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生物遗传现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及特点;(2)让学生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3)实例分析:遗传病、育种等。

3.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遗传现象;(2)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基因传递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

4. 教学准备(1)PPT课件;(2)相关视频资料;(3)遗传病案例及育种实例。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亲子间的相似性,引发学生对遗传现象的思考;(2)新课:讲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3)实例分析:分析遗传病案例,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对人类的影响;(4)小组讨论:探讨育种方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二、基因的传递规律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2)让学生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1)基因的分离与组合规律;(2)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3. 教学方法(1)采用动画演示法,直观展示基因的传递过程;(2)利用遗传图解,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分离与组合规律;(3)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 教学准备(1)PPT课件;(2)遗传图解资料;(3)相关案例。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新课:讲解基因的分离与组合规律,让学生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之间的关系;(3)案例分析:分析遗传病案例,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对人类的影响;(4)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遗传相关的题目;三、遗传病与基因检测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概念及分类;(2)让学生掌握基因检测的方法及应用。

2. 教学内容(1)遗传病的概念及分类;(2)基因检测的方法及应用。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是本册教材的第二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遗传现象的观察,他们可以发现遗传和变异的存在。

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原因,他们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它们。

2.让学生知道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遗传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案例材料。

3.小组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2.呈现(10分钟)呈现PPT课件,详细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些遗传现象的图片,判断哪些是遗传,哪些是变异。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什么作用?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知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引导学生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生物有许多特征,如生长、繁殖、应激性等。

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这两个概念,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我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知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2.让学生感受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遗传和变异的普遍存在。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内容包括遗传和变异的实例、遗传和变异的原因等。

2.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用于让学生观察生物的遗传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如父母与子女长得像、植物的变异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呈现(10分钟)介绍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优质教案

1.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

2.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3.能对自己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

4.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与家人的照片、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发学生探究遗传现象的兴趣。

(交流展示,情景导入)1. 教师通过谚语俗语引入新课。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下乌鸦一般黑;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学生知道的也可以发言。

学生思考这些谚语俗语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是通过什么来总结出这些谚语俗语的呢?——引出课题(生物的遗传现象)。

2. 做游戏,找出三对家长的孩子或根据孩子找家长。

(利用ppt打出来)通过观察三个孩子和家长的外貌寻找相似点,从而确定三个孩子的家长,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可以不给孩子以标准答案,只要是孩子找到的相似点教师就可以给予肯定。

(目标驱动,互动探究)3. 让学生根据刚刚找家长的规律来找自己同学的家长。

把班级分成八个小组,每位同学都从家里带来自己父母的照片,然后每组的照片装在一个信封里,教师把小组的信封打乱再发下去,让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找家长。

汇报: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自己小组交流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是所找到的是哪位同学的家长,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这里可能会有很多同学找错,这个没有关系,可以充分让学生去互动,最终确定结果,充分体现了开放的课堂。

)[设计意图:本课是知识型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我们每一个老师追求的目标,本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遗传积极性,有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讨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性发现。

]二、认识人类的遗传现象。

(同学们根据孩子和家长有许多相似的特征找出他们是一家人,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些和父母相似的特征呢?)再研究一对父子。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粤教版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粤教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遗传与进化的第1节《生物的遗传现象》,主要介绍生物的遗传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生物的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的,了解遗传现象对物种进化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生物的遗传现象,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生物的遗传现象,能够解释基因的传递过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的遗传现象,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基因的传递过程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较高,但对基因和遗传现象的理解较为模糊。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基因的概念和遗传现象。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生物图片,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例如,展示狮子、大象、蝴蝶等不同的动物图片。

2.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不同的生物会有不同的特征吗?请举例说明。

第二环节: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1. 呈现例子:通过展示一对父母和子女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例如,展示一对父母和他们的孩子的照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眼睛、鼻子、嘴巴等特征。

2. 引导思考:为什么父母和子女之间会有相似的特征?这是怎么传递的呢?3. 介绍基因:解释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因子,它们位于染色体上。

可以使用图片或图表来说明基因的概念。

4. 观察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不同颜色的豆子模拟基因的传递过程。

给每个学生发放两种颜色的豆子,要求他们模拟父母的基因组合并观察结果。

例如,如果父母分别有红色和黄色基因,那么他们的子女可能会有红色、黄色或橙色的豆子。

5.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基因是通过父母传递给子女的结论。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生物的遗传现象》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生物的遗传现象》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生物的遗传现象》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1生物的遗传现象》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遗传的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的概念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遗传规律,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遗传现象,建立遗传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知道遗传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遗传规律。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加深对遗传现象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似性,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遗传和变异的定义,以及遗传的规律。

同时,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操作,加深对遗传现象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遗传规律。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遗传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如农业育种、医学等方面。

苏教版科学六下《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下《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下《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下《生物的遗传现象》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引导学生探索生物遗传的奥秘,使学生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遗传的定义、遗传物质DNA、基因、遗传规律等。

二. 学情分析六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遗传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遗传规律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逐步深入理解遗传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遗传的定义和遗传物质DNA、基因的概念。

2.掌握遗传规律,能运用遗传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案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索,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遗传规律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遗传?为什么亲子间会相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板书遗传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介绍遗传物质DNA和基因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利用动画或视频,展示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遗传规律是什么?如何应用遗传规律分析实际问题?–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遗传规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运用遗传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遗传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例,教师点评并总结。

有关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教案

有关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教案

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的概念和现象,知道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的。

2.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让学生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遗传知识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遗传的概念和现象2. 基因的传递和遗传规律3. 遗传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遗传的概念和现象2. 基因的传递和遗传规律四、教学难点:1. 基因的传递和遗传规律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讲解法:讲解遗传的概念、基因的传递和遗传规律。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遗传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提问:这些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植物的相同点是都具有生命特征,不同点是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同。

3. 教师提问: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如何产生的呢?引出本课的主题——遗传。

二、教学遗传的概念和现象(10分钟)1. 教师讲解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特征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遗传现象,如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似之处。

3. 教师总结: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的,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三、教学基因的传递和遗传规律(15分钟)1. 教师讲解基因的传递: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后代。

2. 学生分组讨论遗传规律,如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3. 教师总结:遗传规律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遗传性状的表现受到基因组合的影响。

四、教学遗传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遗传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如杂交水稻、疾病基因检测等。

2. 学生举例说明遗传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3. 教师总结:遗传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年级科学上册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苏教版
生:
5、师:(出示猫妈妈和两只小猫的照片。)请同学门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生:
揭示“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遗传现象加以描述并流传,加深学生对遗传现象的认识。
依据遗传规律推测小猫爸爸的样子。
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的: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找出各自的父母,产生对遗传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照片,找出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特征,进一步理解遗传现象是生物共有的特性。
教学材料:家庭照片,几组动植物图片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师:能告诉老师你们都长得像谁呢?
生:
2、师:听过一句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吗?理解它的意思吗?
生:
3、师:(出示几种植物图片)你们能看出这几种植物之间的异同吗?
生:
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找出各自的父母,产生对遗传的初步认识。
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照片,找出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特征,进一步理解遗传现象是生物共有的特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回顾和解释
1、师:通过我们对人、动物、植物的研究,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
2、师:人、动物、植物的这种亲代和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
生:
3、师:人的很多特征,包括动植物的很多特征,在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遗传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你们还能举出其他生物遗传的例子吗?
生:
4、师: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自然界中存在遗传现象,并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并得以流传。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你们还知道哪些吗?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1、他们像吗?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大象。

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

——斑马。

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

——长颈鹿。

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

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

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生物的遗传现象-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生物的遗传现象-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生物的遗传现象-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生物的遗传现象;2.掌握基本的遗传现象术语,如染色体、基因等;3.理解遗传的规律性;4.能够解释人类的遗传特征;5.能够解释常见的遗传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遗传现象的基本概念;2.遗传的规律性;3.人类的遗传特征;4.常见的遗传病。

三、教学内容1. 遗传概念生物的遗传现象是指在生物繁殖中,将遗传物质(DNA)从父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遗传是生物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繁殖和演化的关键。

2. 遗传现象术语•染色体: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一种有形态的细胞器。

它存在于细胞核内,起着传递和遗传的作用。

•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个单位,是生物群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表现型:表现型是基因型相应的表现形式,是生物形态和功能上的表现。

•基因型:基因型是一个生物在其基因上的表现形式。

•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中不同个体的遗传特征差异,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

3. 遗传的规律性•孟德尔遗传定律:第一定律是指同一物种中两个不同特征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是独立分布的,即没有相互影响。

第二定律是指接合配子时特定基因位点上的因子的组合是随机的,每一种组合的可能性相等。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由于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它们之间发生重组的概率较小。

•基因突变(变异):基因发生变异后,容易导致表现型的改变。

4. 人类的遗传特征•普遍性遗传特征:指所有人类都有的遗传特征,如皮肤颜色、眼睛颜色等。

•个体差异遗传特征:指不同人之间遗传特征的不同,如身高、体重等。

•家族遗传特征:指同一家族中出现相同遗传特征的现象。

5. 常见的遗传病•染色体病:如唐氏综合症,是由于21号染色体出现三个拷贝而导致的病症。

•单基因病:如囊性纤维化,是由于一个基因上的改变导致的病症。

•多基因病:如癌症,是由于多个基因的改变导致的病症。

四、课堂教学与学生练习1. 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讲解、问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遗传概念、遗传现象术语,以及遗传的规律性等内容。

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教案

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教案

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教案有关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教案篇一: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5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的所有的相似的地方。

2.能对家人和自己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出合理解释。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4.知道人、动物、植物的许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5.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遗传的神奇与奇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的所有的相似的地方。

2.知道人、动物、植物的许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三、教学准备:图片、照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你长得像谁?你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生物的遗传现象。

2.观察并比较图片中三个孩子与父母的相似点。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让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各他们自的父母。

你怎么找出的,依据是什么?升学仔细观察他们相象的地方并交流。

开始找同学家人的活动。

通过把同学的照片与其家人的照片与其家人的照片进行比较,找出身体特征的相似处。

揭示:子女和父母之间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3.观察植物动物、植物的照片,找出生物体亲代和后代的相似特征。

学生观察图片或交流的资料,从而探究动物植物的遗传特征。

小结遗传先行是生物体共有的特征。

4.交流有关遗传的谚语和俗语。

学生交流收集的遗传的谚语和俗语,加深学生对遗传现象的认识。

5.依据遗传规律推测小猫爸爸的样子。

学生推测并说明理由。

6.巩固今天我们学习内容是,遗传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一个物体的个体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上代的各种基本特征。

篇二: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4苏教版教学目标探究过程和方法:?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的解释。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科学知识1.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等。

2.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3.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过程:1.帮教材P42页图片中的三个孩子找到他们的父母,并说说是怎么找的?2.揭示“遗传”概念并板书课题。

3.找一找说一说我们自己有哪些特征是各父母相似的。

4.动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有没有相似之处?以兔子为例进行研究(观看录像资料1)说一说小兔与母兔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5.兔子还有哪些特征也能遗传?(观看录像2)6.说说议议。

7.植物也有遗传吗?请学生举例说明。

8.总结: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些遗传现象。

遗传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9.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有一些谚语或俗语就很能说明问题。

你能说出这样的谚语吗?10.(录像资料3)根据小狗的录象猜想狗妈妈或狗爸爸是什么样的。

说说理由是什么。

11.调查家庭的遗传情况,填入表格。

教学反思本课教材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现象的重要内容。

对于遗传现象,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感性认识,但又会产生一些困惑。

因此,让他们了解一些遗传的知识和一百多年来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生对遗传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

在教学中我精心选择和设计了认识人类、动物、植物中的遗传现象,说说认识的谚语或俗语,猜猜看狗妈妈或狗爸爸长什么样这5个环节,使学生认识到遗传在生物界中是一种普遍现象,遗传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现象都可以用遗传来解释,遗传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生物的遗传现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遗传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生物遗传规律。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3. 遗传规律的探究三、教学重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实例2.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3. 遗传规律的探究方法四、教学难点:1.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2. 遗传规律的探究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2. 实验法:进行遗传规律的探究实验。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析遗传现象。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遗传案例,加深对遗传现象的理解。

一、遗传和变异的概念1. 遗传的定义: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2. 变异的定义: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3. 遗传和变异的实例: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1. 遗传物质的组成:DNA、基因、染色体。

2.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遗传规律。

3. 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蛋白质合成。

三、遗传规律的探究1. 孟德尔遗传实验: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遗传定律。

2. 摩尔根果蝇实验:揭示染色体与遗传的关系。

3. 基因定位与遗传图谱:利用遗传连锁分析,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四、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1. 基因分离定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

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 应用:遗传育种、疾病基因检测。

五、遗传变异与进化1. 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重组。

2. 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3.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遗传多样性。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生物的遗传现象,掌握遗传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生物遗传学的兴趣。

六、遗传技术的应用1. 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创建转基因生物。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1.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目标】1.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找出相似的特征,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会查阅和搜集有关遗传的资料,了解更多遗传的知识。

2.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比如头发,单、双眼皮,肤色等,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遗传的,了解遗传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了解遗传知识。

【教学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自己与爸爸、妈妈的照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发学生兴趣、师生探讨了解人类的遗传现象。

1. 游戏导入:从学生带来的照片中选择三组展现在课件上,同学们请看这些照片,仔细观察同学和父母的照片,小组讨论哪位同学和哪对父母有相似特征,帮同学找到自己的父母。

2.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各小组学生分别汇报连线结果,并说出他们连线的理由。

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左边学生与他们父母的相似之处。

3. 刚才的活动中你觉得那个孩子的父母最好找?为什么?(第一个最好找,因为他和他爸爸特别像。

)哪个不好找?为什么?(第二个,因为他和父母之间的相似点很少,不容易找。

)4. 有的孩子和父母之间有很多相似点,有的相似点很少,所以说是或多或少。

5. 刚才大家做的就是根据遗传现象找家人,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人类的遗传现象吗?(学生简要概括。

)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大家说的都属于遗传特征,它包括很多方面,这都属于人类的遗传现象。

[设计意图:从寻找父母开始,让学生初步了解子女与父母的相似处,从而认识遗传现象。

]二、认识动物有遗传现象:1. 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动物朋友。

(逐一出示图片)每个小组选择一组动物家庭仔细观察,尽可能多的找出它们的相似点。

小组活动:教师逐一出示动物图片,让学生汇报。

数出几个方面。

2.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动物也有遗传现象。

)3. 你能说说什么是动物的遗传现象吗?(动物的孩子与父母之间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设计《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设计生物的遗传教案篇一: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金俊峰)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依托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合作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培养合作意识,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教学内容:有关生物遗传现象及原理、遗传学创始人孟德尔等有关知识。

了解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等。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有关生物繁殖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现象。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加学生合作互动式学习。

2、直观启发式教学:通过趣味性的课件并结合启发式的活动,结合图片、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总结式教学。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科学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预习和收集有关资料对本节课的内容已有所了解,但对此仍然很感兴趣。

本课的教学应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已有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暗示“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善于观察、合作和勤于思考、总结才能真正学好科学。

四、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仔细观察并找出三个孩子及其对应的家人,说出他们所具有的相似特征。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找出相似的地方。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4、会查阅和搜集有关遗传的资料。

了解更多遗传的知识。

(二)、科学知识:1、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

比如头发,单、双眼皮,肤色等。

2、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遗传的。

3、了解遗传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生物遗传现象》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生物遗传现象》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探究过程和方法: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4、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2、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3、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连线游戏(找父母)
1、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个游戏,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好吗?请同学们帮这三个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

(出示课件。


2、同学们观察讨论、交流。

3、交流:说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找到父母的?(引导学生主要从他们的长相相似方面)
(二)寻亲游戏(找亲人)
1、看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是厉害,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家长的三幅图片,说说他们是我们班哪个同学的父母。

2、小组讨论、交流。

2、分享结果,说出是怎样找到其他同学的家人的?
(三)小结揭示遗传的含义。

1、刚才的两个游戏,同学们都是从什么方面来帮助别人找到父母的呢?——他们之间都有许多相同的特征。

2、揭示遗传含义(课件展示):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四)拓展
1、其实遗传不单单表现在相貌上,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我们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人类可以遗传的方面?
2、学生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

(比如:发色、动作、行为习惯等)
、认识动物的遗传。

1、引入:其实遗传不单单表现在人类,也表现在动物和植物身上,首先让我们来看动物一家有好多相同的地方哦!
2、课件展示动物的几组图片:狗、兔、豹、企鹅、长颈鹿。

说说他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3、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4、汇报:让学生分别交流狗、兔、豹、企鹅、长颈鹿的相似之处。

(师指导:从肤色、外形、花纹、食物等方面寻找相似之处。


、认识植物的遗传
1、师:动物有遗传,植物同样也有遗传,下面让我们来观察几组植物家庭的图片,看看有什么相似之处?
2、课件展示植物的图片,找出相似点(蚕豆、三色堇花、豌豆)。

3、小组内观察交流并记录。

4、集体交流
(师指导:从花瓣、颜色、形状等方面去寻找)。

、拓展活动。

1、现在我们知道了生物界亲代与子代之间有相似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遗传。

这种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谚语和俗语就是对遗传现象的生动描述,比如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还能说一些类似的谚语和俗语吗?
2、学生说说类似的俗语。

3、课件展示这些俗语,学生认读体会遗传的现象。

(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等。


4、推测小游戏:小猫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①、现在我们知道了遗传现象,下面让我们做一个推测游戏。

②、出示图片:仔细观察照片中的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然后观察照片中的小猫妈妈,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从颜色、形状方面推测。

③、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推测,小组内交流。

④、集体交流小猫爸爸的样子,说出理由。

⑤、遗传在生物界普遍存在,那么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会不会一定完全相似呢?如果有不同,那不相似的地方在生物上又叫什么现象呢?
五、总结
1、了解动植物的遗传现象。

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2、概括总结:生物都存在遗传现象,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3、讨论:生物界为什么要有遗传现象?
4、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5、小结,这节课的收获。

六、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七、板书设计
人生物的遗传现象动物植物
篇二: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做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学生准备:带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

(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拓展作业
(1) 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肤色、眼睛、脸形、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
花纹、手指形状在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