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与改革路径
关于学习的几个关键词
能动、对话、建构、反应、改变、生成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是一个学习者通过能动的“对话”,获 得积极的反应,主动的建构和动态的生成, 从而获得学习者认知和行为发生改变的过程, 简言之,学习是一个能动的“对话”过程。
教学、课堂教学?
教学即教学生学(指导、帮助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即在课堂中教学学生学习,也即教师 在课堂中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对话”
讲出来
只有学习者能够把自己的理解、建构与思考、 想象讲出来,才真正发生了学习。
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用规范的语言讲出来 用科学的语言讲出来
独立阅读讲出来 小组交流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 师生互动讲出来
总结反思讲出来
用优美的语言讲出来
写下来
这是一个整理思维、内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迁移能力的过程,因而是一个使学习变得 真正有效的过程。
(三)改造现行的教材与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变革要求落实“以学为本”,但现行 的教材却都是按“以教为中心”的理念编写的。
课堂教学变革
课程内容改造
(四)坚持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两手抓”
[美]布罗菲&艾弗森: “课堂教学管理技能足以决定教学的成败。” 课堂管理的意义在于: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
使每一个小组都活动起来; 学生非常积极,课堂非常有序。 课堂管理的主要策略: 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充满赏识的激励氛围;
概括提炼写下来 听课记录写下来
写下来使人精确 写下来使人深刻
规范练习写下来
错题重做写下来
写下来使人严谨
写下来使人智慧
(四)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路径教育改革是一个涉及广泛的领域,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体系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方向1. 个性化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标准化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而个性化教育则强调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教学计划和资源,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发展。
2. 创新能力培养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教育改革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灌输知识为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
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实践创新。
3. 团队合作与社交能力现代社会强调合作与交流,而教育往往将学生置于独立学习的环境中。
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通过集体活动、互动教学和社区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沟通和解决冲突,以适应日后工作和社交的需求。
二、路径1. 改革课程设置教育改革需要从课程设置入手,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强实践性教育,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 培养教师队伍教育改革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实施和推动。
培养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基础,同时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发展能力。
培训和培养教师的任务不能仅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还要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使其能够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3. 引入新技术和资源教育改革需要借助新技术和资源来改进教学和学习环境。
引入信息技术,推广智能化教学设备,为教学提供更多元化的工具和资源。
当前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价值取向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 也在强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如果概括一下,当 前国内外教学改革有以下取向——
▲价值取向的人本化与能力化 ▲教学(学习)模式自主建构化 ▲深度学习常态化 ▲学习时空灵活化 ▲教学理念行为化(操作化) ▲教学评价标准化与表现化(情境化)共生
那么,何为“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我们 今天需要怎样的核心素养?目前这方面又有哪 些新的发展?
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 启动了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目的是为了 检查即将结束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获取全 面参与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该项目 使“素养”(literacy)这一概念具有创新性的意 义,素养与学生在许多重要领域有效沟通时所 需具备的分析、思考以及解决和解释问题的能 力相关——王晓辉主编:《全球教育治理——国际教育改革
以人为本不仅要表现在最终价值取向和培养目 标这些比较抽象的表述上,还应该更加具体体 现在:尽一切可能满足学生的一切合理需求, 尤其是最大程度地支持学生学习,促进其健康、 快乐、有尊严地成长。
就拿教室资源来讲,以美国为例,教室就是资 源室,一切能够支持学习的资源都可以在教室 里找到(参见一组图片)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
“能力(素养)不仅是知识和技能,它也包括 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利用和动员社会心理资源 (包括技能和态度)来满足复杂要求的能力 例如,有效交往的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能利 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技能、
以及对其交往的对象的态度。”——王晓辉主编:
Be important not just for specialists but for all individuals.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而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取向对于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中心。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堂教学应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和促进者。
课堂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课堂教学还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还应当注重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而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
要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使每一堂课都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契机,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只有通过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使学校教育得到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课堂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价值取向应当注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十大价值取向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十大价值取向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十大价值取向通过聚焦课堂教学的过程,我们看到当前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行为发生了一些新颖的变化,形成了十分明显的价值取向,笔者尝试概括如下.价值取向之一.兼顾继承与发展,侧重于改革创新教育历来强调继承发展,但是改革必须坚定不移,不断深入,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尤其要在“亲和力、问题性、思想性、联系性”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程序中迸发的的每一个“闪光点”都会受到充分的肯定和关注.价值取向之二.兼顾问题与情境,侧重于情境创设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被创设的情境所感染,或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即感受“悬念”、“趣味”、“矛盾”、“顿悟”和“喜悦”的教学情境,其作用是都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与毅力.价值取向之三.兼顾三维目标,侧重于过程、情感一般的课堂教学,在思维方法训练上均有相当的重视.能恰当把握好“本体”和“载体”的关系,凡能体现和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课堂教学均得到普遍的认可,开放的、发散的课堂行为尤其得到赞赏.价值取向之四.兼顾接受与探究,侧重于探索研究接受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主要形式,现在以至将来仍会运用.特别是有意义的接受性教学,对于大量的概念、法则、规律的学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积极实践探究教学而采用的实验探究或尝试理论探究的方法,可在学生心中掀起一种探究的心理冲动,造成认知冲突,产生想象和猜想.价值取向之五.兼顾师生互动,侧重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但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使人们把目光更加专注于学生.因此,凡学生信心得以加强、人格得到尊重、能力得到发展、主体参与并得到充分体现的课堂均为好课的主要标志.价值取向之六.兼顾形式与本质,侧重学科本质学科的本质观是学科教学观的重要表现.外在的趣味性不是学科的本质,根本的是要从各学科内部来挖掘、开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于密切联系实际,适度降低形式化要求,突出学科本质.对知识应用这一目标的追求应注重于本质的内涵,通过有效的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科学的态度等潜在价值.价值取向之七.兼顾内容与结构,侧重逻辑结构逻辑结构是教学过程的纲领与骨架.教学逻辑结构合理的实现,可从师生活动、教学流程、时空分配等方面落实.为此要有明确的师生活动的内容、对象、主体、目的;要有清晰的可以确定情景、问题、探究、应用等环节的科学的教学流程;要有合理的、突出重点的时空分配.价值取向之八.兼顾练习与活动,侧重多元活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学习训练的内容、形式不能仅局限于习题的演练.比如课堂中的探求、类比、联想、归纳、总结等多元化活动,也是训练的重要形式.其实教材上每一个新知识、新内容的学习过程都是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能力的好素材和最佳时机. 新课程强调训练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常规练习要适量,问题设计应有开放性,富有新意、真实生活气息的问题应有效进人课堂.价值取向之九.兼顾教情与学情,侧重学法指导众所周知:一方面,知识的形成及积累充分发挥了人类的心智功能;另一方面,由经验性和实践性衍生出来的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课程改革需要从学科的本质特征出发,在经验与理性、形式与实质、人与社会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演示、探究、体验等教学方法客观上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只有教师选用是否恰当之别.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指导学法,取决于教师的理解、领悟、驾驭、实施能力,因师、因生、因时、因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学法指导具有普遍的、长效的发展价值.价值取向之十.兼顾知识与文化,侧重于文化价值新课程改变着教师的角色定位,即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自主学习的组织者、良好品德的培养者、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者,因而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和行为,其根本表现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知识是文化的载体,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开发智力,提升思想,实现文化的传承.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至少面临使用新教材、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手段)、拥有新的教学观念这三个高低有别的层次和类型的“转变”,因此新课程的实施作为一个过程、一个框架、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任重而道远.认清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就会找准教学的“着力点”,教学就会按科学的教学理念所引导的航向顺利前行,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苏东坡说:“学如富贵在博收,仰取俯拾无需筹”,如果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不停地“仰取”“俯拾”,兼收并蓄,久而久之,知识自然就会丰富起来,教学业绩就会硕果累累,专业成长定会水到渠成、灿然而就.。
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从提升学生参与度、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学科融合、应用信息技术、注重学习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展开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径,以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一、提升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度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采用启发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教师可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组织实践活动、开展项目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学科融合学科融合是促进跨学科综合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跨学科的情境,通过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方式,促使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相互交融,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虚拟实验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注重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好地整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六、改革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成绩和知识记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综合评价、自我评价等,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拓宽思维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通过引入现实问题、典型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八、鼓励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九、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 u n lo h n c u d c to n t t t o ra f C a g hn E u a in I s iu e
J 12 1 u .0 1
V 12 N . o.7 o7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 的价值取 向及 路径
路 辉
( 长春 教 育学院 音体 美 系 ,吉林 长春 1 0 6 3 0 1)
摘 要 : 小 学 美 术课 堂教 学模 式 的价 值 取 向在 理 论 上 趋 向 于建 构 主 义 理 论 ,教 学 路 径 上 重 视 从 ‘ 的课 堂 ” 转 型 为 ‘ 的课 堂 ” ‘ 教 ‘ 学 .
重视 课 堂 教 学 活动 情 境 的创 设 , 关心 学 生 自主性 、探 究性 和 合 作性 的表 现 ,这 是新 形 式 下 小学 美术 新课 程 教 学模 式 的重 要 转 变 。 关 键 词 :小 学 美 术 ;教 学模 式 ;价 值 取 向 ;路 径
中图 分 类 号 :G 2 . 6 37 5
一
文 献 标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7 — 5 1 ( 0 1 7 0 1 — 3 6 1 6 3 2 1 )0 — 1 夫提 出的五步教学法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解新知、练习巩 新课标把小学美术划分为四个学 习领域 ,即 “ 造型 ・ 表现” 固、布置作业 ,直 到今天可 以说对我 国教学 的影响 仍然 根深蒂 、 “ 计 ・ 用” “ 设 应 、 欣赏 ・ 评述 ” “ 、 综合 ・ ” 探索 ,较之原来 美术 固,其 目 标重在知识的传授 与灌输 , 根源在于传统应试教 育思想 钛 纲》以 “ 绘画” “ 、 工艺” “ 、 欣赏”的三分法有 了很大不同。 的制约。根据 日 本学者的研 究 , 这种 以 “ 传递 中心教 学”为认识 首先 ,改变了原来 钛 纲 划分课业类型过于学科本位和笼统的 论的教学问题在于 : “ 第一 ,把儿童视 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存在 , 弊端 ,淡化了学科的专业性 ; 次,更加明确 了学习 目 ,增强 视为一张 白 、一种容器。片面灌输知识的结果是 ,儿童原本拥 其 标 纸 了对 素质教育的导 向性 ,符合小学生学习美术自年龄特征和心理 有的主观能动性也被 消磨殆尽 。第二 , 儿童丧失 了本来 目的。 每 使 规律 ;再次 ,注重教学的生活化 、自主化、综合化、探究化等要 学 习的使命仅仅归结为记忆现成知识 , 在应试竞争中出人头地” 。 求,使小学生的美术学 习变得更加富有情趣性与挑战性 。 小学新美术课 程标准 的基 本理 念主要 体现在 以下方面 :第 把 “ 综合 ・ 索”作 为一个独 立的领域 加以强调 , 探 是新课程 以学 生发展为本 的课程 价值 观 ;第二 ,关注基 本素质 的培 改革的突出特色 。它强化了美术学科与其它各学科之间的综合 与 养 ,注重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第三 ,教学上只设定为 联系 。其 目标表现为 : ( 理解 美术学科 与其他学科 的差异 与 多数学生能达 到的 “ 低标 准” 1 ) 最 ,注重回归生活世 界的课程 生态 联系 , 习灵活运用各学科 的知识 , 学 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 , 开 观 ;第 四,关注学 生学 习结果与过程的表述 ,注 重教学过程的创 展探究性 、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并 以各种形式发表 ; ( 认识 新与发展的课程实施观 ; 2 ) 第五 ,课程标准只设定间接 的、指导的 美术 与生活 的关系 ,发展 综合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阔视野 , 和弹性的 “ 3开 规范” ,体现了科学 与开放的精神。 拓展想象 的空 间,激发探索未来领域的欲望 ,体验探索的愉悦 与 不难看出 , 现代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重在学 生审美能力的培 成功感。 养 ,具体行为体现在 :第一 ,关注审美体验 ,开发利用校 外课程 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出发点。小学美 资源 ,教师通过引领 、观察 、体验和分析使学生学会发现 自然的 术新课程提出要实现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 美 ;第二 , 教学 中教师应以对 学生的爱为基础 ,尽显教学 人文关 态度 与价值观 , 正对知识 、能力、态度等进行有机整合 , 真 体现 怀 ,构建 师生 的对 话型 课堂 ,构建平等 、交流 、合作 的人文环 了对 人的生命存在 及其发展的整体 关怀 。新课程 秉持的是 一种 境 ;第三 ,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 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到审 “ 整体教育” ( osc dctn H l iE uao)观 ,这在课程 目 i t i 标上的具体体 美情感的表达上来 ,使学生在 学习知识 的过程中学会情感 的抒发 现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 “ 整体的人” (hlpr n 。 “ w o s ) e eo 整体的 和思想的表达 ;第四 ,把 “ 情感陶 冶,人格完善”的培养 目 标贯 人”的发展 ,首先 意味着智力 与人格 的协调发展 。雅斯贝 尔斯 穿于教 学活 动的始 终 ,无 论是 “ 造型 ・ 现 ” “ 计 ・ 用 ” 表 、 设 应 、 ( .a e )在 《 K Js r ps 什么是教 中曾经忠告人们 : “ 教育是 人的 “ 欣赏 ・ 评述”还是 “ 综合 ・ 探索”等领域 。 灵魂的教 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其次 , “ 体的人” 整 小学美术课堂教 学重视从 “ 的课堂”转型为 “ 教 学的课堂” , 的发展还 意味着人体 、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小学美术教学改 重视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 ,实现教 学中师生 的对话 ;鼓 革也正反映 出,由重视美术教学的专业性特点向促进入的整体素 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协作 、交流 、合作和探究;在教学中希 质提高转化这个基本的思想脉络。 望学生能够主体地参 与的学 习;合理运 用适应课 堂教学的评价环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黑龙江省宾县第一中学赵云飞新课标、新教材以崭新的课程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给人们勾勒出了一幅素质教育的美好愿景。
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理念与现实的差距,教学效果与预期要求的落差,教育目标与社会评价影响,使教师在新课程中的实施过程中感觉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
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有之,穿老鞋走新路者有之,甚至索性穿老鞋走老路。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依然是以应试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的。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变革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是课程改革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1.新课程实施的难点新课程的实施就是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学质量也是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新课程的归宿,是新课程推进的动力,没有教学质量,新课程将寸步难行。
片面的以教学质量为作为课堂教学价值的主要或唯一取向,则课堂的主宰者仍然的教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真正体现。
注重结论,机械训练仍将是课堂的主旋律。
诚然,以结论为核心的机械训练是短期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这种情况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其做法不仅事倍功半,更将严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养成。
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习能力的养成,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体验深刻,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造能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成绩自然得到提升,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虽然这个过程相对漫长,但收获的不仅是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价值取向新课程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课程的变化,课堂形式的多样和学生活动的增加,而应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切实、全面发展,工作价值的取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作者:白立芳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36期摘要:从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来看,其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并且在研究结论和方法上也取得显著的进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等。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只有将其价值取向作为基础,才能够更好的构件新课程价值体系,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新课程对教学改革价值的内在要求,然后分析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最后对其改革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教学改革;价值取向;路径一、新课程对教学改革价值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课程改革,其中最新的一次新课程改革涉及到教材、教学的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及学生对新课程的适应等。
1、新课程对教学改革实体性价值的要求基础教育是以课堂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实施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也内在地影响着教育制度。
同时,还直接决定着教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教师教学活动的价值取舍,学生学习活动的价值评价,以及教学改革的取向、价值评价。
科学性要求教学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教学规律办事。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学活动本身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发展规律进行。
而教学改革也要求从实践出发,循序渐进,要从主观愿望出发。
这一价值取向规定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价都必须从实际出发。
这就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实体性价值的核心。
先进性要求教学改革不能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
教学改革实际上是改革那些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和教学制度。
由于新课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系统,教学改革本身也是一个发展的系统。
因此,改革方案的价值取向一定要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
正是以这种动态的价值观为指导,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需要。
这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实体性价值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性价值的具体化。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新内涵新课程力图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教学的片面看法,重建教、学、教师、学生等概念,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
教学不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导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
二、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新课程秉持的是一种整体教育观,在课程目标上的体现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个“整体的人”。
即人的存在的完整性和人的生成的完整性。
从人的存在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寻求个体、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生存;从人的生成角度来看,教学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追求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三、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一)教师的教学创新1.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觉醒。
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
教师在拥有课程意识的同时,也要进行教学觉醒,即在课程意识的支配下自觉唤醒教学活动主体,对教学、教师和学生进行重新审视,使教学从主体失落走向自身觉醒,使教师自身从“课程代理人”回归自主,使学生从课堂的边缘进入教学的中心。
2.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的突出特征就是强调“课程统整”、“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这要求教师冲破既有的种种“课程惰性”,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
3.教师生活的重塑。
教学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方式,教师可以追寻这种生活和存在方式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不是优秀教师展示其娴熟的授课技巧的一种表演活动,而是每个学生实现其正常的人生发展的一种心路历程。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教学中应追求“自我”与“自我”的相遇,只有师生都真诚地展示自我,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育场域,才能够有助于真正的“整体的人”的诞生,教师生活才会有意义。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妨试试这4种路径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妨试试这4种路径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引导下的新课改,让许多学校发生了一些变化,让教育者的目光集中到课程内容的改变。
但是,除了课程内容的改变,课堂教学的变化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元素,许多学校的学习机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因此,深化新课改,须以问题为导向,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
许多深陷学习负担之中的学生,课后作业仍然是“读写算”这些内容。
其实,课堂本就是“读写算”的场所,为何还要学生到课外去完成?只能说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进行“读写算”,或者在做着与“读写算”无关的事情。
教师在课堂上又在做什么呢?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师教的大多是学生一学就懂的内容,是教师方便教或认为精彩的内容,而不是学生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内容。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有完整、丰富、多样等特点,而学生“学的活动”则非常零散、机械、单调,难以形成结构。
因此,可以对日常课堂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基本判断:课堂上学生“学的活动”太少,许多应该学的内容没有学;教学过程的推进主要依靠师生对话,而不是学生的自学、思考、探究。
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课堂上学生学不充分,只能在课外作业上用功,这也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上述形式的课堂可以称为“教为主”课堂。
在许多学校的课堂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要学的内容完全由教师说了算,课堂上的活动也由教师占据和把控。
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处于“少动笔、少练习”的状态,只是听教师解读学习内容,偶尔应答一下教师的提问。
“教为主”的课堂从教师备课开始就进入了这样一种状态:我怎样理解这篇课文,我怎样分析这篇课文,我怎样讲解这篇课文,我怎样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路,我怎样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等等。
这种状态完全是“我”字当头,以教师为中心,导致课堂教学成了教师单项预设并主观讲析、强势操纵的行为,根本没有成为学生自己的真实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以“学习活动的设计、展开与落实”为切入点和抓手——备课重点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行为是组织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配合教师的提问),课后反思是思考学习活动的实施效果(而不是教师的教学流畅与否)。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改革方向与路径探讨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改革方向与路径探讨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改革方向与路径探讨2023年,全国各级学校课程改革已进入深入阶段,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得以显现。
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加强交流,正确认识改革方向与路径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探讨,以期为下一步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改革方向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当前国家方针指出:坚持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把学生放在全局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培养拥有扎实知识、高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这就需要学校课程改革一方面要满足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要将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当前的课程改革工作也正朝着这一方向加紧推进。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传统学科的“本体”知识与“本向”思维的融合,提升传统学科教学水平。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科内容引领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更注重学科间的融合。
2、构建知识融合、跨科学习的开放性课程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挑战性课程中的全面学习和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多年积累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成果同样得到了合理的安排。
3、设计出有趣、有用、有重要性的学习项目,避免学生只是刻板地接受知识的教育活动。
通过有趣的学习项目,学生更容易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潜力等方面的能力。
二、改革路径在改革方向的基础上,如何才能有效地改革课程呢?本文认为,改革路径应包括教育理念升华、教师素质提升、体制机制改革三个方面。
1、教育理念升华:加强对于学校教育理念的构建。
改革的核心在于教育理念,它对整个改革进程的引领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教育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尊重人的全面发展。
要以学生为中心,贯穿利用体验式教育、实践性教育、游戏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践行“无处不教、无容不足”的教育理念。
2、教师素质提升:引导教师向多元发展、专业深化和国际化三个方向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
同时,还要发扬教育专业精神,重视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联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升兴趣。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摘要在当前世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美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改革显得非常必要。
本论文通过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探讨,提出了相应的价值取向和改革路径,旨在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价值取向;改革路径AbstractIn the current world of increasing competition for talent,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is imperative. As a basic course, art has a great impact on students'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Therefor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in primary school art class isvery necessary.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in primary school art clas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value orientation and reform path,which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primary school art classroom teaching.Keywords: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mode; value orientation; reform path一、引言21世纪是人类最伟大的时代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于少年儿童的教育要求也不断提高。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摘要:在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改革要求全面推行美术素质教育。
作为一门特别的艺术学科,美术教学要求的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审美艺术能力的培养,而是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艺术课程。
因此,教育工作者们认为应该深入研究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工作,转变教育工作路径,全面改革优化我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这也正是新教育形势对于我国小学美术的基本教学要求。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改革;价值取向;路径在美术课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艺术的主人;在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会到轻松和快乐。
本文分别从学生价值意识取向和教学路径两个方面对我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究。
一、新课标下美术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1、美术教学体现价值主体取向的基本理论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实践能力。
这两种能力也有一定的区别:一是学习的基本原则不同。
前者主要强调知识的信息传递,后者主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次,活动的参与单位不同,前者主要强调从主体到客体的回归,后者主要强调从这个主体再回到这个客体再重新回到这个主体;最后是学科活动参与对象的不同,前者主要强调这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后者主要强调这个学科背后的传统文化。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从群体到接受”的集体教学模式已经不是很适合小学美术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应该采用教师个体合作探究和学生群体合作探究的结合教学模式,方便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促使学生的集体协作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1]2、美术教学价值取向的分析在我国传统美术教育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是被动的美术知识者和接受者。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僵化,教学方法单一,削弱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艺术素质的发展。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摘要: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对学生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发展,但对于现在学生来说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注重技巧训练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缺乏互动与合作等,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希望通过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的探讨,能为此提供有益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价值取向;路径引言:小学美术课程在学生的审美培养和艺术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都占据着课堂里面的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探究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问题便被放在了教师思考问题的第一位,也是当前教学亟需改革和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1.改变教师教学观念,从客观主义逐步向构建主义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扮演者知识传授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强调知识的灌输和一味的讲解,但是这种教学观念往往都偏向客观主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所以教师们应该转变观念,逐步走向构建主义。
构建主义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性,认为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和建构的过程来实现的。
2.提升学生主体地位,从“坐着学”变成“做着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另一个价值取向是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坐着学”变成“做着学”,因为以往教学模式中经常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通过听讲、观摩和模仿的方式学习,但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
学生应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过程,他们应有机会进行自主创作和实践,通过感知、观察、思考和表达来发展艺术技能和创造力。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1.创设美术课堂教学情景,增加有效的互动为了改革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创设具有艺术氛围和互动性的教学情景,比如通过布置艺术展览和展示学生作品等方式,营造一个启发学生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艺术氛围,还可以引入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来进行课堂讲座、工作坊和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专业人士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教学篇•教学创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朝着生活化、自主化以及探究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转变教学理念。
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基于教材进行教学情境的建构,呈现出全新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术的魅力,体验其中的乐趣,进而达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1.深入探究探究性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重要的目标和方向,在“造型”“设计”“欣赏”以及“综合”等学习领域,通过表现、应用和评述,深入进行探索,进而明确美术课堂教学的目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增强美术学习的情趣性和挑战性,突出美术的学科特色,强化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巧妙融入美术教学当中,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联系生活将小学美术课堂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观察到美术元素,从美术教学中发现生活的影子,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开阔视野美术属于艺术类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主体开始由教师转向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以美术课堂为基础,向着未知领域和方向进行探索,开阔视野,在该过程中积累知识和锻炼能力,获取成功的经验,体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1.审美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在教材、课堂以及生活中发现美,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小学美术(人美版)二年级《小画笔的童话》一课中,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能够巧妙地运用色彩,并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比如树木是绿色的、太阳是红色的、雪是白色的,而彩虹有七种颜色等,都能够在学生的画纸上予以展现。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将生活中的事物描绘出来,正确、合理地使用色彩,从中表现出美的一面,这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美术课作为一门特别的学科,要求的不仅仅是对学生单纯的艺术培育,而是关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帮助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因此,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深入推进教育工作,转变教育路径,全面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新形势对于小学美术课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改革;价值取向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这一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等一系列教学理念正在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在美术课堂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化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轻松和快乐。
本文共分两部分,分别从价值取向和路径两方面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进行探究。
一、新课标下美术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
因为美术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能够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所以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明确小学美术的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
展,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
将培养自主及综合探究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美术教学价值取向的理论在美术教学价值取向的理论上,应该从客观主义向建构主义不断发展。
在客观主义之下,美术课堂要求死记硬背和机械学习,而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消化知识。
在建构主义之下,强调学生在环境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知识体系,提倡学生对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学习者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者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学习的原理不同,前者强调知识的传递,后者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二是活动的单位不同,前者强调从主体到客体,后者强调从主体到客体再回到主体;三是活动对象的不同,前者强调学科的内容,后者强调学科背后的文化。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从群体到接受”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小学美术的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采用个体探究和群体探究的教学模式,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学生的协作能力发展。
2.美术教学价值取向的实际在传统美术课堂中,教师处于绝对地位,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传统的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
因此,在新课堂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给学生构建出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来确定
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教学方式来看,教师不应该将学生局限在课本知识中,可以在校内定期开展各种美术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例如绘画展、绘画比赛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可以将民间艺术例如剪纸、国画等引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多观察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新课标下美术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以上是对于新课标下美术教学的价值取向进行探究,美术教师只有遵从美术教学价值取向的标准进行教学,才能够在教学中取得硕果。
以下是基于新课标美术教学模式价值取向的教学路径提出教学方法。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书本内容上,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中缺少情景的创设。
所以,现代的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创造能力,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从权威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注重整体教育在新课程教育中要注重整体教育,美术课堂价值取向要求使学生发展成为“整体的人”。
这就
意味着要让学生的智力与人格两方面要协调发展。
例如在讲《我造的小房子》这一课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纸房子。
对于学生的成品,教师应该积极找出其中的优点,对学生多加表扬,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3.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应该在课堂之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于其中出现的不足和缺点一定要及时改正。
教师应该具有批判性思维,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自主思考解决方法。
教师应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盲目迷信权威,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勇敢提出质疑。
而在课后也要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反馈,关注学生对于课堂的感受,注重学生对于课堂的评价。
例如在学完《美丽的盘子》这一课之后,教师应该询问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了解学生是否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能否掌握教学知识,然后针对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最终实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和路径。
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以系统论作为指导思想,重视美术课堂的转型,从“教的课堂”加快转变为“学的课堂”,注重在美术课堂中对教学情境的构建,在教学中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努力为学生创造一
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对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让学生能够对美术产生兴趣,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生活中树立积极向上的姿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重学生整体的发展,这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尚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