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A线性判别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线性判别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LDA)
介绍
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也 叫做Fisher线性判别(Fisher Linear Discriminant ,FLD), 是模式识别的经典算法,1936年由Ronald Fisher首次提出, 并在1996年由Belhumeur引入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
LDA
对于N(N>2)分类的问题,就可以直接写出以下的结论:
这同样是一个求特征值的问题,求出的第i大的特征向量,即为 对应的Wi。
LDA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要应用方法
K-L变换 奇异值分解 基于主成分分析 Fisher线性判别方法
主要应用方法
K-L变换
为了得到彩色人脸图像的主分量特征灰度图像,可以采用Ohta[3]等人提 出的最优基来模拟K-L变换方法,从而得到新的包含了彩色图像的绝大多 数特征信息的主分量特征图像.
LDA
LDA与PCA(主成分分析)都是常用的降维技术。PCA主要是从 特征的协方差角度,去找到比较好的投影方式。LDA更多的是 考虑了标注,即希望投影后不同类别之间数据点的距离更大, 同一类别的数据点更紧凑。
下面给出一个例子,说明LDA的目标:
可以看到两个类别,一个绿色类别,一个红色类别。左图是两个 类别的原始数据,现在要求将数据从二维降维到一维。直接投影 到x1轴或者x2轴,不同类别之间 会有重复,导致分类效果下降。 右图映射到的直线就是用LDA方法计算得到的,可以看到,红色 类别和绿色类别在映射之后之间的距离是最大的,而且每个类别 内 部点的离散程度是最小的(或者说聚集程度是最大的)。
LDA
假设用来区分二分类的直线(投影函数)为: LDA分类的一个目标是使得不同类别之间的距离越远越好,同 一类别之中的距离越近越好,所以我们需要定义几个关键的值:

线性判别分析(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LDA)

线性判别分析(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LDA)

线性判别分析(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LDA)⼀、LDA的基本思想线性判别式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也叫做Fisher线性判别(Fisher Linear Discriminant ,FLD),是模式识别的经典算法,它是在1996年由Belhumeur引⼊模式识别和⼈⼯智能领域的。

线性鉴别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维的模式样本投影到最佳鉴别⽮量空间,以达到抽取分类信息和压缩特征空间维数的效果,投影后保证模式样本在新的⼦空间有最⼤的类间距离和最⼩的类内距离,即模式在该空间中有最佳的可分离性。

如下图所⽰,根据肤⾊和⿐⼦⾼低将⼈分为⽩⼈和⿊⼈,样本中⽩⼈的⿐⼦⾼低和⽪肤颜⾊主要集中A组区域,⿊⼈的⿐⼦⾼低和⽪肤颜⾊主要集中在B组区域,很显然A组合B组在空间上明显分离的,将A组和B组上的点都投影到直线L上,分别落在直线L的不同区域,这样就线性的将⿊⼈和⽩⼈分开了。

⼀旦有未知样本需要区分,只需将⽪肤颜⾊和⿐⼦⾼低代⼊直线L的⽅程,即可判断出未知样本的所属的分类。

因此,LDA的关键步骤是选择合适的投影⽅向,即建⽴合适的线性判别函数(⾮线性不是本⽂的重点)。

⼆、LDA的计算过程1、代数表⽰的计算过程设已知两个总体A和B,在A、B两总体分别提出m个特征,然后从A、B两总体中分别抽取出、个样本,得到A、B两总体的样本数据如下:和假设存在这样的线性函数(投影平⾯),可以将A、B两类样本投影到该平⾯上,使得A、B两样本在该直线上的投影满⾜以下两点:(1)两类样本的中⼼距离最远;(2)同⼀样本内的所有投影距离最近。

我们将该线性函数表达如下:将A总体的第个样本点投影到平⾯上得到投影点,即A总体的样本在平⾯投影的重⼼为其中同理可以得到B在平⾯上的投影点以及B总体样本在平⾯投影的重⼼为其中按照Fisher的思想,不同总体A、B的投影点应尽量分开,⽤数学表达式表⽰为,⽽同⼀总体的投影点的距离应尽可能的⼩,⽤数学表达式表⽰为,,合并得到求从⽽使得得到最⼤值,分别对进⾏求导即可,详细步骤不表。

LDA线性判别分析报告

LDA线性判别分析报告

LDA线性判别分析报告LD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是一种经典的线性分类方法。

它的目的是通过线性投影将数据从高维空间降维到低维空间,并在降维后的空间中寻找最佳的分类边界。

LDA在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特别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LDA是一种有监督的降维方法,它在降维的同时将数据的类别信息考虑进去。

具体来说,LDA的目标是使得同一类别的数据点尽量聚集在一起,不同类别之间的距离尽量拉大。

这样一来,在降维后的空间中,可以更容易找到线性分类边界,从而提高分类的准确度。

LDA的思想基于以下两个假设:1.数据符合高斯分布。

LDA假设每个类别的数据点都符合高斯分布,且各个类别的协方差矩阵相同。

2.数据点是独立的。

LDA假设不同类别的数据点之间是独立的。

LDA的步骤如下:1.计算各个类别的均值向量。

对于有N个类别的数据,每个类别的均值向量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得到。

2.计算类内散度矩阵(Sw)和类间散度矩阵(Sb)。

类内散度矩阵衡量了同一类别数据点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计算每个类别内部数据点和对应的均值向量之间的协方差矩阵的和来求得。

类间散度矩阵衡量了不同类别数据点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计算不同类别均值向量之间的协方差矩阵的加权和来求得。

3.解LDA的优化问题。

LDA的目标是最大化类间散度矩阵与类内散度矩阵的比值,可以通过对Sw的逆矩阵与Sb的乘积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最佳投影方向。

4.选取投影方向。

根据上一步骤求得的特征值,选择最大的k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这些特征向量构成了投影矩阵W。

其中k为降维后的维度,通常比原本的维度小。

LDA的优点在于它能充分利用类别信息,提高分类的准确度。

同时,LDA计算简单且直观,对数据的分布并没有太多的假设要求。

然而,LDA 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LDA假设数据符合高斯分布,这对于一些非线性数据是不适用的。

其次,LDA是一种线性分类方法,对于非线性问题可能效果不佳。

线性判别分析LDA与主成分分析PCA

线性判别分析LDA与主成分分析PCA
PCA技术的一大好处是对数据进行降维的处理。我们可以对 新求出的“主元”向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根据需要取前面 最重要的部分,将后面的维数省去,可以达到降维从而简化 模型或是对数据进行压缩的效果。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原 有数据的信息。PCA技术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它是完全无 参数限制的。在PCA的计算过程中完全不需要人为的设定参 数或是根据任何经验模型对计算进行干预,最后的结果只与 数据相关,与用户是独立的。但是,这一点同时也可以看作 是缺点。如果用户对观测对象有一定的先验知识,掌握了数 据的一些特征,却无法通过参数化等方法对处理过程进行干 预,可能会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效率也不高。
例子
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们对一张100*100像素的图片 做人脸识别,每个像素是一个特征,那么会有 10000个特征,而对应的类别标签y仅仅是0,1值 ,1代表是人脸。这么多特征不仅训练复杂,而且 不必要特征对结果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但我 们想得到降维后的一些最佳特征(与y关系最密切 的),怎么办呢?
LDA
假设用来区分二分类的直线(投影函数)为:
LDA分类的一个目标是使得不同类别之间的距离越远越好,同 一类别之中的距离越近越好,所以我们需要定义几个关键的值:
类别i的原始中心点(均值)为:(Di表示属于类别i的点):
类别i投影后的中心点为: 衡量类别i投影后,类别点之间的分散程度(方差)为:
最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下面的公式,表示LDA投影到w后的目标 优化函数:
带入Si,将J(w)分母化为:
LDA
同样的将J(w)分子化为:
这样目标优化函数可以化成下面的形式:
LDA
LDA
LDA
至此,我们只需要求出原始样本的均值和方差就可 以求出最佳的方向 w,这就是Fisher 于1936 年提出的 线性判别分析。

LDA线性判别分析

LDA线性判别分析

多类的线性判别问题
最后还归结到了求矩阵的特征值上来了。首先求出 的特征值,然后 取前K个特征向量组成W矩阵即可。 注意:由于 中的 秩为1,因此 的秩至多为C(矩阵的秩小于 等于各个相加矩阵的秩的和)。由于知道了前C-1个 后,最后一个 可以 有前面的 来线性表示,因此 的秩至多为C-1。那么K最大为C-1,即特 征向量最多有C-1个。
借鉴 Fisher准则思想
缺点:在识别率方面与PCA+LDA方法相比要低一些,算法稳定 性受参数 的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 A., F.R., The use of multiple measurements in taxonomic problems. Annals of eugenics, 1936. 7(2): p. 179-188. 2. Belhumeur, P.N., J.P. Hespanha, and D.J. Kriegman, Eigenfaces vs. Fisherfaces: Recognition Using Class Specific Linear Proj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997. 19(7): p. 711-720. 3. Yu, H. and J. Yang, A direct LDA algorithm for high-dimensional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face recogni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2000. 32(2001): p. 2067-2070. 4. Du, Q., Modified Fisher’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for Hyperspectral Imagery.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 TERS, 2007. 4: p. 503-507. 5. 刘忠宝 and 王士同, 一种改进的线性判别分析算法MLDA. 计算机科学, 2010. 37(11): p. 239-242. 6. Shu, X., Y. Gao, and H. Lu, Efficient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with locality preserving for face recognition. Pattern Recogn ition, 2012. 45(5): p. 1892-1898.

《具有L_q-正则项的稀疏线性判别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范文

《具有L_q-正则项的稀疏线性判别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范文

《具有L_q-正则项的稀疏线性判别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篇一具有L_q-正则项的稀疏线性判别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高质量范文一、引言随着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快速发展,线性判别分析(LDA)和主成分分析(PCA)已成为处理高维数据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数据集的复杂性,这些传统方法有时难以处理过拟合和噪声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L_q-正则项的稀疏线性判别分析方法,旨在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和解释性。

本文将首先介绍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并比较其与传统的LDA和PCA方法的差异和优势。

二、背景知识2.1 线性判别分析(LDA)线性判别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降维方法,通过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以实现数据的分类和可视化。

其主要思想是寻找一个投影方向,使得同类样本的投影点尽可能接近,不同类样本的投影点尽可能远离。

2.2 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是一种无监督的降维方法,通过寻找数据集中的主成分(即方差最大的方向),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

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数据中的冗余信息,提取出最能代表数据特征的主成分。

三、L_q-正则项的稀疏线性判别分析3.1 方法介绍为了解决传统LDA和PCA在处理高维数据时可能出现的过拟合和噪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L_q-正则项的稀疏线性判别分析方法。

该方法在优化目标中引入了L_q-正则项,使得模型在保持分类性能的同时,能够自动学习到数据的稀疏表示,从而降低过拟合风险。

3.2 算法实现本方法的具体实现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数据的标签信息构建类内散布矩阵和类间散布矩阵;然后,在优化目标中引入L_q-正则项,通过求解带约束的优化问题得到投影矩阵;最后,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得到降维后的数据表示。

四、实验与分析4.1 实验设置为了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在多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

实验中,我们将本方法与传统的LDA和PCA方法进行了比较,评估了各种方法的分类性能和降维效果。

判别分析 实验报告

判别分析 实验报告

判别分析实验报告判别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判别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生物信息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个真实数据集的分析,探讨判别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效果。

二、数据集介绍本实验使用的数据集是一份关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转移情况等多个变量。

我们的目标是根据这些变量,建立一个判别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患者是否患有恶性肿瘤。

三、数据预处理在进行判别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等步骤。

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有部分数据存在缺失值,需要进行处理。

我们选择使用均值替代缺失值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对替代后的数据进行了异常值检测。

四、判别模型建立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线性判别分析(LDA)作为判别模型的建立方法。

LDA 是一种经典的判别分析方法,通过将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中,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在投影后的空间中能够更好地区分开来。

我们使用Python中的scikit-learn 库来实现LDA算法。

五、模型评估为了评估建立的判别模型的性能,我们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使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并使用测试集进行模型的评估。

我们选择了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等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经过多次实验和交叉验证,我们得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六、结果与讨论经过模型评估,我们得到了一个在测试集上准确率为85%的判别模型。

该模型在预测恶性肿瘤时具有较高的精确率和召回率,说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该模型在预测良性肿瘤时存在一定的误判率,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七、结论本实验通过对一个真实数据集的判别分析,验证了判别分析方法在预测恶性肿瘤的应用效果。

通过建立判别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我们得到了一个在测试集上具有较高准确率的模型。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该模型在预测良性肿瘤时存在一定的误判率,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线性判别分析LDA总结

线性判别分析LDA总结
6. LDA vs PCA
LDA用于降维,和PCA有很多相同,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值得好好的比较一下两者的降维异同点。 首先我们看看相同点: 1)两者均可以对数据进行降维。 2)两者在降维时均使用了矩阵特征分解的思想。 3)两者都假设数据符合高斯分布。 我们接着看看不同点: 1)LDA是有监督的降维方法,而PCA是无监督的降维方法 2)LDA降维最多降到类别数k-1的维数,而PCA没有这个限制。 3)LDA除了可以用于降维,还可以用于分类。 4)LDA选择分类性能最好的投影方向,而PCA选择样本点投影具有最大方差的方向。 这点可以从下图形象的看出,在某些数据分布下LDA比PCA降维较优。
当然,某些某些数据分布下PCA比LDA降维较优,如下图所示
7. LDA算法小结
LDA算法既可以用来降维,又可以用来分类,但是目前来说,主要还是用于降维。在我们进行图像识别图像识别相关的数据分析 时,LDA是一个有力的工具。下面总结下LDA算法的优缺点。
LDA算法的主要优点有: 1)在降维过程中可以使用类别的先验知识经验,而像PCA这样的无监督学习则无法使用类别先验知识。 2)LDA在样本分类信息依赖均值而不是方差的时候,比PCA之类的算法较优。 LDA算法的主要缺点有: 1)LDA不适合对非高斯分布样本进行降维,PCA也有这个问题。 2)LDA降维最多降到类别数k-1的维数,如果我们降维的维度大于k-1,则不能使用LDA。当然目前有一些LDA的进化版算法可以 绕过这个问题。
Σj Σj=∑x∈Xj(x−µj)(x−µj)T(j=0,1)
由于是两类数据,因此我们只需要将数据投影到一条直线上即可。假设我们的投影直线是向量w
argmax
wJ(w)=||wTµ0−wTµ1||22wTΣ0w+wTΣ1w=wT(µ0−µ1)(µ0−µ1)TwwT(Σ0+Σ1)w

线性判别分析LDA

线性判别分析LDA

线性判别分析LDA点x 0到决策⾯g (x )=w T x +w 0的距离:r =g (x )‖⼴义线性判别函数因任何⾮线性函数都可以通过级数展开转化为多项式函数(逼近),所以任何⾮线性判别函数都可以转化为⼴义线性判别函数。

Fisher LDA(线性判别分析)Fisher准则的基本原理找到⼀个最合适的投影轴,使两类样本在该轴上投影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远,⽽每⼀类样本的投影尽可能紧凑,从⽽使两类分类效果为最佳。

分类:将 d 维分类问题转化为⼀维分类问题后,只需要确定⼀个阈值点,将投影点与阈值点⽐较,就可以做出决策。

未知样本x的投影点 y= w ^{* T} x .1. 计算各类样本均值向量:m_i={1\over N_i}\sum_{X\in w_i}X,\quad i=1,22. 计算样本类内离散度矩阵S_i 和总类内离散度矩阵S_w .(w ithin scatter matrix)S_i=\sum_{X\in w_i}(X-m_i)(X-m_i)^T,\quad i=1,2 \\ S_w=S_1+S_23. 计算样本类间离散度矩阵S_b=(m_1-m_2)(m_1-m_2)^T .(b etween scatter matrix)4. 求向量w^*.定义Fisher准则函数:J_F(w)={w^TS_bw\over w^TS_ww}J_F 取最⼤值时w^*=S_w^{-1}(m_1-m_2)Fisher准则函数推导:投影之后点y= w ^{T} x ,y对应的离散度矩阵为\tilde S_w,\tilde S_b ,则⽤以评价投影⽅向w的函数为J_F(w)={\tilde S_b\over \tilde S_w}={w^TS_b\ w\over w^TS_w\ w}5. 将训练集内所有样本进⾏投影:y=(w^*)^TX6. 计算在投影空间上的分割阈值,较常⽤的⼀种⽅式为:y_0={N_1\widetilde {m_1}+N_2\widetilde{m_2}\over N_1+N_2}7. 对于给定的测试X,计算它在w^*上的投影点y=(w^*)^TX 。

判别分析汇报范文

判别分析汇报范文

判别分析汇报范文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通过建立线性分类器,将样本根据其特征的分布情况划分到多个预先定义好的类别中。

判别分析在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金融风险评估、疾病诊断、情感识别等。

在本次汇报中,我将介绍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如何进行判别分析的模型评估和结果解释。

一、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判别分析的目标是找到一个线性函数,将样本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中,并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在投影后的空间中有最大的区分度。

判别分析假设每个类别的样本在每个特征上都是以多元正态分布的方式分布的,因此它也被称为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

判别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计算各个类别的均值向量和类内离散度矩阵(Within-class Scatter Matrix)来获得判别函数。

判别函数在特征空间中为超平面,可以将不同类别的样本分开。

二、判别分析的步骤判别分析的步骤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和模型评估等。

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判别分析的第一步,它包括数据清洗、特征选择和数据标准化等。

数据清洗主要是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特征选择是为了选取对判别函数有重要影响的特征,数据标准化是为了使不同特征之间具有可比性。

2.模型训练模型训练是判别分析的核心步骤,它主要包括计算均值向量和类内离散度矩阵、计算类间离散度矩阵(Between-class Scatter Matrix)和求解广义特征值问题等。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得到判别函数的系数,进而得到判别函数。

3.模型评估模型评估是为了评估判别函数的性能和判别模型的准确性。

常用的模型评估指标包括分类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和F1值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对判别函数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

三、判别分析的模型评估和结果解释判别分析的模型评估可以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来进行。

交叉验证可以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并使用训练集来训练判别模型,在测试集上对模型进行评估。

LDA——线性判别分析基本推导与实验

LDA——线性判别分析基本推导与实验

LDA——线性判别分析基本推导与实验介绍与推导 LDA是线性判别分析的英⽂缩写,该⽅法旨在通过将多维的特征映射到⼀维来进⾏类别判断。

映射的⽅式是将数值化的样本特征与⼀个同维度的向量做内积,即:$y=w^Tx$ 因此,建⽴模型的⽬标就是找到⼀个最优的向量,使映射到⼀维后的不同类别的样本之间“距离”尽可能⼤,⽽同类别的样本之间“距离”尽可能⼩,使分类尽可能准确。

具体来说,就是使映射后类内样本⽅差尽可能⼩,类间样本⽅差尽可能⼤。

也就是(这⾥为⼆分类,多分类类似):$ \begin{align*} &\quad \min\limits_w \left[\sum\limits_{x\in X_0}(w^Tx-w^T\mu_0)^2+\sum\limits_{x\in X_1}(w^Tx-w^T\mu_1)^2\right]\\ &=\min\limits_w w^T \left[\sum\limits_{x\in X_0}(x-\mu_0)(x-\mu_0)^T+\sum\limits_{x\in X_1}(x-\mu_1)(x-\mu_1)^T\right]w \\ &=\min\limits_w w^TS_ww \\ \end{align*} $ 和$ \begin{align*} &\quad \max\limits_w \left[(w^T\mu_0-\frac{w^T\mu_0+w^T\mu_1}{2})^2+(w^T\mu_1-\frac{w^T\mu_0+w^T\mu_1}{2})^2\right]\\ &=\max\limits_w \frac{1}{2}w^T(\mu_0-\mu_1)(\mu_0-\mu_1)^Tw\\ &=\max\limits_w\frac{1}{2}w^TS_bw \\ \end{align*} $ 因为⾃变量只有$w$,不⼀定⼆者都能同时达到最优,所以整合到⼀起取下式的最⼤值:$J = \displaystyle \frac{w^TS_bw}{w^TS_ww}$ 也就是:$ \begin{align*} &\min\limits_w -w^TS_bw\\ &\text{s.t.}\,\, w^TS_ww = 1 \end{align*} $ 因为$S_w$正定,$S_b$半正定,所以使⽤,最终得到:$w = S_w^{-1}(\mu_0-\mu_1)$ 其中$S_w^{-1}$是$S_w$的伪逆。

LDA线性判别分析报告

LDA线性判别分析报告
LDA<线性判别LDA的全称是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线性判别分析1936Ronald Fisher, 是一种监督学习降维方法,也就是说它的数据集的每个样本是有类别输出的.这点和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不同.PCA是不考虑样本类别输出的无监督降维技术.
以数学公式给出投影点到到原点的距离: w以从原点出发的直线来表示,直线上的点是原数据的投影点.下图给出了两种w方案, 直观判断右侧的w更好些,其上的投影点能够合理的区分原有的两个数据集.但是计算 机不知道这些,所以必须要有确定的方法来计算这个w.
首先计算每类数据的均值〔中心点:
i是数据的分类个数,Ni代表某个分类下的数据点数,比如μ 1代表红点的中心,μ2代表蓝点的中心.
LDA是在目前机器学习、数据挖掘领域经典且热门的一个降维算法,LDA在模式识别领域 〔比如人脸识别,舰艇识
降维的目的:
1.减少预测变量的个数 在人脸识别中特征提取及数据维,假设输入200*200大小的人脸图像,单单提取
得到了k个特征向量,如何匹配某人脸和数据库内人脸是否相似呢,方法是将这个人脸 在k个特征向量上做投影,得到k维的列向量或者行向量,然后和已有的投影求得欧式 距离,根据阈值来判断是否匹配.
LDA过程回顾: 1> 计算类内散度矩阵 Sw 2> 计算类间散度矩阵 Sb 3> 计算矩阵Sw−1Sb 4计算Sw−1Sb的最大的d个特征值和对应的d个特征向量<w1,w2,...wd>,得到投影矩 阵 5> 对样本集中的每一个样本特征xi,转化为新的样本zi=WTxi 6> 得到输出样本集
我们的数据一般是多个类别的,一般也是超过二维的,投影后的也一般不是 直线,而是一个低维的超平面.

线性判别分析LDA

线性判别分析LDA

LDA
我们分类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优化的W,使得类别内的点距离 越近越好(集中),类别间的点越远越好。
分母表示每一个类别内的方差之和,方差越大表示一个类别内 的点越分散,分子为两个类别各自的中心点的距离的平方,我 们最大化J(w)就可以求出最优的w
LDA
定义:
(1)样本类内离散度矩阵Si和总类内离散度矩阵 S
70.4
8.25
69.1
9.03
71.9
8.48
70.5
9.42
73.5
8.85
72.2
经典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方法
LDA
LDA
LDA
Sw奇异问题的解决方法: ● R-LDA ● PCA+LDA ● N-LDA ● D-LDA
R-LDA
由于Sw总是半正定的,为了使之正定,可以将另外一个正 定的对角矩阵与之相加,以两者之和代替Sw,即是:
线性判别分析(LDA)
基本思想
线性判别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高维的模式样本投影到最佳鉴 别矢量空间,即把高维空间中的数据点投影到一条直线上去,将 多维降为一维。并且要求投影后各样本的类间散布距离最大,同 时类内散布距离最小。
LDA 二分类问题公式推导
假设A和B为分类明确的两类症状。在总体A中观察了P例, 在总体B中观察了q例,每一例记录了n个指标,分别记为 x1,x2,…,xn。令y是n个指标的一个线性函数,即
D-LDA
D-LDA的基本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上述N-LDA思想相同,DLDA将SB的零空间null(SB )剔除,从剩余的非零空间range(SB )内寻找 使得此空间内数据集类内散布矩阵Sw′达到最小值得投影方向,选择此 投影方向为D-LDA所要寻求的最优投影方向。

判别分析--线性判别分析(LDA)

判别分析--线性判别分析(LDA)

判别分析--线性判别分析(LDA)应⽤案例1 线性判别分析执⾏线性判别分析可使⽤lda()函数,且该函数有三种执⾏形式,依次尝试使⽤。

(1)公式formula格式我们使⽤nmkat变量作为待判别变量,其他剩余的变量作为特征变量,根据公式nmkat~使⽤训练集数据来运⾏lda()函数:library(MASS)library("MASS")fitlda1<-lda(nmkat~.,datatrain) #以公式格式执⾏判别分析names(fitlda1) #查看lda输出项名称结果分析:我们看到,可以根据lda()函数得到10项输出结果,分别为执⾏过程中所使⽤的先验概率prior、数据集中各类别的样本量counts、各变量在每⼀类别中的均值 means等。

fitlda1$prior #查看本次执⾏过程中所使⽤的先验概率fitlda1$counts #查看数据集datatrain中各类别的样本量结果分析:由于我们在之前的抽样过程中采⽤的是nmkat各等级的等概率分层抽样⽅式,因此如上各类别的先验概率和样本量在5个等级中都是相等的。

具体的,5类的先验概率都为0.2,之和为1,且训练集中每⼀类都抽出了144个样本。

fitlda1$means结果分析:在如上的均值输出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些很能反映现实情况的数据特征。

⽐如,对于占地⾯积wfl变量,它明显随着租⾦nmkat的升⾼⽽逐步提⾼,我们看到在租⾦为等级1(少于500马克)时,占地⾯积的均值仅为55.53平⽅⽶,⽽对于租⾦等级5(租⾦不低于1150 马克),平均占地⾯积则达到了92.24平⽅⽶。

⾯积越⼤的房屋租⾦越贵,这是⼗分符合常识的。

执⾏fitlda1可直接将判别结果输出。

(2)数据框data.frame及矩阵matrix格式由于这两种函数格式的主体参数都为x与grouping,我们放在⼀起实现,程序代码如下:fitlda2<-lda(datatrain[,-12],datatrain[,12])#设置属性变量(除第12个变量nmkat外)与待判别变量(第12个变量nmkat)的取值fitlda22.判别规则可视化我们⾸先使⽤plot()直接以判别规则fit_ldal为对象输出图形,如下图所⽰:plot(fitlda1)结果分析:从图可以看到,在所有4个线性判别式(Linear Discriminants,即 LD)下1⾄5这5个类别的分布情况,不同类别样本已⽤相应数字标出。

LDA线性判别分析

LDA线性判别分析

LDA线性判别分析
LDA线性判别分析
给定训练集,设法将样例投影到⼀条直线上,使得同类样例的投影点尽可能的近,异类样例点尽可能的远,对新样本进⾏分类的时候,将新样本同样的投影,再根据投影得到的位置进⾏判断,这个新样本的类别
LDA⼆维⽰意图。

⽤‘+’表⽰正类“-”表⽰负类,两个投影,实⼼三⾓形和圆表⽰投影中⼼
⼆分类:
给定数据集
:第类的样本集合
:第类的均值向量
:第类的协⽅差矩阵
将数据投影在直线上,则两类样本的中⼼点在直线上的投影分别为和
将所有的样本点投影到直线上之后,两类样本的协⽅差为 和
由于直线是⼀维空间,因此 和均为实数
为了把两类分的⽐较开于是有两个⽅⾯考虑
1、同类抱团更加紧密
2、不同类分的开
为了让同类的样本尽可能的接近,就让同类样本的投影点协⽅差尽可能的⼩,
于是有
让他们尽可能的⼩
为了两类分的开:
于是有了两类的投影中⼼尽可能的远离
要尽可能的⼤,这样就可以得到它的优化⽬标函数,使她最⼤就ok
定义两个符号
类内散度矩阵:
类间散度矩阵
于是得到了要优化的下式,最后需要优化的⽬标,使之最⼤化即可,求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开J(w)的分子并定义SB,SB称为Between-class scatter。 这样就得到了J(w)的最终表示:
上式求极大值可以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不过需要限定一下分母的值,否则分子分母
都变,怎么确定最好的w呢。可以令
,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得到:
上式两边同乘以
可以得到:
发现w其实就是矩阵
的特征向量。
• LDA人脸识别(Fisherface)
通常情况下,待匹配人脸要和人脸库内的多张人脸匹配,所以这是一个多分类 的情况。出于简单考虑,可以先介绍二类的情况然后拓展到多类。假设有二维平面上 的两个点集x(x是包含横纵坐标的二维向量),它们的分布如下图(分别以蓝点和红 点表示数据):
以数学公式给出投影点到到原点的距离: w以从原点出发的直线来表示,直线上的点是原数据的投影点。下图给出了两种w 方案,直观判断右侧的w更好些,其上的投影点能够合理的区分原有的两个数据集。 但是计算机不知道这些,所以必须要有确定的方法来计算这个w。
首先计算每类数据的均值(中心点):
i是数据的分类个数,Ni代表某个分类下的数据点数,比如μ 1代表红点的中心,μ2代表蓝点的中心。
类均值点投影到w上的中心为: 如何判断向量w最佳?1、不同的分类得到的投影点要尽量分开;2、同一个分类投 影后得到的点要尽量聚合。从这两方面考虑,可以定义如下公式:
J(w)代表不同分类投影中心的距离,它的值越大越好。
2.确保这些变量是相互独立的
有效信息的提取综合及无用信息的摈弃。
3.提供一个框架来解释结果
降维标准:
投影后类内方差最小,类间方差最大。我们要将数据在低维度上进行投影, 投影后希望每一种类别数据的投影点尽可能的接近,而不同类别的数据的类别中心 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
我们的数据一般是多个类别的,一般也是超过二维的,投影后的也一般不 是直线,而是一个低维的超平面。
LDA(线性判别分析) 2017. Nhomakorabea1LDA(线性判别分析)
LDA的全称是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线性判别分析1936Ronald Fisher), 是一种监督学习降维方法,也就是说它的数据集的每个样本是有类别输出的。这点和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不同。PCA是不考虑样本类别输出的无监督降维技 术。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LDA是在目前机器学习、数据挖掘领域经典且热门的一个降维算法,LDA在模式识别领 域(比如人脸识别,舰艇识别
降维的目的: 1.减少预测变量的个数
在人脸识别中特征提取及数据维,假设输入200*200大小的人脸图像,单单提取它的灰度值作 为原始特征,则这个原始特征将达到40000维,这给后面分类器的处理将带来极大的难度。
根据需求取前k个特征值最大的特征向量。
举例:64*64大小的20张人脸图片进行训练。
每一列表示一个样本,这样就一共有4096*20的待降维矩阵,然后对这个矩阵降维,请 注意,如果采用列表示一个样本,那么获得的降维矩阵,是一个4096*19的矩阵,然后 用这个降维矩阵对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降维,我们的测试样本是4096*1的矩阵,降维 的时候这样: Y =UT* X ; UT (对降维矩阵进行转置)为19*4096的矩阵, 19*4096 * 4096*1,就获得了19*1的降维后的数据。
降维会不会对性能造成影响。 并不是直接对原来的数据进行删减,而是把原来的数据映射到新的一个特
征空间中继续表示,所有新的特征空间如果有19维,那么这19维足以能够表示非常非常多的数据,并没 有对原来的数据进行删减,只是把原来的数据映射到新的空间中进行表示,所以你的测试样本也要同样
的映射到这个空间中进行表示,这样就要求你保存住这个空间坐标转换矩阵,把测试样本同样的转换到相 同的坐标空间中。
得到了k个特征向量,如何匹配某人脸和数据库内人脸是否相似呢,方法是将这个 人脸在k个特征向量上做投影,得到k维的列向量或者行向量,然后和已有的投影求 得欧式距离,根据阈值来判断是否匹配。
LDA过程回顾:
1) 计算类内散度矩阵 Sw 2) 计算类间散度矩阵 Sb 3) 计算矩阵Sw−1Sb 4)计算Sw−1Sb的最大的d个特征值和对应的d个特征向量(w1,w2,...wd),得到投影矩阵 5) 对样本集中的每一个样本特征xi,转化为新的样本zi=WTxi 6) 得到输出样本集
小样本问题
在LDA 算法中存在训练样本数(20)比图像向量的维数4096要小很多的问题,即人脸 小样本问题,因此类内离散度Sw 总为奇异矩阵。这使得使用LDA方法求解变得很困难。 为此,我们利用PCA算法将4096维的人脸图像压缩为71维,就可避免出现小样本问题。 降维后再采用LDA算法利用人脸的类标签信息,就可提取出最具有判别能力的低维特 征子空间。
上式称之为散列值(scatter matrixs),代表同一个分类投影后的散列值,也就 是投影点的聚合度,它的值越小代表投影点越聚合。
上式是w的函数,值越大w降维性能越好,下面的问题就是求解使上式取最大值的w。
把散列函数展开:
可以发现除w和wT外,剩余部分可以定义为:
这就是原数据的散列矩阵了 Sw称为Within-class scatter matrix。 得到:
有监督学习:分类。通过已有的训练 样本(即已知数据以及其对应标签) 去训练得到一个最优模型(这个模型 属于某个函数的集合,最优则表示在 某个评价准则下是最佳的),再利用 这个模型将所有的输入映射为相应的 输出。KNN、SVM
无监督学习:聚类。训练数据没有标签。K_means,PCA,随机森林
半监督学习:其训练数据的一部分是有标签的,另一部分没有标签。在很多实际问题中, 只有少量的带有标记的数据,因为对数据进行标记的代价有时很高半监督分类,半监督 聚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