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法-针灸学

合集下载

针灸PPT课件:头针

针灸PPT课件:头针
临泣与风池穴的连线上。 (胆经)
承灵—前发际上4寸,正中线旁开2.25 寸(胆经) 玉枕—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
隆凸上缘凹陷中。(膀胱经)p76
脑户—后发际正中上2.5寸,风府上1.5寸(督脉) 强间——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督脉)p127
头针定位常用穴 III
头临泣: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神
14
枕上旁线
➢ 定位:督脉脑户旁开0.5寸起,向上引一条长1.5寸 的线
– 脑户 枕骨粗隆上缘凹陷处 督脉
➢ 主治:眼病(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
2020/3/18
15
枕下旁线
➢ 定位: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条长2寸的线
– 玉枕 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脑户旁开1.3寸), 约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 膀胱经
– 头临泣 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 胆经
➢ 主治:腹部、肝胆疾病等
2020/3/18
5
额旁3线
➢ 定位: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条长1寸 的线
– 头维 额角发际上0.5寸 胃经
➢ 主治:生殖、泌尿系统疾病等
2020/3/18
6
顶中线
➢ 定位: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间的线
– 百会 后发际直上7寸 督脉 – 前顶 百会穴前1.5寸,或前发际直上3.5寸 督脉
– 率谷 耳尖直上入发际一寸半 胆经 – 曲鬓 耳前鬓发后缘直上,平角孙穴 胆经
➢ 主治:耳病、偏头痛、眩晕等
2020/3/18
13
枕上正中线
➢ 定位: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之间的一条长1.5寸的线
– 脑户 枕骨粗隆上缘凹陷处 督脉 – 强间 脑户上1.5寸 督脉

针灸学复习资料3刺法灸法学头针

针灸学复习资料3刺法灸法学头针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头皮刺激线的部位和主治.⑴额中线:在额部正中,属督脉,自神庭穴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1寸;主治:神志病和鼻病⑵额旁一线: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眉冲穴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1寸;主治:胸部疾病和鼻病。

⑶额旁二线:在额旁一线的外侧,直对瞳孔,属足少阳胆经,自头临泣穴向前,经前发际,沿皮刺1寸;主治:腹部,眼病。

⑷额旁三线:在额旁二线的外侧,自足阳明胃经头维穴之内侧0.5寸处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1寸;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萎,早泄、子宫脱垂和眼病。

⑸顶中线:当顶部中点,属督脉,自前顶穴向百会穴沿皮刺1.5寸;主治:腰腿足的偏瘫,麻木和疼痛等病症。

⑹顶颞前斜线:从顶中线的前神聪穴,沿皮刺向颞部的悬厘穴,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胃经、三焦经,,由上至下,分别主治:下肢,上肢及面部的疾病。

⑺顶颞后斜线:从顶中线的百会穴,沿皮刺向颞部的曲鬓穴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由上至下分别主治:下肢,上肢及头面部感觉异常。

⑻顶旁一线:在顶中线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自通天穴沿皮向后针刺1.5寸(通天透络却);主治:腰腿的偏瘫,麻木,疼痛等。

⑼顶旁二线:在顶旁一线的外侧,顶中线旁开2.25寸,属足少阳胆经。

自正营穴沿皮向后针刺1.5寸主治:肩、臂、手的偏瘫,麻木,疼痛。

⑽颞前线:颞部鬓角后,属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自颔厌穴向下,沿皮刺向悬厘穴;主治:头面颈如瘫痪,麻木痉病,失语,齿病、眼病等。

⑾颞后线:在颞部耳上方,属足少阳胆经,自率谷穴向前下方,沿皮刺向曲鬓穴;主治:颈椎病,耳病,眩晕。

(12)枕上正中线: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线的垂直线,属督脉,自强间穴向下,沿皮刺1.5寸,达脑户;主治:眼病(13)枕上旁线:在枕上正中线旁开0.5寸,与枕上正中线平行,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

针灸学课件--头针54页PPT

针灸学课件--头针54页PPT
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学课件--头针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针灸治疗复习:头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针灸治疗复习:头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针灸治疗复习:头针疗法
的操作方法
按照病情刺激区,采用坐位或卧位,局部进行常规消毒,用26-28号、1.5-2.5寸长的不锈钢毫针,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用夹持进针法刺入帽状腱膜下,达到该区的应有长度后,要求固定不提插,捻转时用与拇指掌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掌指关节连续伸屈,使针身左右旋转,每次2-3转,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左右,捻转2-3分钟,留针5-10分钟。

捻针时或间隔时都要嘱咐患者或其家属协助活动肢体,加强对患肢功能的锻炼。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捻两次即可起针,起针后用于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瘫痪病人一般每日或隔日针一次,连续10-15次为一疗程,休息3-5天后再开始下一疗程。

1。

针法刺法——头针法

针法刺法——头针法
针法刺法——头针法
头针法
1、定义: 是在头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其他刺激,以防 治疾病的方法。 2、原理: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密切。五脏六腑之精气, 十二经络之气血均上聚头面,头为诸阳之会,脑 为髓海、元神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 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这便是头针治病的 理论依据。
行针法 1、头皮针运针只捻转不提插。为使针的深度固 定不变及捻转方便起见,一般以拇指掌侧面和食 (示)指挠侧面夹持针柄,以食(示)指的掌指 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每分钟要 求捻转200次左右。头皮针次。 2、如手捻确实有困难,也可以电针代替,频率宜 在200~300次/分以上,刺激强度以病人的反应 来决定,一般以病人可耐受力度,波型可选择连 续波。
头皮针 - 选穴方法 1、 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刺激区(左病右取) 2、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内脏全身疾 病或不易区别左右的疾病,可双侧取穴,一般根 据疾病选用相应的刺激区,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 配合治疗。如下肢瘫痪,可选下肢运动区配足运 感区。
• 进针法 在进针时要避开发囊、瘢痕及局部感染处,以免 引起疼痛。初学者可用指切进针法,即以左手拇 指的指甲掐切头穴,右手持针,针尖紧靠指甲缘 ,迅速刺入皮下。进针方向与头皮成15~30度角 。熟练后,可用快速进针法以减轻疼痛, • 方法为: 用右手拇、食(示)指尖捏住针体下端(距针尖2 厘米处),针尖对准进针点,快速刺入。 进针后,右手拇、食(示)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 ,中指紧贴针体末端,沿皮将针体快速推至帽状 腱膜下层。当针到达帽状腱膜下层后,指下会感 到阻力减小,然后将针沿头皮针穴线推进0.5~ 1.5寸,再进行 行针。
头皮针 - 注意事项
4、因脑出血引起的中风病人,在急性期有昏迷、 发热或者血压忽高忽低不稳定者,不可用头皮针 ,须待症情稳定后才能治疗。 5、对急性发热,高热,心力衰竭者也要慎用头皮 针 6、头皮血管丰富,出针时易出血或引起皮下血肿 ,可用干棉球轻揉,促使其消散

《中医针灸学》头针耳针疗法

《中医针灸学》头针耳针疗法

《中医针灸学》头针耳针疗法膏药穴位埋线针刀宫氏脑针线雕美容减肥四维一体疗法头针疗法头针是针刺头皮的刺激区(大脑皮层功能在头皮上的相应投射区),以治疗脑源性疾病为主的一种疗法。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头者精明之府。

”明代张介宾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

由于“头为诸阳之会”,人之手足三阳经以及督脉,均上行头部。

因此,针刺头部的有关刺激点,通过经络的传导,可以调整脏腑、躯干和四肢的功能。

1.刺激区的部位及主治为了准确地掌握刺激区的定位,首先要确定以下两条规定线。

前后正中线:是从两眉中间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图10-83)。

眉枕线:是从眉上缘中点至枕外粗尖端的头侧面连线(图10-83)。

(1)运动区:位于前后正中线中点向后移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动区。

运动区上1/5是下肢躯干运动区,中间2/5是上肢运动区,下2/5是面运动区,亦称言语一区(图10-84)。

主治:运动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部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

(2)感觉区:位于运动区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

上1/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中2/5是上肢感觉区,下2/5是面感觉区(图10-85)。

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后头部、颈顶部疼痛和头鸣:感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下2/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颞颌关节炎等。

感觉区配合内脏区(胸腔区、胃区、生殖区)可以用于有关部位外科手术的头针麻醉。

(3)舞蹈震颤控制区:位于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图10-85)。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和震颤麻痹综合征(一侧的病变针对侧,两侧都有病变针双侧)。

(4)晕听区:位于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图10-85)。

第四章针灸技术第二节针刺方法--头皮针法

第四章针灸技术第二节针刺方法--头皮针法

第二节 针刺方法
3.行针方法
以拇指掌面和食指桡侧面夹持住针 柄,以食指的指掌关节不断伸屈,使针 体快速旋转,捻转速度达200次/分钟左 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20 ~30分钟,留针期间每间隔10分钟重复 捻转一次,反复操作2~3次即可起针。
第二节 针刺方法
头针的适应范围
主要治疗脑源性疾病。如中风、皮层 性多尿、眩晕、耳鸣、舞蹈病、癫痫、脑 瘫、小儿弱智、震颤麻痹、急性感染性多 发性神经根炎等。可治疗头痛、失眠、脱 发、脊髓性截瘫、高血压病,精神病、眼 病、鼻病、肩周炎、腰腿痛及各种疼痛性 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
第二节 针刺方法
第四章
第二节
针灸技术
针刺方法
第二节 针刺方法
二、头皮针法
第二节 针刺方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头针的标准线定位及主治。 2.掌握头针的进针方法。 3.熟悉头针的适应症。 4.了解头针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针刺方法
头皮针穴线定位
依据《头针穴名标准化 国际方案》分属4区,标准 头穴线14条。
第二节 针刺方法
二、顶区
顶颞后斜线
〔定位〕 在头顶部侧面,自百 会穴至曲鬓穴的连线。 〔主治〕 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 躯干感觉异常,中2/5 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 常,下2/5治疗头面部 感觉异常。
第二节 针刺方法
三、颞区
颞前线
〔定位〕 头的颞部,自颔厌穴 至曲鬓穴的连线。 〔主治〕 偏头痛、运动性失语 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和口腔疾病。
第二节 针刺方法
二、顶区
顶中线
〔定位〕 在头顶部,自百会穴 至前顶穴之间的连线。 〔主治〕 腰腿疼痛,下肢瘫痪 及麻木、疼痛及皮层 性多尿。
第二节 针刺方法

针灸学治疗:头针

针灸学治疗:头针

脑瘫
总结词
头针治疗脑瘫主要是通过刺激与大脑相关的 穴位,促进大脑的发育和神经网络的重建, 缓解脑瘫症状。
详细描述
脑瘫是指胎儿或婴儿时期由于脑部缺氧、感 染等原因导致的大脑损伤和瘫痪。头针治疗 脑瘫主要是通过刺激与大脑相关的穴位,如 本神穴、百会穴等,促进大脑的发育和神经 网络的重建,缓解脑瘫症状。研究表明,头 针治疗对于脑瘫的疗效有一定改善作用,能
头针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
总结词
头针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 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
详细描述
头针治疗不仅针对疾病症状的缓解,更着眼于患者生活 质量的提升。许多研究表明,通过头针治疗,神经系统 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改善。一方面,头针 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另一方面,头针治疗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 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提升生活质量。此外,一些研究 还发现,头针治疗对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认知功能也有一 定的改善作用。
03
头针治疗常见疾病
偏头痛
总结词
头针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刺激 与头痛相关的穴位,达到缓解疼痛的目 的。
VS
详细描述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 为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可伴有恶心、 呕吐等症状。头针治疗偏头痛主要是通过 刺激与头痛相关的穴位,如太阳穴、率谷 穴等,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研究表明 ,头针治疗对于偏头痛的疗效显著,能够 明显减轻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
头针治疗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头针治疗对神经系统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头针刺激可以影响脑部神经元的放电和神经递 质的释放,从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头针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睡眠和情绪状态,对神经系统具有综合的调节作用。

头针法

头针法
中国针灸学会受WHO委托,根据经络学说 和头部腧穴的主治作用,结合现代解剖学制定 了《头穴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并于1984年5 月在日本召开的 WHO西太区会议上正式通过。 该方案确定了额中线、顶颞前斜线、枕上正中 线等十四条刺激线。
(二)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 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另外,按照“气街”理论:“头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 于脑。”表明头有经气通行的径路,手足六阳经经气上达头部后均 联系于脑。
总之,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元神之府。现代医学认为, 头颅为中枢神经系统所居,头皮有大脑皮层相应代表区。以上可为 头针法的理论依据。“脑的十年”→“脑的世纪”
(三)头皮刺激线的定位和主治
(一)头针法的概念
头针法,也称头皮针疗法、颅针疗 法。简称头针、头皮针。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
头针(广义):刺激头皮穴位(含 刺激线)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头针(狭义):刺激头皮刺激线以 治疗疾病的方法。下面就这部分内容加 以讨论。
根据古代医籍记载,头部腧穴主要治疗中风、 癫狂、眩晕、头痛等疾患。
近几十年来,有人注意探讨头皮与全身的 关系,并依据头皮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空间 对应关系,提出在头皮上划出若干刺激区,如 运动区、感觉区、言语二区等,以山西运城头 针研究所焦顺发为代表。
[主治]
感觉障碍。全线分5等份, 上1/5治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 常;中2/5治对上肢感觉异常; 下2/5治头面部感觉异常。
前神聪 百会
曲鬓
悬厘
8、顶旁一线
[定位]
顶中线旁开1.5寸,属膀 胱经。自通天穴沿皮向后刺 1.5寸。(通天:前发际上4 寸,旁开1.5寸)

头针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头针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针具选择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合适规格的针具, 如直径、长度等。
消毒方法
使用酒精或高压灭菌法对针具进行消 毒,确保无菌状态。
针刺技巧与注意事项
01
进针技巧
采用快速进针法,力度适中, 避免过深或过浅。
02
针刺角度
根据穴位所在位置调整针刺角 度,确保准确刺入。
03
注意事项
避免在血管、神经密集区域进 行针刺,注意避开重要器官。
头针与经络的关系
经络系统是头针针灸学的基础,通过刺激头部穴位可以 调节全身经络的气血运行,从而治疗疾病。
头部穴位与全身经络相通,刺激头部穴位可以影响相应 经络的功能,从而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
头针针灸学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来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2
头针针灸的操作方法
针具选择与消毒
常见穴位与针刺方法
神庭穴
位于前额正中,用 于治疗头晕、失眠 等症状。
印堂穴
位于两眉之间,用 于治疗头痛、失眠 等症状。
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用 于治疗头痛、失眠 等症状。
太阳穴
位于太阳穴处,用 于治疗偏头痛、眼 疾等症状。
针刺方法
采用平刺或斜刺法 ,根据穴位特点选 择合适的方法。
03
头针针灸的临床应用
理论基础
03
经络系统
脏腑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
头针针灸学以经络系统为基础,认为头部 穴位与全身经络相通,通过刺激头部穴位 可以调节相应经络的气血运行。
头针针灸学还与脏腑理论密切相关,认为 头部穴位与脏腑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刺 激头部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
头针针灸学还遵循阴阳五行理论,认为人 体内部的气血、脏腑等都存在着阴阳五行 相互关系,通过调节这些关系可以达到防 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学课件--头针

针灸学课件--头针


焦氏头针

●刺激区的定位及主治 为了准确地掌握刺激区的定位,首先要确定两条 标准线。
前后正中线:是从两眉之间至枕外粗隆下缘
的头部正中连线。
眉枕线:是从眉毛上缘中点至枕外粗隆尖端
的头侧面的水平连线。
1.运动区
【部位】: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在头皮上的 投影。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厘米处;下 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如果鬓角不 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此线与眉 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厘米为运动区下点。上下两 点之间的连线即为运动区。将运动区划分为五等 分,上1/5是下肢、躯干运动区。中2/5是上肢 运动区,下2/5是头面部运动区,也称言语一区。 【主治】 运动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部瘫痪; 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 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 失语,流涎,发音障碍等。

舞蹈震颤控制区

【部位】:在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震颤麻痹综合征。 (一侧的病变针对侧,两侧都有病变针双侧)
【刺法】:用长毫针由本线上端刺入,沿皮向 目外眦方向刺至发际,或用2寸毫针分段刺入,行 快速捻针手法。

4.晕听区

【部位】: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 引2厘米的水平线。共4厘米。 【主治】: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五)顶中线 【部位】 在头顶部,督脉百 会穴至前顶穴之间的连线。 【主治】 腰腿足病,如瘫痪、 麻木、疼痛,以及皮层性多尿、 脱肛、小儿夜尿、高血压、头 顶痛等。 【刺法】: 从百会穴进针,向 前沿皮刺,透至前顶,行快速 捻针手法。

中医针灸09头针.ppt

中医针灸09头针.ppt
2.进针 :一般选用28-30号长1.5-3寸的毫针, 针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 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 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 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3寸。
进 针 角 度 正 误 示 意 图
4.起针:刺手挟持针柄轻轻捻转松动针身, 押手固定穴区周围头皮,如针下无紧涩感, 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慢出针。出针后 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13.枕上旁线
【定位】 在后头部, 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 旁开0.5寸起,向上 引一直线,长1.5寸。 【主治】 皮层性视 力障碍、白内障、近 视眼等。
14.枕下旁线
【定位】 在后头部, 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 引一直线,长2寸。 【主治】 小脑疾病 引起的平衡障碍、后 头痛等。
(三)操作方法
1.体位:根据病情、明确诊断,选定头穴线。 取得患者合作后,取坐位或卧位,局部常 规消毒。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肝 胆疾病等。
4.额旁3线
【定位】 在头前部,从 胃经头维穴内侧0.75 寸起向下引一直线, 长1寸。 【主治】 功能性子宫 出血、阳痿、遗精、 子宫脱垂、尿频、尿 急等。Fra bibliotek5.顶中线
【定位】 在头顶部,即
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 之段。 【主治】 腰腿足病,如
瘫痪、麻木、疼痛,以 及皮层性多尿、脱肛、 小儿夜尿、高血压、头 顶痛等。
10. 颞前线
【定位】 在头的颞部, 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 穴连一直线
【主治】 偏头痛、运 动性失语、周围性面 神经麻痹和口腔疾病。
11. 颞后线
【定位】 在头的颞部, 从胆经率谷穴向下 至曲鬓穴连一直线。
【主治】 偏头痛、耳 鸣、耳聋、眩晕等。

针灸学-头 针

针灸学-头 针

第二十八单元头针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标准头穴线均位于头皮部位,按颅骨的解剖名称分为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区,14条标准线。

额中线【部位】在额部正中,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头痛、失眠、健忘、癫狂痫、鼻病等。

额旁1线【部位】在额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等上焦病证。

额旁2线【部位】在额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中焦病证。

额旁3线【部位】在额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下焦病证。

颞前线【部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穴的连线。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口腔疾病等。

顶颞前斜线【部位】从头部前顶穴(百会前1.5寸)至颞部胆经悬厘穴的连线。

【主治】治疗对侧肢体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

全线分5等分,上1/5、中2/5、下2/5分别主治下肢躯干、上肢、头面部的瘫痪。

顶颞后斜线【部位】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的连线。

与顶颞前斜线平行的线。

【主治】治疗对侧肢体中枢性感觉障碍。

全线分5等分,上1/5、中2/5、下2/5分别主治下肢、上肢、头面部的感觉异常。

颞后线【部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的连线。

【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等。

顶中线【部位】在头顶部,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

【主治】腰腿足病,如瘫痪、麻木、疼痛,以及皮层性多尿、小儿夜尿、脱肛、子宫下垂、高血压、头顶痛等。

顶旁1线【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足太阳膀胱经承光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线。

【主治】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顶旁2线【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从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线到承灵穴。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头针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头针

操作:从眉冲穴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
眉冲:前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开0.75寸。
2、MS2 额旁1线
定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
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头临泣:前发际上0.5寸,
操作:从头临泣穴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
通天: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1.5寸。即前神聪旁开1.5寸。
承灵: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即前神聪旁开2.25寸。
眉冲: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0.75寸。
玉枕:后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1.3寸。即脑户旁开1.3寸。
4
3
5
头穴定位的17个相关腧穴
额区 四条线
顶区 五条线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
头 针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上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针刺在头皮内,故又称头皮针。
《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
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上达头面,故称“头为诸阳之会”。
概 念
一、头穴线的定位与主治
适应症
穴线主治功能归纳
腰肌病、足疾相关刺激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
01
皮层性多尿、小儿夜尿相关刺激线:顶中线。
02
小脑平衡障碍相关刺激线:枕下旁线。
03
(三)操作方法
准备:取坐位或卧位,依不同疾病选定刺激穴区,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刺激区;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局部常规消毒。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

头针的操作

头针的操作

头针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法是在传统针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创用的。

1.术前准备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以确定是否是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根据病情拟定治疗方案;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等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体位选择根据病情,明确诊断,选定刺激区,取得病人合作后,让病人采取坐位或卧位,分开头发,常规消毒。

3、适应症头针主要治疗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偏瘫,肢端麻木,失语,皮层性多尿,眩晕,耳鸣,舞蹈病,癫痫,脑瘫,小儿弱智,震颤麻痹,假性球麻痹等。

此外,也可以治疗头痛、脱发、脊髓性截瘫、高血压病、精神病、失眠、眼病、鼻病、肩周炎、腰腿痛、各种疼痛性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

4、操作方法(1).选穴方法单侧肢体病,选用对侧穴线;两侧肢体病,选用双侧穴线;内脏、全身性疾病或不易区别左右的疾病,可选用双侧穴线。

一般根据疾病选用相应的穴线,并可选用有关穴线配合治疗。

如下肢瘫痪选顶颞前斜线和顶旁1线。

(2).快速进针选用26—28号1.5—2.5寸不锈钢针,针身与头皮呈30度夹角快速将针刺人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将针快速推进到相应的深度。

头针持针式所示。

(3).快速捻转术者肩、肘、腕、拇指固定,食指半屈曲,用拇指第1节的掌侧面与食指第1节的桡侧面捏住针柄,以食指的指掌关节不断屈伸,使针体来回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每次左右旋转各两转左右。

连续捻转2-3分钟,然后静留针5—10分钟,再重复捻转,用同样的方法再捻转两次,即可出针。

快速捻转使患者的针感增强,有些病例可提高疗效。

捻针时或留针时,家属协助患者(或患者自己)活动肢体,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疗效。

一般经3-5分钟刺激后,部分患者病变部位(患肢或内脏)可出现热、麻、胀、凉、抽动等感觉,这种病人的疗效常比较好。

头针的用法

头针的用法

头针的用法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又称头皮针、颅针。

募穴治疗相应脏腑疾病头部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头部是调整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头部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元神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

阳经、心肝经经别针灸治则的近取气街、四海、标本、根结理论现代经络研究,是头针治病的理论依据针尖与头皮呈300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少,将针与头皮平行,沿刺激区刺入0.5-1.5寸。

如推进过程中针下有抵抗感,或患者感到疼痛较剧时,应立即停止推进,后退改变角度或重新进针。

头针的行针只捻转不提插。

左右快速旋转达200次/分左右。

一般可持续捻转2-3分,留针20-30分,留针期间每隔5分,重复捻针1次。

如针下无紧涩感,可快速抽拔出针;如紧涩难出,可徐徐捻转出针。

注意起针后必须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可每日或隔日针刺一次,十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再作下一疗程头针主要用于脑源性疾病,亦可用于针刺麻醉。

注意事项(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不易及时发现。

因此,必须作到针前严格消毒,针后按压针孔,以防感染。

(二)头针在治疗时刺激较强,故需掌握适当的刺激量,防止晕针。

(三)出针后应清点针数,防止遗漏(四)高热、心力衰竭、病情危重以及婴幼儿囟门尚未完全闭合者,不宜采用头针。

血压过高时,应待稳定后方可行头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头部颅骨有缺损处、开放性脑损伤部位、头部严重 感染、溃疡、瘢痕部位及小儿図门未闭合者,禁用头 针。
5.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故出针时必须用无 菌干棉球按压针孔1~2分钟。头发较密部位易遗忘所 刺毫针,故起针时需反复检查。
常。
4.顶颞区
穴名
定位
主治
颞前线 颞后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两 鬓内,胆经颔厌穴位 与悬厘穴位的连线
在头部侧面,颞部耳 上方,胆经率谷穴与 曲鬓穴的连线
偏头痛、运动性失语、 周围性面瘫及口腔疾病 等
偏头痛、眩晕、耳聋、 耳鸣等
5.枕区
穴名 定位
主治
枕正 中线
枕上 旁线
枕下 旁线
在枕部,即督脉强间穴位至 眼病 脑户穴之间的一条长1.5寸 的线
2.行针
(1)捻转 施术时,医者押手按压进针点以固定头皮,刺手肩、肘、 腕和拇指固定不动,以保持毫针相对稳定,用拇指掌侧面和食指梯侧 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体左右旋转,捻 转速度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持续捻转2~3分钟。
(2)提插 医者押手按压进针点以固定头皮,刺手拇、食指紧捏针柄, 针身平卧进行提插,注意指力应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可持续提 插3~5分钟,提插的幅度与频率视患者的病情与针感而定。
第九节 头针法
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目 录 适应范围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头针法,又称头皮针法,是指采用毫针或其他针具刺 激头部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有 二:一是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二是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头针法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素问脉 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 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所有阴经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亦 上达于头面。头针治疗疾病的记载始于《内经》,后世 《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文献记载头部臉穴治疗全 身疾病的内容则更加丰富。随着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 践的积累,头针的穴线定位、适用范围和刺激方法渐成体 系,头针已成为世界范围针灸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支气管炎、失眠等上焦病证
额旁 在额部,从胆经头临泣向 2线 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
额旁 在额部,从胃经头维穴内 3线 侧0.75寸起向下引一条长
1寸的线
2.顶区
穴名 定位
主治
顶中 线
在头顶部,督脉百会穴至前 顶穴之间的连线
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 疼痛,皮质性多尿,小儿 夜尿,脱肛,胃下垂,子 宫脱垂,高血压等。
对侧肢体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将全 线分5等分,上1/5治疗对侧下肢中 枢性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中枢 性瘫痪,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 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硬化等。
在头部侧面, 对侧肢体中枢性感觉障碍。将全线分 从督脉百会 为5等分,上1/5治疗对侧下肢对介 穴至胆经曲 感觉异常,中2/5治疗对侧上肢感觉 鬓穴的连线 异常,下2/5治疗对侧头面部感觉异
四、注意事项
除遵循针灸施术的注意事项外,运用头针法还应注意: 1.头皮有毛发,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出血引起昏迷、血压过高
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须待血压和病情稳定后方可 选用头针。 3.患有严重心脏病、重度糖尿病、重度贫血、高热、 急性炎症或心力衰竭者,禁用头针治疗。
在枕部,则枕外粗隆督脉脑 皮质性视力障碍,白内障, 户穴旁开0.5寸起,向上引 近视眼、目赤肿痛等眼病 一条长1.5寸的线
在枕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 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
下引一条长2寸的线
后头痛,腰背两侧痛
二、适用范围
头针法临床适应证较广泛,尤以脑源性疾病为主(以神经、精神 科疾病为主)。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失语、假性球麻痹,小儿神 经发育不全和脑性瘫痪,颅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后遗症,癫痫,舞蹈病, 震颤麻痹等。
顶旁 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 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 1线 从膀胱经承光穴向后引一条 木、疼痛等。
长1.5寸的线
顶旁 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肩、臂、手病证,如瘫痪、 2线 从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条长 麻木、疼痛颞区
穴名 定位
主治
顶颞 前斜 线
顶颞 后斜 线
在头侧面, 从督脉前顶 至胆经悬厘 穴位的连线
2.精神病证如精神分裂症、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精神紊乱、抑郁症、療症、 失眠等。
3.疼痛和感觉异常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肩周炎、腰腿痛等各种急、慢性 疼痛病证,亦可用于多发性神经炎引起的肢体远端麻木,以及皮肤瘙痒症、 奪麻疹、皮炎等。
4.皮质内脏功能失调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男子性功能障碍、妇女 功能性月经不调,以及神经性呕吐、功能性腹泻、脱发、眩晕、耳鸣等。
三、操作方法
(一)施术前准备
明确诊断后,选定头穴线,并取得患者合作。取坐位或卧位,局部 常规消毒。
(二)施术方法
1.进针
一般根据操作部位选择不同型号的毫针,针体与头皮成15°~30° 左右夹角,针尖向穴线方向,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到达 帽状腱膜下层时,针下阻力减小,再将针体沿帽状腱膜下层按穴 线方向进针。根据不同穴线长度,刺入不同深度。
为促进头针应用的发展与研究,1984年世界卫生组 织西太区会议通过了中国针灸学会依照“分区定经, 经上选穴,结合传统穴位透刺方法”的原则拟定的 《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2008年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再次颁布和实施 了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部分:头针》。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标准头穴线均位于头皮部位,按颅骨的解剖分额区、顶区、额区、 枕区4个区,共14条标准穴线:
1.额区
穴名
额中 线
定位
在额部正中,从督脉神庭 穴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
主治
头痛、强笑、自哭、失眠、健 忘、多梦、癫狂、鼻病
额旁 在额部,从膀胱经眉冲穴 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
1线 向前引一条和1寸的线
3.留针
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留针期间宜间歇行针2~3次,每次2分 钟左右。按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增加行针次数。偏瘫 患者行针或留针期间可嘱其活动肢体(重症患者可做被动运动), 有助于提高疗效。
4.出针
押手固定穴线周围头皮,刺手夹持针柄轻轻捻转以松动针身,如 针下无紧涩感,即可出针。出针后应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以 防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