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_投资者心理偏差与资产定价_张荣武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许纯祯 吴宇晖 张东辉
(3)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关系变化。三种情况: ①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出现储蓄过度和投资过度的现象,长期停滞。 ②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扩大生产,增雇工人,经济长期繁荣。 ③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最理想的经济均衡增长。
3.心理理论
*
4.消费不足理论
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许纯祯 吴宇晖 张东辉
消费不足理论把经济周期和危机归结为人们消费的不足。这种理论的早期代表有西斯蒙第、马尔萨斯,近代有霍布森,现代有激进经济学派。
他们认为,经济萧条或危机是由于消费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生产的增长,消费不足的根源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所造成的富者储蓄过度。解决的办法是实行收入分配均等的政策。
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政治周期理论 政府交替运用紧缩性和扩张性政策调节经济活动而带来经济周期性变化的理论。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许纯祯 吴宇晖 张东辉
具体包括: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崩溃理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希克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在经济周期方面,强调资本边际效率的剧烈变动引起经济危机及周期变化。凯恩斯的追随者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又提出新的经济周期理论或经济周期模型。
影响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有: 对研究、发展、教育和训练投资的增加;合理有效配置各种资源,使其适应经济变化的速度; 技术革新的扩散程度,应用规模;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固有的质量。
肯德里克的全部要素生产率分析
*
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许纯祯 吴宇晖 张东辉
投资者心理与行为金融学情绪认知偏差和投资决策的关联
投资者心理与行为金融学情绪认知偏差和投资决策的关联投资者的心理和情绪认知偏差在行为金融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投资决策产生了极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投资者心理和情绪认知偏差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一、情绪认知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1.1 乐观性偏差乐观性偏差是指投资者普遍倾向于高估投资收益和低估风险的心理现象。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对风险的忽视,过分乐观地进行投资决策,从而陷入风险过高的局面。
1.2 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投资者相对于获利,对损失的敏感程度更高。
这种心理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害怕承担损失,追求避免损失的行为。
在投资决策中,这种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过分保守,错失一些可能的高收益机会。
1.3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跟随他人的决策,而不是独立思考。
这种心理现象可能导致市场出现过度投资或过度悲观的情况,从而影响投资决策的合理性。
二、影响投资者情绪认知偏差的因素2.1 媒体的影响媒体报道对投资者的情绪和认知产生重要影响。
负面的新闻报道可能引发投资者的恐慌和悲观情绪,导致投资决策的不理性。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应保持冷静,对媒体信息进行客观分析。
2.2 个人经验和教训个人经验和教训对投资者的情绪和认知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投资者在经历一次失败之后,可能产生过度谨慎或过度乐观的心理状态。
理性的投资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和分析,避免过度依赖个人经验。
2.3 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投资者在获取和处理信息方面也可能存在认知偏差。
信息过载、选择性获取和过度自信都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市场和投资决策的认知发生偏差。
因此,投资者应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进行全面的信息获取和分析。
三、应对情绪认知偏差的措施3.1 教育与培训投资者可以通过接受相关教育和培训来提高自己的金融知识和决策能力。
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情绪认知偏差,有助于投资者更理性地进行投资决策,并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3.2 多元化投资组合投资者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
投资者过度自信与股票价格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周期视角
一
、
引言
作为市场波动 中的重要变量 ,股市成交 量和股票价格 蕴含 了股市交易过程 中的主要信息 。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
以来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研究的热点。但传 统的量价关系 的研究大多建立在完全理性市场假设的前提下 .且局限于 股市成交量和股票价格变化的同期关系或者基于信息经济 学对成交量及股票收益可预测性之间的探讨 。 目前国内外 金融市场波动现状及近期研究均表明 .认知偏差中的 自我 归 因偏差将市场历史收益与投资者过度 自信之间有机联系
行为金融学将心理学融入到金融学当中 .通过分析微 观个体行为 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动因来解释和预测金 融市场 的发展 。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
场行 为中的偏差和异象 ,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 同环境
下 的心理反应及决策行为特征 。宏观经济大环境作为一个 外部 因素 ,也必 然会对 投资 主体心 理预期 产生 影响 。因
缩阶段 时 .投 资者过度 自信波动程度较之扩 张期 更高 ;过度 自信心理在不 同的经 济周期阶段对股票价格产 生了 不 同的影响 本研 究提供 了一条研 究经济周期影响投资者过度 自信 心理进而作 用于股票价格的技 术路 线。 关键词 :经济周期 ;过度 自信 ;股票价格 ;V A R模型
度交 易损害了投资者财 富的结论 ⑤ 。陈其安 、唐雅 蓓和张
力公 ( 2 0 0 9 )在假设 机构投资者存在过度 自信心理的条件
下 。验证了机构 投资者过度 自 信程度与股票价格波动性及
成交 量显著 正相关⑥ 。王春 峰 、张亚 楠和房振 明 ( 2 0 1 0 )
此 ,从经济周期这一视角来研究投资者过度 自信心理与股 票价格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金融市场的投资心理学与行为分析
金融市场的投资心理学与行为分析一、投资者的心理偏差1.过度自信:投资者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能够击败市场,并高估了自己的投资决策能力。
2.心理账户:投资者往往将资金分割为不同的账户,对不同账户的利润与损失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3.损失厌恶:投资者在面对损失时,往往会采取更加保守的投资决策,以避免进一步亏损。
4.获利偏差:投资者往往在面对盈利时,更容易接受风险,做出冒险的投资决策。
5.羊群效应:投资者往往会受到他人决策的影响,采取跟随的行为。
二、行为金融学理论1.有效市场理论: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可用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信息来获取超额收益。
2.非理性投资者行为理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受情感、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并产生了套利机会。
3.套利限制理论:市场存在各种费用、限制和不完全信息,导致套利机会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
4.心理账户理论:投资者将投资资金划分为不同的心理账户,对不同账户的利润与损失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5.羊群效应理论:投资者往往会追随市场中的大多数人的行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做出投资决策。
三、投资心理学应用1.风险管理: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管理风险,避免盲目决策和过度自信。
2.投资决策: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客观地分析和评估投资机会,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3.情绪管理:投资者应当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化的交易行为,保持冷静和理性。
4.教育培训:在投资者教育培训中,应当加强对投资心理学的教育,提高投资者的认知和理性投资能力。
总结起来,金融市场的投资心理学与行为分析是研究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决策行为、心理偏差和投资心理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对投资者的心理偏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管理风险、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长期回报。
同时,投资者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化的交易行为,并加强对投资心理学的教育培训,提高投资者的认知和理性投资能力。
经济周期、前景理论与BHS资产定价模型修正
财经理论与实践( 月刊) 双
THE THEORY AND PRACTI CE NANCE 0F FI AND ECON0M I CS
Vo . 3 NO 1 2 1 2 . 7
J1 2 1 u. 01
・
财务 与 会计 ・
有机 结合 , 到 了一种 行 为资 产定 价 模 型 ( HS , 得 B )并
能够 较好地 解 释资 本 市 场 中 的某 些 异 象[ 。行 为 金 6 ] 融学 在我 国起 步较 晚 , 究 不够 深 入 , 以前 景理 论 研 而 为基 础 的研 究则 更 为 少 见 。仲伟 周 等 (0 9 研 究 发 20 ) 现我 国居 民行为 在很 大 程度 上制 约 着货 币 政 策 的传 导效果 c 。王 正 新 等 ( 0 0 提 出一种 基 于 累积 前 景 7 ] 21)
检验 了前景理 论在 我 国的适 用性n 。从 既有 文献 可
以看 出 , 前景理 论 已逐 渐被 国 内外 理 论界 所 接受 , 并 被用 于解释部 分现 实 问题 , 是 , 我 国还 没 有将 前 但 在
景理 论应用 于资产定价 问题 研究 , 没有研 究经济 周 更 期 背景下前 景理 论对 资 产定 价影 响 的 相关 文献 。经 济周 期波动会 引起 投资者 心理波 动 , 而投资 者心理 波
二 、 济周 期 、 景理 论 与资产 定价 经 前 ( 经济周 期对 资产 定价 的影 响 一)
股 市是 国 民经 济 的 晴雨 表 , 经济 从 衰 退 、 条 、 萧 复 苏到 繁荣 的周 期 性变 化 , 形成 股 市 周 期 的 最根 是 本原 因 , 而股 市 的周 期 变 化 也 反 映 了经 济 周 期 。这
《行为金融学》金融市场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偏差
三二 七一 四八
三
九三
二
二八
三一四 .0六
二八八. 六二
二五九. 一六
二0六. 九五
二一七. 四一
一九0. 八二
六九. 八八
七四. 六二
八二. 四0
八七. 六二
八八. 九八
九三. 七九
二五七. 七三
三0三.0 四
三三七. 八八
二二三. 四二
三二五. 四0
二九五. 二二
四七. 一0
三四. 一三
六一. 九四
第八章金融市场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偏差
1 处置效应 2 恶性增资 3 过度交易 4 注意力驱动交易
5
6 本土偏差
引导举例:中航油的期货投资
中国航油公司的总裁陈久霖曾经是企业界的一颗明星他带领中航油走出困境走 向世界创造了娇人的业绩然而二00四年一二月中国航油因从事投机性石油衍生 品交易导致亏损五.五四亿美元向当地法院申破产保护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 最大的投机丑闻之一 中国航油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三年注册于新加坡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 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二00一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经过几年的发 展公司净资产增长了七00多倍市值增长四倍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为了对石油现货风险进行规避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国航油自二00三年开始做 油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但其显然远远超出了套期保值的范围二00三年下半年公 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option最初涉及二00万桶石油中航油对国际石油市场判断 准确公司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获得了一定的利润然而好景不长以下是中 航油期货事件的时间表:
八.四注意力驱动交易
有限注意力对交易行为的影响
有限注意力使投资者在证券市场表现出注意力驱动交易attent ion-driventrading行为其结果会使得投资者其倾向于交易那些 有显著性特征的股票 在市场上能对投资者注意力产生影响的方式纷呈不一 这种基于注意力驱动的投资决策虽然降低了搜寻的成本但是 投资者特别是个体投资者很容易过度交易导致资产的预期收 益率下降
金融市场的金融心理学与行为金融学
金融市场的金融心理学与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情感和行为对于市场的波动和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金融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成为了研究投资者行为和市场效应的重要学科。
本文将介绍金融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并探讨它们对投资决策和市场风险的影响。
一、金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金融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金融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的学科。
它关注投资者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偏差对于投资行为和市场效应的影响。
金融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投资者心理偏差、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群体行为等。
1.1 投资者心理偏差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常常受到各种心理偏差的影响。
其中,最常见的心理偏差包括情绪偏差、认知偏差、过度自信等。
例如,人们在面对市场上涨时容易变得过于乐观,从而过度估计自己的投资能力和市场前景;相反,在市场下跌时,人们则往往会变得过于悲观,过度担心损失。
这些心理偏差使得投资者在决策时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判断和选择,导致投资风险增加。
1.2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情绪在金融市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情绪对投资者的决策具有显著影响。
例如,当市场情绪较为乐观时,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追高买入;相反,当市场情绪较为悲观时,投资者更容易选择抛售。
然而,市场情绪的波动往往不是根据市场基本面的变化,而是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导致市场出现了不合理的波动。
1.3 群体行为金融市场是一个群体行为的体现。
群体行为指的是在市场中投资者的决策和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从而形成价格走势和市场风险。
例如,当市场中有大量投资者对某一只股票进行买入时,其他投资者往往会效仿,从而推动股票价格上涨;相反,当投资者大量卖出某一只股票时,其他投资者也会纷纷跟风抛售,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这种群体行为使得市场出现了大量的波动和风险。
二、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行为金融学是对投资者决策和市场行为进行经济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学科。
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者行为、市场效应和资产定价等。
投资者情绪在投资策略中的影响
投资者情绪在投资策略中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投资者情绪的定义与特点 (2)2. 投资者情绪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3)二、投资者情绪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4)1. 心理因素 (6)1.1 认知偏差与决策失误 (7)1.2 情绪传染与群体行为 (8)2. 市场环境因素 (9)2.1 经济周期与市场走势 (11)2.2 政策法规与制度环境 (12)3. 信息不对称与预期偏差 (13)三、投资者情绪对投资策略的影响机制 (14)1. 风险偏好与资产配置 (15)2. 估值水平与市场预期 (16)3. 投资者行为对市场的影响 (17)四、投资者情绪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 (18)1. 牛市中的投资者情绪 (19)2. 熊市中的投资者情绪 (20)3. 稳定市场中的投资者情绪 (21)五、应对投资者情绪的投资策略 (22)1. 理性分析市场情绪 (23)2. 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 (24)3. 利用投资者情绪进行套利交易 (26)六、结论与展望 (27)1. 投资者情绪对投资策略的重要性 (28)2. 关注投资者情绪的变化趋势 (29)3. 提高投资者素质与理性程度 (30)一、内容概括本段落主要探讨了投资者情绪在投资策略中的影响,首先介绍了投资者情绪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接着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投资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实际影响,包括情绪如何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过程、投资决策的偏好以及对投资行为的约束等方面。
然后概述了不同的投资策略如何结合投资者的情绪来适应市场变化。
最后总结了情绪因素在投资策略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强调了理解并合理引导投资者情绪对于提高投资效果的重要性。
1. 投资者情绪的定义与特点投资者情绪,作为金融市场中一个复杂且多变的因素,对投资策略的制定与执行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并非简单的投资心态或投资偏好,而是投资者在特定情境下对投资收益、风险及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期和判断的综合反映。
它具有高度的主观性,每个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收益期望和投资经验都各不相同,这些个体差异使得他们在面对市场波动时,会形成独特的情感认知和预期。
投资者情绪和股票回报:基于标普500指数的实证研究
投资者情绪和股票回报:基于标普500指数的实证研究发布时间:2021-06-24T06:48:08.38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9期作者:沈彦岑郭建男[导读] 现代金融理论认为,应该将投资者的情绪排除在资产定价之外,因为理性的交易员和套利将抵消由情绪引起的定价错误。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增城 511325摘要:现代金融理论认为,应该将投资者的情绪排除在资产定价之外,因为理性的交易员和套利将抵消由情绪引起的定价错误。
然而,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有证据表明,由于套利成本高昂,并且情绪引发了对股票的不同需求,因此不应忽略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本研究将继续对情绪和资产定价进行调查,重点是标准普尔500指数,以研究投资者的情绪和收益关系。
通过在模型中一起研究四种情感代理,这项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证明了情绪和股票收益之间同时存在的积极和不利的逆向关系。
此外,如果期初的情绪低下,则大型股票和有价股票的收益往往比其他类型的股票要低,反之亦然。
文章通过回归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衰退期的影响与我们的预期不同,表现出积极的逆势关系。
关键词:投资者情绪;股票收益;标准普尔500一、引言长期以来,行为金融学和投资者情绪的概念难以理解,并困扰着市场参与者和学术研究。
最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后者将他的研究重点放在了行为金融领域,这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回顾EMH和新兴的行为金融学之间的争论历史,并通过定量研究表明行为因素如何影响股票市场。
大量学者都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如何影响股票收益,因为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情绪以某种方式行事,从而导致股票市场上因个人行为投资而获得的不同回报。
投资者情绪状况用以调整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来赢得市场是重要的,对于研究而言这种实际用途也非常重要。
本文先通过讨论传统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的辩论,了解什么是情感,本文主要关注这个问题,以确定适当的情绪度量,以量化情绪对资产定价模型的影响。
证券市场的投资心理学掌握投资者心态的关键
证券市场的投资心理学掌握投资者心态的关键投资心理学是研究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
在证券市场中,投资心理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投资者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因为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会对投资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证券市场中投资心理学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市场情绪的影响市场情绪是指投资者对市场走势的整体感知和预期。
市场情绪通常呈现出激进、乐观或恐慌、悲观的特点。
激进的市场情绪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而恐慌的市场情绪则使投资者更倾向于抛售股票。
投资者应当明确认识到市场情绪的波动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从而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恐慌。
二、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常常受到各种心理偏差的影响。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确认偏差、选择偏差、过度自信和损失厌恶等。
确认偏差使得投资者更倾向于寻找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而选择偏差则导致他们过度依赖某些信息进行决策。
过度自信使得投资者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损失厌恶则使得他们对损失更加敏感。
投资者应当警惕这些心理偏差,并努力消除其对决策的干扰。
三、投资者心态的调整为了在证券市场中取得更好的投资收益,投资者应当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首先,投资者应保持冷静的头脑,不受市场情绪的干扰。
其次,他们应改变对待投资的观念,将其视为长期的价值投资而非短期的赌博行为。
此外,投资者还应充分了解市场的基本面,并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四、心理咨询和培训的重要性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困扰和挑战。
因此,心理咨询和培训对于他们的投资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心理咨询,投资者可以了解自己的投资风格和心理偏好,并通过培训学习如何面对不同情况下的心理压力。
这种咨询和培训能够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势。
五、建立合理的投资策略最后,建立合理的投资策略对于掌握投资者心态也至关重要。
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
投资者情绪是导致我国投资者对市场信息出现反应偏差的原因吗:基于贝叶斯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研究
投资者情绪是导致我国投资者对市场信息出现反应偏差的原因吗:基于贝叶斯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研究
倪中新;薛文骏
【期刊名称】《区域金融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本文使用贝叶斯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包含投资者情绪的投资者最优选择模型,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于股票收益率存在非线性的正向影响,这是造成投资者对于市场信息出现反应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市场信息和投资者情绪指标对于我国股票收益率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当股票出现不同涨跌幅时,市场信息对于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而考虑了投资者情绪指标之后,投资者对于市场信息的反应偏差明显减小,说明投资者情绪是造成我国投资者对于市场信息出现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的重要原因.我国投资者应该树立起良好的投资意识和心态,避免潜在的投资损失.
【总页数】7页(P47-53)
【作者】倪中新;薛文骏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44;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4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
【相关文献】
1.基于贝叶斯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余额宝收益风险分析 [J], 陈耀辉;白兰
2.投资者情绪指数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投资者结构视角 [J], 靳晓坤
3.不同市态下投资者情绪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基差的影响\r——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研究 [J], LIU Chen;AN Yi
4.变量惩罚效应在贝叶斯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应用 [J], 郭俊峰
5.经典非参数回归模型和贝叶斯非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的比较 [J], 孔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偏差
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偏差金融市场是复杂而又不可预测的,投资者在其中根据各种因素做出决策。
然而,即使在理性的假设下,投资者也往往会受到心理与行为偏差的影响,从而做出不理智的决策。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偏差,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与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首先是“羊群效应”。
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跟随大众,他们认为大家都在做某事,那么就应该没错。
这种心理导致了市场的过度买入或卖出,从而形成投资泡沫或崩盘。
羊群效应背后的原因是投资者的信心与安全感,他们害怕错过机会或被其他人超过。
然而,投资者应该明白,市场中的机会与风险并非完全由大众决定,而是需要个体根据自身情况来判断。
其次是“损失厌恶”。
人们对于损失的感受远远大于同样大小的收益。
这种心理导致了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强烈回避,他们更愿意接受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而放弃可能带来高收益的机会。
这种行为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充分发挥资本的潜力,错失了较大的收益。
理性的做法是,投资者应该有长期的投资规划,同时要有承受一定风险的心理准备。
第三是“顾虑锚定”。
投资者往往会受到过去的经历与现实的信息所影响。
他们会将这些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并陷入锚定的陷阱中。
例如,如果某只股票在过去一直表现良好,投资者倾向于认为它还会继续有好的表现。
然而,过去的表现并不能保证未来的走势,投资者应该更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场整体情况,在决策时做出全面而准确的判断。
最后是“过度自信”。
投资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并过分自信地认为自己可以击败市场。
这种过度自信导致了冒险行为,投资者过于依赖自己的判断而忽视其他信息。
然而,金融市场是不确定和复杂的,任何人都无法预测其走势。
即使是专业的投资者也难以避免失误,投资者应该保持谦虚与理性,避免盲目的自信。
总结起来,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偏差是投资决策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投资者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偏差,并通过加强自我认知、提升投资知识和规避人们常见的心理陷阱来改进决策。
投资学中的投资者心理认识投资者的情绪与行为偏差
投资学中的投资者心理认识投资者的情绪与行为偏差投资是一项复杂而风险较高的活动,投资者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投资者的情绪与行为偏差是投资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揭示了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偏差。
本文将介绍投资者心理认识、投资者的情绪以及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并探讨它们在投资决策中的影响。
一、投资者心理认识投资者的心理认识是指投资者对自身以及市场的认知和观念。
它包括认知偏差、情绪偏差和行为偏差三个方面。
1.1 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信息获取与处理的限制,导致对市场情况和投资对象的判断存在偏差。
常见的认知偏差有过度自信、专注力偏差和记忆偏差等。
1.2 情绪偏差情绪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受情绪因素的影响,导致决策出现错误。
常见的情绪偏差有恐惧和贪婪、情绪平滑和情绪放大等。
1.3 行为偏差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因心理原因而做出的不理性行为。
常见的行为偏差有心理账户效应、套利心理和跟风行为等。
二、投资者情绪投资者情绪是指投资者对市场和投资对象产生的情绪反应。
投资者情绪可以分为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两种。
2.1 乐观情绪乐观情绪是指投资者对市场和投资对象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期待。
乐观情绪会促使投资者更容易接受风险,在行情好时可能会导致投资决策的冲动和盲目乐观。
2.2 悲观情绪悲观情绪是指投资者对市场和投资对象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和期待。
悲观情绪会使投资者更抵触风险,在行情差时可能会导致过度担忧和过度卖出。
三、投资者行为偏差投资者的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由于心理因素而对市场行为做出的不理性反应。
行为偏差可以分为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两类。
3.1 认知偏差认知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由于信息处理的不充分和主观判断的偏见而做出错误决策。
例如,投资者往往会过度自信地对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过于乐观。
3.2 情绪偏差情绪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由于情绪的波动而做出的不理性行为。
投资者认知心理与偏差 探究投资者认知偏差
《投资者认知心理与偏差探究投资者认知偏差》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认知偏差对经济行为个体的经济决策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并经常扮演核心的角色。
行为金融学则认为,由于金融决策更具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投资者的认知性偏差可能更具显著性,所以研究投资者的各种认知偏差很有意义。
认知偏差的研究和发现为解释传统金融学所不能解释的市场异象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对金融市场的研究结果就涌现出不少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矛盾的统计异象,在股票收益的历史可预测性方而,按照弱有效市场的观点,投资者无法利用历史价格信息来构造投资策略获得超额利润(按照资产定价模型进行风险调整以后的收益)。
从1980年开始,有很多研究发现股票收益是可预测的证据。
例如,De Bondt和Thaler(1985)发现股票长期的历史累计收益与未来的长期股票收益负相关。
基于这个现象构造的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这个现象称之为长期反转。
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研究显示股票中期的历史统计收益与未来的中期股票收益正相关,基于这个现象构造的投资策略也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这个现象称之为中期惯性。
面对传统金融无法解释的市场异象,行为金融学从心理学的角度,从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的认知偏差的出发,为解释市场异常现象做出了重大贡献。
把心理研究应用到投资决策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自Slovic首次在论文中论证了心理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再到De Bondt和Thaler正式揭开行为金融学发展的序幕,认知偏差研究的发展经历了缓慢萌芽到快速发展的过程。
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许多金融学领域的学者(如:Roben Shiller,Richard Thaler.Meir Statman,Hersh Shefrin及De Bondt 等)结合心理学对个体行为决策的研究结果,在认知偏差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周期、市场情绪与资产价格
经济周期、市场情绪与资产价格作者:张晓红王皓朱明侠来源:《商业研究》2017年第12期内容提要:本文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不同经济周期情形下经济周期、市场情绪及资产定价三者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市场情绪与经济周期波动密切相关,对资产价格产生显著影响,这种影响的方向和强度因经济周期不同而异;资产价格与市场情绪间存在较强的反馈机制,资产价格会通过财富效应和流动性效应等因素影响经济,投资者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羊群效应和售盈持亏等特征;我国股市周期和经济周期并不完全同步,股指收益率的提升虽对经济的实际产出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关键词:经济周期;市场情绪;资产价格;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中图分类号:F015;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7)12-0073-09根据传统资产定价模型,资产价格包括随机贴现因子和资产未来收益两个决定因素,其中经济周期对于资产价格的作用是通过对未来收益贴现因子影响实现。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含衰退、复苏、繁荣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也是股市周期变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反映投资者市场情绪的心理偏差也将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心理偏差的影响力有所差异,而且还会有强度的变化。
因此在发展时间较短的资本市场,股票波动通常由于投资者心理偏差会不间断的同经济周期波动相偏离。
资产价格影响宏观经济总需求的托宾q效应和财富效应并不足以说明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对宏观经济的重大影响。
银行和金融机构自身所具有的经济杠杆性会让资产价格出现异常波动,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信贷,当信贷出现波动之后会直接带动资产价格波动,通过金融市场的扩散,引起信贷成倍的扩张或收缩。
在新时期的金融体系中,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会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频率,进一步加剧投资者心理偏差,导致非理性预期的出现,这种预期又会反作用到资产价格波动上。
资产价格的变动通过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和外源融资成本等途径影响社会总产出,而且金融体系的杠杆作用和传染机制又往往对产出产生巨大的影响。
经济周期、市场情绪与资产价格
Economic Cycle, Market Sentiment and Asset Price 作者: 张晓红[1];王皓[1,2];朱明侠[1]
作者机构: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100029;[2]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出版物刊名: 商业研究
页码: 73-81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2期
主题词: 经济周期 市场情绪 资产价格 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
摘要:本文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不同经济周期情形下经济周期、市场情绪及资产定价三者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市场情绪与经济周期波动密切相关,对资产价格产生显著影响,这种影响的方向和强度因经济周期不同而异;资产价格与市场情绪间存在较强的反馈机制,资产价格会通过财富效应和流动性效应等因素影响经济,投资者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羊群效应和售盈持亏等特征;我国股市周期和经济周期并不完全同步,股指收益率的提升虽对经济的实际产出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与心理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与心理1. 引言金融市场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的投资者行为和心理状态对市场的运行和产生影响至关重要。
投资者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在市场中会表现出来,从而产生一定的市场波动和市场跌涨。
本文将对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与心理进行深入探讨,并分别从认知偏差和情绪行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 认知偏差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认知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因主观经验、心理预设或信息不完全等原因而偏离理性决策的现象。
在金融市场中,认知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对信息的解读存在偏差,从而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
2.1 过度自信效应过度自信效应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决策能力过于自信,而忽视了信息有限性。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对投资决策过于自信,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和亏损。
2.2 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过分依赖一个特定的参考点,从而忽视其他重要因素。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容易被过去的市场价格或某一特定指标所“锚定”,而对其他重要因素不予重视,从而影响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2.3 确认偏误确认偏误是指投资者在判断和决策过程中,倾向于寻找与自己认知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与自己认知不一致的信息。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经常只看好自己的投资决策,而对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不予理会,从而导致投资决策的盲目性。
3. 情绪行为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投资者的情绪状态会对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情绪行为是指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情绪的波动而产生的非理性行为。
3.1 赌徒谬误赌徒谬误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认为市场会以相同的方式运行,从而导致投资决策的非理性和冲动性。
例如,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可能因为之前的赢利经历而过度自信,从而采取过于冒险的投资策略,最终产生亏损。
3.2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按照他人的行为或看法进行模仿,而不是依据自身的独立判断。
当市场出现波动时,投资者容易被他人的行为所影响,从而跟随市场走势,忽视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金融市场的金融心理学探索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错误
金融市场的金融心理学探索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错误金融心理学是研究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中,并受到各种心理因素影响时所产生的心理偏差的学科。
心理偏差是指投资者在进行金融决策时,由于各种认知和情感上的因素造成的决策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市场无效、股票价格异常波动和市场情绪失衡等问题。
投资者的决策错误也是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和认知过程中的一种错误判断。
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导致判断出现错误。
其中,代表性偏差和可得性偏差是最常见的认知偏差。
代表性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判断股票价格时,将其与某个特定的参照物进行对比,而不是根据真正的价值进行判断。
例如,投资者倾向于将过去的股票表现与未来的表现进行等同,从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因素。
可得性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会基于自己容易想起的信息,并忽视其他重要的信息。
例如,当投资者对某个特定行业的信息比较多时,可能会过分估计该行业的前景,而忽视其他行业的潜力。
二、情绪偏差情绪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时,由于情绪的干扰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情绪偏差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投资者的避险偏好和处置效应。
投资者的避险偏好是指当市场风险高涨时,投资者倾向于选择相对于风险较低的资产,而不是根据实际价值进行选择。
这可能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买入或卖出的情况,进而导致市场失灵。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在选择买卖时,会因为对已持有的股票与未持有的股票的态度不同,而做出不合理的决策。
例如,当股票价格上涨时,投资者倾向于卖出;而当股票价格下跌时,投资者则倾向于继续持有。
三、信息偏差信息偏差是指投资者在获得和处理信息过程中的错误判断。
其中,过度自信和信息过载是常见的信息偏差。
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过于自信,导致在做出决策时忽视了其他人的建议和意见。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过分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而忽视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投资者情绪与盈余错误定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投资者情绪与盈余错误定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
据
鹿坪;姚海鑫
【期刊名称】《金融经济学研究》
【年(卷),期】2014(029)003
【摘要】通过构建反映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心理偏差的情绪指数,以2003~2012年期间中国上市公司盈余公告作为研究样本,检验投资者情绪对盈余公告市场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对利好(利空)盈余消息的反应在情绪高涨(低迷)时期比情绪低迷(高涨)时期高.进一步研究显示,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未来回报之间负相关,在短期内由于投资者情绪导致的对未预期盈余的错误定价在长期将会倒转.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通过对盈余的错误估值导致对股票的错误定价,揭示出股票错误定价的重要机制.
【总页数】9页(P98-106)
【作者】鹿坪;姚海鑫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商学院,辽宁沈阳110136;辽宁大学商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91
【相关文献】
1.企业的盈余管理策略在迎合投资者情绪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王俊秋;张丹彧
2.R&D投资公司盈余定价及其投资者学习效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肖虹
3.投资者情绪与盈余错误定价——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J], 鹿坪;姚海鑫;
4.股市周期、投资者情绪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 [J], 潘妙丽;蒋义宏
5.理性定价、选择偏差与消费资本资产定价谜团——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 游家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周期、投资者心理偏差与资产定价*张荣武沈庆元聂慧丽(广东商学院会计学院510320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430070)【摘要】新兴的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存在的重大缺陷是未全面、系统地研究投资者心理偏差的变动机理和行为偏差的形成根源,以及它们对资产定价的影响,从而削弱了模型的解释力。
投资者心理偏差随经济周期动态变化,不同周期阶段下呈现出不同态势(方向或强度),使得人们相应产生各种非理性程度不一的投资预期,进而导致资产价格偏离基础价值。
而这种偏离又会反作用于投资者心理偏差与经济周期波动,从而相互影响,不规则地循环反复。
文章将投资者心理偏差置于经济周期这一宏观背景下,提出“经济周期-心理偏差-行为偏差-资产定价”的研究新思路,以期揭示心理偏差影响下投资者行为与资产定价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机理,打开“心理偏差-资产定价”的“过程黑箱”。
【关键词】经济周期投资者心理偏差行为偏差资产定价作为金融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研究成果卓著,但用来解释不断涌现的资本市场异象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其根本原因在于“理性经济人”这一假设存在缺陷。
现实中存在的投资者心理偏差和非理性行为使得修正传统资产定价模型成为当务之急。
从经济周期这一独特视角展开深入研究,能更深刻地揭示投资者心理偏差对资产定价的作用机理,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文献述评与研究路径提出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等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罗尔和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APT),布莱克等的期权定价理论(OPT),默顿、布雷登、考克斯和达菲的动态资产定价理论(ICAPM,CCAPM),堪称资产定价理论的经典文献。
其背后隐藏的随机贴现思想来自Arrow和Debreu的开创性研究。
在此基础上,吴冲锋等(2008)、陈浪南等(2008)也对资产定价问题进行了探索。
然而,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并非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决策时信念和偏好会出现系统性偏差。
伴随着前景理论(Kahneman&Tversky,1979)的创立,金融经济学家开始从投资者心理偏差上寻求资产定价理论的突破口(Hirshleifer,2001;Shefrin,2005;刘力,2007)。
相关研究集中体现在“认知偏差”、“过度自信”和“前景理论”等方面。
认知偏差主要包括代表性偏差、可得性偏差、锚定与调整偏差等。
Oechssler et al.(2009)认为低认知能力的人有着更显著的行为偏差,甚至股票分析师也会产生行为偏差(Mokoaleli-Mokoteli et al.,2009)。
代表性偏差使投资者对最近市场信息反应过度,产生“长期反转”、“惯性效应”等市场异象(Lakonishok et al.,1994;Barberis et al.,1998)。
个人决策常常违背贝叶斯法则,往往利用记忆中最容易提取的信息进行主观估计,从而产生可得性偏差(Tversky et al.,1973)。
Kahneman和Tversky(1974)发现了著名的“锚定效应”,*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CGL043,08BJY0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90461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感谢匿名审稿人给我们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感谢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的支持。
54George和Hwang(2004)研究发现投资者经常将股价的前期高点作为锚定值,在面对新信息时不能充分调整其预期,导致反应不足。
过度自信容易引起过度反应(Daniel et al.,1998)、过度交易(Gervais et al.,2001)和羊群行为(Hirshleifer et al.,1994),增加市场深度和提高市场流动性(Ko et al.,2007),易导致投机泡沫(Scheinkman et al.,2003),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风险资产的超常波动性、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和股权溢价之谜(De Long et al.,1990)。
而且期望冲击和过度自信可以增加经济周期波动(Jaimovich et al.,2007)。
前景理论比预期效用理论更能真切地描述投资者风险决策行为(Tversky&Kahneman,1992)。
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和心理账户会导致较强的“售盈持亏”处置效应(Shefrin&Statman,1985;Grinblatt et al.,2005)。
从偏好角度出发,Barberis和Huang(2001)通过引入损失厌恶,解释了股票收益率的反转现象。
可见,行为资产定价研究成果已比较丰富,但至今仍没有一个具有普遍解释力的资产定价模型。
有别于以往单方面、静止地研究投资者心理偏差及行为偏差,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心理偏差、行为偏差的动态变化。
Cederburg(2008)发现,共同基金投资者的行为是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的。
结合最近的金融危机,Nofsinger(2010)认为在繁荣和萧条阶段,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具有不同的表现,进而推动形成资产价格泡沫或者加剧经济衰退。
这是因为人们的信念、偏好随时间而变化,不同心理状态下作出的决策相异。
国内学者对中国资本市场行为资产定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分析上。
研究发现,中国股市存在半年内的惯性效应和长期反转效应,但长期反转效应比惯性效应更明显(王永宏等,2001;张峥等,2006;鲁臻等,2007)。
许年行等(2007)认为投资者应增强与公布低对价公司的谈判能力,校正其锚定和调整行为偏差对股改对价方案的影响。
中国投资者具有过度自信特征和过度交易情况(李心丹等,2002;谭松涛等,2006;王郧等,2009),影响证券期望收益(陈其安等,2009)。
赵学军等(2001)发现中国股市存在明显的处置效应,且这种倾向比国外同类研究的发现更加严重。
张维等(2010)构造了符合一般心理活动的两类投资者,并在此假设基础上推导出基于异质期望的股票收益率均衡解析模型。
以上研究从不同角度检验了投资者心理偏差的存在,并就心理偏差对资产定价的传导机制作了初步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资本市场某些异象,但仍存在明显不足。
首先,这些研究集中检验了心理偏差的存在性,但大部分仅从单方面进行实证检验,未将其他因素纳入模型中,而且缺乏对心理偏差发挥作用的深层原因及其对资产定价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可能影响实证结论的稳健性。
其次,以上研究未能充分揭示投资者心理偏差的作用机理,而这很可能是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的基础所在。
大部分学者只是对心理偏差进行了静态研究,缺乏对心理偏差的动态跟踪,也就未能从本质上认识心理偏差,因而对其研究只是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揭示心理偏差的变动及对资产定价的影响机制。
而国内学者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借鉴与验证阶段,没有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性(尤其是与成熟资本市场的差异),系统、深入地研究适合我国的资产定价理论。
总之,目前的行为资产定价研究还处在“百家争鸣”的阶段,没有将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偏差因素系统地纳入资产定价模型,未找到推动资产定价理论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将投资者心理偏差置于经济周期这一宏观背景下,可以动态地研究心理偏差,以揭示其作用机理并进一步发掘心理偏差到资产定价的传导机制。
而且投资者心理偏差在经济周期的繁荣和萧条阶段表现更为显著,可以更清晰地向我们展示投资者心理偏差的整个作用过程,加深对心理偏差的认识。
因此,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与不足,本文致力于提出一个全新的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研究思路,即以经济周期为视角,深入揭示心理偏差的作用机理及对资产定价的传导机制,以期构建更具现实解释力的资产定价模型,拓展资产定价理论。
其基本路径如图1所示:二、经济周期与投资者心理偏差(一)心理偏差的形成及作用有别于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是有限理性的。
Thaler(1993)认为,有限理性是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中行为人是无限理性、无限控制力和无限自私自利的完全理性假设而言的,主要是指行为人对复杂事物的认知和计算能力、对贪婪和恐惧心理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尽善尽美投资目标的自我追求能力等是有限的。
心理偏差(psychological biases)就是现实市场中有限理性的投资者,在对外部信息进行识别、分析、评价等认知活动中系统产生的、有偏于标准理论所定义或预测的心理现象。
在一个非有效64图1经济周期视角下行为资产定价研究路径图的市场中,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是致使其在认知和决策过程中出现各种心理偏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心理偏差本质上属于人类的固有属性。
具体来说,有限理性从三个方面导致了心理偏差的产生。
首先是“启发式简化”,即由于投资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及处理能力等认知能力的限制迫使大脑将复杂的分析进行简单化;其次,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种自欺帮助他们欺骗其他人,从而在自然选择的进程中存活下来;此外,情绪也是导致投资者心理偏差的重要因素,人们的情绪有时比推理更能左右人们的决策(诺夫辛格,2005)。
人们的行为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知基础上的,显然,受心理偏差影响而作出的交易决策和投资行为将不同于新古典理论中的理性行为,有悖于利益最大化原则。
只有准确、全面地把握有限理性投资者在对外部信息认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偏差及其作用机理,才有可能对这些偏差对投资决策、交易行为以及投资绩效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进行有意义的分析,建构富有解释力和预测力的金融理论,进而确定资产的合理定价,保障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因此,对有限理性投资者心理偏差的研究无疑是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的起点和基础。
(二)经济周期影响下的心理偏差剖析有限理性是人类的固有属性。
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存在心理偏差是一个客观事实。
然而,心理偏差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并导致投资决策严重偏离理性标准。
一般来说,相对微弱的心理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程度有限,也就不会产生资产价格大涨大跌等非理性波动。
心理偏差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对资产价格产生实质影响呢?这主要取决于心理偏差的动态特征,以及必要的外部刺激。
人们的心理偏差不是静止不变而是随外部环境变化而相应调整的,而且心理偏差能够得到强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产价格,适当的外部冲击必不可少。
经由某一外部因素激发,心理偏差得以加强、传播和放大,从而具备影响投资决策进而影响资产价格的能力。
经济周期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是影响人们预期资产未来收益并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可能是诱发心理偏差发挥作用的外部冲击。
其具体诱发机制可以从经济周期对经济基本面等客观因素和投资者主观属性两方面的影响来论述。
客观上,经济周期的波动必然带来公司业绩、市场利率等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变动,而这些恰是确定资产当前价格的主要依据。
根据传统资产定价模型,资产价格取决于资产的未来收益以及某一随机贴现因子(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