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现象实验记录单
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

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实验情况(有无昼夜交替现象)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有□无
□能□否
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有□无
□能□否
3、地球自转
□有□无
□能□否
4、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有□无
□能□否
5、
□有□无
□能□否6、ຫໍສະໝຸດ □有□无□能□否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
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实验情况(有无昼夜交替现象)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有□无
□能□否
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有□无
□能□否
3、地球自转
□有□无
□能□否
4、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有□无
□能□否
5、
□有□无
□能□否
6、
□有□无
□能□否
昼夜交替现象

课题:昼夜交替现象设计者:菜园二小陈波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个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提出昼夜交替的假说,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设,并尝试解释。
难点: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用示意图的方式表达假说和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演示材料、粘贴纸。
分组材料:带柄的乒乓球、手电筒、记录单。
板书准备:小组合组,大胆推测,勇于发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师:当太阳升起,我们迎来了白天,当太阳落下,我们又迎来了黑夜,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白天和黑夜吗?(昼夜)板书:昼夜2.出示视频:我们来看一段关于昼夜的视频,学生看完视频,说说发现。
师:对,太阳出来,就是白天,太阳落下,就是黑夜,第二天又如此反复,昼夜不断地在交替出现。
板书课题:昼夜交替现象。
二、推测假设昼夜交替的假说1.出示PPT: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然后张贴太阳和地球模型,提问:如果地球和太阳不动,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吗?2.太阳和地球该如何运动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你认为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记录下来。
出示记录单:昼夜交替现象的推测记录单推测一:地球和太阳运动示意图:推测二:地球和太阳运动示意图:出示温馨提示:小组齐心协力,大胆推测,比一比哪组的推测多3.小组记录,师巡视指导。
4.小组上台展示汇报,师根据汇报内容张贴示意图。
5.师评价:同学们,如果你们在古代肯定都是了不起的科学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学说,大拇指送给你们。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师:同学们,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白天就是昼,不知不觉中,天渐渐暗下来,夜到了。
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不停地交替着,我们把这种自然现象,叫做昼夜交替。
师:那么,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点评:通过谈话,一是进行热身运动,二是激活学生与本课有联系的休眠状态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三是提出一个驱动性的问题。
)二、分类交流学生对昼夜交替的多种解释师:课前我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并作出了我们自己的解释,老师把同学的各种解释进行了整理,我们一起来看。
(点评: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昼夜会不断地交替的原因,并作出他们的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找准教学的起点。
)师(出示第一种解释:太阳绕着地球转,地球不动):***同学这样认为,我们请他先说说。
生:我认为昼夜交替可能是太阳每天绕着地球转的原因。
师:根据你意思老师把图画出来,同学看看是不是他说的意思。
师:哪些同学也这样认为?师(出示第二种解释: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不动):***同学却这样认为,我们也请他说说。
谁能根据他说的,画出示意图。
教师统计赞同的学生人数。
(只有4位学生表示同意)师(出示第三种解释:地球自转):我们班有14位同学这样认为,谁来告诉同学。
学生说,并画出图。
师:(出示第四种解释:地球自转并绕太阳转):我们班有15位同学这样认为,谁来说说看。
谁能根据他说的,画出示意图。
师:还有第五种猜测,请***同学说。
生:与月球有关。
生:太阳不动,月球绕着地球转生:月球绕着太阳、地球转师:你是怎么想的月球对昼夜交替有影响吗生: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生:月亮不会发光,月光是太阳光的反射。
师:晚上我们能看到月亮,白天看到过月亮吗现在你认为昼夜现象与月亮有关吗(点评: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么想的,这样容易暴露学生已有的认识问题,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并通过画或让学生画简图来帮助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也为下一步体验活动作铺垫。
《昼夜交替现象》问题解决、拓展—评价单

《昼夜交替现象》问题解决、拓展—评价单
设计人:王丽芝审核人:何新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2012.
【教师预设问题】
问题1. 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才可能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请把你们小组的猜想的简图填在实验记录单上
问题2. 太阳有哪些特征?你用什么材料来代替他,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地球呢?
问题3.根据你们的猜想选择实验材料,模拟实验,看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并把结果填在实验记录单上。
课后小练习
1、太阳不动,地球逆时针自转,能产出昼夜交替现象。
()
2、太阳不动,地球顺时针自转,不能产出昼夜交替现象。
()
3、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顺时针转,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
4、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逆时针转,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
课外延伸
我探索,我发现:
1、我通过上网查资料或查阅相关书籍知道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
2、小明住在秦皇岛,小强家住乌鲁木齐,一天他俩在电话里争论:“都说自己先看到
日出。
”我知道他们谁说的对
【四元评价】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
昼夜交替现象-----周道彬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我们的需要的材料
温馨提示 :
1. 调节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 照亮半个地球仪。
看谁完成 最出色!
实验进行中…… (时间约6分钟)
1、整理材料
2、上交实验单 3、坐端正 4、比比谁汇报 得最精彩!
天文推荐网站
• 天文爱好者/ • 星空天文网/ • 洪恩在线/art/twdg/
神奇的宇宙空间, 等待我们继续去探索……
2.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在 “地球”上找到我们美丽的祖国。) 3. 有顺序的选择你们要验证的情况,讨论方 法后再进行。 4. 注意观察做标记的地方能否出现昼夜交替 的现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
5. 小组合作,做好交流准备。
实验要求 1.分工合作 2.记录及时 3.整理快速 4.操作规范
昼夜交替现象

我们的推测:
昼夜交替现象 和地球、太阳 的运动有关
解释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 注意事项:
1、大圆表示太阳,小圆表示地球。 2、将你认为需要的圆贴在纸上。 3、用箭头表示自转或者公转的运动方向描述 天体的运动。
昼夜交替的假说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 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 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 时地球自转。
模拟地球昼夜交替实验
温馨提示:
1、用乒乓球代表地球,蜡烛代表太阳,贴上 双面胶表示地球上的某一位置。 2、实验中要让“阳光” 一直照在地球上。 3、每小组选2—3种假想,来模拟验证, 作好实验记录。
地球自身不发光,太阳在同一 时间照亮地球的一半形成昼
昼夜交替

一、导入
师: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就有白天和黑夜。当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书本上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昼夜”。昼夜为什么在有规律的交替(板书昼夜交替)。地球和太阳怎样的运动可能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今天我们也来当回小小科学家。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探究思维范围估计不足。由于时间关系,学生的模拟实验展示验证假想的部分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需要更全面、细致的考虑,对学生、对教材要更深入的了解,运用更多的方式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
假设运动方式
图示
能否出现昼夜交替
……
(三)汇报交流
请小组同学上台交流示意图并解释。教师引导发现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上台实物投影展示、交流。
(四)得出结论
1、师:经过前面各小组的交流。我们一起来有根据的再次分析一下: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有多少种可能?
2、在没有新证据前,前面有哪些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暂时是正确的?
3、师:有好几种观点,到底哪种情况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我们来模拟实验研究。
(二)模拟实验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1、出示实验器材。
师:(1)把地球仪当作地球,用什么来代替太阳呢?
(2)观察到什么,才能说明“地球”发生昼夜交替现象?
(3)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材料与模拟对象的相似性
(4)师指导:为了观察更清楚,在球上贴红点作标记,怎样才能让红点处,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假设。
教学中围绕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的照射,地球是球体,球体不断自转,三个因素有关的事实展开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课堂上为了提高学习有效性,我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气氛不断的激励学生敢于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始终注意选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做为探究的动力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有效教学的动力。
《昼夜交替现象》学习任务单

即:不同的地球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地球知识;不同的地球模型可以研究、解释不同的自然现象。
拓展
观察常用地球仪,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呢?我们的地球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呢?
地球仪可以同时表达更多的地球知识。比如:海陆分布、自转、形状等等,下面有个底座,实验操作更加方便。
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继续改进我们自己的地球模型。
4.模型解释
模型制作完成后,让我们试着转动地球模型。
思考:你的地球模型能够模拟地球自转吗?
交流分享几位学生的地球自转模型,从中发现完善的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意识到同一个模型可以表达多个地球知识。
对比地球结构模型、海陆分布模型以及地球自转模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
相同点:都是地球模型,都表达了地球的特征;
制作模型的过程:1.观察特征;2.选择材料;3.制作模型;4.模型解释。
探索二: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问题1: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组图片,你想到了哪些海陆分布的特征呢?
问题2:选择怎样的材料,能够在模型中恰当地表达这些特征呢?
用不透明的圆球模Βιβλιοθήκη 地球;用勾线笔在模型上,参照世界地形图,在模型上画出大陆的轮廓;
用蓝色和绿色超轻黏土分别模拟海洋和陆地;
将适量的绿色超轻黏土贴在相应的大陆上面,用轻压、轻搓的方式调试板块的大小,细小的地方可以用笔帽轻轻推动进行微调;
将剩余的地方贴上蓝色的超轻黏土。
问题3:对照地球照片和世界地形图,我们的地球模型是否表达了海陆分布的特征?
交流分享几位学生的地球海陆分布模型,从中发现完善自己模型的方法。
探索三:制作地球自转模型
1.观察特征
2.选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