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7篇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7篇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7篇《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月色人户(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参考答案:1.A2.D3.C《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2二、阅读(46分)(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10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4分)①月色入户()②但少闲人()③念无与为乐者()④相与步于中庭()7.翻译句子。

(4分)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分)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分)8.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念无与为乐者念:②相与步于中庭步:2.用现代汉语译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盖竹柏影也。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①作者描绘的世界:②作者的心境:【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2)念无与为乐者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2.译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附答案】:【一】1、念:考虑、想到步:散步、漫步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二】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2、盖/竹柏影也3、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4、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三】1.高兴地。

《记承天寺夜游》选择、翻译、简答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选择、翻译、简答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解析】A动词,参与,这里指欣赏。

B古今异义,考虑,想到。

C名词用作动词,睡觉。

D一起。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判断词,是;判断词,是。

C连词,和;动词,参与,欣赏。

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B)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解析】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解析】D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解析】C苏轼被贬谪后,想到没有可以共同作乐(游乐或赏月)的人。

欧阳修是与民同乐。

二、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八年级上册10.短文二篇(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10.短文二篇(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相与步于.中庭A.贤于.材人远矣B.于.我如浮云C.于.厅室之东北角D.积于.今六十岁矣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请结合全文;说说“闲人”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虎丘①小记李流芳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尝.秋夜坐钓月矶未尝.识书具B.时闻.风铎一老河兵闻.之C.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矣风烟俱.净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自康乐以.来C.非淡泊无以.明志D.以.刀劈狼首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14.虎丘的夜色有什么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附答案7篇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附答案7篇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附答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附答案7篇《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附答案7篇《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附答案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作者的夜游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以下是根据这篇文章设计的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2. 文章中提到的“承天寺”位于哪个城市?A. 北京B. 南京C. 杭州D. 苏州答案:C3. 苏轼在文中描述了哪些自然景象?A. 月色、江面、山峰B. 星空、田野、河流C. 日出、云海、瀑布D. 花园、小桥、流水答案:A二、填空题4.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提到“________”,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答案:月色入户,欣然起行5. 文章中,苏轼用“________”来形容夜晚的江面。

答案: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三、简答题6.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了哪些人生哲理?答案:苏轼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他通过夜游的经历,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四、阅读理解题7. 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苏轼在文中为何会“欣然起行”?答案:苏轼在文中“欣然起行”是因为他看到月色入户,感到非常愉悦和兴奋,因此决定起身去夜游。

(2)苏轼在夜游中遇到了谁?他们一起做了什么?答案:苏轼在夜游中遇到了张怀民,他们一起在承天寺的中庭散步,欣赏月色和庭院中的美景。

五、作文题8. 以“夜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描述一次你的夜游经历,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注意表达你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思考。

以上练习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的内容,同时也锻炼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导语:《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语文重要一课,更是考试的重点知识,所以,同学们在日常中要多做相关的练习题。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欢迎阅读!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选自《》,作者,字,号,眉州眉山人代家。

2、解释加粗的词。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有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1)、理由:。

(2) 理由:。

4、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诗夜游》即写于此时。

5、“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6、“念无与为乐者”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7、本文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8、“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处景色描写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9、文中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这三者都为写人服务,写人又突出这一点“闲”,请你写出文中的几个“闲”?10、本文作者借月抒情,与其《水调歌头》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相似之处是哪一句?并谈一谈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11、德国的荷尔得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有人评价苏轼的人生也是诗意的人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这篇文章谈谈。

记夜游承天寺阅读及参考答案

记夜游承天寺阅读及参考答案

记夜游承天寺阅读及参考答案记夜游承天寺阅读及参考答案「篇一」记夜游承天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面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段文字叙事、描景、抒情集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事之雅者;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景之美者;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情之深者。

4.整段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2.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3.月夜行步月色如水发闲人之叹4.(意思对即可)《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记夜游承天寺阅读及参考答案「篇二」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⑴念无与为乐者⑵遂至承天寺⑶怀民亦未寝⑷相与步于中庭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题目】A、基础储备卷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1.给加点字注音。

(6分)欣然( ) 遂至( ) 未寝( )藻荇( )( ) 竹柏( )①念无与乐者( )②遂至承天寺( )③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 )⑤盖竹柏影也( )⑥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4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①但古:今:②闲人古:今:4.填空。

(10分)①本文的作者是,字,号,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

北宋家< 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人同为“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死后谥号“ ”。

②全文以“ ”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③文中描写月下之景的语句是。

④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5.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4分)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6.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10分)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10分)B、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

②皎然:洁白的样子。

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

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

⑥就:拜访<访问。

⑦经宿:一整夜。

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记承天寺夜游》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

(2分)2.填空:(3分)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2分)7.“月色入户”意思是,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分)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它与“”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4分)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10.文章“记”的要素是:(4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3分)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5分)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

②这是一首赞咏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实际上是用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

第二部分:(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2分)14.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描绘了一个的美妙境界。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3·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

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

③民:指汉族人。

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

⑥过:苏轼的小儿子。

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 B.盖竹柏/影也C.舍中/掩关熟睡 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 B.予欣然从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C.归舍已三鼓矣/男有分,女有归 D.放杖而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

B.【乙】文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C.【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

D.【甲】文中“闲”字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和些许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答案《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散文,其中描绘了作者在承天寺夜游时的所见所感。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练习题答案:1. 问题:《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是如何描述夜晚的景象的?答案:苏轼在文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他提到了月光如水,树影婆娑,以及寺庙的钟声,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2. 问题:苏轼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与夜游相关的活动?答案:苏轼在文中提到了与友人一起在承天寺中散步,谈论诗文,以及聆听寺庙的钟声。

这些活动都体现了文人雅士在夜晚的闲适生活。

3. 问题:苏轼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苏轼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他通过夜游的体验,抒发了自己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4. 问题:《记承天寺夜游》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答案:苏轼在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如,他将月光比作水,将树影比作舞动的精灵,增强了文章的意境和表现力。

5. 问题:苏轼在文中提到的“钟声”有何象征意义?答案:钟声在文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苏轼通过钟声,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6. 问题:《记承天寺夜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答案:《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散文中的佳作,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7. 问题:苏轼在文中提到的“闲人”是指什么?答案:“闲人”在这里指的是那些能够享受生活,有闲情逸致的人。

苏轼通过“闲人”一词,表达了对那些能够脱离世俗纷扰,享受自然和文化的人的赞赏。

通过这些练习题答案,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散文的内容和苏轼的思想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答案「篇一」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词语解衣欲睡欲:想要。

月色入户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起行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者:的人。

遂至承天寺遂:于是,就。

至:到。

怀民亦未寝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交横: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竹柏影也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表判断,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

闲:清闲。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二)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 念无与乐者。

(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打洞)《狼》盖:盖竹柏影也。

(原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原来是)《狼》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

(寻找) 未果,寻病终。

(不久)《桃花源记》欲:解衣欲睡。

(将要) 欲穷其林。

(想《桃花源记》(三)古今异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月色入户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念无与为乐者念: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读盖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解析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解析版)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①李白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②,私心慕之。

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③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

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

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④,长山横蹙,九江却转。

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源射万整。

此宇宙之奇诡也。

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

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⑤,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

孤负⑥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白《李太白全集》)【注释】:①从侄:堂侄。

耑:李耑,李白的堂侄。

②《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

③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

“云梦”属“七泽”之一。

④香炉:庐山香炉峰。

⑤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

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⑥孤负:辜负。

1.用“/”给第二自然段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三处)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及.长,南游云梦及.鲁肃过寻阳B.破涕.为笑独枪然而涕.下C.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方.七百里,高万仞D.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腾子京谪.守巴陵郡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4.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李白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答案】1.端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2.C3.D4.李白描绘自己游庐山时所见的壮美景象,叙写所不能见到的胜景,希望李耑精神振奋地前往庐山游历(像自己年轻时一样向往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姓名:一、解释括号前加点词的含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

庭下如积水空明..()步.()于.()中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翻译下面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内容理解。

1.文章分三层:叙事: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写景:描绘庭院中月光的澄澈;议论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表达微妙复杂的感情。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答: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4.本文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或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空明的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澄澈明亮,描绘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作者自称是“闲人”,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

答:“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有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闲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颇有自许的意味,还表现出一种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6.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与张怀民的友情,说说理由。

答: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可见唯独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可见心境相同,心有灵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本文选自《_________ 》,作者。

(2分)
2.填空:(3分)
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_________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分)
7.“月色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 ,这句话运用了 _______的修辞手法。

(4分)
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它与“ 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4分)
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记”的要素是:(4分)
时间: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
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3分)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5分)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首赞咏_____________ 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__________ ,实际上是用_________ 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4.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 ,描绘了一个 _______的美妙境界。

(4分)
15.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

(4分)
16、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2分)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
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

②膂:脊骨。

③瘳:病愈。

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2分)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0、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2分)
A、以: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且: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D、而: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写作
你是否注意观察了月夜的景色,请用200字以上的文字描写一段月景。

参考答案
1.略
2.⑴月下美景;壮志难酬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⑴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

⑵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4.A 5、A 6.乐观、豁达7.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8.欣然起行;解衣欲睡9.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10.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承天寺11.B 12、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②秋令,晚秋景色之美,“傲霜枝”,孤高傲世的品格。

1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4.庭下……竹柏影也;空灵澄澈、宛似仙
境15.⑴月色入户,近然起行。

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16、D 17.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18.D 19.AC 20.AB 21.C 22.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

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

23.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意思符合即可)24、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