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赏析大纲

合集下载

纪录片大纲格式范文

纪录片大纲格式范文

纪录片大纲格式范文一、主题。

探索校园美食,展现校园饮食文化背后的故事,以及美食对学生和教职工生活的影响。

二、拍摄目的。

1. 记录校园美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校园里丰富多彩的饮食。

2. 反映美食在校园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比如它是如何成为学生们课余生活的慰藉、如何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给教职工加油打气的。

三、人物。

1. 食堂大厨张师傅。

一位在学校食堂工作了20多年的资深大厨。

他手艺精湛,对每一道菜都充满热情,把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总是想着法儿给大家做可口又营养的饭菜。

2. 小吃街摊主李姐。

在校园外小吃街卖煎饼果子已经5年了。

她的煎饼果子是学生们的最爱,她为人热情,总能记住同学们的喜好,加什么料、饼要多脆都一清二楚。

3. 大一新生小王。

刚从外地来到这所学校,对校园里的一切美食都充满好奇,是个十足的“小吃货”。

他每天都在探索新的美食,并且通过美食结交新朋友。

四、拍摄地点。

1. 学校食堂:包括各个窗口、后厨操作间等。

2. 校园外小吃街:不同的小吃摊位。

3. 校园内的一些角落,如操场边、图书馆附近,学生们经常在这里享用外带美食。

五、镜头1:校园美食之旅开启。

时长:0:00 0:30。

景别:全景。

画面:清晨,阳光洒在校园的大道上,学生们陆陆续续走向食堂。

镜头随着人流移动,最后聚焦在食堂门口的招牌上。

台词:“朋友们!今天咱就开启一场超酷的校园美食之旅,跟着我,保证让你流口水!”音乐/音效:轻快的校园背景音乐,夹杂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和食堂里传来的锅碗瓢盆碰撞声。

六、镜头2:食堂大厨的一天。

时长:0:30 2:00。

景别:中景/近景切换。

画面。

中景:张师傅早早来到食堂后厨,穿上工作服,戴上厨师帽,开始检查食材。

近景:张师傅熟练地切菜、配菜,一边切一边和旁边的小工聊天,说今天要给孩子们做一道特别的红烧肉。

特写:张师傅把切好的肉块放入锅中,锅里顿时响起“滋滋”的声音,肉在油里翻滚,颜色逐渐变得金黄。

台词。

张师傅:“咱这食堂啊,就得让孩子们吃得好,吃得健康。

人物纪录片赏析

人物纪录片赏析

人物纪录片赏析
【提纲】
一、纪录片概述
近年来,人物纪录片在我国逐渐崛起,通过讲述杰出人物的故事,展现他们的奋斗历程、精神风貌以及为我国做出的卓越贡献。

如《人物纪录片:奋斗者》《人物纪录片:时代楷模》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人物介绍
纪录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杰出人物。

他(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时代的楷模。

纪录片详细描绘了人物的成长背景、奋斗历程以及感人至深的事迹。

三、纪录片亮点
1.真实生动:纪录片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其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

2.故事性强:以人物为核心,围绕其一生重要节点,讲述充满悬念和波折的故事。

3.深度剖析:通过对人物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的描绘,揭示其成功的内在原因和时代背景。

4.影像质感:高品质的影像资料和场景再现,为观众呈现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四、观赏价值与启示
1.人物纪录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通过感人至深的故事,激发观众的情
感共鸣。

2.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对于广大观众而言,纪录片提供了一个了解杰出人物的平台,激励自己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总结
人物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位位时代楷模的生动形象。

最新总复习纪录片分析提纲

最新总复习纪录片分析提纲

艺考——纪录片分析纪录片的意义纪录片是了解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最好渠道和方式。

真实的纪录片集纳起来所保留的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它的珍贵价值是无法替代的。

纪录片的定义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

──法国《电影词典》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具有一个有说服力的主题──美国《电影术语汇编抓住现实的片断,将其有意义地结合起来。

──维尔托夫创造性地处理现实。

──格里尔逊纪录片就是一种非虚构的,看得见、听得见的传播形式,而被它所纪录的内容则是天文地理、生命非生命无所不包。

──陈汉元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百度百科纪录片的特征1、纪录片独特的人文性2、纪录片独特的时间性3、纪录片独特的结构性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问答题需要记忆)1、真实原则均不可违背,专题性对纪录片更有主观色彩。

2、从篇幅上来讲,专题片的长短、结构有一定的模式,且可以成为“连续的”或“系列的”,但纪录片却基本上只能是一个故事(一个人或一件事),其长短因题材而定,短者几分钟,长者数十分钟甚至几小时。

3、从制作上,纪录片比较考究,它从创意、构思、章节、景别、用光、色彩、音乐、解说、音响和剪辑方面都要有精心的打造,要求把“故事说得生动”。

而专题片在以上这些技术技巧上则不那么讲究,他只要求把“道理讲清楚”即可.4、从时效上讲,专题片跟“新闻片”比较接近。

而纪录片,但他往往不须具备较强的新闻性和实效性,它可以任选题材,精心制作,反复播出,永久保存。

5、从投入和产出方面讲,纪录片显然要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比较铺张,纪录片讲求“质”,专题片讲求“量”五、纪录片的分类(写影评前一定要把纪录片归类)纪录片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按功能分宣传纪录片、商业纪录片、独立纪录片,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类:1、时事报导片:指报导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纪录像片,它的性质与新闻片相同。

纪录片赏析课程安排与教案

纪录片赏析课程安排与教案

纪录⽚赏析课程安排与教案《纪录⽚赏析》课程教学⼤纲⼀、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纪录⽚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3、周学时/学分:2/24、授课对象:⼴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使⽤教材:《纪录⽚创作》,朱景和著,中国⼈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课程简介穿越历史,构沉记忆;只对现实,记录变迁;启迪智慧,引导思索。

“纪录⽚”,⼀个充满诱惑与魅⼒的名字。

纪录⽚是⼈们获取信息与知识、反映和寻求社会变⾰、感悟⼈性与⼈⽣的载体。

《纪录⽚》作为⼴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核⼼专业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了解纪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从创作者的⾓度学习纪录⽚创作思想和实现⼿法,在作品赏析与讨论中了解纪录⽚的创意、拍摄的基本策略。

三、教学⽬的与基本要求(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牢固地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把握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新闻事业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新闻学研究的基本⽅法和路径,并对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有初步的、较完整的认识与了解。

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新闻改⾰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注重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教育,促进学⽣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的提⾼。

四、教学进度表五、考核⽅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式:闭卷考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测验成绩等构成)六、正⽂第⼀章纪录⽚的范畴与属性(教学时数2)教学⽬的:通过对纪录⽚的范畴与属性的学习,让学⽣对纪录⽚与电视纪录⽚有初步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录⽚与电视纪录⽚的概念。

难点是电视纪录⽚的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要了解纪录⽚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要理解电视纪录⽚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要掌握电视纪录⽚的意义。

纪录片主题及大纲

纪录片主题及大纲

纪录片主题及大纲一、片名:《奋斗》(暂命名)二、时间:15分钟左右三、主题思想:通过记录一个不想依靠家人的买粥老人,将老人创业中的欢乐与艰辛反映出来。

突出奋斗无年龄界限这一主题思想。

四、拍摄对象:买粥老人(时间不够会再加一位同样是摆小摊的奋斗者)五、形式及风格:模仿舌尖上的中国(优雅,活力,积极向上)六、纪录片结构:由以前的时空顺序形式向时空交错形式转变;由闭封结构向开放式结构转变; 由单一视点向复合视点转变,将故事分为几个板块,用配音将各个板块连在一起,不同的板块之间形成内在的联系,如烦恼,辛苦等,以便共同表达主题。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如果一味地记录和呈现, 则如同流水账, 让人乏味。

电视纪录片应该根据创作者的表达思想,灵活地运用疏密详略等繁简之法, 使叙事结构获得活泼多姿、波澜起伏的审美意义。

内容的详略、情意的疏密、细节的使用等, 都会使电视纪录片形成疏密相间、疏中有密、密中带疏的结构格局, 获得难以言表的感染力。

电视纪录片不能一味地一种步调, 比如, 如果电视纪录片总是松松垮垮, 平平淡淡, 则会让人厌烦感到沉闷; 如果电视纪录片一味地紧锣密鼓、剑拔弩张, 则让人心理紧张负荷过重。

因此, 电视纪录片应该有张有弛, 疏密相间, 使受众在紧凑、在变化中寻找到电视纪录片的美感和意义。

七、拍摄准备:(一)前期准备:1.查看相关资料,弄懂拍摄什么,怎样拍摄。

2.写出不可缺少的镜头,将所需的效果注明。

场景一:老婆婆卖粥的镜头(后期不超过五分钟)拍摄时间不限制,但镜头语言要到位,要客观的揭示问题所在,这要求摄像人员必需有思想。

场景二:老婆婆做粥的过程(后期不超过五分钟)他们些策划的镜头,些策划会花很长时间,但我们只要将开始写和最后成稿拍摄就可以了,拍摄时间不确定,随机应变。

要将写稿人思考问题的时刻刻画出来。

场景三:老婆婆的采访(后期不超过五分钟)因为时间原因,如果时间不够,会在加拍一个打工者。

3.将在拍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大学生中外纪录片鉴赏课撰写一个纪录片的拍摄提纲

大学生中外纪录片鉴赏课撰写一个纪录片的拍摄提纲

大学生中外纪录片鉴赏课撰写一个纪录片的拍摄提纲第一部分:先写对给定的电视节目的总的认识看法。

比如分析某期《新闻调查》,就要先谈一下对这档节目的整体看法和认识,包括节目的层次定位、受众定位,节目的整体特点等等。

大约写200字左右。

第二部分: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

比如这期《新闻调查》的话题是关于全国的文明城市评选活动的相关报道,可以谈一下对这个话题的选择、定位、深度、特点等的总的看法,可以评价本期节目是否能够做的符合节目的要求,又是否有价值。

第三部分: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

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

纪录片创作与赏析四

纪录片创作与赏析四

平行蒙太奇 叠化
3、搬演
• 3、搬演
《漂网渔船》的倾向性
• “总体来说,格里尔逊及其合作者对他们 所观察的事物所持的观点是改良主义的, 他们是公众服务的代理人,想通过双向的 信息交流使公众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密切起 来。”
二、对纪录片社会功能的看法
• 格里尔逊认为纪录电影不是一种娱乐大众 的手段,而应该担负起教育民众和宣传的 责任。 • 以社会学而不是美学的角度来看待电影; • “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摄制 者。” • “艺术是一把锤子,而不是一面镜子。”
特色
提出强调纪录电影的社会功能的“锤子论” 提出强调纪录电影的社会功能的“锤子论”
1.在纪录电影的社会功能方面,格里尔逊非常强调纪录电影工 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2.在影片样式方面,格里尔逊坚持把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讲坛, 发展了以解说词为主的“画面+解说”的记录形式。
“我把电影看作讲坛,用作宣传,而且对此并不感到惭愧,因为在尚未成型的 电影哲学中,明显的区别是必要的。”
13、你要说的故事不要模模糊糊。一个真实的 题材必须以清楚及简单的方式说出来,但是清 楚与简单并不一定要把故事戏剧化。 14、不要放弃实验的机会,纪录片名声全然由 实验中取得。没有实验,纪录片便失掉它的价 值,没有实验,纪录片便不存在。
谢谢
纪录片创作与赏析
纪录片创作与赏析 1 2 3 4 5 6 7
纪录片特点的分析 策划纪录片的选题 制定纪录片的采访提纲 拍摄记录片 撰写纪录片的解说词 剪辑纪录片 纪录片的后期制作
第一章: 第一章:纪录片特点的分析
• 第一节:纪录片的概述和界定 第一节: • 第二节: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纪录片大师 第二节: • 第三节: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第三节:

纪录片创作与赏析(一)

纪录片创作与赏析(一)

第一节:纪录片的概述和界定
四、纪录片的特性:(真实非虚构) 纪录片的特性:(真实非虚构) :(真实非虚构 1、纪录片独特的人文性 2、纪录片独特的时间性 3、纪录片独特的结构性
第一节:纪录片的概述和界定
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 五、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 真实原则均不可违背, 1、真实原则均不可违背,专题性对纪录片更有主 观色彩。 观色彩。 从篇幅上来讲,专题片的长短、 2、从篇幅上来讲,专题片的长短、结构有一定的 模式,且可以成为“连续的” 系列的” 模式,且可以成为“连续的”或“系列的”, 但纪录片却基本上只能是一个故事( 但纪录片却基本上只能是一个故事(一个人或一 件事),其长短因题材而定,短者几分钟, ),其长短因题材而定 件事),其长短因题材而定,短者几分钟,长者 数十分钟甚至几小时。 数十分钟甚至几小时。
第一节:纪录片的概述和界定
纪录片的分类: 六、纪录片的分类: 2、历史纪录片 、 指再现过去时代的历史事件的纪录像片。 指再现过去时代的历史事件的纪录像片。可以运用 历史影片数据、历史照片、文物、 历史影片数据、历史照片、文物、遗迹或美术作品进行 拍摄。影片应具有文献价值。 大清留学幼童》 拍摄。影片应具有文献价值。如《大清留学幼童》、 两种命运的决战》 淮海千秋》 《两种命运的决战》、《淮海千秋》等。
第一节:纪录片的概述和界定
纪录片的各种定义: 二、纪录片的各种定义:
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 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 ──法国 电影词典》 法国《 ──法国《电影词典》 一种非虚构的影片, 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具有一个有说服力的主题 ──美国 电影术语汇编》 美国《 ──美国《电影术语汇编》
第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 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 真事为表现对象 为表现对象, 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 以展现真实为本质 并用真实 真实为本质, 真实引发人们思考 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 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真实。 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纪录片《动物世界》 解说 赏析

纪录片《动物世界》 解说 赏析

纪录片《动物世界》解说赏析纪录片解说作品是解说者依据解说词、画面、音乐、音响等元素进行创作的播音类作品。

多样化的解说风格等使得纪录片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一、解说是纪录片作品的“声音名片”每部纪录片都有它独特的气质和风韵,也都有最适合其气质的声音和表达。

纪录片对解说的要求极高,从声音选择、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到录音合成,解说者需通过重重筛选与考验。

很多解说者也由于长期从事某种类型的纪录片解说,形成了带有鲜明特点的解说风格,使解说成为纪录片的“声音名片”。

如“国宝级”解说者李易的语言端庄儒雅,厚重自然;徐涛的旁白浑厚华美,庄重大气;任志宏的《国宝档案》解说优雅深沉,诗韵十足,被称为“最具人文气质的声音”;李立宏的解说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也成为一道“好菜”,被称为“馋人的好声音”;肖玉的《江南》平和舒展,温润如玉;春晓的《台北故宫》婉约深邃,平易亲近;赵忠祥的《动物世界》细致准确、悬念丛生、生动活泼、亦庄亦谐……这些用声音描述世界和时代的人,通过一部部纪录片解说作品,为观众呈现着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谱写着语言艺术的史诗长歌。

这些解说者的声音和他们解说的纪录片相互依存,交相辉映,成为珍贵的视听艺术作品。

聆听纪录片的解说,可以使受众滋养耳朵,丰富头脑,感动心灵,从千万种表达世界的声音中,感受语言艺术的真实厚重与无穷韵味。

鉴赏纪录片解说,我们可以在解说者独特的音色中欣赏富有风味的音色美感,在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中体验别具一格的语言韵味。

二、《动物世界》的美学价值依赖于赵忠祥的解说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栏目开播30多年来,经久不衰,成为最具生命力的经典电视作品。

它由新中国第一位男电视播音员赵忠祥解说,讲述着动物世界中的生存法则和成长故事,传递着有关动物、人以及环境、自然的知识与规则。

使受众拓宽了视野,获得了丰富的视听体验。

比如《动物世界·河塘的盛宴》有这样的解说词。

①小河马在它的乐园里闲逛,用口水弄湿鳄鱼的尾巴。

《纪录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课程学时:32(16周)课程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纪录片赏析》课程一方面通过对纪录片在不同时期的特征以及形成成因的探究归纳出纪录片内在的美学品性;另一方面结合各类作品的解读和创作实践,来启发纪录片创作多环节中的种种思路,并分析其间应注意的种种问题。

本课程在兼顾本校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建立起本课程的知识体系。

本课程以纪录片史、纪录片理论演进及优秀纪录片赏析为基本结构,内容包括纪录片简史、重要导演介绍、重要作品赏鉴等。

通过对经典纪录片的欣赏与学习,使学生了解纪录片创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纪录片的重要导演与作品;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影视学基本原理分析纪录片术作品,并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纪录片的创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讲纪录片导论1、纪录片的界定与简史掌握2、纪录片的本质:真实、审美掌握第二讲格里尔逊与《夜邮》(上)1、格里尔逊生平了解2、格里尔逊模式的纪录片创作了解第三讲格里尔逊与《夜邮》(下)1、《夜邮》赏析掌握2、《夜邮》的创作特色与不足理解第四讲莱尼·里芬斯塔尔与《奥林匹亚》(上)1、莱尼·里芬斯塔尔生平理解2、莱尼·里芬斯塔尔的创作理论掌握第五讲莱尼·里芬斯塔尔与《奥林匹亚》(下)1、《奥林匹亚》赏析了解2、《奥林匹亚》的创作特色与影响掌握第六讲《迁徙的鸟》赏析1、自然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了解2、《迁徙的鸟》的创作背景与特色理解第七讲《帝企鹅日记》赏析1、《帝企鹅日记》的创作特色了解2、《迁徙的鸟》与《帝企鹅日记》的比较理解第八讲《故宫》赏析1、中国纪录片发展简史了解2、《故宫》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理解3、《故宫》的创作特色掌握第九讲《台北故宫》赏析1、《台北故宫》的创作背景了解2、《台北故宫》的创作特点掌握3、《故宫》与《台北故宫》的比较理解第十讲《我从汉朝来》赏析1、《我从汉朝来》的创作背景了解2、《我从汉朝来》的创作特色——以武梁祠为例掌握第十一讲《敦煌》赏析1、《敦煌》的创作背景理解2、《我从汉朝来》与《敦煌》的比较理解3、历史类纪录片的创作方法掌握第十二讲《舌尖上的中国》赏析1、《舌尖上的中国》的创作背景了解2、《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的创作特色掌握3、饮食类纪录片的创作方法理解第十三讲《玄奘之路》赏析1、《玄奘之路》的创作背景理解2、《玄奘之路》的创作特色掌握3、人物类纪录片的创作方法理解第十四讲《蓝色星球》赏析1、BBC纪录片的创作理解2、《蓝色星球》系列纪录片的创作掌握第十五讲《甲午》赏析1、军事类纪录片的特点理解2、《甲午》的创作特点掌握第十六讲《与全世界做生意》赏析1、社会类纪录片的创作理解2、《与全世界做生意》的创作特点掌握三、学时分配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1.教学方法:这是一门知识性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选择议题进行主题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纪录片评析——精选推荐

纪录片评析——精选推荐

纪录片分析角度:第一部分从片子的主要内容和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来分析,片子拍的是什么?展现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思考第二部分应尽量结合电视片来分析创作者如何表达主题:1、全篇的结构和叙事手法:整个片子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在一起的分哪些层次和段落是否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闪回,倒叙等等片子是通过有张有弛的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还是真实记录生活的原生态全片诗意某种线索层层递进逐渐深入,还是以段落和板块的形式结构全片2、片子的画面形象塑造,说一说那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画面对主题的表现起到了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3、声音与画面是相辅相成,互相衬托的吗声音再对主题的表现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它以怎样的方式给人们想想的空间和值得思考的东西4、细节怎样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和提炼应落到实处,多举片断进行论述问题做好分别回答纪录片评析的理论分析:1、真实与创造:电视纪录片强调反映生活的真实,但并不罗列生活的现象,也存在艺术的创造,例如题材选择,结构安排,细节捕捉,表现方式,镜头运用,造型设计,节奏处理,编辑艺术,但创造不允许大量外在艺术形式的介入和创作者浓重主体意识的渗透,更不允许艺术的虚构,只能去开掘记录本身内在的艺术潜能,总之一句话,电视纪录片的创造,只能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舍此而无其他。

2、客观与主观:强调对社会生活的客观记录,排斥创作者主观思想的直白介入,灌输和说教,创作者的思想或倾向,往往是隐而不露的,他隐蔽在生活本身的过程中3、再现与表现:强调再现生活的真实,所谓再现生活,主要告诉观众生活就是这样,所谓表现,是指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升华,主要是表现创作者的意念,思想和情感,艺术的告诉观众生活应该是那样,以使电视记录片拍摄的更有韵味,更富有诗情,更具有情感的内涵,它允许艺术的夸张,可能融入某些象征,隐喻,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段。

4、距离与参与:与生活本身保持一定的距离,隐蔽在生活本身的过程之中,看不见的参与5、原生态与戏剧性:不需打磨,只需带毛边式的生活直接呈现在面前,但并不绝对排斥喜剧性,因为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戏剧,电视记录片的可观性,也多体现为戏剧性。

《纪录片赏析》教学大纲林念生

《纪录片赏析》教学大纲林念生

《纪录片赏析》教学大纲林念生课程编号:01149课程名称:纪录片选析(Documentary film appreciation)新闻学本科专业课《纪录片欣赏与制作》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纪录片选析》课程一方面从纪录片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和描述,以及形成不同特征成因的探究,归纳出纪录片内在的美学品性;另一方面结合各类作品的解读和创作实践,来启发纪录片创作多环节中的种种思路,并分析其间应注意的种种问题。

我国影视界对纪录片理论的研究滞后,目前适合于高校影视专业纪录片课程的教材并不多见。

本课程在兼顾本校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建立起本课程的知识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4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8周,总课时数72。

本课程总学分数:4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目的与要求《纪录片赏析》课程在引导学生赏析世界纪录片大师经典作品的同时,还观照大师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

在此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纪录片的基本理论及主要流派加以阐述,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使其树立正确的纪录片创作观念。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第一章纪录片概述教学目的:通过讲述纪录片的概念、分类及界定,使学生对纪录片本体有基本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举例法、图示法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重、难点1、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2、有人建议应把纪录片放在社会学、人类学的坐标系中加以研究,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第二章纪录片本质属性的研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辩证的理解纪录片真实性的内涵。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重、难点:1、你怎样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2、你怎样理解纪录片中的“扮演”?第三章纪录片的界定教学目的:通过讲述我国纪录片史上关于纪录片的两次界定,使学生了解纪录片在本质与形态上与其他片种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图示法、举例法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重、难点:1、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区别与联系?2、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与联系?第四章罗伯特·弗拉哈迪及其作品分析教学目的:通过讲述世界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其纪录片创作观念。

纪录片赏析课程大纲

纪录片赏析课程大纲

纪录片赏析课程大纲侯洪绪论纪录片的理念、历史与审美一、纪录片的界说、属性、类型与流派二、.纪录片的审美1.物质/技术/艺术:从影视语汇到审美文化2.观照与认知a.认识论视域:精神层面哲学观照b.拍摄与制作:文本层面艺术观照c.传播与接受:社会接受层面的文化观照3.理论资源/学科视野:电视学、电影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美学、历史学、传播学、比较文学、新闻学、地理学第一章当代纪录片:审美的现代性单元背景:一、当代纪录片的审美向度1、审美的现代性2、西方新社会运动、绿色运动及生态社会主义3、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二、当代纪录片的表现形态1、作品表现形态上2、叙事艺术3、作品美学风格4、题材方面文本赏析:A:法兰西镜像语言的艺术与审美1、动物序列:《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群猴》2、海洋序列:《亚特兰帝斯》、《白色星球》B:中外纪录片文本比较1、动物序列:《帝企鹅日记》、《狐狸的故事》、《群猴》、《萨玛阁的路沙》2、生态环保序列:《失去平衡的生活》、《平衡》、《树的乐章》、《沙尘暴》小结:第二章从人类学走向艺术和真理的世界单元背景:一、人类学及影视人类学的界定二、中西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概观三、人类学片的范型与拍摄1、人类学片的范型2、人类学片的拍摄与书写四、真实电影的兴起五、对本章纪录作品的中外叙事策略比较1、个人化叙事与国家代言人叙事的不同视点2、注重共时性与注重历时性的不同叙事结构3、由单一叙事到复调叙事:中西纪录片发展史中的共同趋向文本赏析:A、(美)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B、(法)鲁什:《夏日纪事》C、冷杉:《桃坪寨我的家》小结:第三章魔弹效应与诗化哲学单元背景:一、从新闻传播学到电影美学二、纪录片的诗化哲学1、关于维柯的“诗性智慧”2、政治叙事的诗意化3、史诗风格4、先锋派的纪录风格文本赏析:A:(德)里芬斯塔尔:《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B:(荷)伊文思:《雨》、《风的故事》小结:第四章:新纪录电影与新纪录运动单元背景:一、新纪录电影1、新纪录电影的发展脉络2、新纪录电影的主要特征二、新纪录运动三、新纪录电影与新纪录运动的贡献1、拓展了纪录电影的表现题材2、将科幻电影的因素植入纪录电影的制作中3、新纪录电影是对“非虚构电影”定义的否定,同时又是对格里尔逊纪录电影的否定之否定文本赏析:A、(美)摩尔:《华氏911》B、张以庆:《幼儿园》C、赵刚:《冬日》D、贾樟柯:《东》小结:第五章:中国西部纪录片单元背景:一、“西部”内涵的解析二、书写风格的演变三、功能角色的设定1、传统的政策宣教角色2、西部经济建设的服务角色3、西部文化的探询角色四、世界市场的开阔文本赏析:A、梁碧波:《三节草》B、王海兵:《藏北人家》C、刘湘晨:《太阳部族》小结:第六章:中国独立制作纪录片单元背景:一、中国独立制作纪录片的生成与命名二、探索与合流:独立制作纪录片的发展及阶段性特征1、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双重文化身份2、个人化的叙事风格三、独立制作记录片的DV新时代1、创作题材的整体多元化2、创作观念的个性化和纪录片拍摄的非职业化趋势文本赏析:A、吴文光:《流浪北京》B、蒋樾:《彼岸》C、贾樟柯:《公共场所》小结:。

《纪实节目精品赏析》教学大纲

《纪实节目精品赏析》教学大纲

《纪实节目精品赏析》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2104404课程名称:纪实节目精品赏析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编导基础》、《广播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适用专业:新闻学开课教研室:新闻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纪实节目精品赏析》是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课,是一门专业理论课。

2.课程任务:通过纪实节目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纪实节目的类型特征,了解纪实栏目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变化。

使学生从纪实节目的文化美学特征的高度,探讨纪实栏目发展趋势,同时为今后新闻纪录片创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从纪实节目的发展现状入手,使学生掌握纪实节目的基本特征,了解纪实栏目的传播途径,认识纪实节目的社会功能。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灵活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纪实节目的发展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使学生初步了解纪实节目的相关知识,对纪实节目的特色进行分析。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纪实节目发展,熟悉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整体节目格局、纪录频道的传播效果以及制播模式。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实节目的发展状况。

难点是纪实栏目的特色研究。

4.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发展状况一、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整体格局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国际传播第二节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为例分析纪实节目特色一、纪实节目构成的基本特色二、纪实节目传播效果三、纪实节目的制播模式四、纪实节目的赢利模式第三节各个地面纪录片频道的发展状况及走势实例综合分析第二章电视纪实栏目报告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纪实栏目研究范围;了解纪实片栏目主要特征和发展变化。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纪录片栏目与纪实节目的关系,纪录片成为纪实栏目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复习纪录片分析提纲

总复习纪录片分析提纲

艺考——纪录片分析纪录片的意义纪录片是了解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最好渠道和方式。

真实的纪录片集纳起来所保留的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它的珍贵价值是无法替代的。

纪录片的定义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

──法国《电影词典》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具有一个有说服力的主题──美国《电影术语汇编抓住现实的片断,将其有意义地结合起来。

──维尔托夫创造性地处理现实。

──格里尔逊纪录片就是一种非虚构的,看得见、听得见的传播形式,而被它所纪录的内容则是天文地理、生命非生命无所不包。

──陈汉元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百度百科纪录片的特征1、纪录片独特的人文性2、纪录片独特的时间性3、纪录片独特的结构性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问答题需要记忆)1、真实原则均不可违背,专题性对纪录片更有主观色彩。

2、从篇幅上来讲,专题片的长短、结构有一定的模式,且可以成为“连续的”或“系列的”,但纪录片却基本上只能是一个故事(一个人或一件事),其长短因题材而定,短者几分钟,长者数十分钟甚至几小时。

3、从制作上,纪录片比较考究,它从创意、构思、章节、景别、用光、色彩、音乐、解说、音响和剪辑方面都要有精心的打造,要求把“故事说得生动”。

而专题片在以上这些技术技巧上则不那么讲究,他只要求把“道理讲清楚”即可.4、从时效上讲,专题片跟“新闻片”比较接近。

而纪录片,但他往往不须具备较强的新闻性和实效性,它可以任选题材,精心制作,反复播出,永久保存。

5、从投入和产出方面讲,纪录片显然要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比较铺张,纪录片讲求“质”,专题片讲求“量”五、纪录片的分类(写影评前一定要把纪录片归类)纪录片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按功能分宣传纪录片、商业纪录片、独立纪录片,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类:1、时事报导片:指报导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纪录像片,它的性质与新闻片相同。

纪录片创作与赏析(二)

纪录片创作与赏析(二)

第二节: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纪录片大师
北方的纳努克》 《方的纳努克》:
5.长镜头大容量。猎取海豹, 5.长镜头大容量。猎取海豹,一家人下筏上岸等长 长镜头大容量 画面, 画面,被誉为长画面最早范例 6.选择拍摄和选择编辑基础上,运用画面组接创造 选择拍摄和选择编辑基础上, 选择拍摄和选择编辑基础上 节奏和变化以及艺术气氛, 节奏和变化以及艺术气氛,使作品结构高潮迭起 7.利用字幕增加效果,使默片具备了综合艺术手段 利用字幕增加效果, 利用字幕增加效果 的表现力。 的表现力。
纪录片创作与赏析
纪录片创作与赏析 1 2 3 4 5 6 7
纪录片特点的分析 策划纪录片的选题 制定纪录片的采访提纲 拍摄记录片 撰写纪录片的解说词 剪辑纪录片 纪录片的后期制作
第一章: 第一章:纪录片特点的分析
• 第一节:纪录片的概述和界定 第一节: • 第二节: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纪录片大师 第二节: • 第三节: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第三节:
第二节: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纪录片大师
两个不争的事实: 两个不争的事实:故事片引用纪录 片手法而发展, 片手法而发展,纪录片吸收故事技巧 而创新。 而创新。
谢谢
第二节: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纪录片大师
罗伯特.弗拉哈迪对纪录电影的贡献: 罗伯特.弗拉哈迪对纪录电影的贡献: 1.永恒的价值观念 1.永恒的价值观念 2.非虚构搬演 2.非虚构搬演 3.拍摄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 拍摄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 4.单个镜头的意义可以大于蒙太奇 4.单个镜头的意义可以大于蒙太奇
第二节: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纪录片大师
纪录片创始人—罗伯特.弗拉哈迪:1916年拍 纪录片创始人 罗伯特.弗拉哈迪:1916年拍 罗伯特 :1916 摄的《北方的纳努克》 摄的《北方的纳努克》被国际影视界公认为第一 部完整意义的纪录片。 部完整意义的纪录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赏析
教学大纲
【说明】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纪录片赏析》课程在引导学生赏析世界纪录片大师经典作品的同时,还观照大师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

在此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纪录片的基本理论及主要流派加以阐述,力求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使其树立正确的纪录片创作观念。

教材选用依据:我国影视界对纪录片理论的研究滞后,目前适合于高校影视专业纪录片课程的教材并不多见。

本课程在兼顾本校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建立起本课程的知识体系。

教法: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把赏析优秀纪录片作品和对纪录片理论的梳理相结合,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
第一章纪录片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纪录片的概念、分类及界定,使学生对纪录片本体有基本的认识。

内容要点:1、纪录片定义
2、纪录片类型
3、纪录片观念的发展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举例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2课时
作业与思考:
1、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
2、有人建议应把纪录片放在社会学、人类学的坐标系中加以研究,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章纪录片本质属性的研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辩证的理解纪录片真实性的内涵。

内容要点:1、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
2、如何辩证的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2课时
作业与思考:
1、你怎样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
2、你怎样理解纪录片中的“扮演”?
第三章纪录片的界定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我国纪录片史上关于纪录片的两次界定,使学生了解纪录片在本质与形态上与其他片种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要点:1、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区别与联系
2、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与联系
3、我国纪录片的两次界定的文化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图示法、举例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4课时
作业与思考:
1、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区别与联系?
2、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章罗伯特·弗拉哈迪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世界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其纪录片创作观念。

内容要点:1、弗拉哈迪的人格魅力与其作品的内在联系
2、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在世界纪录片史的地位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4课时
作业与思考:
1、写影片分析《北方的纳努克》。

2、为什么说罗伯特·弗拉哈迪是世界纪录片之父?
第五章吉加·维尔托夫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吉加·维尔托夫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电影眼睛”流派的创作观念及对纪录片理论的影响。

内容要点:1、“电影眼睛”流派的创作观念
2、吉加·维尔托夫的艺术创作原则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4课时
作业与思考:
1、何谓“电影眼睛”?
2、分析影片《带摄影机的》?
第六章谢尔盖·爱森斯坦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谢尔盖·爱森斯坦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他的创作观念,及他对电影理论所作的杰出贡献。

内容要点:1、谢尔盖·爱森斯坦蒙太奇理念
2、谢尔盖·爱森斯坦的电影创作观念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4课时
作业与思考:
1、分析纪录片《罢工》。

2、分析故事片《十月》。

3、谈谢尔盖·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理念所做贡献。

第七章约翰·格里尔逊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英国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他的创作观念,及他对电影理论所作的杰出贡献。

内容要点:1、约翰·格里尔逊给纪录片的定义
2、英国纪录片运动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4课时
作业与思考:
1、谈谈你对约翰·格里尔逊纪录片观念的认识
2、赏析纪录片《工业化英国》
第八章阿仑·雷乃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对阿仑·雷乃生平及作品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及创作观念,了解他不但对纪录片而且对故事片同样做出了杰作贡献。

内容要点:1、阿仑·雷乃纪录片的创作风格
2、阿仑·雷乃故事片的创作风格
教学方法:讲述法、举例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4课时
作业与思考:
1、如何理解阿仑·雷乃“形式就是一切”这句话的含义。

2、评价故事片《广岛之恋》
第九章莱尼·里芬斯塔尔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对莱尼·里芬斯塔尔生平及作品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她的创作观念,并进一步理解她的人格特质与作品的内在联系。

内容要点:1、赏析《奥林匹亚》中的用光及造型
2、对莱尼·里芬斯塔尔人格及作品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4课时
作业与思考:
1、分析纪录片《奥林匹亚》。

2、谈谈你对莱尼·里芬斯塔尔人格及作品的看法?
第十章尤里斯·伊文思及其作品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尤里斯·伊文思生平及作品,使学生了解他的创作观念,并进一步理解他的人格特质与作品的内在联系。

内容要点:1、尤里斯·伊文思和中国纪录片的关系
2、纪录片《风的故事》中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进行教学
授课时数:6课时
作业与思考:
1、分析纪录片《骞纳河畔》、《桥》、《雨》。

2、尤里斯·伊文思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历程对你有何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