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植物离体快繁中常见的问1
最新第五章-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和脱毒培养精品文档
玻璃化及预防
玻璃化苗中因其体内含水量高,干物 质、叶绿素、蛋白质、纤维素和酶活性降 低,组织畸形,器官功能不全,分化能力 降低,所以很难成活,严重影响组培苗繁 殖率的提高。
玻璃化及预防
一、玻璃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玻璃化的起因是细胞生长过程中的环
境变化。产生玻璃化苗的因素主要有培养 基成分(激素浓度、琼脂用量、离子水 平)、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时间、通风 条件)等。
果营养离子之间失去平衡,试管苗生长就 会受到影响。植物种类不同,对矿物质的 量、离子形态、离子间的比例要求不同。 如果培养基中离子种类及其比例不适宜该 种植物,玻璃化苗的比例就会增加。
玻璃化及预防
4.环境条件-温度 适宜的温度可以使试管苗生长良好,
当温度低时,容易形成玻璃化苗,温度越 低玻璃化苗的比例越高。温度高时玻璃化 苗减少,且发生的时间较晚。
玻璃化及预防
2.培养基成分-琼脂浓度 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低时玻璃化苗比例
增加,水浸状严重,苗向上长。随着琼脂 浓度的增加,玻璃化苗比例减少,但由于 硬化的培养基影响了养分的吸收,试管苗 生长减慢,分蘖亦减少。因此,琼脂的浓 度一定要适当。
玻璃化及预防
3.培养基成分-离子水平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矿物质营养,如
玻璃化及预防
1)培养基中一次性加入过多细胞分裂素,比如 6—BA、ZT等;
2)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失调,细胞分裂素 含量远远高于生长素,而使植物过多吸收细 胞分裂素,体内激素比例严重失调试管苗无 法正常生长,而导致玻璃化;
3)在多次继代培养时愈伤组织和试管苗体内累 积过量的细胞分裂素。在初级培养相同的培 养基,最初的几代玻璃化现象很少,通常是 继代次数越多玻璃化苗的比例越大。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过程
植物的离体快繁
4、褐变现象
概念 褐变: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由培养材料 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 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 死亡的现象。
褐变原因
由于植物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将酚 类化合物氧化成醌类物质,会抑制其它酶 的活性,从而影响所接种外植体的培养。
减轻褐变现象发生的方法:
三个选择:
在培养基中表现的症状
外植体接触培养基部位长菌 外植体损伤部位长菌 外植体生长不良或表现出缺绿
防治措施
接种前的工作: 1、 接种室的灭菌 2、超净工作台的灭菌 3、 接种器皿、用具的灭菌 4、工作人员接种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5、 材料的灭菌
1、接种室的灭菌
• 接种室的地面,墙壁要擦洗干净灯灭菌
3、玻璃化现象
定义:当植物材料不断地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 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渍状,这 种现象通常称为玻璃化。 特点:外观形态有明显异常;体内含水量、矿质 元素、糖类、纤维、蛋白质等基本成分含量有变 化,一些酶活和内源激素含量有变化。
影响玻璃化苗发生的因素
1.培养材料:材料种类和外植体不同都有影响。
兰花的萌发
兰花的启动
兰花的增殖
兰花的分化
培养的兰花
五种器官发生方式优点、缺点比较:
(1)不定芽型:容易成苗,对培养基要求不 高,后代遗传性较为稳定,但取材受到一 定限制,仅限于具有明显顶端分生组织和 次生分生组织的物种。
(2)器官型和类胚体发生型:对培养基要求 高,器官发生条件苛刻。繁殖数量不如不 定芽型和器官发生型多,但遗传性稳定。
错
误
2、遗传稳定性
影响遗传稳定性的因素有: 1、基因型 2、继代次数 3、发生方式 4、激素浓度
植物离体快繁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止措施
植物离体快繁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止
措施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是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方法,它能有效地提高植物的繁殖速度,为后续应用提供必要的材料。
但是,由于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复杂性,它也会面临许多问题,其中包括低延时、低再生率、发育不良、营养成分失衡、细菌污染等问题。
因此,为了使植物离体快繁技术取得成功,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措施。
首先,应当重视植物原代细胞的采集和储存,以保证原始细胞的质量和准确性。
其次,在植物离体快繁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培养基的成分和pH值,以保证培养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应当避免细菌污染,如果发生细菌污染,应及时采取措施消毒,以保证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成功。
另外,在植物离体快繁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光照过强或过弱,以及温度过低或过高,以保证细胞的正常发育。
此外,还应当加强对植物的营养成分的管理,以确保植物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提高再生率。
此外,还应
当及时进行精心管理,以确保培养基的高效性,并注意及时更换培养基,以防止培养基过时。
最后,应当加强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成功率。
此外,应当重视人员培训,以保证操作者能够熟练掌握植物离体快繁技术,为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成功实施,需要从植物原代细胞的采集和储存,到培养基的有效性,再到光照、温度、营养成分等方面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及时的精心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成功率。
浅析植物离体快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目录摘要 (1)关键词……………………………………………………………………………………………1 Abstract……………………………………………………………………………………………1 Keywords (1)1 污染 (2)1.1 污染的种类 (2)1.2 污染的因素 (2)1.2.1 外植体本身 (2)1.2.2 外植体灭菌 (2)1.2.3 接种和培养环境 (3)2 褐化 (3)2.1 褐化原因 (3)2.2 影响褐变的因素 (3)2.3 防止褐变的方法 (4)2.3.1 外植体的选择 (4)2.3.2 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4)2.3.3 加入抗氧化剂和吸附剂 (4)2.3.4 反复转接 (4)3 玻璃化 (4)3.1 玻璃化苗的特点与发生原因 (4)3.1.1 玻璃化苗的特点 (4)3.1.2 发生原因 (4)3.2 影响玻璃化苗的因素 (5)3.2.1 生长调节剂 (5)3.2.2 温度 (5)3.2.3 湿度 (5)3.2.4 消毒方法 (5)3.2.5 光照时间 (5)3.2.6 培养基 (5)3.2.7 继代次数 (5)4 其他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5)4.1 初始培养阶段 (5)4.2 继代培养阶段 (6)致谢 (7)参考文献 (7)浅析植物离体快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摘要探讨了影响了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污染、褐变、玻璃化及其他常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认为:污染主要是由灭菌不彻底和环境不洁造成的,加强外植体和培养基的灭菌,对培养环境及其用具彻底消毒,可大大降低污染率。
植物品种、取材部位及环境条件与褐变的发生密切相关,选择适宜的外植体,进行外植体,调价抗氧化剂和吸附剂等可有效控制褐变。
培养基的种类、温度、通气状况等会影响玻璃苗的发生,选择适当培养基,降低温度,增强光照,改善通风等可使玻璃化率降低。
关键词组织培养;污染,褐化,玻璃化According to the rapid propagation process of in vitro incommon problemAbstract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llution, Browning, vitrification and other common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Think: pollution is mainly composed of sterilization is not complete and the environment caused by the unclean, strengthen the explant and culture medium sterilization for training environment and its appliance disinfection, can greatly reduce the rate of pollution. Plant variety, based site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occurrence of Browning closely related, the choice of appropriate explant, explant, introduce antioxidants and adsorbent, etc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rowning. The kinds of culture medium, temperature and ventilation situation will influence the occurrence of glass seedlings, choose proper culture medium, reduce the temperature, and enhance the illumination, improve ventilation can make glass transition rate to decrease.KeywordsTissue culture; Pollution, Browning, vitrificatio1 污染污染是指在培养过程中由于外界真菌、细菌或植物材料的内生菌所侵染,从而使培养基和培养材料滋生杂菌,导致培养失败。
东方百合花器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
东方百合花器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植物离体培养技术是一种能够将植物组织或细胞从其原生体分离出来,利用合成的培养基和人工控制的生长环境进行细胞或组织的培养和繁殖的技术。
离体培养技术由于可以减少环境的干扰,使得植物的生长条件得到了确保,从而为植物繁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东方百合是一种高档观赏植物,在花卉市场中很受欢迎。
本文将着重介绍东方百合花器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的研究,以便提高种苗的繁殖效果,降低繁殖成本。
一、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花卉离体培养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50 年代,但是直到80 年代,花卉离体培养技术才真正的应用到中国。
至今为止,人们已经取得了离体培养技术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上的研究成果。
而对于东方百合的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很少有相关的文献报道。
盆栽东方百合常见的病害有:百合花枯腐病、霜霉病、灰霉病、叶斑病等,但是,传统培养方式对病原微生物的防治不够有效,且样本来源有限。
因此,在探究东方百合花器离体培养技术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植物的植病问题,提高栽培效率。
二、东方百合花器离体培养的繁殖效果1.离体组织培养离体组织培养技术是弥补东方百合亲本优势小的尝试,可以用在基因转化和育种上。
在培养时,要补充足够量的糖类、氨基酸、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同时,还要控制pH 值、培养基的组成和生长影响因素,如激素、珍珠贝引物、激光等。
从实践效果来看,离体组织培养可以大量繁殖东方百合,但再生的生长点细胞具有低效性和形态差异性,影响进一步的末繁殖效果。
2.利用花蒂花蒂离体培养是一种快速繁殖方法,可以大量制取花器和种子素材。
其中,以小花蒂为材料,可在培养基中形成白色块状的原生质体样团或小芽,最后再生产花器。
然而,三片叶和花球部分的花蒂只能产生少量的原生质体。
这种方法适合于繁殖萎缩的或叶片退化的东方百合异株种。
3.利用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可以用于东方百合的快速繁殖。
愈伤组织的产生是通过外部刺激,切割组织表面的细胞并通过细胞增生很快地产生新的细胞组织。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概要
第五章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植物离体快繁的意义与作用◆植物离体快繁中的器官发生◆植物离体快繁的基本程序◆植物离体快繁的影响因素◆植物离体快繁常见的问题◆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简介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植物离体快速繁殖的意义与作用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又称 ,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来自优良植株的进行离体培养,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完整新植株的技术。
由于这种繁殖方式 ,因此称作离体快速繁殖。
是常规营养繁殖方法的一种扩展和延伸。
优越性• 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大,周期短;• 繁殖方式多,材料用量少;• 繁殖后代整齐一致,能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 • 可获得无毒苗;• 可进行周年工厂化生产,不受季节限制;• 经济效益高。
主要适用范围(1加速某些难繁或繁殖速度低的植物,特别是一些珍稀名贵的花卉,需要发展的濒危植物的繁殖。
(2用有性繁殖的方法难以保持品种特性的异花授粉植物。
(3需要去除病毒的植物。
(4原种很少,生产上又急需推广的植物。
第二节植物离体无性繁殖中的器官发生愈伤组织芽外生芽内生胚状体途径• 体细胞胚胎发生是指双倍体或单倍体的体细胞形态发生过程。
这个类似合子胚的结构成为胚状体 (embryoid 或体细胞胚 (somatic embryo。
• 胚状体与合子胚的来源完全不同,但最后也能发育为完整的植株。
胚状体途径原球茎途径• 主要应用于兰科植物的增殖培养。
兰花组培中,可从的培养中直接产生原球茎,既可以继代增殖,也可以分化成小植株。
• 原球茎是一种 ,可以看作成珠粒状缩短的、有胚性细胞组成的类似嫩茎的器官。
兰花的试管内开花兰花试管内开花的意义• 不必经过栽培过程,就可以在试管内筛选优良株系,并且一旦选出,可以直接进行快繁,不必再经过原球茎的诱导过程,使整个育种周期缩短将近一倍的时间,并大大减轻工作量,使育种工作更富有针对性。
• 使兰花的瓶内杂交成为可能。
可以在试管内让子一代开花,并且在试管内进行自交授粉或子一代植株之间相互授粉,并培养出种子。
第三章第三节 园艺植物的离体快繁
(四)、马铃薯无病毒株的繁殖
(1) 直接块茎繁殖 (2) 扦插繁殖 (3) 组织培养切段繁殖 A:继代培养 B:低温保存
2010312
(二)茎芽增殖的途径:
1.茎芽增殖的途径
(1)侧芽增殖途径:指利用茎尖及侧芽培养直接获得芽 苗或丛生芽的方法。通过添加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萌发而 形成丛生芽。 (2)不定芽途径:除了利用顶芽和侧芽等固定芽之外, 由根、茎、叶等外植体直接或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再 分化不定芽的过程进行增殖。
(3)体细胞胚途径:由外植体直接或间接(先形成愈伤 组织)形成胚状体的途径进行快速繁殖。如百合鳞片可 直接形成胚状体;胡萝卜、芹菜先形成愈伤组织,然后 形成胚状体。
(三)玻璃化 1. 玻璃化苗发生的原因: (1)琼脂和蔗糖浓度与玻璃化呈负相关; (2)培养温度过高;(3)生长调节剂浓度过高,如细胞 分裂素过高;(4)培养瓶乙烯浓度过高;(5)光照过 强或与高温同时作用;(6)培养基含氮量高,尤其是 銨态氮。 2. 防治玻璃化的措施: (1)提高培养基硬度;(2)提高培养基蔗糖含量或加入 渗透剂;(3)选用透气瓶盖改善通气状况;(4)降低 生长调节剂和含氮化合物的浓度;(5)适当降低温度; (6)一些添加物或抗生素可降低玻璃化,如马铃薯汁、 活性炭、PP333,CCC等。
马铃薯的脱毒与快繁
马铃薯
微型薯
马铃薯病毒的种类
危害有17种之多,如X病毒、S病毒、Y病毒、 M病毒、A病毒、花叶病毒、纺锤形块茎病毒等。 马铃薯病毒可使块茎产量减少5万公顷, 每年需合格种薯45亿公斤,脱毒原种4亿 公斤,脱毒小薯或微型薯45亿粒。
马铃薯继代培养基:
MS+2. 0 mg/L6BA+0. 2 mg/L NAA+3%蔗糖;
植物离体快繁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止措施
植物离体快繁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止措施
郭艳茹;詹亚光
【期刊名称】《黑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简述了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离体快繁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污染、遗传稳定性、玻璃化、褐化、黄化等,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郭艳茹;詹亚光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生命科学系,运城,04400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813.1
【相关文献】
1.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J], 周亚辉
2.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其防止措施 [J], 王栋;买合木提·克衣木;玉永雄;胡
艳
3.花椰菜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止措施 [J], 张志焱
4.木本植物离体快繁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J], 姬惜珠;王红;张爱军
5.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J], 纪纯阳;矫丽曼;刘巍;赵继梅;彭
儒胜;于志水;韩兆伟;金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组织培养 第六章 植物离体快繁
一、植物离体快繁的意义 二、离体快繁的方法 三、离体快繁中存在问题 四、几种植物的离体快繁技术
一、植物离体快繁的意义
1.植物繁殖类型
植物 繁殖
有性 繁殖
无性 繁殖
扦插
嫁接
常规无性繁殖
压条 分株
埋条
非试管快繁
在计算机控制环境条件下 的快繁技术(如扦插)
离体快繁 植物组织培养
一、植物离体快繁的意义
• 强度:光照弱,易产生玻璃化现象。
三、离体快繁中存在问题
• 4)琼脂浓度低:
• 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低时玻璃化苗比例增加,
水浸状严重,苗向上长。随着琼脂浓度的 增加,玻璃化苗比例减少。 • 但过硬的培养基影响了养分的吸收,试管 苗生长减慢,分蘖亦减少。因此,琼脂的 浓度一定要适当。
三、离体快繁中存在问题
三、离体快繁中存在问题
•2.褐化: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中后,外植体 或与培养基接触部位出现变褐色的现象。
•褐化后果:不加以控制,外植体会死亡。 •引起原因:切割后,使液泡中的多酚物质与细胞质 中多酚氧化酶接触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醌类物质。 •在自然界中,褐化(多酚物质与多酚氧化酶反应) 是主动防御机制,防止病原菌感染的自卫措施。
• 2.茎芽增殖途径:在培养过程中使其产生大 量无根试管苗。
•
侧芽增殖途径
• 途径有:不定芽增殖途径
•
体细胞胚增殖途径
• (增加 P105图8-1)
二、离体快繁的方法
• 2.茎芽增殖途径:在培养过程中使其产生大 量无根试管苗。
•
侧芽增殖途径
• 途径有:不定芽增殖途径
•
体细胞胚增殖途径
• (增加 P105图8-1)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 不定芽型容易成苗,对培养基要求不高, 后代遗传性稳定;但取材受限制。 • 胚状体发生型对培养基要求高,但遗传性 稳定
• 切割 • 调节激素种类和配比 • 外源激素的积累,过量会造成畸形芽、透 明芽,影响不定芽的质量,因此应适时降 低激素的浓度。
(3)完整小植株的形成
诱导根分化的技术关键: • 调节激素种类和浓度:提高生长素相对浓 度、降低细胞分裂素的浓度、无激素 • 调节基本培养基的营养组成:1/2或1/4MS • 适当降低渗透压:根分化低于芽分化的渗 透压 • 添加活性碳:造成黑暗的环境
芦笋
石刁柏
百合科植物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 的块根 化学成分 含皂甙,其皂甙元为美洲菝葜皂甙 元
润肺镇咳,祛痰杀虫
芦笋是指石刁柏的嫩茎,因其嫩茎形似芦苇的 嫩茎和竹笋,故称芦笋 芦笋雌雄异株,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以食其嫩茎为主
芦笋
2、操作过程
• 取材:在组培室中剪取1.5-2.0cm长的带顶 芽的茎段,余下部分可作继代扩繁培养。 • 生长素处理:所剪取茎段的基部在一定浓 度的生长素蘸过后,轻轻插入滤纸桥中, 放入棚内有一定营养液的的长方形容器内, 然后启动调控措施。 • 保养:在操作过程当中,要对茎段不时的 喷水雾以防止失水过多而萎蔫,通过观察 茎段的生根情况,并根据所出现的情况及 时调整光强,温度、湿度,筛选出最佳的 生根条件。
4、生根培养
• 幼苗叶片长到3cm左右时,将幼苗放入装有 生根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培养。 • 大约半个月后,幼苗即可生根。
5、炼苗
• 当幼苗的根长到一 定长度,幼苗形体已显 健壮时。 • 将幼苗取出,在清水中洗除附着在根上的 培养基(注意:一定要严格洗净,否则会烂 根 )。 • 将洗净的幼苗排好,用清水喷湿,在1525℃、湿度60%- 80%的条件下炼苗24h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 细胞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为芦笋的快速 繁殖开辟了新的途径,其不仅能够保持品 种的优良特性,而且能够加大繁殖系数。
• 如果每人每天接种500个来自母株的芽, 每隔3~4个月就可以得到350株能够移栽 的生根小植株。如果每人每年工作200天 可生产大约7万棵芦笋植株,繁殖速度比 常规分株繁殖高几万倍以上 。
• 对芦荟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管苗, 可在短期内繁殖上百万株的种苗,成本低, 效益高
材料和培养基
• l0-l5cm高的芦荟幼苗 •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1-
6mg/ )BA+(0.1一0.5mg/L)NAA • 分化培养基为MS+(2-4mg/L)BA+ (0.1-
0.5mg/L)NAA • 生根培养基为MS+(0.1一0.5mg/L)IBA+(2一
• 愈伤组织形成1周后,就可将愈伤组织转管进行继 代培养或分化培养。
2、继代培养
• 无菌水反复清洗附着于愈伤组织的培养基 • 将愈伤块切成数个小块,再接种到装有愈
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在相同的 培养条件下继续培养。 • 通过继代培养,可繁殖出大量愈伤组织来, 用于分化培养。
3、分化培养
• 将愈伤组织用无菌水洗净,切成小块,接 种到分化培养基中。
组织培养与植物快速无性繁殖
• 无性繁殖:扦插、嫁接、压条、分离繁殖、 组织培养
• 有性繁殖:种子繁殖 • 兰花工业:欧洲兰花的工厂化生产 • 荷兰的球根花卉:郁金香、洋水仙、小苍
兰,能够准确控制开花期,运往世界各地。
• 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已在粮食作物、经 济作物、观赏作物、药用等100多种植物上 获得成功。其中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有马 铃薯、甘蔗、三倍体无籽西瓜、葡萄、山 楂、菊花等。
2.植物离体繁殖(植物组织培养)
第二章植物离体繁殖植物离体繁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短期内获得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
也叫快繁或微繁。
和传统方法突出特点:1、繁殖效率高:增值率高,生长速度快,可周年生产,在一个短暂的时间,由单一个体开始,能产生出大量的遗传组成相同的植株。
(如苹果矮化砧木茎尖8个月可繁殖6万株,石刁柏一个腋芽一年可繁殖7万株)2、培养条件可控性强:人为提供培养基及小气候,便于对环境进行控制,省去田间栽培繁杂劳动。
3、便于管理、占地面积小:30m2可存放1万多培养瓶,约10万多苗木。
4、利于种质资源的保存及交换。
快速繁殖的应用(1)短期内获得大量形状优良、整齐一致的种苗群体。
加快引进新种、新育良种的繁殖,促进优良品种推广和应用。
(2)大量繁育原来常规方法不能进行无性繁殖、难繁殖和繁殖速度慢的一些植物,尤其对一些珍、稀、濒危的植物的繁殖有更重要的意义。
(3)作为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繁殖和保存育种材料。
如远缘杂种、多倍体、突变体。
(4)通过茎尖培养等技术脱毒,扩增脱毒苗,达到提纯复壮良种的目的。
一、植物快繁的器官形成方式由于植物种类不同,器官再生及快速繁殖的方式也不同。
1、短枝发生型:外植体为带叶单芽茎段,培养为完整植株。
特点:一次成苗,培养过程简单,容易移栽成活,遗传性状稳定。
例如:葡萄、红薯等试管苗繁殖。
2、器官型:外植体带有顶芽或腋芽。
培养后形成丛生芽,转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成苗,扩大繁殖。
特点:由单芽到丛芽,繁殖速度快,遗传性状稳定,多数花卉、苗木的快繁属于此类。
3、器官发生型:直接由外植体上或从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成苗。
特点:繁殖速度快,由愈伤组织再生植株,遗传不稳定。
烟草、水稻、小麦、番茄等。
4、胚胎发生型:外植体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或细胞团,再分化为胚状体产生小植株(球形期、心形期、鱼雷期、子叶期)特点:发生数量大,速度快,结构完整,人工种子繁殖,遗传变异。
5、原球茎发生型:兰科。
经典:第五章--植物离体快速繁殖
茎尖培养类型
根据培养目的和取材大小分为: 微茎尖培养 普通茎尖培养
22
普通茎尖指几毫米到几十毫米的芽尖及侧芽
23
微茎尖为0.3-0.5mm
24
普通茎尖培养方法
材
料
取
处
接
材
理
及
种
消
毒
培
驯 化
养
移 栽
25
取材
①直接取材: 在生长旺盛、枝条健壮、无病的母株
上选生长不久、杂菌污染少的顶梢(1 -2cm)(取前可喷杀菌药),取顶芽 或侧芽。 ②从试管苗获取。
取1-2㎝顶梢
26
茎尖培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都采用稍大一些的茎尖来培养。之所以用茎尖培养,是为了脱 除病毒病的危害,因为只有茎尖未受病毒侵染。
如果是经过病毒鉴定的母株,或该种植物有无病毒并不在考虑之中, 当然最好是采用腋芽,或带腋芽的茎切段。过小的茎尖只有很低的 存活率,并且最初生长太慢。
如果某些植物具有比较强的顶端优势,那么在培养中也同样有所表 现,往往顶芽抑制侧芽的萌发,这样总是获得分枝很少的独立的枝 条,限制了繁殖的速度,通常采取切除顶芽和适当增加细胞分裂素 两项措施加以克服。
47
移栽前的准备
A. 试管苗壮苗 加入生长控制剂,如多效唑,B9(丁酰肼),CCC(矮壮素),
其作用是使苗粗壮,叶绿素增加。
48
B.试管苗炼苗
移栽前可将培养物不打开瓶 口移到自然光照下锻炼2-3d,让 试管苗接受强光的照射,使其长 得壮实起来,然后再开口练苗13d,经受较低湿度的处理,以适 应将来自然湿度的条件。
胚状体产生的五种方式: ① 由外植体的表皮细胞直接产生胚状体; ② 由外植体组织内部的细胞产生胚状体; ③ 由愈伤组织的表面细胞产生胚状体; ④ 由胚性细胞复合体的表面细胞产生胚状体; ⑤ 由单个游离细胞直接产生胚状体。
植物离体快繁
☆ 生理生化研究表明,玻璃化苗细胞中含水量高、叶绿素、蛋 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含量低;
此外,一些酶的活性也发生了变化。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五、褐化
• 褐化是指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 养基和培养材料逐渐变褐而死亡的现象。是离体繁殖 中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离体培养中环境的湿度主要指培养容器内的湿度, 相对湿度常达100%,但液体培养与固体培养时湿 度可能有变化,固体培养时琼脂的用量与质量对培 养环境的湿度有影响。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1、原球茎途径
2、胚状体途径
3、不定芽途径
4、顶芽和腋芽萌发途径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第三节 离体无性繁殖的商业化 生产的范围和应用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五 、 用 于 种 质 的 试 管 保 存 及 交 换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四 、 濒 危 植 物 的 拯 救
及 基 因 工 程 植 株 的 快 速 繁 殖
三 、 雌 雄 异 株 植 物 、 三 倍 体 、 单 倍 体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一、 无菌培养物的建立
1、采样 2、消毒 3、接种 4、培养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件
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外植体的选择原则:
①外植体类型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是由所要采用的 茎芽繁殖方式决定的。 脱除病毒
茎尖
叶 片
得到愈伤组织
增加腋芽生枝数目
植物离体无性繁殖(包含脱毒)解析
• 应用:花卉和葡萄试管苗的繁殖。
植物离体无性繁殖
二、丛生芽发生型
• 外植体携带的顶芽或腋芽,在适宜的培养环 境中不断发生腋芽而呈丛生芽状态,将单个 芽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成苗的繁殖 方法。
• 丛生芽:定芽的萌动,形成微型的多枝多芽 的小灌木丛状结构。如顶芽切取尖端,可产 生无病毒植株。
• 特点:增殖率高于丛生芽,但有变异发生。
• 应用:也是大多数植物试管苗的繁殖方式。
植物离体无性繁殖
四、胚状体发生型
• 外植体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经过诱 导产生体细胞胚的繁殖方法。
• 特点:不经过生根培养,直接形成小 植株。成苗数量大,速度快,结构完 整
植物离体无性繁殖
五、原球茎发生型
• 茎尖或腋芽外植体诱导成原球茎,切割 原球茎进行增殖,或停止切割使其继续 培养转绿,产生毛状假根的繁殖方法。
• 优点:不经过愈伤组织,保持性状好。 • 应用:大多数植物试管苗的繁殖。
植株
植物离体无性繁殖
三、不定芽发生型
• 外植体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经历两种途径:
a.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经过再分化产 生不定芽-----器官发生型
b.外植体不形成愈伤组织而直接从其表面形成不 定芽----器官型
• 将芽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成苗的繁 殖方法。
• 原球茎:短缩的、珠粒状的、胚性细胞、 类似幼茎的器官,可增殖、形成原球茎 丛。
应用:兰科植物快繁。
植物离体无性繁殖
第二节 植物快繁的程序
• 阶段Ⅰ:无菌培养物的建立 • 阶段Ⅱ:繁殖体增殖 • 阶段Ⅲ:芽苗生根 • 阶段Ⅳ:小植株的移栽驯化
植物的离体快繁 ppt
-
31
提高小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1、将小苗进行分级。 2、要进行炼苗。 3、选好定植场所。 4、要严格掌握移栽技术,科学确定合适的移
栽时间。 5、重视移栽后的管理。
-
32
四、植物离体快繁的常见问题
1、污染 2、遗传稳定性 3、玻璃化现象 4、褐变的发生
-
33
1、污染
污染
细菌污染
真菌污染
-
34
细菌污染的特点
-
7
-
8
-
9
2器官型
器官型:从器官外植体诱导不定芽,再 生成植株的方式。
特点:直接从器官上诱导不定芽,遗传 性比较稳定,但繁殖速度慢。
-
10
-
11
3器官发生型
器官发生型:从器官外植体诱导愈伤组 织,经愈伤组织细胞的分化再生成植 株的方式。
特点:繁殖速度快,由于经愈伤组织而 再生成植株,遗传性不稳定。
-
28
本时期可划分3个阶段:
培养物保存阶段、培养物大量增值阶段、培 养物生长和增壮阶段。
本时期的目标: 1、维持培养物的稳定状态 2、不断增值茎丛达到需要数量。
-
29
3、诱导茎芽生根形成小苗时期
本时期是使上一时期培养出来的微枝发出不 定芽,形成完整的小苗,以便经过训化, 培养成商品苗。
其功能是:
污染原因:
培养室湿度过大 瓶口积落有灰尘和孢子。
-
38
材料内部带菌
在培养基中表现的症状
外植体接触培养基部位长菌 外植体损伤部位长菌 外植体生长不良或表现出缺绿
-
39
防治措施
接种前的工作: 1、 接种室的灭菌 2、超净工作台的灭菌 3、 接种器皿、用具的灭菌 4、工作人员接种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5、 材料的灭菌
浅析植物离体快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目录摘要 (1)关键词....................................................................1Abstract ............................................................................................................................1Keywords (1)1污染 (2)1.1污染的种类 (2)1.2污染的因素 (2)1.2.1外植体本身 (2)1.2.2外植体灭菌 (2)1.2.3接种和培养环境 (3)2褐化 (3)2.1褐化原因 (3)2.2影响褐变的因素 (3)2.3防止褐变的方法 (4)2.3.1外植体的选择 (4)2.3.2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4)2.3.3加入抗氧化剂和吸附剂 (4)2.3.4反复转接 (4)3玻璃化 (4)3.1玻璃化苗的特点与发生原因 (4)3.1.1玻璃化苗的特点 (4)3.1.2发生原因 (4)3.2影响玻璃化苗的因素 (5)3.2.1生长调节剂 (5)3.2.2 温度 (5)3.2.3 湿度 (5)3.2.4消毒方法 (5)3.2.5光照时间 (5)3.2.6 培养基 (5)3.2.7继代次数 (5)4其他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5)4.1初始培养阶段 (5)4.2继代培养阶段 (6)致谢 (7)参考文献 (7)浅析植物离体快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摘要探讨了影响了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污染、褐变、玻璃化及其他常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认为:污染主要是由灭菌不彻底和环境不洁造成的,加强外植体和培养基的灭菌,对培养环境及其用具彻底消毒,可大大降低污染率。
植物品种、取材部位及环境条件与褐变的发生密切相关,选择适宜的外植体,进行外植体,调价抗氧化剂和吸附剂等可有效控制褐变。
木本植物离体快繁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木本植物离体快繁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姬惜珠;王红;张爱军
【期刊名称】《河北果树》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在植物离体快繁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组培苗褐化、玻璃化、变异、污染等问题,给整个生产带来诸多麻烦和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前功尽弃。
若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即会加速林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姬惜珠;王红;张爱军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04+.3
【相关文献】
1.人际沟通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较大标准较小全屏阅读分享到:更多 QQ 空间豆瓣搜狐微博网易微博百度搜藏谷歌书签人际沟通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J], 也可亚江买买提
2.硬质和软质景观在华南地区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J], 杨子
3.全抛釉瓷砖生产过程中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J], 郭惠法;熊超圆;陈光
4.浅谈礼盒生产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J], 蒋志辉;王杰品
5.块面切割型纸质"手办"制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J], 魏琳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绪论 (1)1. 离体快繁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及防治措施 (1)1.1 污染问题 (2)1.1.1 污染的来源 (2)2.1.2 污染的防治措施 (2)1.2 褐变问题 (3)1.2.1 褐变的原因 (4)1.2.2 克服外植体褐变的措施 (4)1.3 玻璃化问题 (4)1.3.1 玻璃化发生的原因 (4)1.3.2控制组培苗玻璃化的措施 (5)1.4 遗传稳定性 (5)1.4.1 影响遗传稳定性的因素 (6)1.4.2 提高遗传稳定性,减少变异的措施 (5)1.5 黄化问题 (5)1.5.1 黄化原因 (6)2. 离体快繁的前景与探讨 (6)2.2适应现状的需求 (6)2.3存在问题 (6)参考文献 (6)致谢 (6)浅析植物离体快繁中常见的问题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园艺植物的脱毒和快繁等方面。
本文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污染、褐变、玻璃化、遗传稳定性、黄化等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离体快繁;污染;褐变;玻璃化;遗传稳定性;黄化Analysis of the Common Problems in Plant Vitro PropagationPick toPlant tissue culture is develop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 new technology of moder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stituent, has increasingly widely applied in the enviroment of horticultural plants and rapid propagation, etc. Aiming a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often appears the question were analyzed, pollution, Browning, vitrification, genetic stability, such as possible reasons Brown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cuoKey wordsPropagation in vitro; contamination; browning; vitrification; genetic stability; etiolation绪论:植物组织培养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分化规律的重要手段,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培养外植体再生器官或植株的技术,可以在不受植株体其它部分干扰下研究被培养部分生长和分化的规律,并可以利用各种培养条件影响它们的发育进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已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植物离体快繁可节约人力和物力,并可人为控制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和环境条件,全年均可连续试验和生产,因而近年来在农业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但是,在开展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和生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些较常见的问题,有时会严重影响组培工作效率和进展,降低组培快繁的经济效益。
譬如遗传稳定问题、玻璃化问题、污染及褐化问题等。
因此,探讨植物离体快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 离体快繁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及防治措施1.1 污染问题1.1.1 污染的来源首先应考虑无菌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基接种工具消毒是否彻底。
在此基础上植物组培中的污染主要是真菌、细菌引起的污染。
真菌在培养条件下生长快,很容易观察到,而细菌潜伏期长,植物组织一般不表现症状,所以很难在前期和肉眼观察到。
国外有关学者认为细菌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材料内部灭菌处理不好,这样造成的污染占污染总数的1/3~1/2。
二是在正常的灭菌的条件下,内生菌能够存活,这样的污染占污染源的1/4。
三是来自寄生植物的污染占1/4~1/2。
同时认为有些植物的昆虫和螨虫的体表带有霉菌的孢子和细菌,在九、十月份是重要的污染源,因多种植物昆虫处在大量繁殖阶段,此时大量昆虫造成的污染源最易造成组培污染的严重发生。
近六年来,我们通过对猕猴桃、樱桃、托柄菝葜及大花非洲菊初级培养污染的研究中发现,高温、多雨的环境更有利于污染的发生,而且随着植物材料年龄的增长,植物材料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组培污染也会更加严重。
另外,外植体的状况,环境条件和操作过程也是引起污染的主要原因。
2.1.2 污染的防治措施首先严格保证无菌操作的规范性,对培养基接种工具及接种室的严格消毒处理。
然后(1)抗生素对细菌污染的防治。
植物组培污染的控制取决于灭菌技术、灭菌设备、外植体年龄和环境条件等许多方面。
尽管在植物组培过程中尽量使无菌条件更完善,但是污染还是经常发生,甚至有时整个实验室的组培苗部分污染或全部死亡,这是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因此人们对细菌污染研究的较多。
细菌污染的消除有些研究人员希望用抗生素防治,抗生素可以直接加入到培养基中,也可以用抗生素喷洒或浸泡外植体。
但植物种类不同,所用抗生素的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也不同,还有的抗生素对污染消除根本不起作用,因此必须对不同植物采用不同的抗生素的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进行实验探讨。
一般情况下,为消除革蓝氏阳性菌对有些木本植物污染茎段组培苗,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氨中噻肟头孢菌素、四环素、利福平和多粘菌素B分别以25mg/L、25mg /L、6mg/L 和6mg/L浓度的混合物,可使细菌完全被消除。
另外,用头孢菌素Ⅱ和链霉素消除某些观赏植物外植体中的内生菌也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总之针对不同植物品种要想找到一种合适的抗生素处理组合是比较困难的,工作也较繁琐。
国内外有关学者都认为没有一种抗生素对所有的细菌都有效,即使有效,抗生素消除植物组培污染的方法也是暂时的解决方案,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消除污染,必然对组培苗的生长、分化和生根造成一定的影响。
(2)真菌污染的防治。
抗生素消除细菌的研究比较多,但目前酵母菌污染的研究相对较少,G B Poulsen等在苹果砧分裂组织微生物消除的研究中,测试了几种物质对酵母菌的毒性,虽然它们对植物材料都没有伤害,但是没有一种能够消除酵母菌。
胍类化合物是对两种酵母菌有毒的唯一复合物,但它对分裂组织有毒害作用。
霉菌污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迅速,难控制。
目前,关于霉菌污染的研究还很少,有人建议用防腐剂消除霉菌污染,但是还未见报到。
(3)常用防治污染方法。
目前外植体表面灭菌的方法除常规的氯化汞、双氧水、酒精和次氯酸钠外,用于厕所消毒的家净也是一种良好的表面杀菌剂。
G Rreustle等学者在对葡萄组织培养污染的研究中发现家净表面消毒效果很好,家净虽然效果极好,价格便宜,但内生菌潜伏期长,内寄生性强,危险性大,对内生菌而言,任何一种表面消毒剂对外植体的内生菌几乎都是无能为力的,除了在培养基中加入杀菌剂消除植物组培污染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减少污染,如用抗微生物药剂定期喷洒活植物新梢、在新梢或发芽期套袋法隔绝微生物的侵入等方法来获得外植体接种消毒成功率。
另外,培养环境和接种环境的各处不同,灭菌的方法以及新型杀菌设备的应用在植物组培污染中也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
1.2 褐变问题1.2.1 褐变的原因褐变是材料在接种后,材料表面出现褐色物质甚至培养基也呈褐色的现象。
在完整的植物体细胞中,酚类化合物与多酚氧化酶是分隔存在的,切割外植体使其受到创伤刺激,受伤细胞内的酚类化合物和多酚氧化物便流出,酚类化合物被多酚氧化物氧化成褐色的醌类物质和水。
醌类物质又会和酪氨酸酶发生作用使外植体蛋白质聚合,导致外植体生长停顿,直至死亡。
许多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组织中含有较多的酚类化合物,褐变现象比较严重。
影响外植体褐变的因子主要有:外植体酚类物质的含量、PPO活性上的差异、外植体的大小、培养基的成份、激素类型等。
1.2.2 克服外植体褐变的措施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一般都是从培养基的组成,如培养基的无机盐成份、蔗糖浓度、添加的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加入吸附剂活性炭或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来防治外植体褐化。
(1)选择适当的外植体不同时期和年龄的外植体在培养中褐变的程度不同,选择适当的外植体是克服褐变重要手段。
避免在夏季高温季节取材,选择幼苗、褐变程度轻的品种和部位作为外植体。
(2)外植体预处理对较易发生褐变现象的外植体可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预处理,即先用流水冲洗外植体,然后放置在5℃左右的冰箱中低温处理12~14h。
消毒后先接种到只含蔗糖的琼脂培养基中培养3~7d,使组织中的酚类物质部分渗入培养基中,取出外植体用0.1%的漂白粉溶液浸泡10min,然后再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上。
(3)筛选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降低培养基中的盐浓度,减少BA和KT的使用,采取液体培养,初期在黑暗或弱光条件下培养,保持较低温度(15~20℃)也是降低褐变的有效方法。
(4)添加抗氧化剂和系缚剂在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或用抗氧化剂进行材料的预处理或预培养,可预防醌类物质的形成,对易发生褐变的植物材料培养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抗坏血酸、聚乙烯吡咯烷酮、牛血清蛋白、硫代硫蛋白等。
另外,添加1-5g/L的活性炭对酚类物质的吸附效果也很明显。
(5)连续转移对易发生褐变的植物,在外植体接种后1~2d立即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可减轻酚类物质对培养物的毒害作用,连续转移多次基本解决外植体的褐变问题。
1.3 玻璃化问题1.3.1 玻璃化发生的原因(1)琼脂和蔗糖浓度与玻璃化成负相关,琼脂或蔗糖浓度越高,玻璃苗的比率越低。
Daniel G. W. Brown认为玻璃化可能是培养基渗透势不当所致。
碳源不仅为芽的形成提供能量,而且也起渗透调节作用。
随琼脂浓度及纯度的增加,培养基硬度增加,从而影响其衬质势和水分状况。
(2)试管苗玻璃化可能是培养基内水分状态不适应的一种生理变态。
Debergh等研究表明,液体培养基的水势影响玻璃苗的形成,Ziv等认为只要降低培养容器中的相对湿度,就可以降低玻璃苗的比例。
刘思颖等(1988)测得丝石竹玻璃苗叶片的水势约为正常苗的1.9倍,含水量为正常苗的2.09-2.21倍。
自由水和高湿度可能与肉质嫩梢的形成有关。
Davis等研究表明,液体培养是导致玻璃化的主要原因。
(3)许多学者证明玻璃化与培养基中BA浓度和培养温度成正相关,BA浓度越高或培养温度越高,玻璃苗比率越大。
Debergh曾用14C-KT研究表明,随琼脂浓度的增加,KT利用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