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的学科背景
当代文艺心理学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背景与方法

四、20世纪初以来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学科形成、 建立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20世纪的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研究,是在与 西方近现代文艺心理学的对话与交流中开始的。 其中,有两位学者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便是国 学大师王国维与教育家蔡元培。
第二节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构架
文艺心理学一直存在着一个学科定位的问题。 也就是说,它究竟是从文艺角度研究人的心理的 心理学学科,还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艺的文艺 学学科呢?它究竟是从属于美学的分支学科“心 理学美学”,还是从属于文艺学的分支学科 “心理文艺学”呢?
第三节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与研究方法
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 自然科学相交叉的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研 究方法必定是多元对话、多维互动,走向综合乃 至整合的。
【思考题】
1.概述现代文艺心理学在西方建立时的学术背景。 2.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4.文艺心理学有什么学科特征? 5.文艺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二、西方近代心理学诞生以来的文艺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成果 文艺心理学在西方得到飞速发展是19世纪后半叶西 方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建立之后的事。
三、中国古代广博丰富的文艺心理理论和创作接受实践
中国古代的文艺心理思想源远流长,广博丰富,极 具民族特点。这是我们发展当代文艺心理学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理论源泉之一。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笼统地说,就是研究 古今中外的审美艺术心理活动,其核心是研究文 艺活动中具体的、感性的、活动着的人及其心理 情感与心理意象,其着眼点是文艺活动中的个体 和群体的心理体验。
一、西方古典文艺心理理论与审美实践 从心理角度分析人类的审美体验与文艺活动, 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课件文艺心理学

• 第三节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背景
• 中外古今的大量研究成果构成了文艺心理 学学科的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主 要的有下列几个方面:
• 西方古典文艺心理学理论与审美实践
• 西方近代心理学诞生以来的文艺心理学发 展的历史成果
• 中国古代广博丰富的文艺心理理论和创作 接受实践
• 马斯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 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 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 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
• 马斯洛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 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 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 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 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 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
社2009
• 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背景
• 1.什么是文艺心理学?
•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 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 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
• 2.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研究古今中外的审美艺术心理活动,其核 心是研究文艺活动中具体的、感性的、活 动着的人及其心理情感与心理意象,其着 眼点是文艺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体 验。
• 荣格(Carl G. Jung , 1875年-1961年)瑞士心 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 荣格把弗洛伊德以性欲为核心的潜意识修正为集 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同样处在人格结构的最底 层,支配着人类的行为,但它是由人类世代遗传 保留下来的一种原始经验和普遍精神,是人类共 有的一种经验模式。集体无意识主要体现为积淀 在人类心灵中的一系列原型,我们能够从经典的 艺术作品的主题、人物甚至形式、结构中概括出 许多原型,揣摩到人类的或某一民族的共同的生 存经验。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自考资料《文艺心理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2.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的学科,研究方法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3.心理活动——即把审美主体的心理当做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
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4.审美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5.审美心理机制——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接受过程中,语言、视觉、情感、记忆的各自功能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另外还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社会实践性。
二、问答题:1、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答:文艺心理学既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也不同于文艺哲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它把研究的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它不是高度思辨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记的和归纳的方法。
与文艺哲学相比,对文艺现象作微观的把握很准确,与文艺社会学比,顾及了文艺活动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充分重视了艺术家的个性。
2、文艺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这样,艺术家的心理特性,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艺术伤口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就自然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3、文艺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答: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普通心理学是很难完成的。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文艺心理学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文艺心理学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文艺心理学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文艺心理学指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介于文艺学和心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一般来说,文艺心理学以创作主体心理、作品心理内涵和欣赏主体心理为其主要研究对象和范围。
文艺心理学将视角探入艺术活动的主体心理结构之中,这对于认识艺术审美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创造行为的心理奥秘,提高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历史上看,在西方,虽然“自上而下”的艺术哲学思辨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但从柏拉图的迷狂说、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休谟、博克等人的学说中,仍窥见到艺术心理学的早期萌发。
在中国古代,艺术心理学得以在富于经验性的直观把握中表现出来。
庄子讲的“解衣般礴”、“庖丁解牛”,陆机讲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刘勰的神思论等都应视为文艺心理学的初始形态。
十九世纪,费希纳倡导“自下而上的美学”,开启了审美心理研究的新世纪,这期间,有里普斯的移情说、布洛的心理距离说、谷鲁斯的内摹仿说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此后,文艺心理学伴随着现代心理学的不断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科学形态,其中影响较大的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容格的心理原型批评及阿恩海姆等人的格式塔心理学派。
创作主体的心理研究是文艺心理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以艺术创作主体的心理机制为主要对象,大致包括:艺术家心理经验的生成、积累过程和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前者主要关乎艺术家的艺术感觉、艺术观察、情绪记忆、创作内驱力等心理因素的形成特点,以及个体心理结构的构建和集体心理结构的积淀等问题;后者侧重在描述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特征及创作活动中各种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诸如:动机与灵感、情感与思维、想象与直觉、意识与无意识、超前反映与审美创造等等。
作品的心理分析将艺术品理解为艺术家审美心理结构的物化形态,它以这一物化形态为对象,探赜钩沉,发掘其中的心理内蕴,揭示出艺术作品的心理学意义。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简论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简论作者:杨大为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6期内容摘要: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经典之作。
本文首先分析该书的写作背景,然后集中说明本书前五章的“形象的直觉”和“心理的距离”问题,最后对朱光潜先生“调和折衷”的治学方法进行反思,并指出《文艺心理学》中的一些瑕疵。
《文艺心理学》一书在今天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阅读价值。
关键词: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背景核心理论调和折衷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即便在各种文艺心理学的教材和读本层出不穷的今天,朱先生的这本著作依然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文艺心理学》的写作背景根据朱光潜先生《作者自白》中所说,这部书作为讲稿使用,在很多所大学里面讲过很多次。
理解这一点对理解本书的体例和行文风格很有必要。
《文艺心理学》一书文风平易通俗,这和它作为“讲稿”不无关系。
从本书的《作者自白》以及附录中的《作者自传》里还可以看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朱光潜先生做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知识背景或者说是知识储备。
作者自述:“我前后在几个大学里做过十四年的学生,学过许多不相干的功课,解剖过鲨鱼,制造过染色切片,读过建筑史,学过符号名学,用过熏烟鼓和电气反应表测验心理反应,可是从来没有上过一次美学课。
”这种知识积累对朱光潜先生能够展开专业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无疑大有裨益。
文艺心理学这门学科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不仅要有文艺知识,同样需要有专门的心理学知识背景,朱光潜先生的写作背景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在《作者自传》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朱光潜先生所受的教育。
朱先生从小受的是正统的封建私塾教育,对四书五经以及传统诗文、历史以及必须的科举策论的学习时间长达八年之久。
后来朱先生辗转异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受到长期的封建教育和英帝国主义教育”。
朱光潜先生其时说这句话无疑是很诚恳的,但在今天看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扎实的古典文学根基和纯正的欧洲文化的熏陶。
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第五节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 艺心理学
一、需要层次论 二、人的潜能和价 值论 三、“自我实现” 与“高峰体验”
四、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于审美心理的 启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审美活动在人的自我实 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把审美活动看做人的 “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阶段,看做人的“自我实 现”的重要一环,看做能使人获得巨大精神享受 的“高峰体验”。审美实质上就是对自我本质和 价值的观照。人的潜能的发挥离不开审美活动,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在物 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 当今消费社会与商品社会时代,强调人的价值, 强调精神的魅力,强调人的高级需要和精神需要, 强调审美与艺术在人的自我实现过程中的意义和
二、阿德勒与文艺心理学 (一)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 (二)生活风格 : 把个体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 要素:出生顺序、最初记忆、梦的分析 三、拉康与文艺心理学 (一)无意识、语言与结构 无意识具有一种语言结构,或者说“无意识”就 是语言的结构,像字词一类的语言实体,它们存 在于意识的话语的空白处 (二)“镜像阶段论”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一、格式塔心理学 又称完形心理学,是1912年诞生在德 国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派。其主要代表人 物有德国心理学家惠特海默、考夫卡、柯 勒,特别是原籍德国后来移居美国的著名 美学家、心理学家鲁道夫· 阿恩海姆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完形”的三个特点:整体性 独立性 主客体的统一性 三、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主要观点: (一)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 (二)表现性是艺术品中的“格式塔质” (三)艺术抽象解释着某种现实事物,并借 助与这种反映或解释来表现特定意义。 (四)张力导致了视觉艺术中的运动 (五)艺术品要求视知觉的平衡。
《文艺心理学》概述》课件

结语
1 文艺心理学的未
来发展
展望文艺心理学未来 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 势。
2 文艺心理学在实
践中的应用
探讨文艺心理学在教 育、治疗和创造力发 展等领域的应用。
3 文艺心理学的意
义和价值
总结文艺心理学对个 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价 值。
《文艺心理学》概述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艺作品与人们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探讨了文
什么是文艺心理学
1 文艺心理学定义及起源
介绍文艺心理学的定义以及它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
2 文艺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讨论文艺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3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2 创作者的文艺语言
介绍创作者如何通过文艺语言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
3 创作过程中的心理作用
讨论创作过程中心理因素对作品创作的影响。
文艺鉴赏与心理
1 鉴赏者的心理反应 2 鉴赏过程中的心
理作用
解析鉴赏者对文艺作
品的情感和认知反应。
探讨鉴赏过程中的心
理因素对体验和评价
的影响。
3 文艺作品的心理
传达
讨论文艺作品如何通 过鉴赏者的心理来传 达情感和思想。
探讨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文艺作品与心理
1 文艺作品的心理
作用
解释文艺作品对人们 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影 响。
2 文艺作品的心理
效应
介绍文艺作品对人们 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3 文艺作品的心理
价值
讨论文艺作品对人们 精神和心理健康的积 极意义。
文艺创作与心理
1 创作者的文艺心理
探讨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体验。
幻灯片1-文艺心理学

文 艺 心 理 学
总论
(第一章 )
二、文艺心理学的学科背景 (一)西方古典文艺心理理论与审美实践 古希腊时期 毕达哥拉斯: “旁观”说——柏拉图: “迷狂说” ——亚里士多德:“净化说” 古罗马时代 朗吉努斯:想象和情感 17、18世纪 英国经验派美学:想象、情感和美感— —夏夫兹博里的“内在感官”说——休 谟的“同情”说 德国古典美学:康德:想象力—— 黑格 尔:想象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想象,情感
文 艺 心 理 学
▲ 寻找共通点 文学活动可以被看作一种心理现象, 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就总是一个合 乎逻辑的必然存在。
文 学 人 学
心理学
总论
(第一章 )
▲ 利用人类的智力成果 一方面,“人文化”宇宙,消解 “物理的”和“心理的”之间的截 然界限。 另一方面,人类对自身的探索:
文 艺 心 理 学
■艺术家的人格心理 (创作心理)
文 艺 心 理 学
■艺术文本的心理蕴涵 (艺术作品中 的人物、情节、环境中的心理活动) ■艺术欣赏、接受与批评的心理规律 (艺术家、作品与受众三方互动之心 理机制 )
总论
(第一章 )
■文艺活动的社会、民族、文化心理 同时,文艺心理学还要研究文艺、 审美活动与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的社会心理等一系列课题。
总论
(第一章 )
■文学研究不可回避的反思
文 艺 心 理 学
文艺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 缺了心理层面的审视,文艺将是什么模 样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 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 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文艺心理学 的研究对于我们揭示文艺创作及阅读接 受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更深入地认识文 学艺术的内在奥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 值与意义。文艺心理学可谓是一门既古 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专 业的专业基础课。
《文艺心理学》辅导资料

《文艺心理学》辅导资料“导论”第一节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文艺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类自从有了审美的能力,有了文学和艺术,也就有了美学思想,也就有了文艺心理学思想。
例如古希腊柏拉图的“迷狂说”、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中国古代的“虚静说”、“物感说”、“意境说”等等都是文艺心理学思想,但文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近代和现代的事情。
文艺心理学在我国沉默了半个世纪,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和审美主体受到重视,文艺心理学才重新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但文艺心理学目前仍然不具有现代科学形态,它是一门正在成长中的学科。
尽管如此,文艺心理学具有无穷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对于探寻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的奥秘,对于美学、文艺学的建设,对于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西方,文艺心理学是在19世纪后半期,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心理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19世纪,西方主要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或文艺心理学理论有:1、实验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的第一个重要流派。
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
他运用心理实验的方法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心理学研究,注重审美体验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自下而上”的研究,与“自上而下”的哲学研究方法相区别。
实验心理学与传统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研究对象不同。
传统美学侧重于研究审美客体和审美对象,而实验心理学主要研究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和心理功能。
二是研究方法不同。
传统美学采用演绎的方法,从理论出发,推演出一套美学体系。
实验心理学则采用归纳的方法,从审美体验出发进行概括,最后得出一套观点和理论。
例如,费希纳经过心理实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接近于黄金分割的长方形最受喜爱,长带形和正四方形最不受喜爱。
实验心理学使美学研究发生了由“自上而下”的研究向“自下而上”的研究的转变,开辟了现代美学的新纪元,标志着文艺心理学的产生。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2.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的学科,研究方法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3.心理活动——即把审美主体的心理当做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
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4.审美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5.审美心理机制——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接受过程中,语言、视觉、情感、记忆的各自功能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另外还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社会实践性。
二、问答题:1、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答:文艺心理学既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也不同于文艺哲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它把研究的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它不是高度思辨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记的和归纳的方法。
与文艺哲学相比,对文艺现象作微观的把握很准确,与文艺社会学比,顾及了文艺活动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充分重视了艺术家的个性。
2、文艺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这样,艺术家的心理特性,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艺术伤口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就自然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3、文艺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答: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普通心理学是很难完成的。
文艺心理学讲述资料

2.1实验心理学派
关于人类心理的论述和研究,可以追溯到希腊的哲学 著作。但他们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内省思辩的方法。 这样结果就像两小儿辩日一样,彼此谁也说服不了 哪一方。而且当时的心理学思想是孕育在哲学思想 中的,不妨称之为“安乐椅中的心理学”,这种状 态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 。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曾断言,心理学不可能成 为科学。因为心理或者说是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又具有极大的个体差异性、群体差异性,以及多种 维度、层次。比如身心问题,自古以来,就有身心 平行论、身心交感论之说。
2.2.2桑塔亚那(美):美即美感,美是一种 客观化的快乐。
2.2.3立普斯(德)移情说 2.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布洛(瑞)审美距离说 2.2.5闵斯特堡(德)孤立说 2.2.6谷鲁斯(德)内模仿说
3、现代文艺心理理论 3.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意识、前意识、潜(无)意识;超我、自我、 本我;性本能;梦;对艺术创作的动力、艺 术家的心理素质、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艺术的社会功能等都进行了探讨。
环境中的心理活动 4.3艺术欣赏、接受、批评的心理规律;艺术家、作
品、受众三方的心理机制 4.4文艺活动的社会、民族、文化心理等
5、学科性质和特征 5.1是一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交叉的
学科 5.2具有人文的、精神的、心理的、社会的、生理的、
历史的时代的特征 6、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6.1运用当代实验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格式塔心理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 工作的心理学。它更多地是研究心理学的一 种方法学。
广义的实验心理学是相对于人文取向的心理 学体系,也叫科学心理学。
狭义上来说,实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实验的 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并介绍心理学各分支领 域中实验研究成果的科学。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背景

总论
(第一章 )
│ ┌──────┐
音乐 绘画 舞蹈
第三节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文 艺 心 理 学
总论
(第一章 )
交叉学科: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自然科 学 人文/精神/心理/社会 生理/物理 历史/现 实 ■研究方法: ■多元对话:展开各种不同学派和话语间 的对话,寻找一种对位机制. ■多维互动:选择和采纳当代文艺学研究 的多种理论话语和方法,异中求同,为我所 用. ■整体综合:哲学指导、重实证:自下而上、 以心理学方法为基础、重视美学研究成 果、采纳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成果与方法
总论
(第一章 )
哲学家 康德: 美学、文艺学研究中的心理学方法 不能令人信服,因为他相信审美判断中 存在有一种“先验的东西”,而这种东 西,却是他那个时代的心理学未曾触及 到的。 美学家 科林伍德: 心理学对伪美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而它对真正美学的贡献等于零。 文艺理论家 韦勒克: 就心理活动及其机制的有意识和系 统化的理论而言,心理学对艺术不是必 要的,心理学本身也没有艺术上的价值。
引言:文艺心理学成为可能
■文学与心理学的复杂关系 文学与心理学的不等关系(不同学科)
文艺学
≠
心理学
总论
(第一章 )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 观现实的艺术。(研究文艺规律的科学) 心理:人的内心世界、意识活动、精神现 象的通称。(研究心理现象客观规律的科学)
△来自权威的阻力
文 艺 心 理 学
总论
(第一章 )
文 艺 心 理 学
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背景
一、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作品 心理结构
作家 审 美 体 验 心理过程 社会 读者
教案三

C、艺术作品影响欣赏者美感唤醒的 最重要的方式是通过形式特征的 相对易变性”实现的。 “相对易变性”实现的。形式要素 的新奇、复杂能激起欣赏者的惊讶、 的新奇、复杂能激起欣赏者的惊讶、 惊诧,形式要素的错杂、无规律、 惊诧,形式要素的错杂、无规律、 不对称等往往激起欣赏者期待的受 复杂化。 挫、复杂化。
第一章 究途径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
第一节 实验派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一、作为现代文艺心理学源头的实验 派心理学 1、费希纳——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先 费希纳 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先 驱者之一, 美学导论》 驱者之一,《美学导论》体现了他 对审美的实验研究的全部内容。 对审美的实验研究的全部内容。其 16种原则至今对艺术心理学具有 中16种原则至今对艺术心理学具有 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当的参考价值。
(2)、 (2)、用实证的经验分析方法取代了 原来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辨方法, 原来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辨方法,以 主体的审美经验和心理活动作为分析 和研究对象来进行理论的概括与总结, 和研究对象来进行理论的概括与总结, 将自然科学的实证分析方法引入美学 和文艺领域, 和文艺领域,带来了方法论上的革命 性转换, 性转换,促进了现代意义上的文艺心 理学的产生。 理学的产生。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2、吉布森——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吉布森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他专注于对人类知觉及其行为的研 究,提出了个体知觉和群体知觉相 互转化的理论。 互转化的理论。
3、贝里尼——他对心理学的主要贡 贝里尼——他对心理学的主要贡 贝里尼—— 献体现在动机与唤醒, 献体现在动机与唤醒,思维与心理 美学,以及视觉艺术等领域, 美学,以及视觉艺术等领域,提出 了著名的“唤醒理论” 了著名的“唤醒理论”。 A、两种唤醒方式:渐进性唤醒和 两种唤醒方式: 亢奋性唤醒 唤醒需要的主、 B、唤醒需要的主、客体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心理学是 一门运用心理学和 文艺学的跨学科方 法来研究古今中外 的文艺活动和文艺 现象的重要学科。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 对于我们揭示文艺 创作及阅读接受过 程中的心理机制, 更深入地认识文学 艺术的内在奥秘, 有着非常重要的价 值与意义。文艺心 理学可谓是一门既 古老而又年轻的学 科。是中国语言文 学专业的专业基础 课。
引言:文艺心理学成为可能
■文学与心理学的复杂关系 文学与心理学的不等关系(不同学科)
文艺学
≠
心理学
总论
(第一章 )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 观现实的艺术。(研究文艺规律的科学) 心理:人的内心世界、意识活动、精神现 象的通称。(研究心理现象客观规律的科学)
△来自权威的阻力
文 艺 心 理 学
■艺术家的人格心理 (创作心理)
文 艺 心 理 学
■艺术文本的心理蕴涵 (艺术作品中 的人物、情节、环境中的心理活动) ■艺术欣赏、接受与批评的心理规律 (艺术家、作品与受众三方互动之心 理机制 )
总论
(第一章 )
■文艺活动的社会、民族、文化心理 同时,文艺心理学还要研究文艺、 审美活动与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的社会心理等一系列课题。
(二)西方近代心理学诞生以来的文艺 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成果
文 艺 心 理 学
总论
(第一章 )
19世纪末期(美学与自然科学结合: 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变) 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审美体验, 用“自下而上”的美学代替“自上 而下”的美学研究 德国学者屈耳佩:审美观照与利害 无关// 瓦伦丁:审美主体—客观型、 心理型、联想型和性格型 英国心理学家贝里尼: “唤醒理论”
文 艺 心 理 学
总论
(第一章 )
二、文艺心理学的学科背景 (一)西方古典文艺心理理论与审美实践 古希腊时期 毕达哥拉斯: “旁观”说——柏拉图: “迷狂说” ——亚里士多德:“净化说” 古罗马时代 朗吉努斯:想象和情感 17、18世纪 英国经验派美学:想象、情感和美感— —夏夫兹博里的“内在感官”说——休 谟的“同情”说 德国古典美学:康德:想象力—— 黑格 尔:想象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想象,情感
总论
(第一章 )
文 艺 心 理 学
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背景
一、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作品 心理结构
作家 审 美 体 验 心理过程 社会 读者
总论
(第一章 )
文艺心理学就是研究古今中外的审美艺术心 理活动,其核心是研究文艺活动中具体的、感性 的、活动着的人及其心理情感与心理意象。其着 眼点是文艺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体验。
文 艺 心 理 学
▲ 寻找共通点 文学活动可以被看作一种心理现象, 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就总是一个合 乎逻辑的必然存在。
文 学 人 学
心理学
总论
(第一章 )
▲ 利用人类的智力成果 一方面,“人文化”宇宙,消解 “物理的”和“心理的”之间的截 然界限。 另一方面,人类对自身的探索:
文 艺 心 理 学
总论
(第一章 )
■文学研究不可回避的反思
文 艺 心 理 学
文艺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 缺了心理层面的审视,文艺将是什么模 样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 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 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文艺心理学 的研究对于我们揭示文艺创作及阅读接 受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更深入地认识文 学艺术的内在奥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 值与意义。文艺心理学可谓是一门既古 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专 业的专业基础课。
总论
(第一章 )
哲学家 康德: 美学、文艺学研究中的心理学方法 不能令人信服,因为他相信审美判断中 存在有一种“先验的东西”,而这种东 西,却是他那个时代的心理学未曾触及 到的。 美学家 科林伍德: 心理学对伪美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而它对真正美学的贡献等于零。 文艺理论家 韦勒克: 就心理活动及其机制的有意识和系 统化的理论而言,心理学对艺术不是必 要的,心理学本身也没有艺术上的价值。
美国著名文艺学家里恩· 艾德尔: 文学和心理学日益抹去了它们之间 的疆界。 勃兰兑斯: 文学,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 一种,就是研究灵魂的历史。
十九世纪晚期以来,一个优秀的诗人或 小说家所提供的人文方面的、心灵方面 的知识往往比一个心理学家所能提供的 还要丰富,而在某些心理学流派中,心 理学的知识也已经开始在文学创作中直 接结出累累硕果。文学与心理学的相互 渗透,使“文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 的学科,开始展现出诱人的魅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转向)
文 艺 心 理 学
总论
(第一章 )
克罗齐和科林伍德: 直觉表现说 美国自然主义美学家桑塔耶: “美是一种客观化的快乐” 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移情说” 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和语言学家布洛:“心理距离”说 德国生物学家、美学家和心理学家谷鲁斯与浮龙•李:“内摹仿 说” 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堡:“孤立”说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无意识、性、人格结构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精神分析学:集体无意识 奥地利心理家阿德勒: “自卑情结”动机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糅合在一起,认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爱欲活动;另一代表人物 弗洛姆: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合作,克服弗洛伊德理论中非社会性 和泛性欲论的缺陷。 美国学者霍兰德:读者反应批评 法国的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后现代批评家詹姆逊:重新阐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斯洛文尼亚理论家齐泽克:重新阐释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和美国心理学 家、美学家鲁道夫· 阿恩海姆:“异质同构”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 “积极的心理学”或“建设的心理 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创立的日内瓦学派:认识建构中同化与 顺应 前苏联的心理学研究学派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人的心理是在一定
文 艺 心 理 学
总 论
通过本论的学习,从总体上了解文艺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与研究对象; 把握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科构架与学科特征;初步了解文艺心理 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对文艺心理学这门专业基础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本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并不多,重点在于理解贯通。
文 艺 心 理 学
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背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