点到第二天凌展1点为三更。
②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③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④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同是谈读书,这首诗与课文中的语段在论述的角度上有何不同?试概括说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9分)xiū chǐ héng xīn tōu kuī quē diǎn( ) ( ) ( ) ( )jīn jīn yǒu wèi qī xiàn qiǎn zé suǒ qǔ( ) ( ) ( ) ( )二、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6分)( )→( )( ) ( )→( )( ) 止 +胃 +( )→( )( ) ( )→( )( )三、按要求填空。
(5分)1.“窥”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
“窥”是结构的字,可组词、。
2.《水浒传》的“传”读,它的另一个读音是,可组词。
四、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4分)忽然突然1.这件事情发生的太( )。
2.他正要出去,( )下起大雨来了。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
(8分)1.那个有着几百册图书的小镇文化站是我心中梦寐以求的绿洲。
(缩句)2.秋天很美。
(改成比喻句)3.《三国演义》是一部很吸引人的小说。
(改为反问句)4.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
(改变语序,意思不变)六、日积月累。
(12分)1.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3.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_。
4.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盖士人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理解。
(26分)(一)我的“长生果”(节选)(11分)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读书明智(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读书明智建议时间:30分钟读书使人优美(节选)毕淑敏①做一个美好的人,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却常常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
②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时,会不由自主地谦逊和甲。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的双眸。
③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
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你看,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
乙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④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pì)睨(nì)天下。
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
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
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⑤你想美好吗?那就读书吧。
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鲜花,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有删改1.【运用字词】联系上下文分析,填入第②段甲处最恰当的词语是()A.聚精会神B.漫不经心C.谦虚礼让D.良师益友2.【梳理信息】粗心的状状在积累美句的时候不小心把第③段乙处的句子顺序弄乱了。
请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试题(含答案)非雪天不能读书读书不分四时。
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
而我读书,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我年少时插队山区,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
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一个不大的旧木箱,里面零零散散地摆放着一些比较破旧的带霉味的杂书,在箱子盖上写上一副对联就成了我“移动的书房”。
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的日子,因为不仅有整把整把的时日,还有火炉相伴,烤红薯充饥,吃完后还能翻开喜爱的书恣意地重读一遍。
雪夜读书对我也是欢乐的事。
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时而畅想,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
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后来返城了,我的书房也旧貌换新颜了。
雪夜读书,这一欢乐的事,已经成为历史,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XXX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清人XXX说“书非借不能读”,而我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
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
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番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1.【提取信息】第①段中,“有接天莲叶相伴”一句,是由唐代诗人XXX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转化而来。
2.【积累词语】写出三个形容刻苦读书的成语: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勤学苦练。
3.【语言运用】仿照例句,续写句子。
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秋天读书,有枫叶飘落,萧瑟动人;冬天读书,有白雪皑皑,寂静宜人。
4.【理解句子】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的日子”?因为冬天有时间读书,并且还有火炉相伴,可以烤红薯充饥,吃完后还能翻开喜爱的书恣意地重读一遍,这些都是在其他季节很难享受到的。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陈增巧破巫师古代陈留县尉陈增的妻子张氏,有一次感到身体不舒服,但又找不出什么原因,就把巫师李恒请到家中。
李恒来后,向她要了个大盆,里面盛满了清水,然后拿出一张白纸,叫张氏看,那白纸上什么也没有。
李恒把这张白纸平平地放入水中,纸很快沉入水底。
这时,他再叫张氏到盆边来看,真是神了,那白纸上竟出现了一个妇人的模样,一个恶鬼正狠狠地拽着她的发鬓(bìn),还有一个鬼拿着棍子在后面驱赶着。
张氏被纸上的情景吓坏了。
她想:那被鬼殴(ōu)打驱赶的,不就是自己吗?她害怕得哭了起来,赶紧拿出铜钱和自己的衣服,交给李恒,请他作法驱鬼。
李恒走后,陈增回来了,张氏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
陈增当时没说什么。
第二天陈增把李恒叫到家里来。
同样用那大盆装了满满一盆清水,同样在水中沉入一张上面什么也没有的白纸,然后让李恒去看。
奇怪,那纸上竟出现了一幅画面:十个鬼拽着一个人,还有一个鬼跟着用棍棒殴打。
更令人惊奇的是,那白纸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这就是李恒。
”李恒不看犹可,一看之下,既愧又慌,知道自己那一套吓人骗钱的鬼把戏已被陈增识破,于是乖乖地退还了昨天才到手的钱财,逃出了陈留县。
人们问陈增这是怎么回事,陈增告诉大家,这不过是个戏法。
先在纸上用明矾(fán)水画好图画,晾干后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再把这纸放入水中,那图画就会显现出来。
大家按照陈增所说的去试了一下,果然如此。
1.【提取信息】巫师和陈增放在水中的白纸为什么会显现出图画来?请在文中找出答案,画上“______”。
2.【梳理情节】结合故事内容,根据提示将思维导图填写完整。
3.【知识迁移】陈增揭露巫师的方法非常巧妙,可以用“()”这个八字成语来概括。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4.【评价人物】读完故事后,我觉得陈增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统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共4套)

统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外阅读练习(一)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
”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
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
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
一要苦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
二要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A】。
三要苦思考。
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
末了,还要苦修改,【B】。
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
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
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这句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出自哪里?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全册主题阅读练习(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全册主题阅读练习(附答案)第一单元快乐阅读葵花之最(节选)昆仑山其实只有一个季节——冬天。
一天,我们这些边防战士突然收到一份奇特的礼物——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小学发出的一袋葵花籽。
葵花籽中埋着一封信,孩子们请求解放军叔叔阿姨们,把他们精心挑选出的葵花种子,种在祖国的边防线上。
在国境线上种葵花,多么美妙的想法!每当葵花开放的时候,我们将有一条金色的国境线。
但这根本不可能!昆仑山属于世界第三极,雪线上连草都不长,还能开葵花?我们大着胆子,把葵花籽种在院子里。
人们都说活不了,却天天跑来看,松土施肥。
奇迹发生了,昆仑山默默地认可了一棵来自亚热带的绿色幼苗,就像它认可了我们一样。
①葵花发芽了。
先探出..两片嫩黄的叶子,像试探风向的小手掌,肥厚..。
然后舒展腰肢,前仰后合、生机盎然地长大起来。
..而天真这棵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枝叶。
茎上纤巧的绒毛,在寒风中抖个不停。
也许它感到了昆仑山喜怒无常的威严,急匆匆地压缩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才长到一尺高,就萌发出了纽扣大的花蕾……那一年没有秋天,寒凝一切的风雷,毫无先兆地骤然降临。
②早晨起来,天地一片苍茫,我们几乎是跌跌撞撞扑.....向.葵花。
周边的石围墙被飓风吹得四散飘去,向日葵却毅然不动地站立在那里,叶片傲然舒展,像一面玻璃做的旗,发出环佩般的叮当之声。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居然绽开一朵明艳的花。
那花盘只有5分钱硬币那么大,薄而平整,冰雪凝冻其上。
最令人警醒的是花盘四周弹射出密集的黄色花瓣,箭头一般怒放着,像一颗永不泯灭的星。
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
(作者毕淑敏,有删改)1.短文围绕葵花写了哪些内容?按照作者的描写顺序排序,并把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
()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们收到孩子们寄来的葵花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单元主题阅读】第二单元:人物特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人物特点【阅读考点及技巧】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集中精神、连词成句的读。
2、不要回读,不要一字一字的读3、带着问题读,遇到不懂的词语,如不影响理解内容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4、度的快还要想得快,一边读一边想。
5、抓住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信息6、及时概括语句意思,能够提高阅读速度【例题精讲】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①也许你跑得很快。
不过要是你跟猎豹和鸵鸟赛跑的话,就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
②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44千米每小时。
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驼鸟奔跑的最大速度约72千米每小时。
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驼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③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
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
猎豹才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④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
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
它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
⑤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
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
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
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
1.快速浏览选文,请你给文中提到的事物速度排序。
>>> >人【思路引导】分析: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44千米每小时。
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驼鸟奔跑的最大速度约72千米每小时。
”“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
”“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
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
”可知答案。
注意事项: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2.★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选文,并简要概括②、②、②段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
非雪天不能读书
①读书不分四时。
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
而我读书,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②我年少时插队山区,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
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③一个不大的旧木箱,里面零零散散地摆放着一些比较破旧的带霉味的杂书,在箱子盖上写上一副对联就成了我“移动的书房”。
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的日子,因为不仅有整把整把的时日,还有火炉相伴,烤红薯充饥,吃完后还能翻开喜爱的书恣意地重读一遍。
④雪夜读书对我也是欢乐的事。
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时而畅想,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
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⑤后来返城了,我的书房也旧貌换新颜了。
雪夜读书,这一欢乐的事,已经成为历史,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
⑥清人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而我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
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
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番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1.【提取信息】第①段中,“有接天莲叶相伴”一句,是由________代诗人__ ______________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而来。
2.【积累词语】写出三个形容刻苦读书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运用】仿照例句,续写句子。
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秋天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句子】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的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理选择】下列对“非雪天不能读书”这个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天”既指时令的雪天,也指人生的雪天和情志的雪天。
B.只有雪天才能读书,读书可以让人忘记季节的寒冷,让人在艰难逆境中
找到继续奋斗的动力。
C.读书不应挑时间,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我们都应该坚持学习,多读书。
赵普读书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①,阖(hé)户②启箧(qiè)③取书,读之竟日④。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hōnɡ)⑤,家人发箧视之,则⑥《论语》二十篇也。
【注释】①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
②阖户:关门。
③箧:小箱子。
④竟日:整天。
⑤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
⑥则:乃,就是。
孙权劝学
初,权谓①吕蒙曰:“卿今当涂②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③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④,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⑤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①谓:告诉。
②当涂:当道,当权。
③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④涉猎:粗略地阅读。
⑤士:读书人。
1.【理解词语】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2)及.为相()
(3)家人发.箧视之()(4)肃遂.拜蒙母()
2.【合理选择】下列加点字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自以.为大有所益
C.跪而拾之以.归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体会含义】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辨别】仔细研读两则文言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
(至少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宋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
2.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
3.有红叶飘香,别有一番情趣有瑞雪洒窗,让人平心静气
4.因为冬天可以有很多的时日闭门读书,享受读书带给“我”的无限乐趣。
5.B
对比阅读
1.(1)熟悉(2)等到(3)打开(4)于是
2.A
3.(1)宋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2)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3)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问精深的人吗?
4.(1)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但读书太少,限制了水平的发挥。
(2)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个人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