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大学语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故乡》、 “离去—归来—再离去” 《在酒楼上》
短篇小说《伤逝》 写于1925年10月, 收集在鲁迅先生的小 说集《彷徨》 (1926年)中,是 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 人爱情和婚姻为题材 的小说。
【创作背景】
20年代初正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盛行的时候,易
卜生的《娜拉》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口号 鲁迅的情感经历:与朱安——“母亲的礼物” ;与许广 平——真正的爱恋 易卜生——挪威著名的戏剧家、诗人。他的现实主义 倾向的剧作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他开创的“社会问题 剧”真实地反映挪威现实生活,提出许多重大的社会 问题:如反对传统的封建道德问题,扫除资产阶级市 侩意识问题,争取民族独立问题,提倡个性自由、妇 女解放问题等等。
恋爱前的子君
纯真,有求知欲---涓生谈家庭专制,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 生,谈泰戈尔,谈雪莱· · · · · · 。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 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
因为涓生所讲的都是之前她并未能从心里真正自己明 白或具有的新鲜事物。
恋爱中的子君
勇敢,快乐---勇敢地跨出了寻求自由恋爱的一步离 开了自己的家。
鲁迅的家庭、婚姻与爱情
了解鲁迅生活的美国作 家史沫特莱说:“他的夫人 决不是他卧室里的一件安适 的家具,她乃是他的共同工 作者。在某些地方还是他的 右手。离开她,他的生活便 不可想像。
海 ( 婴 注 日六 : ,个 背 上月 后 海, 扶 ”一 着 。九 手周 。海 三 )婴 年 的 三 是 月 鲁 二 迅 十 的 七
【创作背景】
1918年,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 ,胡适创作了独 幕剧《终身大事》。此后,欧阳予倩的《泼妇》,熊 佛西的《新人的生活》、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 白薇的《打出幽灵塔》等,塑造了一批出走者形象, 被称为“娜拉剧”。
1923年12月26日,鲁迅往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演讲, 题目是《娜拉走后怎样》。 1925年,他又写下了短篇小说《伤逝》。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 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 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 人的活动,期间曾回国奉母命和朱安结婚。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 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 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许广平:广州“奇女”首席代 表
1925年10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的笔名 发表《同行者》,大胆表示不慑于“人世间 的冷漠、压迫”,不畏惧卫道士的“猛烈袭 击”,“一心一意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而在《风子是我的爱》中,她说:“不自量 也罢,不相当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 这都与我不相干。”
【作品分析】
《伤逝》的副标题是 “涓生的手记”,用内心 独白的叙事方式,以涓生 回忆的形式,讲了一个爱 情婚姻的悲剧故事。
【作品分析】
涓生和子君冲破了封建家庭的阻挠幸福 结合。婚后他们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子君很 快成为家庭主妇。 涓生失业后,他们的婚姻破裂,子君回 到曾决裂的家庭后痛苦死去,涓生在子君离 开后并未找到所希望的出路,最终陷入深深 的自责和怨恨中。
1、恋爱时幸福甜蜜 (细腻的心理)。 2、同居时的矛盾表现。 3、失业后的自私。 4、子君死后自省性质 与忏悔色彩,使涓 生成为忏悔者的形 象。
《伤逝》的主题
① 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不能离开社会解放而 取得;
② 批判了涓生式的个性解放的自私、冷酷、 局限; ③ 子君的经历说明妇女没有一定的经济地位、 政治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格独立, 也就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很幸福,很快乐。
同居后的子君
忙碌又空虚---忙着操持家务琐事;以前只有爱情的目 标 ,达到了这目标后,没有生活的目标了。 因此生活变得很空虚。
分手后的子君
坚强又脆弱---她离开涓生时,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 回到了那个她曾经为了爱情而决裂的家庭。负着 虚空的重担,在威严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 最后她默默地死去了。
作者意图
通过《伤逝》,作 者讲述了幸福“得而 复失”的幻灭,告诉 青年知识分子从封建 社会解放出来是艰难 的!
【悲剧原因分析】
封建势力的压迫是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人物自身的性格弱点也注定了他们的爱情必定 是个悲剧。 经济上的困顿使他们的爱情进一步走向灭亡。
【艺术特点】
【艺术特点】
【作者生平】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 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 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 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 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 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 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鲁迅先生以其思想的深刻和艺 术的超拔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子君形象的意义
子君的意义在于通过悲剧,说明离 开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幸福的目标 是难以实现的。
选择对人生的影响
涓生和子君分手时,如果子君可以重新 过自己的生活,那也不算是太大的悲剧。最 多我们只是可惜他们的爱情没有坚持到底。 但那个社会里,子君走了第一步,社会 就不让她有新的机会。
涓生的形象
着,于是神色越加柔和,笑窝也深下去,便知
【作品分析】
子君以爱情为生命,当她失去 了涓生的爱情之后,已经无路可 走,她只能重新回到她曾经坚决 地反抗过的封建家庭,并很快在 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涓生在子君离开后并未找到他 所希望的生路,相反,悔恨和悲 哀笼罩着他,当他得到子君去世 的消息后,更是成天生活在自责 和悔恨之中。
【作品分析】
一方面恐惧爱情的失去
伤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逝
一、生平
1881年9月——1936年10月 20世纪中国文化巨人,现代文学家、 思想家。
浙江绍兴人,幼名周樟寿,字豫 山,后改为豫才。1898年起,改为 树人.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
始使用笔名鲁迅。
【作者生平】
1881年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富裕乡绅家庭。他祖父是前 清进士,当过知县,后升内阁中书,在京为官多年。鲁迅父 亲考取县学生员获秀才学位。16岁父亲去世,18岁赴南京。 先后在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学习。
【关于许广平】
许广平(1898~ 1968),广州人。 1917年就读天津 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 志会会刊《醒世周刊》 主编,并在周恩来领导 下参加了“五四”运动。
【关于许广平】
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 学生。 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 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 居。1929年,生子周海婴。 1932年12月,通信集《两地书》出版。 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会议,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 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1968年3月在北京病 逝,终年70岁。
0
“广州少有 的女性名人故 居——位于高第 街的许广平故居, 虽被列为市文物 保护单位,但已 年久失修。
(一)鲁迅小说的思想内容
1、抨击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高举反封建的大旗。 2、总结历史教训,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进步性,总结其缺 点、不彻底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 3、探索国民性,暴露愚弱的国民的精神萎靡及心灵麻木。 4、探讨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道路和命运等问题。 5、描绘农村生活和关注农民的命运问题 。 6、同情广大下层劳动妇女的命运,揭露野蛮的封建统治, 开始探讨妇女解放问题。
子君
失去了反 抗的力量 一方面甘于做一个庸俗 的家务奴隶
【作品分析】
涓 生
曾希望借个人的奋斗 改变困窘的生存环境 但努力没有取 得效果
出于无奈,疏远了子君 加剧了两人的婚姻危机
子君的形象
(一个由多重社会因素造成具有复杂心理特征的时代女性)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 利”
个性解放的思想 爱情至上
(二)鲁迅小说的艺术特征
1、文体上的创新:
改变传统章回小说的格局,吸收了外国小说的艺术手法, 创建了20世纪中国小说的民族形式。
2、成功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3、采用心理描写和白描等艺术手法
4、杰出的语言艺术:创造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
5、情节模式: “看/被看” 《祝福》 “吃/被吃”《药》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 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 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由周恩来题写馆名的 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 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人 物纪念馆,1951年1月 7日正式对外开放。 50年来,鲁迅纪念 馆接待了国内外观众近 千万,征集收藏文物文 献资料近25万件,其中 有5万件属珍贵、重要 文物。
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采取涓生手记的形式,把笔力集中于人物的心灵 历程和感情波澜的抒写:
对涓生,采取心灵自剖的方法,曲折细致 地表现他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对子君,则多通过神态、动作、细节的描 写,尤其是神态描写来表现心理。
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 的光泽。
孩子似的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夹着惊疑的光, 虽然力避我的视线,张皇地似乎要破窗飞去。 但我只要看见她两眼注视空中,出神似的凝想
鲁迅的家庭、婚姻与爱情
鲁迅与许广平的恋情真正公开是在广州。1926年,鲁 迅南下厦门,许广平回广州,两人约好用两年的时间,解决 经济上的问题。但半年之后,鲁迅便应中山大学之聘也到了 广州。 到达广州后,鲁迅和许广平的恋情基本公开,不仅接连 外出游览、看电影,有来客来访时许广平也不再回避。 鲁迅与许广平在广州正式开始的爱情,对他的文学创作 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两人共同生活的1O年里,鲁迅 的作品数量超过了前20年的总和。
【作者生平】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 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 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 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 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 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 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 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 《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 等专集中。
【作者生平】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 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 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 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 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 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许广平:广州“奇女”首席代表
幼时拒绝裹脚,争取到与兄弟们一起进私塾念书的 机会; 强烈要求解除婚约,冲破包办婚姻的牢笼; 考入“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在如火如 荼的“五四”运动当中,许广平已经在为自己的人 生道路找到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并且一直走了下去; 进入到“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她作为学 生自治会总干事,带领同学发起了驱逐校长杨荫榆 的学潮。
【创作背景】
易卜生的代表作有四大名剧,即《社会支柱》、 《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
《玩偶之家》又译作《傀儡之家》或《娜拉》,是 使易卜生闻名全世界的剧本,它通过女主人公娜拉 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 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 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 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 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短篇小说《伤逝》 写于1925年10月, 收集在鲁迅先生的小 说集《彷徨》 (1926年)中,是 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 人爱情和婚姻为题材 的小说。
【创作背景】
20年代初正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盛行的时候,易
卜生的《娜拉》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口号 鲁迅的情感经历:与朱安——“母亲的礼物” ;与许广 平——真正的爱恋 易卜生——挪威著名的戏剧家、诗人。他的现实主义 倾向的剧作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他开创的“社会问题 剧”真实地反映挪威现实生活,提出许多重大的社会 问题:如反对传统的封建道德问题,扫除资产阶级市 侩意识问题,争取民族独立问题,提倡个性自由、妇 女解放问题等等。
恋爱前的子君
纯真,有求知欲---涓生谈家庭专制,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 生,谈泰戈尔,谈雪莱· · · · · · 。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 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
因为涓生所讲的都是之前她并未能从心里真正自己明 白或具有的新鲜事物。
恋爱中的子君
勇敢,快乐---勇敢地跨出了寻求自由恋爱的一步离 开了自己的家。
鲁迅的家庭、婚姻与爱情
了解鲁迅生活的美国作 家史沫特莱说:“他的夫人 决不是他卧室里的一件安适 的家具,她乃是他的共同工 作者。在某些地方还是他的 右手。离开她,他的生活便 不可想像。
海 ( 婴 注 日六 : ,个 背 上月 后 海, 扶 ”一 着 。九 手周 。海 三 )婴 年 的 三 是 月 鲁 二 迅 十 的 七
【创作背景】
1918年,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 ,胡适创作了独 幕剧《终身大事》。此后,欧阳予倩的《泼妇》,熊 佛西的《新人的生活》、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 白薇的《打出幽灵塔》等,塑造了一批出走者形象, 被称为“娜拉剧”。
1923年12月26日,鲁迅往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演讲, 题目是《娜拉走后怎样》。 1925年,他又写下了短篇小说《伤逝》。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 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 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 人的活动,期间曾回国奉母命和朱安结婚。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 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 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许广平:广州“奇女”首席代 表
1925年10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的笔名 发表《同行者》,大胆表示不慑于“人世间 的冷漠、压迫”,不畏惧卫道士的“猛烈袭 击”,“一心一意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而在《风子是我的爱》中,她说:“不自量 也罢,不相当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 这都与我不相干。”
【作品分析】
《伤逝》的副标题是 “涓生的手记”,用内心 独白的叙事方式,以涓生 回忆的形式,讲了一个爱 情婚姻的悲剧故事。
【作品分析】
涓生和子君冲破了封建家庭的阻挠幸福 结合。婚后他们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子君很 快成为家庭主妇。 涓生失业后,他们的婚姻破裂,子君回 到曾决裂的家庭后痛苦死去,涓生在子君离 开后并未找到所希望的出路,最终陷入深深 的自责和怨恨中。
1、恋爱时幸福甜蜜 (细腻的心理)。 2、同居时的矛盾表现。 3、失业后的自私。 4、子君死后自省性质 与忏悔色彩,使涓 生成为忏悔者的形 象。
《伤逝》的主题
① 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不能离开社会解放而 取得;
② 批判了涓生式的个性解放的自私、冷酷、 局限; ③ 子君的经历说明妇女没有一定的经济地位、 政治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格独立, 也就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很幸福,很快乐。
同居后的子君
忙碌又空虚---忙着操持家务琐事;以前只有爱情的目 标 ,达到了这目标后,没有生活的目标了。 因此生活变得很空虚。
分手后的子君
坚强又脆弱---她离开涓生时,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 回到了那个她曾经为了爱情而决裂的家庭。负着 虚空的重担,在威严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 最后她默默地死去了。
作者意图
通过《伤逝》,作 者讲述了幸福“得而 复失”的幻灭,告诉 青年知识分子从封建 社会解放出来是艰难 的!
【悲剧原因分析】
封建势力的压迫是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人物自身的性格弱点也注定了他们的爱情必定 是个悲剧。 经济上的困顿使他们的爱情进一步走向灭亡。
【艺术特点】
【艺术特点】
【作者生平】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 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 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 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 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 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 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鲁迅先生以其思想的深刻和艺 术的超拔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子君形象的意义
子君的意义在于通过悲剧,说明离 开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幸福的目标 是难以实现的。
选择对人生的影响
涓生和子君分手时,如果子君可以重新 过自己的生活,那也不算是太大的悲剧。最 多我们只是可惜他们的爱情没有坚持到底。 但那个社会里,子君走了第一步,社会 就不让她有新的机会。
涓生的形象
着,于是神色越加柔和,笑窝也深下去,便知
【作品分析】
子君以爱情为生命,当她失去 了涓生的爱情之后,已经无路可 走,她只能重新回到她曾经坚决 地反抗过的封建家庭,并很快在 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涓生在子君离开后并未找到他 所希望的生路,相反,悔恨和悲 哀笼罩着他,当他得到子君去世 的消息后,更是成天生活在自责 和悔恨之中。
【作品分析】
一方面恐惧爱情的失去
伤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逝
一、生平
1881年9月——1936年10月 20世纪中国文化巨人,现代文学家、 思想家。
浙江绍兴人,幼名周樟寿,字豫 山,后改为豫才。1898年起,改为 树人.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
始使用笔名鲁迅。
【作者生平】
1881年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富裕乡绅家庭。他祖父是前 清进士,当过知县,后升内阁中书,在京为官多年。鲁迅父 亲考取县学生员获秀才学位。16岁父亲去世,18岁赴南京。 先后在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学习。
【关于许广平】
许广平(1898~ 1968),广州人。 1917年就读天津 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 志会会刊《醒世周刊》 主编,并在周恩来领导 下参加了“五四”运动。
【关于许广平】
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 学生。 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 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 居。1929年,生子周海婴。 1932年12月,通信集《两地书》出版。 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会议,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 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1968年3月在北京病 逝,终年70岁。
0
“广州少有 的女性名人故 居——位于高第 街的许广平故居, 虽被列为市文物 保护单位,但已 年久失修。
(一)鲁迅小说的思想内容
1、抨击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高举反封建的大旗。 2、总结历史教训,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进步性,总结其缺 点、不彻底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 3、探索国民性,暴露愚弱的国民的精神萎靡及心灵麻木。 4、探讨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道路和命运等问题。 5、描绘农村生活和关注农民的命运问题 。 6、同情广大下层劳动妇女的命运,揭露野蛮的封建统治, 开始探讨妇女解放问题。
子君
失去了反 抗的力量 一方面甘于做一个庸俗 的家务奴隶
【作品分析】
涓 生
曾希望借个人的奋斗 改变困窘的生存环境 但努力没有取 得效果
出于无奈,疏远了子君 加剧了两人的婚姻危机
子君的形象
(一个由多重社会因素造成具有复杂心理特征的时代女性)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 利”
个性解放的思想 爱情至上
(二)鲁迅小说的艺术特征
1、文体上的创新:
改变传统章回小说的格局,吸收了外国小说的艺术手法, 创建了20世纪中国小说的民族形式。
2、成功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3、采用心理描写和白描等艺术手法
4、杰出的语言艺术:创造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
5、情节模式: “看/被看” 《祝福》 “吃/被吃”《药》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 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 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由周恩来题写馆名的 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 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人 物纪念馆,1951年1月 7日正式对外开放。 50年来,鲁迅纪念 馆接待了国内外观众近 千万,征集收藏文物文 献资料近25万件,其中 有5万件属珍贵、重要 文物。
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采取涓生手记的形式,把笔力集中于人物的心灵 历程和感情波澜的抒写:
对涓生,采取心灵自剖的方法,曲折细致 地表现他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对子君,则多通过神态、动作、细节的描 写,尤其是神态描写来表现心理。
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 的光泽。
孩子似的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夹着惊疑的光, 虽然力避我的视线,张皇地似乎要破窗飞去。 但我只要看见她两眼注视空中,出神似的凝想
鲁迅的家庭、婚姻与爱情
鲁迅与许广平的恋情真正公开是在广州。1926年,鲁 迅南下厦门,许广平回广州,两人约好用两年的时间,解决 经济上的问题。但半年之后,鲁迅便应中山大学之聘也到了 广州。 到达广州后,鲁迅和许广平的恋情基本公开,不仅接连 外出游览、看电影,有来客来访时许广平也不再回避。 鲁迅与许广平在广州正式开始的爱情,对他的文学创作 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两人共同生活的1O年里,鲁迅 的作品数量超过了前20年的总和。
【作者生平】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 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 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 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 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 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 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 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 《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 等专集中。
【作者生平】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 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 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 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 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 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许广平:广州“奇女”首席代表
幼时拒绝裹脚,争取到与兄弟们一起进私塾念书的 机会; 强烈要求解除婚约,冲破包办婚姻的牢笼; 考入“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在如火如 荼的“五四”运动当中,许广平已经在为自己的人 生道路找到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并且一直走了下去; 进入到“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她作为学 生自治会总干事,带领同学发起了驱逐校长杨荫榆 的学潮。
【创作背景】
易卜生的代表作有四大名剧,即《社会支柱》、 《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
《玩偶之家》又译作《傀儡之家》或《娜拉》,是 使易卜生闻名全世界的剧本,它通过女主人公娜拉 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 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 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 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 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