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独特的女性美

合集下载

《诗经》爱情诗中女性的美

《诗经》爱情诗中女性的美

《诗经》爱情诗中女性的美《》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主要是通过描写其在爱情生活中的表现来完成的,《诗经》爱中的这些女性既有外在的美,更有品德的美和性情的美。

我国第一部总集《诗经》开辟了中国抒情诗的先河,其中的爱情诗犹如原野中一股清新的风,令人心旷神怡,更如一株带露的春草,蓬勃鲜亮。

这些爱情诗主题的揭示主要是通过对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刻画来完成的。

《诗经》中的女子尽管性格各异,但在爱情的追求与表白上都一样主动、热烈、真挚、大胆,她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画廊里最有血有肉有质感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美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形象的美在爱情活动中,人类习惯于把自己的情爱变成一个审美化的过程,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美的享受。

人体的外形被作为最直接的审美对象,在《诗经》中比比皆是。

最常见的是正面描写主人公的美,如《硕人》中对庄姜的描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有女同车》中对孟姜的刻画:“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更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句―― 用“花”来比喻姑娘的美艳。

其次是侧面描写女性的美,如《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写她的形态美,至于说长得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但从小伙子的表现看,她肯定是窈窕貌美,同时还贤淑端庄。

如果女主人公没有这样的才貌,怎会令小伙子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呢?又怎会让他使出吹拉弹唱的浑身解数来取悦这个女子呢!《蒹葭》中的伊人,更具朦胧、飘逸的美,在秋水迷蒙的清早,水天一色,茫茫芦苇在秋风吹拂下轻轻摇曳,伊人的倩影仿佛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水中央,令男子“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女主人公的美可见一斑。

二、品德的美在爱情活动中,外在美是第一位的,但第一位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贤德,再美好的容颜也是枉然。

《诗经》爱情诗中女子品德的美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淑”。

“淑,善也”(孔颖达),有才德、善良之意。

《邶风?燕燕》有“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诗经中女性的内在美

诗经中女性的内在美

诗经中女性的内在美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

淑:善,好。

张衡《七辩》:“淑性窈窕,秀色美艳。

”形容女性性情之美,娴静文雅。

《毛传》释“窈窕”为“幽闲也”,释“窈窕淑女”为“幽闲贞专之善女”。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中的山鬼,诗人除了将美德美貌集其精华而赋予了她之外,还将最打动人心的美女典型形态赋予了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此即是“窈窕淑女”的变相说法。

1、勤劳之美:《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轻声告保姆,思归情牵缠。

洗罢贴身衣,又忙洗外衫。

何洗何不洗·早归父母安。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诗中多了位慈祥的“师氏”。

她似乎在倾听,又似乎在指点,因为她的女主人,此刻正央求她告知急需洗的衣物。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情急的女主人公,带着羞涩和抑制不住的喜悦,终于向师氏吐露内心的秘密,原来是位急切待回娘家的新娘子!这样的女子,无论是嫁到夫家还是回娘家,都是足以令夫家疼爱并带给父母莫大安慰。

2、善良温柔之美:《邶风·燕燕》二妹诚信稳当,思虑深长。

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

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3、宜家之美:《周南·桃夭》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

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宜:和顺、亲善。

这里面的一个“宜”字,一个女子,若能让一大家子都和睦幸福,外在的貌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颗善良的心、良好的品德,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才能被夫家所接纳,日子才能和顺美满,其乐融融。

不懂得和顺,亲善家人、夫家人,是很难让一个家族兴旺起来的。

所以,这个女子,是否能爱及夫家人,孝敬长辈,友善手足,是非常重要的品德。

谈《诗经》中的女性美

谈《诗经》中的女性美

谈《诗经》中的女性美作者:任恒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07期《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为我们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近五百年的历史画卷。

翻开古老的《诗经》,拨开历史的尘埃和后世学者繁琐的注释,可以看到《诗经》中所塑造的丰富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对女性的赞美。

一、功利性的美《诗经》中的诗作非常擅长通过对女性的容貌、神态等特征的勾勒和描述来描写女性、赞美女性。

例如,《国风》中几乎把一切美好的词语都加诸女性身上,这主要体现在文中用来表现“美”的字眼。

如“美”“姝”“娈”“清扬”“窈窕”“婧女”“美人”“佳人”“淑女”等等。

此外还有许多称赞女性美的诗句,如“美人之贻”(《邶风·静女》),“美目盼兮”(《卫风·硕人》),“有美一个”(《郑风·野有蔓草》,“静女其姝”,“静女其娈”(《邶风·静女》)“清扬宛兮,宛如清扬”(《郦风·君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等等。

这些诗句在赞美女子的美貌时,无一不是以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达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的艺术效果的。

首先,《诗经》中强调女性之“硕大”为美。

《说文解字》中提到:“美,甘也,从羊从大。

”宋虚铉注说:“羊大则美,故从大”。

日本学者笠原仲二对此解释为:“中国人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可以说是起源于‘羊大’。

起源于对形象丰硕、羊毛浓厚,象征旺盛的生命力的膘肥体壮的羊的姿态的感受。

”《诗经》中许多称颂女子体态的诗篇都是以硕、大、丰、高等体态特征作为美的标准:“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陈风·泽彼》)“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唐风·椒聊》)特别是号称千古第~美人的“硕人”——庄姜夫人,她可以说是《诗经》时代“以硕为美”的女性的典型。

《卫风·硕人》在赞美这位美人时写道:“硕人其颀,衣锦襄衣。

《诗经》女子,一言以蔽之,真性情

《诗经》女子,一言以蔽之,真性情

《诗经》女子,一言以蔽之,真性情《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现实的,它从衣食住行、宴飨娱乐、桑蚕耕种、杀伐征战等多角度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诗经》是浪漫的,它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世界。

同时,《诗经》又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它以独特的视角去审视女性美,为我们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诗经》里的女性美并不神秘,她们形神兼美,可观可感。

《卫风·硕人》刻画了齐女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其中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句子,描写细致,比喻新鲜。

这位美女高大丰满、皮肤白皙极具健康美,明眸皓齿、笑靥如花不失温柔美。

《郑风·有女同车》介绍的也是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其诗曰:“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这位美女就像盛开的木槿花一样热情奔放,令男主人公念念不忘。

美德比美貌更为重要。

受儒家礼教思想影响,贤良淑德、秀外慧中是中国历代评判美女的第一标准。

《邶风·燕燕》较能诠释诗经温柔敦厚的美学特征,“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讲的就是仲氏为人真诚可靠、忠厚善良、温和恭顺、谨慎周到,令人敬重。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诗经中的女子又因为满怀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纯洁向往而更美更可爱。

《鄘风·柏舟》“髡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这是一个忠贞刚烈的女子,遇到心仪的理想伴侣,宁死也决不嫁他人。

《陈风·东门之池》有“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彼美淑姬,可与晤语“彼美淑姬,可与晤言”之句,这首诗的特点是用重叠复沓的手法来加强感情。

这位美女善解人意,既可与之对歌,又可与之倾谈,是难得的精神伴侣。

人要活出真性情才算没有虚度人生。

《诗经》里的女子多是真性情女子,她们敢爱敢恨,坦率洒脱。

《郑风·风雨》是一首怀人诗,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一对有情人得以相见。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见到了心心念念的人,那女子顿时觉得心情舒爽,病也好了,喜出望外之情溢于言表。

诗经中美女的雅称

诗经中美女的雅称

诗经中美女的雅称
《诗经》中有关美女的雅称,主要有“婵娟、艳丽、佳人、娉婷、清芬、绝色、楚歌、姮娥”等。

婵娟,泛指美女,多用来形容女子面容清秀、身姿曼妙,象征美丽和端庄。

艳丽,指女性的美丽容颜,它的意味弥漫在诗句之间,贯穿了整个《诗经》。

佳人,指女子的美貌,表现出女子的美丽,把女子的美貌描绘得栩栩如生。

娉婷,形容女子身姿优雅,举止端庄,表现出一种温柔优雅的气质。

清芬,指女子身上散发出的淡雅的芳香,是一种表明女子清新淡雅的气质。

绝色,指女子的美貌无双,卓尔不群,独一无二,在众多女子中显得非常特别。

楚歌,指女子婉转动听的嗓音,声音悦耳动人,令人难忘。

姮娥,指女子的雅量,表示女子格调高雅,真诚和蔼,待人以礼,令人赏心悦目。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摘要:《诗经》中描绘了众多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其中描绘女性形象的笔墨尤为更多。

她们或大胆活泼,或果敢反抗,或多情胆怯,或美好贤淑,或勤劳坚强,或哀伤悲怜,或情感真挚。

本文主要分析一下《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同时透过这些情态不一的女性,追朔历史,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女性最真实地生活状态。

关键词: 《诗经》女性形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其中,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诗歌在《诗经》中有很多,而这些作品又多是以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来照亮主题。

总的来说,《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大胆活泼的少女《诗经》时代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变的时期。

这一时代前期,人们思想相对开放自由,民风豪放淳朴,没有像后世那样受到太多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文化心理沉淀的影响。

因此,在这一历史文化条件下,《诗经》中出现了一些思想行为相对开放大胆的女性,她们不羞涩、不保守,勇敢大胆地表达出对爱情的渴望。

如:《召南·摽有梅》中青春可爱的少女,在梅子树下击打梅子,看到梅子纷纷落地,树上的果实由“其实七兮”到“其实三兮”,从而联想到青春易逝,时不待人。

强烈渴望爱情到来的她,便大胆地对男子示爱,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简单、直白的表白,没有丝毫地做作,显示出女子大胆的一面。

与之相似《郑风·溱洧》中“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籣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女曰:‘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在郑国的阴历三月三日这一天,大地回暖,艳阳高照,男女老少齐集到溱水和洧水岸边举行祭祀,祈神求福。

姑娘说:“去看看吧?”“已经去看过了”,小伙儿说。

“不妨再去走一走?”诗歌中女子不愿呆在家中,喜欢去看热闹,从侧面表现出了她活泼好动的性子。

而且她毫不羞涩的大大方方的去邀请男子一起去看热闹,并且把开怀的笑声洒落在宽敞的洧水岸边,也表现出了她不同于其他女子羞涩胆怯的大胆开朗,活泼的性格。

试论《诗经》中的美女形象

试论《诗经》中的美女形象

试论《诗经》中的美女形象《诗经》是中华民族千年的智慧结晶,它所收集的各类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最让人记忆深刻、念念不忘的是其众多生动的女性形象,《诗经》描写的女性细腻生动,引人入胜,展现了女性独特的魅力。

一、外貌美说到美,尤其是女性美,人们首先想到的定会是她的容貌如何,身形如何,毕竟外貌是给人留以第一印象的关键所在。

自古以来,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表现女子貌美的诗词举不胜举,最常见的无非是“倾国倾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等等,但这些都是从侧面去形容的,究竟怎样美法,只能凭读者自己去想象。

但在《诗经》中,我们却能看到不少从正面直接描写女性外貌形象的诗句,如:《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魏风?汾沮洳》“美如英”、“美如玉”;《召南?何彼?矣》“唐棣之华”“华如桃李”;《召南?野有死》“有女如玉”;《卫风?竹竿》“巧笑之,佩玉之傩”等等。

似乎古人特别喜好用花和玉来形容美人,难怪我们今天都用“如花似玉”形容人长得漂亮,看来就是从《诗经》中学来的。

对于任何事物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当然对于女子也一样,正如我们所知“环肥燕瘦”,不同的历史对女性美亦有不同的认识。

那么《诗经》时代,什么样的女子才算美女呢?《卫风?硕人》中的卫庄公之妻庄姜夫人可视为当时美女的典型:硕人其颀,衣锦?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继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郑笺》说:“硕,大也。

言庄姜仪表长丽俊好硕硕然。

”这位美人身材高挑,一双纤纤玉手美丽纤弱,像细草般柔软灵活,雪白的皮肤像凝脂一般光洁平滑,脖子像天牛的幼虫那样既白且长,牙齿像瓜子儿一样扁而整齐,额头丰满眉毛弯弯,浅笑盈盈,还有两个酒窝,眼睛黑白分明、美目顾盼生辉,回眸一笑魅力无穷。

《诗经》中的美人之美

《诗经》中的美人之美

《诗经》中的美人之美窈窕淑女:兼钗黛之美扶兰《诗》三百中,美人无数,琳琅满目,姹紫嫣红,各具风采,不过开篇却是“窈窕淑女”:国风·周南·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何谓“窈窕”?年少时初读此篇,初见此词,想到的是“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不过现在知晓,“窈窕”一词,最初是形容洞窟之幽深,后世辞书多直解为“深远”、“深肆极也”,可以用之描绘山水,可以用之形容宫室,也可以用之比拟人物。

具体到此篇之中,一则可解为“幽闲”(《毛诗正义》),也即幽深与闲适,这是只论气质不论外貌的描述;二则可解为“善心曰窈,善色曰窕”(《广韵》),这是兼论形与神之美的描述最初的印象,只有形貌之优美飘逸,的确是不足以见“窈窕”之真意的。

何谓“淑”?《说文解字》解释为“清湛也”,假借为“俶”,意为美好、善良。

所以,“窈窕淑女”,应该是深深柳阴下若隐若现、望之欲来即之愈远的倩影,是“清水出芙蓉”的气质与心灵,是富庶和平才能给予的闲适与舒缓,还有对这个世界的善意与温柔。

不过,“窈窕淑女”的美,并不止于此。

在思慕者看来,追求这位淑女,需要“琴瑟友之”,需要“钟鼓乐之”。

琴瑟传为伏羲所作,以梧桐木为体,以丝为弦,旨在顺畅阴阳之气、纯洁人心,故而向来被视为雅乐正声。

丝弦之乐,音量不大,更宜于宾客清谈时相伴,又或者是三五好友相对静听。

若有高山流水之境遇,则人生得一知己亦足矣。

“琴瑟友之”,言外之意便是,这位淑女对音乐、对艺术、乃至对人生,都有着自己的体悟,不为形役,因此需要思慕者以心灵的相知相通来感动。

至于“钟鼓乐之”,看似与“琴瑟友之”意思一样,都是要以音乐来打动这位淑女,但细究起来,还是有所不同。

琴瑟,尤其是体积相对较小、便于携带的琴,更适合于比较私密的场合,一人一琴,处处可去,处处可留,兴之所至,便可挥手一弹;而能够欣赏琴中真意的人,可能只是一位山中樵夫,只因日日见山高水长,便能够闻琴声而知雅意,如见高山,如听流水。

《诗经·郑风》中的女性形象之美

《诗经·郑风》中的女性形象之美

生 活 的诗 篇 ,基本 都是 女子 的 歌唱 ,情 调大 多欢 快 。“ 郑 风 ”中 的女 子 形 象极 为 鲜 明, 尤其 体 现在 与 其他 风 诗 里 女子形 象 的对 比中,现试 简论之 。 “ 清水 出芙 蓉,天 然去 雕饰 ”—— 与周 礼婚 姻 制 度 下 的女 性 之 对 比 周 朝 改革 了殷 商 时期 的 婚 姻制 度 , 以法 律条 文 的形 式规定下 “ 同姓 百 氏不通 婚 ” ( 《 公羊传 ・ 庄公 十 九年 》 ) , 通 过 将 天 下诸 侯 国结 成 姻亲 来 加 强 同姓 与非 同姓 之 间 的 联 合, 因而 在 周 礼 的婚 姻 观 念 中, 男 女 的结 合 担。在 这种 周 礼 体 制 下 的理 想 婚 姻 中, 女性 要 完 成 政 治 联 姻 的使 命 ,
“ 郑风 ”诗 除 了 《 清 人 》讽刺 郑 国将 军 高克 、《 羔裘 》

首赞 美郑 国官 吏外 ,其余 都是婚 恋 诗 ( 《 缁衣 》一首 主
都 成为 她们歌 唱 的主题 。 “ 郑 风 ” 中的众 女子 脱掉 了周礼 制度 对婚 恋 关系 中的 女 子 的重 重 包 裹 和异 化 ,还 原 了人 ,尤 其 是青 春 少 女 的 本 来 面 目,真 实 自然 ,个 性 张扬 , 别具 一 格 “ 清 水 出 芙 蓉 ,天然 去雕饰 ”的真率质 朴 之美 。
活之 后 ,女性 还要 发挥 促进 夫 妻人 伦和 家庭 伦理 的作 用 , 并 以为 男 方 家族 传 宗 接 代 为 首 要 使 命 。《 周 南 》《 召南 》 中 的大 多 婚恋 诗 即代 表 了这 样 一 种 处于 周 礼 的严 格规 约 下 的正 统婚 姻 生活 ,其 典 型如 《 召南 - 何 彼禚 矣 》 ,全 诗 铺 排 了王 姬服 饰之 美 、嫁 车之 丽 、仪容 之盛 、 身份之 贵 , 以此 来 表 现她 的端 庄美 德 ,最 终 落脚 于 赞 美符 合 周 礼 的 婚姻 。在 这类 诗 歌 中 ,女 性都 仪 容 端 庄 、品 行贤 淑 、教 养 严格 ,这些 后 天 培养 形 成 的、 与 她们 身 份地 位 和 功 能 作 用相 称 的 “ 文 ”成 为 被 允许 表 现 出来 的形 象特 征 ,而 属 于青 春 少 女 天然 本性 的 “ 质 ”则 处于 被 压制 甚 至 是摧

诗经中夸女孩子漂亮的诗句

诗经中夸女孩子漂亮的诗句

诗经中夸女孩子漂亮的诗句诗经中歌颂女孩子漂亮的诗句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描写女孩子美丽的诗句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下面是一些诗经中赞美女孩子美貌的经典诗句,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的美丽吧。

1. "采葛兮斯干,维蔓茞之。

未见君子,悲我眇之。

"(《采葛》)这句诗意在描述女孩子采摘葛藤时的美丽身姿,纤细的蔓茞像优美的曲线,表现出作者对女孩子幽默可爱的赞美之情。

2. "凤彼巢于深山,子丑织女,终身无寝。

" (《葛覃》)这是一首关于织女的诗,描绘了织女辛勤工作的场景。

美丽的织女凤彩漂亮地筑巢在深山之中,专注地织着细蚕丝,终身都没有安眠,凝结了对女孩子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3. "婴儿蒙其面,维子之贞。

" (《卷阿》)这句诗展现了婴儿之贞的美丽。

蒙着面纱的婴儿看不见容貌,但却散发着婴儿本真的美丽气息,将女孩子纯真贞洁的美丽之态凝聚其中。

4.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于郊,终日卫之。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于郊,终日鞮之。

"(《终风》)这句诗将女孩子与王子的爱情描绘得美丽动人。

女孩子与王子穿着相同的衣袍,在郊外游玩时,王子全天守护着她,将一切不幸和危险都隔开。

这种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孩子温柔动人的美貌,以及她们与男子间深厚的感情。

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夭》)这首诗以桃花为象征,将女孩子的美丽与温柔描述得极为生动。

桃花娇艳欲滴,似乎在欢迎之子的归来,愿他平安归家,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

6. "奸人攸阻,巫山咸举。

维山峨峨,它山烈烈。

"(《长发》)这句诗目睹了女孩子的美丽,以及她们美丽动人的长发。

奸人们鬼迷心窍,他们组成一道阻碍,但女孩子的美丽就像高耸的巫山和峻峭的群山,傲然挺立,无法被阻挡。

这些诗经中的诗句都表达了对女孩子漂亮的真实赞美之情。

形容女子美貌如花的诗句诗经

形容女子美貌如花的诗句诗经

形容女子美貌如花的诗句诗经引言美貌是人类的一种天赋,而女性的美貌更是令人陶醉。

在古代中国的诗经中,有许多描写女子美貌如花的诗句。

这些诗句通过鲜花的比喻,传达了女子的婀娜多姿、青春焕发之美。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诗经中形容女子美貌如花的诗句,探讨其中的寓意和艺术价值。

美丽如花的女子“绿兮衣兮,绿衣黄裹。

”这是《诗经·秦风·巴人》中的一句描写女子装扮的诗句。

女子身着绿色的衣裙,犹如苏合之花绽放在原野上,令人目眩神迷。

绿色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与女子的青春美貌相得益彰。

“被服既成,尚以为常。

文王之母,约于苾芬。

”这是《诗经·周颂·清庙》中的一句描写女子的诗句。

诗句中提到的“苾芬”是一种古代的美丽花卉,被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

女子浑身上下都是诸般华美的服饰,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使人目不暇接。

身姿妖娆如花“行如秋菊之得意兮,肃如仲冬之霜雪。

”这是《诗经·秦风·蓼莪》中的一句描写女子仪态的诗句。

女子行走时优雅自信,宛如秋菊得到了阳光的滋润,举手投足间散发出自然而然的美。

而她的肃穆庄严又如仲冬的霜雪般洁白高贵。

“丰萁之实,蕴藿之根。

”这是《诗经·国风·君子阳阳》中的一句描写女子体态的诗句。

女子胸部丰满坚实,腰身修长有力,宛如丰硕的萁籽和藿根。

这种描述传达了女子的健康与美丽的品质。

“行昭如日月,骏矣如游龙。

”这是《诗经·国风·黍离》中的一句描写女子举止的诗句。

女子行走时光彩照人,好似阳光明媚的日月,她的美貌令人惊叹。

而她的动作矫健而轻盈,像游动的巨龙,展现出极强的自信与力量。

温柔似花的女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这是《诗经·周南·关雎》中的一句描写女子的诗句。

女子具有温柔贤淑的品质,如同凤凰一般优雅高贵。

她往事的过去不可挽回,但她用美丽的容颜迎接未来的到来。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中表达女子美好的句子

诗经中表达女子美好的句子

诗经中表达女子美好的句子1. 诗经中有哪些描写女子美好的句子诗经中描写女孩子的诗句有: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中描写女孩子的诗句诗意如下: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

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

一心想着我大哥,想得头痛也心甘。

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

一心想着我大哥,使我伤心病恹恹。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水之南有乔木,我却不愿探林幽。

隔水美人在悠游,我心渴慕却难求。

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

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译:高高山上榛树生,低湿之地长苦苓。

朝思暮想竟为谁?西方美人心中萦。

美人已去无踪影,远在西方难传情。

2. 诗经里描写“女子美好”的诗句有哪些诗经里描写“女子美好”的诗句有: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夭3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野有死麕4我思古人,实获我心!——绿衣5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燕燕6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简兮7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8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君子偕老9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君子偕老10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论《诗经》的女性美

论《诗经》的女性美

论《诗经》的女性美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辛弃疾曾经赞叹过它的美丽。

诗经录入了大量的古风绝抒和宋词,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不仅成为中国文化精华的缩影,也充分展示出古代女性的独立精神和优雅的美丽。

第一,“三千宠爱在酒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女子在“三千宠爱”中挣扎,用她温柔坚强的气质,勇敢战胜命运,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组成波澜壮阔的唐诗宋词,给古代女子以自信心和勇气。

第二,“思质有节乃以对,而有怀无定其欢”,这句诗告诉我们,古代的女子的守法有节制,思想敏捷,思想有着沉稳的本质,思考着如何出色地表现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三,“怨无尽,美其美,仁义礼乐”,古代女子深谙仁义礼乐之谒,以及有教养的态度生活,她们熟谙仁义,在理智而有原则的地方,对事物有公平正义的视点;在礼乐上,她们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态度,吸取到大自然的灵秀之美,并能在风俗民情中承受着传统文化的营养滋长,把古典的文化技艺传
递给子孙后代。

从审美角度看,诗经中的女性美是现实女性的写照,深刻诠释了女子的性灵特质和丫头的气质特点,让我们的思想得以拓展,让更多的年轻女子有信心去战胜困难,勇于改变命运,提升视角,走向成功之路。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一、引言《诗经》又称《诗三百》,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它真实记录了周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产劳作等状况,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产生了巨大影响。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自汉代之后被儒家奉为经典。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零五首诗歌,多为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也有民间于民间的歌谣,《诗经》的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民间歌谣,多来自卫、郑、齐、陈、桧、邶、鄘等地,共有一百六十篇;“雅”为朝廷乐歌,是当时的典范音乐,可以分为大雅和小雅;“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歌与史诗,多是记述祖先的功业。

《诗经》的修辞手法多为赋、比、兴,“赋”、“比”是基本表现手法,而“兴”多用于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

《诗经》中约有一百首诗歌涉及女性形象,这些诗歌不仅描绘了女性的服饰、容貌、姿态等,还描写了女性的心理、品德、性格、命运以及女性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这些诗篇多集中于《国风》之中,《大雅》、《小雅》次之,《周颂》中最少。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是中国古典文化中女性文化的源头。

二、《诗经》中女性形象分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涉及不同地位、年龄、性格的女性,既有贵族小姐,也有普通女子;既有未婚少女,也有新婚女子和母亲;既有天真烂漫、羞涩痴情的纯情少女,又有性情刚烈、勇敢坚强的女性。

(一)《诗经》中的未婚少女。

在《诗经》中,少女们敢于挣脱礼教的束缚,大胆直率地向男子示爱,如“求我庶士, 迨其谓之”表现了女性渴望纯真美好的爱情,勇敢地向心上人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

《郑风·溱洧》以对唱言情的方式表达了女子主动追求爱情的行为,“溱与洧,方涣涣兮……赠之以芍药”。

《郑风·褰裳》中,“子惠思我……狂童之狂也且”,姑娘以大胆淳朴、无所顾忌的方式向男子表白,“你若想我,就提起衣裳过溱河,你若是不想我……”。

[1]《召南·摽有梅》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子准备嫁人时的心情,女主人公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需求,大胆而直白地表述,“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谈《诗经》中的女性美

谈《诗经》中的女性美
( ) 二 雅静 和谐之 美
和谐 的意思 。和谐是一种多样的统一 , 是一种经 过激烈的矛 盾 冲突之后达到 的一种平衡 , 体现在情 感上 , 是把所 有矛盾 平息在胸 中 , 外表表现出的一种平 和 , 具有 这种美 , 必有高 度 文化修养 , 在感情 上表 现为 “ 乎情 , 发 止乎 礼 ” “ 而不 淫 , 、乐 哀而不伤” 。道家认为静即心静 “ 水静犹 明 , 况精神 ” 到 何 达 “ 心虚 ” 态才是 至美 , , 状 静 是美 的典范。朱 熹《 集传》“ 诗 静 者, 娴雅之意 ” 心静 即心定 , 一心定而天下定 , “ 一心定而万 物 服” 庄子 天道 》 《 。 如 : 诗经 》 静女》 : 《 中《 诗 静女其妹 , 俟我 于城隅 。爱而不 见 , 首踟蹰 。静女 其 搔 娈, 贻我彤管 。 彤管 有炜 , 说怿 女美。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 匪女之为美 , 美人之贻 。 赋予 了静女 以灵光 , 而非后世那种雕像似 的美 , 爱而不 “ 见 ,搔首踟蹰” 典 雅端 庄 又充满 智 慧的灵 气 与 活力是 《 , 诗 经》 中所推崇 的这种雅静和谐之美 , 与不 同于后来 的“ 三从 四 德” 闺女” 象 , 的“ 形 也不 同于“ 嫁二夫 ” “ 不 的 烈女 ” 形象 , 更 不同于那种专 门取悦男人的妓女形象 , 不同于薛宝 钗式 的 还 书女形象 , 而是产生于西周初 的淑女形象 , 具有生命 活力 。 ( 含蓄浓郁之美 三) 《 诗经》 蒹葭》 中《 蒹葭苍苍 , 白露为霜。所 谓伊人 , 水一 方 , 洄从 之 , 在 溯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央。 蒹葭 萋萋 , 白露未唏。所谓伊 人 , 在水之 湄。溯洄从 之 , 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 宛在水 中坻 。 蒹葭采采 , 白露未 已。所谓 伊人 , 在水之 浚。溯洄从 之 , 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 , 宛在水 中浊 。 诗 中 由于 距 离 而 产 生 的 美 , 在 追 求 中 不 断 地 给 予 升 及 华、 补充而越来越 美 。虽含有 淡淡 的忧伤 , 表达 了中 国人 却 的 专 一 、 着 , 现 了凝 重 、 厚 之 美 。 而 女 孩 那 种 含 蓄浓 郁 执 体 浓 必须对应男孩的专一 、 执着的情感才成为至美。 《 诗经》 中这 种含 蓄、 浓郁 之 美影响 了后 世作 品 , 上 如《 邪》 上邪 !我欲与君 相知 , “ 长命无绝 衰。山无 陵江水 为竭 , 冬雷震震 , 夏雨雪 , 地合 , 天 乃敢 与君绝 ! ”同样 是这 种专 一 凝重 的情感 。 二 、 美状为窕” “ ——外在美

《诗经_国风》_婚恋诗中的女性之美

《诗经_国风》_婚恋诗中的女性之美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女性之美内容摘要:本文以《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处于情窦初开、深陷爱河、色衰爱弛等阶段的女性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深入剖析《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女性之美及其产生原因。

经过研究,笔者得出,相比于封建时期的女性,《诗经》中的女子的性格特点是泼辣大胆,她们不畏惧流言蜚语,没有什么礼教束缚着她们的真实情感。

相比现代女性,她们的爱情真挚纯洁、忠贞质朴,她们的付出不计成败,她们活出了生命的本来色彩。

最后,笔者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在《诗经》采集时期,女人仍保有母系氏族时的热情奔放的性格,在劳动生产中仍占有主要地位。

因此,当时的女性的真实情感能得到释放,展现出富有时代特征的女性之美。

关键词:《诗经·国风》爱情婚姻未受束缚的女性《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女性之美前言《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词,按当时所配的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风俗、风谣,也就是地方民歌民谣,更贴近人民的生活本质。

“风”有160篇,占整部《诗经》的一半。

“雅”是雅乐正声,是传统的宫廷乐歌,多位王公贵族所作,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用于隆重盛大的宴会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共105篇。

“颂”是赞颂的意思,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有40篇。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来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从内容主题来看“风”无疑是最能体现民风民俗的,最能让我们了解先秦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思想状态的文字资料也是非“风”莫属了。

而生活的本质无非是饮食男女,因此爱情婚姻的诗篇在“风”里占有很大的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成就较高;因此本文以“风”里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透过这些作品去了解,在两千多年前,那个时候的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还有那个时代的女性的思想状态,以及所处地位。

诗经中赞美女孩的诗句

诗经中赞美女孩的诗句

诗经中赞美女孩的诗句我国自古即有美人芳草的诗学传统,对于美女的描写更是文人君子们孜孜不倦的追求;那么诗经中赞美女子的诗句有哪些呢?接下来店铺带你了解一下赞美女孩的诗经诗句有哪些。

诗经中赞美女孩的诗句篇1《诗经·邶风.静女》——描摹南方姑娘的婉约含蓄之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中的邶是北方之地,然性格特点全似南方姑娘——注)《诗经·卫风.硕人》——赞美北方大妞的高大挺拔之美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篓。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被热恋中的女友作弄戏耍的感觉出来有末有?熟悉不熟悉?这是标准的南方(心理)狡猾女子作派。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是不是你在大学时对女神的极度膜拜,辗转反侧而不敢去追?呵呵!《诗经.国风·召南.野有死麕》——古人是怎么约会的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蔌,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约会有仪式,以“野有死麕”作兴,约会有讲究:郎君啊,慢慢来文雅些,求你不要动我的腰带,不要动作太大,让我家的狗狂叫。

诗经中赞美女孩的诗句篇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独特的女性美阅读《诗经》,可以发现,其中的女性具健硕之美、动态之美、活泼之美、强悍之美。

反映出那个时代追求的是,女人从身体到内心全是健康的。

而这些,有后世所不具有的。

相对于后来的各种社会形态,《诗经》保存着更多的人类本真。

重新正视时代,应该努力避免因为现代化建设而流失的人类自我。

标签:诗经;女性;独特;审美;儒家长期处于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国妇女阴柔、娇弱达到了顶峰,甚至出现了缠足这样的牺牲健康以表现柔弱的残酷现象,古代诗歌更喜欢用弱不禁风、举步轻摇、语发娇嗔歌颂女子。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妇女变成了男人的附庸品,成为畸形人。

而在中国诗歌的先锋《诗经》中,中华妇女却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姿。

一、健硕之美《卫风·硕人》标题“硕人”是高大的人,这高大的人是一名女子,诗也说了这位美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但是开篇第一句话却是“硕人其颀”,重点是此人身材高大丰满。

《诗经》中歌颂女子高大丰满的诗句比比皆是。

《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都”,就是高大。

《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掬。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椒聊且,远条且。

”极度赞美的是“硕大无朋”。

《小雅·车舝》“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更将高大丰硕与美德并称。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可见,《诗经》时代高大丰硕的健美身材是美,这与后来的小鸟依人的妇女形象截然不同。

《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绸直如发。

”没有说这位女子如何强壮,却巧妙地从侧面说她的头发。

《说文解字》:“绸,发多也。

”以头发写出她的健康。

无独有偶,《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说这位美女的头发乌黑而浓密,不必用假发来修饰。

而《小雅·都人士》中“彼君子女,卷发如虿。

”虿,蝎尾,蝎尾上卷,形似卷发,歌颂美女的卷曲的头发。

给人健康的美感。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是桃枝屈曲、下垂的样子,说的是,桃花繁盛,压弯了树枝。

形象地写出新婚女子体态丰腴的样子。

健壮的人,歌颂健壮;病态的人,关注病态。

《诗经》的时代,是一个健康的时代,人人以健壮为美成为必然。

有人认为,《诗经》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人类追求妇女健康以加速人口繁衍,可是后来的中国,劳动力一直缺乏着,却出现了病态的美,这一观点看来不能成立,不得从社会本身解释这一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

后人理解的“窈窕淑女”,是苗条,是指身材瘦长。

杨雄《方言》:“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

”窈窕,是在形容女子不仅相貌姣好,而且兼具美好的内心,并不是现代模特儿的样子。

二、动态之美以静为美,是中国妇女与西方妇女的大不同,而《诗经》中的美女却多是动态的。

《郑风·溱洧》“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诗写的是男女准备春游,女首先说:“春天来了,我们出去玩玩吧!”男士好象有点儿懒,他说:“看过了,算了吧。

”这位女士说:“看过了也要再看,洧水的岸边实在宽广而又欢乐。

”于是,硬拉着男友去了河边。

这几句诗,写成小说,有极美的动态,有语言,有动作,有心理,有环境。

再看《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

其乐只且!”这是一个女子的回忆,那位拿着笙、拿着雉尾羽的先生,一边跳着舞,一边招手叫“我”下场。

“我”下场了,跳得那个开心,玩得那个痛快。

诗中并没有拙劣地描写女子怎么跳舞,但是通过那边跳边招手的男士,让我们想象得出美女的舞姿,美女的自由奔放。

《陈风·东门之枌》“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这个子仲家的女孩儿,更是一个疯狂的舞者,白榆、栎树下她跳得忘记了时间,从晚上跳到天明;忘记了劳作,什么绩麻、纺织,全不管了。

还拉上了喜爱的男子,一边跳舞一边送给男子好多鲜花。

这种热情、奔放,有似今日巴西的狂欢节。

《召南·摽有梅》是一位少女对心仪小伙子求爱的大声歌唱:“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攀在树上摘梅子的姑娘,一边往下扔梅子,一边唱歌,眼睁睁的、直勾勾的,冲着男孩歌唱,直白地道出爱意,一颗梅子砸男孩头上,问他:你到底是答应还是不答应?中国古代史,是静止的历史,几千年都没有什么变化,这与中国古代人好静,不无关系,特别是妇女,最要求安静。

反观《诗经》时代,那时候的女人,愿意说就说,愿意笑就笑,跳得痛快,玩得开心。

这些诗句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动感极强的社会,一个富有朝气的时代。

三、活泼之美没有压仰的人,必定是活泼的人,因为活泼是人类的天性。

《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认为这是一首换恋之诗,失恋是痛苦的,诗写的也应当是诉苦。

可是一个“狡”字,推翻了这些。

狡童是个坏小子,这是活泼的嗔骂:你这坏小子,你的心思畅快被我发现。

你是故意不理我,你是折腾人,弄得我寝食不安。

这首诗妙在诗没有写完,接着要写的是,你折腾我,好!我也折磨你,你看我的的手段。

这首诗如果补充了,如果读透彻了,应该是一个女孩子在暗暗想坏招,设计对付、整治那个“狡童”——“不能餐”“不能息”也包含着这些。

这是怎样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说人家是“狡童”,她自己呢?最可爱的是《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一直被误读为安静,其实这个“静”就是“靓”,就是美女。

诗中的疯丫头,一点儿也没个安静的样儿,她說好了与人家约会,自己却躲藏起来,让人家找也找不到。

一个小丫头,半个脸从墙角露出来,一脸的坏笑,这是多么可爱的活泼女孩儿?《诗经》中不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孩儿,那就是《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那个傻小子来了,假装来做买卖,却傻傻地东张西望。

原来他在找自己的女孩儿,而那个女孩儿也在跟他玩藏猫猫。

活泼的人,是美的,即使她尚不算漂亮;刻板的人,是不美的,即使她是明星。

四、强悍之美《诗经》时代,是强悍的时代,这首先是人的强悍。

《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陟彼阿丘,言采其芒”,“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这风尘仆仆、策马挥鞭的驰骋者,是一位武士,也是一个女人。

诗中写的是许穆夫人,她也是诗的作者。

夫人的娘家卫国被狄人占領,许穆夫人却勇敢地冒险赶去吊唁,丈夫许穆公便派遣大夫劝她停止前进。

诗歌表现夫人,报国之志难酬的沉重心情。

诗中的许穆夫人一腔热血,激情澎湃,体现出的是强悍的尚武精神,强烈的爱国情怀。

《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面对心仪男子,直接表白,无所顾忌,表现的是另一种强悍。

《郑风·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对男人大胆地指责,大胆地提出要求,这也是强悍。

《召南·江有汜》中,女子竟然说出,“不我以,其后也悔。

”“不我过,其啸也歌。

”“不我与,其后也处。

”强悍地对男子说:你不娶我就不行,你不娶我就没有好日子过。

女人的强悍,来自女人的自由。

《诗经》的女人是自由的,不受桎梏的。

五、《诗经》时代审美观形成的原因《诗经》时代追求的是,女人从身体到内心全是健康的。

《诗经》时代审美观形成的原因,其实也是《诗经》时代的社会本质。

《诗经》时代,即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也就是所说的奴隶社会。

在人们的头脑中,“奴隶社会”是恐怖的时代,是极为残酷的时代。

然而,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每一个社会形态的进步的背后,必有平分对于人性本身的牺牲。

奴隶社会并不是通常认识的一无是处,处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之间的奴隶社会,相对于后来的各种社会形态,保存着更多的人类本真。

《诗经》时代,儒家理念尚未形成,人性还没有那么多的约束,保有着更大的自由度,也就是说,当时人们的生活,更接近于人类本身。

《诗经》时代,女系氏族被男系氏族取代不久,女性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并没有后来那样低下,在《诗经》中,可以看到女性从事的劳动有祭祀、采摘、处理家事、纺织、制衣等。

要从事这类的繁杂的劳动,要参与社会活动,甚至于控制社会,这就要求女人有强健的体魄,有精神,也因为女性的社会位置,具有着区别于后世的自由度,她们有权力唱歌、跳舞——不是给别人看,而是发自于内心需要。

于是,高大健硕、运动自如、活泼坦率、强悍大胆的女性,成为那个时代独有的特征。

然而,《诗经》时代是女性的最后辉煌,之后就是各种的不平等,一直到今天,并且日益加剧着。

从生物学角度看,女人与男人确实存在差别,但是女人与男人的差别真的是那么大么?现代的男女差别一目了然,现代化程度越高,男女差别越大。

现代化要求女人戴耳环、踩高跟鞋、涂口红、留长发、穿裙子……越是这样越有女人味。

女人的行为要处处体现温柔、平和,从形体上,要求的是细瘦、娇小、白皙,以至于瘦身、美白成为时尚。

其实,人类性别的差距是社会放大了的,并不是本来的面貌,是“社会发展”的牺牲品,是进步付出的代价。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无邪”就是人类本直。

《诗经》中的女性到哪里去了?是被后来的封建礼教消灭了。

有意思的是,儒家将《诗经》作为“五经”之一,作为经典。

这就提出了问题:孔子思想是不是等同儒家思想?初始的儒家与后来的儒家是不是同一个儒家?阅读《诗经》,阅读《诗经》中的女性,可以看成是对于人类本质回首,可我们找回自己,并努力不让自己流失。

我们应当注意到,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也有人类本性的流失,应该努力让自己回归到,《诗经》那个“媳妇的美好时代”。

〔参考文献〕〔1〕〔宋〕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张港.错错错——一直被误读的经典古诗词〔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田景春.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J〕. 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2).〔4〕王志芳.论《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J〕. 滨州师专学报,1997,(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