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2)2012.11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第1大题:单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1、热带雨林的土壤类型为()。
A.黄壤 B.红壤 C.砖红壤 D.灰化土2、()的乔木层植物叶片排列方向与入射光线垂直。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3、胎生植物是()的一个特殊现象。
A 热带雨林B 红树林C 常绿硬叶林D 常绿阔叶林4、在自然界,()是最为广泛的种群分布格局。
A. 均匀分布B. 集群分布C. 随机分布5、当一个种群中幼龄个体数占的比例较大,老龄个体所占比例较小时,该种群属于()。
A 稳定种群B 增长种群C 衰退种群6、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A 他感作用B 抑制作用C 竞争D 领域性7、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 ( )。
A 不规则波动B 周期性波动C 种群爆发D 生态入侵8、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A. CO2浓度升高B. 水体温度变化C. 水体富营养化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9、从以下答案中选择拉丁文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 ar. majior N.E.B.所表示的命名内容.()A.变型;B.变种;C.亚种;D.品种.10、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
A.群丛;B.种群;C.种;D.群系.11、选择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C4植物光合特点. ()A.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12、在自然界,有一部分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分别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固定和有机物的合成, 请从下面的植物光合作用类型中选择出来. ()A.C3植物;B.CAM植物;C.C4植物;D.B和C.13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为()。
A.趋同适应;B. 竞争;C. 互利共生;D. 趋异适应.11、14、物种在自然界中最可能分布的地方是()。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解释下列名词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领域与范围的总合,称为生物圈。
二、问答题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植物是生产者(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3)植物能够影响环境,净化环境(4)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植被,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
3.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关系?植被是由植物组成的,因此与植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从1866年海克尔创立生态学以来,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包括许多分支学科,植物地理学与其中的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植物生态学、陆地生态学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4.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植物地理学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1)植物地理学的开端:古西腊的提奥夫拉斯特(370-285DC)到18世纪(1)古代植物地理学的萌芽:古西腊、我国周代、战国(2)近代植物地理学的前奏:18世纪中期到末期(3)近代植物地理学基础的奠定: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2)植物地理学的巩固时期:1820-19世纪50年代3)植物地理学的发展时期:1855年至现在;19世纪末开始,植物地理学就按照各个分支学科发展。
第二章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一、解释下列名词物种: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双名法:双名命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研究生物_与_ 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2.在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优先研究的领域是(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二、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的主要趋势答:(l)从野外转向室内。
(2)从定性走向定量,从静态到动态。
(3)研究对象两极化,研究重点从经典生态学发展到分子、细胞、景观、生物圈生态学。
(4)从自然生态转向污染生态(或半自然生态),进而发展到对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5)从理论走向应用。
三、论述题生态学可用于指导解决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为什么?答:(1)人口问题:对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而带来的社会压力,可以用生态学的种群调控原理来控制人口增长,(R0为世代增殖率,T生殖周期),通过世代增值率和增大生殖周期来降低人口增长率。
同时还得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2)资源问题:目前世界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开发资源并举;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开发环保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海洋能。
(3)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垃圾,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利用生态学原理,实施生态工程,减轻环境现代工业和资源开发带来的污染;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减轻对草场的破坏;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维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恶化生态环境需利用生态演替的原理进行人工干扰和自然恢复。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
西南大学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种:是分类系统的最小单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极为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可育后代,并且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2.种群:占据某一定地区的某个植物种的一个群个体叫做种群。
3.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其共同特征是: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束,它们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的,生殖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胚。
由于这些特征的出现,加强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陆地环境的适应,从而使它们得以长足发展,所以称这些植物为高等植物。
4.植物学名:一种植物由属名、种名和命名人的姓氏缩写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拉丁学名。
一个物种只有一个拉丁学名,学名第一个字是属名,为拉丁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加词即种名,大部分为形容词,种名一律小写其性、数、格需与属名一致,在种名的后面还应加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用正体字书写。
5.生态因子:在众多环境因子中直接作用于植物生命过程的那些环境因子称之为生态因子。
6.生态幅:植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强度变化的适应范围。
7.光补偿点:当光合强度以呼吸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之为光补偿点。
8.春化过程:很多温带区域的植物,只有在它们受到一段时间冬季低温的条件,才能重新开始正常的生长,这就是所谓的冬季低温刺激或者春化过程。
9.寒害:热带亚热带的喜温植物,当寒潮到来时,温度还没有下降到0摄氏度,植物就受到伤害,我们称之为寒害。
10.旱生植物:是干旱生境——草原、荒漠以及其后干燥、炎热区域的植物。
它们在气候潮湿区域的干燥生境也有分布。
旱生植物总的特点就是能够忍受干旱,而不强烈降低其生命活动。
11.生理性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土壤并不缺乏水,但其不良土壤状况或根系自身的原因,使根系吸收不到水分,植物体内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
12.顶极群落:植物演替的结果导致该地区的生境条件逐渐由严酷向中性转变,同时植物群落逐渐地向着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于该地区气候条件的稳定状态转变,这种适应于现时气候条件的、结构稳定的群落,美国学者称之为顶级群落。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1、双受精现象:种子里的胚由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而胚乳由另一个精子与胚囊里两个中央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这就是双受精现象。
P152、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P153、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P16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P26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P742、生态因子的分类:(1)、非生物因子:①、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风等。
②、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③、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坡形等。
(2)、生物因子:①、植物因子: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等。
②、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
③、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
P74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⑴、直接作用:光照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条件是植物水分代谢活动的主控因子,温度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一切生理过程,营养条件则与植物有机质形成、转化密切相关。
光、温、水与营养是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最直接的基本生态因子,称为生存条件。
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直接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环境胁迫。
⑵、间接作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各种特性影响光、温、水与营养等生存条件的分布与组合,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与分布。
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
⑶、阶段性:生态因子对植物具有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1、洪堡将植物地理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首次提出“植物地理学”这一名词。
1807年洪堡发表的《植物地理学知识》专论,成为划时代的代表著作,标志着植物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种(species):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基本特征:物种是可育的自然群体,与其他自然群体是生殖隔离的——使各物种成为独立的进化单位。
3、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
林奈认为,分类和命名是科学的基础。
《自然系统》一书是林奈人为分类体系的代表作。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1707—1778)创立了“双名制命名法”(简称“双名法”)植物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一个是属名,一个是种名,连起来就是这种植物的学名,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scientific name)。
4、植物界的大类群:(一)、原核生物包括细菌门和蓝藻门;单细胞生物;无真正的细胞核;繁殖方式:直接分裂·细菌门最古老、最微小(1-10 μ);无孔不入;1600种;生长极快;适应能力极强·蓝藻门含叶绿素a;可营光合作用;营养条件简单;生物群落的先驱者;分布范围广(二)、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真核藻类有细胞核结构;单细胞藻或多细胞藻(无根茎叶的分化);含叶绿素a ,营自养型生活;繁殖方式多样·真菌门大多数真菌个体由菌丝缠绕构成;有细胞核结构;无叶绿素,典型的异养生物(寄生、腐生或共生);繁殖方式多样;种类繁多(7 万多种);特殊的生物类群·地衣门自养型的蓝藻或绿藻与异养型的真菌的共生体;能适应恶劣环境;根据形状分为3 大类:壳状、叶状、枝状(三)、苔藓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门呈叶状或有茎叶分化;自养型,营光合作用;没有根的分化(假根);吸收功能由营养体表面执行;躯体矮小;多数生于潮湿环境(还不能摆脱水的限制);繁殖方式特殊·蕨类植物门有根茎叶分化;自养型,营光合作用;有维管束;繁殖方式与苔藓植物类似;几乎均为草本;多分布于湿热环境(四)、种子植物植物界最繁盛的类群,25万余种;以种子进行繁殖,利于种族繁衍;维管束更加发达,机械组织和疏导组织更加完善;花粉管出现,受精作用可以不再以水为媒介;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门全部为木本;叶呈针形、鳞形、线形;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胚珠裸露,由它转化而成的种子也是裸露的;分为苏铁、银杏、松杉和买麻藤四纲。
1.6.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植被与环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通用版)

考向预测
考向2 通过“植被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考查“综合思维”
(2023·江苏扬州市模拟)短命植物是一类特殊的草本植物。它们早春萌发,在
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这类植物在我国主
要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有学者这样描述短命植物的生长情况:“古尔班
通古特沙漠冬季有较多积雪。开春后,短命植物迅速生长。4~6月,沙漠里草绿花
或针叶。如亚欧大陆东部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一)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植被与气候 (1)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②光照: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冷杉
马尾松
(一)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植被与气候
(1)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③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鲜,繁花似锦……”如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气象站10月至次年9月各月降水
量统计图”。据此,完成3~5题。
A 4.推测短命植物的形态特征是
A.根系短浅
B.多肉有刺
C.叶面阔大
D.植株粗壮
5.制约7月短命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C.温度
灾害影响
外 大风,将树木扭曲 力 地势,原先平坦变倾斜 作 岩层石缝的挤压 用
冬季积雪多
(三)森林的功能
调节气候
大
气
稳定大气成分
圈
涵养水源
净化水质
水
水文特征
圈
水循环
岩 石 圈
植 被 的 功 能
生 物 圈
保持水土 影响风化、侵蚀 影响土壤肥力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植被与土壤(2024年9月)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植被与土壤(2024年9月)一.选择题(共16小题)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
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使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
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
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湿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
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趋势为()A.季节性冻土层变薄,多年冻土层变厚B.季节性冻土层变薄,多年冻土层变薄C.季节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层变薄D.季节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层变厚受全球变暖影响,季节性冻土变化明显。
甘肃陇东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腹地,黄土层平均厚度超过100m,多季节性冻土。
如图为甘肃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发育及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统计图。
完成2﹣2题。
2.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发育与最低气温的关系是()A.基本呈正相关,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B.基本呈正相关,但具有一定的超前性C.基本呈负相关,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D.基本呈负相关,但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位于云南高原的东南缘,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海拔1440~1900m,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区植被基本由1980年以来人工种植的云南松纯林、自然恢复的常绿阔叶混交林构成,优势树种为云南松、清香木、香樟、滇青冈、锥连栎。
如图示意云南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含水率变化。
据此完成3﹣3题。
3.形成云南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含水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降水量B.植被类型C.岩石性状D.土壤性质4.(2024春•朝阳区校级期末)如图为某地森林土壤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问题。
从热带雨林区向高纬过渡至亚寒带针叶林区,①②层的厚度()A.逐渐变薄B.逐渐变厚C.先变薄再变厚D.先变厚再变薄5.(2024春•福州期末)为了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在土地的表面铺设地膜,地膜之下(土地)35厘米左右进行深耕铺设秸秆,从而形成一个隔盐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第1大题:单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1、热带雨林的土壤类型为()。
A.黄壤 B.红壤 C.砖红壤 D.灰化土2、()的乔木层植物叶片排列方向与入射光线垂直。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3、胎生植物是()的一个特殊现象。
A.热带雨林 B.红树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4、在自然界,()是最为广泛的种群分布格局。
A.均匀分布 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规则分布5、当一个种群中幼龄个体数占的比例较大,老龄个体所占比例较小时,该种群属于()。
A.稳定种群 B.增长种群 C.衰退种群D.发展种群6、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A.雨林,黄山松和针叶落叶松林; B.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落叶松林.7、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 ( )。
A.不规则波动 B.周期性波动 C.种群爆发 (r-选择) D.生态入侵8、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A.CO2浓度升高B.水体温度变化C.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9、从以下答案中选择拉丁文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ior N.E.B.所表示的命名内容.()A .变型; B.变种; C.亚种; D.品种.10、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
A .群丛; B.种群; C.种; D.群系.11、选择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C4植物光合特点. ()A.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 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 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12、在自然界,有一部分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分别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固定和有机物的合成, 请从下面的植物光合作用类型中选择出来. ()A.C3植物; B.CAM植物; C.C4植物; D.B和C.13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为()。
A.趋同适应; B.竞争; C.互利共生; D.趋异适应.14、物种在自然界中最可能分布的地方是()。
A.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 B.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 D.无天敌.15、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
A.他感作用B.抑制作用C.竞争D.自疏16、从以下答案中选择"常绿阔叶林"在植物群落分类单位中的等级.()。
A.植被型; B.群丛; C.群系; D.植被亚型.第2大题:多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1、从下列植物中排除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种. ()。
A.毛茛; B.铃兰; C.香根芹; D.斑叶兰.2、从以下答案中选择世界分布种. ()A.大车前; B.龙葵; C.圆叶鹿蹄草; D.芦苇.3、将广州起源的龙角豆引种到哈尔滨,可能发生的现象从以下答案中选择:()。
.A.生长期缩短,花期提前而减产; B.生长正常,花期及产量均不受影响;C.生长期延长; D.来不及开花被冻死.4、选择植物种群个体的水平分布型. ()A..均匀型; B.随机型; C.构件型; D.群聚型.5、()是热带雨林独特的特征。
A.板根 B.茎花现象 C .胎生现象 D.绞杀植物6、选择红树林的生态适应特征.()。
A.胎生现象; B.气生根; C.盐生结构; D.有滴水叶尖.7、红树植物具有()等生理生态适应。
A.板状根 B.呼吸根 C.胎生现象 D.老茎生花8、从以下答案中选择非地带性植被类型. ( )A.沼泽; B.坎普群落; C.加里哥宇灌丛; D.草甸 .9、()等植被为隐域植被。
A.草甸B.草原C.水生植被 D.沼泽10、群落的地上成层现象与()有密切关系。
A.光照强度 B.温度 C.湿度 D.营养状况11、纳米布荒漠中,具有特色的裸子植物叫()。
A.买麻藤 B.红豆杉 C .百岁兰 D.麻黄12、()是阴暗针叶林。
A.松林 B.落叶松林 C.云杉林 D.冷杉林13、下列植物中,()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者。
A.樟科 B.龙脑香科 C.壳斗科 D.山茶科14、按照MacArthur 的观点,生态对策包括()等对策。
A.C-选择 B.K-选择C.r-选择 D.S-选择15、种群增长的基本类型包括()等类型。
A.J型增长 B 钟形增长C.S型增长 D.抛物线形增长16、自然种群具有()等特征。
A.数量特征 B.空间特征 C.动态特征 D.遗传特征17、()是自然界较罕见的种群分布格局。
A.均匀分布 B.集群分布 C. 随机分布D.规则分布18、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包括()。
A.植被型 B.群系C.群丛 D.集团19、在群落的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作用较大的是()。
A.竞争 B.寄生C.捕食 D.共生20、陆生群落的外貌特征()决定。
A.植被型 B.生活型C.叶的性质 D.周期性21、生物群落的地下成层现象取决于()。
A.土壤中的空气 B.土壤中的水分 C.土壤中的养分D.土壤中的结构第3大题:判断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吴)1、南半球由于没有适宜的气候,因此没有落叶阔叶林的分布。
2、南半球没有适宜的条件,无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分布。
3、草甸和草原都是气候顶极群落。
4、草甸、草原和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5、草原是非地带性植被类型,以多年生中生植物为主要组成者。
6、在稀树草原中,乔木层植物决定了植被的群落特征。
7、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具有两个层片。
8、无林现象是苔原的基本特征。
9、寒温性针叶林的建群种具有旱生植物的特征,是对其生境中缺少水分的适应。
10、热带雨林的分布仅在赤道南北5°~10°范围内。
11、板根、老茎生花是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的独特现象。
12、荒漠环境极度干燥,群落内的植物都由旱生植物组成。
13、生态位重叠会导致种群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
14、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15、r-选择者的存活曲线为凸型,k-选择者的存活曲线为凹型。
16、群落中个体生物量最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17、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18、群落的复生必须具备种源及土壤。
19、演替和偏途波动都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过程。
20、群落演替与群落波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可以预测的。
21、有一生物群落,其生活型谱组成中高位芽植物为52.0%,地上芽植物为5.0%,地面芽植物为38.0%,隐芽植物为3.7%,一年生植物为1.3%,反映了群落所在地的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漫长。
22、环境条件的不均匀性是小群落形成的主要原因。
23、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24、建群种就是生物群落最高层的优势种。
第4大题:填空题(请在下面空格中填写正确答案)1、.完成亚洲下列山体的基带(当地的典型水平植被带)植被类型.①喜马拉雅山__________________;②峨眉山_________________;③小五台山__________________;④长白山________;⑤维尔霍杨斯克山________________;2、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区和_______区.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成分.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已经解除.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和, 其中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 ,及亚洲地区,其中糖槭分布夏绿阔叶林中.12、寒温带针叶林在大陆连续成非常宽广的地带,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 和.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 占优势的植物群落,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的北部.第5大题:解释下列名词(请在下面写出正确答案)1.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
3.植物区系:植物区系(flora)是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
4.植物区划: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物(区系)区划。
5.生境:生物群落生活地区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也就是与植物体周围具体而直接的小环境,是与一般的、广泛的环境相对而言。
6.生态因子:外界环境包括很多要素,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地理分布有直接影响的要素通称为生态因素(因子)7.生态幅: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即耐性范围,这主要决定于植物的遗传特征。
8.积温:积温是日平均气温的累加数,只要达到某一限度(如大于0℃或大于等于10℃)的温度都可以累计进去。
有效积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9.世界种与特有种: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特有种:是指只生长分布限于某一地区出现的植物。
10.植物群落:植物群落是指由一些植物在一定生境条件下所构成的一个相互影响、互为关联的总体。
11.层片与层次:层片:是植物群落结构的基本单位之一。
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称为层片。
层次: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所表现出的分层现象。
二者均属于适应适应环境的表现,属于植物群落学范畴的概念问题。
12.季相:群落外貌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季相。
季相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周期性。
13.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群落的主要层(森林的乔木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伴生种,此类植物虽在群落中出现,参加到群落的组成中,但对群落内的环境所发生的作用不及优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