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现象实验记录单
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
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实验情况(有无昼夜交替现象)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有□无
□能□否
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有□无
□能□否
3、地球自转
□有□无
□能□否
4、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有□无
□能□否
5、
□有□无
□能□否6、ຫໍສະໝຸດ □有□无□能□否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
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实验情况(有无昼夜交替现象)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有□无
□能□否
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有□无
□能□否
3、地球自转
□有□无
□能□否
4、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有□无
□能□否
5、
□有□无
□能□否
6、
□有□无
□能□否
昼夜交替现象
课题:昼夜交替现象设计者:菜园二小陈波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个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提出昼夜交替的假说,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设,并尝试解释。
难点: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用示意图的方式表达假说和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演示材料、粘贴纸。
分组材料:带柄的乒乓球、手电筒、记录单。
板书准备:小组合组,大胆推测,勇于发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师:当太阳升起,我们迎来了白天,当太阳落下,我们又迎来了黑夜,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白天和黑夜吗?(昼夜)板书:昼夜2.出示视频:我们来看一段关于昼夜的视频,学生看完视频,说说发现。
师:对,太阳出来,就是白天,太阳落下,就是黑夜,第二天又如此反复,昼夜不断地在交替出现。
板书课题:昼夜交替现象。
二、推测假设昼夜交替的假说1.出示PPT: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然后张贴太阳和地球模型,提问:如果地球和太阳不动,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吗?2.太阳和地球该如何运动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你认为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记录下来。
出示记录单:昼夜交替现象的推测记录单推测一:地球和太阳运动示意图:推测二:地球和太阳运动示意图:出示温馨提示:小组齐心协力,大胆推测,比一比哪组的推测多3.小组记录,师巡视指导。
4.小组上台展示汇报,师根据汇报内容张贴示意图。
5.师评价:同学们,如果你们在古代肯定都是了不起的科学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学说,大拇指送给你们。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师:同学们,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白天就是昼,不知不觉中,天渐渐暗下来,夜到了。
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不停地交替着,我们把这种自然现象,叫做昼夜交替。
师:那么,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点评:通过谈话,一是进行热身运动,二是激活学生与本课有联系的休眠状态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三是提出一个驱动性的问题。
)二、分类交流学生对昼夜交替的多种解释师:课前我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并作出了我们自己的解释,老师把同学的各种解释进行了整理,我们一起来看。
(点评: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昼夜会不断地交替的原因,并作出他们的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找准教学的起点。
)师(出示第一种解释:太阳绕着地球转,地球不动):***同学这样认为,我们请他先说说。
生:我认为昼夜交替可能是太阳每天绕着地球转的原因。
师:根据你意思老师把图画出来,同学看看是不是他说的意思。
师:哪些同学也这样认为?师(出示第二种解释: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不动):***同学却这样认为,我们也请他说说。
谁能根据他说的,画出示意图。
教师统计赞同的学生人数。
(只有4位学生表示同意)师(出示第三种解释:地球自转):我们班有14位同学这样认为,谁来告诉同学。
学生说,并画出图。
师:(出示第四种解释:地球自转并绕太阳转):我们班有15位同学这样认为,谁来说说看。
谁能根据他说的,画出示意图。
师:还有第五种猜测,请***同学说。
生:与月球有关。
生:太阳不动,月球绕着地球转生:月球绕着太阳、地球转师:你是怎么想的月球对昼夜交替有影响吗生: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生:月亮不会发光,月光是太阳光的反射。
师:晚上我们能看到月亮,白天看到过月亮吗现在你认为昼夜现象与月亮有关吗(点评: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么想的,这样容易暴露学生已有的认识问题,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并通过画或让学生画简图来帮助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也为下一步体验活动作铺垫。
《昼夜交替现象》问题解决、拓展—评价单
《昼夜交替现象》问题解决、拓展—评价单
设计人:王丽芝审核人:何新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2012.
【教师预设问题】
问题1. 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才可能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请把你们小组的猜想的简图填在实验记录单上
问题2. 太阳有哪些特征?你用什么材料来代替他,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地球呢?
问题3.根据你们的猜想选择实验材料,模拟实验,看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并把结果填在实验记录单上。
课后小练习
1、太阳不动,地球逆时针自转,能产出昼夜交替现象。
()
2、太阳不动,地球顺时针自转,不能产出昼夜交替现象。
()
3、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顺时针转,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
4、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逆时针转,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
课外延伸
我探索,我发现:
1、我通过上网查资料或查阅相关书籍知道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
2、小明住在秦皇岛,小强家住乌鲁木齐,一天他俩在电话里争论:“都说自己先看到
日出。
”我知道他们谁说的对
【四元评价】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
昼夜交替现象-----周道彬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我们的需要的材料
温馨提示 :
1. 调节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 照亮半个地球仪。
看谁完成 最出色!
实验进行中…… (时间约6分钟)
1、整理材料
2、上交实验单 3、坐端正 4、比比谁汇报 得最精彩!
天文推荐网站
• 天文爱好者/ • 星空天文网/ • 洪恩在线/art/twdg/
神奇的宇宙空间, 等待我们继续去探索……
2.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在 “地球”上找到我们美丽的祖国。) 3. 有顺序的选择你们要验证的情况,讨论方 法后再进行。 4. 注意观察做标记的地方能否出现昼夜交替 的现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
5. 小组合作,做好交流准备。
实验要求 1.分工合作 2.记录及时 3.整理快速 4.操作规范
昼夜交替现象
我们的推测:
昼夜交替现象 和地球、太阳 的运动有关
解释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 注意事项:
1、大圆表示太阳,小圆表示地球。 2、将你认为需要的圆贴在纸上。 3、用箭头表示自转或者公转的运动方向描述 天体的运动。
昼夜交替的假说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 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 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 时地球自转。
模拟地球昼夜交替实验
温馨提示:
1、用乒乓球代表地球,蜡烛代表太阳,贴上 双面胶表示地球上的某一位置。 2、实验中要让“阳光” 一直照在地球上。 3、每小组选2—3种假想,来模拟验证, 作好实验记录。
地球自身不发光,太阳在同一 时间照亮地球的一半形成昼
昼夜交替
一、导入
师: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就有白天和黑夜。当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书本上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昼夜”。昼夜为什么在有规律的交替(板书昼夜交替)。地球和太阳怎样的运动可能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今天我们也来当回小小科学家。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探究思维范围估计不足。由于时间关系,学生的模拟实验展示验证假想的部分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需要更全面、细致的考虑,对学生、对教材要更深入的了解,运用更多的方式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
假设运动方式
图示
能否出现昼夜交替
……
(三)汇报交流
请小组同学上台交流示意图并解释。教师引导发现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上台实物投影展示、交流。
(四)得出结论
1、师:经过前面各小组的交流。我们一起来有根据的再次分析一下: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有多少种可能?
2、在没有新证据前,前面有哪些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暂时是正确的?
3、师:有好几种观点,到底哪种情况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我们来模拟实验研究。
(二)模拟实验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1、出示实验器材。
师:(1)把地球仪当作地球,用什么来代替太阳呢?
(2)观察到什么,才能说明“地球”发生昼夜交替现象?
(3)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材料与模拟对象的相似性
(4)师指导:为了观察更清楚,在球上贴红点作标记,怎样才能让红点处,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假设。
教学中围绕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的照射,地球是球体,球体不断自转,三个因素有关的事实展开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课堂上为了提高学习有效性,我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气氛不断的激励学生敢于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始终注意选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做为探究的动力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有效教学的动力。
《昼夜交替现象》学习任务单
即:不同的地球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地球知识;不同的地球模型可以研究、解释不同的自然现象。
拓展
观察常用地球仪,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呢?我们的地球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呢?
地球仪可以同时表达更多的地球知识。比如:海陆分布、自转、形状等等,下面有个底座,实验操作更加方便。
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继续改进我们自己的地球模型。
4.模型解释
模型制作完成后,让我们试着转动地球模型。
思考:你的地球模型能够模拟地球自转吗?
交流分享几位学生的地球自转模型,从中发现完善的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意识到同一个模型可以表达多个地球知识。
对比地球结构模型、海陆分布模型以及地球自转模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
相同点:都是地球模型,都表达了地球的特征;
制作模型的过程:1.观察特征;2.选择材料;3.制作模型;4.模型解释。
探索二: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问题1: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组图片,你想到了哪些海陆分布的特征呢?
问题2:选择怎样的材料,能够在模型中恰当地表达这些特征呢?
用不透明的圆球模Βιβλιοθήκη 地球;用勾线笔在模型上,参照世界地形图,在模型上画出大陆的轮廓;
用蓝色和绿色超轻黏土分别模拟海洋和陆地;
将适量的绿色超轻黏土贴在相应的大陆上面,用轻压、轻搓的方式调试板块的大小,细小的地方可以用笔帽轻轻推动进行微调;
将剩余的地方贴上蓝色的超轻黏土。
问题3:对照地球照片和世界地形图,我们的地球模型是否表达了海陆分布的特征?
交流分享几位学生的地球海陆分布模型,从中发现完善自己模型的方法。
探索三:制作地球自转模型
1.观察特征
2.选择材料
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滨州市小学《科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标准(试行稿)编号: 5X4D1K-1 评委:时间:基本信息实验基本信息被测者基本信息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实验所属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课标要求:能完成时间:15分钟完成姓名:性别:年龄:学校:评价信息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与标准权重等级与分值实验情况记录A B C D实验研究的问题:提出的昼夜交替假说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问题完整、表述准确。
5% 5 4 3 2实验器材名称:乒乓球(可以用去掉支架的地球仪代替)1个、手电筒1个(或蜡烛)、水彩笔1支实验器材领取:学生自主领取实验器材,领取齐全,做法正确。
学生能写出所有器材名称。
领取齐全、拿取正确。
10% 10 9 7 6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学生会画草图,草图完整、规范、美观。
10% 10 9 7 6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的不少于4个假说。
2.根据假说进行模拟实验。
实验步骤齐全,要列举出假说;知道乒乓球或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分别模拟的什么;“太阳”、“地球”要大致在同一平面上;30% 30 27 21 19调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使“太阳”正好照亮“地球”的一半。
实验记录:1.及时、科学、公正地记录下实验现象;2.知道对出现分歧的现象或操作错误引起的实验问题作出自己的推测和解释。
实验记录完整、清晰、实事求是、有条理。
无记录不得分。
15% 15 13 10 8实验信息数据整理:1.对实验记录进行科学的分析;2.通过分析实验记录,组内得出一致的解释。
实验分析思路清晰,分析准确到位。
无分析不得分。
10% 10 9 7 6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假说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实验结论正确、表述清楚、完整。
10% 10 9 7 6实验器材整理与小组合作情况:1.主动整理实验器材;2.合理分工、有效合作。
若某选手独立完成该项不得分。
10% 10 9 7 6综合评语:总得分等级说明:1.标准中ABCD各等级的分值都为该等级的最高分;2.各等级分数区间为:A、90—100分;B、70—89分;C、60—69分;D、60分以下。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稿件课评比附记录单.docx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一课。
本课旨在通过大胆猜测、科学探究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看法,为学生本单元后继探究学习做铺垫,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教材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自由发表他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二是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三是根据模拟现象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
教材列举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四种假说,其目的是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提出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使学生明白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才能加以判断;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大胆猜测,提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说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少数学生虽然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 这一科学事实,但都是通过书籍、电视等渠道获取的,知识是以零碎的形式存在,没有完整、有序地建构,因此说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困惑不解的。
五年级的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作。
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但五年级学生思维方式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是抽象的。
抽象思维的展开是以具体形象为基础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将宏观的物象直观化,不易观察的物体可视化,变难为易,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日地之间的相对圆周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昼夜交替1
白天用一个字表示叫 为昼,晚上称为夜。
白天和黑夜不断重复出 现的现象我们叫做昼
夜交替。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哪一种情况是真实的情况?我们怎样知道哪 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我们来做个实验,检验每一种情况,并把实 验结果记录下来。
请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实验结果:太阳不可能用24小
时围绕地球转一圈,说明地球上的 昼夜交替不会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动 的结果,而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 间则要短得多,因此昼夜交替只能 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世界时间对照表
地 名 格林尼治(世界时) 北 京 旧金山 墨西哥 华盛顿 时 间 12:00 20:00 4:00 6:00 7:00 地 名 柏 林 开 罗 莫斯科 马尼拉 东 京 时 间 13:00 14:00 15:00 20:00 21:00
伦 敦
巴 黎
12:00
13:00
堪培拉
22:00
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你有什么 想法?
哥白尼是世界上第一位对“太阳绕地球转” 的 看法产生怀疑,并最早提出“地球围绕太阳 转”这一正确结论的人。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宇宙和地球知识的学习, 我们围绕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运动,进行充分假 设,开展模拟实验,积极提出质疑,对昼夜交 替现象的产生进行了集中性的研究。到现在, 虽然最终没能得出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结 论,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 昼夜交替现象,一定是由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圆 周运动产生的。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 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的解决,直到得出正确的答 案。
请每组同学都用一个小球代表 地球仪,用手电筒表示太阳,让 “太阳光”照在“地球上”。 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 “太阳光”照亮了?那个部分没 有被照亮? 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 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在“地球”上贴上小纸人, 怎样转才能在同一地点出现昼夜 交替现象?
1、昼夜交替现象
能 能 能 能
我们的结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
太阳与地球的运动
。
托勒密(90-168)
“地心说”
托勒密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1. 地球是球体。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所有的人都会同 时看到太阳或星辰的出没,但事实并非如此。 2.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如果地球转动, 就必然会带动其他物体(如云彩等)一起转动,人们看 见的却是云彩、鸟类在自由运动。 3. 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 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 东升西落。
太阳东升,白天来到;太阳西落, 夜幕降临。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 升起来,白昼又来临了……昼和 夜就这样不停地交替出现。
昼夜现象出现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每时 每刻都在放射光芒,但在同一时间 里,它只能照亮一半,向着太阳的 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夜是黑 夜。这样地球上就出现了昼夜现象。
2.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在 “地球”上的中国已贴上五角星。) 3. 有顺序的选择你们要验证的情况,讨论方 法后再进行。 4. 注意观察做标记的地方能否出现昼夜交替 的现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第二列 。
5. 小组合作,做好交流准备。
昼夜交替的解释实验:
我们的猜想 实验情况 (可画示意图)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地球、太阳在怎样运动时才会 导致这种昼夜现象发生呢? (四种假说)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转
我们需要的材料
2.2昼夜交替现象
探索:
探索: 01 地球或者太阳需要怎样运动才能产生昼夜交替呢? 02 还有哪些运动方式能引起昼夜交替呢?
探索:
01 用圆形表示太阳和地球(注意大小关系) 02 用带箭头的线表示太阳、地球的运动方式(自转或
公转)和运动方向。
自转
公转
探索: 我们的假设:
探索:
认识昼夜交替现象 建立昼夜交替的假说 模拟实验验证假说
发现很多情 况能产生昼 夜交替现象
这些假设的不同之处: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不同
研讨: 我们该如何进一步来证明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呢? 查资料、与实际情况做比较、进一步模拟实验……
探索:
模拟实验:乒乓球和手电筒分别用来模拟什么? 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出现了昼夜交替?
标记的观察点是否出现明暗变化
探索:
01 在“地球”上确定一个观察点。 02 当“太阳”照射到观察点时说“昼”,
照射不到观察点时是“夜”。 03 小组合作,仔细观察不同假说中,观
察点是否有昼夜交替。 04 在能发生昼夜交替的假说旁边打“√”。
1、昼夜交替现象
昼 夜 交 替 的 认 识
“地球自转,不 公转”时,地球自转一 周就会发生一次昼夜现 象。如果是这样,地球 上某地的昼夜长短,气 候温度就天天一样,不 会出现差异。这也不符 合实际情况。
昼 夜 交 替 的 认 识
科学的探索是漫长而艰辛的, 有时候甚至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然而人们求知的欲望不会因此 止步,对未知事物的探究也不 会停止……
1046.6小时。也就是说约要43
天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 现象,不会24小时内发生一次昼夜交
替现象,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昼 夜 交 替 的 认 识
“太阳不动,地球围 绕太阳公转,但地球不自转” 这种情况下,也会有昼夜交 替现象,但要地球绕太阳一 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 也就是说需要约8760个小时 的时间,这显然也是不符合 事实的。
我们需要的材料
昼
夜
温馨提示 :
1. 调节蜡烛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 照亮半个地球仪。
2.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在 “地球”上的中国已贴上五角星。) 3. 有顺序的选择你们要验证的情况,讨论方 法后再进行。 4. 注意观察做标记的地方能否出现昼夜交替 的现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第二列 。
5. 小组合作,做好交流准备。
昼夜交替的解释实验:
我们的猜想 实验情况 (可画示意图)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能 能 能 能
我们的结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
太阳与地球的运动
。
白天
黑夜
托勒密(90-168)
“地心说”
哥白尼
“日心说”
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伽利略
布鲁诺
判处终身监禁
当“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时,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但是太阳要绕地球一圈, 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太阳离地球1.5
《昼夜交替现象》研究性学习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标题】昼夜交替现象
【研究任务名称】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
【小组成员】五年级1班学生A、B、C、D、E、F
【任务完成期限】一个星期
【情境】
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重复出现。本单元,我们将研究这些自然现象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主题网站
【评价】
▫学生活动:
▫1、各小组都派一个代表汇报该组的研究成果,把成果制作成美术作品,也可以是一些照片、视频等。
▫2、当所有组成果汇报完毕,各小组还要整理意见,对其他小组的活动成果展开评价。
▫3、汇报后,每个小组就其他同学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修改研究报告,并再写一份反思。
▫教师活动:
【任务】
为了更好的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你的团队接受如下任务:
1、用自己所学到的,所了解的知识设想昼夜现象的成因
2、试着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3、查找昼夜现象形成原因的主题资料
【活动和过程】
观察昼夜交替现象,设想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观察相关自然现象。(太阳每天早上升起,白天开始,傍晚落下,黑夜来临)
▫1、“研究结果评价表”提供给学生。
▫2、设计召开汇报会,听取每个小组的研究报告,并进行提问,然后总结、评价和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3、根据小组评价表和个人评价表给每个小组和同学
【结论】
自然界中有许多奇特的自然现象,这些奇特的现象都有其成在的原因和规律。要发现这些规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许多科学家、天文学家用毕业精力付出的结果,其过程也许要经历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行成原因,就是无数学科学工作几千年辛苦付出面得出的结果——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因为自转,所以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教育教学设计稿件优质课评比附记录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景物昼夜交替出现的一段视频导入新课,学生第一次通过视频观看学校景物,心中充满自豪感,因此观看时专心致志、观察细致,回答问题能抓住重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白天黑夜为什么会交替出现?学生的探究兴趣一触即发。】
2、思维碰撞,提出多种假说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大胆猜测,提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说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少数学生虽然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都是通过书籍、电视等渠道获取的,知识是以零碎的形式存在,没有完整、有序地建构,因此说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困惑不解的。
1、引导思考,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与太阳和地球运动有关。
(1)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什么有关?(太
阳)假如只有太阳,没有地球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不能。)所以呢?(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地球、太阳都有关。)
(2)师:诶,我有个疑问?(出示两个拳头)假如这是太阳,这是地球,它俩都静止不动,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为什么?看来,它们只有怎样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运动)
五年级的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望,乐于动手操作。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但五年级学生思维方式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是抽象的。抽象思维的展开是以具体形象为基础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将宏观的物象直观化,不易观察的物体可视化,变难为易,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日地之间的相对圆周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
冬天,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近; 夏天,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远。
北
A
B
D
C 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
春 夏 冬 秋
地球仪插大头针的一面,正对蜡烛。
你能说说四季形成的原因吗
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 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 此温度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 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 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8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 )或(自西向东)
乌鲁木齐
北京 ☆
模拟实验
注意点:
1、地球仪不要转动的太快;
2、注意调节手电筒和地球仪之间的距离,光线照亮半个
地球仪即可;调整后,手电筒不要随便乱动。
世界时区图
课堂小练习
1、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24小时
)
地球自转的地轴,恰好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 北极星看起来几乎是不动的。而由于地球自转的关 系,星星也会东升西落,所以中国古人有句话“众 星拱极”来形容这种现象,意思就是说所有的星星 都围绕着北极星转,古人的观察力很历害吧!
。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 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 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 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 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
《昼夜交替》作业设计方案
《昼夜交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与背景《昼夜交替》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等基本天文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昼夜交替的原理和意义,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热情。
二、适用对象本作业设计适用于初中自然科学课程的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
三、设计内容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星星和太阳的位置变化,让学生感受昼夜交替的现象。
在晴朗的日子,学生可以每天不同时间观察太阳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同时,在晚上观察星星的位置和亮度变化,体会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的影响。
2. 实地勘察组织学生前往郊外或乡村地区,进行昼夜交替的实地勘察。
让学生观察日出和日落的过程,感受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同时观察地平线的远近变化,从而深刻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昼夜交替的原理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以及昼夜交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制作展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制作关于昼夜交替的展板。
展板内容包括昼夜交替的原理、影响以及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等内容。
学生可以发挥创造力,运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5. 作业撰写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实验、实地勘察和课堂讨论的内容,撰写关于昼夜交替的作业。
作业内容包括对昼夜交替的认识、个人体会和对未来的展望等方面。
通过作业撰写,检验学生对昼夜交替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评价方式1. 观察实验记录:根据学生对太阳和星星位置的观察记录,评价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2. 实地勘察报告:评价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感知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以及对昼夜交替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展板设计:评价学生对昼夜交替知识的展示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