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企业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
(试行版)
集团安全环保部
2018年7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编制依据 (3)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3)
4.职责分工 (3)
5.术语和定义 (3)
6.危险源辨识方法 (5)
7.风险评价方法 (5)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5)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5)
10.事故隐患排查方法 (6)
11.事故隐患排查标准 (7)
12.事故隐患治理原则与程序 (7)
13.事故隐患治理措施 (8)
14.事故隐患治理效果验证 (8)
附件 (9)
1.适用范围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集团各分子公司的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分级和管控。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指导意见》(甘安委发电〔2016〕5号)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实现集团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纵深防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提升集团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加快集团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实现作业现场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覆盖、无死角、无空档”;实现“零隐患、零伤害”目标。
4.职责分工
集团安全环保部为此项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为此项工作的责任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车间和班组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工作。
5.术语和定义
5.1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5.2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危险源的构成:
--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
5.3风险点
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
5.4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5.5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5.6风险分级
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
红色风险\5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红色风险\4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4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
橙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
黄色风险\2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
蓝色风险\1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员工应引起注意。
5.7风险管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可行性;(2)安全性;(3)可靠性;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2)管理措施;(3)培训教育措施;(4)个体防护措施;(5)应急处置措施。
5.8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简称隐患、事故隐患或安全隐患。隐患通常指潜藏或不易发现的危险或祸患。在安全生产领域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9隐患分级
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5.2.1一般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5.2.2重大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对重大隐患,相关行业可制定重大事故隐患目录。
5.3隐患排查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
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5.4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6.危险源辨识方法
6.1 危险源排查范围的划分要求
比如以生产区域、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设备设施等划分,确保危险源辨识全覆盖。
6.2 危险源辨识方法
建议对生产现场的生产区域、作业区域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或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识别。
7.风险评价方法
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各单位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以应急处置措施等五个方面对每项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为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各单位应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施内部激励考核的方法或措施。
10.事故隐患排查方法
隐患排查与治理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的内容,隐患排查不同于一般的日常安全检查或安全巡视,隐患排查必须做到有组织体系、有排查标准、有排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