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选择
评析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审美观念
评析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审美观念追求自然与写意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家强调自然写生和个人情感表达。
他们重视
捕捉自然景物的气息和意境,并通过画笔的写意,表达个人对景物
的感受。
文人画家通常运用简笔法、束皮法和泼墨法等技巧,不追
求细腻的细节描绘,而是更注重意境的表达和观赏者的联想。
他们
通过富有激情的笔触和抽象的表现形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新淡泊的审美追求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强调清新淡泊的审美追求。
画家通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通过简洁明快的构图、淡雅的色彩和空灵的
氛围来表现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与体验。
他们追求自由舒适、
淡泊清新的审美感受,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这种审美追求
在明清时期的文人社交圈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推崇。
诗意与意境的张扬
文人画家在明清时期注重诗意与意境的张扬。
他们借助诗词的表达方式,将文字与绘画相结合,通过画作传达自己的诗情画意。
画家常常在作品中添加诗文,配以纸本或绢本绘画,形成诗画合一的艺术形式。
这种诗意与意境的张扬,使得文人画在艺术层面上更具有内涵与情感。
总结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体现了追求自然与写意、清新淡泊的审美追求以及诗意与意境的张扬。
这些审美观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人画家,也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中国艺术史上重要的一页。
论中国传统文人书画中的审美倾向
论中国传统文人书画中的审美倾向一、文人画的起源苏东坡评王维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句话奠定了文人画的理论基础。
画于文人眼中,不过是做学者的余事,偶一挥毫,则发诸心臆。
倪云林所谓“写胸中逸气耳”。
传统之文人画,就是文人余事。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
他的诗清新恬淡,意境空灵萧散。
他以水墨画著称于世,开一代先风。
以诗意入画境,以画境写诗意,被后世评为文人画的始祖。
明代董其昌把画史分为南北二宗,北宗以李思训为宗,南宗以王维为祖。
这就把宫体画与文人画从理论上分了开来。
继王维而后的五代画家董源,继承了王维的风格,写江南真山水,神韵天成,为时代之巨匠。
其弟子僧巨然,妙得天真,用墨秀润,丛林叠嶂,气韵氤氲,与师齐名。
另有荆浩与关仝,则写北方山水,雄奇险绝,料峭幽远。
并为四大家,世称“荆、关、董、巨”。
可以说山水画到此,方是体用完备,六法俱善了。
其影响之大,足以千秋而论。
宋代是文人画兴盛的时期。
当时之文豪学士如苏轼、米芾、文同等,莫不是书画兼工,并称一代之雄。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这些大家皆推崇王维,或以诗意入画,或以画境入诗。
由于他们都是学者文豪,都注重于画的意趣,并且是大书家,这就更加重视笔墨情趣,东坡所谓“天真烂漫是吾师”是也。
米襄阳画宗董、巨,直述王维,别开一派天地,多以点写山水。
其画烟云飘渺,深邃苍润,微风带雨,婉如扑面。
世所谓“米点”。
其子友仁,并称“二米”。
董其昌言“米家山谓之士夫画。
”所谓士夫画就是文人画。
文人,每以文事著称,或以画名于世,皆是余兴。
其人博学,画便多雅趣。
有如此之大家,文人画便昌盛了。
二、文人书画的审美视角1.传统文人画的特点文人,大多为不羁之士。
由于仕途的不得意,难展胸中抱负,由此而放迹山野,寄情于笔墨,销胸中块垒。
以画著称于世者,大都是饱学之士。
画中难以尽意处,往往以诗言之。
诗情画意,这是文人画最显著的特点。
元四家中的倪云林,在当时就以诗画并称。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选择
皇甫娟 ( 河南省郑 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关术学院 4 0 1 ) 50 0 )
摘要 :文人 画是 一种综合 型艺术 ,集文学 、书法 、绘 画、篆刻 艺术为一体 ,是画家文化 素养多方面的集中体现 。它崇尚 “ 意似 ”贬 斥 “ 形似” ,追求笔墨意蕴 ,讲究诗 书画印结合,并要 求画者的学养 深厚方能言之有物 ,画面格调 才能高雅 。传 统文人 书画以不同于院体
画 的 另 一 种 典 范 意 义 对后 世 文人 画 的发 展 产 生 了广 泛 的影 响 对 文人
画及 中国传统文人书画教 育 中的审美倾 向进行 正确研 究和批 判的继承
仍 具 有 积 极 的现 实 意 义 。
关键 词:文人 书画;审美选择 ;意 ;形
传统 “ 人 画 ”是 中国 画里 的一类 ,也称 为 “ 夫画 ”,泛 文 士 指 中国封 建社 会 时文 人 、士大 夫们 的 书画 。随 着时 代和 艺 术的 发 展 ,我 国现代 理论 家 、画 家 陈师 曾指 出 :文人 画是 带有 一 定文 人 情趣 ,其 中流 露着 文 人思 想 的绘 画作 品 。在传 统绘 画 中 ,文人 画 强调 以形 传 ,讲 究诗 、书 、画 、 印的 结合 ,它 与工 匠 画与 院体 画 特 征 。 风格 都有 所 区别 ,独 树一 帜 。文人 画 是 中国绘 画史 上一 个 不容 忽 三 、诗 、书 、画 、印 的独 特 审美情趣 视 的艺术 发展 阶段 ,它独 特 的审美 追 求和 表现 风格 一度 成 为我 国 文 人 画极其 重视 文 学和 书法 修养 ,画面 中 的诗跋 、书 法 和 印 后 世 书画 教育 中长期 追逐 的方 向 。 章和 绘画对 象 互相 补充 ,成 为 有机 统一 的 艺术整 体 ,许 多作 品在 传 统文 人 画的发 展 这 一方 面 部达 到 了很高 的成 就 。诗 、书 、画 、 印相结 合 的这种 特 文人 画 的发展 可追 溯 至汉 代 ,张衡 、蔡 邕 皆有 画 名 。在 魏 晋 殊 的艺 术表现 形式 也标 志着 文人 画的进 一步 完善 。 南北 朝 时期 国家设 立 有专 门的机构 来 培养 能工 巧 匠 ,那时 的一 些 唐 代 科 举 尚辞 赋 , 士大 夫 皆 以诗 词 歌 赋 为 务 ,这 是文 人 画 画家 就 已经有 了文 人 自娱 的心 态 ,如姚 最 认为 “ 学 为人 , 自娱 家要 具有较 高 的诗 词修 养 的重要 背 。北宋 文人 苏轼 、米 芾 、黄 不 而 已” ,王徽 的 “ 乃吾 自画 ”等 思 想 ,这些 都可 称 是文 人画 的 庭 坚等 都极 力提 倡 “ 画 诗画 一律 ”, 宋 徽宗 设立 的 国子监 画学 ,还 雏形 。唐 代诗 歌盛 行 ,其 中大 诗人 王 维 以诗入 画 ,他 的艺 术观 念 以古 人诗 句命 题考 试 。文人 画 要 “ 如骚 人赋 诗 ,吟咏 性情 ”, 由 和 审美情 趣更 加具 了文人 书 画的特 色 ,后 人尊 称王 维 是 “ 文人 画 此 才 能够 一步 抒发 作者 的主 观精 神情 感 。至 元代 ,题 画诗 达 到 了 的鼻祖 ”。 空前繁 荣 ,产 生 了许 多如黄 公望 、倪 瓒 、王 蒙 、吴镇 等有 影 响力 南 北 宋 时 期 , 中 国建 立 了制 度 明 确 的 画 院 ,用 来 专 门的 培 的名 家 。逐 渐 的 ,在 画上题 诗 已不仅 是 形式 和构 图需 要 ,而 且被 养 画家 。一些 具 有较 高文 化修 养 的画 家首 次提 出了一 些关 于文 人 视 为 品评 画家 艺术 修养 、 学识和 作 品格 调高 低 的依据 , “ 中有 画 画 的看法 ,苏 轼第 一 个 比较全 面 的阐 明 了文人 画理 论 ,他提 出的 诗 ”就 成 为 了文人 画 的基本 要求 。文 人 画又 重书 ,张 延远 在 《 历 “ 人 画 ”概 念使 文 人书 画更 加趋 向于成 熟 。此后 ,文人 画开 始 代 名 画记 》 中就记 到 “ 士 夫骨 气形 似节 本 于立 意而 归乎 用笔 ,故能 正式 从 院体 画之 中分 离 出来 。文 人画 的鼎 盛 时期是 在 元代 , 由于 书者 皆能 画 ”。北 宋 的黄庭 坚 以书 法家 的眼 睛看 到 了 ; “ 坡墨 东 当 时社会 动荡 ,许 多 的文 人士 大夫 产 生 了厌世 和遁 世 的心 理 ,绘 戏 ,水 活石 润 ,与 余草 书三 昧 ,所谓 闭户 造 车 ,出 门合辙 。”在 画 成 为 了抒 发 个 人 精 神 与情 绪 的 自我 调 节 手段 。 以黄 公 望 、 王 就 这 里点 出 了画 中的 书法 因素 。文人 画 中还 有一 个特 点就 是 印章 蒙 、倪瓒 、吴镇 为代 表 的 四大 家 ,又 把文 人 画的创 作 推 向了新 的 的使 用 。中 国书 画中 印章有 着悠 久 的历 史 ,宋元 之后 ,印章 在制 艺 术 高峰 。他 们 以一种 “ 世 ” 的态 度 去 表达 士大 夫 阶 层 的 孤 作形 制 、用 材 、 章 法布 局 和 印 文 篆刻 上 都 有 了显 著 的 发展 与变 出 傲 、清 高和 空 虚 的 情 感 ,追 求 和 主 张 “ 笔 草 草 ” 、 “ 求 形 化 。许 多 文人 、 画家 也在刻 印行 列 之 中, 当时 出现 了斋馆 阁印 、 逸 不 似 ”、 “ 写胸 中逸 气 ”的意 象表 达 。至 明代 ,文 人 画 已上升 为 诗词 印和 鉴藏 印等 所谓 的 闲章 , 以用来 抒发 书 画家 的个人 性情 , 聊 画坛 的 主导地 位 。画 家董 其 昌倡 作画 者必 须 “ 万卷 书 ,行万 里 表达 自身 的艺 术观 念 等 。明清 之后 ,研 磨石 印在 文 人之 中更 是蔚 读 路 ”以加 强修 养 ,追 求文 人 画的 “ 气 ” 。这 种 思想 直接 影响 到 然 成风 ,几乎 成 为了 文人 书画 家必 备之 能事 。 印章 的多样 性 使其 士 了清 代绘 画 的基本 格 局和 审美 取 向 ,朱耷 、石 涛 、及 扬州 八怪 突 在画 面 中 与书 、 画艺术 相 得益 彰 ,是 中国 文人 画 中不可缺 少 的一 破 四王 的束缚 ,开创 了新 局 面 ,形成 了我 国独 具 民族 特色 的绘 画 个组成 部分 。 体系 。 四、 学养深厚 、修 人修 德是 文人 画的重 要 内容
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流派,它以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为核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文人画通常以自然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以简洁的笔墨和淡雅的色彩表现出文人的情趣和境界。
以下将从题材选择、笔墨表现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来解释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文人画的题材选择十分独特。
文人画通常以自然山水和花鸟为主题,这与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息息相关。
自然山水是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因为它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能够抒发文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花鸟则是文人画中常用的表现方式,通过描绘花卉和鸟类的形态和神韵,展现出文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鉴赏。
此外,人物也是文人画中的重要题材之一,文人画通过描绘文人自身或者文人与自然的互动,表达出文人对自身境遇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文人画的笔墨表现独具特色。
文人画强调笔墨的简洁和意境的抒发,常常运用淡墨、水墨和轻描淡写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人画中常用的笔法有点画、线画、洒墨、渲染等,这些笔法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此外,文人画还注重留白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通过留白的处理和虚实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和意境的美感。
这种简约与留白的表现方式,使得文人画具有一种含蓄和超脱的气质,给人以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文人画强调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文人画通常以文人雅士的情感表达为中心,注重表现文人内心的感受和境界。
文人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出文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文人画强调审美追求,追求意境和意趣的表达,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和情感的传递。
文人画的审美追求不仅体现在题材的选择和笔墨的表现上,还体现在构图的设计和色彩的运用上,通过这些方面的处理,使得画面具有一种和谐、平静和高雅的美感。
文人画以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为核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它的题材选择独特,常以自然山水、花鸟和人物为主题,通过简洁的笔墨和淡雅的色彩表现出文人的情趣和境界。
试论中国传统文人画书画教育中的审美倾向
形 成 的思 想底 蕴 .当他们将 自己的情 感 与热 情投 入 到绘 画领 域时 . 很 快在绘 画变 革 中找 到 了审美 的接 合点 。 便 于 是 就 形 成 了 其 独 特 的 艺 术 形 式 . 诗 书 画 印 的 结 合 。 书 即 诗 画 印 的 结 合 是 中 国 传 统 文 人 画 的 独 创 特 点 、独 特 的 艺 术
思 想 . 家 建 功 立 业 、 极 人 世 的 影 响 与 熏 陶 , 而 满 怀 儒 积 从
着 儒 家 的 人 生 价 值 目标 , 人 生 道 路 上 竭 尽 全 力 , 图 实 在 力
现 自 己 建 功 立 业 的 宏 大 理 想 。 标 是 远 大 的 , 道 路 是 坎 目 但 坷 的 。 会 的发展 左右 着 文人 们 的人 生 。 在社 会 离乱 , 社 政
诗 变成 画 、 咏成 诗 . 传 达文 人 独 特 的情感 , 中 国传 画 以 是
统 文 人 画 的 一 大 发 明 . 是 其 一 大 特 点 。 首 先 提 出 “ 画 也 诗
在 中 国 封 建 的 历 史 长 流 中 ,绘 画 随 着 人 们 的 生 活 和
精 神 状 态 的 改 变 而 发 展 着 ,儒 道 释 作 为 社 会 主 体 思 想 的 构成 因素 . 透 在社 会 的方 方 面 面 , 中 国传 统文 人 士大 渗 对
夫产 生 了极 为重 要 的影 响 。 文 人 知 识 分 子 在 人 生 的 开 始 阶 段 . 就 开 始 接 受 儒 家
本 一 律 ” 苏 轼 , 于诗 歌 与绘 画 的结 合 , 使绘 画 向诗 的 对 促
[文人,中国,倾向]试析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倾向
试析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倾向摘要:中国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在北宋时期兴起了一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人画运动。
与民间绘画的创作相比较,文人画的创作形式更加强调绘画作者在所属阶层的文化品味,带有浓厚的南派文化色彩。
文人画多为士大夫,当时背景下的士大夫不同于其他画工,他们更喜欢用绘画来展现自身的情趣和志向,把绘画作为一种高度表达心灵的艺术形式。
文人画对绘画作者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除要求作者具有超高的绘画技术之外,还要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可以将绘画与文学进行结合,在绘画创作中将个人的情趣与胸怀肆意地表达出来。
关键词:文人画;审美倾向;书法1 文人画产生的背景文人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形式发展过程中的自然产物,是在符合艺术发展规律条件下产生的。
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发展的原始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统治者养士的这种现象才刚刚开始,到了东汉晚年,这种现象逐渐发展起来,文人学士逐渐增多。
士人专注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在文化艺术上有很好的影响,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学士已经逐渐壮大,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画家,带领着院体画艺术发展壮大,成为绘画艺术的主体。
院体画逐渐走向主流,让绘画风格向着细腻华丽的方向发展。
随着隋朝的开科取士,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逐渐发挥了作用,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绘画艺术风格向着文学方面发展。
宋代出现了一大批文人雅士,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苏轼,文人画的概念也是苏轼提出来的。
他倡导诗情画意般的文人画特色,反对对画工技巧的纯粹追求。
这种绘画风格的形成为文人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苏轼等人的积极倡导下,文人画的艺术形式基本确立。
文人画形式的出现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丰富了绘画艺术形式,促进了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文人画创造注重作者的文化品味及文学修养,画家在创作文人画作品时更多是在自我消遣,通过绘画作品直观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多为即兴发挥,绘画手法更加丰富多样,取材范围广泛,充实了我国民族文化和精神世界,为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分布格局。
南宋的文人画与审美趋向
南宋的文人画与审美趋向南宋时期是中国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南宋的文人画则成为中国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南宋的文人画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次伟大突破和发展,不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更在审美趋向上体现出了独到的特色。
南宋的文人画以山水为主要题材,这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传统。
然而,与前代的山水画相比,南宋的文人画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在南宋的文人画中,作品中的山水不再被赋予人工和造景的痕迹,而是更加注重回归自然,追求意境和境界的表达。
这种追求自然与意境的表现方式成为南宋文人画的重要特征。
在南宋时期,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南宋的文人画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墨色的表现。
文人画家将笔墨的技法与意境的表达相结合,通过抑扬顿挫、浓淡变化等手法,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与赞美。
文人画中的笔墨更加纵横自如,有的时候轻描淡写,有的时候又恣意挥洒,从而营造出一种自由、开放的绘画风格。
作为南宋文人画的重要特色之一,文人画家们也注重画作的意境和寓意。
他们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来呈现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
有时候他们会借用诗词、典故等来丰富作品的内涵,有时候他们会运用象征、意象来营造作品的氛围,使得观者可以从中品味出深远的内涵。
这种富有思想性和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使得南宋的文人画具备了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南宋的文人画不仅在审美趋向方面有所突破,还在题材和主题上有了较大的改变。
南宋的文人画家对于平凡的人物、事物也极具情感,他们描绘了很多生活场景,表现了人们的情感与生活状态。
他们通过绘画,呈现了自己对于人生、自然、人情的思索和感悟,展示了一种审美上的真实和深度。
这种大胆创新和审美的多元化,丰富了艺术表现的内容和形式。
南宋时期的文人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宋的文人画家们提出了以“士人之墨,士家之画”的理念,将文人与画家的身份结合在一起。
这种将士人的品行、人格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理念,使得文人画具备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唐宋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及影响
唐宋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及影响唐宋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期,其中文人画更是被广泛认可和推崇,其审美特征和风格影响了后来的绘画发展,让人们对文人画的记忆和喜爱一直持续到现在。
一、审美特征文人画是历史上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它延续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传统,体现了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它的审美特征有四个方面:1. 反映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文人画追求自由的创作,强调自然、意境、气韵和诗意,故把描绘主题造型稍微放松,而加重了情趣、气韵和意蕴描绘。
2. 表现意境和诗意文人画追求把诗意转化成绘画艺术,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现,即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寄托,使绘画作品具有更高的文学性和诗意。
3. 强调墨色的运用文人画重视墨色的传神和意境,修改哪些不需要描绘的内容,删减多余的线条和色块,强调整体概括和笔墨的质感,强调笔墨用法,墨色、披墨、草书、封泥等各种墨技设置和用法4. 传达特殊文化素质文人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突出了绘画的意境和诗意,同时也传达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古代历代文化的特点和艺术精神,让人们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影响唐宋文人画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尤其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对后来的文人和画家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对文学和绘画的融合唐宋时期,文学和绘画的融合很明显,许多文人不仅擅长写作,还擅长绘画艺术,这种现象产生了文学和绘画之间的相互影响,促成了绘画发展和多元化的审美趣味。
2. 倡导新绘画语言唐宋时期,文人画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这种新的绘画语言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多元和发展。
诸如山水画、花鸟画等艺术形式的兴起,都是基于这种新绘画语言的。
3. 流传至今虽然唐宋时期的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高峰,但是它的影响却没有停留在历史上,它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在后世不断地流传和被继承,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唐宋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和影响是值得人们认真研究和探讨的。
宋代文人画的美学理念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人画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宋代文人画强调个体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追求,具有独特的美学理念。
以下是宋代文人画的美学理念的一些重要特点:
1. 以自然为师:宋代文人画家强调以自然景物为创作的对象和参照,追求表现
自然的真实和神韵。
他们注重观察自然景物的细微之处,追求表现自然的变化、气息和神韵,力求使观者感受到自然的美。
2. 以心传神:宋代文人画追求以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来表达艺术创作。
画家注
重通过笔墨和构图的处理,以及细腻的笔触和用色来表现个人的情感和心境。
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来揭示心灵的世界,使观者在观赏画作时能够与画家产生共鸣。
3. 追求意境:宋代文人画强调意境的追求,即通过画面的氛围、构图和笔墨的
处理来表达情感、意义和意蕴。
他们注重用寥寥数笔、简练的线条和留白的技巧来表现画面的空灵和意境的深远,使观者在静心欣赏中产生联想和感悟。
4. 崇尚雅致:宋代文人画崇尚雅致的审美追求,追求文人气质和品味。
他们在
创作中注重选择高尚、清新的题材,讲究构图的平衡和和谐,追求简约、素雅和典雅的艺术风格。
5. 倡导意境超脱:宋代文人画主张追求超脱尘世、超越日常的意境。
他们试图
通过画作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艺术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越尘世的境界。
这些美学理念在宋代文人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使得宋代文人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时期。
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选择
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选择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画里的一类,也称为“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时文人、士大夫们的书画。
随着时期和艺术的开展,我国现代理论家、画家陈师曾指出:文人画是带有一定文人情味,其中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作品。
在传统绘画中,文人画强调以形传,考究诗、书、画、印的分离,它与工匠画与院体画作风都有所区别,独树一帜。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不容无视的艺术开展阶段,它共同的审美追求和表现作风一度成为我国后世书画教育中长期追逐的方向。
一、传统文人画的开展文人画的开展可追溯至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度设立有特地的机构来培育能工巧匠,那时的一些画家就曾经有了文人自娱的心态,如姚最以为“不学为人,自娱而已”,王徽的“画乃吾自画”等思想,这些都可称是文人画的雏形。
唐代诗歌盛行,其中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他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味愈加具了文人书画的特征,后人尊称王维是“文人画的鼻祖”。
南北宋时期,中国树立了制度明白的画院,用来特地的培育画家。
一些具有较高文化涵养的画家初次提出了一些关于文人画的见地,苏轼第一个比拟全面的说明了文人画理论,他提出的“士人画”概念使文人书画愈加趋向于成熟。
尔后,文人画开端正式从院体画之中别离出来。
文人画的鼎盛时期是在元代,由于当时社会动乱,许多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厌世和遁世的心理,绘画成为了表达个人肉体与心情的自我调理手腕。
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代表的四大家,又把文人画的创作推向了新的艺术顶峰。
他们以一种“出世”的态度去表达士大夫阶级的孤傲、高傲和空虚的情感,追求和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的意象表达。
至明代,文人画已上升为画坛的主导位置。
画家董其昌倡作画者必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增强涵养,追求文人画的“士气”。
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了清代绘画的根本格局和审美取向,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打破四王的约束,创始了新场面,构成了我国独具民族特征的绘画体系。
宋元文人画的审美追求
宋元文人画的审美追求傅合远内容提要: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艺术变革,宋元丈人画表现出三个鲜明的审美追求:1、它以“画中有诗”、“境生象外”作为审美理想,突出了绘画创作中的主观因紊。
2、它以书法的笔妾技巧作为语言中介,突出了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因素。
3、它以提高艺术家的文化素养、艺术造诣为前提,突出了绘画创作中的人格因素。
关健词:文人画,笔妾趣味人格修养文人画,亦称士人画。
它在宋元时代的发展与成熟,不仅是绘画史上的一次艺术变革,也是我国美学史上一次思想深化。
文人画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追求,最为充分地表现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重主观、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倾向。
因此,对文人画美学思想加以认真系统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宋元美学的时代特征,总结中国美学的历史发展视律,有着积极的意义。
境生象外画中诗美学家李泽厚曾指出,文人画的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①。
这是一个十分敏锐而深刻的见解。
但他又认为文人画的确立,是在“院体画随着赵宋王朝的覆灭而衰落、消失,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由宋代的宫廷画院,终于在社会条件的变异下,落到元代的在野士大夫知识分子—亦即文人手中了。
文人画正式确立’,②。
这却是有失偏颇和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笔者以为,文人画决不是在宋代院体画解体、消失之后,自然而然地“确立”的,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院体画、画工画的比较中,对新的艺术价值、审美理想的自觉选择和追求。
元代是文人画的成熟期,但推动文人画产生、发展和深化历史进程的,应是宋代人的开拓与创造。
北宋时代的苏轼,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思想家,也是一位创造性地倡导和建构文人画理论、开辟绘画艺术表现新境界的人物。
苏轼较早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并指出了士人画与画工画的不同。
在《跋宋汉杰画山》中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
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柄、当株,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
”苏轼认为士人画的特点,是“取其意气所到”,以少见多,故观其画如阅天下马,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奔腾狂放、浩荡于胸的气势意象。
浅析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审美取向
情达 意 ” , 方 面 应该 努 力 掌握 和 了 解 视 觉 符 号所 产 生 的普 时 一 遍 认 同性 , 妙 灵 活 地 运 用 隐 喻 , 予 图 形 语 言 多 种 含 义 , 巧 赋 使 作 品 产生 独 具 匠 心 的 艺术 魅 力 。 实 上 , 观 对 象 其 形态 积 累 事 客 了大 量 象 征 要 素 , 身 就 蕴 涵 着 潜在 的 图 形 刺 激 , 容 易 被 人 本 也 民普 遍 认 同 。 随着 人 类 思 维 的 进 步 , 些也 更 容 易被 人们 潜 移 这
一
、
抽 象 性 和 文化 经 验 特 性 现 代 ,图形 设 计 的表 现 手 法和 意识 日 趋 多 样 化 。 形 语 言被 注 入 了 信 息 时 代 的 许 多 特 征 : 高度 浓 图 如 缩 的 观 念 、 烈 刺 激 的 视 觉 传 达 功 能 、 烈 的 感 情 色 彩 、 维 强 强 多 的 幻 觉 空 间感 等 等 。 就 使 得现 代 图形 语 汇 更 加 多元 而 混 杂 。 这 隐 喻 作 为 图形 语 言 表 达 的 形式 , 来 以 暗 示 为 主 要 特 征 , 往 用 往 是 以联 想 的 图形 暗 示 关联 着 的含 蓄 。 当思 维 根 据 设 计 意 象 对 视觉元素进行组合 、 意 , 一定的形式表现 出来的时候 , 创 以 就 存 在 着理 解 与 被 理 解 的关 系 。
图形 与 语 义 是相 互 依 存 、 证统 一 的关 系 。 设计 创 作 和 辩 在 解读中, 如果 我们 过 于 陷 入 纯 粹形 式 的分 析 和 关 注 , 可 能 导 就 致 削 弱或 消 解 作 品 语 义深 刻 的 人 文 内涵 , 裂 时 间和 历 史 , 割 割
设 计 是一 种 理 解 和 沟 通 , 的是 加 强 人 与 入 的交 流 , 目 它通 过 一 定 的信 息 ( 念 ) 想 、 定 的 艺 术 形 式 和 一 定 的 审 美 价 观 思 一 值( 趣 ) 情 向广 大 观 众提 供信 息 。 图形 语 义本 身 指 ( 达 ) 传 的准 确性 是设 计 创 意 的 灵魂 和价 值所 在 。 计 师 运 用 图形 语 言 “ 设 表
中国传统文人画书画教育中的审美倾向等二则
浅谈中国传统文人画书画教育中的审美倾向等二则摘要:文人画教育思想中有着明显的独特的审美倾向。
绘画基本的功能是存形状物和教化。
传统文人画在乎人品才情,文人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趣味和风格的主导方向。
中国传统文人画书画教育思想的审美倾向,不仅通过创作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从文人画家的诗文评论和画谱画诀等理论中体现出来。
关键词:教学载体;形似;人品胸襟;绘画趣味;美学思想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文字为载体的诗文成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因文字书写而形成的书法艺术也随之视为上等之艺,而画与阴阳、卜、噬、工巧、造食、音声、天文同属伎术者之地位,也被文人所轻视。
如唐阎立本诫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颇及侪流,唯以丹青见识,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诫,勿习此末伎。
”韩传云:“尤工书,兼善丹青,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尝传之。
”五代荆浩云:“画者,画也。
”宋代绘画艺术的自律性逐渐成熟,文人抵挡不住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但又见于传统观念对绘画的歧视,故特把文人画与画工画区分开来。
文人画的出现使中国古代绘画教育呈官方绘画教育、民间绘画教育、文人画教育三重分野,三个层面各具独特的教育特色,又相互影响。
特别是文人画教育思想中有着明显的独特的审美倾向。
一、以形似求其画绘画基本的功能是存形状物和教化。
民间画工重粉本师授,宫廷画工重状貌写生。
宋代文人不甘于画单纯存形状物的匠技之工,而追求“以形似之外求其画”的审美倾向。
宋徽宗亲自主持画院,讲求“形似”和“法度”,法度是要学习传统,形似是要真切细致地再现客观事物。
宋代欧阳修、蔡襄、郭熙的趣味为朝廷所接受,众人效仿,成了整个宋代社会的普遍趣味。
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
文人画的四个基本要义
文人画的四个基本要义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一种象征,它是以饱满的墨色配合
灵动的笔划而绘制出的一种描绘自然和人文之间情感对比的艺术形式。
它是从古典文学、神话传说、画绘技法、观念视角和诗词格言的精华
中进行提炼的,通过集众家之长合成出独特风格。
下面介绍文人画的
四大基本要义:
1、造型意象:文人画强调颜色表现,以“静谧之美”为追求,强
调意象,不以精细细节表现,注重线条与色彩的立体感。
2、内涵意境:文人画强调道虚实、气虚实、形神兼备,既有虚境,又有实境,一切都应表现尊崇且秩序完备的境界,以达到超凡入圣的
审美意趣。
3、品位工艺:文人画的创作重视品位,以清新的见解呈现自然之美,运用到技巧上,把握墨韵诗意、虚实相并、竹韵花香的细腻工笔。
4、智慧思想:文人画源于宗教精神与儒家思想,以此为基调,捕
捉自然之美,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运用脱俗的笔法,编织新一
道绮丽的天地纱布。
论中国文人画中的审美特征
究到 了文 . 画家 的 自身文学修养 。而 印章 在绘 画形式 中起 到了 转承启合 的作用 ,印在 画面上也要考虑到 整体 构图 的协调 ,和 画面的呼应配合 ,适 当的加上一枚 印章 ,这样 不但美观还起 到 了平衡的作用 ,朱 红色的印章也增添 了画面中的跳跃感 。有 了 诗书画印四位艺术综合使得文人画的审美更加有趣味性 。
( 0 1 ).
社 会现象不满 的反 映 ,更加直接 的表达文人 画家的情感 。在 注 重写 “ 神”写 “ 意”简洁的画面上 ,添加几行 诗句恰到好处 , 例如元代著名 画家倪瓒的 《 六君子 图 》,画面中的小 山坡上有 六棵苍劲挺拔 的树 ,远处的 山荒凉空 寂 ,只凭单纯 的看 画面很 难 理解作者想表 达一种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但 是结合提诗就 知 道 ,画家倪瓒是 在一天与好友 出游 时以六 棵不 同的树来喻 意 自 身 ,分别是松 、柏 、樟 、槐 、楠 、榆树 ,画中用枯笔却 略带 圆
论 中国文人 画中的审美特征
方 淑 贤
(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 学院 ,辽 宁 锦 州 1 2 1 0 0 0 )
摘要 :文人 画也称 “ 士夫画” ,取材 多用山水、花乌 ,注重神似 ,注重笔 墨之 间的意趣 ,比较 高雅 、素淡 ,同时还注重诗书画印之 间的结合 。文人 画家喜欢通过景物来抒发 自身情感和理想抱 负,它带有浓烈的文人 情趣 。 关键词 :文人画 ;以形 写神 ;审美 中图分类号 :J 2 0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2 0 9 5 — 4 1 1 5( 2 0 1 4 )0 2 — 1 8 — 1
一
。
自己的生平 ,人生几个大 的经历 ,苍劲的梅枝也代 表出画家 自 己的品性及 内心的情感世 界。 二、 注重笔墨意趣 。追求简约 文人画画家们都喜爱玩弄笔 墨情趣 。 “ 画中有诗 ,诗 中有 画”是文人 画一致 的追求 ,文人画是 画中带有 文人 情趣 ,画外 流露着 文人思想 的绘 画。早在元朝初期就开始 以赵孟 、高克 恭 为代 表的文人 画画家主张将书法 中的运 笔结合 在画面 中 ,元 代 中晚期时有黄公 望 、王蒙 、倪瓒 、吴镇 等画家 ,开始弘扬借 意抒情的文人 画。大部分诗句都来源 于文人 画家 自身遭遇和 为
唐代文人画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唐代文人画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唐代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期,文人画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唐代文人
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一、唐代文人画的审美价值
1.表现画家内心世界。
唐代文人画追求表达画家内心深处的诗意和情趣,借助
自然景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境界。
2.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代文人画不拘泥于现实主义和写实手法,更注重表现意
境和抒发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注重意境的表现。
唐代文人画不是为了描绘具体事物而存在的,而是为了表
现画家的意境,属于心灵世界的表现艺术。
4.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
唐代文人画不受时空限制,其审美价值可以跨越时代,具有永恒的艺术意义。
二、唐代文人画的意义
1.弥补官方画派的缺陷。
唐代官方画派注重写实,但缺少文人画独特的意境和
情感表达,而文人画填补了这一缺陷。
2.体现文化精神。
唐代文人画是文人雅士的表现艺术,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精神
和审美情趣。
3.反映文人博学多才。
唐代文人画多以山水为主题,其笔墨娴熟、构图巧妙,
同时也反映了文人的博学多才和涉猎广泛。
4.弘扬人文精神。
唐代文人画弘扬人文精神,注重表现自然景物对人的精神启示,同时也彰显出唐代人文主义思想的风采。
综上所述,唐代文人画具有深厚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对于我们学习和欣赏文人画,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明清时期文人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趋向
明清时期文人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趋向明清时期是中国文人画的重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画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趋向。
文人画是文人士大夫们的一种业余爱好,是他们在诗文墨迹之外的又一种自我触动与表现。
这些画作以“墨、竹、石、花”等简单的主题为题材,以个性化的表现手法,表现了文人士大夫们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
一、文人画的表现形式文人画不同于官方的绘画手法,它通过自由写意、凌波微步、浑然天成的手法来表现个人的感性审美。
文人画的最大特点就是“气韵生动”,画家不拘泥于线条、形态等传统绘画要素,而通过线条、笔触及墨色的运用,营造出画面的气氛、气质,表现画家的情感与精神。
文人画采取了象形抽象、构成透明、写意飘逸、简括静美等表现手法,化大成小,行草书人,表现了画家的自然、自由、深邃的情感感受,充分展示出文人的气度与才情。
二、文人画的审美趋向文人画的审美趋向表现了文人士大夫们在艺术鉴赏上的理念。
文人画不是追求写实与精细的美学标准,而是注重写意、气韵、神韵、情调的表现,追求质朴、朦胧、简约的艺术风格,让观者在浅色、素朴、抒发画家感性与精神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动人的艺术氛围。
文人画的审美趋向有着明显的思想启示作用,通过画作传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与情怀。
文人画追求高雅、自然、新颖的审美特点,反映出画家的人生境界,表达出人类高尚的精神追求。
画家常常借画作表现时代的民族气概、社会意识,表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
三、文人画与时代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时期,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下发展壮大的。
在这一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形成,士大夫们的思想趋于成熟,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理性的审美观念。
此时期的文人画,正是借此趋势而发展起来的。
社会上也逐渐出现了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通过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表达了压抑已久的私人思想与情感。
因此,文人画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成为表现知识分子情感的重要手段。
四、结论文人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纯朴、典雅的审美情趣、笔墨飘逸、气质深邃的风格,表现出文人的才情、精神、内涵、审美追求,体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范畴。
浅析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审美取向
浅析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审美取向作者:朱雅辉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19期摘要:古代文人画在形式与表现上主要依靠对古典绘画尤其对文人画的继承借鉴和写生观察。
它赖以存生的基础首先是传统笔墨功力。
博采各家,遍临名作,融汇贯通而又独出心裁,就有新的发展和成功的可能。
关键词: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审美取向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157-02我国文人画,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元,发展于明清。
但,什幺是文人画?文人画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
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她是文人雅士们的心灵事业,藉绘画以抒泄文人们胸中之逸气,并不求工整与形似,也不讲目的与价值;只是随兴所至,表之笔情墨趣,写写文人墨客心府灵境。
也就因为具有文心、诗情、画意,才得命名为文人画。
一、宋元时期文人画的审美取向。
宋元时期是中国文人画的鼎盛时期。
在苏轼、米芾等人的倡导下,文人画开始兴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人绘画得到了发展。
文人画的根本特点就在于“不求形似”,“以形写神”;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影响到辽金地区,成为元明文人画发展的前导。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画家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代是文人画统治画坛的时期。
由于元代统治者对汉族实行歧视政策,广大知识分子苦闷彷徨,转而寄情山水,因此,此期反映社会生活的绘画明显减少,而山水画则有较大的发展。
简述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
简述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中国古代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它以文人士人的审美追求和意境表达为特点。
文人画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丰碑。
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意境和氛围。
文人画强调画家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意趣,注重表达画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画家通过构图、写意、运用色彩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给人以思考和感受的空间。
2. 重视自然观察和笔墨表现。
文人画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尤其是山水和花鸟等自然景物。
画家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把握,用简练的笔墨表现出自然界的神韵和生动感。
3. 崇尚意境超脱和虚幻之美。
文人画追求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倡导意境超脱和虚幻之美。
画家往往通过写意和留白的手法,抽象和凝练景物的形象,使作品更具诗意和哲理性。
4. 倾向于寓意和隐喻。
文人画常常以景物的形象寓意为主题,通过隐喻的手法表达思想和情感。
画家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使之更具哲理性和文化内涵。
5. 追求意境和笔墨的统一。
文人画追求笔墨与意境的统一,注重笔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
画家通过墨色的变化、笔触的轻重、线条的运用等手法,表现出作品的意境和氛围。
6. 倡导自由意志和个性张扬。
文人画主张画家的自由创作和个性张扬,反对墨守成规和刻板印象。
画家在绘画中注重个性的表达和自由的创作,以彰显自我风格和独特性。
7. 追求虚实结合和平衡美。
文人画追求虚实结合和平衡美,注重画面的整体和谐。
画家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虚与实、浓与淡、动与静等因素相结合,创造出和谐的画面效果。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人画以追求意境和氛围、重视自然观察和笔墨表现、崇尚意境超脱和虚幻之美、倾向于寓意和隐喻、追求意境和笔墨的统一、倡导自由意志和个性张扬、追求虚实结合和平衡美等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文人画风格。
这些特点使得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
水墨清韵——论文人画色彩的审美选择
水墨清韵——论文人画色彩的审美选择背景介绍“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和社会风尚。
在文人画中,色彩虽然不是最重要的元素,但也是不可或缺的。
文人画大量使用素色,但其色彩也有其独特的审美选择。
文人画色彩审美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的绘画大多采用墨线为主,色彩并不重要。
到了宋代以后,文人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始注重表现情感、抒发个性,色彩渐渐得到了运用。
在元代,文人画开始尝试对色彩进行探索,诸如赵孟、马远等人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到了明代,文人画进一步推进了色彩的运用,出现了王蒙、唐寅等艺术家,他们的画作中,颜色变得鲜艳,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质。
清代,文人画成为了主流艺术形式,但其色彩让人倍感清新,淡雅,悠然,伴随着文人士大夫的人生哲学和时尚理念,成为了文人士大夫审美的代表。
文人画色彩的审美选择在文人画中,选择哪些颜色,如何表现这些颜色,这些都是文人画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说到的是,文人画中的色彩大量使用的是素色。
这是因为文人画强调的是意境和心境的抒发,而不是强调视觉上的冲击力。
素色代表着一个平淡、朴素、自然、淡雅的情感境界,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风格。
其次,文人画中用色也有其独特的审美选择。
在色彩的选择上,文人画家几乎不使用纯净的颜色,而是更喜欢用混色、渐变色、冷色和暖色来表达画面的感觉和表达深度。
例如,宋代画家梅花叶檀《寒梅小品图》,其用色大多是灰、褐、绿等相间的色彩,显示出的就是梅花在冷冽的冬季中的苍凉之感。
在用色的表现上,文人画也有其独特的审美选择。
在文人画中,色彩的表现一般都比较含蓄,偏向于采用色调富有变化,转移表现深度和情感。
其表现的内容多是优美、轻秀、飘逸的墨意。
常用手法有水墨渲染,笔简色淡的低调法和当代艺术家亦有所取用的手绘美术小品法。
结论在文人画中,色彩是最不起眼却又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文人画家运用不同的色彩,通过特别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出画面的情感、感觉和境界,这些都是文人士大夫审美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选择
论文关键词:文人书画审美选择意形
论文摘要: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文化素养多方面的集中体现。
它崇尚“意似”贬斥“形似”,追求笔墨意蕴,讲究诗书画印结合,并要求画者的学养深厚方能言之有物,画面格调才能高雅。
传统文人书画以不同于院体画的另一种典范意义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文人画及中国传统文人书画教育中的审美倾向进行正确研究和
批判的继承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画里的一类,也称为“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
社会时文人、士大夫们的书画。
随着时代和艺术的发展,我国现代理论家、画家陈师曾指出:文人画是带有一定文人情趣,其中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作品。
在传统绘画中,文人画强调以形传,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它与工匠画与院体画风格都有所区别,独树一帜。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艺术发展阶段,它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表现风格一度成为我国后世书画教育中长期追逐的方向。
一、传统文人画的发展
文人画的发展可追溯至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设立有专门的机构来培养能工巧匠,那时的一些画家就已经有了文人自娱的心态,如姚最认为“不学为人,自娱而已”,王徽的“画乃吾自画”等思想,这些
都可称是文人画的雏形。
唐代诗歌盛行,其中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他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更加具了文人书画的特色,后人尊称王维是“文人画的鼻祖”。
南北宋时期,中国建立了制度明确的画院,用来专门的培养画家。
一些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画家首次提出了一些关于文人画的看法,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他提出的“士人画”概念使文人书画更加趋向于成熟。
此后,文人画开始正式从院体画之中分离出来。
文人画的鼎盛时期是在元代,由于当时社会动荡,许多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厌世和遁世的心理,绘画成为了抒发个人
精神与情绪的自我调节手段。
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代表的四大家,又把文人画的创作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
他们以一种“出世”的态度去表达士大夫阶层的孤傲、清高和空虚的情感,追求和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的意象表达。
至明代,文人画已上升为画坛的主导地位。
画家董其昌倡作画者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加强修养,追求文人画的“士气”。
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了清代绘画的基本格局和审美取向,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
突破四王的束缚,开创了新局面,形成了我国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体系。
二、文人画中重“意”的审美倾向
中国的绘画从远古开始,对“写实”的技巧和“形式”的孜孜追求一直是占主流地位的。
在隋唐之后,追求雅逸风格的水墨画迅速地发展起来,“以形传神”、“以形达意”文人画精神逐步形成与完善。
当时许多画家都不满院派画专尚“形似”的偏向,又鄙视“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的画工画,在题材的选择和意境的把握等方面都特别表现出其重“意”、重“简”的独特的审美倾向,还提出了意在笔先、神在法外的许多创作方法。
苏轼曾在~首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其意首先是贬低“形似”,其次就要求绘画要有“诗意”。
文人画中一再强调“象外”,也就是指明在绘画创作中,艺术的真正“内容”必须求诸所描摹自然物的“形象”之外。
在不断的发展中,谢赫提出“六法论”,求气韵、贯通、意韵、意会,在此审美标准下,绘画技法不用遵循焦点透视,不重光线、明暗、色彩,以环境感染情绪,给人来带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成为了之后中国绘画创作不懈的追求。
之后顾恺提出要“以形写神”,强调画人物要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体现了传统儒道两家重精神、轻物质的哲学观。
明末,董其昌等人提出绘画“南北宗论”:崇尚率真意趣,轻视基本功力;崇尚士气,排斥画工;重视笔墨韵味,轻视形体结构;主张主观表现,贬低写实风格。
由此可见,重“意”轻“形”是文人画家最为推崇的绘画精神,艺术创
作中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外部描摹,在表现上力求能够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倡导天真清新的艺术风格。
上重写意轻写形,重神似轻形似的审美倾向,使绘画艺术成为了画家更主观的艺术表达手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
三、诗、书、画、印的独特审美情趣
文人画极其重视文学和书法修养,画面中的诗跋、书法和印章和绘画对象互相补充,成为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许多作品在这一方面部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标志着文人画的进一步完善。
唐代科举尚辞赋,士大夫皆以诗词歌赋为务,这是文人画家要具有较高
的诗词修养的重要背。
北宋文人苏轼、米芾、黄庭坚等都极力提倡“诗画一律”,宋徽宗设立的国子监画学,还以古人诗句命题考试。
文人画要“如骚人赋诗,吟咏性情”,由此才能够一步抒发作者的主观精神情感。
至元代,题画诗达到了空前繁荣,产生了许多如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等有影响力的名家。
逐渐的,在画上题诗已不仅是形式和构图需要,而且被视为品评画家艺术修养、学识和作品格调
高低的依据,“画中有诗”就成为了文人画的基本要求。
文人画又重书,张延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记到”夫骨气形似节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
北宋的黄庭坚以书法家的眼睛看到了;“东坡墨戏,水活石润,与余草书三昧,所谓闭户造车,出门合辙。
”在就这里点出了画中的书法因素。
文人画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印章的使用。
中国书画中印章有着悠久的历史,宋元之后,印章在制作形制、用材、章法布局和印文篆刻上都有了显着的发展与变化。
许多文人、画家也在刻印行列之中,当时出现了斋馆阁印、诗词印和鉴藏印等所谓的闲章,以用来抒发书画家的个人性情,表达自身的艺术观念等。
明清之后,研磨石印在文人之中更是蔚然成风,几乎成为了文人书画家必备之能事。
印章的多样性使其在画面中与书、画艺术相得益彰,是中国文人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学养深厚、修人修德是文人画的重要内容
文人画非常注重其画者的自身学识修养以及个人的品格。
封建士大夫都是经科举制度层层选拔上来的,大部分文人画家都是饱学博雅之士,文才学识是必须具备的基础,这对画作格调的赏析与品位有极大的影响。
明代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言简意赅的表明了饱读诗书是文人教育的重要内容。
画家高尚的人品在文人画中也很受重视和强调,很多人看画品的优劣与否就在于看其人品之高下。
郭若虚有“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的精论,这就突出地显现了对修养品德的看重,它可以直接和画品气韵的高低相,若人品不高则用墨无法,所以画作的品位也一定高不了。
郭熙说:“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
”文人画中将画家的品德与精神强调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几乎成了其作品成败、优劣的关键。
另一方面文人画家又总是表现出追求虚静淡泊的精神境界和高沽的人品。
他们总是以画为寄托,以画为乐,无论自己身在庙堂还是心在老庄,其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畅神、写意。
如扬州八怪中的郑燮因宦途失意,不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通过画作状物言志,选择了“四君子”题材来表达个人思想、表现品格,寄托“用世之志”。
这也从侧面表现出当士大夫无法解决当时社会中存在有的现实问题,但又不愿与统治阶级的一些势力趋同的时候,就借由此表现出遁世的思想。
陈师曾先生对文人画总结了四点:“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
因此,在文人书画的教育中就倾向于对画家学识及人品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在对书画的品评中学养、人品的高低也就成为了评论好坏的标准之一。
文人画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去粗取精,最终得到完善。
它以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为创作主体,以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画面不求形似,只求神韵,含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是文人借以抒情、言志的重要手段。
其柔美而非刚硬,自在
而非雄厚,充满宁静而非躁动的画风创建了一个真与美的朴素自在世界,对后世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当今由于时代的不同,我们不能用过去文人画家的学识和道德标准来要求今天的艺术创作,但民族艺术的传统精神对现代的艺术却有着持久的影响力。
文人画中优秀的传统审美特点和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文化根基,需要我们在当今艺术实践中去不断地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