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法-针灸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精神病证如精神分裂症、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精神紊乱、抑郁症、療症、 失眠等。
3.疼痛和感觉异常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肩周炎、腰腿痛等各种急、慢性 疼痛病证,亦可用于多发性神经炎引起的肢体远端麻木,以及皮肤瘙痒症、 奪麻疹、皮炎等。
4.皮质内脏功能失调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男子性功能障碍、妇女 功能性月经不调,以及神经性呕吐、功能性腹泻、脱发、眩晕、耳鸣等。
支气管炎、失眠等上焦病证
额旁 在额部,从胆经头临泣向 2线 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
额旁 在额部,从胃经头维穴内 3线 侧0.75寸起向下引一条长
1寸的线
2.顶区
穴名 定位
主治
顶中 线
在头顶部,督脉百会穴至前 顶穴之间的连线
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 疼痛,皮质性多尿,小儿 夜尿,脱肛,胃下垂,子 宫脱垂,高血压等。
4.头部颅骨有缺损处、开放性脑损伤部位、头部严重 感染、溃疡、瘢痕部位及小儿図门未闭合者,禁用头 针。
5.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故出针时必须用无 菌干棉球按压针孔1~2分钟。头发较密部位易遗忘所 刺毫针,故起针时需反复检查。
常。
4.顶颞区
穴名
wenku.baidu.com
定位
主治
颞前线 颞后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两 鬓内,胆经颔厌穴位 与悬厘穴位的连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耳 上方,胆经率谷穴与 曲鬓穴的连线
偏头痛、运动性失语、 周围性面瘫及口腔疾病 等
偏头痛、眩晕、耳聋、 耳鸣等
5.枕区
穴名 定位
主治
枕正 中线
枕上 旁线
枕下 旁线
在枕部,即督脉强间穴位至 眼病 脑户穴之间的一条长1.5寸 的线
2.行针
(1)捻转 施术时,医者押手按压进针点以固定头皮,刺手肩、肘、 腕和拇指固定不动,以保持毫针相对稳定,用拇指掌侧面和食指梯侧 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体左右旋转,捻 转速度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持续捻转2~3分钟。
(2)提插 医者押手按压进针点以固定头皮,刺手拇、食指紧捏针柄, 针身平卧进行提插,注意指力应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可持续提 插3~5分钟,提插的幅度与频率视患者的病情与针感而定。
三、操作方法
(一)施术前准备
明确诊断后,选定头穴线,并取得患者合作。取坐位或卧位,局部 常规消毒。
(二)施术方法
1.进针
一般根据操作部位选择不同型号的毫针,针体与头皮成15°~30° 左右夹角,针尖向穴线方向,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到达 帽状腱膜下层时,针下阻力减小,再将针体沿帽状腱膜下层按穴 线方向进针。根据不同穴线长度,刺入不同深度。
在枕部,则枕外粗隆督脉脑 皮质性视力障碍,白内障, 户穴旁开0.5寸起,向上引 近视眼、目赤肿痛等眼病 一条长1.5寸的线
在枕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 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
下引一条长2寸的线
后头痛,腰背两侧痛
二、适用范围
头针法临床适应证较广泛,尤以脑源性疾病为主(以神经、精神 科疾病为主)。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失语、假性球麻痹,小儿神 经发育不全和脑性瘫痪,颅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后遗症,癫痫,舞蹈病, 震颤麻痹等。
对侧肢体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将全 线分5等分,上1/5治疗对侧下肢中 枢性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中枢 性瘫痪,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 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硬化等。
在头部侧面, 对侧肢体中枢性感觉障碍。将全线分 从督脉百会 为5等分,上1/5治疗对侧下肢对介 穴至胆经曲 感觉异常,中2/5治疗对侧上肢感觉 鬓穴的连线 异常,下2/5治疗对侧头面部感觉异
顶旁 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 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 1线 从膀胱经承光穴向后引一条 木、疼痛等。
长1.5寸的线
顶旁 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肩、臂、手病证,如瘫痪、 2线 从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条长 麻木、疼痛等。
1.5寸的线至承灵穴
3.顶颞区
穴名 定位
主治
顶颞 前斜 线
顶颞 后斜 线
在头侧面, 从督脉前顶 至胆经悬厘 穴位的连线
3.留针
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留针期间宜间歇行针2~3次,每次2分 钟左右。按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增加行针次数。偏瘫 患者行针或留针期间可嘱其活动肢体(重症患者可做被动运动), 有助于提高疗效。
4.出针
押手固定穴线周围头皮,刺手夹持针柄轻轻捻转以松动针身,如 针下无紧涩感,即可出针。出针后应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以 防出血。
为促进头针应用的发展与研究,1984年世界卫生组 织西太区会议通过了中国针灸学会依照“分区定经, 经上选穴,结合传统穴位透刺方法”的原则拟定的 《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2008年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再次颁布和实施 了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部分:头针》。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四、注意事项
除遵循针灸施术的注意事项外,运用头针法还应注意: 1.头皮有毛发,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出血引起昏迷、血压过高
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须待血压和病情稳定后方可 选用头针。 3.患有严重心脏病、重度糖尿病、重度贫血、高热、 急性炎症或心力衰竭者,禁用头针治疗。
第九节 头针法
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目 录 适应范围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头针法,又称头皮针法,是指采用毫针或其他针具刺 激头部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有 二:一是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二是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头针法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素问脉 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 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所有阴经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亦 上达于头面。头针治疗疾病的记载始于《内经》,后世 《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文献记载头部臉穴治疗全 身疾病的内容则更加丰富。随着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 践的积累,头针的穴线定位、适用范围和刺激方法渐成体 系,头针已成为世界范围针灸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标准头穴线均位于头皮部位,按颅骨的解剖分额区、顶区、额区、 枕区4个区,共14条标准穴线:
1.额区
穴名
额中 线
定位
在额部正中,从督脉神庭 穴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
主治
头痛、强笑、自哭、失眠、健 忘、多梦、癫狂、鼻病
额旁 在额部,从膀胱经眉冲穴 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
1线 向前引一条和1寸的线
3.疼痛和感觉异常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肩周炎、腰腿痛等各种急、慢性 疼痛病证,亦可用于多发性神经炎引起的肢体远端麻木,以及皮肤瘙痒症、 奪麻疹、皮炎等。
4.皮质内脏功能失调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男子性功能障碍、妇女 功能性月经不调,以及神经性呕吐、功能性腹泻、脱发、眩晕、耳鸣等。
支气管炎、失眠等上焦病证
额旁 在额部,从胆经头临泣向 2线 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
额旁 在额部,从胃经头维穴内 3线 侧0.75寸起向下引一条长
1寸的线
2.顶区
穴名 定位
主治
顶中 线
在头顶部,督脉百会穴至前 顶穴之间的连线
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 疼痛,皮质性多尿,小儿 夜尿,脱肛,胃下垂,子 宫脱垂,高血压等。
4.头部颅骨有缺损处、开放性脑损伤部位、头部严重 感染、溃疡、瘢痕部位及小儿図门未闭合者,禁用头 针。
5.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故出针时必须用无 菌干棉球按压针孔1~2分钟。头发较密部位易遗忘所 刺毫针,故起针时需反复检查。
常。
4.顶颞区
穴名
wenku.baidu.com
定位
主治
颞前线 颞后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两 鬓内,胆经颔厌穴位 与悬厘穴位的连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耳 上方,胆经率谷穴与 曲鬓穴的连线
偏头痛、运动性失语、 周围性面瘫及口腔疾病 等
偏头痛、眩晕、耳聋、 耳鸣等
5.枕区
穴名 定位
主治
枕正 中线
枕上 旁线
枕下 旁线
在枕部,即督脉强间穴位至 眼病 脑户穴之间的一条长1.5寸 的线
2.行针
(1)捻转 施术时,医者押手按压进针点以固定头皮,刺手肩、肘、 腕和拇指固定不动,以保持毫针相对稳定,用拇指掌侧面和食指梯侧 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体左右旋转,捻 转速度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持续捻转2~3分钟。
(2)提插 医者押手按压进针点以固定头皮,刺手拇、食指紧捏针柄, 针身平卧进行提插,注意指力应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可持续提 插3~5分钟,提插的幅度与频率视患者的病情与针感而定。
三、操作方法
(一)施术前准备
明确诊断后,选定头穴线,并取得患者合作。取坐位或卧位,局部 常规消毒。
(二)施术方法
1.进针
一般根据操作部位选择不同型号的毫针,针体与头皮成15°~30° 左右夹角,针尖向穴线方向,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到达 帽状腱膜下层时,针下阻力减小,再将针体沿帽状腱膜下层按穴 线方向进针。根据不同穴线长度,刺入不同深度。
在枕部,则枕外粗隆督脉脑 皮质性视力障碍,白内障, 户穴旁开0.5寸起,向上引 近视眼、目赤肿痛等眼病 一条长1.5寸的线
在枕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 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
下引一条长2寸的线
后头痛,腰背两侧痛
二、适用范围
头针法临床适应证较广泛,尤以脑源性疾病为主(以神经、精神 科疾病为主)。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失语、假性球麻痹,小儿神 经发育不全和脑性瘫痪,颅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后遗症,癫痫,舞蹈病, 震颤麻痹等。
对侧肢体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将全 线分5等分,上1/5治疗对侧下肢中 枢性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中枢 性瘫痪,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 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硬化等。
在头部侧面, 对侧肢体中枢性感觉障碍。将全线分 从督脉百会 为5等分,上1/5治疗对侧下肢对介 穴至胆经曲 感觉异常,中2/5治疗对侧上肢感觉 鬓穴的连线 异常,下2/5治疗对侧头面部感觉异
顶旁 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 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 1线 从膀胱经承光穴向后引一条 木、疼痛等。
长1.5寸的线
顶旁 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肩、臂、手病证,如瘫痪、 2线 从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条长 麻木、疼痛等。
1.5寸的线至承灵穴
3.顶颞区
穴名 定位
主治
顶颞 前斜 线
顶颞 后斜 线
在头侧面, 从督脉前顶 至胆经悬厘 穴位的连线
3.留针
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留针期间宜间歇行针2~3次,每次2分 钟左右。按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增加行针次数。偏瘫 患者行针或留针期间可嘱其活动肢体(重症患者可做被动运动), 有助于提高疗效。
4.出针
押手固定穴线周围头皮,刺手夹持针柄轻轻捻转以松动针身,如 针下无紧涩感,即可出针。出针后应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以 防出血。
为促进头针应用的发展与研究,1984年世界卫生组 织西太区会议通过了中国针灸学会依照“分区定经, 经上选穴,结合传统穴位透刺方法”的原则拟定的 《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2008年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再次颁布和实施 了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部分:头针》。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四、注意事项
除遵循针灸施术的注意事项外,运用头针法还应注意: 1.头皮有毛发,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出血引起昏迷、血压过高
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须待血压和病情稳定后方可 选用头针。 3.患有严重心脏病、重度糖尿病、重度贫血、高热、 急性炎症或心力衰竭者,禁用头针治疗。
第九节 头针法
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目 录 适应范围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头针法,又称头皮针法,是指采用毫针或其他针具刺 激头部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有 二:一是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二是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头针法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素问脉 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 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所有阴经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亦 上达于头面。头针治疗疾病的记载始于《内经》,后世 《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文献记载头部臉穴治疗全 身疾病的内容则更加丰富。随着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 践的积累,头针的穴线定位、适用范围和刺激方法渐成体 系,头针已成为世界范围针灸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标准头穴线均位于头皮部位,按颅骨的解剖分额区、顶区、额区、 枕区4个区,共14条标准穴线:
1.额区
穴名
额中 线
定位
在额部正中,从督脉神庭 穴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
主治
头痛、强笑、自哭、失眠、健 忘、多梦、癫狂、鼻病
额旁 在额部,从膀胱经眉冲穴 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
1线 向前引一条和1寸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