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理论【木桶理论】
木桶原理生产安全
木桶原理生产安全木桶原理是一个常用的生产安全概念。
它指出,一个木桶的盛水能力取决于木桶里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全桶最长的那块。
换言之,即使木桶其他部分都很坚固,如果有一块木板破损了,那么整个木桶的盛水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将木桶原理应用到生产安全上,可以理解为整个生产过程中,最薄弱环节的安全控制措施会直接影响整个生产安全的可靠性。
因此,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必须对所有环节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并注重弱点部分的改进。
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应用木桶原理来保障安全呢?首先,要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危险因素,并对各个环节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哪些环节存在较高的风险,哪些环节是安全的薄弱环节。
其次,针对薄弱环节,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强化。
这可以包括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增加安全设施的设置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生产过程中薄弱环节的安全性,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注重全面管理。
虽然木桶原理强调注重薄弱环节,但并不意味着其他环节可以忽视。
相反,除了加强薄弱环节的控制和改进,还需要对其他环节进行全面管理。
这包括设立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培训,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体系等,以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
最后,还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
生产安全是一个动态过程,环境和条件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安全控制措施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应该定期进行安全回顾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经验总结和分享,以提高整个生产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木桶原理对于生产安全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理解和应用木桶原理,可以有效地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益。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薄弱环节的管理和强化,全面管理和控制,持续改进和完善,以确保生产安全。
木桶效应与安全理念
安全管理/管理杂谈
木桶效应与安全理念
组成木桶所有木板中最短的一块决定木桶装水量,这是木桶效应。
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不在于干了多少工作,在于哪样工作没有干好,这是安全理念。
当下安全生产任务重,沙害、风灾、防洪、反恐各项工作接踵而来,人员紧缺,安全责任大,全段干部职工着实辛苦,但辛苦不代表安全管理的好,因为安全管理工作只讲结果,不讲苦劳!
刚成立155天的企业,仍旧处于创业阶段,资金链紧张,人员较少,时刻需要部门管理者事必躬亲;时刻需要干部职工具备多面手的能力;时刻需要建设默契配合团结稳定的团队。
每一名干部职工、劳务工都至关重要。
在新成立的各单位中,随着接触加深,因为人人性格各异、业务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必要出现各类摩擦,对一项工作的管理,每个成员都具备自己的观点。
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经验积累上、业务水平提升上必定具备了优异能力,经过反复讨论思考形成了的管理方式方法,制定出了切合实际的基本制度。
此时,被管理者再一味按照自创管理理念管理设备,与成熟的管理方式背道而驰,出现安全问题成为必然,待出现问题再拍大腿、悔当初已于事无补。
作为工务人,安全是碗,设备质量是饭,碗端得牢,饭做得香,才使得饭吃得饱,也只有落实好基本制度,才能确保效益多、收入高。
那没有干到位的工作项点,就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短板。
让安全管理木桶每块木板一样高,让安全生产没有短板,让效益攀升,这才是辛苦应得的回报。
安全管理中的 “木桶理论”
安全管理中的“木桶理论”
近期读书突然发现“木桶理论”,于是乎对其深入研究,果有心得,居然一只木桶承载了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最熟悉的理论是“短板效应”,决定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在于最矮的木板有多长。
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事故的发生,不是取决于大多数人,而是取决于数量极少的危险人物、事故苗子。
其次是“抱团效应”,木板之间紧密连接才能保证木桶不漏。
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各级单位、各个部门紧密配合,携手与共,确保祸水不外溢。
再次是“组织效应”,
能让木板紧密结合需要一
定的凝聚力量,桶箍起到
了决定作用。
桶箍好比规
矩和强有力的管理手段。
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制度管
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更不能突破红线。
最后是“平台效应”,木桶最容易损坏的地方肯定是桶底,因此对桶底要加强日常的保养,不要发现漏水了才去修理,修修补补总会有缝隙。
安全管理要注重制度单位建设和日常的检查,出现事故后,只能亡羊补牢。
同时“木桶理论”也告诉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短板和长处,若短板需要耗尽心血才能补齐,就要果断放弃,
发挥自身长处,才能找到更好发展方向。
愿大家平安幸福!。
安全文化理论
安全文化理论木桶原理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和木桶短板管理理论。
也即“木桶定律”。
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些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木桶原理”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
比如:搞好公司安全管理的关键在哪里?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如何消除事故隐患?如何控制风险?如何避免事故发生?在我们公司,安全生产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事故指标,只有把事故这个短板控制住了,才谈得上安全生产。
因此,我们讲,搞好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关键就是-----让事故远离我们!墨菲定律墨菲定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什么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最简单的表达形式是:“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
”墨菲定律并不是一种强调人为错误的概率性定律,而是阐述了一种偶然性中的必然性。
海因里希法则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
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
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
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要预防死亡重伤事故,必须预防轻伤害事故;要预防轻伤害事故,必须预防无伤害无惊事故;预防无伤害无惊事故,必须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状态;而能否消除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状态,取决于日常管理是否到位。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
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转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
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木桶效应
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木桶效应什么是木桶效应?众所周知,一只木桶的容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
若桶身中最短的木板长度只有20cm,那么这只木桶的装水容量只能达到20cm,其他更长的木板并不起作用。
这种情况被称为“木桶效应”。
在安全管理领域,我们也可以把安全隐患看作是一只木桶。
只有通过不断管理、预防和纠正隐患,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就像木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安全风险也必须持续得到管理和预防。
如果一处隐患未被管理和纠正,而且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关键时刻很有可能引发事故。
木桶效应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木桶效应也是适用的。
一家煤矿中往往存在着诸多不同的安全风险,例如:•电气安全•实验室和化学品管理•气体检测和防范•火灾和爆炸防范•机械设备安全•通风和安全出口•人员安全和身体机能检测•煤层控制和工程安全管理这些风险都需要被及时预防和处理。
如果任何一个方面的风险未被管理和控制,就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
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安全管理与技术管理相结合无论是安全管理还是技术管理,二者都是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因素。
只有在技术管理上加强对全生产线的生产工艺流程的监管,同时在安全管理上加强对安全规程的强制执行,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减少煤矿事故率。
落实责任制与管理制度只有通过落实安全责任制,规范煤矿安全管理流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制度上规范从业人员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对外来员工的安全指导,坚定不移地使安全思想贯穿每一个环节。
强化文化建设强化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安全文化,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安全管理的形象,使企业员工自觉地遵守安全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从而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
总结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木桶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有一个不被掌控的隐患存在,就有可能会引发事故。
因此,遏制风险、消除隐患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
木桶理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应用
安全生产重在抓好薄弱环节___木桶理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应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营销理论在继承国外先进营销经验和通过自我摸索,积累了一大批市场营销的新理论,其中,一个几乎所有营销人都耳熟能详的理论,就是木桶理论。
其实,就木桶理论在中国,特别是在管理领域,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内涵已经超过当时最原始的定义了。
木桶理论的最初含义是指: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
营销学上刚引进的木桶理论的含义,就是指:木桶的最高储水量取决于木桶最短板的长度。
它是设置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水就是企业的竞争能力。
能储多少水,代表的就是有多少竞争能力。
而不管这水是怎么来的、如何保持储存、如何使用……等等。
这个理论最初在策划咨询界、广告界非常流行,用于与企业的项目洽谈上提出,多少让企业感觉新奇,以此拉个业务倒是挺管用。
后来,由于市场的竞争加剧,木桶理论越来越显得其深度上的苍白,许多企业开始真正理解并思考该理论的实际作用,而不是挂在咨询公司嘴上漂亮的口号。
于是木桶理论也经过了众多的补充和演变,其内涵也越来越丰满了。
演变一:一个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直径大小。
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一个木桶,因此,木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直径大的木桶,其储水量自然要大于其它木桶。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他的起步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基础局促,有的资源面广,有的资源面窄,这都对企业的最初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演变二: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形状。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在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形的面积大于方形的面积。
因此圆形木桶是所有形状的木桶中储水量最大的,它强调组织结构的运作协调性和向心力,围绕一个圆心,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圆。
因此,从做企业来说,企业的每一块资源都要围绕一个核心,每一个部门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用力,作为总经理来说,偏颇任何一个部门都会对木桶的最后储水量带来影响。
有一句话说得好,结构决定力量,结构也决定着木桶储水量。
6个经典的安全生产原理
6个经典的安全生产原理一、木桶原理对于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来说,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也不在于木板的平均长度,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安全工作的好坏,事故的发生,不是取决于最优秀的人员,也不是取决于大多数人,而是取决于数量极少的三违人员、危险人物、事故苗子。
每个员工都是这个安全木桶中的一块木板,千万不能成为最短、最差的。
二、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
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
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
安全质量管理更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横过深谷的吊桥,常从一根细线栓个小石头开始。
安全工作不能忽视小事和细节,否则将要酿成大祸。
三、匠人规则一块木料,能不能用,怎样使用,舍弃什么,不是用嘴说,也不是用眼看,更不是凭“老经验”去推断下结论——权威只有一个,就是用尺子量一量,用墨线校一校。
这就是“匠人规则”。
匠人们之所以令人肃然起敬,源于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始终遵循“尺子最有发言权”这一准则,“匠人规则”启示我们,尊重规则、敬畏规则、遵守规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根本。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各种各样的规则都陪伴在我们身边,这些人人皆知,贵在自觉,难在自觉。
只要像匠人那样,凡事用“规则”这个权威的尺度量一量、校一校,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按规则行事,那么,平安顺利、后顾无忧、快乐幸福的生活就会向你频频招手,“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外云卷云舒”之潇洒人生就会为你所有!四、冰山理论众所周知,冰山之雄伟,让人为之惊叹,然而,它在海面上所展示的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仍然隐藏在海面以下,支撑着上面的那一小部分。
木桶原理生产安全
木桶原理生产安全木桶原理是一种描述生产安全的重要概念。
该原理认为,一个木桶的储水能力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其他木板的长度。
这意味着,即使其他木板很长,但只要有一块木板很短,整个木桶的储水能力就会受限于这块短板的长度。
将木桶原理应用于生产安全,意味着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安全水平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或环境,而不是其他环节的安全性。
换句话说,无论其他方面有多么完善,只要存在一个薄弱环节,整个生产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企业或组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应对潜在的薄弱环节:首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规章制度。
这包括明确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了解并能正确执行安全操作程序,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
其次,进行全员安全培训和教育。
通过定期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对安全操作的认识和重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能够正确应对突发情况。
第三,加强设备的安全维护和管理。
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维护和维修,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安全。
第四,强化现场巡检和隐患排查。
通过定期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第五,加强安全意识宣传和安全文化建设。
通过举办各类安全主题活动、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
综上所述,木桶原理是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一个企业的安全水平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员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设备的安全维护和管理、强化现场巡检和隐患排查、加强安全意识宣传和安全文化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潜在的薄弱环节,保障生产安全。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位,才能真正达到生产安全高效工作的目标。
安全生产法则定律理论专题
状态,不容易发现的隐患,是发生事故的本质。 ①
安全生产的冰山理论特点:
不安全行为
一个暴露出来的严重事故必定有成千上万 的不安全行为掩藏其后,要减少事故的发生, 必须削减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③ 环境的缺陷
② 不安全状态
④ 管理的缺陷
三、热炉法则
源自西方管理学提出的“惩罚性原则”:当人要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 会受到“烫"的处罚,即组织中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处罚。
十一、PDCA循环
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 休哈特博士在1930年提出构想,1950 年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19001993)再度挖掘出来采纳、加以宣传和 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
PDCA循环不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质量管理方法,而且也是是安全管理中 的一个通用模型。
安全生产PDCA旨在通过精细的计划、严格的执 行、细致的检查和及时的纠正,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 的安全性。 计划:对当前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制 定出相应的安全计划。如确定目标、确定任务等。 执行:按照前期制定的安全计划,进行实施。这包括 组织培训、设备维护、操作规程的执行等。 检查: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这包括收集数据 、进行分析、找出偏差和问题等。 纠正: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这包括 修订计划、调整执行方式、改进操作等。
对这部分人员实行亮牌警告,若效果不明显便应 及时将其解雇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在各层面的执行能 力;同时,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应注重自身的素质培养, 为员工做正面的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管 理工作的质量。
十、跳蚤效应
生物学家曾经将跳蚤随意向地上一抛,它能从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但是如果在 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过 一段时间后,拿掉盖子就会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1 m以上了, 直至结束生命都是如此。因为,它们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适应了这种情况 ,不再改变。
安全生产理论【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还记得那只著名的木桶吗?它又盛了新水滋润安全管理!一、传统“木桶理论”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
简言之,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二、“木桶理论”新解相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木桶理论”进行了演化,得出许多新的认识,诸如“反木桶原理”、“木桶直径原理”、“桶底原理”、“斜木桶原理”等,给企业管理带来各种有益的启发。
从木桶理论的原点出发,可以提出新的演变思路,称之为新“木桶理论”。
具体涵义如下:1木桶的选材与木桶盛水。
最短的木板决定了盛水量的高度。
然而,我们换一个思路思考木桶的盛水效果,如果木板的板材不够结实,即使盛再多的水,恐怕也撑不了多久,木桶能否稳定地盛足够多的水,与木桶的材质有很大的关系。
2木桶的木板之间结合程度与木桶盛水。
木桶能否经久耐用,不仅与木板的材质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木板之间能否恰当组合密切相关。
要实现没有空隙的衔接,特定的位置要放置对应的木板,不能放置错误,尤其是桶底与各木板之间的衔接,更不能出现错位,假如每块木板间的配合不好,衔接不牢,出现缝隙,最终会因为漏水而无法保证容量。
3“修桶”改造还是“弃桶”重造。
随着木桶的持续使用,木桶必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材质老化、结构松动,木桶主人就面临着一个抉择:“修桶”还是“弃桶”。
当修桶成本低于木桶的价值时,主人会选择前者,使其保持原有的使用价值;当修桶的成本等于或者高于木桶的价值时,主人会选择后者,重新制作或购置一个新桶。
三、新“木桶理论”与安全生产1木桶的选材与企业安全生产资源。
企业安全生产依赖于优质的资源,企业高质量的安全生产资源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从“木桶理论”看安全管理
从“木桶理论”看安全管理木桶理论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短板管理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根据“木桶理论”的本义,最短的木板——“短板”决定了木桶的容量,也就是说,所谓的“短板效应”可能会拖累整个工作的进度和成效。
“木桶理论”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同时,安全管理还是一项系统工作,在这个系统里,任何一项工作有所疏忽和放松,都有可能成为那块“短板”,拖慢整个工作的进程。
加强安全管理,就是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
不仅要顾及“群体”,更要重视“个体”。
正是许许多多不起眼的“个体”小事,给安全管理带来了重重隐患,酿成了事故恶果:忽略了一根随手应该拆除的临时短接线,就可能引发一场短路事故;忘记急停按钮复位,就可能导致重大操作事故;随意系挂安全带,就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伤亡事故……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过是举手之劳,可一旦被忽略后,便为事故留下了重大隐患。
要把确保安全的落脚点放在每一块“短板”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杜绝“短块木板”产生的负面效应,只有这样,安全管理工作才会有保障。
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检修施工,往往就是不起眼的小失误,会酿成大事故,(注:本文所提供的关于行业或项目或个人的一些总结及计划,或策划方案或如何写总结的方法,培使苦心经营毁于一旦。
待事故已发生,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已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安全就像一滴生命之水,维系着我们的生死存亡。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安全工作无小事。
从事检修施工,在日常安全管理中,更要从“细”处着手,从“严”字着手,抓好安全工作。
我们要把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文化在职工中广泛宣传、广泛教育,使每一位职工都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查漏补缺,遵章守纪,在检修施工中决不抱半点侥幸心理,决不允许半点麻痹大意。
工厂员工管理知识
工厂员工管理知识工厂小知识1,木桶理论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2,破窗理论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破窗理论(1)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这位黑兹利特说,假设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
在这里,学者是为了说明孩童的行为与政府的'行为所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彻底地否认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
“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
把这样的谬论放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争,好似都很适宜。
破窗理论(2)也叫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
五大安全管理理论
一、冰山理论安全管理中也同样适用“冰山理论”。
任何违章、违规行为不是出了事故暴露出来才存在的。
从安全角度讲,露出海平面的是事故,海平面以下是隐患(风险)。
而规章、制度也只是浮在水面的部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安全生产在手中,更要在心中。
“冰山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安全管理必须突破水面上的八分之一,不能流于形式、浮在表面,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深度入心。
二、木桶理论企业管理中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桶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
这个理论还可以延伸一下,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
木桶的底板是基础,桶箍是关键,而最短木板决定了能容水的最大容量。
三、需求层次论马斯洛在1943提出了需求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共5层。
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的特征是对某一事业的忘我献身。
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当前,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要就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层次在不断提高。
从安全到环保到健康是企业生产管理发展的趋势,相应的我们的管理目标也将由无死亡到无污染再到确保健康。
在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生产管理工作仍处在一个较低需求满足层次上。
“需求层次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安全工作会越来越重要,按照安全、环保、健康的递进趋势,企业会逐步向零死亡、零事故、零污染方向发展。
四、事故倾向理论心理学的“事故倾向理论”认为,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出事故,其主要原因还是个人情绪不稳定所致。
实际也是如此,很多伤亡事故中是当事人情绪不稳定导致,如特殊群体,家庭纠纷等。
员工情绪和思想问题不能成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八个理论给安全管理的启示
八个理论给安全管理的启示一、冰山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等等。
【启示】不能只看到水面上的事故,还要看到水面以下的事件、隐患。
要让冰山一角不露出水面,就要减少冰山底部的体积。
事故发生不是偶然的,一起事故的背后,一定存在着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减少事故的发生,必须消减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的存量。
二、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桶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
这个理论还可以延伸一下,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
【启示】安全生产需要一个好的基础,它相当于木桶的“桶底”,包括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优质的技术设备、良好的安全氛围、奖惩机制建设等。
但是,企业不仅要拥有优质的安全生产资源,而且还要具有整合安全生产资源的能力,这就要利用领导干部、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职能,它相当于木桶的“腰箍”,也是企业核心的安全生产资源,针对人、机、料、法、环安全生产要素与之对应的安全生产资源,整合凝聚全企业上下的安全生产力量,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最佳状态。
三、温水煮蛙当把一只青蛙放进热水里,青蛙会马上跳出来,但当把它放在温水里慢慢加热时,青蛙因丧失了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因未及时奋力跃出逃脱危险,只得最终毙命。
这就是有名的“蛙水效应”实验。
【启示】在安全生产中,诸多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人们放松警惕,失去戒备,在习惯及“适应”中造成在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
人们总是拿以往的经验,抱有侥幸心理对待自己的工作,只要有侥幸成功的一次、一万次都会侥幸的心里想法,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殊不知因环境的差异,条件的变化,经验主义、侥幸心理是自掘坟墓。
从“木桶理论”看企业安全管理
从“木桶理论”看企业安全管理对于一个长年疲于抓安全的煤矿企业来说:也许短板有多短并不很重要,长板有多长最关键。
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
受此影响,很多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者都会把安全管理的焦点集中在“木桶短板”上,认为是“它”造成或影响了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传统木桶理论的意义在于,它使人认识到,组织、个人的某项能力,有如木桶中的最长木板,无论其多强多高,对整个组织的能力是不起作用的,最关键就是那根短板。
由此,它对煤矿企业管理者的启发,使企业开始检讨企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指导企业的安全管理。
然而,笔者在从事煤矿日常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发现这个理论存在一定的偏差。
可以这么说,木桶理论针对大部分煤矿企业和煤矿安全管理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容易被误导的理论,因为很多隐患和事故并不都是所谓的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所造成的。
某个煤矿企业某段时间热衷于寻找和弥补安全管理的“短板”,制定了一大推针对所谓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的制度和措施,所有管理人员的精力也都全部放在查找薄弱环节上。
几番折腾后,结果企业始终处在安全管理的被动地位,各类事故频发。
如果把这个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看成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或者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如果过分看重安全管理的短板,就会自我约束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创新性,进而影响管理人员的进取思维。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中疲于奔命,不能站在全局的制高点主动去抓安全,管理人员发挥不了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常见的互相扯皮、决策低效、实施不力等薄弱环节,都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都有它的薄弱环节,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太薄弱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处于不利位置。
要做到本质安全,就应该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着眼于大局,既会及时补足安全管理上的短板,也能充分发扬一些创造性的好经验、好做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造安全管理上的“铁桶”。
木桶理论与安全生产
木桶理论与安全生产一个木桶需要一个结实的桶底,否则再好的桶壁也是摆设。
安全生产需要一个好的基础,包括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优质的技术设备、良好的安全氛围、奖惩机制建设等等;水会从最短的木板流出,事故容易发生在最薄弱的环节和关键人身上,说明我们必须找出每个班组的安全关键人,制定安全包保卡控措施,逐渐提高职工的安全放心程度;最长的木板并不决定盛水量的多少,但是将最长的木板和最短的木板加以平均,却可以增加短木板的长度,增加盛水量。
说明我们在选人用人时要注意强弱搭配,让具有较高技术业务水平和高度责任心的班组长带动一个技术业务较差、责任心不强的职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木板上的虫洞需要及时修补,不然水还会渗出来,时间长了,水就会流净。
说明不管那个人,身上都可能有一些小的违章违纪的表现,我们需要及时加以纠正,不要让他们形成习惯和自然,不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事迟早会发生。
木板上的暗结日子久了会烂掉,水会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流出。
说明我们不仅要看到在具体作业中的违章违纪现象,还要洞察到职工的思想情绪、了解到职工在没有人检查时的自我约束能力,对安全生产明处的危害和暗处的隐患都要心中有数,并及时作以补救;每块木板之间需要紧密的粘合,否则水会从缝隙中流出。
说明安全生产需要大家齐心合力、密切配合,自控、互控、他控,安全生产需要凝聚全站上下的力量。
木板外面需要有腰箍,否则木桶就会散花。
说明安全需要充分发挥干部的管理职能,严是爱、松是害,紧紧围绕安全第一这根主线,把大家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一个质量良好的木桶,需要上述各个方面都要叫得硬,忽视了任何一方面水都会有机会流出来,说明安全生产需要综合治理,各个方面都要抓,每只手都要硬,任何一根软肋都会成为安全生产的硬伤。
安全管理理论和原理
1、安全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条或质地最差的木条。
安全工作的好坏,事故的发生,不是取决于大多数人,而是取决于数量最少的“三违”人物、薄弱人物、操作技能不熟等事故苗子。
每个员工都是安全这个木桶中的一根木条,千万不能做最短、最差的那一根。
2、安全链条原理大工业生产的连续工艺把管理者和作业者组合成协作劳动的群体,即环环相扣的链条。
任何一个链环的断裂,都会危及上下链环以及整个链条。
安全是一个闭合的链条,每一个链环都是人主宰的岗位。
安全的系数是由各个岗位链环的闭合程度决定的,千万不要去做那个不合格的链环。
3、安全堤坝原理安全的堤坝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
任何细小局部的隐患,都会危及整个堤坝。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严重的“三违”、隐患,是颠覆性、破坏性很强的毁堤行为。
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堤坝决口,一旦决口,要坚决堵漏,亡羊补牢。
不然,势猛迅急,很难补救。
4、球体斜坡原理安全工作如同推球上坡。
众人协力,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高。
稍有懈怠松劲,球就下滑。
安全工作上的任何放松、撞运气,随其下滑,甚至放任自流,球体必然急速滚下,砸伤压坏的首先是推球的人,因为他们正是安全生产的实施者和责任者。
5、伤疤效应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普遍现象。
伤亡事故的鲜血和生命,对于承受者本人来说,或死或伤,大多已经失去了接受教训的资格。
有资格也很有必要接受教训的人,却不撞南墙不回头,不临深渊心不惊,眼看伤疤不知疼。
这一点需要每个人好好反省。
6、封闭效应变电站、供电所是在偏远封闭的区域中工作。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很容易由疲劳、枯燥乏味而导致情绪的烦闷、压抑、波动、低落。
封闭作业,时常处于监管的失控和现场人际影响的劣质化,人的行为随意放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滋生毁损动机。
道德感、责任心、文明动力,在这种状态下的作用力就至关重要。
有效的现场监控、高频率的走动式管理、自觉的自主保安和互保行为,都是关键的约束手段。
7、场所变动效应变电站、供电所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可能经常发生调整工作岗位和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桶理论”
还记得那只著名的木桶吗?它又盛了新水滋润安全管理!
一、传统“木桶理论”
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
简言之,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二、“木桶理论”新解
相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木桶理论”进行了演化,得出许多新的认识,诸如“反木桶原理”、“木桶直径原理”、“桶底原理”、“斜木桶原理”等,给企业管理带来各种有益的启发。
从木桶理论的原点出发,可以提出新的演变思路,称之为新“木桶理论”。
具体涵义如下:
1木桶的选材与木桶盛水。
最短的木板决定了盛水量的高度。
然而,我们换一个思路思考木桶的盛水效果,如果木板的板材不够结实,即使盛再多的水,恐怕也撑不了多久,木桶能否稳定地盛足够多的水,与木桶的材质有很大的关系。
2木桶的木板之间结合程度与木桶盛水。
木桶能否经久耐用,不仅与木板的材质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木板之间能否恰当组合密切相关。
要实现没有空隙的衔接,特定的位置要放置对应的木板,不能放置错误,尤其是桶底与各木板之间的衔接,更不能出现错位,假如每块木板间的配合不好,衔接不牢,出现缝隙,最终会因为漏水而无法保证容量。
3“修桶”改造还是“弃桶”重造。
随着木桶的持续使用,木桶必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材质老化、结构松动,木桶主人就面临着一个抉择:“修桶”还是“弃桶”。
当修桶成本低于木桶的价值时,主人会选择前者,使其保持原有的使用价值;当修桶的成本等于或者高于木桶的价值时,主人会选择后者,重新制作或购置一个新桶。
三、新“木桶理论”与安全生产
1木桶的选材与企业安全生产资源。
企业安全生产依赖于优质的资源,企业高质量的安全生产资源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在实践中,安全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总是能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将利于企业安全生产的优质安全管理人才、技术(安全硬件设施等)等资源【可以理解为安全投入】收入自己的麾下,才取得了骄人的安全管理成绩,杜邦公司就是一个典例。
可见,优质的安全生产资源仍然是企业实现安全、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
2木桶的木板之间结合程度与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企业所能掌握的安全生产资源相当于木桶的每一块木板,而且每块木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用途,企业的核心安全生产资源相当于“桶底”和“腰箍”,否则木桶就会“架空”和“散花”。
只有企业以核心资源为轴心将每一种安全生产资源合理搭配,科学配置,形成合力,实现各种安全生产资源的自身价值和功能分配,才能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需要一个好的基础,它相当于木桶的“桶底”,包括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优质的技术设备、良好的安全氛围、奖惩机制建设等。
但是,企业不仅要拥有优质的安全生产资源,而且还要具有整合安全生产资源的能力,这就要利用领导干部、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职能,它相当于木桶的“腰箍”,也是企业核心的安全生产资源,针对“4M1E(人、机、料、法、环)”安全生产要素与之对应的安全生产资源,整合凝聚全企业上下的安全生产力量,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最佳状态。
由此可见,企业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提升系统安全水平的关键并不是点状的安全生产资源优势,而是企业在独特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理念下,经过长期融合发展而形成的各种点状安全生产资源协调配合的整合能力。
3“修桶”改造还是“弃桶”重造
当前来说,大多数企业会选择通过“修桶”来实现企业安全生产。
如纠正员工的违章违纪的行为、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安全生产技术的改进等。
然而,木桶毕竟属于农业社会的日常器物,在工业时代生活中或许尚有一定用处,但是,进入现代社会后,木桶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失去了用处。
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解决盛水、运水功能的器皿,不仅仅是木桶,可以是铁桶、塑料桶,或者是输水管道等。
对于企业而言,遵循的是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即安全效益问题。
如果出现安全投入回报率较高的“桶”,就会抛弃原来的“木制安全桶”而改用“铁制安全桶”,进而经过不断“弃桶”、“换桶”的过程,就会发展为“制安全桶”,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大幅度升级。
这个“换桶”的过程,其实是企业逐步更新企业安全管理理念、方法或模式的过程,这才是根本改善和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