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复习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数学苏教版五上第五单元思维导图

数学苏教版五上第五单元思维导图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目标指南学习目标样化,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思想方法,培养运算能力。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意识重难点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归纳总结1.小数乘整数,可以结合具体的量转换单位,先把小数转换成整数,再按照整数2.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2)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3)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零可以去掉。

注释重点注释: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简便运算 。

核心素养注视:根据单位换算或积的变化规律,将小数乘法转换成整数乘法,体现了运算能力的核心素养。

方法总结从最后剩余的数量入手,逐步向前逆推还原,直至确定初始的数量。

根据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表内乘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通过推理可以求出乘法小数乘小数目标指南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推理意识。

2.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运算的能力。

3.体会小数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保护野生动物,关注生态平衡的意识。

重难点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点。

归纳总结1.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1)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2)看因数中以用零去掉。

2.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这个数大。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3.(1)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用乘法计算,即用这个数乘小数。

(2)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1)根据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验算;(2)注释核心素养注释:运用单位转换和积的变化规律,推导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推理方法注释:小数乘法可以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学习小数除法后,还可以方法总结m,n为自然数,a,b为非0自然数,ab为a×b的积。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导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导图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例题精讲+易错专练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用列表法解决问题1.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1)用列表法解决归一问题:“归一问题”是指每份数量不变,解题时要先求出每份是多少。

(2)用列表法解决归总问题:“归总问题”是指总数不变,解题时要先求出总数是多少。

2.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1)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列表整理相关信息;(3)分析数量关系;(4)解决问题;(5)检验。

3.分析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可以从已知条件入手,通过列表或画线段图等方法进行分析;也可以从所求问题入手,通过列表或画线段图等方法进行分析。

4.运用假设法和列表法解决问题。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从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出发,分析两积(商)之和(差)问题的数量关系,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知识点二: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1.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1)从条件出发,先找出有联系的两个信息,求出两个中间问题,然后求出题目中的问题。

(2)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然后去找与这些条件相关的信息。

2.运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

假设法是解应用题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在一些应用题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可以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数相等,然后按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并对照已知条件,把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的调整,找到答案。

假设法通常应用于鸡兔同笼、租船等问题中。

三、例题精讲考点一:解决问题的策略1.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2.食堂买了30筐西红柿,一共用去540元。

如果每筐西红柿的价钱降到原来的一半,用这些钱可以买到()筐西红柿。

A.15 B.30 C.603.一辆送货车拉了250箱面包,平均送到12个商店后,还剩10箱,平均每个商店送几箱面包?4.文具店优惠大酬宾,原来每本笔记本13元,现在买3本送1本。

妈妈带了120元,现在最多能买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5.果园收了960千克的苹果,每12千克装一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5单元第5单元巩固强化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5单元第5单元巩固强化复习
两个“发现”: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原因:14—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形成中的
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武器,要求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人 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所以14—16世纪是“人”被发现的时 代。
综合归纳·纵横链接
14—16世纪,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地理知识的进步,航 海、造船技术的发展,使新航路开辟具备了必要的条件。新航 路的开辟发现了新大陆,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 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所以说14—16世纪又 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综合练习·融会贯通
3.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目录检索,通过检索目录,
可以明确历史阶段特征,把握内容主旨。下图是第五单元
的目录,你认为其主旨应该是( A )
A.走向近代
B.思想解放
C.世界走向一个整体
D.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综合练习·融会贯通
4.14—16世纪,伴随着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 西欧开始酝酿一场巨大变革,出现了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 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还出现了早 期殖民掠夺。材料中提到的这些历史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 用是( ) A.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C.引发了欧洲的殖民掠夺 D.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综合练习·融会贯通
材料三 持续4个多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给欧洲殖民国家 带来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 对于非洲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综合练习·融会贯通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A、B、C三段哪一 航程最能反映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综合材料二、三, 指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方式。 B段。主要方式:殖民扩张和掠夺。
综合练习·融会贯通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思维导图、知识总结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思维导图、知识总结

进率
面积单位的进率
转化
低→高 高→低
低级单位的数末尾去掉2个0 低级单位数÷进率 高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位的数末尾添上2个0 高级单位数×进率
解决问题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时找准数量关系
三下数学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含义 统一单位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便于比较面积的大小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
大拇指的表面大约1平方厘米 字典的正面大约1平方分米 一张双人课桌面大约1平方米
长度单位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北师大七下第五单元轴对称(思维导图)

北师大七下第五单元轴对称(思维导图)


角平分线
对称轴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性质
BP是∠ABC的平分线,PM⊥AB,PN⊥BC,则PM=PN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 等边对等角 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
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会重合 三角形两条相等的边的对角对相等 三角形两个相等的角的对边会相等 拥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特点
对称轴
线段
垂直平分线
性质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直线MN是线段对称
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两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性质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应线段相等 对应角相等
直线MN是对称轴,则MN垂直平分线段BE,AB=DE,AC=DF,∠A=∠D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思维导图完整版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思维导图完整版


无需 文字 亲子 传授
考虑 文字 语言 基础
乡 乡土性(熟悉社会) 面对面 • 语言更直接、完善 • 特殊语言
不流动 • 经验今夕、你我相同 • 语言足够
愚:非文盲,无用字需求
差序格局
克己修身 推己及人
社会格局
差序格局
团体格局
私,自我主义 以己为中心
人伦(差序)

亲属,地缘,权势
越推越薄 可伸缩
《乡土中国》
乡土本质
靠土地谋生
乡土 本质
根植 于土

世代定居 聚村而居
迁移 老根不动
找不到土地 淘汰
找到土地 形成家族殖民地
村落之间孤立隔膜
常态生活论文字下乡
➢ 观点阐发:乡土中国不需要文字下乡
文字
庙堂性
解决空间阻碍 • 传情达意 • 但表达不完全
解决时间阻碍 • 记录个人、社会变化 • 需要象征体系:词 • 但不一定要文
界限模糊
不同网络
若干人组成 有清楚界限 有法律等规定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差序格局
道德体系
团体格局
出发点:己;克己修身
团体和个人关系
受宗教影响
私人联系 推 亲属线:孝悌

朋友线:忠信 平等 公道
理 者
可伸缩
网络:每个结都 附着着道德—— 仁
家族
乡土社会
沿亲属差序扩大 单系:父系
家 亲子,生育,临时
西洋 团体性社群
人民怎样应用; 在社会结构和 思想观念上改 革
无为政治
权利
社会冲突
社会合作
压迫
横暴权利
同意权利
契约
互相交割
受到限制 维持皇权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知识总结、思维导图、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知识总结、思维导图、复习
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性
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特征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高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高的画法
三角形的分类
三边关系
任意两边之的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的差小于第三边
按角分 按边分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有三个锐角
两个锐角一个直角
两个锐角一个钝角
等腰三角形
两腰相等
等边三角形
三边相等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解决问题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求底角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求顶角
多边形的内角和
(n-2)×1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