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童谣教案

幼儿园大班童谣教案

幼儿园大班童谣教案让幼儿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节奏地诵读童谣。

能尝试着用发音相似的词语进行替换、创编童谣。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童谣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幼儿园大班童谣教案篇一《你姓啥》【活动目标】1、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节奏地诵读童谣。

2、能尝试着用发音相似的词语进行替换、创编童谣。

3、感受问答式童谣的诙谐、幽默,体验用方言诵读童谣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1、童谣录音(用《杨柳青》音乐作伴奏)。

2、白板图谱。

【活动过程】一、游戏“我问你答”,幼儿介绍各自的姓氏。

小朋友,我有个问题想要问问你们,你知道自己姓啥吗?(知道)那我们来玩一个我问你答的游戏,我问到你的时候,你再回答我好吗?老师问“你姓啥”,幼儿回答“我姓X”。

那你们知道我姓啥吗?有的小朋友知道,有的不知道,那你们应该怎么问我呢?(幼:你姓啥,师:我姓吴)所以你们可以叫我吴老师!二、欣赏、理解童谣。

1、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前面都有一个姓,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姓的童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童谣里的小朋友他姓啥?小耳朵听仔细!(欣赏第一遍童谣)2、提问:童谣里的小朋友姓啥呀?(姓黄)人家是怎么问他的?(你姓啥)他又是怎么回答的?(我姓黄)请你们连起来说一说!(你姓啥,我姓黄)你觉得有趣吗?那你们再来听我念一遍,听听看,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

(欣赏第二遍童谣。

)3、提问: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最喜欢哪一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击白板引出图谱,并引导大家一起说一说、学一学。

三、学习童谣。

1、师幼结合完整的图谱,一起念。

你们真厉害,帮我把图谱填完了,那你们能不能看着图谱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呢,我们试试看!刚才我们念了一遍之后,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拎出难句,重点练习)这一句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说!还有吗?(没有了)那我们再看着图谱响亮的来念一念,行吗?(行)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好听的音乐,那我们能不能听着音乐的节奏在完整念一遍呢。

童谣两则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童谣两则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童谣两则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1.1 活动名称:童谣两则大班语言活动1.2 活动目标:1.2.1 帮助幼儿体验童谣的韵律和节奏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2.2 通过童谣学习,培养幼儿对自然、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2.3 增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1.3 活动准备:1.3.1 教师准备两首童谣,一首关于自然,一首关于生活。

1.3.2 准备童谣相关的图片、道具等辅助材料。

1.3.3 准备一个安静、舒适的活动场地。

第二章:活动过程2.1 导入部分(5分钟)2.1.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热身活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1.2 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关注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2.2 主体部分(10分钟)2.2.1 教师分别呈现两首童谣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2.2.2 教师逐句教唱童谣,注意让幼儿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2.2.3 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模仿童谣中的动作,增强童谣的趣味性。

2.2.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首童谣的理解和感受。

2.3 总结部分(5分钟)2.3.1 教师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2.3.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2.3.3 教师宣布下次活动的内容,激发幼儿的期待感。

第三章:活动延伸3.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一道关于童谣的作业,如让幼儿回家后给父母唱童谣,分享活动成果。

3.2 课后活动:教师可组织类似的活动,如童谣比赛、童谣创作等,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教师通过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等进行评价。

4.2 教师可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师可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更多适合幼儿的童谣,丰富教学内容。

5.2 教师可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语言活动。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2.作品展示与评价。
补充说明: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互相尊重、积极评价,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1.作业设计:创作一首关于动物的童谣。
补充说明:作业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借鉴教材中的例子,也可以自行发挥。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童谣》的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童谣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创作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童谣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激发他们对语言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童谣的概念,掌握童谣的基本特点,了解童谣的分类及创作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童谣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童谣的热爱,增强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难点:童谣的分类及创作方法。
2.教学重点:童谣的特点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童谣教材、多媒体设备、卡片、挂图等。
2.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
2.教学重点:童谣的特点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补充说明:童谣具有韵律感强、趣味性强、教育性强等特点。在教学中,应强调童谣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通过举例、模仿、创作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童谣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1.分组讨论,创作童谣。
补充说明:分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创出富有创意的童谣。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教案:《童谣》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大班语言领域第五章第二节2. 详细内容:学习并表演童谣《小老鼠上灯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童谣,并理解其内容。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表演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童谣中的押韵和节奏感。

2.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动作和表情,生动地表现童谣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童谣卡片、鼠标玩具、灯台模型。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动物玩具、颜料、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鼠标玩具,引导学生模仿老鼠的样子,引起学生对童谣的兴趣。

2. 学习童谣:教师朗读童谣,学生跟读,重复几遍,让学生熟悉童谣内容。

3. 解析童谣:教师讲解童谣中的押韵和节奏感,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魅力。

4. 动作表演: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童谣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表演能力。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童谣角色,用颜料和画纸绘制角色道具,并进行表演。

6. 展示评价: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妈/来救他妈妈来/捉住他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演童谣,并讲解童谣的内容。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作一个简单的童谣,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童谣,了解童谣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童谣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童谣《小老鼠上灯台》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童谣的韵律和节奏,以及通过动作和表情生动地表现童谣内容。

难点则在于学生对童谣中押韵和节奏感的理解,以及如何将童谣内容通过动作和表情进行演绎。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童谣》。

具体内容包括童谣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涉及童谣的韵律、节奏、趣味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童谣的基本特点,能区分童谣与其他文学形式。

2. 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激发他们创作童谣的欲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运用童谣的形式进行简单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的韵律、节奏感的表现。

教学重点:童谣的特点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童谣书籍、录音机、磁带、卡片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熟悉的童谣,让幼儿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感。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童谣的定义、特点,让幼儿了解童谣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首童谣,分析其韵律、节奏、趣味性等方面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模仿例题,创作一首简单的童谣。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讨论童谣的特点。

6. 成果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童谣作品,其他幼儿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童谣的定义、特点2. 童谣的韵律、节奏3. 童谣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关于动物的童谣。

答案示例:小猫咪,跳高高,捉迷藏,笑哈哈。

太阳落,月亮升,一起回家睡个好觉。

2. 作业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注意童谣的韵律、节奏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童谣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等场合,用童谣的形式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童谣的选择及其对幼儿的吸引力。

2. 知识讲解中对童谣特点的阐述,特别是韵律、节奏的讲解。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两则》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两则》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两则》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模仿童谣《小兔乖乖》和《拔萝卜》。

2.能够通过童谣学习语音和韵律。

3.能够通过童谣学习简单的文化知识。

二、教学重点1.学习和模仿童谣《小兔乖乖》和《拔萝卜》。

2.学习童谣中的语音和韵律。

3.学习童谣中表达的文化知识。

三、教学准备1.《小兔乖乖》和《拔萝卜》童谣。

2.用来播放童谣的MP3音频设备。

3.用来呈现文化相关图片的投影仪。

4.具有足够音量和清晰度的扬声器。

5.可以进行语音演示的大型白板。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唐诗三百首中的童谣时间:10分钟方法:播放《唐诗三百首》中的童谣,让学生们在愉悦和轻松的氛围下开始今天的学习。

在播放童谣的同时,鼓励学生们一起拍手和舞蹈。

2. 学习《小兔乖乖》童谣时间:25分钟方法:1.播放《小兔乖乖》童谣,让学生们先听一遍。

2.显示图片,展示小兔子的形象,并让学生们一起描述小兔子的特点。

3.带领学生们逐字拼读《小兔乖乖》童谣。

4.分组让学生们分别模仿小兔子走路、蹦跶、摇头等动作,配合唱出童谣的歌词。

鼓励学生们多多尝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5.通过唱和比赛和游戏等方式,加深学生记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童谣。

3. 学习《拔萝卜》童谣时间:25分钟方法:1.播放《拔萝卜》童谣,让学生们先听一遍。

2.显示图片,展示动物和蔬菜的形象,并让学生们一起描述他们的特点。

3.带领学生们逐字拼读《拔萝卜》童谣。

4.分组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小兔子和小狗,通过“追赶”、“争抢”等互动场景加深对童谣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帮助他们学习基本人际交往规则。

5.通过游戏、合唱比赛和互动演练等方式,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童谣教学,激发他们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和信心。

4. 结束环节时间:5分钟方法:唱一遍前面所学的童谣《小兔乖乖》和《拔萝卜》。

五、教学评估通过对于学生的口头表态,课堂练习以及重点难点的讲解,来评估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调整,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科目知识和方法技能。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童谣与儿童诗》中的第一节《童谣》。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童谣的基本特点,学习并背诵一首经典童谣,通过童谣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童谣的基本特点,学会一首经典童谣。

2. 能力目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音乐节奏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喜爱,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童谣的基本特点,学会一首经典童谣。

难点:童谣的节奏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童谣教材、录音机、磁带、黑板、粉笔。

2. 学具:童谣教材、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童谣相关的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童谣的基本特点,让幼儿对童谣有初步的认识。

3. 欣赏:播放一首经典童谣,让幼儿感受童谣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 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童谣,逐句教唱,并讲解歌词中的生词和句式。

5. 练习:组织幼儿进行随堂练习,两人一组互相教唱,加强记忆。

6. 展示: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幼儿给予掌声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童谣》2. 内容:童谣基本特点:简短、押韵、节奏感强经典童谣歌词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一起完成一首童谣的创作,并背诵给教师听。

2. 答案示例:童谣名称:《小白兔》歌词: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欣赏和创作更多童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音乐节奏感。

同时,教师可在下节课分享幼儿的作业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童谣的基本特点和节奏感培养上。

大班语言活动童谣两则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童谣两则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童谣两则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并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敏感性。

1.2 通过朗读、背诵和自编童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学材料:两首童谣文本,童谣相关图片或卡片。

2.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适当布置童谣主题装饰。

2.3 教学辅助工具:录音机、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部分(5分钟)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本次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兴趣。

可以通过唱一首简单的童谣引起幼儿的注意,提问:“你们听说过童谣吗?童谣是什么样的呢?”3.2 主体部分(20分钟)教师展示第一首童谣的文本,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和韵律。

接着,教师解释童谣的意义,帮助幼儿理解童谣的内容。

1. 教师朗读童谣,幼儿跟读。

2. 教师解释童谣中的词语和意义。

3. 教师引导幼儿背诵童谣。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和感受。

5. 教师鼓励幼儿自编类似的童谣,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3.3 总结部分(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所学的内容,强调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童谣,并尝试自编一首童谣。

4.2 教师组织后续的童谣展示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发音准确性以及童谣编写能力,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5.2 教师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童谣的学习情况和兴趣。

5.3 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和童谣展示活动,评估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确保教学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干扰因素,以保证幼儿集中注意力。

6.2 教师在朗读童谣时,注意语速、语调的把握,使幼儿能够感受到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童谣》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了童谣的定义、特点以及童谣中的韵律、节奏感培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感受童谣的趣味性,提高他们对语言表达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童谣的基本特点,能够背诵并表演简单的童谣。

2. 培养幼儿对韵律、节奏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的韵律、节奏感培养。

教学重点:童谣的特点、背诵和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童谣教材、录音机、磁带、卡片、图片等。

学具:彩笔、画纸、童谣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有趣的童谣,让孩子们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感,引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童谣的定义、特点,引导幼儿关注童谣中的韵律和节奏。

3. 例题讲解(5分钟)选取一首简单易懂的童谣,如《小星星》,分析其韵律和节奏,并进行朗读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首童谣,进行朗读、背诵和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童谣的定义、特点2. 童谣中的韵律、节奏感培养3. 童谣示例:《小星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童谣,进行背诵和表演。

2. 答案:幼儿完成作业后,家长协助录制视频,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童谣的特点和韵律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童谣,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推荐相关童谣书籍,供幼儿课后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童谣的韵律、节奏感培养。

2.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简单易懂的童谣,如《小星星》,分析其韵律和节奏,并进行朗读示范。

3. 随堂练习: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首童谣,进行朗读、背诵和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趣味童谣》,详细内容包括:《小老鼠上灯台》、《捉泥鳅》、《月亮粑粑》等经典童谣的学习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童谣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喜爱,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 通过童谣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谣的韵律感、节奏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童谣的内容,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童谣挂图、录音机、磁带、童谣卡片。

学具:童谣课本、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欢快的童谣,引导幼儿进入童谣的世界。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分别讲解《小老鼠上灯台》、《捉泥鳅》、《月亮粑粑》三个童谣,引导幼儿学习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童谣,进行互动,让幼儿在游戏中熟悉童谣内容。

4. 分组合作(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童谣进行表演,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成果展示(5分钟)各小组进行童谣表演,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挂上童谣挂图,标出本节课学习的三个童谣。

2. 在板书下方列出每个童谣的关键词,方便幼儿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表演本节课学习的童谣。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一首新的童谣,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应放在童谣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的培养上。

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这些技巧。

1. 教师应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引导幼儿感知和模仿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2. 通过游戏、唱歌等形式,让幼儿在实践中自然地掌握韵律和节奏。

大班语言活动童谣两则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童谣两则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童谣两则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感知两首童谣的内容,了解童谣的节奏和韵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读、背诵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童谣文本、挂图、录音机、磁带。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本次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学习童谣一: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第一首童谣,讲解童谣的内容,让幼儿理解童谣的意义。

3. 朗读与背诵:教师引导幼儿跟随录音机朗读和背诵童谣,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

4. 学习童谣二: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第二首童谣,讲解童谣的内容,让幼儿理解童谣的意义。

5. 朗读与背诵:教师引导幼儿跟随录音机朗读和背诵童谣,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

6.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童谣的学习意义,并组织幼儿进行互动游戏。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童谣学习,共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在语言角布置相关童谣的挂图、书籍,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和朗诵。

3. 区域活动:教师在角色区设置童谣表演场景,让幼儿扮演角色,进行童谣表演。

五、教学评价1. 幼儿对童谣的掌握程度: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评价幼儿对童谣的掌握程度。

2.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幼儿的参与程度: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等。

六、活动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感知两首童谣的内容,了解童谣的节奏和韵律。

难点:培养幼儿的朗读、背诵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本次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学习童谣一: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第一首童谣,讲解童谣的内容,让幼儿理解童谣的意义。

3. 朗读与背诵:教师引导幼儿跟随录音机朗读和背诵童谣,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

大班童谣教案5篇

大班童谣教案5篇

大班童谣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 趣味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捉泥鳅》等;2. 动物童谣:《小兔子乖乖》、《小青蛙》等;3. 生活童谣:《洗手歌》、《吃饭歌》等;4. 游戏童谣:《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5. 节日童谣:《过大年》、《闹元宵》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童谣演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动物、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3.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童谣的节奏感、音准以及歌词的记忆;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童谣的兴趣,提高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童谣教材;2. 学具:童谣歌词单、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趣味童谣《小老鼠上灯台》为例,让学生模仿小老鼠的动作,激发兴趣;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小兔子乖乖》的歌词、节奏和音准,并进行示范演唱;3. 随堂练习:分组练习演唱,教师指导;4. 童谣创编: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动物、生活、游戏、节日等主题,创编新的童谣;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创编的童谣,全班同学共同评价;六、板书设计1. 《大班童谣教案》;2. 内容:五个章节的童谣名称、歌词、节奏、音准等要点;3. 形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增加趣味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创编一首关于动物、生活、游戏或节日的童谣;2. 答案:教师批改作业后,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有趣的童谣,与同学分享,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童谣创编和成果展示;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童谣的节奏感、音准以及歌词的记忆。

幼儿园大班语文《童言童语话童谣》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文《童言童语话童谣》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文《童言童语话童谣》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语文《童言童语话童谣》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2. 通过学习童谣,激发幼儿对语言和文学的兴趣。

3.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主要以童谣为主,让孩子们在听、说、唱的过程中,感受童谣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播放一些耳熟能详的童谣,如“小白兔白又白”等,让孩子们跟着音乐一起唱,活跃课堂气氛。

2. 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今天的主题——《童言童语话童谣》,并简单介绍童谣的特点和意义。

3. 主题教学(20分钟)(1)教师选取几首适合大班幼儿的童谣,如“小燕子穿花衣”,“春晓”,“咏鹅”等,逐字逐句地教孩子们读,让他们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让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鼓励他们大胆开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孩子们讨论童谣中的情节和人物,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实践活动(10分钟)分小组进行童谣表演比赛,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童谣,自编自导自演,展示给大家看。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表扬孩子们的表现,并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反思: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五、家庭作业:请孩子们回家后,将今天学过的童谣背给父母听,并邀请父母一起参与童谣表演。

六、教学资源:相关童谣的音频、视频资料,以及童谣的文本材料。

以上就是本次《童言童语话童谣》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适当改编和创作。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
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与童谣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 频素材。
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如动画、音频、视频等 ,以辅助童谣教学。
鼓励幼儿参与多媒体资源的制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 力和创造力。
家校合作与资源共享
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途径,向家长宣传童谣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学习和表演童谣,促进亲子互动。
定期举办童谣表演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和参与,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
PART 06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REPORTING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深入学习《童谣》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价值,提高对童谣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掌握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清晰、准确、生动的口头表达和规范的书面表达能力。
方法。
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 习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教
育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 研讨活动,拓宽视野,增长见
识,提高学术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
REPORTING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开发 •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目录
PART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REPORTING
童谣的定义与特点
童谣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 具有鲜明的儿童特色和地域文 化特色。
童谣通常具有韵律感强、语言 简练、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等 特点。
情感态度
学生们对童谣和传统文化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现 出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

大班语言优质教案《童谣两则》含反思

大班语言优质教案《童谣两则》含反思

大班语言优质教案《童谣两则》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趣味童谣》中的《童谣两则》。

详细内容包括《小兔子乖乖》和《捉泥鳅》两首童谣的学习,通过学习这两首童谣,让幼儿感受语言韵律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童谣的特点,能够熟练朗读两首童谣。

2. 通过童谣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童谣的韵律感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2.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两首童谣,理解童谣的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童谣挂图、小兔子玩偶、泥鳅玩偶。

2. 学具:童谣教材、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小兔子和泥鳅的故事,引发幼儿兴趣,进入课堂主题。

2. 新课呈现:展示童谣挂图,带领幼儿朗读两首童谣,引导幼儿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3. 例题讲解:以《小兔子乖乖》为例,讲解童谣的特点,引导幼儿模仿小兔子的动作,增强课堂趣味性。

4. 随堂练习:分组让幼儿朗读童谣,并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兔子乖乖》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

快点开开,我要进来。

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

2. 《捉泥鳅》捉泥鳅,捉泥鳅,捉到一个大泥鳅。

快来快来数一数,一、二、三、四、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朗读两首童谣,并尝试创编一个新童谣。

2. 答案:根据幼儿的创编能力,家长可以适当引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童谣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童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两首童谣。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幼儿分享自己创编的童谣,并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欣赏幼儿的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其他类型的童谣,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

大班语言活动童谣两则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童谣两则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童谣两则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正确地朗诵两首童谣,理解童谣的内容和意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童谣文本、图片、音乐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区域。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正确地朗诵童谣,理解童谣的意义。

2. 活动难点:帮助幼儿运用童谣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以有趣的故事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学习童谣一: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第一首童谣,讲解童谣的意义和内容,引导幼儿正确朗诵。

3. 学习童谣二: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第二首童谣,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童谣的意义,并正确朗诵。

4. 实践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运用童谣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 总结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对童谣进行总结。

五、活动延伸1. 家庭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童谣朗诵,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延伸:教师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创设童谣相关的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3.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根据童谣的内容,设计相关的语言教学活动,如绘画、手工等。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动作等直观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童谣内容。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童谣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七、学习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及合作表现。

2. 结果评价:评估幼儿对童谣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能熟练朗诵及理解。

3. 家庭评价: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童谣学习情况。

八、教学内容1. 童谣一:《小猪佩奇》内容:小猪佩奇,小猪佩奇,黑白相间的鼻子,快乐地跳跃。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正确发音,理解童谣的节奏。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童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童谣》的第四章内容,详细讲解童谣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感受童谣的韵律美和趣味性,培养他们对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童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童谣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 学会朗读和背诵一首童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童谣的韵律特点和寓意。

重点:学会朗读和背诵一首童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童谣教材、黑板、粉笔。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色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讲述一个有趣的童谣故事,引导孩子们关注童谣的韵律美。

(2)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知道的童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童谣的定义、特点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详细讲解一首经典童谣,让孩子们感受童谣的韵律美和趣味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一首童谣,带领孩子们朗读和背诵。

(2)讲解童谣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孩子们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一首喜欢的童谣,进行朗读和背诵。

(2)教师对孩子们的朗读和背诵进行指导和评价。

5.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让孩子们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童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邀请各组展示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2)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创作童谣。

六、板书设计1. 童谣的定义、特点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童谣示例:一首经典童谣的全文。

3. 童谣创作提示:押韵、节奏、形象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童谣。

2. 答案示例:(1)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2)小猫咪,捉迷藏,找呀找,找不到。

3. 作业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童谣的特点。

童谣两则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童谣两则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童谣两则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并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2. 通过讨论和表演,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4.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童谣文本、图片、乐器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区。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读童谣:教师带领幼儿朗读童谣,注意指导幼儿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3. 理解童谣: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幼儿理解童谣的内容和意义。

4. 感受童谣: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受。

5. 背诵童谣:教师引导幼儿背诵童谣,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

6. 创意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童谣创意表演,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和表演。

2. 环境创设:教师将童谣内容融入环境布置,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和学习。

3. 教学游戏:教师设计相关教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的学习成果,如背诵、表演等。

3. 家长反馈和评价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4. 教师自我评价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活动中有足够的参与机会,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

2. 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注意调整教学难度,使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4. 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内容:1. 童谣《小星星》:培养幼儿对天文知识的兴趣,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2. 童谣《小猪佩奇》:通过活泼可爱的角色形象,引导幼儿学习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

八、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教师运用图片、道具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童谣内容。

童谣落雨了大班语言教案

童谣落雨了大班语言教案

童谣落雨了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感受童谣《落雨了大班语言教案》的内容和韵律。

2.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童谣。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童谣《落雨了大班语言教案》的文本学习。

2. 童谣的朗读和背诵。

3.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途径,让幼儿表达对童谣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童谣文本。

2. 绘画、手工制作材料。

3. 音乐、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现象,引出童谣主题。

2. 教师朗读童谣,让幼儿感受童谣的韵律和内容。

3. 教师指导幼儿朗读和背诵童谣。

4. 小组合作,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童谣的理解和感受。

5. 展示作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童谣的掌握程度,包括朗读和背诵。

2. 评价幼儿在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创作和分享。

3. 收集和分析幼儿的作品,了解他们对童谣的理解和感受。

4. 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了解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天气变化,让幼儿将童谣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共同进行家庭版童谣表演,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自然现象主题的科学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童谣的内容。

2. 运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耐心和毅力,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九、教学反馈:1.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学习。

2.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童谣落雨了大班语言教案

童谣落雨了大班语言教案

童谣落雨了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学习童谣《落雨了》,了解雨的形成和雨后的景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朗诵童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幼儿对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朗诵童谣《落雨了》,理解童谣的内容。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童谣中的押韵和节奏,能够流利地朗诵。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雨滴卡片、雨伞图片、雨后景象图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雨滴的声音引入课题,让幼儿猜测今天的主题。

2. 新歌谣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童谣《落雨了》,边读边解释童谣的内容。

3.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景,让幼儿扮演童谣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4. 朗诵练习: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童谣朗诵练习,注意押韵和节奏。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所学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童谣朗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观察雨后的景象,让幼儿用语言描述给家长听。

3. 家长鼓励幼儿自己创作关于雨的童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诵表现和互动情况,评价幼儿对童谣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评价: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童谣朗诵练习和观察雨后景象的描述。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评价幼儿对大自然和雨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雨后的自然景象,增强对雨的理解。

2. 开展雨具创意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喜欢的雨具。

3.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课堂活动,共同参与童谣朗诵和户外观察活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引导幼儿积极面对挑战,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谣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童谣两则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习,感受两首童谣的不同趣味,初步学念其中一首童谣。

2、能运用简单的辅助材料,边打节奏边念童谣。

3、对趣味童谣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字宝宝乐园"教学挂图(字词:乌龟、小鸟)。

2、响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两首童谣,感受童谣的不同特点的乐趣。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欣赏两首童谣,仔细听一听,看看两首童谣有什么不同?
2、教师有节奏地朗诵第一首童谣或播放教学CD,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3、教师再次朗诵童谣,引导幼儿发现每一句的后两个字是下一句的前两个字。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绕口令《花鸭和彩霞》。

1、教师放慢速度,有节奏地朗诵童谣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小朋友,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教师再次朗诵,引导幼儿发现绕口令的特点)。

3、讨论:这两首童谣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了解童谣的句式不同,第一首童谣句式工整,第二首句式有变化,所以念起来节奏也不同;第一首是顶真童谣,第二首是绕口令童谣)。

三、幼儿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童谣。

1、教师根据幼儿的自由选择分组引导学习。

2、两组幼儿相互欣赏所学的童谣。

四、出示响板,引导幼儿为两首童谣配上合适的`节奏。

1、鼓励幼儿按照童谣的节奏,尝试配上合适的响板节奏。

2、幼儿尝试进行练习。

3、按照学习小组编排表演。

五、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1、幼儿按组别,集体跟着响板的节奏进行朗诵。

2、尝试加快速度进行朗诵,体验挑战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