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土壤类型

合集下载

我国主要土壤分布和剖面性状特征

我国主要土壤分布和剖面性状特征

1.赤红壤我国南亚热带季雨林下形成的强脱硅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东南部、福建东南部、台湾东南部、云南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母质主要为花岗岩、流纹岩、砂页岩等风化物。

形成特点: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叫砖红壤弱,但比红壤强;土壤的淋溶强度介于红壤和砖红壤之间,表现明显的过渡性质.在森林植被下,赤红壤的剖面形态是A—B-C;地表为一层布厚的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呈灰棕色至灰色,厚度多为10-20厘米,具有良好的核状结构;其下沉积层呈不同程度的红色及棕色,核块状结构。

结构面上有时也剖光泽的胶膜,厚度30-120厘米不等;母质一般呈红色或红黄色.土体中常见铁锰结核和红黄等杂色的网状斑纹。

2.红壤红壤是我国中南亚热带常落阔叶林下形成的中度脱硅富铝化的红色土壤,其分布范围广泛,东部以长江以南至南岭山地,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的背部和安徽、浙江等省的南部;西部包括云贵高原中、北部,即云南省北部和贵州省南部,以及四川的西部南部,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

主要形成过程的脱硅富铝化合强烈的生物富集过程。

红壤剖面构型为A-B—C(Cp1),A层的厚度为20-30厘米或更薄,为核状结构;B层厚度一般为0.5-1米,个别达2米以上,呈均匀的红色、棕色或拮红色,粘重紧实,块状结构,结构面上多铁锰胶膜;一般在1米以下即过渡带C层。

在深厚的母质层出现黄、红、白色相间的网状层Cp1。

红壤风华程度深,一般较粘重。

红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

3.黄壤黄壤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热带的丘陵山地和高原,以川、黔两省最多,滇、湘、鄂桂浙赣闽以及台湾等省区也有分布,是南方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

黄壤主要成土过程为:脱硅富铝化、生物富集和黄化过程。

黄壤的剖面构型为Ao-A—B-C型。

在森林植被下,地表由厚薄不一地凋落物层(Ao),呈半分解状态.腐殖质层(A)呈灰棕色至淡黑色,粒状或块状结构,厚度多为10-20厘米或更厚,沉积层(B)呈鲜艳的黄色或蜡黄色,质地稍粘重,块状结构,厚度为15—60厘米不等.母质层(C)多保留母岩的色泽。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的国家,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广泛。

本文将对中国的土壤类型进行基本介绍,并探讨其分布特点。

一、黄土土壤黄土是中国土壤中最为广泛分布的一种类型。

中国黄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地区。

它的颜色呈黄褐色或暗棕色,质地疏松,富含粘土颗粒和砂粒,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黄土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常常需要进行施肥和改良。

二、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江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台湾等地。

红壤的颜色呈红褐色,质地较重,富含铁氧化物。

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宜种植酸性作物如茶叶、柑橘等。

然而,红壤同时也面临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等问题,需要适当的保护与管理。

三、盐渍土盐渍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等。

盐渍土的主要特点是含盐量较高,对植物生长不利。

这种土壤类型常常需要进行排盐和淋洗等处理措施,方便农作物的种植。

此外,盐渍土的形成与水分蒸发和排水不畅有关,因此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对改良盐渍土具有重要作用。

四、沼泽土沼泽土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湿润地带,如黑龙江、云南等。

沼泽土是一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植物残酷物的分解和富集。

沼泽土常常被用作农田的有机肥料,同时也是某些特殊农作物(如水稻)的理想生长环境。

五、中性土中性土是中国土壤类型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如华中平原、华北平原等。

中性土的酸碱度适中,质地较好,富含养分,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

中国的主要农业地区多数是中性土分布区,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六、其他土壤类型除了上述提到的土壤类型之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土壤类型,如砂壤、粘壤、石砾土等。

这些土壤类型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分布范围。

总结起来,中国的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广泛。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不同的农作物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合理的耕作措施。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土壤修复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土壤修复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土壤修复目录1.土壤分类 (2)2.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3)3.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4)3.1.破红壤 (4)3.2.赤红壤 (4)3.3.红壤和黄壤 (5)3.4.黄棕壤 (5)3.5.棕壤 (5)3.6. 6.暗棕壤 (6)3.7.寒棕壤(漂灰土) (6)3.8.褐土 (6)3.9.黑钙土 (7)3.10.栗钙土 (7)3.11.棕钙土 (7)3.12.黑坤土 (8)3.13.荒漠土 (8)3.14.高山草甸 (8)3.15.高山漠土 (9)重点关注土壤退化 (9)5.土壤问题“八大怪”: (9)5.1.板:土壤板结,越种越硬 (9)5. 1.1.主要原因 (10)6. 1.2.主要危害 (10)5.2.馋:矿质营养比例失衡,越种越馋 (10)5.2. 1.主要表现 (10)5.2.2.主要危害 (10)5.3.贫:有机质含量低,越种越贫 (10)5.3. 1.主要问题: (10)5.3.2.主要危害: (10)5.4.浅:耕作层变浅,越种越浅 (11)5.5.酸:土壤酸化,越种越酸 (11)5.5. 1.主要原因 (11)5.5.2.主要危害 (11)5.6.咸:土壤盐渍化,越种越咸 (11)5.6. 1.主要原因 (12)5.6.2.主要危害 (12)5.7.脏:土壤污染,越种越脏 (12)5.7.1.主要原因 (12)6.7.2.主要危害 (12)5.8.杂:重茬障碍,越种越杂 (13)5.8.1.主要原因 (13)6.改良土壤从这三处入手 (13)6.1.物理结构改良 (13)6.2.化学性状改良 (13)6.2.1,生物性状改良 (13)1.土壤分类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大约有15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别是:破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始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一)、砖红壤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五)、棕壤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

我国土壤系统分类我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支持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是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土壤类型繁多,不同的土壤对于不同的作物和动植物都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土壤资源,我国土壤学家对土壤进行了分类,下文将会按照类别进行介绍。

1. 红壤红壤分布在南方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珠江中下游和华南等地。

这种土壤色泽红黄色,土质松软,具有极强的肥力。

红壤一年四季都适合种植各种作物,如水稻、桑树、油菜等。

红壤作为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为南方的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这种土壤色泽为黄色,土质松软,水分保持能力强。

黄壤适合种植农作物,例如玉米、大豆和棉花等。

黄壤生产力较高,是我国产粮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3. 灰色土灰色土广泛分布在我国全境,尤其在北方地区较为常见。

这种土壤颜色灰暗,质地较硬,颗粒较大,通透性好。

灰色土适合种植小麦、玉米、豆类以及其他各种非稻区的农作物。

这种土壤适宜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是北方地区育种、栽培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4. 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地区和内蒙古等地,这种土壤色泽黑色,质地肥厚,能够保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

黑土是我国重要的种粮区土壤,是种植大豆、玉米和小麦等经济作物的理想土壤类型。

我国土壤资源繁多,通过分类可以方便我们更好的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

同时,不同的土壤类型还提示我们在种植选择和管理方面的差异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精准度。

不同土壤类型的地理区划

不同土壤类型的地理区划

不同土壤类型的地理区划土壤是地球表层的一种自然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壤类型的地理区划是根据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将土壤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地理区划的一项工作。

不同的土壤类型在自然、农业和生态环境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黄壤区:黄壤是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在辽宁、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等省份。

黄壤是富含有机质、富集养分、透水性好的土壤,适宜发展农业,被广泛用于农田种植。

二、红壤区:红壤是另一种重要的土壤类型,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南方地区。

红壤呈酸性,呈红色或棕红色,透水性较差,但是富含矿物质,适合发展果树种植。

红壤区的地形多丘陵和山地,水文条件复杂,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有较高的要求。

三、盐碱地区:盐碱地区是指由于高地下水位、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土壤中盐碱含量过高,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区域。

我国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辽宁等地。

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是一项重要任务,可以通过引水和改良土壤的方式,将其转换为可以农业利用的土地。

四、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等省份。

黄土是由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质地疏松,肥力较低,保水能力较弱。

黄土高原地区长期以来是一个重要的农牧交错区,牧业占据重要地位。

五、沿海河口湿地:沿海河口湿地是指沿海地区的河口、湖口和海湾等地形地貌对湿地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区域。

沿海河口湿地地处陆海相交汇处,受到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影响,土壤类型多样,包括河口滩涂、河口沙洲、海滨沙地等。

沿海河口湿地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六、湖泊滨岸带:滨岸带是指湖泊周围的区域,是湖泊与陆地相交的自然界面。

湖泊滨岸带地区土壤类型复杂,包括湖泊湿地、湖滩、湖沼等。

滨岸带土壤肥沃、土壤湿润,适宜发展农业。

但是湖泊滨岸带的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类活动的干扰,需要引起注意。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名称引言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农业文化背景的国家,土壤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土壤系统分类名称,是土壤科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有效管理土壤资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全面评估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和土壤系统分类名称,并根据其在土壤科学中的价值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类型是指根据土壤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将中国国土划分为不同的土壤类型。

主要包括红壤、黄壤、黑土、褐土、草地土壤、河流湖泊沉积土壤等类型。

1. 红壤红壤是中国最重要且分布广泛的土壤类型之一。

其特点是颜色红艳,富含氧化铁和氧化铝。

红壤有良好的通气条件,适合发展农作物。

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长期的低度风化和淋溶作用使得土壤呈红色,造就了丰富的红壤资源。

2. 黄壤黄壤是我国南方的另一重要土壤类型,以黄色为主,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黄壤形成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冲积平原和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黄壤的肥力较高,适宜农业生产。

3. 黑土黑土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土壤类型,以黑色为主,含有机质丰富。

黑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适合发展小麦、大豆等作物。

黑土的良好保水能力和保肥性能,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4. 褐土褐土是我国华南、台湾和西南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颜色呈棕色或黑褐色。

褐土在多年受雨蚀和风蚀的影响下,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土层。

褐土广泛用于发展茶叶、水果和果树等农业作物。

5. 草地土壤草地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特有的土壤类型,适于草原植被的生长。

由于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草地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但缺乏养分。

草地土壤的发展对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6. 河流湖泊沉积土壤河流湖泊沉积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和华南地区的平原地带,颜色多样,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及特征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及特征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及特征中国的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黄壤、红壤、赤壤、黑土、棕壤、灰化土、草甸土等。

每种土壤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分布区域。

黄壤是中国最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区。

黄壤色泽黄褐,肥沃且排水良好。

这种土壤富含养分,适合农作物种植,是中国的“粮仓”。

红壤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等地。

红壤呈红色,贫瘠且排水性差。

由于长期风化和水蚀,红壤对养分的流失严重,因此不太适合耕种,但适宜用于茶叶、橡胶、桑蚕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赤壤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鄱阳湖平原等地区。

赤壤呈红褐色,肥力较差,含有较高的氧化铝和铁,适合种植柑橘、蔬菜和茶叶等农作物。

黑土是中国的特色土壤之一,多分布于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黑土呈黑色,贫瘠但肥力极高。

这种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合种植大豆、小麦和玉米等作物,被誉为“中国的谷物仓库”。

棕壤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

棕壤呈棕色,肥沃但含水量较高,通透性良好。

这种土壤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尤其是水稻和小麦。

灰化土广泛分布于北方地区,尤其是草原地区。

灰化土呈灰色,含有较高的石灰和盐类,肥力较差。

这种土壤适宜用于畜牧业和草坪的建设。

草甸土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地区。

草甸土呈灰褐色,肥沃且通透性良好。

这种土壤适合牧场的建设,是养殖业的重要基础。

除了上述主要土壤类型,中国还有其他一些土壤类型,如褐土、钙土、沙土等。

这些土壤类型各有特点,分布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为中国的农业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多样性和丰富性。

土壤发生分类,中国土壤类型

土壤发生分类,中国土壤类型

土壤发生分类,中国土壤类型
土壤发生分类主要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特征进行。

常见的土壤分类有以下几种:
1. 原生土壤:指形成于原始岩石或岩层上的土壤,未经太多的外界影响,特点是与母岩成分相似。

2. 演化土壤:也称次生土壤,是指形成于经过风化、溶解和侵蚀等过程后的土壤,其特征与原生土壤有所不同。

3. 暗红土:是我国南方常见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江南和华南地区,其中以湖南、江西、广西等省份最为典型。

4. 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是由黄土风化和堆积形成的,其特点是颗粒细小、质地较硬。

5.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南方沿海一带,适宜水稻生长,土壤肥沃。

6. 沙质土壤:土壤颗粒主要由沙颗粒组成,透水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

主要分布在沙漠地区和河流沙丘上。

以上仅为常见的土壤类型,实际上中国的土壤类型还有很多,如石质土壤、白桦土、褐土等。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因地质、气候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中国的土壤

中国的土壤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一)、砖红壤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五)、棕壤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大约有15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这些土壤具体分布区域如下:1、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2、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4、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5、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中国土壤类型

中国土壤类型

中国土壤类型我国由南向北土壤分布状况: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漂灰土我国由东向西土壤分布状况:黑土——灰褐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1.砖红壤: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云南和台湾南部,是我国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地区的地带性土壤,能发育于任何母质上。

基本特征:土层深厚,质地粘重,盐基高度不饱和,呈强酸性。

2.赤红壤:形成条件:分布于南亚热带,是砖红壤和红壤的过渡性土壤。

基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深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 红壤、黄壤: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地区,形成于中亚热带条件下,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强烈的脱硅富铁铝作用下形成的。

除石灰岩外,其他岩石均可发育。

基本特征:粘粒多,品质差,养分贫乏,酸度高,土层厚而耕层浅。

4.黄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形成于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在温度较高、雨量较多的常绿阔叶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基本特征: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

5.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形成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基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6.暗棕壤形成条件:分布于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形成于弱酸性淋溶过程和温带湿润森林下腐殖质积累基本特征: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7.漂灰土形成条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山地的垂直带上部,形成于寒温带湿润地区明亮针叶林或暗针叶林的条件下基本特征:土壤酸性强和有效养分少8.黑土形成条件:分布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形成于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经过长时间的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基本特征: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灰褐土形成条件:分布在山西的五台山、吕梁山,内蒙古的大青山等,形成于温带山地旱生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基本特征:土层薄,坡度大,石块多栗钙土形成条件: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所造成的水热条件有利于矿物风化及粘粒的形成基本特征:殖质含量比黑土少,是比较肥沃的土壤棕钙土形成条件: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形成于腐殖质积累过程和石灰质、石膏和易溶盐类的淋溶与淀积基本特征:旱化,生物量低,有机质含量低;钙积作用强灰漠土形成条件:分布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银川平原的西北角基本特征:土壤的砾质化程度很弱。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一)、砖红壤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衡气温为23~26℃,年平衡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大凡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剧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

土层深远,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

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衡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大凡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

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年平衡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大凡特征→有机质来源丰盛,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平均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衡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大凡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五)、棕壤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爽干旱,年平衡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

土壤类型及分布特征

土壤类型及分布特征

土壤类型及分布特征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由岩石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形成的。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是研究土壤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一、黄棕壤黄棕壤是我国最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南方的亚热带地区。

黄棕壤呈黄褐色或棕色,质地疏松,肥力较高。

它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和植被的影响,通常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黄棕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农田土壤类型之一。

二、红壤红壤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于亚热带地区。

红壤呈红色或红褐色,质地疏松,水分渗透性较好。

红壤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和地质条件的影响,通常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和酸性岩石地区。

红壤富含铁和铝氧化物,但贫乏有机质和养分,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但通过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可以改善红壤的肥力,使其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三、盐碱土盐碱土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分含量过高的土壤类型。

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盐碱土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和地下水位的影响,通常形成于干旱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

盐碱土的盐分和碱分含量较高,对植物生长有害。

为了利用盐碱土进行农业生产,可以采取排盐、化盐和改良土壤等措施,使土壤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四、黑土黑土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于东北地区和华北平原。

黑土呈黑色或暗褐色,质地肥沃,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黑土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和植被的影响,通常形成于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以及草原植被区域。

黑土是我国重要的农田土壤类型之一,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五、沙质土壤沙质土壤是指土壤中颗粒粗大、质地疏松的土壤类型。

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沙质土壤的颗粒粗大,水分保持能力较差,肥力较低。

为了利用沙质土壤进行农业生产,可以采取灌溉、施肥和种植适合的作物等措施,改善土壤的水分和养分状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土壤的种类

土壤的种类

土壤的种类土壤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决定了植物生长的条件。

因此, 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于了解如何最好地利用土壤资源及其用途非常关键。

下面是有关不同种类土壤的详细介绍。

1. 棕壤:棕壤是亚热带地区最常见的土壤类型及最为肥沃的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地区。

它是一种酸性土,其矿物质含量及有机质含量都很高,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这种土壤能够有效保水和保肥,适合种植谷物、棉花、茶叶、油料等农作物和水果、木材等经济作物。

2. 黑土:黑土分布范围广泛,包括我国北方的东北、内蒙古、陕西等地区。

黑土是肥力很高的土壤,含有大量的有机质,通透性也很好,保水能力强。

这种土壤适合于种植高产、高质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豆类等,在这种土上种植出的农作物品质都很高。

3. 中性土:中性土又称为灰土,是一种中等肥力的土壤。

它分布广泛,具有通透性好的特点。

中性土适合于种植长势缓慢、对肥料要求不高的农作物和水果,如芒果、椰子、花生等。

4. 沙壤土:沙壤土中石英含量较多,肥力低,透气性和保水能力好。

这种土壤适合于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因为水分能够在土中快速流动,同时不用担心土地发霉。

沙壤土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但却非常适合种植许多树木和草本植物。

5. 红黄壤:红黄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是肥力比较高的土壤类型之一。

这种土壤有较好的保水性能,适合种植光照充足、要求土壤松软、肥力比较高的农作物,如稻米、甘蔗、枸杞等。

6. 盐碱土:盐碱土的特点是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碱性离子,使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条件非常差。

盐碱土是我国西北等干旱地区最为普遍的土壤类型之一。

这种土壤不适宜种植大多数农作物,但是适宜种植一些抗旱、抗盐碱的灌木或草本植物。

总的来说,种类繁多的土壤对于不同的植被和经济作物具有不同的适应性。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根据土地的性质制定种植方案,从而在不同的土地上获取最佳产出。

同时,正确地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也是我们在对土壤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壤分类主要依据土壤的颜色、成分、结构、质地、水分状况、酸碱度、肥力等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的土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黄土:黄土是中国最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广泛。

它主要由粒径较大的砾石、沙粒和细粒的粘土组成,呈黄色。

黄土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肥力较高。

2. 红壤:红壤是中国南方常见的土壤类型,呈红色。

它主要由铁氧化物和含铝的粘土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红壤肥力较高,适合种植作物。

3. 灰褐土:灰褐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它主要由深灰色的粉砂、砂和少量的粘土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灰褐土肥力一般,适合种植农作物。

4. 棕壤:棕壤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呈棕色。

它主要由深褐色的粘土和有机质组成,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肥力。

棕壤适合种植茶叶、水稻等作物。

5. 湿地土壤:湿地土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北沿海地区,呈黑色。

它主要由有机质和淤泥组成,具有较好的肥力和保水性。

湿地土壤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等作物。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类型外,中国还有其他土壤类型,如盐碱土、沙质土、石质土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因此土壤分类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excel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excel

我国土壤分类与代码excel一、背景介绍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土壤类型繁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分类系统》的规定,我国的土壤主要分为石漠化土壤、盐碱土壤、红壤、黄壤、棕壤、草甸土壤、土壤侵蚀、土壤污染等多种类型。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壤资源,对土壤进行分类是十分必要的。

对土壤进行代码化处理,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库管理和信息检索,提高土壤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我国土壤分类体系1. 石漠化土壤石漠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在地理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新疆盆地、内蒙古几大戈壁荒漠地带,土地质量差,容易形成石漠化地区。

2. 盐碱土壤盐碱土壤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受到干旱、人为开垦和水盐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地逐渐变成了盐碱地。

3.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下形成的土壤。

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合种植热带作物。

4.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地区,包括黄土高原地区、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是我国主要的农田土壤类型。

5. 棕壤棕壤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

棕壤呈酸性,土壤肥力较高,适合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6. 草甸土壤草甸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适合生长草原植被,是我国重要的牧草土壤类型。

7.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土壤资源流失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和风蚀两种类型。

8.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源于工业排放、农药化肥的使用、生活垃圾的堆放等,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三、土壤分类代码excel制作方法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分类系统》,首先将各类土壤的名称和代码进行整理,在excel中创建一个土壤分类代码的表格。

2. 在表格中加入各类土壤的名称和对应的代码,确保名称和代码的对应关系准确无误。

3. 在表格中添加分类字段,将不同类型的土壤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方便后续的查询和管理。

4. 在表格中添加描述字段,对各类土壤的特点进行描述,包括分布区域、适合种植作物、主要影响因素等,以便对土壤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自然地理结构 第四节 中国土壤地理

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自然地理结构 第四节 中国土壤地理
第四节 中国土壤地理
一、中国土壤类型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
初育土、冻土、变性土、干旱土、高寒腐 殖土、松软腐殖土、灰土、硅铝土、铁硅 铝土、 铁铝土、潮湿土、盐渍土
初育土:风沙土、绵土、紫色土、堆垫土、灌淤土
冻土:冻漠土(高山荒漠土) 干旱土:棕漠土、灰漠土、冷漠土、棕钙土、灰钙土 高寒腐殖土:寒冻毡土、寒毡土、寒冻钙土、寒钙土 松软腐殖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黑垆土 硅铝土:寒棕壤、暗棕壤、棕壤、褐土 铁硅铝土:黄棕壤 铁铝土: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 潮湿土:潮土、灌淤潮土、水稻土
3600 2800 2300 1500 800
1100 800
50
3300
2400 1800 1200 800
5200 4500 4200
3500
2600
盐渍土:干盐土、碱土
二、中国土壤分布
(一)水平地带土壤分布规律
1、自成土类的形成条件 2、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
(1)东部湿润类型土壤带 (2)西部干旱类型土壤带
(1)沼泽土 (2)草甸土 (3)白浆土 (4)盐土、碱土(龟裂土)
(五)耕作土类的淤土、绿洲土 4、塿土、黑垆土 5、绵土

各省典型或主要土壤类型

各省典型或主要土壤类型

各省典型或主要土壤类型
全国各省土壤主要或典型土壤类型华北地区:
北京:褐土、潮土、棕壤
天津:潮土、滨海盐土、褐土
河北:褐土、潮土、棕壤
山西:褐土
内蒙古:草甸土、黑钙土、栗钙土
东北地区:
辽宁:草甸土、潮土
吉林:黑土、草甸土、黑钙土
黑龙江: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华东地区:上海:水稻土、潮土、黄棕壤
江苏:水稻土、褐土、棕壤、黄棕壤
浙江:红壤、水稻土、滨海盐土、潮土
安徽:水稻土、红壤、砂姜黑土
福建:红壤、黄壤
江西:红壤、黄壤
山东: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
华中地区:
河南:黄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
湖北:水稻土、潮土、黄棕壤
湖南:红壤、黄壤
华南地区:
广东:红壤、赤红壤、砖红壤
海南:砖红壤、赤红壤、水稻土
广西:红壤、赤红壤、水稻土、砖红壤
西南地区:
重庆:紫色土、水稻土、黄壤
四川:紫色土、水稻土、黄壤
贵州:黄壤、石灰土、红壤、黄棕壤
云南:红壤、赤红壤、砖红壤
西藏:亚高山草甸土、潮土、耕种草甸土
西北地区:
陕西:黄绵土、黑垆土、塿土
甘肃:黄绵土、黑垆土
青海:(亚)高山草甸土、栗钙土、山地草甸土宁夏:灰钙土、黄绵土、黑垆土
新疆:风沙土、棕漠土、棕钙土、灰漠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各地土壤类型
秦为胜qws196810提供
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因而土壤类型也多,在空间分布上既有水平地带分布规律,又有垂直分布规律,纵横交错,独具格局。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是由湿润海洋性与干旱内陆性两个地带谱构成。

东部沿海为湿润海洋性地带谱,两部则为干旱内陆性地带谱,而在两者之间的过渡地带则有过渡性土壤地带谱。

所以,土壤水平地带在我国境内发育是比较完整的,在亚欧大陆上也颇具特色。

在秦岭、淮河以南属亚热带至热带地区,由于受到湿润季风的影响,气温和雨量自北而南递增,土壤带基本上随纬度变化,自北而南是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性红壤和砖红壤。

但由于区域地形的影响,故使土壤带在同一地带内也产生分异。

在中亚热带,由于湘鄂山地地势较高,云雾多,雨量大,则以黄壤为主;在云贵高原,由于东面和西南受海洋性季风的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而高原的中心则具有比较干热的高原型亚热带气候特点。

因此,云贵高原的土壤水平分布有别于亚热带的东部地区,在黔中高原(贵阳)一带分布黄壤,而滇中高原(昆明)一带则为红壤,往西至下关逐渐过渡至褐红壤,继续往西南,在芒市则分布砖红壤性红壤。

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广阔的温带。

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主要为棕壤;在长白山地区由棕壤逐渐向暗棕壤过渡;在大兴安岭北部林下可见灰化土的发育。

在松辽平原,在草甸草原植被下有黑土与白浆土发育。

上述我国东部土壤地带分布规律基本上与纬度带相一致,即由南而北依次为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土。

由于我国暖温带至温带地区十分广阔,正好又位于季风交替地区,土壤的分布规律与亚欧大陆西部迥然不同。

由于夏季湿润气团活跃,气温普遍升高,且湿润多雨;而冬季盛吹西北风,干燥而寒冷,气温普遍下降。

水热条件由东南向西北变化。

土壤类型也相应作东南至西北向更替。

在暖温带的土壤演替顺序是,由东部的棕壤向西北演变为褐土、黑垆土,进入半荒漠地带则演变为灰钙土,再向西延伸至亚欧大陆的干旱中心,即演化为棕漠土。

温带的土壤分布则是另一种情况,从东北北部松辽平原的黑土、白浆土起,土壤的分布基本上作东西向排列,愈向西气候逐渐干旱,则又相继出现黑钙土、暗栗钙土、栗钙土、淡栗钙土以及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上述两种由湿润向干旱土壤顺序排列的情况,使在大兴安岭南端、赤峰、阴山、桌子山及贺兰山一带,土壤分布模式发生弧形偏异。

在暖温带干旱中心的南疆塔里木盆地,土壤为棕漠土,而温带干旱中心的准噶尔盆地和阿拉善高原则以灰棕漠土和灰漠土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