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大学语文西洲曲讲课
合集下载
《西洲曲》(课堂PPT)
10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莲”既是“怜”的谐音,隐 喻怜爱之意,又是写景,莲的 变化描写暗示着季节的变化。
“采莲”、“弄莲”、“置莲”、 “仰首”四个动作,极有层次 地写出了女主人公思感情的 发展变化。11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子。 曾在梅花盛开的季节与情 人在西洲相会,情人已去 江北,她思念情人,又来 到故地,引起她无尽的思 念与惆怅。
9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两桨”,用比较夸张的手法,突出了 相距之近,反衬了相距之远。意境转 到托物起兴,慨叹自己的孤单与寂寞。 她把树叶声误认为是情人的脚步声, 急忙戴好首饰,探出头来张望。但是 情人没有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给她 带来一层深似一层的孤独与惆怅。
3
乐府的含义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 模的专署。主要任务: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 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 和朝会宴饮时演奏使用。 •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 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 名称。 •汉代的乐府诗即“汉乐府” 。根据宋代郭茂倩 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于郊 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 汉乐府民 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海水不是实写,是因不 得相见而生的遥远的感 觉,作者借摇曳的海水 将一片相思表达得真挚、 婉转、细腻,感人至深。
13
从“忆梅”到“忆郎”, “忆”而又“忆”;从 “望鸿”到“望郎”, “望”而再“望”。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莲”既是“怜”的谐音,隐 喻怜爱之意,又是写景,莲的 变化描写暗示着季节的变化。
“采莲”、“弄莲”、“置莲”、 “仰首”四个动作,极有层次 地写出了女主人公思感情的 发展变化。11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子。 曾在梅花盛开的季节与情 人在西洲相会,情人已去 江北,她思念情人,又来 到故地,引起她无尽的思 念与惆怅。
9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两桨”,用比较夸张的手法,突出了 相距之近,反衬了相距之远。意境转 到托物起兴,慨叹自己的孤单与寂寞。 她把树叶声误认为是情人的脚步声, 急忙戴好首饰,探出头来张望。但是 情人没有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给她 带来一层深似一层的孤独与惆怅。
3
乐府的含义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 模的专署。主要任务: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 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 和朝会宴饮时演奏使用。 •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 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 名称。 •汉代的乐府诗即“汉乐府” 。根据宋代郭茂倩 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于郊 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 汉乐府民 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海水不是实写,是因不 得相见而生的遥远的感 觉,作者借摇曳的海水 将一片相思表达得真挚、 婉转、细腻,感人至深。
13
从“忆梅”到“忆郎”, “忆”而又“忆”;从 “望鸿”到“望郎”, “望”而再“望”。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课件
自近代以来,《西洲曲》被译为英、法、德等多种语言,在国际上 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跨文化研究热点
在当代,《西洲曲》已成为跨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挖掘了其跨文化价值。
2024/1/25
18
05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 解读
这些文化遗产?
26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5
27
2024/1/25
19
南朝乐府民歌其他代表作品介绍
01
02
03
《子夜歌》
以爱情为题材,表现了青 年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和 离别之苦。
2024/1/25
《读曲歌》
多为女子口吻,表达对远 方情人的思念和期盼。
《碧玉歌》
以碧玉为象征,歌颂了坚 贞不渝的爱情。
20
同时期其他类型诗歌比较
宫体诗
与乐府民歌不同,宫体诗多为宫廷文人所作,内容多描写宫廷生活和女性美色 ,风格华丽繁复。
修辞手法多样
诗中采用了重复、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如“忆梅 下西洲”、“采莲南塘秋”等句子的重复出现,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同时,“日暮 伯劳飞”、“风吹乌臼树”等句子的排比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结构严谨
全诗以女子的思念之情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描绘不同场景和细节来展现女子的内心世界 和情感变化。同时诗歌在结构上采用了起承转合的方式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紧凑有序。
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观点和看法 ,共同梳理思路。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补充或提
出不同意见。
2024/1/25
跨文化研究热点
在当代,《西洲曲》已成为跨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挖掘了其跨文化价值。
2024/1/25
18
05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 解读
这些文化遗产?
26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5
27
2024/1/25
19
南朝乐府民歌其他代表作品介绍
01
02
03
《子夜歌》
以爱情为题材,表现了青 年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和 离别之苦。
2024/1/25
《读曲歌》
多为女子口吻,表达对远 方情人的思念和期盼。
《碧玉歌》
以碧玉为象征,歌颂了坚 贞不渝的爱情。
20
同时期其他类型诗歌比较
宫体诗
与乐府民歌不同,宫体诗多为宫廷文人所作,内容多描写宫廷生活和女性美色 ,风格华丽繁复。
修辞手法多样
诗中采用了重复、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如“忆梅 下西洲”、“采莲南塘秋”等句子的重复出现,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同时,“日暮 伯劳飞”、“风吹乌臼树”等句子的排比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结构严谨
全诗以女子的思念之情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描绘不同场景和细节来展现女子的内心世界 和情感变化。同时诗歌在结构上采用了起承转合的方式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紧凑有序。
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观点和看法 ,共同梳理思路。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补充或提
出不同意见。
2024/1/25
西洲曲讲课要点
西
洲
曲
西 洲 曲
南
朝 民 歌
教学要点
1. 体会女子对远方情人真挚而自然的思念之情;
2. 掌握谐音、双关、顶针勾连等表现手法;
3. “采莲”有关章句的背诵和内蕴。
南朝乐府诗
1.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中一 首极为优美的民歌,属于抒 情诗,情真挚婉转,景细腻 清新,词语凝练;
2. 它描写的是一位女子从春天 到深秋,从早晨到深夜,对 爱人不断思念
评价:本首诗一方面歌颂劳动,一方 面以莲来象征爱情,每一句都有莲字, 反复咏叹,令人感叹爱情的那种缠绵悱 恻。
?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 ? 朝代:南北朝 ? 始欲识郎时, ? 两心望如一。 ? 理丝入残机, ? 何悟不成匹。
丝绸织不成布匹来,说明爱情不相配
? 《西洲曲》里莲字出现在各个句子里, 和丝、匹的作用一样,反复重叠,使人 感受到这种苦苦思恋的感情,从而窥见 女主人公那一往情深的内心世界
过渡语:作者知道描绘人物不仅要在静止 中进行描绘,更要在行动中、景物中去 展现内心世界!
? 西洲在何处,两江桥头渡
1.意思是:女子的家距离西洲不远,由桥 头渡船就可以渡船;
2.过渡句,虚设的,不需要正面回答, 上面与忆梅下西洲相承接,下面为写女 子的家做铺垫,又开辟了一个新的场所
?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3.仰首望飞鸿中的仰首二字把她那种急 切的心态描绘得活灵活现,此句也表现 出女子由夏季盼望到了深秋
?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1.飞鸿这种候鸟已经归家乡,情郎在哪?
2.一种盼归似箭心情催促女子走上青楼;
3.青楼,唐代之前指淑女美人闺房,和后 来的以青楼代指妓女住处有所不同;
?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一个门字与前文相连接,过渡十分自然
洲
曲
西 洲 曲
南
朝 民 歌
教学要点
1. 体会女子对远方情人真挚而自然的思念之情;
2. 掌握谐音、双关、顶针勾连等表现手法;
3. “采莲”有关章句的背诵和内蕴。
南朝乐府诗
1.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中一 首极为优美的民歌,属于抒 情诗,情真挚婉转,景细腻 清新,词语凝练;
2. 它描写的是一位女子从春天 到深秋,从早晨到深夜,对 爱人不断思念
评价:本首诗一方面歌颂劳动,一方 面以莲来象征爱情,每一句都有莲字, 反复咏叹,令人感叹爱情的那种缠绵悱 恻。
?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 ? 朝代:南北朝 ? 始欲识郎时, ? 两心望如一。 ? 理丝入残机, ? 何悟不成匹。
丝绸织不成布匹来,说明爱情不相配
? 《西洲曲》里莲字出现在各个句子里, 和丝、匹的作用一样,反复重叠,使人 感受到这种苦苦思恋的感情,从而窥见 女主人公那一往情深的内心世界
过渡语:作者知道描绘人物不仅要在静止 中进行描绘,更要在行动中、景物中去 展现内心世界!
? 西洲在何处,两江桥头渡
1.意思是:女子的家距离西洲不远,由桥 头渡船就可以渡船;
2.过渡句,虚设的,不需要正面回答, 上面与忆梅下西洲相承接,下面为写女 子的家做铺垫,又开辟了一个新的场所
?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3.仰首望飞鸿中的仰首二字把她那种急 切的心态描绘得活灵活现,此句也表现 出女子由夏季盼望到了深秋
?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1.飞鸿这种候鸟已经归家乡,情郎在哪?
2.一种盼归似箭心情催促女子走上青楼;
3.青楼,唐代之前指淑女美人闺房,和后 来的以青楼代指妓女住处有所不同;
?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一个门字与前文相连接,过渡十分自然
《西洲曲》课件
与《诗经》中的民歌比较:《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 含大量民歌作品。与《西洲曲》相比 ,《诗经》中的民歌更加古朴自然、 情感真挚;语言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 形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西洲曲》则在继承《诗经》民歌传 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意境的营造 和情感表达的细腻入微。
18
05
2024/1/26
5
学习目标与要求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西洲曲》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理解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学习要求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 诗歌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诵读和背诵,培养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江南古镇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石 雕、砖雕和木雕,风格独特,古色古 香,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024/1/26
20
民间歌谣传承和发展现状
2024/1/26
民间歌谣传承方式
民间歌谣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进行传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和民族特色。
当代民间歌谣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民间歌谣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传承断层 、受众减少等。同时,一些民间歌谣通过创新形式和内容,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焕发出新 的生机和活力。
问题二
请分析《西洲曲》中的艺术手法和 表现技巧。
问题三
如何理解《西洲曲》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和影响?
24
分享个人阅读体验和感受
2024/1/26
分享一
01
在阅读《西洲曲》时,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思念和留恋之情,仿
佛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分享二
大学语文高职版课件-第八课西洲曲(001)
三、 熟读此诗,体会其优美的音韵及结构,全诗大致可分五个层次:西州折枚、门中等候、采莲相思、高
楼望郎及南风吹梦,完整而生动地传达了女子对情人婉转缠绵的情谊情意。诗中女子情感的表达,是与季节
物候相结合、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完成的。
四、 本诗还善于通过动作描写来传达女子的内心活动,表现人物微妙的感情变化,吧深沉的相思之情通过
重点环节 提示
“折梅寄江北”是对 “忆梅下西洲” 的补充说明, 或谓首二句就是 一个倒装句。“ 折梅” 是过去所为,“忆梅“ 才是现在所思。 只有如此理解, 方与下文所写季 节相合。如上 所述,谓 此诗为“四季相思”实难讲通,这不仅因为诗意难贯,而且通常所谓诗中表明季节的辞句,其 实不然。如谓“单衫”句表春夏之交或春天,“单衫”岂止春天可穿?“杏子红(黄)”与“鸦雏 色”相对而言,所指为“单衫”色彩,亦不表明季节。又如谓“日暮伯劳飞”表夏天,更属望 文生解。《礼记·月令》诚有“仲夏始鸣”之载,《诗·豳风·七月》亦有“七月鸣”之句,
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提示
一、导入新课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中绵绵不绝的永恒主题,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纯真、清新
的爱情,是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美好和诗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纯真、清新的爱
情诗----《西洲曲》
二、讲授新课
《西洲曲》
1.关于作者
最早著录《西洲曲》的是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江淹作。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
入《杂曲歌辞》,说是古辞。明、清人的古诗选本或以为晋辞,或以为梁武帝作。从《西洲曲》
具有的民歌本色,诗中纯真的感情、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表现方式来看,都是与文人的创作大
异其趣的。但其格调之缠绵、词句之工巧、结构之精美又显然是经过文人的修饰的。因此,后
《西洲曲》PPT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 熟悉诗歌内容和韵律美 感。
讲解法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 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 该诗。
讨论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 讨诗歌中的意象、表达 技巧和艺术特色等问题 。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PPT课件、图片、 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 强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 性。
02 《西洲曲》概述
04 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
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 景观,展现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
介绍当地的民俗风情,如婚丧嫁 娶、节庆活动等,体现丰富多彩
的生活面貌。
探究地域文化对《西洲曲》创作 的影响,如语言、音乐、舞蹈等
方面的特色。
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
分析《西洲曲》所反映的历史 事件和时代背景,如政治、经 济、社会等方面的变革。
与西方爱情诗比较
《西洲曲》与西方爱情诗在情感表达、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异同。
与日本和歌比较
《西洲曲》与日本和歌在题材、风格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与其他文化背景下诗歌比较
《西洲曲》与其他文化背景下表现爱情的诗歌的共性与个性。
06 思考与讨论
主题意义及现实意义思考
《西洲曲》所表达的 爱情主题及其时代意 义
如何将《西洲曲》等中国传统诗 歌推向更广泛的国际舞台
谢谢聆听
艺术特色与风格
艺术特色
温庭筠的诗歌以婉约柔美见长,善于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抒发内心情感。
风格
《西洲曲》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语言简练明快。
03 诗歌赏析与解读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01
02
03
深情厚意
预科大学语文西洲曲讲课课件
19
• “忆郎”八句,写女子深秋登楼凭栏远 眺,盼望情人早日到来。
• 转眼又是“鸿飞满西洲”的深秋了。“忆 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以传 情,然而,到了“鸿飞满西洲”的季节, 却依然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女子只 有怅惘地独上高楼。
20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描写栏杆之曲折,寓意双关, “ 十二 曲”象征着女子愁肠百结的心绪。“明如 玉”,三字极写女子之肤色之美。
24
鉴赏
描写一位少女真诚而热烈的 相思之情。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 是她的生活背景,诗中仅用“单 衫”、“双鬓”、“翠钿”数语, 随意点染,就勾勒出一位纯情美 丽少女的形象。
25
通过她一系列行动,表现其内心 刻骨相思推动她不断行动,如采莲 在南塘,望郎又上青楼。
时间在不断变换,早春时节忆“ 收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 时“伯劳飞”,初秋“采红莲”,仲秋“ 弄莲子”,深秋“望飞鸿”,初冬“海 水摇空绿”。
女子的美最典型的体现于衣裳、头发、 肤色及楚楚动人的情态上。“单衫杏子红,双 鬓鸦雏色 ” 、 “ 垂手明如玉 ” ,三句写 尽了女子之美。
女子如此美貌,楚楚动人,但却只能 在高楼怅惘凝望,愈发衬托出她失望惆怅 的心情。
21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15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采莲”六句,写女子在秋 日南塘采莲时痴情的相思。
16
女子日日思念情人,转眼之 间,又到了秋天。“莲花”、“莲子 ”、“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 “莲子”即“怜子”,怜爱你;“莲心 ”即“怜心”,怜爱的心。“彻底红” 即红得透彻,用莲心的娇艳绯红, 比喻女子爱情的炽烈和赤诚,语 意双关。
• “忆郎”八句,写女子深秋登楼凭栏远 眺,盼望情人早日到来。
• 转眼又是“鸿飞满西洲”的深秋了。“忆 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以传 情,然而,到了“鸿飞满西洲”的季节, 却依然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女子只 有怅惘地独上高楼。
20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描写栏杆之曲折,寓意双关, “ 十二 曲”象征着女子愁肠百结的心绪。“明如 玉”,三字极写女子之肤色之美。
24
鉴赏
描写一位少女真诚而热烈的 相思之情。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 是她的生活背景,诗中仅用“单 衫”、“双鬓”、“翠钿”数语, 随意点染,就勾勒出一位纯情美 丽少女的形象。
25
通过她一系列行动,表现其内心 刻骨相思推动她不断行动,如采莲 在南塘,望郎又上青楼。
时间在不断变换,早春时节忆“ 收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 时“伯劳飞”,初秋“采红莲”,仲秋“ 弄莲子”,深秋“望飞鸿”,初冬“海 水摇空绿”。
女子的美最典型的体现于衣裳、头发、 肤色及楚楚动人的情态上。“单衫杏子红,双 鬓鸦雏色 ” 、 “ 垂手明如玉 ” ,三句写 尽了女子之美。
女子如此美貌,楚楚动人,但却只能 在高楼怅惘凝望,愈发衬托出她失望惆怅 的心情。
21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15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采莲”六句,写女子在秋 日南塘采莲时痴情的相思。
16
女子日日思念情人,转眼之 间,又到了秋天。“莲花”、“莲子 ”、“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 “莲子”即“怜子”,怜爱你;“莲心 ”即“怜心”,怜爱的心。“彻底红” 即红得透彻,用莲心的娇艳绯红, 比喻女子爱情的炽烈和赤诚,语 意双关。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课件
南朝民歌较清丽缠绵,现存 的大多为情歌。体制小巧,清新
自然,大多为五言四句。大量运
用双关语,表达情感委婉含蓄。
现存的吴声歌中,以《子夜歌》(凡42
首)、《子夜四时歌》(凡75首)、《华 山畿》(凡25首)和《读曲歌》(凡89 首)最为重要。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 其内容或表现对于爱情的渴望: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欢唤声,虚 应空中诺。(《子夜歌》)
南朝民歌大多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 《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中。主要分为吴 歌和西曲两类。
“吴歌”和“西曲”
“吴歌”产生于六朝都城建业(今南
京)及周围地区,这一带习称为吴地, 故其民间歌曲称为“吴歌”; “西曲”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今湖 北江陵)、郢(今江陵附近)、樊 (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县) 等几个主要城市,是南朝西部重镇和 经济文化中心,故其民间歌曲称为 “西曲”。
(清)沈德潜称其“续续相生,连跗fū接萼è ,摇
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卷十二)
(清)陈祚明则谓之“摇曳青飏yáng ,六朝乐府
之最艳者。初唐刘希夷、张若虚七言古诗皆从此出, 言情之绝唱也”(《采菽堂古诗选》)。
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
秋冬,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 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 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感情色彩, 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民间特色和 纯熟的艺术技巧。
• 北朝:
• 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 代表:《木兰辞》
大子夜歌
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 慷慨歌谣绝不传, 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
也到阴山敕勒川。
南朝民歌
• 南朝民歌今存近500首,全部编入宋代郭茂 倩《乐府诗集》。 • 其中485首收入《清商曲辞》,分为《吴声 歌》(326)、《神弦歌》(18)、《西曲 歌》(142)。此外,还有《西洲曲》、 《东飞伯劳歌》、《长干行》收入《杂曲 歌辞》,《苏小小歌》收入《杂歌谣辞》
2024版最新《西洲曲》课件精品ppt课件
全诗以爱情为线索,通过描写女子采莲、登楼等 场景,将爱情主题贯穿始终,表达了作者对爱情 的赞美和追求。
2024/1/27
12
离别相思之情的深刻描绘
2024/1/27
刻画女子孤独无助的心境
01
通过描写女子在离别后的孤独无助,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相思之
情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借助典型意象表现离别相思
02
运用典型的意象如明月、高楼等,表现了女子在离别后的无尽
《敕勒歌》
以北方草原为背景,展现了草原风 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与《西洲曲》 的南方水乡风情形成鲜明对比。
20
《西洲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
文学史地位
作为南北朝时期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西洲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 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文学评价
历代文人对《西洲曲》评价颇高,认为 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同时,它所表达的情感真挚动 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发。
2024/1/27
25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通过学习和欣赏《西洲 曲》,我可以借鉴其中的 艺术手法和意象运用,提 高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
2024/1/27
应用二
《西洲曲》中的爱情主题 可以引发我对现实生活中 爱情问题的思考,帮助我 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
应用三
通过学习《西洲曲》,我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 化和历史背景,增强自己 的文化素养。
创作意图
萧衍在《西洲曲》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美丽的西洲世界。他试图通过这首 诗歌传达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期盼。同时,他也希望借此激发人们的爱国情 感和民族自豪感。
《西洲曲》PPT课件(部级优课)(2024)
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
分析《西洲曲》中出现的意象和象征,如莲花、南风、北风等,探讨它们在诗歌中的意义 和作用。
16
同类题材诗歌比较阅读
选取与《西洲曲》同类题材的诗歌
01
选择几首与《西洲曲》同类题材的诗歌,如爱情诗、
离别诗等。
比较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方式
02 对选取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的主题、情感
推动教学改革
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 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4
28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洲曲》背景及作者简介;理 解诗歌内容与主题;掌握比兴手法等 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提高 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正确 对待爱情与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和艺术魅力
2024/1/24
以《西洲曲》为例进行创新 性思维训练
以《西洲曲》为例,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如改编 诗歌、创作新诗句等。
表达个人对诗歌的独特理 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对《西洲曲》等诗歌的独 特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 能力。
18
05
课堂教学设计
Chapter
2024/1/24
19
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 间阅读更多文学作品 ,拓展视野,提高文 学素养
2024/1/24
布置与《西洲曲》相 关的课后作业,包括 背诵、翻译、创作等 任务
23
06
分析《西洲曲》中出现的意象和象征,如莲花、南风、北风等,探讨它们在诗歌中的意义 和作用。
16
同类题材诗歌比较阅读
选取与《西洲曲》同类题材的诗歌
01
选择几首与《西洲曲》同类题材的诗歌,如爱情诗、
离别诗等。
比较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方式
02 对选取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的主题、情感
推动教学改革
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 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4
28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洲曲》背景及作者简介;理 解诗歌内容与主题;掌握比兴手法等 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提高 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正确 对待爱情与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和艺术魅力
2024/1/24
以《西洲曲》为例进行创新 性思维训练
以《西洲曲》为例,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如改编 诗歌、创作新诗句等。
表达个人对诗歌的独特理 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对《西洲曲》等诗歌的独 特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 能力。
18
05
课堂教学设计
Chapter
2024/1/24
19
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 间阅读更多文学作品 ,拓展视野,提高文 学素养
2024/1/24
布置与《西洲曲》相 关的课后作业,包括 背诵、翻译、创作等 任务
23
06
大学语文课件 西洲曲
南朝民歌
• 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与多方面反映社会生 活的汉乐府民歌不同,它是集中于写男女之 情〔占90%以上〕,并且绝大多数以女子的口 吻,表现女子对男子的爱慕相思。此外还有 一局部作品专门描绘女子体态容貌的美丽。 由于这些歌曲多是由歌女在宴会等各种场合 演唱的,自然以女性的口吻比较适宜。歌中 既反映了南朝统治区域〔主要是城市中〕的 民间风俗、社会状况,也反映了当代统治者 的生活情趣。
西洲曲
• 西洲在何处? 西桨桥头渡。
• 日暮伯劳飞, 风吹乌臼树。
• 西洲到底在哪里 ?摇着小船的两 支桨就可到西洲 桥头的渡口。
• 天色晚了伯劳鸟 飞走了,风吹拂 着乌桕树。
西洲曲
• 树下即门前, 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 出门采红莲。
• 树下就是她的家 ,门里露出戴着 翠绿钗钿的她。
• 她翻开家门没有 看到心上人,就 出门采摘红莲去 了。
第六课
西洲曲
导入新课
•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中绵绵不 绝的永恒主题,它来源于生活又高 于生活。纯真、清新的爱情,是我 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美好和诗 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纯真 、清新的爱情诗----?西洲曲?
情 歌 西 洲 曲
情歌 西洲曲
情歌西洲曲
情歌西洲曲
关于作者
• 最早著录?西洲曲?的是徐陵的?玉台新咏? ,题为江淹作。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 入?杂曲歌辞?,说是古辞。明、清人的古 诗选本或以为晋辞,或以为梁武帝作。从? 西洲曲?具有的民歌本色,诗中纯真的感情 、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表现方式来看,都是 与文人的创作大异其趣的。但其风格之缠绵 、词句之工巧、结构之精美又显然是经过文 人的修饰的。因此,后世论者大都肯定其为 南朝乐府民歌开展到成熟阶段的、经过文人 加工的作品。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男子想念心上人,约好时间去 看她却不能如愿,忆及曾在去年早 春梅花盛开的季节和情人相会定情 于西洲,而今无奈爽约只好折梅寄 给江北的恋人。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沉浸在爱情中的女孩如此美丽,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杏 子和鸦雏都能让人联想到春日可爱 的事物,由此可想见春天陷入恋爱 中的女孩楚楚动人的姿态。
乌桕树原产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是我国特产的经济树木,落叶乔木, 树姿美丽。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 “日暮”写女子在日暮时对情人的思念 和等待。
• 仲夏日暮时分,伯劳鸟求偶孤独鸣叫, 女子沉浸于对情人的忆念、相思中。
• 风吹乌桕树,飒飒有声,她误以为是情 人来了,于是从门缝中探出头。一个 “露”字,刻画出急切又略带羞涩的少 女情怀。但情人依旧无影无踪,只收到 一枝春梅,女子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 “忆郎”八句,写女子深秋登楼凭栏远 眺,盼望情人早日到来。
• 转眼又是“鸿飞满西洲”的深秋了。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 可以传情,然而,到了“鸿飞满西洲” 的季节,却依然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 女子只有怅惘地独上高楼。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描写栏杆之曲折,寓意双关,“十二 曲”象征着女子愁肠百结的心绪。“明如 玉”,三字极写女子之肤色之美。
全诗寓不变于变化之中,在富 于动态的描写中,在不断变换的时 间和空间中,少女对情人的执着的 爱恋贯穿始终,这是始终不变的。
艺术特点
1、借物起兴,托物寄情 2、巧妙反映季节变迁,刻 画终年相思之情 3、顶针、谐音、双关等手 法大量纯熟运用
4、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音 乐美
“顶针”艺术手法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 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 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 种古代诗歌和对联中比较常见的修 辞手法,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西
洲
曲
西 洲 曲
南 朝 民 歌
教学要点
1.体会女子对远方情人真挚而自然的思念之情;
2.理解诗歌用景物烘托内心活动,用细节描写刻 画相思之情;
3.认知并体会诗歌四句一换韵,音韵流美,情调 缠绵悱恻,以及采用顶针、谐音、双关等修辞 手法,表现出的一种回环往复、声情摇曳的效 果。
南朝时期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 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 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 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五十 九年。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伯劳鸟,嘴尖上有钩,以捕食昆虫为 主,又称“屠夫鸟”,喜欢单栖。
伯劳鸟
伯劳鸟
伯劳鸟羽毛一般是灰色或淡褐色, 翅膀和尾为黑色并带有白色的斑, 眼睛周围是一圈明显的黑色。欧洲 的伯劳鸟多为红色和褐色。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为了消除邻人的猜疑,她只好借口自己 开门是去采莲。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 的思念,失落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尴尬,一 起涌向心头。诗歌通过巧作掩饰的动作描写, 刻画出女子细微隐蔽的心理——女子含羞的 姿态,渴望与情人相聚的心情,掩饰不住的 尴尬和失落,跃然纸上。
采莲是一种文化仪式,一种爱 情风俗,这在汉乐府民歌《江南》 中表现得更彻底。“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 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闻一多解释说鱼和 莲“是隐语的一种” 。
鉴赏
描写一位少女真诚而热烈的 相思之情。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 是她的生活背景,诗中仅用“单 衫”、“双鬓”、“翠钿”数语, 随意点染,就勾勒出一位纯情美 丽少女的形象。
通过她一系列行动,表现其内心 刻骨相思推动她不断行动,如采莲 在南塘,望郎又上青楼。
时间在不断变换,早春时节忆 “收梅”,春夏之交穿“单衫”, 仲夏之时“伯劳飞”,初秋“采红 莲”,仲秋“弄莲子”,深秋“望 飞鸿”,初冬“海水摇空绿”。
南朝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
南朝民歌大多保 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 中。主要分为吴歌和 西曲两类。
关于作者
关于《西洲曲》的作者,目 前难于确定。但从诗歌的内容和 风格看,它应该是经文人润色加 工的一首南朝民歌,具有浓郁的 民间气息又精致流丽,广为后人 传诵。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采莲”六句,写女子在秋 日南塘采莲时痴情的相思。
女子日日思念情人,转眼之 间,又到了秋天。“莲花”、 “莲子”、“莲心”,由外而内 “彻底红”。“莲子”即“怜 子”,怜爱你;“莲心”即“怜 心”,怜爱的心。“彻底红”即 红得透彻,用莲心的娇艳绯红, 比喻女子爱情的炽烈和赤诚,语 意双关。
“海水摇空绿”写季节转换,又 是初冬之际。彼此无法相见,愁怨如 “海水悠悠”一般无穷无尽。女子只 能祈祷上天,待到明年南风起,能够 让她做个与情人相会的好梦,其实是 祈盼能和情人相会于西洲。
诗歌的语气由客观的第三者的叙述突然转为 女主人公“我”的口吻,“我”开始直接出面叙 述相思之愁苦,祈祷上苍之怜悯,反映出女主人 公情感的强烈迸发。
女子的美最典型的体现于衣裳、头发、 肤色及楚楚动人的情态上。“单衫杏子红, 双鬓鸦雏色”、“垂手明如玉 ”,三句写 尽了女子之美。
女子如此美貌,楚楚动人,但却只能 在高楼怅惘凝望,愈发衬托出她失望惆怅 的心情。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卷帘”六句,女子秋冬之际 凭栏凝望,终究无法和恋人相见, 只能寄希望于梦中相会。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 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于是又记起《西 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 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朱自清《荷塘月色》)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