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行为偏差
投资者投资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前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金融市场也蓬勃向上,股票市场的起起伏伏让我们众多投资者心理更是跌宕起伏。
在我国这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股票市场中,我们如何能够消除自身的心理误差,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获得期望的回报,正是我们下文将要着重探讨研究的投资者行为金融学问题。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和演化证券学一道,是演化金融学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
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
作为传统金融学的有效补充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
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
传统金融理论同样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
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
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
可惜,并非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因此,不能再将人的因素仅仅作为假设排斥在外,行为分析应纳入理论分析之中,理论研究应转向“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而指导决策者们进行正确的决策。
传统的经济学通常假定市场行为是由物质动机驱动的,并且人们所做出的经济决策是理性的并且是追求自我利益的必然结果。
这里的理性意味着决策者对所有可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面对众多选择作出最优的决策。
金融投资中的行为偏差与市场效率研究
金融投资中的行为偏差与市场效率研究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投资已经成为各界人士争相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的行为常常存在着一系列的偏差,这些偏差对市场的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金融投资中的行为偏差与市场效率展开研究。
一、行为偏差的概念及分类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在进行金融投资决策时,由于主观认知、心理因素或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扰,导致投资者做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判断和决策的现象。
行为偏差的存在使得市场产生了一系列的非理性行为,从而影响了市场的有效性。
行为偏差可以分为认知偏差、情绪偏差和社会偏差等多个方面。
1. 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投资者在信息处理和分析过程中,由于信息获取不完全或者思维方式存在缺陷等原因,而导致的决策错误。
其中,代表性偏差是最为典型的认知偏差之一,它使得投资者更加关注过去的经验,而对于新的信息不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过度自信、保守偏差和确认偏差等也是常见的认知偏差形式。
2. 情绪偏差情绪偏差是指投资者在金融决策中,由于个体情绪波动的影响,而产生的非理性行为。
其中,禀赋效应是情绪偏差的典型表现,即投资者偏向于对已有的投资进行过度评估,而对于潜在的投资机会忽视或低估。
此外,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的恐惧和贪婪心理也常常导致非理性的决策。
3. 社会偏差社会偏差主要是指投资者在群体中进行投资决策时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做出的非理性行为。
羊群效应是社会偏差的典型表现,它使得投资者倾向于追随他人的投资行为,而忽视自己的信息和判断。
此外,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概率错误等也是常见的社会偏差现象。
二、行为偏差对市场效率的影响行为偏差的存在对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市场定价异常行为偏差导致市场出现了一些定价异常的现象,例如泡沫和崩盘等。
代表性偏差使得市场参与者过度关注一些突出的信息,从而导致市场过度买入或卖出某一类资产,进而形成市场泡沫。
当泡沫破灭时,市场就会出现崩盘现象。
投资者行为偏差与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者行为偏差与投资风险分析投资是一项风险与回报并存的活动,而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往往会影响其在投资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投资者行为偏差与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分析。
一、引言投资者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非理性行为。
这些行为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由于投资者在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以及决策执行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心理和认知偏差所造成的。
这些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和决策结果。
二、投资者行为偏差的类型1. 过度自信偏差过度自信偏差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过于自信,导致对风险的估计存在误差。
这种偏差往往使投资者高估了自己的决策能力,导致对高风险投资的过度偏好。
2. 损失厌恶偏差损失厌恶偏差是指投资者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对收益的敏感程度,从而导致过于保守的投资决策。
这种偏差使得投资者在面对可能损失时,对于风险的认知存在偏差,从而可能错失更大的投资机会。
3. 选择偏差选择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倾向于选择与已有持仓相似的投资标的。
这种偏差使得投资者往往只关注某些熟悉的行业或公司,忽视了其他可能更具潜力的投资机会。
4. 样本偏差样本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过分关注历史数据或已有经验,而忽视了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
这种偏差使得投资者对于未来的预测存在偏差,容易陷入误判。
三、投资者行为偏差与投资风险的关系投资者行为偏差对投资风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过度自信偏差使得投资者在决策时对风险的估计存在误差,可能导致大额损失。
其次,损失厌恶偏差使得投资者偏向保守的投资选择,可能错失高回报的机会。
再次,选择偏差和样本偏差使得投资者对于投资标的的选择存在局限性,可能导致未能获得更好的投资组合。
投资者行为偏差还对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其在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认知和处理方式。
例如,当投资者面临亏损时,损失厌恶偏差会使得投资者情绪产生变化,可能导致投资决策的偏差。
《行为金融学》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以及对市场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个人主题论述之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以及对市场的影响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行为所具有的特点和其他国象股市中投资者的提为经征有着极为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但是由于中国股市所具有的特点。
导致中国股市投资活的行为还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的特殊系统。
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在股市投资交易中,投资者获取的信息速度和信息质量是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的重要因量。
由于中国股市的不完全市场导向和发行人截至导致中国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出的用显。
另外一个,投资者对于非公开的信息以及政府的开涉的期段,也是其对国家股市投资者所不具备的。
股市中非公开的信息和政府的对股市的干预效果显著。
这种偏好,决定了更高程度一的自由放任,自我处置效应,同时材和处置效应也严重影响着中国的股市交易模式。
由于中国股市有开放的局限性,导致外国投资者的规模和数量缺乏。
中国股市的卖空机制比较缺乏,因此在中国股市中形成买涨不买跌的交易形式。
使得中国股市具有市场流动性过高和市场波动性过大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要想实现对我国股票市场制度下投资者行为进行有效的研究,就必须涉及到行为金融理论。
在中国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市场参与,者往往面对着巨大的信息量,伴随着上下不断波动的价格,面临的交易压力也地十分巨大,交易机会往往转瞬即逝,人们要想在特定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判击新和决定,投资者往往要使用一些直觉。
对于交易者的直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行主往会逐渐形成一系列自认为比较有效的经验和规则,他们帮助投资者找到的不一定是最优解但是投资者一般认为这种直觉可能是最为接近真正答案的正确行为。
在二者之问会产生一些系统性的偏差。
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在具体的金融市场投资中,投资者无论是基于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行为,投资者都往往会认为它们具有一定数量的信息和特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面临投资决策时,往往不太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他们会倾向于那些专业的研究者和分析师,因为他们认为,拥有比较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
金融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研究
金融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研究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偏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心理和行为间的影响,而做出与理性投资决策相悖的选择。
这些行为偏差不仅影响到个体投资者的获利能力,也对整个市场的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投资者的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投资者中最常见的行为偏差之一。
许多投资者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并认为自己的判断比市场更准确。
这种过度自信的倾向导致他们对风险的认知失真,常常忽略高风险与高回报之间的平衡。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过于频繁地交易,增加了交易成本,并可能因为盲目的决策而蒙受重大损失。
二、投资者的心理账户效应心理账户效应描述了投资者将投资组合分割成不同的“账户”,并在不同的账户间进行决策的倾向。
投资者倾向于将投资组合分为保守型账户与激进型账户,即将风险承担与安全保障分离。
这种行为导致投资者在决策上表现出保守偏好和冒险偏好的不一致,进而影响投资组合的整体效益。
三、投资者的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投资者对损失的敏感程度大于对同等金额的收益的敏感程度。
这种心理现象使得投资者不愿承担风险,而趋向于保守投资策略。
当投资者面临潜在损失时,常常表现出过于谨慎,不愿意割肉出局。
然而,这种行为使得他们错失了许多获利的机会,限制了投资组合的增长。
四、投资者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他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表现出一种盲从和从众的倾向。
当市场出现明显的趋势时,投资者倾向于跟随市场的热点,而不是依据自身的分析和判断。
这种跟风行为会导致市场的过热和过冷,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
五、投资者的情绪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对投资决策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市场情绪通常是由投资者的恐惧和贪婪所驱动的,这种情绪作用使得投资者倾向于在市场高点买入,低点抛出。
他们根据自己的情绪进行决策,而不是根据市场的基本面和理性的分析。
要克服这些行为偏差,投资者需要培养良好的投资习惯和决策能力。
首先,投资者应当树立正确的心态,不过分自信也不过分悲观。
基于有限理性的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初探
基于有限理性的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初探【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有限理性的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分析了有限理性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探讨了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的形成原因,总结了常见的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并通过实证研究案例进行分析。
探讨了有限理性与行为金融学的关系。
在总结了对投资者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投资者行为中的偏差,为投资者提供更科学的投资建议,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有限理性、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启示、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有限理性是指投资者在做决策时受到信息有限、认知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行为偏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成为了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在此背景下,对投资者的行为偏差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投资市场的运作规律,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
本文将从有限理性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的形成原因、常见的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等方面展开探讨,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和对有限理性与行为金融学的关系的探讨,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启示,同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背景旨在为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基础。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基于有限理性的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并对其影响因素、形成原因以及常见类型进行初步探索。
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旨在揭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偏差、情绪偏差等问题,进一步探讨有限理性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有限理性与行为金融学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在投资者行为研究中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最终目的在于提供对投资者的启示,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认识自身的行为偏差,提高投资决策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未来研究展望将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深入探讨有限理性在投资者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为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投资者行为偏差与投资策略
投资者行为偏差与投资策略在金融投资领域,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对于投资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投资者行为偏差是指在金融决策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所导致的非理性行为。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投资者行为偏差,并分析这些偏差对于投资策略的影响。
一、过度自信偏差过度自信偏差是指投资者对于自身能力和知识的过高估计,认为自己比他人更聪明、更理智,在投资决策中存在一种盲目自信的倾向。
这种偏差会导致投资者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从而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容易过度交易,频繁调整投资组合,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税务成本,降低了投资收益。
在应对过度自信偏差时,投资者应该保持谦逊并更加理性地对待市场。
建立一个长期的投资计划,并坚定执行,避免频繁的交易行为。
此外,投资者可通过多角度和多渠道的信息获取,尽量避免依赖于个人的主观判断。
二、损失厌恶偏差损失厌恶偏差是指投资者在面对风险和收益时,更加关注损失而忽视收益的心理倾向。
投资者对于损失的反应比对于同等数额的获利的反应更为敏感。
这种偏差会导致投资者在面对投资决策时更加保守,更加偏好规避损失的策略。
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过度分散投资组合,错失了一些高回报的机会。
为了克服损失厌恶偏差,投资者应该接受风险与收益相伴随的事实,并采取合理的投资策略。
在投资决策中,应该将风险与收益综合考虑,并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适当的投资计划。
三、随从行为偏差随从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机械地模仿他人的投资行为,而不经过自主分析和判断的心理倾向。
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跟随大众,模仿他人的投资行为,这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投资泡沫和羊群效应。
为了避免随从行为偏差,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制定个性化的投资策略。
同时,投资者应该学会独立分析市场信息,避免盲目跟从他人的投资行为。
四、过度自信偏差过度自信偏差是指投资者对于自身能力和知识的过高估计,认为自己比他人更聪明、更理智,在投资决策中存在一种盲目自信的倾向。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
进行理性风险投资应遵循的最基本策略是:“止住亏损,让赢
利充分增长(Cut the short, let profit grow)” 。
中奖。一个朋友建议你选择另外一组号码,你会改变吗?这
样做可能会给你带来的遗憾有哪些?哪种遗憾的程度更大一
些?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
l 二、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
人类天生具有回避遗憾和寻求自豪的心理倾向。投资心 理学家发现,投资者为寻求自豪会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的股 票,而为避免遗憾而长期持有亏损的股票,这种现象被称为 处置效应。 小测验
遗憾(后悔):当人们认识到以前的一项决策被证明是糟糕 的决策时所造成的情感上的痛苦。
自豪:当人们意识到以前的一项决定被证明是好的决定时而 引发的情感上的快乐。
遗憾的种类
➢忽略的遗憾:因为没有采取行动导致的遗憾。
➢行动的遗憾:因为采取了行动导致的遗憾。
举例:几个月以来你每周都选择同样的彩票号码,一直没有
➢在人们心里,会把辛苦赚来的钱,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入不 同的帐户内。人们会将辛苦赚来的项目报酬有严谨的储蓄 和投资计划,但是对意外获得的钱却有不同的态度。
➢其实,一个人名下的钱,并不依据它的来源有了性质上的 区别。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l 因此,心理帐户的存在使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 单的经济运算法则,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或投资行为。
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
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投资者个人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在进行决策和行动时受到个人情感、认知、选择和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投资决策和行动的不准确或不合理。
这些个人行为偏差可能是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全面信息,或在决策过程中反复、不一致的行为表现,导致其行为决策与最优理性情况不同。
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的个人行为偏差可能对投资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投资者往往会产生“过度自信”的行为偏差。
这种偏差常常导致投资者高估自身的能力和得到信息的质量,从而导致过于冒险的投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收益,但长期来看,其投资风险会加大。
其次,投资者可能会产生“从众行为”的偏差。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行为会被其他投资者所影响,从而导致其行为统一或一致。
这种偏差往往会阻碍投资者对于不同生产领域、不同投资品种的投资决策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投资结果的不稳定。
另外,投资者还可能会产生“过分重视已知信息”的偏差。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只看重过去的数据、信息和经验,而忽视了未知信息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投资过度保守,错失投资机会。
最后,投资者还可能会产生“损失厌恶”的行为偏差。
这种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更加关注避免亏损,而不是追求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在持有投资品种时过早卖出,从而导致投资结果的不理想。
在投资行为中,投资者的个人行为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通过一些有效的投资策略和技巧,可以帮助投资者在决策和操作中减少偏差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投资效益。
首先,投资者可以通过多元化、合理定价、风险控制等方式,减少自身投资行为偏差的影响。
其次,投资者可以适时调整自己的投资心理,调整投资姿态,避免过分依赖自己的投资判断或过于听从市场的声音,保持冷静理性。
最后,投资者还可以通过投资的教育和培育来增进自己的投资知识和能力,引导投资者建立理智、稳健的投资思维和行为模式,减少个人行为偏差的产生。
综上所述,投资者的个人行为偏差是在投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投资行为分析
在金融市场上,参与者常常面对庞大的信息流、复杂的情形及交易压力,为迅速做出判断与决策,他们通常借助一些直觉和框架。
直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在试错法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些普遍经验规则。
它帮助人们迅速找到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最优,可能接近于正确答案,但也可能出现一些系统性的偏差。
框架是描述决策问题的形式。
由于许多框架是模糊的,投资者会因为情境和问题的陈述与表达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
这种现象被称为框架依赖。
无论是直觉偏差,还是框架依赖,都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策的正确性。
一、投资者行为的偏差分析1.启发式偏差。
研究表明,人们在解决规范性、确定性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就封闭性任务做出决策时,往往采用算法思维;当面对复杂、不确定的情况或遇到开放性问题,且没有现成算法时,人们往往采用的是启发式决策。
启发式思维用在恰当的时候,是快速、简单而有效的。
但是,当涉及到与统计有关的投资决策行为时,却常常容易导致一些偏差:(1)代表性启发。
人们利用代表性启发方法形成信念和推理时存在着两个严重偏差:一是过于注重事件的某个特征而忽视了其出现的无条件概率,从而引起信念的偏差;二是忽略样本大小对推理的影响。
(2)可得性启发。
是指人们常常只是根据个人记忆中对某一事件所熟悉的和容易得到的信息来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经常出现。
(3)锚定与调整启发。
人们在判断和评估中,往往先设定一个最容易获得信息作为估计的初始值或基准值,然后再围绕基础值进行一定调整,得出解决方案。
调整是以初始的信息为参照进行的,不同的初始点常对应不同的估计结果,调整也往往是不充分的,容易产生偏差。
2.框架偏差。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事物的表面形式会影响人们对事物本质的看法。
框架偏差就是指个人在判断与决策中,对某一问题尽管本质相同,也会因为情景或问题表达的不同而对同一组选项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序列,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3.确认偏差。
是指人们一旦形成一个信念较强的假设或设想,就会有意识地寻找有利于证实自身信念的各种证据,不再关心那些否定该设想的证据,并人为地扭曲新的信息。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股票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往往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导致决策失误。
认知偏差指的是人们在处理信息和做决策时,由于主观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的认知误差,从而导致了不理性的行为。
本文将就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加理性地进行投资决策。
一、过度自信偏差过度自信偏差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过于自信,从而高估了自己的投资技能,导致了决策的失误。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对市场风险和自身的投资能力有着错误的估计,他们常常高估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决策能力,因此往往会忽视实际市场情况和风险的存在,而盲目地进行投资。
解决过度自信偏差的关键在于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投资能力和市场情况,而不是单纯依靠主观感觉进行投资决策。
投资者可以通过多方面的信息获取和市场研究,提高自己对市场的认知,减少自身的过度自信偏差。
二、损失厌恶偏差损失厌恶偏差是指投资者对损失的承受能力远大于对利润的追求能力,因此他们在投资中常常采取保守的策略,以避免损失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获取更多利润的机会。
这种偏差导致了投资者过度地关注风险,而忽视了投资收益的潜力。
要克服损失厌恶偏差,投资者需要更加客观地看待投资风险和收益,不要因为损失而过度恐惧,也不要因为追求利润而忽视风险。
合理的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策略是克服这一偏差的关键。
三、确认偏差确认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前已经形成预期,并往往会选择那些与自己预期一致的信息,而忽视那些与自己预期相悖的信息。
这种偏差导致了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片面理解,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投资决策。
要克服确认偏差,投资者需要更加客观地对待信息,并尽量多方面获取信息,避免陷入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中。
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的观点和信息,以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四、羊群效应偏差羊群效应偏差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选择跟随多数人的决策,而忽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偏差
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偏差金融市场是复杂而又不可预测的,投资者在其中根据各种因素做出决策。
然而,即使在理性的假设下,投资者也往往会受到心理与行为偏差的影响,从而做出不理智的决策。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偏差,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与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首先是“羊群效应”。
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跟随大众,他们认为大家都在做某事,那么就应该没错。
这种心理导致了市场的过度买入或卖出,从而形成投资泡沫或崩盘。
羊群效应背后的原因是投资者的信心与安全感,他们害怕错过机会或被其他人超过。
然而,投资者应该明白,市场中的机会与风险并非完全由大众决定,而是需要个体根据自身情况来判断。
其次是“损失厌恶”。
人们对于损失的感受远远大于同样大小的收益。
这种心理导致了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强烈回避,他们更愿意接受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而放弃可能带来高收益的机会。
这种行为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充分发挥资本的潜力,错失了较大的收益。
理性的做法是,投资者应该有长期的投资规划,同时要有承受一定风险的心理准备。
第三是“顾虑锚定”。
投资者往往会受到过去的经历与现实的信息所影响。
他们会将这些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并陷入锚定的陷阱中。
例如,如果某只股票在过去一直表现良好,投资者倾向于认为它还会继续有好的表现。
然而,过去的表现并不能保证未来的走势,投资者应该更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场整体情况,在决策时做出全面而准确的判断。
最后是“过度自信”。
投资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并过分自信地认为自己可以击败市场。
这种过度自信导致了冒险行为,投资者过于依赖自己的判断而忽视其他信息。
然而,金融市场是不确定和复杂的,任何人都无法预测其走势。
即使是专业的投资者也难以避免失误,投资者应该保持谦虚与理性,避免盲目的自信。
总结起来,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偏差是投资决策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投资者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偏差,并通过加强自我认知、提升投资知识和规避人们常见的心理陷阱来改进决策。
投资学中的投资者心理认识投资者的情绪与行为偏差
投资学中的投资者心理认识投资者的情绪与行为偏差投资是一项复杂而风险较高的活动,投资者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投资者的情绪与行为偏差是投资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揭示了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偏差。
本文将介绍投资者心理认识、投资者的情绪以及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并探讨它们在投资决策中的影响。
一、投资者心理认识投资者的心理认识是指投资者对自身以及市场的认知和观念。
它包括认知偏差、情绪偏差和行为偏差三个方面。
1.1 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信息获取与处理的限制,导致对市场情况和投资对象的判断存在偏差。
常见的认知偏差有过度自信、专注力偏差和记忆偏差等。
1.2 情绪偏差情绪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受情绪因素的影响,导致决策出现错误。
常见的情绪偏差有恐惧和贪婪、情绪平滑和情绪放大等。
1.3 行为偏差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因心理原因而做出的不理性行为。
常见的行为偏差有心理账户效应、套利心理和跟风行为等。
二、投资者情绪投资者情绪是指投资者对市场和投资对象产生的情绪反应。
投资者情绪可以分为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两种。
2.1 乐观情绪乐观情绪是指投资者对市场和投资对象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期待。
乐观情绪会促使投资者更容易接受风险,在行情好时可能会导致投资决策的冲动和盲目乐观。
2.2 悲观情绪悲观情绪是指投资者对市场和投资对象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和期待。
悲观情绪会使投资者更抵触风险,在行情差时可能会导致过度担忧和过度卖出。
三、投资者行为偏差投资者的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由于心理因素而对市场行为做出的不理性反应。
行为偏差可以分为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两类。
3.1 认知偏差认知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由于信息处理的不充分和主观判断的偏见而做出错误决策。
例如,投资者往往会过度自信地对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过于乐观。
3.2 情绪偏差情绪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由于情绪的波动而做出的不理性行为。
投资者行为偏差
证券投资者行为误差解析证券投资者不论是初涉市场的个人投资者还是聪明熟练的经纪人或是资深的金融解析师他们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判断市场并进行投资决策但作为一般人而非理性人他们的判断与决策过程会不由自主地遇到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心理要素的影响以致堕入认知圈套以致金融市场中较为广泛的行为偏差1.过分自信心理学家经过实验观察和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常常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成功的机遇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遇在此中的作用这类误差称为过分自信( overconfidence)假如人们称对某事抱有90%的掌握时成功的概率大体只有70%证券市场上存在着“情绪周期”牛市常常以致了更多的过分自信遗憾的是仿佛自信度的高低与成功的可能性并没有必定的联系过分自信平时有两种形式一是人们对可能性作出预计时缺少正确性;二是人们对数目预计的置信区间太狭小了投资者因为过分自信深信他们掌握了有必需进行谋利性交易的信息并过分相信自己能获取高于均匀水平的投资回报率所以以致大批过分交易(o vertraded)一般来说男人比女人更为过分自信一些网上交易者比现场交易者显得更为过分自信2.信息反响误差信息反响误差主要包含过分反响和反响不足、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隔断效应过分反响 (overreaction)是指投资者对近来的价钱变化给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来趋势的外推以致与长久均匀值的不一致个人投资者过于重视新的信息而忽视老的信息即使后者更拥有宽泛性他们在市场上涨时变得过于乐观而在市场降落时变得过于消极所以价钱在坏信息下下跌过分而在好信息下上涨过分反响不足(u nderreaction)是市场对信息反响不正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个人投资者许多地表现为过分反响相反的是华尔街的职业投资人更多地表现为反响不足比方证券解析师常常对成长股收益的新信息反响不足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新信息对盈余展望作出足够的修正动量效应( momentumeffect )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连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连续其不好的表现但DeBondt 和 Thaler(1985),Chopra、Lakonishok和 Ritter(1992)等学者也发此刻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激烈的趋势经历相当大的逆转最正确股票则偏向于在以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这就是反转效应( reversaleffect)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产生的本源在于对信息的反响不足与过分反响隔断效应( disjunctioneffect )是指人们愿意等候直到信息表露再作出决策的偏向即使信息对决策其实不重要或即使他们在不考虑所表露的信息时也能作出相同的决策隔断效应可以解说为何有时在重要的公告公布以前出现价钱窄幅颠簸和交易量萎缩而在公告公布以后会出现很大的颠簸或交易量的现象3.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损失厌恶( lossaversion)是指人们面对相同数目的收益和损失机以为损失更为令他们难以忍耐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功效为同量收益的正功效的2.5 倍损失厌恶反响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其实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机人们则表现为风险追求还有一种状况是短视的损失厌恶( myopiclossaversion)在证券投资中长久收益可能会周期性地被短视损失所打断短视的投资者把股票市场视同赌场过分重申潜伏的短期损失这些投资者可能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的长久影响可能会远远超太短期内股票的涨跌因为短视的损失厌恶人们在其长久的财富配置中可能过于守旧 Benartzi 和 Thaler(1995)以为股票溢价之谜可以用短视的损失厌恶解说后悔厌恶 (regretaversion)是指当人们做犯错误的决策时会对自己的行为感觉难过为了防备后悔投资者常常做出一些非理性行为如趋势于等候必定的信息到来后才做出决策即使这些信息对决策其实不重要;投资者有激烈的从众心理偏向于购买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批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到损失机投资者后悔的情绪会有所降低后悔厌恶和损失厌恶可以较好地解说办理效应( dispositioneffect)即投资者过长时间地拥有损失股而过早地卖出盈余股因为投资者盈余时面对确立的收益和不确立的未来走势时为了防备价钱下跌而带来的后悔偏向于风险回避而做出赢利了却的行为当投资者出现损失机面对确立的损失和不确立的未来走势为防备马上兑现损失而带来的后悔偏向于风险追求而连续拥有股票4.心理账户人们依据资本的本源、资本的所在和资本的用途等要素对资本进行归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账户”(mentalaccounting)传统的经济理论假设资本是“可代替的”(fungible),也就是说所有的资本都是等价的但Tversky在研究个人行为时发此刻人们的心目中隐含着一种对不一样用途的资本的不可以完整可代替使用的想法原由在于人们拥有把个人财富心理账户进行分类的本性即投资人习惯于在脑筋中把资本按用途区分为不一样的类型Shefrin 和 Statman(1994)以为投资者偏向于将资安分为“无风险”的安所有分和可能赚钱的“有风险”部分 Shefrin 和 Thaler(1998)以为人们把他们的收入本源分为三类当前的薪资和薪金收入、财富收入和未来收入并按这些不一样收入的现有价值来花费对于不一样心理账户里的资自己们的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人们同意自己受自己的心理账户的影响这类偏向可以解说股利之谜即股东要求分红的现象心理账户以为投资者把投资收益分为“资本账户”和“盈余账户”两个局部账户分别理解资本账户损失和盈余账户损失5.锚定效应3 / 5锚定( anchoring)是指人们偏向于把对未来的预计和已采纳过的预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别人建议的影响 Northcraft 和 Neale(1987)研究证明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开端价较高的交易最后达成的成交价比开端价较低的交易最后达成的成交价明显要高其余当人们被要求做定量评估时常常会遇到示意的影响如以问卷形式进行检查时问卷所供给的一系列选项可令人们对号入坐从而令人们的回答遇到选项的影响锚定会使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响不足包含一些专业证券解析师他们习惯于提出一个投资建议而后就逗留在那边而不管不利于这样做的新凭据的存在研究表示人们对诸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公民经济增加率或许一家上市公司的收益增加率平时都有一个预期而这个预期就成为对市场进行快速解说的一个锚对市场均匀预期的较大偏离对价钱在短期内会有重要影响有时甚至会惹起激烈的震动锚定现象有助于解说一些金融市场上的难题如美国投资者在20世纪 80年代广泛以为日本股票的市盈率太高这是因为他们以美国股市的市盈率为参照系数而到了 90 年月中期不再以为东京股市市盈率过高尽管其市盈率还是比美国的要高得多因为此时 80 年月末东京较高的市盈率已成为其比较参照的参照系数6.典型启迪所谓典型启迪( typicalinspire)是指人们喜爱把事物分红典型的几个类型而后在对事件进行概率预计时过分重申这类典型种类的重要性而不管其余潜伏可能的凭据人们恩赐某些事件、报告或发言更重要或恩赐它们超出实质价值的更高的权重而另一些则恩赐较少的权重典型启迪的结果必定令人们偏向于在其实是随机的数据序列中“洞察”到某种模式从而造成系统性的展望误差如大多数投资者深信“好公司(名气大的公司)”就是“好股票”这类误差的产生是因为投资者误把“好公司”等同于“好股票”7.羊群行为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 herdbehaviors)是一种特别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立的状况下行为遇到其余投资者的影响模拟别人决策或许过分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因为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固性、效率有很大影响也与金融危机有亲近的关系所以羊群行为惹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看管部门的宽泛注意。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偏差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偏差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性错误和非理性行为。
这些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常见的行为偏差,包括过度自信、处置效应、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代表性思维与熟识性思维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以及羊群行为和投资者情绪,并举例说明。
1. 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投资者在决策时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判断的一种倾向。
这种偏差通常源于投资者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或经验过于自信,导致他们忽视风险或低估市场波动性。
例如,一个股票分析师可能认为某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将继续上涨,即使有迹象表明该股票的价格已经过高。
这种过度自信可能导致投资者买入高估的股票,最终导致亏损。
2. 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过早出售盈利的股票,而保留亏损的股票。
这种行为偏差通常发生在投资者面临损失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或焦虑,因此决定尽快减少损失。
相反,当投资者获得盈利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满足或乐观,因此决定继续持有股票。
这种处置效应可能导致投资者错失卖出盈利股票的机会,从而错失利润最大化的机会。
3. 投资经历、记忆与行为偏差投资者的投资经历、记忆和行为偏差也会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
例如,投资者可能会受到过去成功的投资经历的启发,从而在未来的投资中采取相似的策略。
然而,过去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也会成功。
此外,投资者也可能会受到过去失败的经验的影响,从而避免类似的投资决策。
这种记忆和行为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重复同样的错误。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心理账户是指投资者将资金划分为不同的“心理账户”,每个账户代表不同的投资目标或风险偏好。
这种划分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在决策时出现偏见。
例如,一个投资者可能将所有的资金都放在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中,而忽略了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机会。
这种心理账户偏见可能导致投资者承担过大的风险,从而增加投资损失的可能性。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
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认知偏差分析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中的认知偏差是指在决策时因为信息获取、处理、记忆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认知,导致投资者的决策偏离了理性与科学的轨迹。
在股票市场上,这种偏差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错误判断和不良决策,最终影响他们的投资回报。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股票投资者的认知偏差:1. 信息获取上的认知偏差股票投资者往往过度追求新闻资讯的速度和广度,但同时常常忽略对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的认知。
因此,他们可能会被所接收到的包含信息的情绪影响,从而做出不理智的决策。
例如,如果某股票的财报数据重大波动,股票投资者可能会给予该信息特别的重视,偏离了决策的理性性。
股票投资者在处理信息时,经常发生认知偏差。
例如,他们可能被美好的期望所影响,忽略了风险的存在。
因此,在受到市场线索和媒体推广时,会对股票的未来发展期望值过于乐观,忽略了市场的低谷期和潜在风险。
这种思维方式常常导致投资者购买高估值股票,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股票投资者在决策时,有时会依赖自己的回忆,而忽略历史数据的可信性。
因此,一些投资者容易产生“幻觉”认为历史股价的预测效果非常好,从而依赖单一的历史股价数据,从而在实际决策中脱离了实际情况,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决策。
4. 认知偏差在个体性格上的影响股票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往往会受到他们自己的个性特征的影响。
例如,过于自信的投资者常常将自己的判断视为唯一标准,忽略他人的意见。
这种自以为是的认知偏差将导致错误的行为,也会使自己的投资计划无法执行。
同时,缺乏耐心的投资者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从而在波动时决策出现错误,导致损失。
综上所述,股票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可以影响他们的投资选择以及市场决策。
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并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和理性的投资决策,避免可能产生的投资损失。
投资中的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偏差
投资中的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偏差投资是一种风险与回报相结合的行为,而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在投资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天性的种种局限和认知偏差,投资者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影响他们的投资选择和决策。
本文将探讨投资者心理和行为中的一些常见偏差,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克服这些偏差。
1. 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决策和能力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击败市场并获得超常收益。
这种心理偏差导致投资者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忽视风险,并将过度的自信性带入投资决策中。
为了克服这一偏差,投资者应该保持客观,并意识到市场是复杂而不可预测的。
他们应该谨慎评估风险,并在投资决策中采用多元化的策略,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
2. 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投资者对损失的敏感程度高于对收益的敏感程度。
投资者往往会避免承担风险,更倾向于保守的投资选择,以避免面对可能的损失。
为了克服这种偏差,投资者应该接受风险是投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学会控制风险。
他们应该以长期的投资目标为导向,制定适当的风险承受能力,并通过分散投资风险、定期重新评估投资组合来减轻损失的压力。
3.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决策时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倾向于模仿其他人的行为和投资选择。
这种心理偏差导致投资者追逐市场热点和流行趋势,忽视自己的独立判断和分析。
为了避免羊群效应,投资者应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他们应该深入研究和理解投资标的,不要盲从市场舆论,而是基于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做出决策。
4. 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决策时过度依赖先前的信息或经验,而忽视新的信息或变化。
投资者倾向于将自己的决策建立在已有的观点或预期之上,并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为了克服锚定效应,投资者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并及时更新自己的信息和观点。
他们应该灵活应对变化,接受市场反馈,并根据新的信息来重新评估投资决策。
5. 短期主义短期主义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追求即时收益,忽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
投资学投资者行为偏差例题
投资学投资者行为偏差例题投资中常见的行为偏差No、1损失厌恶偏见(Loss Aversion Bias)是指投资人希望规避投资损失的意愿是获得投资收益意愿的两倍,也就是说投资人通常更关注于规避风险。
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投资者会希望投资损失能够被“扯平”,导致投资人会紧守着已经发生损失的投资不管公司基本面是否已经发生变化,妄图有朝一日能够收回损失而不是及时止损。
为了避免损失厌恶偏见带来的更大投资损失,并不是说一发生损失就要将股票卖掉,要合理评估发生的原因是否由于不可逆的影响导致公司实际价值发生了变化。
No2、禀赋偏见(Endowment Bias)是指一旦拥有某件物品,对这件物品的评价会高于未拥有的物品,敝帚自珍。
禀赋偏见导致投资者可能出现以下两种行为:1)不愿放弃已有投资,即使投资不合时宜;2)对于某个投资赋予了特别的感性而导致错误的估价No3、亲密偏见(Affinity Bias)是指投资人对于有亲密关系的标的做出不合理估价而导致不理性投资决策的行为,举例来讲,比较常见的包括“家乡偏见”,投资人会倾向于购买自己家乡的上市公司股票;或导致投资人会更加喜欢投资于自己经常消费的日用品公司。
No4、可控幻觉(Illusion of Control)是指觉得可以控制投资的回报,但实际上并不可行。
比如在几次成功短线操作后觉得已经抓到了股市涨跌的窍门,但实际上短期股票波动是随机的,就像掷硬币一样,前五次都猜对并不意味着第六次也能猜对。
No5、锚定效应偏见(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Bias)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当定价方法越模糊时,锚定效应偏见就会越强。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在购买二手车时,当先看到一辆车定价10万,在看到其他类似车辆时就会以先看到的价格作为锚点评判后来看到的车辆估价是否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券投资者行为偏差分析
证券投资者无论是初涉市场的个人投资者还是精明老练的经纪人或是资深的金融分析师他们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判断市场并进行投资决策但作为普通人而非理性人他们的判断与决策过程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至陷入认知陷阱导致金融市场中较为普遍的行为偏差
1.过度自信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偏差称为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如果人们称对某事抱有90%的把握时成功的概率大约只有70%
证券市场上存在着“情绪周期”牛市往往导致了更多的过度自信遗憾的是似乎自信度的高低与成功的可能性并无必然的联系
过度自信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人们对可能性作出估计时缺乏准确性;二是人们对数量估计的置信区间太狭窄了
投资者由于过度自信坚信他们掌握了有必要进行投机性交易的信息并过分相信自己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导致大量过度交易(overtraded)一般来说男人比女人更加过度自信一些网上交易者比现场交易者显得更加过度自信
2.信息反应偏差
信息反应偏差主要包括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隔离效应
过度反应(overreaction)是指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最近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平均值的不一致个人投资者过于重视新的信息而忽略老的信息即使后者更具有广泛性他们在市场上升时变得过于乐观而在市场下降时变得过于悲观因此价格在坏信息下下跌过度而在好信息下上升过度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是市场对信息反应不准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个人投资者较多地表现为过度反应相反的是华尔街的职业投资人更多地表现为反应不足例如证券分析师往往对成长股
收益的新信息反应不足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根据新信息对盈利预测作出足够的修正
动量效应(momentumeffect)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但DeBondt和Thaler(1985),Chopra、Lakonishok和Ritter(1992)等学者也发现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有强烈的趋势经历相当大的逆转最佳股票则倾向于在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这就是反转效应(reversaleffect)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产生的根源在于对信息的反应不足与过度反应
隔离效应(disjunctioneffect)是指人们愿意等待直到信息披露再作出决策的倾向即使信息对决策并不重要或即使他们在不考虑所披露的信息时也能作出同样的决策隔离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有时在重要的公告发布之前出现价格窄幅波动和交易量萎缩而在公告发布之后会出现很大的波动或交易量的现象
3.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
损失厌恶(lossaversion)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
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 2.5倍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还有一种情况是短视的损失厌恶(myopiclossaversion)在证券投资中长期收益可能会周期性地被短视损失所打断短视的投资者把股票市场视同赌场过分强调潜在的短期损失这些投资者可能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的长期影响可能会远远超过短期内股票的涨跌由于短视的损失厌恶人们在其长期的资产配置中可能过于保守Benartzi和Thaler(1995)认为股票溢价之谜可以用短视的损失厌恶解释
后悔厌恶(regretaversion)是指当人们做出错误的决策时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痛苦为了避免后悔投资者常常做出一些非理性行为如趋向于等待一定的信息到来后才做出决策即便这些信息对决策并不重要;投资者有强烈的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后悔的情绪会有所降低
后悔厌恶和损失厌恶能够较好地解释处置效应(dispositioneffect)即投资者过长时间地持有损失股而过早地卖出盈利股因为投资者盈利时面对确定的收益和不确定的未
来走势时为了避免价格下跌而带来的后悔倾向于风险回避而做出获利了结的行为当投资者出现亏损时面对确定的损失和不确定的未来走势为避免立即兑现亏损而带来的后悔倾向于风险寻求而继续持有股票
4.心理账户
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账户”(mentalaccounting)
传统的经济理论假设资金是“可替代的”(fungible),也就是说所有的资金都是等价的但Tversky在研究个人行为时发现在人们的心目中隐含着一种对不同用途的资金的不能完全可替代使用的想法原因在于人们具有把个人财产心理账户进行分类的天性即投资人习惯于在头脑中把资金按用途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Shefrin和Statman(1994)认为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分为“无风险”的安全部分和可能赚钱的“有风险”部分Shefrin和Thaler(1998)认为人们把他们的收入来源分为三类当前的工资和薪金收入、资产收入和未来收入并按这些不同收入的现有价值来消费对于不同心理账户里的资金人们的风险偏好是不同的
人们允许自己受自己的心理账户的影响这种倾向可以解释股利之谜即股东要求分红的现象心理账户认为投资者把投资收益分为“资本账户”和“红利账户”两个局部账户分别理解资本账户损失和红利账户损失
5.锚定效应
锚定(anchoring)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Northcraft和Neale(1987)研究证实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起始价较高的交易最后达成的成交价比起始价较低的交易最终达成的成交价显著要高此外当人们被要求做定量评估时往往会受到暗示的影响如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时问卷所提供的一系列选项可令人们对号入座从而使人们的回答受到选项的影响
锚定会使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不足包括一些专业证券分析师他们习惯于提出一个投资建议然后就停留在那里而不顾不利于这样做的新证据的存在研究表明人们对诸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国民经济增长率或者一家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率通常都有一个预期而这个预期就成为对市场进行快速解释的一个锚对市场平均预期的较大偏离对价格在短期内会有重要影响有时甚至会
引起剧烈的震动
锚定现象有助于解释一些金融市场上的难题如美国投资者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认为日本股票的市盈率太高这是因为他们以美国股市的市盈率为参照系数而到了90年代中期不再认为东京股市市盈率过高尽管其市盈率还是比美国的要高得多因为此时80年代末东京较高的市盈率已成为其比较参照的参考系数
6.典型启示
所谓典型启示(typicalinspire)是指人们喜欢把事物分成典型的几个类别然后在对事件进行概率估计时过分强调这种典型类型的重要性而不顾其他潜在可能的证据人们给予某些事件、报告或发言更重要或给予它们超过实际价值的更高的权重而另一些则给予较少的权重
典型启示的后果势必使人们倾向于在实际上是随机的数据序列中“洞察”到某种模式从而造成系统性的预测偏差如大多数投资者坚信“好公司(名气大的公司)”就是“好股票”这种偏差的产生是由于投资者误把“好公司”等同于“好股票”
7.羊群行为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behaviors)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
由于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也与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羊群行为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广泛注意
另外投资者的行为偏差还有赌博与投机(gamblingandspeculation)、心理分隔(mentalcompartment)、遗憾与认知不协调(regretandcognitivedissonance)、脱节效应(disjunctioneffect)、歧义想象(magicalthinking)、注意力反常(attentionanomalies)、可得性启发(availabilityheuristic)、历史无关性(irrelevanceofhistory)、文化与社会传染(cultureandsocialcontagio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