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政府转型发展之路-张晨

合集下载

数字化赋能政府治理的机理及优化路径

数字化赋能政府治理的机理及优化路径

数字化赋能政府治理的机理及优化路径作者:徐立峰刘海巍齐琦刘丹丹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22年第08期[摘要]数字化治理已成为政府治理新形态,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是满足公众生活需求、提升政府治理效率的重要内容。

基于“机理—障碍—路径”分析框架,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对政府治理理念、结构和运行过程三个方面的潜在作用机理,提出我国政府治理仍然存在治理理念有待加强、数字政府治理结构尚需贯通和数字政府治理效率略显不高等问题。

鉴于此,提出强化数字思维、转變数字政府治理理念,融通数字平台、理顺数字政府治理结构,建立反馈机制、提升数字政府治理效率,完善配套体系、支撑数字政府建设等优化路径。

[关键词]数字化;政府治理;机理;优化路径[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08-0068-07数字化赋能政府治理作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数字政府治理作出了明确部署,要求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

2022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强调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数字政府建设不仅要关注数字平台与政府服务的结合,而且需要重点开展数字政府履职能力提升、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构建、规范数字政府建设制度规则、共享数据资源系统、以数字政府建设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和坚持党的领导等方面相关工作。

一般来说,数字化赋能政府治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技术提供治理工具;二是数字信息提供治理视角;三是数据融通提供治理环境。

关于如何推进数字化赋能政府治理,众多学者从政府治理平台质量[1]、线上服务能力测度[2]、数字技术支持意义[3]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普遍认同数字技术重塑了政府治理过程[4],提高了政府治理的效率。

治理现代化中开发区“去行政化”改革的需求、动力与向度

治理现代化中开发区“去行政化”改革的需求、动力与向度

Ә治理现代化研究治理现代化中开发区 去行政化 改革的需求㊁动力与向度张㊀晨1㊀李梦艺2(1.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ꎬ江苏苏州215021ꎻ2.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ꎬ江苏苏州215123)摘㊀要:开发区治理体制的变革深刻揭示了我国政治逻辑与经济逻辑互相形塑的过程ꎬ其历史转轨取决于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ꎮ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ꎬ正在重塑治理空间㊁治理主体㊁治理绩效及其相互关系ꎬ开发区体制改革也面临着政经关系㊁政社关系的调适和重新激活ꎮ就开发区内部治理环境来看ꎬ其生命周期㊁组织结构和区域耦合等领域转型发展的诉求凸显ꎻ就国家治理生态来说ꎬ治理现代化对纵横向制度供给㊁协同治理能力整合㊁治理工具智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开发区体制改革ꎬ有赖于重新梳理这一改革的需求㊁动力和向度ꎬ厘清开发区治理体制改革所遵循的目标定位与 去行政化 逻辑ꎬ从而回应开发区体制改革的治理现代化这一时代需求ꎮ关键词:开发区体制ꎻ 去行政化 改革ꎻ治理现代化作者简介:张晨ꎬ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ꎬ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ꎬ主要从事地方治理㊁城市治理研究ꎻ李梦艺ꎬ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ꎮ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 政府 市场 社会 三轴驱动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18BGL158)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城乡社区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18YJA810006)和江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委托项目 开发区去行政化有关问题的课题研究 (项目编号:H210084)的阶段性成果ꎮ中图分类号:D03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4403(2022)06-0038-11DOI:10.19563/j.cnki.sdzs.2022.06.005一㊁引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ꎬ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ꎮ以党的治理㊁政府治理㊁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为核心内容的国家治理改革逐步深入ꎬ正在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治理模式ꎮ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 通过创新行政体制改革ꎬ构建职责明确㊁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成为国家治理体制改革的导向标ꎮ 创新行政方式ꎬ提高行 83政效能ꎬ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①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指明了方向㊁提供了遵循ꎮ然而ꎬ如果对我国庞大的行政体制进行 激进式 改革势必会引发震荡ꎬ因此ꎬ小范围小幅度的试错和探索基础上的 试点 扩散 改革逻辑显得尤为必要ꎮ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活性载体ꎬ开发区在改革洪流中被赋予了从 宏大叙事 到 精细调适 的历史使命ꎮ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全面进入 新时代 ꎬ曾经一度走在时代潮流前列的开发区也面临着 再改革㊁再探索㊁再出发 的挑战ꎮ如何在体制机制改革中进行整体性与系统性的职能重构ꎬ如何在 立与破 的渐进式制度变迁中实现对治理体制改革纠偏与试错的成本最小化 进而在开发区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转轨㊁跨越与走向善治ꎬ这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待回答的问题ꎮ二㊁开发区体制 去行政化 改革的现实需求依托国家优惠政策 种下梧桐树 ꎬ开发区获得了 先行先试 的特定资源和发展优势ꎬ在政府引导的行政性经济治理下ꎬ呈现出一种超自主性结构②ꎬ开发区因其治理体制改革需求不断创造出新的制度供给ꎮ与微观逐利的 诱致型制度变迁 和自上而下的 强制型制度变迁 ③都有所不同ꎬ开发区治理体制的建立㊁改革和演化ꎬ是一个顺应市场化㊁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要求的 内生诱致型 的制度变革过程ꎮ④为了与国家治理变迁相适应ꎬ开发区不断地在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相互博弈中寻求 供给 需求 的平衡ꎮ然而在现实情况中ꎬ开发区体制面临着生命周期失序以及行政体制加速回归的双重困境ꎮ⑤开发区制度 供给 需求 的失衡与重大政治经济事件触发的变革㊁路径依赖产生的 阻滞 和治理技术的革新等诸多因素相关ꎬ影响制度供给失衡的诱因共同构成了开发区治理体制改革的需求要素ꎮ(一)开发区生命周期演变:阶段跨越的诉求开发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ꎬ具有生物体生命周期成长的特征ꎮ⑥处于生命周期的何种阶段决定着开发区衍生何种内生需求ꎮ在开发区成长阶段ꎬ由于这个时期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ꎬ需要政府通过土地㊁财政和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短时间内集聚优势推动开发区的发展ꎬ即依托政府的政治优势在羸弱的市场机制中创造经济优势ꎮ随着发展变量累积㊁生产要素集聚和政府政策扶持ꎬ开发区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同步提升ꎬ并且达到了发展峰值ꎮ进入成熟阶段的开发区ꎬ 增长极 效应逐渐显现:一方面ꎬ开发区作为极点ꎬ对周围地区的企业产生一定的向心力和吸引力ꎬ汲取了大量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源ꎬ即虹吸效应ꎻ另一方面ꎬ随着极点实力的迅速壮大ꎬ辐射范围也不断扩大ꎬ开发区利用较低程度的集权治理ꎬ实现了较高程度的资源再分配ꎬ即扩散效应ꎮ在这个阶段之后ꎬ大部分开发区都相继开始对 二次创业 ⑦进行探索ꎬ政府的政策优势逐步减弱ꎮ随着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阶段ꎬ开发区进入了复杂转型期ꎬ由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㊁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源扩散等问题ꎬ开发区集聚效应减弱ꎬ驻区企业面临着 要么退场㊁要么升级 的选择ꎮ开发区阶段跨越的诉求逐渐趋向产业升级转型㊁空间功能升级㊁创新驱动发展和重塑人文环境ꎮ93 治理现代化中开发区 去行政化 改革的需求㊁动力与向度㊀㊀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ꎬ«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ꎮ㊀㊀②黄建洪:«转型升级期的SEZ治理:体制本质㊁运行逻辑及面临挑战»ꎬ«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ꎬ第47-64页ꎮ㊀㊀③道格拉斯 C.诺斯:«制度㊁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ꎬ第177页ꎮ㊀㊀④宋宏:«十字路口的选择:开发区治理体制研究»ꎬ安徽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ꎬ第59页ꎮ㊀㊀⑤沈承诚:«论经济性特区治理体制变革失序的 核心行动者 逻辑»ꎬ«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1期ꎬ第49-54页ꎮ㊀㊀⑥闫国庆:«开发区治理»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ꎬ第77页ꎮ㊀㊀⑦所谓开发区二次创业ꎬ指的是中国的开发区在其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发展模式ꎬ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展空间已经开始溢出ꎬ其增长势头开始减弱ꎮ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式ꎬ需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以指导开发区进一步发展ꎮ(二)开发区组织结构内卷化:去行政化的诉求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ꎬ是迄今为止我国深度和广度最大的机构改革方案ꎮ开发区管理机构大多是在当地政府原有基础建制和原班人马上建立起来的①ꎬ与政府传统治理体制中的纵横向运作机制㊁所有制㊁分配制度以及人事管理机制都高度重合ꎬ呈现双轨运行的特点ꎬ即 区政合一 模式ꎮ一方面ꎬ在开发区建设初期ꎬ 区政合一 模式是效率最高并且最具稳定性的ꎮ另一方面ꎬ以开发区大部门制架构替代了传统行政区划组织架构ꎬ行政区可以享受开发区所带来的政策福利ꎬ能够全方位统筹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ꎬ二者可实现双赢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ꎬ其内部开发模式与管理模式的抱残守缺造成了高成本㊁低效率等问题ꎮ在传统行政体制惯性的掣肘之下ꎬ开发区新体制建设障碍重重ꎬ我国开发区在与行政环境的互动中出现体制复归㊁功能不适与绩效递减等 内卷化 现象ꎮ②纷繁复杂的城乡发展㊁社会管理和生态保护等城市管理服务不断地 被卷入 开发区治理事务当中ꎬ导致开发区管理职能不断延伸㊁管理链条不断延长以及财政负担不断增大ꎬ管委会不得不在经济建设之外的一般性社会管理服务中劳心分神ꎮ以往的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日趋变成 上面千个锤下面一颗钉 ꎬ管委会在很多情况下处于繁重的社会事务中ꎬ 小马拉大车 ꎬ几乎对区域内的所有方面事务大包大揽ꎬ 小政府带不动大社会 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ꎮ就机构设置而言ꎬ因社会职能的不断扩大ꎬ分身乏术的管委会不得不增设机构㊁增添人手ꎮ相较于初创期ꎬ开发区内部机构臃肿㊁职能交叉㊁人浮于事的体制痼疾日趋显现③ꎬ机构扩张使得开发区机构改革落入 精简 膨胀 再精简 再膨胀 的 帕金森困境 ꎮ(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发展的诉求为了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及不确定性ꎬ1978年我国选取深圳㊁珠海㊁汕头和厦门设立对外交流窗口 出口特区 ꎮ脱胎于出口特区的开发区ꎬ在经济体制上实施一定期限内税收自留的政策以及外资企业的税收饶让政策ꎻ在政治体制上ꎬ开发区内部实行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ꎬ对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各类政企关系的调适进行试错和探索ꎮ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ꎬ制度结构的重要性更明显地反映在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之中ꎬ这种试探性交易和磨合交易费用的平衡要在划定范围的区域内达成ꎬ学界因此将国家主导的园区经济视为一种特殊的政策空间ꎬ开发区也被称之为 孤岛 ④ꎮ在不平衡发展实践中孕育的开发区ꎬ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 二律背反 ꎮ一方面ꎬ随着开发区管理服务职能逐渐拓展ꎬ开发区的城市管理服务被纳入各项考核ꎬ而职责集中在基层公共服务㊁城市综合治理的行政区ꎬ仍需面临着经济指标的考核ꎬ使得行政区与开发区的经济管理权限无法做到实质分离ꎮ行政区与开发区之间的职能乱位㊁角色错位ꎬ导致了开发区治理体制活力降低ꎮ另一方面ꎬ随着开发区地理空间的扩大和生产要素的扩展ꎬ开发区与母城㊁行政区以及其他开发区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ꎬ而这种空间界限的密集调整并没有带来整体协调能力的提升ꎬ反而呈现出 以邻为壑 的样态ꎬ这种样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ꎬ开发区强大的 虹吸效应 压缩了母城的空间和功能ꎮ开发区与母城之间的能量转换越来越频繁ꎬ尽管这种互动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ꎬ但是伴随着开发区空间功能的进化和人口的聚集ꎬ开发区也越来越趋近于满足市民起居生活的小规模城市ꎬ 功能越位 不仅拉大了母城骨架ꎬ也挤压了母城的功能发展ꎮ第二ꎬ开发区与行政区之间的体制冲突ꎮ纵向上看ꎬ开发区要对接对口上级多个条线部门多个科室ꎬ协调衔接中频繁地出现摩擦ꎮ同时ꎬ开发区直管所在街道各部门ꎬ将工作压到下一级街道ꎬ基层人员工作04㊀哲学社会科学版㊀2022 6㊀㊀①朱永新:«中国开发区组织管理体制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ꎬ天津人民出版2001年版ꎬ第77页ꎮ㊀㊀②孙崇明㊁叶继红:«转型进程中开发区管理体制何以 内卷化 ? 基于行政生态学的分析»ꎬ«行政论坛»2020年第1期ꎬ第42-48页ꎮ㊀㊀③王亚:«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ꎬ«中国行政管理»2015第4期ꎬ第145-147页ꎮ㊀㊀④皮黔生㊁王恺:«走出孤岛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概论»ꎬ三联书店2004年版ꎬ第212页ꎮ繁重ꎮ从横向上看ꎬ开发区与行政区之间不仅有交叉重叠的部分ꎬ并且存在原有行政区利益第一位的情况ꎮ此外ꎬ由于模糊的行政边界ꎬ开发区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会引发两个区域直接冲突ꎮ第三ꎬ开发区之间存在同质化的盲目竞争ꎮ在资源禀赋条件相同的区域内ꎬ开发区在产业结构上不得不做出相同的现实选择ꎮ开发区之间产业结构趋同是一种正常现象ꎬ在主导产业和横向产业中做出合理权衡ꎬ从而产生产业集聚效应ꎬ 城市开发区群 也由此形成ꎮ但这也带来了开发区产业同质化的问题ꎬ这些开发区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ꎬ在无产业基础与技术优势的条件下盲目建设ꎬ导致资源浪费㊁资产闲置与产能过剩等问题ꎮ三㊁开发区体制 去行政化 改革的动力机制随着社会活力的展现ꎬ 第三部门 的普遍兴起ꎬ传统治理中政府权威强力支配㊁市场资本获利取向㊁社会主体消极被动等治理观念面临多方主体的挑战ꎮ社会主体的发展壮大改变了 强国家 弱社会 的状况ꎬ使得国家与社会的相互赋权成为可能ꎮ然而中国独特的权力结构和制度安排不能简单地遵循国家与社会㊁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二分原则ꎬ基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党建引领国家治理①的 一核多元共治 模式ꎬ 体制空间(SystemSpace)㊁核心行动者(CoreActors)㊁治理绩效(GovernancePerformance) 的S-A-P三维模型构成了我们理解地方治理创新的基本框架ꎮ②开发区处于中国特定的体制空间中ꎬ这种特定性是了解和探求开发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前提ꎮ在开发区的体制改革过程中ꎬ其动力机制从根本上涉及改革空间的前置保障㊁改革主体的中阶实施与改革绩效后续评估等问题ꎮ因此ꎬ在治理现代化视域下ꎬ开发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来自由政府㊁市场和社会三维互动构成的治理空间的扩容㊁治理主体的协同和治理绩效的评估ꎮ(一)治理空间:开发区治理体制改革中的三维治理空间1.中央政府的制度空间从开发区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政治逻辑与经济逻辑是一个深度互嵌㊁双轨并行的运作状态ꎬ这种状态呈现出三种特点ꎮ第一ꎬ开发区的设立与发展要解决的是经济问题ꎮ无论是初期依靠政府实现超常规发展ꎬ还是之后为了保障经济成果的 分配正义 ꎬ都离不开政治性的力量ꎮ第二ꎬ我国开发区的辐射效应并不局限于西方增长极理论中 带动经济增长 的功能ꎬ即开发区不仅是经济地域上的 反哺 ꎬ还具有为区域内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㊁社会治理机制创新进行探索的功能ꎮ第三ꎬ开发区既是对原有的 政府替代市场机制 模式进行行政性改造ꎬ又是进一步地以此方式替代市场和塑造㊁培育市场ꎮ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ꎬ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从改革初期的 强政府 弱市场 过渡到现阶段的 强政府 强市场 格局ꎮ在 政府 市场 社会 的 大三角 结构下ꎬ开发区治理在发展中衍生出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准政府(即开发区管委会) 三者权力博弈的 小三角 架构ꎮ一般来说ꎬ中央政府在开发区治理中执行的是宏观调控职能ꎬ从全面性出发对开发区进行战略指导ꎬ做好开发区的整体把控ꎬ避免开发区各自为战ꎮ中央政府对于 不该放㊁不能放 的根本性制度建设④采取有力措施ꎬ同时尝试探索自由包容的公共治理机制ꎬ通过各种传媒途径培育治理主体的公共理性精神ꎮ中央政府逐步对地方政府的放权赋能ꎬ减少了对开发区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ꎬ实现了 借助政府而发展ꎬ限制政府而发展ꎬ到最终平衡政府㊁市场和社会而发展 的治理模式ꎬ这种模式可以被概括为 渐弱式市场替代体制 ꎮ⑤14 治理现代化中开发区 去行政化 改革的需求㊁动力与向度㊀㊀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安排下ꎬ政党推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因素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量ꎮ参见齐卫平㊁陈冬冬:«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政党推动»ꎬ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ꎬ第3-9页ꎮ㊀㊀②张晨:«转型视野中的地方治理:空间转换㊁体制重塑与绩效评价转向»ꎬ苏州大学博士论文ꎬ2014年ꎬ第25-27页ꎮ㊀㊀③⑤黄建洪:«中国开发区治理与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研究»ꎬ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ꎬ第32页ꎮ㊀㊀④包括完善市场环境㊁优化财税政策㊁孵化创新体系㊁培育社会资本等领域ꎮ2.地方政府的行动空间诺斯将政府行为认定为中央政府的行为ꎬ由于假定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具有相似目标函数和相同约束条件ꎬ因此地方政府行为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博弈被加以抽象ꎮ①然而ꎬ在我国广袤的地域和各异的资源禀赋背景下ꎬ开发区权力关系的制度形塑㊁府际关系网络的扩展ꎬ其核心行动者是地方政府ꎮ作为纵向权力运行的 中间板块 已日益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②ꎬ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集中在经济调节㊁市场监管㊁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四个方面③ꎬ对开发区建设进行决策㊁规划和参与ꎮ地方政府在开发区治理中的行政审批初审权㊁外资项目核准决定权㊁建设项目审批决定权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权以及安全生产审批后续监管权ꎬ在行政权力合法性与耐受性兼顾的情况下重点下放给开发区ꎮ④地方政府要明确行政执法与可下放权力之间的权限边界ꎬ梳理 权力清单 责任清单 负面清单 三张清单ꎬ可以下沉的行政执法权限全部下放ꎬ不能直接下放的由部门委托授权给乡镇(街道)ꎮ比如ꎬ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区ꎬ应结合其功能定位㊁发展现状和权责诉求ꎬ参照开发区在赋权上提供政策支持ꎻ又如ꎬ实行区政一体化治理体制的开发区(镇街)ꎬ应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对应原则ꎬ由区政府主要负责社区管理的总体规划㊁统筹㊁指导和监督ꎮ3.协同性治理的实践场域 不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ꎬ没有一个个体行动者能够拥有解决综合㊁动态㊁多样性问题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与信息ꎬ也没有一个个体行动者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应用所有有效的工具ꎮ ⑤20世纪80年代以来ꎬ我国的治理架构逐渐从 压力型体制 向 民主合作型体制 转变⑥ꎮ伴随着我国 放管服 改革在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中的纵深推进ꎬ由政党引领的政府㊁市场㊁社会多方力量 协同性治理 的架构已经开始形成ꎮ十八大以来ꎬ由 发展型政府 向 服务型政府 的转变㊁由 管理 向 治理 的转变呈现了我国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同步进化ꎮ具体表现在开发区治理体制层面ꎬ开发区在保持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方式相对稳定的同时ꎬ其治理权力也实现了从 行政一元 到 多元共治 的转型ꎬ分布在政府㊁权威管理机构㊁开发区及社会主体之中的治理权力ꎬ根据体制内外部各要素的流动适时调整利益关系ꎬ整合开发区治理共同体的利益ꎬ给予了社会主体更多的实践空间ꎮ(二)治理主体:效能政府㊁能动市场与自主社会开发区作为多重利益的主体博弈场域(图1)ꎬ其权力关系的型构受制于央地政府的纵向博弈㊁开发区与地方政府的博弈㊁管委会与开发区的博弈以及社会与企业的博弈ꎬ多重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博弈构成了开发区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ꎬ博弈中各大利益相关者则是治理体制改革动力机制中的受益者与推动者ꎮ然而ꎬ各主体之间因其逐利最大化的自发性ꎬ因利益分化而出现的利益差别㊁利益结构重组导致矛盾冲突在所难免ꎮ治理主体从博弈走向共存㊁从扩散走向吸融是现代化治理的应有之义ꎬ基本的解决路径是在结构㊁制度与行动者的维度上对 政府 市场 社会 三者的关系进行重构ꎮ1.效能政府:权力关系的制度型构在经历了开发区初创㊁二次创业与转型升级的生命周期演化后ꎬ开发区管委会面临着身份的合法性与存在的必要性双重危机ꎮ一方面ꎬ作为地方政府竞争和 政治锦标赛 博弈的重要工具ꎬ开发区管委会充当了 经济先锋队 的角色ꎮ⑦由于法理上没有明确的地位ꎬ开发区管委会只作为临时派出机构的尴尬定位24㊀哲学社会科学版㊀2022 6㊀㊀①道格拉斯 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ꎮ㊀㊀②沈承诚:«论经济性特区治理体制变革失序的 核心行动者 逻辑»ꎬ«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1期ꎬ第49-54页ꎮ㊀㊀③王玉凯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ꎬ第37页ꎮ㊀㊀④徐晓明:«向开发区下放行政权力法律问题研究»ꎬ«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ꎬ第83-89页ꎮ㊀㊀⑤盖伊 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ꎬ第211页ꎮ㊀㊀⑥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ꎮ㊀㊀⑦吴金群:«网络抑或统合:开发区管委会体制下的府际关系研究»ꎬ«政治学研究»2019年第5期ꎬ第97-108页ꎮ图1 开发区面临的多重利益主体博弈使得其长期处于体制上的 悬浮 状态ꎬ以 嵌入 的形式置于 小三角 的架构之中ꎮ另一方面ꎬ在我国既有宪制框架下ꎬ开发区管委会设立的初衷是在作为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ꎬ管理开发区的建设和运营ꎮ在开发区发展过程中ꎬ管委会自下而上地进行资源摄取ꎬ开发区由此在二次创业与扩容时期获得了大量经济管理的权力ꎬ其社会管理职能的扩容则进一步呈现出其与普通地方政府趋同的走势ꎮ这就导致开发区管委会面临着必要性危机:即是否需要取消开发区管委会ꎬ以一级地方政府直接代替管委会ꎬ从而减少权力资源的垂直筛滤ꎮ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能够给予开发区管委会治理和改革的法理支撑与制度空间ꎮ首先ꎬ要在法律上明确开发区管委会的独立地位ꎬ这是解决管委会职能膨胀导致定位模糊的根本办法ꎮ开发区管委会必须厘清与行政区和地方政府的关系ꎬ减少自身职能与地方政府职能的重叠和交叉ꎬ要避免外部行政体制所带来的干扰ꎬ让开发区管委会 名正言顺 泾渭分明 地进行建设与开发ꎮ比如ꎬ南京高新区管委会将部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㊁行政审批权限和部分经济职能归还给地方政府ꎮ其次ꎬ在管委会与行政区分离的基础上ꎬ细化开发区管委会内部组织结构㊁权力配置与权力关系ꎬ保障开发区管委会的权威性㊁连续性和有效性ꎬ为开发区管委会向自治组织发展提供条件ꎮ2.能动市场:市场机制渐进走向成熟在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ꎬ市场机制是开发区治理改革最重要的动力主体ꎬ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ꎮ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ꎬ开发区市场环境的研判势必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大环境ꎮ从经济循环环境的角度来看ꎬ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ꎬ在经济开放发展的初始阶段ꎬ我国开发区遵循以 外循环 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ꎮ然而ꎬ随着经济逆全球化趋势的逐渐显现ꎬ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国际产业的转移升级ꎬ我国开发区逐步开始探索从以 外循环 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经济 双循坏 模式转轨ꎮ从国内经济发展的驱动要素转变来看ꎬ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ꎬ从 要素驱动发展模式 向 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转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高质量经济的重要共识ꎮ开发区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技创新 孵化器 ꎬ为国家寻求核心竞争力创造契机的同时ꎬ其科技原创能力㊁创新成果转换能力与产权机制保障能力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ꎮ开发区作为区域内集聚各种创新资源㊁要素和人才的平台ꎬ要依靠市场机制对内部运行进行调节ꎬ通过招募基金管理与运营公司㊁团队推动公私合作ꎬ在区域内建立 政产学研用一体化 的创新要素导入模式ꎮ具体来说ꎬ应链接区域内创新体系中的主要载体ꎬ构建组织紧密的产业集群ꎮ对于产业开发㊁集成创新㊁研发培育等系列创新活动提供 全链条覆盖 的智能化服务ꎬ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技术转移路径ꎬ产生主体㊁客体以及第三方平台利益共享㊁风险共担的机制ꎮ34 治理现代化中开发区 去行政化 改革的需求㊁动力与向度。

数字城市建设逻辑

数字城市建设逻辑

数字城市建设逻辑作者:王晓宁来源:《经济》2022年第09期王晓宁,赛迪顾问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心总经理,长期从事数字化研究,是郑州市智慧城市第一批专家顾问,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先锋百人论坛成员(首批)。

多次为政府、企业提供数字城市、智慧能源咨询服务。

数字城市建设是政府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城市借助ICT技术,对城市治理、政务服务、民生发展、经济发展等进行的全方位的数字化升级的过程。

新时期数字城市建设与数字政府建设高度统一。

数字政府为数字城市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数字城市是实现数字政府最终目标的表现形式。

新时期数字城市建设是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方位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强化数据治理和信息安全,通过数字政府建设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和特点,对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全国各地数字化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从统筹部门和建设重点的不同,可以将数字城市建设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局部效率提升的试点示范阶段。

2008年继IBM提出“智慧地球”后,我国开始了智慧城市领域的探索。

初始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各部门、各地方独立建设为主,电子政务先行,以行业应用数字化、网络化为驱动,重点引入无线通信、光纤宽带、GIS、遥感等技术,实现单个系统信息化,整体建设相对分散与无序。

随着RFID、LTE网络、云计算等概念的引入,ICT设备商、集成商等开始广泛布局,国家部委也启动试点建设,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全面应用,城市数字化进程加快,我国智慧城市进入以新兴技术为驱动的新阶段。

促进信息共享的国家战略推进阶段。

2015年底,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正式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概念,并推动深圳、福州和嘉興三地进行试点,开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篇章。

数字经济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

数字经济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

数字经济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创造、加工和利用,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和经济增长的一种经济形态。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对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数字经济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阐述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其次,深入探讨数字经济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最后,探讨数字经济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数字经济作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入经济领域的产物,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首先,数字经济可以促进经济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产业将面临淘汰和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数字经济可以为一些传统产业带来新的突破口和发展机会,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其次,数字经济可以提升效率和创新能力。

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产生的数据量大大增加,这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可以实现更高效、更创新的管理和生产方式。

再次,数字经济可以推动产业融合和跨界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经济活动的壁垒,不仅可以在同一产业内促进不同企业的合作与竞争,还可以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与协同,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二、数字经济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数字经济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资源优化与重构以及市场需求的改变与升级。

首先,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得数字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和加速。

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其次,数字经济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与重构。

2023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推进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 奋力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3篇

2023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推进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 奋力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3篇

2023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推进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奋力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3篇2023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推进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奋力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12023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推进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奋力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2023年,重庆市将迎来一次新的公务员考试机会。

申论是加分项之一,考生需特别关注。

本篇文章将围绕重庆市“数字政府”建设,探讨如何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

“数字政府”建设是新型政务服务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政府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市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打造全国先进的智能化政务服务体系。

数字政府建设是手段,政务服务是目的。

数字政府建设不是单纯地数字化,而是要将信息技术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政务服务的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数字政府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推进,重庆市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一、打造面向公众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

以“一网通办”为核心,实现政务服务全流程的数字化,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市民。

同时,需要建设数字化民生服务大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市民需求、出行数据等,驱动政府出台更加精准的政策,提升服务效能。

还需积极推广分级分层管理方式,实现单位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打通信息壁垒。

二、推进全球数字化政务协同发展。

以“数字丝绸之路”为抓手,深挖创新性政策和措施,建设全球数字政务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生活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优化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探索合适的合作模式,建立良好的数字政务服务体系,促进全球数字政务的共同发展。

三、坚持数据驱动创新高效发展。

在数字政府建设中,数据是基础和核心,开展政务数据开放,将数据转化为价值,与社会各方开展数据共享,挖掘数据价值。

同时,要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政务服务中应用,实现服务的高效、快捷、高质量。

四、加强数字安全保障。

数字政府建设需要重视数字安全问题。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难点及路径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难点及路径

Financial Technology金融科技作者简介:马春丽,女,本科,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经济师。

①中国网https://0x9.me/Qhgm9.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难点及路径马春丽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长春 130051) 摘 要: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经济模式的快速转变也促进新的金融服务功能的更新换代,金融科技赋能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驱动现代金融业升级换代的重要引擎。

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产品不断丰富金融市场选择,金融科技已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从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呈加速状态,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战略执行缺乏配套顶层设计、协同机制欠缺、创新人才不足等方面当前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银行;金融科技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09(2020)11004503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必然模式。

在此背景下,银行与科技的关系愈发密切,尤其是在经济增速下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的双重压力为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按下了快进键。

当前,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日新月异的金融科技技术,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产业变革,并推动金融服务迅速走向数据化、精准化、可信化、敏捷化和智能化。

在此背景下,通过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实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了银行业的共识。

一、我国数字银行发展现状2010年以来,我国数字银行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2011年-2012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推陈出新,商业银行几乎借助手机银行重构了新的数字银行。

广大客户逐渐摆脱对电脑和网上银行的依赖,转而选择更加轻便的智能手机,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强势崛起。

2013-2015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第三方支付产品快速崛起,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肯定与选择。

在这种情境的倒逼下,银行加强了和证券、基金、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合作,推陈出新,建设多方共赢的“金融生态圈”。

申论范文:推进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 奋力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

申论范文:推进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 奋力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

申论范文:推进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奋力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申论范文:推进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奋力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导语】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变革,数字化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成为了必然之举。

本文将从数字政府的概念、重要意义、现状分析以及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展望数字政府建设在奋力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中的重要作用。

【正文】一、数字政府的概念和重要意义数字政府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数字政府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基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政府运行方式的转型。

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数字政府建设在提高政府效能、打通政府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数字化转型,政府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数字政府可以改变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让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成为现实,增强公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此外,数字政府建设还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引领,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数字政府建设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整体水平相对较高。

例如,政务服务网和政务服务APP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另一方面,数字政府建设还存在着互通互联、数据共享不畅、服务水平不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是数字政府建设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

政府应当出台鼓励数字政府建设的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申论范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3篇

申论范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3篇

申论范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3篇申论范文: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1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数字信息为要素,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深度融合各产业,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创造知识、技术和文化价值的一种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以其高效、便捷、节能减排、生产力提升等特点,成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数字化潮流的崛起,为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这些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为数字经济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广泛的渠道和场景,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业务转型和升级,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二、数字经济推动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崛起为企业的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实现生产和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数字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扩大企业与市场、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改善企业的运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此外,数字经济也促进了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促进了技术和经验之间的共享,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三、数字经济对就业和人才培养的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就业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和升级,而且也创造了一系列新兴的就业岗位。

数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数字经济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加大力度,培养一批具有数字化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四、数字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格局。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与策略选择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与策略选择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与策略选择作者:王张华石纯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03期收稿日期:2024-02-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治理视域下政府与平台型企业合作模式选择及其风险管控研究”(项目编号:22CZZ03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ZD125)作者简介:王张华,男,湖南株洲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数字治理;石纯,女,安徽安庆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数字治理。

摘要: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时代政府治理变革的现实要求。

政府数字化转型受到社会环境变迁、制度环境优化、激励约束的制度要素以及行动主体协同等多重因素影响。

从内在的逻辑来看,社会环境的变迁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触发因素”;制度环境的结构性优化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催发因素”,并通过控制成本收益、数据和合法性等制度要素“驱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多元主体参与则构成了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行动逻辑”。

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文化、技术、制度和主体四个方面共同发力,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政府;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行动策略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4)03-0012-12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兴起,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并逐渐渗透到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

以数据驱动和数字化治理为核心特征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成为近年来全球政府治理改革的核心议题。

数字技术变革与创新驱动正在加速全球数字化转型,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是现代国家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强公民参与度以及社会创新力的共同战略选择。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内学者开始对此展开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从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来看,部分研究集中在对域外经验的梳理总结和国内实践镜鉴之上。

数字经济时代地方政府的数字化转型研究

数字经济时代地方政府的数字化转型研究

数字经济时代地方政府的数字化转型研究摘要:在数字时代,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地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要提供智能化公共服务,亟需地方政府的数字治理与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因此,加速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策略是实现各级政府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数字化转型,主要包括:省级政府完善本地数字政府整体联动机制;省域内各级数字政府建设协作配合与互助互促机制;加速县域数字政府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数字时代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建设数字中国与释放数字化活力,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各地在“十四五”规划中积极探索政府数字治理战略,为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公共服务。

数字时代已经到来,加速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是各地的发展契机,也承担着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数字时代各地发展数字经济是重要发展战略之一2020 年新冠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速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同年我国数字经济增速是 GDP 增速的三倍多,数字经济规模占GDP 的比重高达 38.6%。

就近期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而言,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最为迅速。

过去十年经济发展实践已经证明是移动互联网爆发阶段,美股互联网、软件与服务表现尤其突出,驱动美股科技股市值占比从 21%持续提升至 35%;中国也成长出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巨头,我国数字经济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随着我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推进,如何实现数据要素市场优化配置,提升数字政府数字治理效能,是“十四五”期间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数字经济环境下,各地为抢占发展先机,加速推动本地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同时也为辖区民众提供智能化民生性的公共服务。

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制与路径共3篇

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制与路径共3篇

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制与路径共3篇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制与路径1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制与路径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不断推进,数字经济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已经在中国成为了新的风口,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之一,也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新途径。

本文将从数字经济的概念入手,深入探讨全面发展数字经济的机制与路径,以期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数字经济的概念及发展趋势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为主要生产力的经济形态,包括数字内容产业、电子商务和数字化服务等领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经济的融合产物。

数字经济不仅以数字为基础,而且以数据驱动,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的运用,为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智能化的服务,促进了人类社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的转型升级。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

2.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

3.数字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创新和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二、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1.政策机制政策机制是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利用现有的税收、融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等方面,支持数字经济企业的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推进数据规范、整合和共享。

2.人才机制人才机制是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重视技术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同时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特点,吸引全球优秀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培养更多能够胜任数字经济相关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3.资金机制资金机制是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数字经济的融资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方向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郁建兴加速推进数字化改革 全面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郁建兴加速推进数字化改革 全面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Innovation Forum创新论坛郁建兴:加速推进数字化改革全面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郁建兴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本期嘉宾数字化已然是全球发展的最强驱动力之一。

2021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推进数字化改革”列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首要举措。

浙江是我国数字治理先行区,早在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即提出“数字浙江”建设。

嗣后,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推进“数字浙江”建设。

最近这短短四年间,浙江更是经历了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政府数字化转型,再到数字化改革的发展阶段跃迁。

在数字化改革中,政府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甲方?数字化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2014年,浙江全面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以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为载体,成为全国最早建立全省统一在线政务平台的省份之一。

2016年,在国务院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后,浙江进一步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

此后短短四年间,浙江经历了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政府数字化转型,再到数字化改革的发展阶段跃迁。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浙江以数字技术作为重要支撑,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撬动经济体制、公共服务体制、权力运行机制等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

2018年,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的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基础,正式启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四横三纵”七大体系,明确要求数字化业务应用体系覆盖2021.0336全部政府职能。

2020年以来,浙江进一步拓宽数字化改革范畴,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为准则,坚持数字化思维,逐步以数据驱动代替主体驱动,开始对省域治理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致力于打造“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种全方位、系统性重塑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治理逻辑与创新进路——以贵州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例

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治理逻辑与创新进路——以贵州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例

2021年11月第6期总第242期理论与改革THEORY AND REFORM November ,2021No.6(Total No.242)【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21]06-128-012 DOI :10.13553/ki.llygg.2021.06.010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治理逻辑与创新进路以贵州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例丁 煌 马小成 摘 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中的分析应用和要素协同联动作用,需要政府治理创新㊂基于贵州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案例分析,可将政府治理逻辑归纳为政府统筹下多元共治实现场景关联的数据赋能,包括以应用场景为纽带联动产业发展和政府治理的着力方向㊁以数据融通为手段保障产业发展和政府治理的数据需求㊁以多元共治为路径平衡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的冲突和以政府统筹为引领绘制发展蓝图并培育形成积极行动者㊂在未来发展中,应推进数据要素流通助力数字技术释放更多潜能,包括深化数字技术对政府治理的赋能㊁推进公私数据融合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㊁理顺政务数据管理和使用的权责关系㊁明确政务数据与企业数据的差异和科学持续推进政府统筹能力建设㊂关键词:数字经济;政府治理;数据治理;多元共治;数字政府  基金项目:贵州省 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重大专项课题 新发展格局下贵州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的着力点和政策支撑体系研究”(21GZZB11)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行为选择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72174155)㊂作者简介:丁煌,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㊂马小成,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㊂一㊁问题提出: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府定位伴随数字经济快速增长㊁规模持续增大,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数字经济发展㊂2021年4月,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 All Rights Reserved.保持9.7%的高速增长,规模已经达到39.2万亿元,占GDP 的38.6%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成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㊂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㊂在国家部署推进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在依据自身区域资源和优势谋划数字经济发展,如有地方提出在 十四五”期间 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㊂数字经济是 贯穿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运用的经济运行模式”[1],数据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㊂近二十年来的信息化发展构建了大量信息系统㊁网络平台,这些系统和平台无时不在产生数据,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和运用,有效发掘了海量数据资源的各种潜能并推动建设了更多系统和平台,形成网络连接程度高㊁数据交互能力强㊁智能分析层次高的经营管理方式,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㊁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㊂数据要素能够聚集其他生产要素并形成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促进传统行业升级改造,助力智慧农业㊁智能制造㊁智能交通㊁智慧物流㊁数字金融㊁数字商贸等不断涌现新的解决方案㊂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数据要素在存在形态和使用价值方面具有特殊性[2],运用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政府的角色和作用至关重要㊂一方面,数据并不直接形成使用价值的物质形态,数据连接着数字经济的各个环节,数据的生产㊁流动和利用涉及多元主体,主体之间的利益存在明显冲突,需要政府介入协调;另一方面,数据要素的聚集和使用具有突出的规模经济特性,占据优势的市场主体极易形成垄断,甚至会过度和非法使用数据,需要政府介入进行监管㊂那么,在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当中,政府到底该如何定位㊁又该采取怎样的路径,成为当前需要探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㊂二㊁分析框架: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治理逻辑建构在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中,政府不仅要制定政策推进产业发展,而且还要改进自身治理以促进产业发展㊂从理论上建构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治理逻辑首先要明确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其次要理清数字经济中产业发展与政府治理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㊂(一)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张路娜㊁胡贝贝和王胜光基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将数字经济划分为范式导入期㊁范式拓展期㊁范式成熟期三个阶段;在范式成熟期,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对土地㊁劳动力㊁资本等要素的需求会减少[3]㊂由于数据资源分析应用的价值在企业生产㊁经营管理㊁政府治理㊁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不断彰显,不仅围绕数据采集㊁数据存储和云平台㊁数据挖掘分析㊁数据可视化㊁数据安全保障等环节形成了一大批新企业㊁新业态,从而丰富了数字产业化体系,而且有效运用数据资源分析应用结果,还能够改进企业生产和经验管理效率㊁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效能,对相关产业的数字化起到替代和渗透作用[4]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治理逻辑与创新进路 以贵州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例. All Rights Reserved.王建冬和童楠楠指出,作为生成要素介入经济体系,数据能够动态联动人才链㊁资金链㊁创新链上的不同主体㊁不同要素,共同发挥协同效应;同时,资金㊁技术等要素的大量投入能够驱动生成更多的数据资源并在不同领域中流动,进而形成数据要素对其他要素的乘数效应,促进产业转型和持续升级[5]㊂因此,本文将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数据资源分析运用,形成新数字产业和业态,促进产业升级;二是通过要素之间的协同联动,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从而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㊂(二)数字经济中的产业发展与政府治理及其互动政府促进产业发展主要基于政策,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反映了政府秉承怎样的逻辑治理产业[6]㊂杨巧云㊁乔迎迎和梁诗露对各省出台的数字经济综合性政策分析发现,省级政府在目标层侧重于应用创新,供给型政策工具在技术创新上发挥直接作用,需求型政策工具在应用创新上有更强的促进力量[7]㊂数字经济需要政府治理创新,特别是政府数字化转型㊂例如,发展数字经济迫切需要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政府就应将数据作为治理的核心对象,构建数据要素的供求机制㊁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针对数据要素市场的 失灵”现象进行合理规制[8]㊂政府数字化转型能够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具体路径包括基于数据开放的要素释放㊁基于快速响应的协调促发㊁基于信用画像的主体培育㊁基于在线共管的市场规制以及基于场景关联的政策创新[9]㊂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与现有的生产关系形成内在张力,政府治理既有制度框架至少面临被 倒逼” 错位”以及被 重新定位”的三重压力[10]㊂数字经济发展要求政府治理创新,也会推动政府治理创新㊂数字经济的产业治理是政府治理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会对政府治理的各个方面形成冲击,推动政府治理创新,包括政务服务优化㊁政府监管方式转变㊁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等方面㊂因此,数字经济中的产业发展与政府治理之间存在多元连接与互动,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治理逻辑不仅需要考虑这两类治理,更加需要关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㊂(三)产业发展与政府治理及其互动所蕴涵的内在逻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前提为技术研发和企业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海量的数据资源㊂例如,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数字经济政策中都列出了典型应用场景,一些地方还会定期面向社会公布需要解决的应用场景㊂为了让各主体拥有充分的数据资源,政府出台了相应制度并加强落实,促进数据在政府内部㊁企业之间㊁政企之间的融通㊂例如,针对数字经济企业迫切需要具有高价值的政府数据,一些地方探索实践了政府数据的授权运营[11]㊂为了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很多地方将政府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的应用场景来源,甚至与企业共同探讨推出应用场景㊂实现场景互联和数据融通是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手段,也是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府治理关键目标和核心内容㊂不论是场景互联还是数据融通,都会涉及多元主体,多元共治是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 理论与改革2021年第6期 . All Rights Reserved.展的政府治理基本形式㊂杜庆昊指出协同治理将是我国数字经济治理的发展趋势,核心是推动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协同㊁主体协同和机制协同[12]㊂由于企业在数据资源和技术创新上的优势,企业在多元协同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甚至 准公共权力”㊂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更多表现为共同治理,为数字经济发展共同谋划㊁共同出力㊁共享成果㊁各取所需㊂但是无论如何,政府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需要充分并有效发挥统筹作用[13],否则,数据要素难以实现有序流动,数字经济发展将成为 空中楼阁”㊂因此,本文将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治理逻辑归纳为四个方面:场景互联㊁数据融通㊁多元共治以及政府统筹㊂三㊁案例导入:贵州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贵州省是国家发改委㊁工信部㊁中央网信办批复建设的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自2016年以来在全国率先开展数据资源管理与共享开放㊁大数据产业聚集㊁大数据国际合作㊁大数据制度等系统性试验,大力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实现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全国第一,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典型性和先进性㊂本文首先通过贵州省政府相关网站㊁ 中国知网”收集了贵州省数字经济㊁数据要素改革方面的政策文件㊁工作报告㊁统计数据㊁期刊论文等;然后赴贵州省进行了专门调研,调研对象包括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㊁贵州省农业农村厅㊁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㊁贵州省商务厅㊁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政府部门或直属机构,以及云上贵州㊁数据宝㊁贵州电信㊁云景文旅科技等多家企业㊂针对每个调研分别组织了2~3小时的座谈会,在调研过程进一步补充完善了相关资料㊂(一)贵州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主要做法1.以 百企引领”行动不断拓展新技术创新应用㊂围绕物联网㊁大数据㊁5G㊁云计算㊁区块链㊁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引进培育技术领先和解决方案先进的企业,组织开展技术创新㊁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聚集具有竞争力的引领企业㊂2.以 万企融合”行动深化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㊂通过编制实施指南㊁评估规范㊁培训企业㊁上门会诊等手段,在全省范围内针对企业研发㊁生产㊁销售㊁服务等各个环节探寻大数据分析应用方案,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㊂3.以政府数据融通为引领探索推进数据要素流通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国有公司推进政府数据融通,全力开展政府数据聚集㊁共享和开放,探索实践政府数据授权运营;以政企数据融通推动企业之间数据流动,引领数据要素流通㊂4.以大数据立法为支撑保障数据融通和创新应用㊂率先开展大数据立法,推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等地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治理逻辑与创新进路 以贵州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例. All Rights Reserved.方法规,为数据融通和创新应用提供法律保障㊂5.以政府统筹和制度建设为主线持续为改革赋能㊂将 大数据”列入三大战略行动,每届领导班子都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应用,编制干部手册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数据培训,出台‘贵州省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问责暂行办法“督促发展应用大数据㊂(二)贵州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1.数字产业化速度很快且开始聚集,一些领域取得重要进展㊂建成中国南方数据中心,聚集一批国际级国家级行业数据中心㊂截止到2020年底,已累计引进培育引领企业208家, 满帮”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独角兽企业[13]㊂2.产业数字化范围较广且具有深度,形成标志性项目㊂截止到2020年底,累计建成305个融合标杆项目㊁实施3200多个融合示范项目㊁带动5900余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14]㊂ 一码游贵州”等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形成影响㊂3.政府数据共享开放走在全国前列,数据要素流通持续向前迈进㊂截止到2020年底,62个单位交换共享数据近2亿批次㊁4615亿余条,28个单位使用国家数据资源3890万余批次㊁40亿余条;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累计被访问136万余次㊁开放数据服务15万余批次[15]㊂培养形成引领全国数据要素流通的市场主体㊂四㊁治理逻辑:政府统筹下多元共治实现场景关联的数据赋能本部分运用前文提出的分析框架对贵州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案例进行分析,将其治理逻辑归纳为政府统筹下多元共治实现场景关联的数据赋能㊂(一)以应用场景为纽带,联动产业发展和政府治理的着力方向1.数字政府建设为企业提供大量项目当前的数字政府建设是以数据治理为驱动的,实现数据治理驱动的政府治理创新需要企业建设相应的大数据平台㊂贵州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将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务作为重要领域,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建设了以 一云一网一平台”为核心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为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建设了 数据铁笼” 党建红云” 贵州信用云”等项目,为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建设了 智慧法院” 东方祥云” 贵州省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㊂数字政府建设为企业提供的项目不仅来自省级层面,也包括市州㊁区县层面㊂大量的建设项目有力地推动了软件企业的发展和壮大㊂一位当地的软件企业负责人在访谈中表示他们重点做贵州省各级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会㊂2.依托政府平台为企业推广解决方案自2015年起,连续举办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不仅让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分享大数据技术和应用㊁知名专家探讨大数据发展状况与趋势,而且也为本地企业推介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重要窗口㊂在每年的会议上,推介本地企业是重要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 理论与改革2021年第6期 . All Rights Reserved.本地企业间的竞争,推出了更优的方案㊂为展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成果㊁交流大数据应用经验,贵州省㊁贵阳市㊁高新区三级共同打造了建筑面积为7080平方米㊁展示面积5000平方米的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而且将线下展厅的展项内容在线进行呈现,实现了高效运营㊂这些政府打造的平台成为推广企业解决方案的窗口㊂例如,由贵州东方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洪水预测系统在政府平台的支持下不仅拓展了国内业务,而且走向了国际㊂3.打造平台连通产业发展与政府治理2020年疫情期间,很多工厂面临 用工荒”难题,而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又不知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尽快实现就业㊂针对这一矛盾,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统筹建设了劳务就业大数据对接平台,该平台打通了扶贫㊁人社㊁移民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形成统一的贫困劳动力数据库,并且整合政府㊁村委㊁劳务公司等多方力量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和动态监测,再通过建立劳动力画像进行精准的岗位匹配,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工厂招人难和劳动力找工作难的问题㊂在这个例子中,政府不仅有责任帮助工厂招工人尽快实现 复产”,而且有责任帮助贫困劳动力找岗位实现就业帮扶㊂通过打造劳务就业大数据对接平台,同时解决了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政府治理需要解决的就业问题,有效连通了产业发展和政府治理㊂(二)以数据融通为手段,保障产业发展和政府治理的数据需求1.充分发挥打通政务数据在数据要素流通中的引领作用数据治理驱动数字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政务数据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可共享㊁可使用㊂没有充足的数据,绝大多数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务创新场景无法实现,但是相应数据的来源常常是跨部门㊁跨层级㊁跨系统的,因此打通这些数据至关重要㊂一位访谈对象明确指出打通政务数据是最花时间的,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但它又是最具有意义的,政务数据打通的范围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务创新的程度㊂更为重要的是,政务数据还具有经济价值,能够进行市场化运营㊂经过汇聚和共享形成的政府数据资源,通过云上贵州公司进行了市场化运营,在全国范围内引领了省级层面的政府数据授权运营,形成新的数据产业㊂2.率先探索数据交易并成功引进数据运营企业2015年4月,贵州省成立全国第一个以大数据命名的交易所,即贵阳大数据交易所㊂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贵州省开始探索数据交易㊂后续的探索过程尽管遇到了一系列问题甚至遭到不少质疑,但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确实为开展数据要素流通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借鉴㊂在国家将数据列入生产要素并且明确提出进行市场化配置之后,很多地方都开始布局这一战略性任务㊂贵州省引进并培育的数据宝公司已经获得30个国家部委的数据加工资质授权㊂在回答 当初为什么选择贵州作为公司所在地”时,数据宝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由于贵州省是国家授牌的第一个大数据试验区,具有开展数据运营服务的政策优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贵州省提供了较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数据产业环境㊂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治理逻辑与创新进路 以贵州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例. All Rights Reserved. 3.政府与企业共同打造大数据平台并运营数据政府监管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数据难题是无法获取企业数据㊂作为市场主体,企业拥有保护数据权益的权利㊂在搭建 一码游贵州”平台时,贵州省试图与企业通过共同打造大数据平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新思路㊂该平台由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㊁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㊁云上贵州公司㊁中国联通贵州分公司㊁云景文旅科技公司等共同打造,汇聚和运营全省的旅游景点和其他旅游资源㊂负责平台运营的云景文旅科技公司可以采用市场方式对平台形成的旅游实时数据进行开发利用,包括基于数据的精准营销㊁与其他旅游公司合作开发等;但是平台数据的所有者则是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能够将数据用于对旅游行业的市场监管㊂(三)以多元共治为路径,平衡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的冲突1.通过风险分担降低企业成本,完成项目启动大数据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较大并且风险难以准确评估,企业在选择项目时会有种种顾虑,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参与,做好推动工作㊂在谈到项目风险时,一位访谈者提到, 如果没有政府背书,评估风险后,他肯定不干,市场主体是很在意风险的”㊂有了政府的参与,相关企业便可以组织起来共同研讨项目方案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其中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政府会做出明确承诺在规定时间内解决㊂其中需要政府解决最多的是应用场景打造需要的数据问题,而不是资金问题;而政府恰恰能够通过数据共享开放㊁授权运营等方式解决数据问题㊂另一方面,政府介入后成功的项目越多,也会形成示范效应,让更多的企业看到政府的决心,增强对政府的信心,这又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政府推动更多的新项目㊂2.通过发挥各自优势促成项目落地,提升效益在项目落地方面,政府㊁企业各有优势,有效协调不仅能够促成项目,而且能够提升项目的总效益㊂例如,在 一码游贵州”项目推进过程中,省㊁市㊁县政府均成立了项目工作专班,负责旅游资源收集和整合,推动景点㊁酒店㊁商家入驻平台;作为云景文旅科技公司的股东之一,中国联通贵州分公司充分利用自己在全省的营业网点全力帮助推广平台,先后有500多人加入推广团队㊂经过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一年多时间的推广,全省有504家景点㊁5万多家商户入驻平台,平台注册用户达到1800万㊂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入驻,让 一码游贵州”迅速成长,也让该平台有了与携程㊁美团㊁高德等商业平台进行合作的基础和能力㊂ 一码游贵州”项目的落地需要政府㊁企业的积极参与,而参与路径和规则由各方协商确定,并不是由政府或企业单方面确立,属于典型的多元共治逻辑㊂3.守住安全底线,在发展中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多元共治还体现在数字经济治理和网络安全保障两个方面,政府要引领企业守住安全底线㊂对于平台而言,在掌握了客户信息之后一定有开展深度分析应用的冲动;甚至在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务大数据平台中,企业参与之后也会竭力分析应用数据,因此,存在安全风险㊂此时,政府就需要出面进行安全治理㊂早在2019年8月1日,贵州省就通过了地方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为从事大数据采集㊁存储㊁清洗㊁开发㊁应用㊁交易㊁服务等的单位和个人划定 理论与改革2021年第6期 .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路径与对策探思蒋楠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路径与对策探思蒋楠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路径与对策探思蒋楠发布时间:2021-10-28T02:52:12.566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8期作者:蒋楠[导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多样化的数据信息成为企业发展态势的重要衡量因素,数字化经济发展潮流正全面袭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信息和数字化管理部北京 100728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通信手段的发展,数字经济在当前乃至未来的经济增长中都将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为了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许多企业都积极投入到数字化转型的潮流中。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必须要立足企业当前的发展实际,将数字化观念和技术一步步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通过数字化技术型管理人才的投入,为企业的转型提供有力的力量支撑。

本篇文章从转型机制、路径及对策等三方面内容着手,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了重点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路径;对策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多样化的数据信息成为企业发展态势的重要衡量因素,数字化经济发展潮流正全面袭来。

许多企业为了迎合这一经济发展态势,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壮大,逐渐踏上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

众多世界排名前列的企业例如苹果、腾讯和阿里巴巴等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潮流,勇敢的应对数字技术发起的挑战,将企业从内到外进行数字化包装,使得企业在业务拓展和创新方面突飞猛进,为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赢得了先机,从而促进了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1.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分析1.1业务流程由分散型向集成型的价值链转变数字技术推动着企业的业务流程由传统形式向新的业务形式和业务流程转变,也改变了企业当前的经营和发展状态,使其产生了全新的生产价值链。

首先,在企业运营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底层职工的潜力激发出来,使其投入到产品设计与研发、营销策划与产品售后等一系列更考验技术价值和能力素养的岗位中,用他们的智慧来推动企业的进步与创新。

数字化转型: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数字化转型: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2021年第12期(总第317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12ꎬ202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17经济学理论与思潮新探索数字化转型: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李载驰1ꎬ吕㊀铁2(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工业经济系ꎬ北京102488ꎻ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ꎬ北京100006)摘㊀要:本文围绕数字化转型主题进行文献综述发现ꎬ学者们对数字化转型概念内涵的认识还存在较多分歧ꎬ相对来说ꎬ对数字化冲击方面的研究则更加清晰和全面ꎮ数字化转型影响可划分为宏观㊁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ꎬ具体包括消费市场㊁社会生活㊁产业结构㊁产业发展㊁生产要素和企业价值创造等ꎮ而对于数字化转型阻碍因素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ꎬ多是管理学领域的学者进行单个或多个企业的案例研究ꎬ着眼于企业战略㊁组织结构㊁人力资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ꎮ未来可以从中小企业选择㊁引入和融合数字技术的过程ꎬ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㊁个性化需求如何满足ꎬ以及转型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ꎮ此外ꎬ还可以从国家和区域层面探讨中国情境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构建和治理ꎬ从制度和体制视角研究中国数字化转型演进历程的独特性ꎮ关键词:数字化转型ꎻ数字化冲击ꎻ数字经济ꎻ企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49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1)12-0130-09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科登峰战略 产业经济学优势学科建设项目作者简介:李载驰ꎬ1993年生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工业经济系博士研究生ꎻ吕铁ꎬ1962年生ꎬ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ꎮ㊀㊀一㊁引言数字化时代下ꎬ先进的数字技术驱动社会和产业迅速发展ꎬ数字化冲击在改变传统商业模式的同时ꎬ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ꎬ颠覆了许多企业往日的生存状态ꎮ未来一段时期ꎬ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挑战ꎮ在过去几年里ꎬ鉴于伴随数字化转型的各种问题不断涌现ꎬ数字化转型的学术关注也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ꎬ涉及数字化转型的文献数量显著增加ꎬ已成为产业经济学㊁战略管理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ꎮ虽然目前的诸多研究成果可以增强我们对数字化问题的理解ꎬ但理论视角和研究情境等的差异使学者们对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㊁前因后果等一般性问题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ꎮ要全面理解把握数字化转型ꎬ有逻辑㊁成体系地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依然不可或缺ꎮ基于此ꎬ本文围绕数字化转型主题构建综述框架ꎬ将数字化转型问题总结为 是什么 为什么 和 怕什么 ꎬ厘清什么是数字化转型ꎬ数字化冲击为何会推动数字化转型ꎬ以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主要有哪些ꎬ旨在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研究文献ꎬ帮助学者们更加系统㊁全面地理解数字化转型问题ꎬ并据此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ꎮ㊀㊀二㊁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一)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ꎮ概而言之ꎬ现有研究主要从主体㊁技术范畴㊁转型领域和转型效果四个方面进行探讨ꎬ但诠释各有不同ꎮ在主体方面可以分为两种主流观点ꎬ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最终执行者是企业ꎬ所以应将企业作为研究主体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种社会行为ꎬ应将视角聚焦于宏观层面ꎬ把国家㊁市场等作为研究主体ꎮ在技术范畴方面ꎬ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在于使用哪些技术可以被称之为数字化转型ꎬChanias(2017)031和Legner等(2017)认为使用信息化技术的企业转型就可以被认为是数字化转型ꎻHess等(2016)和Kane等(2017)则认为数字化转型必须依托于新一代数字技术ꎬ但目前对于数字技术的范畴依然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ꎮ转型领域方面的分歧主要存在于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中ꎬ大致分为仅业务领域和组织整体两种观点ꎬ如Westerman等(2014)认为数字化转型主要作用于改进或重构企业的业务ꎻHeilig等(2017)则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在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科学发展趋势的驱使下进行的组织变革ꎮ在效果方面ꎬ学者们更多关注企业ꎬ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推动企业业务模式重构(Fitzgeraldetal.ꎬ2014)㊁企业绩效提升(Bekkhusꎬ2016)㊁组织架构变革(Nwankpa和Roumaniꎬ2016)ꎬ只是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ꎮ聚焦于宏观层面的少数学者则认为转型可以提高社会生活质量(Pramaniketal.ꎬ2016)㊁推动产业发展(徐伟呈和范爱军ꎬ2018)ꎮ总的来说ꎬ由于国内外学者在以上四个方面均未形成统一的认识ꎬ不同见解的排列组合使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见表1)ꎮ㊀表1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视角分类代表学者概念内涵示例主体微观视角ꎬ以企业为主体Bekkhus(2016)ꎻMatt等(2015)数字化转型是一种战略蓝图ꎬ可以引领企业通过集成数字技术实现转型ꎬ并处理好受数字化冲击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Mattetal.ꎬ2015)宏观视角ꎬ以国家㊁市场等为主体Pramanik等(2016)ꎻDemirkan等(2016)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各主体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㊁机遇以及社会的变化ꎬ推动市场㊁产业㊁业态等发生深刻变化(Demirkanetal.ꎬ2016)技术范畴以信息化技术为主要范畴Legner等(2017)ꎻLi等(2018)数字化转型更多强调了以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之间的一致性ꎬ凸显了信息技术对组织架构㊁流程等的适应能力ꎬ以及反过来企业适应信息技术的组织能力(Lietal.ꎬ2018)以SMACIT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主要范畴Kane等(2017)ꎻSe ̄bastian等(2017)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利用数字技术ꎬ根据不断变化的数字化环境ꎬ调整业务流程和企业实践活动ꎬ以获得有效的竞争优势(Kaneetal.ꎬ2017)转型领域主要发生在企业的业务领域Piccinini等(2015)ꎻHaffke等(2016)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使企业的主营业务实现改进或转型ꎬ如增强顾客的使用体验或重组业务结构(Piccininietal.ꎬ2015)不仅发生在业务领域ꎬ而是涉及整个组织Heilig等(2017)ꎻClohessy等(2017)数字化转型是在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科学发展趋势的驱使下进行的组织变革(Heiligetal.ꎬ2017)转型效果微观视角ꎬ推动企业重构业务模式㊁提高绩效㊁完成组织变革Westerman等(2014)ꎻHess等(2016)数字化转型就是使用数字技术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绩效㊁拓展企业业务范围(Westermanetal.ꎬ2014)宏观视角ꎬ提高社会生活质量㊁推动产业发展Pramanik等(2016)ꎻAgarwal等(2010)数字化转型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Pramaniketal.ꎬ2016)㊀㊀通过梳理ꎬ我们可以总结数字化转型概念不同表达之间的争议性和共通性ꎮ除了上文的描述ꎬ学者们争议最大的部分在于数字技术的范畴ꎬ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是Sebastian等(2017)对数字技术的定义ꎬ他们将新一代数字技术总结为SMACITꎬ即社交相关的技术(social)㊁移动技术(mobile)㊁分析技术(analytics)㊁云技术(cloud)和物联网技术(Internetofthings)ꎬ例如大数据㊁云计算㊁区块链㊁物联网㊁人工智能㊁虚拟现实技术等[1]ꎮ基于Sebastian和其他学者的定义ꎬ我们认 131为Bharadwaj等(2013)提出的 数字技术是信息㊁计算㊁沟通和连接技术的组合 的提法可以更加全面且简洁地概括更多学者的观点ꎮ此外ꎬ不同观点之间也存在一些共通点ꎬ如学者们都认为改进是数字化转型的预期结果ꎬ认为数字化转型至少会作用于企业的业务领域等ꎮ基于此ꎬ本文从主体㊁转型领域㊁技术范畴和转型效果四个方面将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总结和界定为:通过结合信息㊁计算㊁通信和连接技术ꎬ使转型主体的各方面属性(包括但不限于运营㊁产品㊁管理㊁商业模式㊁生产流程等)发生重大变化ꎬ从而达到改进主体目的的过程ꎮ(二)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化转型的差异对于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转型之间的差异还存在许多分歧ꎬ所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比较ꎮ我们在整理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时发现ꎬ一些学者仍然认为数字化转型只是信息化转型的升级版ꎬ或是仅基于信息化技术就可实现的(Chaniasꎬ2017ꎻHeiligetal.ꎬ2017ꎻLegneretal.ꎬ2017ꎻLietal.ꎬ2018)ꎮ相较于数字化转型ꎬ信息化转型是一个更加久远的课题ꎬ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转型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提出(Zuboffꎬ1988)ꎬ之后Dehning等(2003)在Zuboff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转型产生的三大影响:第一ꎬ自动化生产取代了一部分人类劳动ꎬ提高了生产效率ꎻ第二ꎬ疏通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渠道ꎬ包括向上为管理层提供信息和向下为其他员工发布信息ꎬ可以改进组织决策和协调的效率ꎻ第三ꎬ优化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ꎬ以提高内部的资源配置能力ꎬ改善与外部的战略合作关系ꎮ虽然数字化转型的效果也符合上述表达ꎬ但其产生的变革影响远不止于此ꎮTan等(2015)表示ꎬ数字技术已经显著地改变了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和途径ꎬ最明显的就是谷歌和苹果等开始通过平台和生态系统获取价值[2]ꎮ即使是传统的实体产品制造企业ꎬ也开始将服务和软件作为其创造价值的核心部分ꎬ并且尝试着使它们的下一代产品具备搜集和交换数据的功能(Porter和Heppelmannꎬ2014)ꎮ表2中ꎬ我们以数字化转型概念为基础ꎬ从主体㊁技术范畴㊁转型领域㊁预期效果和转型动力五个方面对两者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ꎮ㊀表2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化转型的比较信息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主体单个企业企业㊁社会㊁生态系统等技术范畴信息技术ꎬ且主要注重于软件或系统的操作增加了以SMACIT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ꎬ包括基础设施㊁应用软件等转型领域通常局限于企业的业务流程不仅存在于业务流程ꎬ还包括战略㊁架构等方面企业的组织变革预期效果优化业务流程ꎬ实现效率提升在优化流程㊁提升效率的同时ꎬ往往伴随着组织架构的变化ꎬ与用户沟通方式的变化ꎬ商业模式和企业整体价值获取方式的变化ꎬ以至于上层的制度㊁政策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转型动力一般由组织高层直接决定除了组织高层决定外ꎬ更多地是被数字化冲击所推动㊀㊀三、数字化冲击的影响一些学者将数字化冲击视为企业进行转型的重要机遇(Tanetal.ꎬ2015)ꎬ但也有学者将数字化冲击视为外生现象ꎬ认为其对企业生存造成了严峻的威胁(Lietal.ꎬ2016ꎻSiaetal.ꎬ2016)ꎮKarimi和Walter(2015)将数字化的冲击描述为 一种颠覆和破坏性的影响 ꎮ可以说ꎬ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各方主体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并存ꎬ梳理清楚这种冲击的影响对制定正确的转型战略十分必要ꎮ因此ꎬ我们结合现有文献ꎬ从宏观㊁中观和微观层面对数字化冲击的影响进行以下归纳总结ꎮ(一)宏观层面1.消费者市场发生深刻变化ꎮ数字化冲击已231经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ꎮ数字技术帮助消费者具备了普遍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社交能力ꎬ例如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社交活动ꎬ或从社交媒体中获取信息ꎬ其中包括与企业的互动ꎬ这使消费者开始成为企业活动的参与者[3]ꎮ这种现象进一步引起了消费者心理的变化:消费者不再将自己看作是企业产品的被动接受者ꎬ而是具有产品选择权的需求信息提供者ꎬ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期望也开始逐渐提高(LucasJr.etal.ꎬ2013)ꎮ星展银行(DBSBank)的CEO在报告中明确表示 数字革命已经使星展银行陷入了困境 ꎬ他们的调研显示消费者希望能够使用移动数字银行的解决方案办理大部分银行业务ꎬ以提高业务办理的便捷性和效率ꎮ这种消费者的需求给星展银行等一众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ꎬ倒逼他们提供新的服务来稳定市场(Siaetal.ꎬ2016)ꎮ在这种冲击下ꎬ市场对企业的动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ꎬ企业应当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比较准确的预估并及时做出反应ꎬ而不是被动地感知到需求变化后再做出反应ꎮ如广告公司利用算法实时感知消费者偏好差异ꎬ根据偏好变化进行动态广告投放ꎬ从而实现与消费者的频繁互动并做出实时反应(肖静华等ꎬ2020)ꎮ2.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ꎮ一些研究认为ꎬ数字化转型为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ꎬ特别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ꎮAgarwal等(2010)描述了医疗保健领域的变化ꎬ各种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功能和新产品层出不穷ꎬ电子健康记录㊁健康大数据分析以及各种实体产品都为行业快速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ꎮ也有研究强调数字化对贫困和资源匮乏地区的影响ꎬSriv ̄astava和Shainesh(2015)研究了数字化远程眼科医疗技术在印度农村应用的案例ꎬ发现其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的医疗水平ꎬ还免去了诊所所需的物理空间ꎬ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病人的就诊成本ꎮ(二)中观层面1.产业格局受到冲击ꎮ数字技术的出现完全打乱了传统企业运营多年的产业格局(Mithasetal.ꎬ2013)ꎬ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㊁交易方式㊁合作模式甚至是竞争手段ꎮ同时ꎬ以数字技术为媒介进行产品与技术之间的重新组合ꎬ也催生了新的产品和服务[4]ꎮKahre等(2017)认为数字技术的出现ꎬ将产业内的竞争从物理层面转移到了数字化的虚拟层面ꎬ而信息的流动在虚拟层面变得更加自由ꎬ这种情况降低了许多行业的进入壁垒ꎬ进而冲击了产业中现有主导企业持续保持的竞争优势ꎮ例如ꎬ平台的出现使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得以数字化ꎬ重新定义了零售业和部分服务业ꎬ电商平台㊁打车平台等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入该行业工作ꎮ数字化还促进了产业分工ꎬ原因在于搜寻成本和合约成本的下降ꎮ搜寻成本下降提高了同质竞争程度ꎬ加剧了价格竞争ꎬ外购中间品的成本比自制更低ꎬ也提升了中间品的外购比例ꎻ同时ꎬ数字化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ꎬ为合约签订提供了更多依据ꎬ降低了机会主义行为或合作商履约能力不足现象发生的概率[5]ꎮ一些学者进一步对不同行业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ꎮLucasJr等(2013)对音乐行业进行了研究ꎬ发现原本通过唱片公司等中介销售的实体商品(如专辑唱片)ꎬ已经被与音乐行业毫无关系的其他公司所提供的音乐订阅服务所取代ꎬ如苹果公司的苹果音乐服务ꎻFriedlmaier等(2018)对金融行业进行了观察ꎬ发现区块链作为一种通用且可扩展的技术ꎬ能够创建去中心化的数字基础设施ꎬ这些设施可以应用在金融领域进而完成对传统金融中介机构的补充甚至替代ꎬ如交易双方进行点对点的资金交换ꎬ而不是通过银行这样的金融中介机构ꎮ2.加速产业优化升级ꎮ学者们普遍认为数字化增强了各个产业整体的灵活性ꎬ改进了产品质量ꎬ提高了生产效率ꎬ降低了生产成本ꎬ从而促进产业优化ꎮ如利用生产计划优化算法软件可以提高产业的灵活性ꎬ或者利用仿真模拟工具低成本地进行设计研发工作ꎬ监测和控制也可以降低次品率和设备空置率ꎬ而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更好的信息流动也可以显著降低库存ꎮ相应地ꎬ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产品的生产和研发ꎬ也可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6]ꎮ还有学者指出数字技术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ꎮ徐伟呈和范爱军(2018)认为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结构升级方面331发挥着重要作用ꎻ李晓钟和黄蓉(2018)则研究了传统纺织产业如何通过与数字技术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问题ꎮ但同时一些文献也指出ꎬ数字化冲击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亟待解决ꎬ主要集中在安全和隐私领域ꎮ例如ꎬPiccinini等(2015)发现汽车行业的数据和隐私泄露问题十分严重ꎬ且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ꎻNewell和Marabelli(2015)也认为利用算法做决策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重大的信息安全风险ꎬ但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不在技术方面ꎬ而是相关机构和人员不愿承认并投资解决这些问题ꎬ安全和隐私应当成为政府机构㊁企业和从业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ꎮ(三)微观层面1.数据成为可用生产要素ꎮ数字化还促进了数据的生成和使用ꎬ最典型的就是通过移动设备生成数字痕迹ꎬ以及用嵌入式设备生成的实体运行数据ꎮ谢康等(2020)指出ꎬ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ꎬ通过与劳动㊁资本㊁技术㊁知识和管理这五大生产要素的结合ꎬ数据可以成为具有现实生产力的要素[7]ꎮ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ꎬ企业既可以通过提升自己开发利用数据的能力来创造价值ꎬ也可以通过将数据卖给第三方来直接变现(Loebbecke和Picotꎬ2015)ꎮ吕文晶等(2019)对海尔集团进行了深入研究ꎬ发现海尔通过搜集设备运行数据ꎬ使设备深度学习调整焊接参数并不断迭代ꎬ将焊接问题物耗减少了60%ꎬ并通过COSMO平台采集用户的使用行为等数据ꎬ加以分析后对产品进行改进ꎬ高精度地改善了用户体验ꎮ同时ꎬ数据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竞争资源ꎬ这种资源可以提高企业的动态能力(罗仲伟等ꎬ2017)和学习能力(Ghasemahaei和Calicꎬ2019)ꎬ企业通过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进行有效的探索式学习(陈国青等ꎬ2018)ꎬ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需求ꎬ或者使用数据驱动的算法进行决策ꎬ以更有效地执行流程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ꎮ如Kane(2014)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M)为案例对数据的可用性进行了研究ꎮKLM使用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与用户进行互动ꎬ并将部分服务业务移植到社交媒体中ꎬ之后其对这些互动和服务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ꎬ以理解用户情绪的动态变化ꎬ并针对性地采取行动来维持用户的情绪稳定ꎮ2.价值创造模式得以创新ꎮ数字化本身对一个企业来说并不是一种新的创造价值途径ꎬ只有在特定环境下使用它们ꎬ才能帮助企业开拓创造价值的新途径ꎮ通过梳理文献ꎬ大致可以将数字化冲击下新的价值创造途径分为新的价值主张㊁重构价值网络㊁建立数字通道以及强化企业柔性ꎮ第一ꎬ数字化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主张[8]ꎬ并且新的主张更加偏向于服务的提供ꎬ而不是实体产品ꎮ同时ꎬ在提供解决方案时还可以收集用户使用产品的数据ꎬ进而用于不断改进价值主张(Poter和Heppelmanꎬ2014)ꎬ形成一种良性循环ꎮ美国奈飞公司(Netflix)就完美演绎了这一过程ꎬ奈飞最初的商业模式是租借存储在物理媒体上的电影ꎬ后来它脱离了这一价值主张ꎬ成为美国第一家大规模视频流媒体服务提供商ꎬ之后又利用收集到的用户使用流媒体服务的数据分析观众的喜好和消费习惯ꎬ以帮助它们制造更受欢迎的视频内容(饶佳艺等ꎬ2017)ꎮ第二ꎬ数字化帮助企业完成价值网络的重新构建[9]ꎮ数字技术可以使企业绕过中介ꎬ与价值网络参与者(如合作商)进行直接交流ꎬ达到去中介化的效果(Hansen和Siaꎬ2015)ꎬ从而加强价值网络参与者之间的联系ꎬ使参与者之间密切协作成为可能ꎮ数字技术还赋予用户在价值网络中价值共创者的角色(马永开等ꎬ2020)ꎬ如在线社区㊁社交媒体和网络社群ꎬ几乎完全依赖于那些没有义务参与的用户的积极贡献(罗珉和李亮宇ꎬ2015)ꎬ以推动价值共创ꎮ第三ꎬ数字化帮助企业开辟数字通道ꎬ实现销售和沟通渠道的拓展和改进ꎮ企业利用社交媒体建立与用户进行直接对话的通道ꎬ将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ꎬ以支持建立一种多渠道营销战略(Hansen和Siaꎬ2015)ꎮ另外ꎬ数字技术还进一步打通了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ꎬ数字算法决策实现了由系统软件来协调企业内部活动的功能(Newell和Marabelliꎬ2015)ꎬ在制造业中ꎬ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打通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黑盒ꎮ431第四ꎬ数字化可以增强企业的柔性以帮助其快速适应环境变化ꎮSebastian等(2017)对25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ꎬ发现对于企业来说ꎬ柔性能力是要比运营管理能力和数字化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核心能力ꎮDu等(2016)指出数字技术可以增强企业发现并抓住新机会的能力ꎬ提高企业识别未开发市场机会的洞察力和与用户的亲近度ꎮ如Poter和Heppelmann(2014)通过对一家制造企业的研究发现ꎬ该企业在产品中嵌入了某种传感器ꎬ通过传感器提供的产品状态数据可以为用户提供及时主动的维护服务ꎮ㊀㊀四、数字化转型的阻碍因素面对数字化冲击ꎬ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ꎬ满足日益提升的消费者需求ꎬ数字化转型是多数企业不得不选择的道路ꎬ但转型之路并不平坦ꎬ大量企业或半途而废或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ꎬ这种现象使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阻碍因素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ꎮ由于对该问题的探索需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ꎬ所以已有文献研究更多聚焦于微观层面ꎬ通过案例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过程ꎮ以下我们从企业的组织结构㊁组织战略和人力资源三个方面分别总结已有文献对数字化转型阻碍因素的讨论ꎮ(一)组织结构方面1.传统职能部门结构设置很难满足转型需求ꎮMaedche(2016)指出ꎬ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跨职能协作能力ꎬ而实现这种协作必须将组织结构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ꎬ这种融合难度很大ꎬ需要克服包括专业技能㊁沟通等在内的大量阻碍[10]ꎮ例如ꎬHess等(2016)对3家德国媒体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过程进行了研究ꎬ发现每家公司都存在因传统财务系统不适配而影响数字技术使用效果的问题ꎬ强调企业必须仔细设计组织结构的变更以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ꎮ为此ꎬSia等(2016)提出可以创建一个独立的部门负责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ꎬ该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ꎬ使其可以获得较强的灵活性来进行创新ꎮDremel等(2017)以奥迪集团的案例为基础提出了另一种方法ꎬ即在企业内组建一支专门的跨职能㊁多学科团队推动战略实施ꎮ2.企业刚性ꎮ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ꎬ刚性是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障碍之一ꎮ首先ꎬSvahn等(2017)认为ꎬ企业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所形成的刚性是企业转型的最大障碍ꎬ企业深深植根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网中ꎬ拥有完善且经过多次优化的业务流程ꎬ僵化但舒适的状态使他们不愿意重新配置资源[11]ꎬ经典的柯达集团案例就说明了组织核心能力反而阻碍了新技术为企业带来的转型升级的机会(LucasJr.和Gohꎬ2009)ꎮ其次ꎬ固化的企业文化也可能成为转型的重要阻碍ꎮHaffke等(2017)对此进行了细致研究ꎬ发现在许多老牌企业中ꎬ数字技术与业务职能之间相分离的观点已经扎根于企业内部ꎬ甚至成为了企业价值观的一部分ꎬ极大地阻碍了数字化转型的推进ꎮ企业文化必须随数字化转型发生相应的改变ꎬ以保障其顺利进行ꎮ例如ꎬKarimi和Walter(2015)对报纸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发现ꎬ许多企业希望通过使用数字平台来改变其价值主张ꎬ要顺利推进数字平台的使用需要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多维度的文化体系ꎬ包括培育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多媒体思维ꎬ但在该过程中企业无一例外受到了强力的内部阻碍ꎮ可以发现ꎬ对于根深蒂固的老牌企业ꎬ企业的结构性特征根植于日常工作和员工价值观之中ꎬ这些多年来积攒的生产资料㊁无形的企业文化和客户资源反而成为阻碍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问题ꎮ对此ꎬFeher和Varga(2017)提出ꎬ企业在将数字化转型战略全面铺开之前ꎬ需要先进行小规模推广实验ꎬ以培养企业内部进行转型和承担风险的意愿ꎬ为后续扩展到企业其他部门打下基础ꎮ这样企业就可以利用渐进㊁迭代的方式来促进学习ꎬ同时根据实验结果不断调整ꎬ最终完成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战略ꎮ(二)组织战略方面1.领导层缺乏数字化战略思维ꎮ无论是机遇还是威胁ꎬ对于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都是一种高层行为ꎬ需要企业领导层对数字化冲击做出相应的响应ꎮ在数字化冲击背景下ꎬ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具备数字化的战略思维方式ꎬ同时还需要努力531。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目录1.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概述 (2)1.1 内容概述 (2)1.2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的定义 (4)1.3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5)2. 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6)2.1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 (7)2.2 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分析 (8)2.3 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与挑战 (9)3. 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11)3.1 绿色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12)3.2 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领域 (13)3.3 绿色技术创新的国际比较与发展机遇 (15)4.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 (17)4.1 数字化转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18)4.2 绿色技术创新对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 (19)4.3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 (21)5.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策略与路径 (22)5.1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23)5.2 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策略 (24)5.3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分析 (26)6.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实践与案例 (27)6.1 数字化转型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应用案例 (29)6.2 数字化转型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30)6.3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的跨领域融合案例 (31)7.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的未来展望 (33)7.1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 (34)7.2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6)7.3 政策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支持 (37)1.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关键动力。

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来改变企业运营模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创造新的价值。

而绿色技术创新则是指在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通过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于数字经济热点方向研究现状及思考

关于数字经济热点方向研究现状及思考

收稿日期:2021-02-20 作者简介:朱骏锋(1983—),安徽旌德人,中共宣城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第2期
朱骏锋:关于数字经济热点方向研究现状及思考
· 51 ·
算[15]。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从经济规模、基础构架、产 业基础、融合运用 4 个层面构建了数字经济指数(DEI 指数)[16]。此外,部分官方及民营机构及院校也针对数 字经济指标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林庆康、陈芳、单 志广等分别基于产业融合、质量内涵、三元空间理论等 构建了不同指标的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均具有一 定的学术参考价值[17-19]。
(二)指标体系研究 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是衡量和深化其发展的关 键,基于理论和实际的双重考虑,国内外众多机构和学 者都在试图构建全面且合理的指标体系。 欧盟发布了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DESI),分为网 络连接、网络应用、人力资本、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数字 技术的管理 5 个方面[1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 衡量数字经济的指标,包括基础设施、社会治理、创新 能力、数字产业等方面 。美 [14] 国搭建了衡量数字经济 的框架,设有数字化程度及应用、经济指标的数字化影 响、新形态数字领域,并对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进行了估
[2]何枭吟.美国数字经济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4. [3]中国国信网.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EB/
OL].[2020-10-21]./2016-09/29/c_11 19648520.htm. [4]郑学党,赵宏亮.国外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径及 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7(6):154-158. [5]焦月霞.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杭 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31. [6]Tan K H,Ji G J,Lim P,et al. Using big data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in the digital econom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7(5):4998-5000. [7]刘海英“. 大数据+区块链”共享经济发展研究——基于产 业融合理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1):91-95. [8]齐明皓.深度学习:数据经济新动能——兼论对我国实体经 济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启示[J].经济问题,2018(10):27-32. [9]刘刚,马犇.数据驱动型经济发展的组织和机制研究[J].经 济纵横,2016(12):39-45. [10]刘刚,张昕蔚.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制研 究——以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为例[J].经济纵横,2019 (6):88-100. [11]费方域,闫自信,陈永伟,等.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性质、产 权和竞争[J].财经问题研究,2018(2):3-21. [12]Banalieva E R,Dhanaraj C. Internalization theory for the digital economy[J].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19(50):1372-1387. [13]European Commission. DES1 2015: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1ndex. Methodological Note [R].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 2015:31-37. [14]Brynjolfsson E, Collis A. How should we measure the digital economy? [EB/OL].[2020-10-20].https://hbr. org/2019/11/how-should-we-measure-the-digital-economy. [15]OCDE. 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 A New Perspective[M].Paris:OECD Publishing,2014:15-20. [1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

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9年2月101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9.03.101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张晨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影响力日益凸现,研究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中国国际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的发展现状,并就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发展 世界经济 影响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2(a)-101-02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特别是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以及“走出去”战略、人民币加入SDR 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这种形势下,应当对中国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这既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同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 中国的国际地位分析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40年里,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持续性增长的趋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增长了20倍以上,而且我国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使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也能够化“危”为“机”,这使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来看,作为世界制造大国,尽管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很多具有战略性的技术已经得到了重大突破,而且很多产品生产制造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的内在机制与实现路径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的内在机制与实现路径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的内在机制与实现路径作者:马娱来源:《商场现代化》2022年第11期摘要:随着新时代制造业转型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转型工作全面开展,实践研究过程应结合新时代经济发展常态,有效地借助数字经济全面的推进制造业转型。

通过进一步分析,总结了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特征,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的内在机制。

旨在通过有效研究,能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数字经济;制造业转型;内在机制;实现引言:制造业在发展过程,要迎合时代步伐,应科学地采取有效的发展模式,加强转型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业也迎来新发展机遇,为了促进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的转型发展,需要借助数字经济全面地进行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构建完善的发展体系,实现制造业的有效转型,促进制造业改革深入开展,具体分析如下。

一、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特征所謂高质量发展是基于目前相对复杂的环境形势,结合社会特点形成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核心内容,也可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产业视角的影响下,高质量发展主要内涵为产业结构和效益的优化提高,能够表现为生产要素更为充足,创新能力水平更高,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将质量与效率进行全面统一,具体表现为:第一,创新实力更强。

创新可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制造业发展需基于技术推动,形成投入、产出等环节的优化改进,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二,对配置要素的效率进行优化。

结合数据的可复制和共享等特征,提高其智能化水平。

第三,组织结构的优化。

可从要素赋能角度着手,按照微观与宏观、局部和整体对供需不平衡进行深层次的调节。

第四,优化供需匹配的质量。

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和产业负担,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

第五,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更能够推动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有效融合,促进服务型制造业的长远发展,为新业态的形成提供保障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