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84

浅议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李林娜 (云南省图书馆,云南 昆明 650031)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 作者简介:李林娜,云南省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1-0284-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为目、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建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体系,文化建设和发展才有基本保障。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7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表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摆上了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成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 2010年4月文化部成立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组,并正式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工作。 一、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 公共图书馆具有收集、保存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传承优秀文化、传递科学知识的功能,作为人类智慧和文明的承载物和传递者,为读者获取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只有图书馆,才具有完备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才能为读书人提供全面系统的文献服务;也只有在图书馆,才能领略到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全部的人类文化遗产,目前还没有任何其它社会机构在这一功能上可以取代图书馆,它是保障公民获取文化权利的基础性公共设施。其次,公共图书馆具有保障公民利用图书馆来分享人类共有的优秀文化成果,保障公民平等获取文献资源、平等阅读、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的职责,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承担起“普遍均等”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的职能。所以,公共图书馆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和知识资源。以提供全民知识信息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正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是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的地方。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实行全面免费开放、接轨国际先进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公共图书馆以更加包容的姿态服务于全社会成员,坚持给弱者以阳光,温暖每一位公民。 (一)引导大众阅读的方向和品位 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了阅读推广委员会,其主要工作理念有三个:一是将对知识的热情和敬畏,在每一代人中传承下去;二是鼓励人们阅读经典;三是关注不同人群的读书状况,从少儿阅读到老年人的阅读,从大学生到有残障的人群,同时关注新的文本,从纸本到最新的数字阅读。 公共图书馆一方面从社会的角度,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思考阅读指导,另一方面又尊重读者个体的个性化选择。因此,在做好读者阅读倾向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除了定期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读者推荐各自对应的阅读书目,制作《新书通报》、设置图书借阅排行榜外,还经常举办读书专题报告会,请专家评价图书,或组织读者聚会评论图书,有条件的图书馆还邀请作者到本馆,与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目前,公共图书馆通过系列的阅读指导工作,在激发公民的阅读兴趣,优化阅读效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二)帮助读者获取和利用信息 自19世纪开始,知识与信息的开放可自由获得,就是由公共图书馆制度承担的,直到现在,公共图书馆仍然是最好的保障社会信息公平的机构制度。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的信息中心,拥有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能够为公众提供各种参考咨询服务的技术人才队伍。他们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筛选和组织,不仅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新颖性、系统性,而且通过定向组织信息资源,可针对性地为公众进行专题定向服务,大大节省了读者的时间,提高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同时,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人才优势,在培养公众掌握开发利用信息的技巧、方法方面也作出了不小的努力,通过向公众介绍图书馆有关知识,如何查询和利用信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了公众的信息素养,使公众可运用各种信息手段来自我学习。 (三)发挥城市教室功能

公共图书馆是对全民实行继续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学校,图书馆为所有读者提供义务教育,它的教育职能是任何学校都无法代替的。民主社会的公民需要这种随时进行的自我教育的机会,今天复杂多变的生活使这种需要更为迫切。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为图书馆普及科学知识,为公民

进行终身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各级公共图书馆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和知识讲座,有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有老年人新知识培训班,还有普及农民工知识水平和法律知识的讲座等等。公共图

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4:16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410.1416.192.html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85书馆在躁动的城市气氛中创造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提供文化休闲服务 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严向东表示:“图书馆的功能定位需要拓展,要从借书还书发展到市民文化中心,除了阅览功能,还有讲座、培训、展览、交流、文艺演出和休闲等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图书馆是社区文化和社交活动的中心。图书馆为公众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有助于公众相互沟通与了解。图书馆组织专家、地方政府官员与广大读者在图书馆高雅温馨的文化氛围中进行自由式对话,加强社会沟通,促进了社会和谐与进步。另外,图书馆举办的文化讲座、文化展览、专题陈列、音乐欣赏、影视观摩、学术交流、读书会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既能体现文化内涵,又兼顾了公众的欣赏水平和实际需要,使公众在这些文化活动中获得了艺术享受。公共图书馆正成为公众理想的文化休闲场所。 三、共图书馆面向公众服务的举措 (一)唤醒公众的权益意识 今天,享有文化权利是现代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文化应该是普及的,是大众的,是公众深度参与的。社会成员能否公平享有文化权利、公平占有并享用文化资源、享有充足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实行的全面免费政策,对社会各阶层的人群开放无门槛式的教育信息资源,体现了人性关怀,保障了公民的文化权益,推动了公民的文化自觉。 但是,目前我国的许多公众对免费享受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了解得并不是很多,对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更是不甚了解。因此,图书馆应广泛深入社会服务公众,并通过各种媒体扩大宣传自身的公益性和社会教育职能,使公众了解到图书馆是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的可公平获取知识的场所,公共图书馆是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场所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课堂。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和推动发展的作用。 (二)完善公共服务网络 国际图书馆协会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规定,每5万人拥有一所图书馆,一座图书馆服务辐射半径通常标准为4公里。我们可以从文化部网站了解到,截至2009年底,我国平均每46.8万人口、每3368平方公里面积(服务辐射半径大致为32.8公里)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与国际标准有明显差距。这个差距让人们想就近找到一家图书馆并不容易。向全社会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于民主社会的前提,而真正的“普遍均等”是指让所有人都能就近便捷地享用图书馆服务,基层图书馆网点是公众公平自由获得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前端。 公共图书馆可采取建立社区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流动服务车等灵活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在建立基层网点时应充分考虑到阅读环境、图书质量、图书内容、公众借阅的方便程度等因素,否则只是流于形式,达不到文化惠民的目的。 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使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

斜。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数字化文献资料的共享服务活动中,在构建覆盖城乡数字化服务体系的“村村通”进程中,不能搞成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形象工程。数字图书馆提供的电子文献、数字视频也不能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盲目地、一股脑地全传送过去,既造成数字信息资源的浪费和网络传输的无价值拥堵;也使得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填补信息鸿沟的工作做不到实处。 (三)创新服务 1、创造便利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在于为读者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应尽可能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在开放时间、藏书与设备的购置、规章制度的订立等方面以读者需要为中心,力求为读者营造宽松便捷的阅读环境。在网络图书馆的建设中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应免费开放,并实现远

程查询、下载,使读者可从中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只有当

图书馆的馆藏配置、设施布局都体现出以读者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便于享有公共文化的服务目标。 2、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 现代社会,公众更加迫切的需要图书馆从最初的群体化服务,转而面向个体的需要,因此,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体现人文关怀和服务创新的重要方面。图书馆应做好读者分析工作,根据读者个人特质与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另外,对残障人士、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生活贫困

的失业人员、无家可归的社会流动人员等友好接纳,制定有特色的服务方式,服务到家,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 3、图书馆志愿者活动 全国图书馆志愿者行动于2006年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发起,如今,志愿者已逐渐成为图书馆开展高水平服务的得力助手。志愿者参与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使他们对图书馆的工作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与支持,把更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同时志愿者作为图书馆的读者,能够及时

地反映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开展,既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性质,又扩大了服务层面。公共图书馆可专门设计一些适合全家人参与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如组织一个家庭为社区送书、为视障者朗读图书、讲电影等活动,这些人性化的理念和实践,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图书馆志愿者的行列中来,不仅深化和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增强了图书馆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也使志愿者受益,可谓一举多得。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服务公众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全体从业人员履行公益服务的理念和职责,还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加大投入,逐步建

立法制和经费保障机制,这样才能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保障绝大多数公民的文化权益,使他们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受益者,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服务体系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晁霞.刍议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3). [2] 袁俊喜.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2011(3). [3] 王莉.公共图书馆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6). [4] 吕梅.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公民权利

的保障[J].图书馆学研究,2007(7).

责任编辑:杨 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