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pdf

合集下载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识与体现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识与体现

中国民间吉祥之事的内容首推 “ 三、生殖繁生动物,也有家禽,大到巨龙、
大象 ,小 到 蜘蛛 、蝴 蝶 。我 们 平常 所 知 的表达 “ 五福 ”的 艺术形 象 有 “ 蝠 ” 、 “ ” 、 “ ” 、 “ ”、 “ ” 、 “ 鹊 ” 蝙 鹿 松 鹤 桃 喜 等 。如 由蝙 蝠 、寿桃 、两 枚古 铜钱 组 成 的 图案 ,蝙蝠 和寿 桃象 征 禄寿 ,两 枚 古钱 则谐 音 “ 全 ”,合 起来 就 是禄 寿双 全 的意思 。 双 再 如鸡 的 艺术 形 象 :鸡 最 引人 注 目的特 征 是 适 时而 鸣 ,司 晨报 晓 。古人 把 这一 特性 附会 到 阴阳 五行 说 ,认 为鸡 鸣带 来 日出 ,属 火 ,象 征 阳气 。进 而 ,从 鸡 的身 上 还 发 现 了种 种美 德 ,即 文 、 武 、勇 、仁 、信 五 德 。 由此 ,人 们视 鸡 为有 神性 的辟 邪之 物和 吉 祥 的象 征 。家有 病 人 , 以鸡招 魂 :预 测 吉 凶, 以鸡 占 。 “ ” 鸡 与 “ ” 同音 ,所 以剪纸 、刺 绣 中 多用 鸡 的形象 来驱 毒辟 邪 ,如 吉 “ 吃蜈 蚣 ”、 “ 吃五 毒 ” 、 “ 鸡 报晓 ”等 。民间艺 人都 坦 鸡 鸡 雄 率地 表达 了人们 对 人 生 的追求 ,以及 对 美好 生活 的理 想 、 向往 和 祈愿 ,这种 在 精神 上 、观 念 上 的趋利 避 害 的功 利追求 恰恰 是通 过 这 些审美 的形式 表达 出来 的 。 纵 观各 门类 民间 美术 ,它们 均 受 中国传 统 哲学 思想 的影 响 , 2 、染织 ,刺绣 中 的葫芦 、蝴 蝶 就像民间流传的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 子孙满堂”等观念 在 染织 ,刺 绣 的纹样 里 常见 葫 芦 、蝴 蝶 的造 型 ,葫 芦在 民 间 样 ,表 达 了人类 对 生存 繁 衍 的原 始渴 望和 祈 求生 活 吉祥如 意 的 意 思 就是 “ 孕育 ” 据说 洪 荒 时代 ,华 夏 先 民沉 陷于 灭 顶 的滔天 思想 ,正 是这 种 审美 意识 创 造 出 了质朴 的 艺术 形象 ,具有高 度 的 洪水 时 ,始祖 女娲 、伏 羲藏 生 于一 只 巨大 的葫芦 腹 内 ,人 的种 族 艺术价 值 。 才得 以幸 存和绵 延 。葫 芦 ( 瓜 )又 泛指 西 瓜 、南 瓜 ( 、傈 僳 瓠 怒 等族创 世神 话中 的 “ 芦 ”就是 南瓜 )。 葫 参 考 文献 贵州 台江施 洞苗 族 的刺 绣 纹样 中 ,有 一 个特 点 就是 几 乎离 不 【 】何 星亮 中 国图腾 文化 【 】. 1 M 北京 :中 国社会科 学 出版社 , 9 9 —- O 开蝴 蝶 图案 。更为独 特 的 是人 格化 的 蝴蝶 形 象— —蝴 蝶 妈妈 。在 1 92. 2 2 O 苗族 的创 世史 诗里 记载 着 ,天 地初 分 的 时代 ,人 首 蛇 身 的蝴蝶 妈 【 】 国华. 崇拜文 化论 【 】. 京 :中国社 会科 学出版社 , 2 赵 生殖 M 北 9 3 妈从 枫树 心里 飞 出, 同水上 的 泡沫 结 合怀 孕 , 生下 十 二个 神奇 的 1 90.- 5 蛋 ,孵化 出龙 ,雷 公 ,虎 ,蛇 ,水 牛 ,蜈 蚣 , 青蛙 … …最 后一 个 【 】 建君著. 3 孙 祥禽瑞 兽 【 】天 津:天 津人 民出版社 ,20. — 3 M . 015 O 2 蛋 中是人 祖姜 央 。苗人 至今 还 把蝴 蝶 当作 吉 祥物 绣 在服 饰 上 ,表 【 靳之林 . 4】 抓髻娃 娃 与人 类群体 的原 始观念 【 】桂 林 :广西师 M . 现 出他们对 祖先 的崇拜和 对 生 殖繁 衍 的渴 求 。有 些 荷包 等 锦缎 上 范大学出版社 ,2 0 . — 5 01 5 0 3 还绣 有瓜 和蝶 组成 的纹 样 ,因 蝶 与 “ ” 同音 ,所 以称 “ 瓞 瓜瓞 绵 I 邓福 星. 5】 中国民间美 术学导论 【 】 黑龙 江:黑龙江美术 出版 M . 绵 ”,喻为 子孙繁 衍不 绝 。 社 .2 o .2 — 1 8 O o1 4 4 3 、刺绣 、 民问年 画、皮 影 窗花 中 的鱼 对 于 鱼 的 信仰 是 由 古代 图腾 崇拜 演 变 而 来 , 鱼 多 产 子 , 所 作 者 简介 以鱼 具有 生存繁 衍 的含 义 ,随 后鱼 成 为吉 祥 、配 偶 的 隐语 。闻 一 陶丽 , ,汉族 ,河南商业 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设计 系 师。 女 讲

中国民俗音乐美学特征

中国民俗音乐美学特征

浅议中国民俗音乐的美学特征摘要:中国民俗音乐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人民的劳动生活之中,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勤劳、进取、淳朴的民族精神。

它不仅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结晶的体现,更是劳动人民对艺术文化的延伸,对艺术文化、民族精神的探索和追求,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民俗曲类乐器哲学唐山皮影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中国民俗音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景、生动地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它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形式与内容,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艺术文化,表达着劳动人民对艺术文化、劳动生活的热爱。

并且中国民俗器乐的历史十分悠久,从西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民间流行的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中国民俗音乐的传统乐器不仅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结晶的体现,更是劳动人民对艺术文化的延伸。

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

从根本上说,艺术文化是生活、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里的艺术化反映,中国民俗音乐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艺术文化的向往。

近代各种民俗音乐的体裁和形式,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民俗音乐的特色,在形式和内容上去除繁琐,深深地植根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之中,在音乐上刚毅有力,节奏强烈规整,在重体力的劳动中强弱交替均匀、准确,旋律口语化,常出现四度五度的跳进,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勤劳、进取、淳朴的精神,简单明了地表达出劳动人民的心声,是现代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中国民俗音乐曲类及特色中国民俗音乐的曲类丰富多样,其艺术特色个性鲜明,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历史性以及内涵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

中国民俗音乐的“单曲”与“套曲”两个种类的分法是对中国民俗音乐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分法,单曲就是单一独立的曲牌,套曲是由多个不同的曲牌或独立的章节、段落联缀而形成的组合。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汉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

它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通过舞蹈表达民族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舞蹈内容丰富多彩汉族民间舞蹈的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劳动舞、庆祝舞、婚庆舞、祭祀舞等。

劳动舞以劳动场景为题材,通过模拟劳动动作展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庆祝舞多以传统节日、喜庆活动为题材,如春节舞、端午舞、中秋舞等,通过欢快的舞蹈动作和优美的音乐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婚庆舞是结婚仪式上的舞蹈表演,展现新人的喜悦和祝福;祭祀舞则是在宗教仪式或祭祀活动中进行的舞蹈表演,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祈福之情。

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舞蹈表达了汉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集体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二、舞蹈形式优美大气汉族民间舞蹈的形式多样,有环圈舞、狮舞、龙舞、扇子舞、旗袍舞等多种形式。

环圈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形式,多以手拉手、肩并肩的方式排成圈形,舞者们跳跃起舞,旋转嬉戏;狮舞和龙舞则是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形式,通过模仿狮子和龙的动作,表现出力量和神秘感,给人以阳刚之美;扇子舞和旗袍舞则是以道具为辅助,舞者在手持扇子或穿着旗袍的情况下跳舞,既表现了优美的舞姿,又增添了服饰的艺术美感。

这些舞蹈形式不仅具有优美的动作和舞姿,而且通过服饰和道具的应用,使舞蹈更具审美魅力,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舞蹈动作独具韵味汉族民间舞蹈的舞蹈动作多以手臂、身体和脚步动作为主,具有独特的韵味。

在劳动舞中,舞者们通过模仿农民的播种、插秧、收割等动作,展现劳动者的辛勤和快乐;在庆祝舞中,舞者们跳跃起舞、转身腾挪,以迎接节日的喜庆气氛;在狮舞和龙舞中,舞者们模仿狮子和龙的游动、腾踊,展现出神秘而威武的形象;在扇子舞和旗袍舞中,舞者们手持扇子或穿着旗袍,通过手臂的舞动和身体的舞蹈,展现出端庄和柔美的魅力。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一、民间美术造型特征及审美意蕴中国民间美术创作基于客观现实,但不完全还原客观,表达人们感受生活和认识事物的审美理想,在历史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影响,丰富着内涵,体现真自身独特的艺术规律。

民间美术造型显著表现出它的实用性,在物体实用性的基础上制造出可爱、错落、奇特的审美效果。

如:民间玩具的圆浑稳实不易破碎;藤编器皿透气性强;门神财神因职业不同面部表情也各有不同;民间美术的人物造型追求完整的手法,在民间剪纸和木板年画中较为常见。

例如陕北民间剪纸中侧脸双眼的造型,山东门神年华和天津杨柳青年画中人物,无论是站立还是盘坐或者奔跑都是采用全身表现,很少有半身或局部;侧面的人物五官也是正面的画法。

民间艺术家在避免残缺的人物形象,构图饱满,突出主题,体现了中国人喜爱完整、圆满的审美心理。

中国自古以含蓄为美,许多民间美术的造型有象征意义。

在象征性方面,比如用谐音的方式,将一组画面表达出吉祥的象征意义:金(鱼)玉满堂、早(枣)生贵子、福(蝠)寿双全、喜上眉(梅)梢:用喻意的方式,如百合、核桃喻百年好合,花生、灵芝喻长生不老;用符号的方式,如虎辟邪、鹰镇宅、五毒驱病消灾,抓髻娃娃辟邪招福。

民间美术用各种多种物象的组合传达着美好的理想与情感,这种奇特的审美蕴含着强大的艺术魅力。

民间美术造型从以概括、抽象性的手法,追求视觉符号的神似,展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质风貌。

在概括性方面,夸张、提炼、省略、简化,即扬长避短。

夸张的表现如民间的画诀“文人一根钉、武将一张弓、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

”简化,如陶、泥玩具的造型,绘上花纹才能活气。

在抽象性方面,抛开现实的,形象本身的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及其简单的形式,如点线面来概括现实形象。

织锦、刺绣、挑花大部分用用抽象的几何图案表现,如当地人能从“牛角花、螃蟹花、南瓜花”等织绣品几何图案中直呼出花的名字。

民间美术追求情感上的真,求神似不求形似,用朴素、真实的造型手法表现事物的面貌。

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概论

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概论

拍案叫绝:我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1. 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渊源我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的杂技、古代音乐和舞蹈艺术。

在演变的过程中,我国戏曲艺术吸收了多种艺术形式和地方戏曲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

它包含了戏曲音乐、歌唱、表演、化妆、舞蹈等元素,形成了具有我国传统审美特征的艺术形式。

2. 我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我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我国戏曲艺术以其多样的表演形式而闻名。

不同的地方戏曲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

京剧以其刚劲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著称,越剧则以其柔美的唱腔和细腻的情感而备受喜爱。

b) 化妆和服饰独特我国戏曲中的化妆和服饰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不同的角色通过精细的化妆和独特的服饰来展现出其性格特征,加深了观众对人物角色的印象。

红色代表忠诚,黑色代表正直,不同颜色的脸谱和服饰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c) 音乐与节奏我国戏曲的音乐是其审美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营造了不同角色的氛围和情绪。

戏曲音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3. 我国戏曲艺术的当代价值我国戏曲艺术不仅仅是传统艺术形式,其审美特征也在当代艺术中具有重要价值。

我国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其丰富的表演形式、丰富的剧情表达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使得我国戏曲艺术成为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源泉。

4. 我对我国戏曲艺术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戏曲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审美特征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通过对我国戏曲艺术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我国戏曲艺术也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可以通过创新和改革,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总结回顾我国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特征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及色彩体系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及色彩体系

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了民间绘画、剪纸、刺绣、陶瓷等多种形式,而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色彩体系。

下面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1. 根植于民间生活民间艺术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生活的艺术形式,它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劳作和工艺的需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社会以及伦理道德的理解。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往往具有朴实、自然、真实的特点,但又不乏艺术的想象和表现力。

2. 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民间艺术中常常融入了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比如在传统的剪纸艺术中,常常可以看到吉祥图案如鲤鱼跃龙门、双喜临门等,而这些图案都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而在民间绘画中,虽然形式简单,但却常常可以表达出深刻的寓意,如花鸟画中常常融入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命的赞美。

3. 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也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上,比如在民间绘画中常常运用泼墨、点染、勾勒等技法,使画面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在剪纸艺术中则运用剪、剔、刻等手法,刀法娴熟、层次分明,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二、民间艺术的色彩体系1. 朴素的色彩民间艺术的色彩体系往往以朴素、自然的色彩为主,尤其是一些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以红、黄、蓝、绿为主的朴素色彩。

这些色彩不仅反映了艺术家对自然的理解和表达,也蕴含了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和审美情趣。

2. 强烈的对比在民间艺术的色彩体系中,常常可以看到强烈的对比效果,比如黑与白、红与黄等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动感和表现力,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鲜明。

这种对比效果常常被运用在剪纸、泥塑等技艺中。

3. 融入了地域特色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我国各地的民间艺术作品在色彩上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北方的民间艺术常常以深沉的色彩为主,而南方的民间艺术则常常以明亮的色彩为主。

这种地域色彩的融入使我国民间艺术作品在色彩上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以上内容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和色彩体系都具有丰富多彩、朴实自然的特点,这不仅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独特情感。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纵贯古今,汪洋恣肆,灿烂辉煌,照耀在世界文明的天空。

在民族文化的沃野上,中国民俗艺术宛如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含苞怒放,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坚韧不拔的艺术追求,在人类艺术史上谱写了雄奇壮美的篇章。

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在各式各样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它不但没有凋谢飘零,反而更加艳丽芬芳,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它的奥秘和真谛。

民俗艺术是指在民间广为流传并相袭成俗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也就是在民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总称,其中包括民俗音乐、歌舞、戏曲、曲艺、杂技、绘画、剪纸、雕塑、建筑以及其他各种民间工艺美术等。

民俗艺术和民间艺术是两个含义十分近似的概念,有时甚至可以通用,但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民俗艺术是民间艺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艺术除了包括民俗活动中的各种艺术形式之外,还应该包括来自民间艺术家的单独而非共同的创作,并不在民间广为流传和不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作品和形式。

民俗艺术和民族艺术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俗艺术必定是民族艺术,但民族艺术主要是针对其他民族而言的,所包含的内容自然要广泛得多。

在民俗美学的范畴中,衣食往行、婚丧嫁娶、信仰崇拜、节日习俗等文化现象均属于现实美,其美学的原始表达无不与其实用功利和象征性联系在一起,而民俗艺术则逐渐脱离了现实的世界,进入了纯粹的审美精神领域,其审美本质也日益显露和丰富。

虽然民俗艺术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以此作为创作素材和表现对象,但它却是对现实生活提炼加工后的产物,比现实世界更具有审美价值。

在艺术美的世界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得到了最充分、最集中、最完美的表现。

中国民俗艺术的本质特征,归根到底就在于它的审美性。

如果我们从历史、文化与美学的角度,对中国民俗艺术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这种典型而鲜明的艺术特征:它不仅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民俗风情的壮丽画卷,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生命的强烈渴望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而且还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折射出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1. 引言1.1 汉族民间舞蹈的背景汉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汉族民间舞蹈起源于古代民间生活和宗教仪式,通过演绎民间传说故事、祭祀活动、庆祝节日等方式传承至今。

汉族民间舞蹈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了各种文化影响,不断吸收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汉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这种价值观念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得到了体现。

舞蹈动作的柔美、服饰的华丽、音乐的婉转、舞台的精致都蕴含着对和谐美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2 汉族民间舞蹈的意义汉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古代,民间舞蹈是人们庆祝丰收、祭祀神祗、祈愿平安的重要方式之一,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寄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汉族民间舞蹈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当下文化交流的桥梁。

汉族民间舞蹈在表现方式上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舞蹈形式各具特色,展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

通过舞蹈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汉族民间舞蹈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历史文化,更在于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汉族民间舞蹈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繁荣具有深远的意义。

2. 正文2.1 舞蹈动作的优雅和大气汉族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展现出优雅和大气的审美特征。

在舞蹈动作的表现中,舞者们通常采用流畅的舞步和优美的身姿,展现出舞蹈的美感和韵律感。

舞者在舞蹈中的姿势和动作纯熟且流畅,体现出舞者们对舞蹈技巧的高超掌握。

他们通过柔美的舞步和舒展的身体动作,展现出舞蹈的优雅之美。

试析中国民间美术中质朴与柔媚的审美特点

试析中国民间美术中质朴与柔媚的审美特点

等, 却依然可 分辨 出在 粗朴 、 率真 的 民间
美术 中有一些柔媚 的作品。柔媚 , 从其 字
面意 思看 , 多指女 性柔和可 爱 , 在 这里指
民间美术作 品所展现 的一种 柔和细腻 的 美感 , 如 精致可 爱的无锡 惠 山泥人 、 杨 柳 青年画、 精 巧 的民 间刺绣 等 。王 国维 在
上任 何 国家都 丰 富而独特 的民 间艺术宝 藏, 民间美术就是这 民间艺术 宝库 中最夺 目的 一颗 明珠。 中国 的民间美术包 罗万 象, 面对如 此琳琅 满 目的 民间美术作 品 , 我们或为其奇异独特的造型所倾倒 , 或为 其缤纷绚丽 的色彩所折服 , 而这 正是民间 美术 的审美魅力所在。从整体上说 , 民间
童皆柳 叶弯眉 、 丹凤眼 , 衣纹 细腻流 畅, 颇
《 人 间词 话》 中指 出, 词 的境 界有大 小 , 然 不 以是 而分高下 , “ 细 雨鱼儿 出, 微风燕子
斜” ( 杜 甫诗 ) 何遽不若“ 落 日照大旗 , 马鸣 风 萧萧” 。 由此可见王 国维把词 的境界分
而呈 现 出柔媚 的特性 的。扑 灰年 画是 山
画、 民间雕塑 、 民间剪纸为例探讨 中国民间美术中质朴与柔媚这一对相对应的 审美特性 。
关键词: 民 间 美术 质 朴 柔 媚
上下 五千年 的 中华 文 明史 不但催 生
了灿若繁 星的精英文化 , 还孕育 了比世界

种细腻 柔美 的 阴柔之感 。 民间美术 的
有文人工笔画的特色 ; 朱仙镇年 画中的妇

还 是 由其呈现 出来 的色 彩与 线条 的特征
所决定的。下面笔者 以民间年 画、 民间雕 塑、 民间剪纸为例分别加 以分析 。

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民间工艺设计。

中国民间工艺设计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脱颖而出,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从色彩运用、图案构成、材质选择和工艺技巧四个方面来探索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

首先,中国民间工艺设计在色彩运用上独具匠心。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色彩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而深远的内涵。

民间工艺设计常常运用红、黄、蓝、绿、白五种基本颜色,并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表达情感和象征意义。

红色代表喜庆与热情,黄色象征富饶和温暖,蓝色表达着悠远与深邃,绿色则代表生机与希望,白色则象征纯洁和祥和。

这种色彩搭配的平衡与和谐,使得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独具亮眼的视觉效果。

其次,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的图案构成方式别具一格。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讲究吉祥和美好寓意。

因此,在民间工艺设计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祥云、神兽、花鸟、山水等图案元素的运用。

这些图案不仅精美细腻,而且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案的排列和组合方式充满着变化和对称,使得整个设计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中国民间工艺设计注重材质的选择和使用。

中国古代人们有着深厚的手工艺传统,擅长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工艺设计。

陶瓷、丝绸、竹编、木雕等都是中国民间工艺设计中常见的材质。

每种材质都具有独特的质感与特点,工艺师傅通过巧妙运用材料的特性,使得作品既富有表现力,又富有实用性。

最后,中国民间工艺设计注重工艺技巧的独特运用。

中国工匠世代传承,精湛的工艺技巧使得民间工艺设计达到了极致的境地。

例如,中国的景泰蓝工艺以其色彩瑰丽、线条细腻而闻名于世。

而中国的剪纸工艺虽然简单,但凭借独特的创意和技巧,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和构图。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工艺设计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色彩运用的平衡与和谐、图案构成的吉祥寓意、材质选择的独特性以及工艺技巧的精湛造诣,使得中国民间工艺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

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中国民间工艺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工艺品的外观上,还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以下将从色彩运用、图案设计和材料选择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

色彩运用是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民间工艺品中,常见的色彩有红、黄、蓝、绿、黑、白等。

红色代表喜庆和祥瑞,黄色代表富贵和吉祥,蓝色代表清新和宁静,绿色代表生机和希望,黑色代表庄重和神秘,白色代表纯洁和无暇。

这些颜色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工艺品的视觉效果,还能够传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图案设计是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的又一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图案被广泛运用于工艺品中,如花鸟、山水、人物、动物等。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花鸟图案常常象征幸福和吉祥,山水图案常常象征宁静和祥和,人物图案常常象征勇敢和智慧,动物图案常常象征灵动和生气。

图案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形式的美感,更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材料选择是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的第三个重要方面。

中国民间工艺品常使用的材料有陶瓷、木材、竹子、绸缎等。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丰富的资源,还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比如,陶瓷工艺品常常以其独特的造型和釉色吸引人们的眼球,木材工艺品常常以其天然的纹理和质感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竹子工艺品常常以其灵动的形态和轻巧的质感给人一种舒适和宜人的感觉,绸缎工艺品常常以其柔软的手感和华丽的色彩给人一种豪华和高贵的感觉。

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美观和实用性,还要考虑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度,使工艺品能够更好地传递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

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体现在色彩运用、图案设计和材料选择三个方面。

这些特征不仅使工艺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俗文化审美

中国民俗文化审美

中国民俗文化主讲人:陈璇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独特的民俗,也称风俗习惯或风俗民情。

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节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

民俗是不断发展变异的历史流动载体,它含有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这个历史决定的民族心理特征,文化特征。

民俗广泛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影响左右着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民俗也就不能充分认识这个民族。

第一节民俗文化概述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是一个地方长期形成的风尚,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生活中自然形成并长久承袭下来的风俗。

民俗是民间社会生活中传承文化事象的总称。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袭的基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象。

这些事物和现象,既蕴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里,又表现了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传统中。

民俗与官方礼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是民俗乃民间风俗,官方礼仪为规范和行文制度化的礼俗。

联系是官方的东西往往向民间推行,也可逐渐形成民间传承的风俗,这是文化自上而下的渗透;民间的东西也可向上渗透,最为明显的是官方“成文法”的拟定,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民间的“习惯法”为基础的。

民俗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民俗的分类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将民俗划分为四大类型:物质民俗,包括生产、商贸、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医药保健民俗等;社会民俗,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末节日民俗及民间娱乐民俗等;精神民俗,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语言民俗,包括民俗语言、民间文学等。

三、民俗文化的本质特征(一)民族性任何一种民俗事务,都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由民族内部所有成员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并由社会普遍传承的。

民间美术审美意象特征分析

民间美术审美意象特征分析

民间美术审美意象特征分析作者:高晓丽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19期摘要: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间美术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象和特征,是一定时期劳动者生活和思想的呈现,研究民间美术审美特征,对民间美术意象中的韵味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国现代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民间美术审美特征意象分析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8-0183-02美术是艺术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主要包含绘画、书法、设计、雕塑等形式。

审美意象是美术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分析审美意象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的主题和内涵,从而发挥美术在培养人们正确审美意识中的积极作用。

我国民间美术拥有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璀璨的文化,分析和探究民间美术中蕴含的深刻意象和特征,对我国现代民间美术创作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提升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民间美术概述民间美术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反映人民真实生活场景的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的表达形式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展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间艺术包括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第一,民间美术以群众为主体。

我国拥有千年不断层的发展历史,在千年发展期间形成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文化,其创作主体既有文人志士,又有广大社会群众,民间美术则是由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创作的,主要记录和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场景,蕴含着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特征。

第二,民间美术以民俗为载体。

民间美术是广泛的概念,其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民俗民风是指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约定成俗形成的生活习惯,是劳动人民庆祝节日和表达喜悦心情的重要方式,同时民间美术题材大多以劳动场景为主,是劳动人民内心情感的真实反映。

第三,民间美术以地域为界限。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点管窥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点管窥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点管窥2019-07-111传统的造型———形态美形态是艺术表现与存在的重要因素,艺术造型具有典型性和形象性的特征,造型是民间艺术形式美的基础。

民间艺术作为民间⽂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代表着⼤众的审美习性,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是按照民间艺术特有的形式美法则的逻辑去造型。

所以民间艺术在审美形式上也表现出其特殊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其造型和⾊彩上,如年画、剪纸、泥塑、民间⽊雕等,它们在造型上都具有很形象的模拟性和传统性,在⾊彩上多运⽤红、黄、青、⿊、⽩五⾏⾊,由于民间⽂化观念的意识形态的传承性和稳定性,所以不同品类的民间艺术遵循着共同的创作审美的⼀般规律,这是民间艺术形式美的基础。

我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在其渊源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的风格体系,通常采⽤表现我国传统审美习性,民间艺术在⾊彩上与造型⼀样受民间⽂化观念的影响,阴阳五⾏是中国特有的宇宙时空观念,因此主要以阴阳五⾏为基础的观念⾊彩体系,红、黄、青、⿊、⽩五⾏⾊成为民间艺术的基本⾊彩;在造型上多采⽤梅花、莲花、寿桃、仙鹤、公鸡、鲤鱼、飞龙等吉祥物做造型原本,这些都成为民间⽂化的观念性造型符号,它蕴含着⼈们的内⼼理想与审美愿望。

如作品《福寿图》是⼀幅典型的祝福性年画,图中⽼寿星⼿持挂着装有长寿仙丹葫芦的⼿杖,跟着两个捧着⼤寿桃的仙童,⾯带祥和的笑容,其艺术造型体现了民间艺术特殊的形式美。

在民间艺术中多⼦的⽯榴、葫芦、南⽠、葡萄等常看作多⼦多孙的象征。

这就是中国本原哲学观及其观物取向所决定的艺术形态,是中国民间艺术造型的基本特征,也是民间艺术特殊的形式美。

2服务于⼤众———实⽤性民间艺术的形式虽然相对简单,但简单中⼜不失其实⽤性,实⽤性是民间艺术的基本特性,它也是民间艺术⽣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因为⼈们创作民间艺术的初衷也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所以还是⽐较强调其⾃⾝的实⽤性的。

民间艺术的实⽤性是⼤众的,它虽然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但有些也具有⼀定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不同的艺术品产⽣于不同的⽣活环境,它的产⽣受到⼈们的⽣活习性和信仰的影响,不同的⽣活群体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民间艺术,它⾃然也服务于不同的⽣活群体,在⼀定的空间内具有普遍性。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探析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探析

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探析作者:陈平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6期摘要:传统民间艺术根植于中国农耕社会的土壤之中,传承着中华民族文明,它所绽放出的艺术光芒为人们所叹服,我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独具特色,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转型,民间艺术的实用价值逐渐降低,但其艺术价值、文化意义在今天越来越重要了。

本文对民间艺术的审美特性进行分析,探讨了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民间艺术;审美特征;文化民间艺术具有较强的民族特性,是大众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创造的,它种类繁多,包括民间的工艺美术、音乐、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民间艺术似乎时过境迁。

先进的科技可以创造出更为精制的工艺品,但是传统民间艺术是农耕文明的积淀,是我国五千年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丰富了当时的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我们现代人的艺术研究创造了条件和契机,是我国人民创造的非常有价值的瑰宝,有着不同于纯艺术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入地研究和分析。

1 源于民间生活——朴素美民间艺术具有朴素、直观性的特征,它的构造甚至非常简单,但其内容都是对生活现实的反映,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劳动人民的需要,它的产生于发展始终以服务于民生为宗旨。

这也是民间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民间艺术包含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都是对民间生活的艺术化再现,它蕴含着当地浓厚的风土人情,体现着人们纯朴的审美理想。

民间生活现实是民间艺术生活美的源泉,而民间艺术的存在也满足了普通大众日常生活需要,它是较为基础的、与底层的物质生活更为接近的文化艺术形态,这种直接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性质,决定了民间艺术与生俱来的生活美本质。

民间艺术的内容都是对生活的浓缩与提炼,反映着人们最直白的愿望。

如年画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连年有余》描绘了一个活泼天真,憨态可掬的娃娃,身穿锦团服饰,颈戴长命银锁,在盛开的莲花丛中双手抱着一条鲜活的大鲤鱼,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人们把现实生活中的富贵、吉祥等人生愿望作为一种审美理想朴实直观地表达出来。

中国民间美术意象结构的审美特征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意象结构的审美特征分析

理论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中国民间美术意象结构的审美特征分析□许煦摘要: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存在一定差异,由诞生的我国民间美术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不同的民间美术展现了不同的意象结构与审美特征。

该文主要介绍中国民间美术,进而分析中国民间美术意象结构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意象结构审美特征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民间美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不同地域的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不同,由此诞生的民间美术形式与内容也大相径庭。

不同的民间美术具备不同的意象结构与审美特征,有效了解这些意象结构与审美特征,不仅有利于掌握民间美术,而且有利于传承民间美术。

因此,研究中国民间美术意象结构的审美特征有助于更好地传承我国民间美术,为创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一、中国民间美术概述民间美术指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广大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与劳作创造出的艺术文化,如春联、年画等,均是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

民间美术不仅具有美学的价值,而且具备实用价值。

与其他美术形式相比,民间美术的创作材料简单,创作人员技巧娴熟,能够通过不同的美术形式,清晰地描绘生活场景与周边的事物,展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淳朴、真实的一面。

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在广大劳动人民共同的努力下,民间美术得以很好地流传下来。

同时,受不同意识的影响,劳动人民利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构建出不同的意象,展示出人民的心理状态。

二、合情"不合理”的独特审美观西方艺术的主要特点为写实,绘画等一些创作具备较高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并以“四固定”为原则完成艺术创作活动。

中国民间美术则与此正好相反,其主要目的是写意,通过画面的布局,以相关的事物为载体进行创作,传达人们美好的希冀,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画面与形式。

试析民间美术的造型与审美

试析民间美术的造型与审美

试析民间美术的造型与审美许昌学院美术学院皓然【摘要】本文从民间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和美学角度,结合民间的社会背景、历史及现状,试析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及造型观念。

民间美术的审美强调人文伦理和道德标准,以现实生活为底蕴,注重人伦性的直观表现形式。

其造型具有社会化规约下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民间;造型;审美;人伦;寓意继原始美术之后,延续最长,涉及面最广,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所享用的就是民间美术。

社会整体文化研究和艺术理论研究不断发展,使现代文化观念趋向多维发展,而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

我国的民间美术创造不可能摆脱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人文伦理大格局的制约。

传统的中国民间审美意识与整个民间社会背景、文化观念长期保持了一种交融渗透、浑然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归根结底在于对“善”的追求。

“善”的转换隐身含义又有吉祥、幸福、美满,这类含义在古代观念中又是合道理、惬于意的,故“美”和“善”有互训关系。

善还被承载了社会伦理道德的意义,特别在孔子那里,美与善是统一的,善是更根本的东西,并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自始就注重对人生生命价值的关注,强调合于意的幸福感受,这都是合于人的生命功利目的的善的内容。

中国民间美术十分注重物品的人伦性和社会意义,并将此作为美与丑的标准之一。

这种审美标准反映了中国文化对人伦道德的一种推崇。

民间美术创造则主要表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对情感的表达方面。

例如,民间美术经常表现祥瑞题材,表现人们对理想和愿望的追求,大部分内容都是吉祥、富贵、求生、辟邪等,这关系到人生的现实。

用一种寓意性的物来表现这种理想。

这种寓意、象征、符号性的表现手法当然是中国民间文化特有的产物。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当时的社会结构,人口比例自然经济以及“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国民间美术的性质与特点。

我们从民间作品中,可以领悟到广大劳动者的审美心态,感受到朴素的劳动感情,乐观的精神生活,美好的理想追求以及除恶扬善,辟邪扶正,全和圆满,祈求丰收,人丁兴旺,吉祥如意等民间美术中永和不变的主题。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

略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民间美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对于中国传统美术来讲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

它广义上指观赏性和实用性的民间工艺美术,狭义上可仅指造型性强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民间劳动人民群众创作的,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它主通过物态形式直接反映生活,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体现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的实用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与底层物质生活更为接近的文化形态。

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劳动人民美的创造,是一切其他美术(如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宗教美术及各种专门美术)的渊源和基础。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1.真善美的审美特性“民间美术通常把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要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要求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客观世界、改造世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审美形式。

”民间美术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和形式正是现代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民间美术包含着精英艺术家创立的评判艺术标准的真、善、美,且达到至高无上的统一。

“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

”《国语·楚语》中石:“大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可知美即是无害,这不仅体现劳动人民美好的心愿,也是民间美术的“美”的另一种含义。

民间创作的尽美意识是非常鲜明强烈的。

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

通过长久的文化积淀和民族审美心理调试,真善美自然而然地统一在民间美术之中。

民间美术对于至善的追求诞生于人们对生命生存的渴求与对祥和世界的殷切向往之中。

这是其力量的源泉。

以人为本,以善为价位取向,决定了它不是对客观世界牵强附会的描述,没有自以为是的说教,没有无比晦涩的观念。

民间社会所有的祝愿,所有的期盼,所有的幸福都寄托在其中。

“真”与“善”为民间美术的“美”提供了保证。

关于民间美术审美意象特征的分析

关于民间美术审美意象特征的分析

关于民间美术审美意象特征的分析作者:宋佳音李光安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03期摘要:民间美术属于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筆。

本文阐述了民间美术和审美意象的定义和特点,通过文化背景、创作精髓、构图布局、造型意象以及色彩特征几个方面着重探讨了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特征,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性的参考意见,深入品析我国传统民间作品,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审美品位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民间美术审美意象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051-02美术涵盖的范围很广、种类很多,如书法、雕塑、绘画、陶艺等,而审美意象在此发挥的作用是展现创作的寓意和内涵,使观赏者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融入到作品的情感世界,从而提升鉴赏水平,渗透思想文化。

民间作品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在不断更迭和交替的过程中延续了传统艺术,引入了时代文化,为我国的艺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民间美术创作的内容源于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在表达形式上趋于多元化,人们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感受到真实的劳动场景,或画面逼真、或形态各异、或布局巧妙,无一不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民间美术的特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首先,群众性。

我国原始社会以群居为主,民间美术也延续了这一特色在创造上表达了个体对集体的向往,再通过艺术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使作品保持其本真的特色,单纯质朴、清新随性。

而抛却了华丽的装饰和雕琢的作品反而独具魅力,自然纯粹,比如蜡染布、土陶、青花瓷等。

其次,地域性。

之所以叫民间美术,主要因为其创作环境和描绘内容皆源于民间,而且地域的不同也会影响其风格特点。

劳动者活动范围有限,生活方式固化性强,在地区文化的熏陶下也会独具地域属性,民族色彩浓郁。

例如《击鼓说唱佣》就体现了四川地区的文化特色[1]。

二、审美意象的特征和结构意象一词源于《易传》,指代的是一种独特的意境,是事物与情感合二为一的境界,用于艺术上简单来讲即是看到事物,激发情感,再通过体会和消化用人生阅历赋予其灵魂以艺术为媒介展示出来。

论民俗艺术品的造型与审美

论民俗艺术品的造型与审美

Arts circle 美术界ARTS CIRCLE 2010/8论民俗艺术品的造型与审美TEXT /朱丹引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属于自己阶层的文化,人们习惯于把表现这种文化的造型艺术,称之为“民俗艺术”或“民间美术”与“民间工艺”。

从字面上看,“民俗”具有平民大众、通俗普及的意思。

民俗艺术在历史上相对于宫廷和士大夫艺术,具有与它们不同的文化性质;在当今时代,则有别于专业艺术工作者的创作。

在历史上,民俗艺术流传在农民和市民中,作者大都为劳动阶层中默默无闻的工匠;而流行于宫廷和文人士大夫阶层中的艺术创作,作者则多为御用艺人和社会上层文化人。

一、民俗艺术品的造型特征造型是民俗艺术品存在与发展的首要因素。

民俗艺术造型变化万千,它来源于中国古老文化的积淀,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来源于民间艺术家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

民俗艺术品的造型特征主要体现在实用性和象征性两方面:(一)实用性特征我们在看那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艺术品时,不难发现民俗艺术品的各种造型非常突出的表现出它的实用性特征。

民俗艺术品的各种形式孕育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造型的产生和发展必然要受到材料、工艺、实用功能的制约,于是在理性的审美观念中,作品的实用价值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民俗艺术品中的许许多多样式都被打上了实用功能的烙印,即便是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民俗艺术品,如木板年画、戏曲布挂画和各种神像等,也要考虑到它们与使用环境的关系和人们的心理感受。

而与实用功能结合在一起的民俗艺术,更是以实用造型为设计匠心。

如用于室外建筑的石雕,作为墙基柱,总是需要坚实稳重,雕琢粗犷大气,经的起风吹雨打;而室内木雕家具,则要求镂刻工细,其表现的戏曲故事和吉祥图案的内容让人仔细观赏而百看不腻。

(二)象征性特征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象征性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而在民俗艺术中这种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更是无所不在,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纵贯古今,汪洋恣肆,灿烂辉煌,照耀在世界文明的天空。

在民族文化的沃野上,中国民俗艺术宛如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含苞怒放,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坚韧不拔的艺术追求,在人类艺术史上谱写了雄奇壮美的篇章。

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在各式各样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它不但没有凋谢飘零,反而更加艳丽芬芳,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它的奥秘和真谛。

民俗艺术是指在民间广为流传并相袭成俗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也就是在民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总称,其中包括民俗音乐、歌舞、戏曲、曲艺、杂技、绘画、剪纸、雕塑、建筑以及其他各种民间工艺美术等。

民俗艺术和民间艺术是两个含义十分近似的概念,有时甚至可以通用,但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民俗艺术是民间艺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艺术除了包括民俗活动中的各种艺术形式之外,还应该包括来自民间艺术家的单独而非共同的创作,并不在民间广为流传和不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作品和形式。

民俗艺术和民族艺术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俗艺术必定是民族艺术,但民族艺术主要是针对其他民族而言的,所包含的内容自然要广泛得多。

在民俗美学的范畴中,衣食往行、婚丧嫁娶、信仰崇拜、节日习俗等文化现象均属于现实美,其美学的原始表达无不与其实用功利和象征性联系在一起,而民俗艺术则逐渐脱离了现实的世界,进入了纯粹的审美精神领域,其审美本质也日益显露和丰富。

虽然民俗艺术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以此作为创作素材和表现对象,但它却是对现实生活提炼加工后的产物,比现实世界更具有审美价值。

在艺术美的世界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得到了最充分、最集中、最完美的表现。

中国民俗艺术的本质特征,归根到底就在于它的审美性。

如果我们从历史、文化与美学的角度,对中国民俗艺术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这种典型而鲜明的艺术特征:
它不仅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民俗风情的壮丽画卷,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生命的强烈渴望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而且还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折射出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

其表现形式粗犷而质朴,艺术风格活泼而清新,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
一。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精神的崇高体现
十九世纪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有一个著名论断:
民族性在下层人民里面最多。

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古代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物质文明,而且还创造了生机勃勃的民间文学和民俗艺术,这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源头活水。

即使是在封建上流社会被八股章句、声色征逐弄得慵倦不堪、苍白无力的时候,民间也依然保持着健康活泼、清新明快的审美情趣。

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民俗艺术,就是我们生息在东方大地上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意识的映证。

“那达慕”大会的恢宏气势,显示出草原牧民勇猛豪放的性格。

云贵高原的芦笙歌舞,则表达了苗家儿女追求爱情与幸福的美好愿望。

傣族姑娘的筒裙、惠安女的短装和西藏妇女的围裙,款式虽各不相同,却都能表达各族人民的爱美之心。

正是因为民俗艺术来自民间,流行于民间,而民族精神又主要蕴藏在下层民众之中,故此,中国民俗艺术便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二、现实生活的壮丽画卷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反映生活,这是一条简单而又朴素的真理。

优美的艺术作品常常被人们誉为生活的镜子,是因为它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活。

我国的民俗艺术产生于大众,流行于民间,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产物和智慧的结晶。

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人民群众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把劳动、爱情、娱乐等现实生活的场面,加以艺术化、典型化,从而创造了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并长盛不衰的民俗艺术形式,并通过这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如火如荼的现实生活。

在江南水乡,采莲歌舞最为优美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