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
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运用
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运用作者:樊文艳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12期一、审计重要性及要求(一)审计重要性重要性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由于审计业务的日趋复杂以及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广泛运用,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形成会计报表的所有资料进行审查,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决定对那些能麴影响会计报表公允反映的重大事项及交易予以审查,以得出审计结论。
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在决定审计报告的恬当类型时考虑的一个主要因素。
我国新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为:“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二)审计重要性的金额与性质要求注册会计师(cPA)在应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充分考虑错报的金额和性质,即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更重要;但在多数情况下,某项错报从量的方面并不重要,而从其质的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
如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在此情况下,无论金额大小都是重要的,因为舞弊与违法行为反映了管理当局或会计人员的诚实和可信性存在问题,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蓄意错报比相同金额的笔误更重要。
另外,小金额错报的累计,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单独地看,一笔小金额的错报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在数量上都不重要。
但会计报表是一个整体,如果企业每个星期均出现同样的小金额错报,所有账户或交易日积月累起来,就有可能变成大金额的错报,它必然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三)审计重要性的两个层次要求CPA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会计报表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来考虑重要性。
一是会计报表层次。
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与一贯性发表重要审计意见,这就要求CPA在审计时必须考虑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与一贯的整体性结论;二是账户和交易层次。
由于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各账户或交易,CPA只有通过验证各账户或交易,才能得出会计报表的信息来源是否合法、公允与一贯的整体性结论。
财务报表审计要合理使用重要性水平指南
财务报表审计要合理使用重要性水平指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财务报表审计结果的需求也日趋强烈,重要性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目的在于估计财务报表的可容忍误差、确定审计范围、评价已知误差和可能误差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重要性概念概述(一)重要性概念重要性有多种定义,国际审计标准委员会将其定义为“如果信息被遗漏或误报,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这种信息就是重要信息”。
重要性水平取决所遗漏、误报项目或差错金额的大小,而后者需要根据财务报表审计时的具体情况加以判断。
在具体实务工作中,重要性水平是一个数量或金额临界点而不是信息有用性所必须具有的质的特征.经济决策是指理性的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做的判断和决策。
报表使用者依赖财务报表进行经济决策,前提条件是他了解财务报表所传递的信息,至少是了解这些信息的含义及其局限性。
理性的报表使用者应该知道财务报表所提示的是一定会计准则和惯例下的经济活动的近似估计而非精确计量;财务报表数据既有按历史成本原则核算形成的会计数据,又有按现值方法计算的估计值,还有根据未来对现行会计记录的影响所做的调整.(二)影响重要性水平的主要因素为了确定重要性水平,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因为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重要性水平。
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审计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审计风险很大,审计人员必须相应调低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不仅仅是一个金额概念,披露要求、会计准则和法律规定等也是确定重要性水平应该考虑的内容。
例如,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与制造企业的同类报表差别很大.有时,为了查找数额虽小但性质严重的问题,审计人员可能会按低于常规的重要性水平,对某些账户或交易实施详细审查。
(三)确定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作用或意义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目的在于估计财务报表的可容忍误差、确定审计范围、评价已知误差和可能误差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应实施充分、必要的财务报表审计程序,以保证在财务报表的存在重大误差的情况下发现它们。
重要性概念及其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概念及其在审计中的运用作者:杨玉新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04期审计中所说的“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理解这一概念,主要把握几个要点:(1)它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一项错报或漏报对报表公允性有影响的即为重要的;反之,则不重要。
(2)它是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
(3)对它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
(4)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既要看其数额,也要看其性质。
常见的性质重要的错报或漏报有: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漏;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漏;改变收益趋势的错漏;报表使用者不期望出现的错漏,如现金与资本中的错漏等。
从金额上衡量错漏是否重要,既要看单项错漏金额的大小,更要看合计金额的大小。
重要性的金额标准称为重要性水平,它有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和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两个层次。
前者是衡量报表总体是否公允真实的标准,后者是衡量账户总体中存在的错漏能否容忍的标准,即该账户的可容忍误差。
重要性概念在现代审计中的用途主要是:(1)作为衡量报表总体是否公允真实的标准,用于评价审计结果;(2)作为确定可容忍误差的依据用于审计计划中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一、重要性概念在编制审计计划中的运用编制审计计划时之所以要运用重要性概念,是因为重要性水平与取证数量呈反向关系。
即重要性水平额越小,可容忍误差越小,抽样规模应越大,取证数量就越多,计划的审计工作量就越大。
因此.编制审计计划,需要确定每个账户的抽样规模,需要确定每个账户的可容忍误差即重要性水平。
每个账户的重要性水平应根据财务报表总体的重要性水平来确定。
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先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再据以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一般审计人员来进行。
它包括如下工作:确定重要性水平判断的基础,确定重要性水平对判断基础的相对数水平,确定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工作。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重要性概念,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属于注册会计师(CPA)的专业判断范畴。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因此,正确理解、全面掌握、科学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制定审计策略、选择审计方法、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避免审计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分配1.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固定比率法即在选定判断某础上,乘上一个固定百分比,求得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但这个百分比是多少,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都没有作出规定。
以下是实务中用来判断重要性水平的一些参考数值。
────┬─────┬────┬───────方法│指标│国际上│一些国内事务所────┼─────┼────┼───────总资产法│资产总额│0.5%~1%│0.3%~0.5%────┼─────┼────┼───────总收入法│营业收入│0.5%~1%│0.3%~0.5%────┼─────┼────┼───────利润法│税前净利润│5%~10%│3%~5%────┼─────┼────┼───────净资产法│净资产│1%│0.5%~1%────┴─────┴────┴───────笔者比较倾向于使用一些同内事务所的数值。
因为审计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而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
由于我们目前所向临的会计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为了减少CPA自身的审计风险,我们应接受相对较高的重要性水平。
当然审计重要性的运用,绝对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的界定,而只能由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被审计对象的不同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CPA的专业判断来确认其重要性水平。
审计重要性标准
重要性标准的理解与运用一、概念解释“重要性”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会用到的概念,在这方面,我们各有各的看法,运用各自的判断,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理解,例如:(1)你的月工资短缺到什么地步,你才会询问人事部门?-1元-10元-100元-视差额是否多于或少于月工资数额(2)在超市购物后,你到收银处付款并找回零钱。
钱少了多少的情况下,你会回头再找收银处?-1毛-1元-10元-50元-视消费额的多少你可以向办公室的同事们提出这些问题。
你得到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
但是,当我们说到“重要性”时,有时候数值本身的大小并不重要。
比如,我们为奥运会建造一个游泳池,如果游泳池的长度短了10厘米,是否事关重大?回答是肯定的。
同样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也会运用重要性的概念。
就是报表数额出入达到何种地步才会影响到报表使用者。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的报表使用人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对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对不同的使用者,重要性水平也是不同的。
而对于我们会计师来说,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合理确信会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所以重要性水平的概念其实相当简单,我们将某个数字放到一套报表中作参照,看看我们找出来的未调整的错误是否超出或者是否接近这个数字,如果是,那么我们就不能签发无保留审计意见。
二、重要性水平的三个层次在我们的审计方法中,我们按三个等级来看重要性问题:重要性水平(PM)――对财务报表整体而言可容忍错误(TE)――对帐户余额而言名义数额(SAD)――对每笔交易而言这是审计方法中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判断的其中一个领域。
设定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1、报表使用者的要求2、客户的固定风险3、客户的内部控制制度4、以往审计的情况可容忍错误用于帐户余额。
可容忍错误一般为重要性水平的50%,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客户的评估提高或降低百分比。
简单概况其产生的效果是:我们所设定的百分率越高,则导致误报和漏报的机率就越小,相应地,我们的测试范围也就越小。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
1确 定 告 计 报 袁 层 次 的 重 要 性 水 平 。 要 性 水 平 重
的 计 算 方 法 有 固 定 比 率 法 、 动 比率 法 两 种 。 定 比 率 变 固
法 即在选 定 判 断基 础上 , 乘上 一 个 固定 百分 比 , 得会 求
计 报 表 层 次 的 重 要 性 水 平 。 这 个 百 分 比是 多 少 , 界 但 世
恶 性 通 货 膨 胀 环 境 中 经 营 的 国 外 子 公 司 报 表 的 折 算 同
前所 面 临 的会 计 环 境并 不尽 如 人 意 , 了减 少 CP 自 为 A
身 的 审 计 风 险 , 们 应 接 受 相 对 较 高 的 重要 性 l 平 。 我 水 当 资 金 往 往 不 能 自 由 地 汇 回 本 国 但 这 种 方 法 并 不 能 解 决上 述 所有 的 问题 , 如 , 对 兼 用 时态 法 和现 行 汇率 例 它 法 的问 题就 无 能为 力 。 此 , 决 问题 的根 本 出路 在于 因 解 成 本 计 量 模 式 的 转 变 , 即 以 现 行 成 本 计 量 模 式 取 代 历 史 成本 计骨 模 式 。 当 以 现 行 成 本 计 量 模 式 代 替 历 史 成 本 计 量 模 式 时 , 公 可 和 国 内 、 子 公 司 的报 裹 都 从 历 史 成 本 基 础 母 外 调 整 换 算 为 现 行 成 本 基 础 ,从 而 消 除 了包 括 母 国 和 国 外 子 公 司 所 在 东 遭 目 的 物 价 变 动 影 响 , 这 是 全 面 意 义
额 或 营 业 收 人 两 者 中 较 大 的一 项 来 确 定 一 个 变 动 百 分
} 匕
念 , 于制 定 审计 策略 、 对 选择 审 计 方法 、 降低 审计 成本 、 提 高审计 救 率 、 免 审计 风 险都 具 有十 分重 要 的意义 。 避
审计的重要性概念和运用举例
一、重要性的概念: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到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到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重要性的确定包括:(一)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三)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偶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三、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一)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基准×经验百分比=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需要运用职业判断)1.基准的确定2、经验百分比的确定(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的3%——5%)考虑因素:1、运用较低经验百分比的情况:a.广泛分布的财务报表使用者,或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b.有较多的外部债务;c.特殊因素,如融资约定事项;d.大型实体;e.报表使用者对基准的敏感度。
2、运用较高经验百分比的情况a.有限的财务报表使用者;b.通过集团融资(外债少);c.在财务报表中部存在含较高估计不确定性的重大会计估计;d.小型实体;e.报表使用者对基准的敏感度。
(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定义: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0%-75%某些特殊情况下扣减百分比可小于25%,既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75%:满足上述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设定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75%的两个标准;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错报风险较低,如仅有个别重要科目且经营地点单一。
审计学_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返回
二、重要性的运用
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 判断。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 原则。 对重要性运用问题要把握两个阶段、两个 标准、两个层次;并需要考虑重要性与审 计风险的关系。
文件名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第二节 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概念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CPA应当考虑导致财务报表 发生重大的错报的原因,并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 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 水平,即首先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 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同时,CPA还应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 认定层次的重要性,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 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在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CPA也需要考虑重要性 水平。
(2)调整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 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①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 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②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四、终结阶段重要性的评估与运用
(一)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2)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及其环境的关键性 披露;(制药行业研发成本)
(3)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报表披露中特定 业务分部的业绩。(如新购买)
5、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1)调整的必要性 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 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 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 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 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 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 和范围。
重要性概念在编制审计计划中的运用的内容
重要性概念在编制审计计划中的运用的内容审计中所说的“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理解这一概念,主要把握几个要点:(1)它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一项错报或漏报对报表公允性有影响的即为重要的;反之,则不重要。
(2)它是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
(3)对它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
(4)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既要看其数额,也要看其性质。
常见的性质重要的错报或漏报有: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漏;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漏;改变收益趋势的错漏;报表使用者不期望出现的错漏,如现金与资本中的错漏等。
从金额上衡量错漏是否重要,既要看单项错漏金额的大小,更要看合计金额的大小。
重要性的金额标准称为重要性水平,它有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和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两个层次。
前者是衡量报表总体是否公允真实的标准,后者是衡量账户总体中存在的错漏能否容忍的标准,即该账户的可容忍误差。
重要性概念在现代审计中的用途主要是:(1)作为衡量报表总体是否公允真实的标准,用于评价审计结果;(2)作为确定可容忍误差的依据用于审计计划中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一、重要性概念在编制审计计划中的运用编制审计计划时之所以要运用重要性概念,是因为重要性水平与取证数量呈反向关系。
即重要性水平额越小,可容忍误差越小,抽样规模应越大,取证数量就越多,计划的审计工作量就越大。
因此.编制审计计划,需要确定每个账户的抽样规模,需要确定每个账户的可容忍误差即重要性水平。
每个账户的重要性水平应根据财务报表总体的重要性水平来确定。
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先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再据以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一般审计人员来进行。
它包括如下工作:确定重要性水平判断的基础,确定重要性水平对判断基础的相对数水平,确定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工作。
《审计重要性水平定义及运用》
《审计重要性水平定义及运用》重要性水平的界定和运用涉及大量的专业判断,是审计实务中公认的难点问题。
202x年11月1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审计准则体系,并将于202x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在本次准则修订中,现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被拆分为两项准则,即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和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相关准则的重大变化与现行准则相比,我国新修订的审计重要性相关准则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重大变化。
从形式上看,相关准则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包括:第一,重要性水平相关准则被一分为二,突出了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工作中的两项主要用途,即一方面用于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被用于评价审计结果,体现出重要性水平是一个贯穿审计过程始终的重要概念。
第二,两项相关准则均按照总则、定义、目标、要求、附则的新体例进行了改写,结构更为合理,语言更为简洁和清晰,便于理解和执行。
第三,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分为执业准则和应用指南两大部分,应用指南作为对执业准则重要条款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和举例,其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应用指南各条目的排列顺序按照执业准则的条目顺序进行了调整,同时,应用指南中大量增加了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特殊考虑和对公共部门实体的特殊考虑模块,而执业准则本身不再涉及相关内容。
从内容上看,相关准则也发生了诸多实质性的重大变化。
新准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原则导向的准则制定思路,减少了不适当的条条框框对于审计人员的束缚,给予审计人员更大的职业判断空间。
同时,新准则结合相关理论与实务的最新进展,对重要性的内涵和层次进行了重新界定,引入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概念,强化了对于已识别错报的沟通与更正要求,使得重要性的概念在逻辑上更为合理,并在审计过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应用。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界定和运用要点阐释(一)对于重要性水平内涵的理解第1221号新准则没有直接给出重要性的定义,而是给出了理解财务报告基础中重要性水平概念的三个要点。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审计中运用
浅议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摘要】由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会计必须运用合理的假设、判断和估计才能进行有效的核算。
因此,现代会计报表不可能是绝对真实,而只能是公允反映。
重要性原则就是会计师确定的一个会计报表中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会计信息错报或漏报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是通过审计人员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来实现的。
本文主要阐述了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意义和其在报表审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审计一、重要性原则的意义和内容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它在会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重要性原则的表述虽不尽相同,但对重要性概念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都认为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就是重要的。
重要性原则对会计信息披露和审计意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审计业务中,是通过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即性质标准和金额标准来实现的;是在计划审计工作确定审计程序性质、时间、范围时和评价错报的影响时应当考虑的审计原则。
通过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最终实现“较小的成本、较大的效益”的目的。
重要性标准是衡量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的尺度,需要从性质和金额两方面来衡量。
1、重要性的性质标准。
指确认各项会计报表及其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
作为一种具体标准,它是用来衡量会计报表审计中抽查出的每一笔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
由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从每项审计项目的实际出发合理运用职业判断确定的。
“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等等。
2、重要性的金额标准。
指确认会计报表及其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错报或漏报在总金额上是否重要的标准。
重要性在审计中的运用
审计人员可以进行修正。从修正后的乙 方案可以看出, 由于现金审计成本相对 来说较低, 对其正确性的要求较高, 故分 配较低的重要性水平; 而 应 收 账 款 、存 货 错弊的可能性较大, 故分配较高的重要 性水平, 以节约审计成本。假定审计存货 后 , 仅 发 现 错 报 或 漏 报 40 万 元 , 且 审 计 人员认为所执行的审计程序已经足够,
(2) 汇总数接近重要 性 水 平 时 的 处 理。如果尚未调整的错弊和推断的错弊 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 考虑到被审 计单位还可能存在其他的错弊, 相加后 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 所以, 审计人员为 降低审计风险, 应当考虑采用上述两种 措施中的一种。
(3) 汇总数低于重要 性 水 平 时 的 处 理。如果尚未调整的错弊和推断的错弊 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时, 可以认为所 实 施 的 审 计 程 序 可 行 、审 计 取 证 适 当 。
前各高校的资金来源增多, 往来资
目金量大, 为加强资金管理, 堵塞漏
浅谈银行存款对账单审查 洞, 消除隐患, 保证资金安全, 促进学校各
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003 年教育部 要求各高校审计部门对学校一级财务银
■张晓红 /华中农业大学
行 存 款 对 账 单 进 行 审 查 。通 常 审 计 人 员 审
实务 业务 探索 YEWUTANSUO
·
(1)确定判断基础。作为会 计 报 表 层 人员应重点确定重要 性 水 平 ; 对 于 出 现
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 必须具有相 错弊可能性较大的账户, 可以将重要性
关和稳定的特点, 通常 可 以 采 用 预 算 收 水平定得高一些, 以节约审计成本。在采
重
二、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 性的考虑
1、评价审计结 果 时 所 运 用 的 重 要 性 水平。审计人员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 的重要性水平, 可能与制订审计实施方 案时初步判断的重要性水平不同。这是 因为随着审计过程的进行, 审计人员对 被审计单位的了解程度增加, 或者因为 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又发生了变化。也可 能审计人员有意将制订审计方案时初步 判断的重要性水平定得低于评价审计结 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这样通常可 以减少未被发现的错弊的可能性, 并且 能 给 审 计 人 员 提 供 一 个 安 全 界 限 。但 是 , 如果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 平大大低于制订审计方案时确定的重要 性水平, 审计人员就应当重新评估所执 行的审计测试是否充分。因为原来较高 的重要性水平, 意味着较低的审计风险,
审计重要性
三、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一)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
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 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便为检查数量 上重要的错报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 平,这种重要性水平通常称为“计划重要 性”。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的目的 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审计人员应 当根据其审计经验,综合各种因素,对重 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这些因素主要包 括:
1、以往的审计经验。 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 3、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 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5、会计报表备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二)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计算。计算方 法的基本原理,是用审计人员所选定的判 断基础,乘以某一个固定比率或变动比率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计划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适用比率
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 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审计人员应根 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合理加以选用。 例如,当被审计单位的净利润接近于零时 便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 础。
• 固定比率法,其适用比率是一个固定百分 比。这个百分比是多少,各国的审计准则 和会计准则都没有做出规定,也无法做出 规定。若采用变动比率法,其适用比率是 一个变动百分比。该变动百分比一般是按 照“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 的金额比率就越小”的基本原理,根据资 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加以 确定。
审计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审计人员对 重要性的判断,而审计风险的高低又直接 影响到审计人员执行的有关审计程序。如 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审计 风险就会增加,审计人员就会通过扩大
审计程序的范围或执行追加审计程序来降低审
浅谈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平。只要是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 的因素 ,都可以对重要性水
平产生影响 .注册会计师应 当在计划 阶段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
采用合理 的方法确定重 要性水平。在计划审计 : ,注册会计 I 作时
师对可接受 的重要性水平做 出初步判断,从而发现金额上重大的 错报和确定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 的数量。重要性水平 越低 ,应当 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 .这是 对蘑要性评估 所做的总体性要求。在 审计过程中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数量方面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 类 交易 、账户余额 、列报认 定层次的重要性 水平 。重要性水平是 针 对错报的金额大小而言 ,这是一个经验值 ,注册会计师只能通 过职业判断来确定 注册会计帅在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
是财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 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判断…项错报重要与否应视其对财务报 ・
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经济决 策的影响而定 =重要性 的确定 离不开具体环境 , 不 同的被审 汁 佗 面临不同的环境 ,不 同的 报表使用者也有着不同的信息要求 。 此 .注册 会计 师确定的重 要性 也不 相同。影 响重 要性 的 素很多 , 注册会 计师应 当根 据 被审计单位 面临的坏竟 并综合考虑其他 素 , 合理确 定重要 性 水平 。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存确定同一审计 单位层次和认定层次的
重要性 ,闪 为金额不重要的错报从性质 上看有可能是重要的。这 些错报包括 :涉及舞 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 ;可能引起履行合 同义 务的错报 :影响收益趋势 的错报 ;不期望 H现的错报 。 {
关系都会对审计程序产生影响。
重 要 性 的 内涵
三 、 划 审 计 工作 对 重 要 性 的评 估 计
、
重要性是注册 会计 师从财务报表使 j 行的角度 . 对财 务报 } J
论重要性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
审计中的重要性,是指会计报表国中存在的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错误程度。
如果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误能够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改变其原来的决策,这种错误即为重要错误。
重要性概念对审计工作有重要影响,它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人员要对重要性进行界定,作出初步判断,并将重要性价值分配于各个项目,以此作为各个项目允许出现差错的最高额度;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在准备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标准,评价所发现的问题是否重要,以此确定是否要作进一步的审查,并作相应的记录;在审计的终结阶段,审计人员要根据重要性标准,对在实施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以此确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
由此可见,合理界定和正确运用重要性标准,对做好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就是对会计报表中允许出现的错误作出上限规定,对于超过上限规定的错误,即认为是重要错误,不能接受。
由于会计报表的读者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对重要性的初步判断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国外,各国权威部门或审计准则也未对重要性作统一规定。
一般来说,在实际工作中对重要性作初步判断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的大小对重要性的判断有重要影响。
同样数额的错误,对小企业来说可能很重要,但对大企业来说就可能不重要。
在审计实务中,纯粹从金额上对重要性进行规定是不行的,还必须考虑错误的相对数,只有把绝对数与相对数结合起来,对重要性作出判断才有意义。
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重要性的绝对数较大,相对数较小;规模小的企业,重要性的绝对数较小,相对数较大。
2.项目内容。
项目内容对重要性同样有重要影响。
因为不同的项目内容,其数额大小不同。
此外,不同的项目审计成本不同,错误可能性也不同,等等。
因此,对不同的项目,就有不同的重要性标准。
根据国外的经验,一般认为,资产负债表和收入项目重要性标准为1%~5%,5%以上的错误为重要错误,1%以下的为不重要错误,介于1%至5%之间的,依赖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较大企业可用较小的百分比;损益表项目(除收入外)重要性标准为5%~10%,10%以上的为重要错误, 5%以下的为不重要错误,介于5%至10%之间的依赖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张帮金(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重要性水平运用贯穿于审计计划、实施、报告阶段,本文探讨了计划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实施时重要性对审计程序的影响、报告时重要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关键词:审计风险可容忍误差修正重要性水平审计意见一、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重大错报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而重要性是判断错报是否重大的标准。
具体而言,重要性是指在具体环境下,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错报的严重程度。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对重要性的界定,需要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考虑。
重要性水平是针对错报的金额大小而言,是数量方面的考虑。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影响着审计效率、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
如果重要性水平定的越低,表明允许错报的金额越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要收集越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影响审计效率;而重要性水平越高时,表明允许错报的金额越大,审计证据可以较少,但审计风险比较高,影响审计质量。
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既能保证审计质量,避免较高的审计风险,又可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二、计划阶段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一)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下列主要因素:第一,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第二,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
第三,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第五,注册会计师经验水平。
第六,考虑注册会计师能够接受的审计风险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
(二)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即首先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同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如何在审计中运用重要性概念
住 廉政 这 条 生 命 线 , 就 守 住 了 审 计 职 业 道 德 之 本 。实 也 事 求 是 、客 观 公 正 是 审 计 与 被 审 计 单 位 建 立 良好 互 动 关 系 的 基 础 。形式 多 样 , 有 审 计 特 色 的 文 娱 活 动 也 有 具
利 于 提 升 审 计 文 化 品位 。培 养 和 谐 向上 的审 计 文 化 。 必 须 体 现 人 本 思 想 , 须 以 创 建 学 习 型 、 新 型 和 服 务 型 必 创
对 重要 性 作 出初 步 判 断 就 是 对 会 计 报 表 中 允 许 出 现 的
一
、
( 即可 容 忍 的 )错 误 作 出上 限 规
定 ,对 于超 过 上 限规 定 的错 误 , 即被 认 为 是 重 要 错 误 , 不 能 被 接
在审计过程 中, 需要 运 用 重 要 性 概 念 的 情 形 有 二 : 是 在 确 一 定 审 计 程 序 的性 质 、 间和 范 围 时 时 , 要 性 被 看 作 是 审计 所 允 许 重
一
忍错 误 的 下 限 。 审计 人 员 的 责任 在 于 确 认 会 计 报 表 中 是 否 存 在
小 对 重 要 性 的 判 断 有 重要 影 响 。 般 来说 , 模 大 的 企 业 , 要 规 重
性 的 绝 对 数 较 大 。相 对数 较 小 :
规 模 小 的 企 业 。 要 性 的 绝 对 数 重
的 可 能 或 潜 在 的 未 发 现 错 误 或
概 念 , 对 它进 行 研 究和 规 范 。 并
重 要 性 是 会 计 报 表 中 存 在
的 导 致 会 计 信 息 使 用 者 改 变 其 决 策 的错 误 程 度 , 重要 性 水 平 是
审计学第五章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确定各类帐户、交易的重要 性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各帐户、交易的性质及其出现差错的可 能性的大小。 ② 各帐户或交易在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程度。 ③审计成本、效益的高低。
三、重要性的运用
在审计过程中,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都必须运用 重要性原则。 在计划阶段,重要性被看作是注册会计师运用审 计程序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 差范围 提高审计效率 在报告阶段,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漏报或汇 总的错报漏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 策的标志 确保审计质量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两个层次重要性水平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 考虑重要性: (1)财务报表层次 (2)账户或交易层次
2、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 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 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 (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 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 水平不同,审计人员应选取最低者作为 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实质是影响报表使用者进 行决策与判断的错报和漏报的金额临界 点。 理解重要性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 的角度来考虑。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二、重要性的确定
(一)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数量方面:金额大的比金额小的重要,金额达到重 要性水平的才视为重要。 性质方面:金额虽小但很重要 1、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4、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论重要性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
论重要性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引言:重要性在审计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计重要性是审计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涵盖了审计工作的整个范围。
了解和应用审计重要性对于保证审计质量、增强审计有效性和提高审计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讨论重要性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重要性。
一、审计重要性的定义和概念审计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中的错误或遗漏对于财务报表用户能否正确理解财务报表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审计机构需要在审计过程中确定重要性的水平,以形成与其后意见吻合的审计报告。
审计重要性需要审计师酌情评估,取决于与审计范围有关的因素,如客户的性质、业务特点、企业规模、行业特征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审计重要性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来确定。
二、重要性在审计规划中的应用审计重要性在审计规划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计规划对于确保高质量和有效性的审计工作至关重要。
在审计规划过程中,审计重要性用于确定审计工作的范围、审计程序的选择以及资源调配。
1.确定审计范围:审计重要性有助于审计师确定审计重点。
审计师应该根据公司的特点和业务类型,合理确定审计范围,使其与客户的财务报告错误和遗漏的可能性以及对用户的影响相关联。
2.选择审计程序:审计重要性也有助于审计师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
对于重要的财务报表项目,审计师可能需要采取更严格的审计程序和更多的测试工作。
审计重要性有助于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适当性。
3.资源调配:审计重要性还可以用于资源调配决策。
对于重要性较高的项目,审计师可能需要调拨更多的资源来保证审计质量。
通过正确的资源调配,审计师可以更好地应对风险和挑战,提高审计效率。
三、重要性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审计风险评估是审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用于确定审计工作的性质、时机和范围。
审计重要性在风险评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风险识别:审计重要性对于审计风险的识别至关重要。
审计重要性越高,审计风险越高。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审计师需要鉴别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错误和遗漏的风险,并根据其重要性确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如何在审计中运用重要性概念
如何在审计中运用重要性概念审计人员面临的信息资料很庞杂,在成本一一效益的原则下,审计人员既无必要也没有可能去审查被审计单位所有的资料、核实所有的事实,而只能对重要的事项进行抽查,即在制度审计的基础上,采取抽样的方法。
为此,人们提出了重要性概念,并对它进行研究和规范。
重要性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错误程度,重要性水平是可以容忍错误的上限,不可以容忍错误的下限。
审计人员的责任在于确认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重大错误,并作出相应的报告,以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合理的判断。
因此,审计人员应透彻地了解有关重要性运用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概念的目的主要在于: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
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重要性被看作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误或漏报的程度,即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是所允许的误差范围。
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重要性的运用步骤应包括如下几步:一、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就是对会计报表中允许出现的(即可容忍的)错误作出上限规定,对于超过上限规定的错误,即被认为是重要错误,不能被接受。
一般来说,在实际工作中对重要性作初步判断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的大小对重要性的判断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重要性的绝对数较大,相对数较小;规模小的企业,重要性的绝对数较小,相对数较大。
2.审计项目。
对于不同项目,就有不同的重要性标准。
审计人员在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时,应对数额高、波动幅度大、会计报表使用者比较关心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尽管我们可以对不同的项目作出不同的判断,并用不同的重要性标准来评价不同的错误,但如果某项错误涉及不同的项目,还是应该采用统一的、这些项目中最小的重要性标准来评价该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性概念,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属于注册会计师(CPA)的专业判断范畴。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因此,正确理解、全面掌握、科学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制定审计策略、选择审计方法、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避免审计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分配1.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固定比率法即在选定判断某础上,乘上一个固定百分比,求得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但这个百分比是多少,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都没有作出规定。
以下是实务中用来判断重要性水平的一些参考数值。
────┬─────┬────┬───────方法│指标│国际上│一些国内事务所────┼─────┼────┼───────总资产法│资产总额│0.5%~1%│0.3%~0.5%────┼─────┼────┼───────总收入法│营业收入│0.5%~1%│0.3%~0.5%────┼─────┼────┼───────利润法│税前净利润│5%~10%│3%~5%────┼─────┼────┼───────净资产法│净资产│1%│0.5%~1%────┴─────┴────┴───────笔者比较倾向于使用一些同内事务所的数值。
因为审计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而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
由于我们目前所向临的会计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为了减少CPA 自身的审计风险,我们应接受相对较高的重要性水平。
当然审计重要性的运用,绝对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的界定,而只能由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被审计对象的不同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CPA的专业判断来确认其重要性水平。
变动比率法的基本原理是: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来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2.确定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CPA在制定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审计程序前,可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也可单独确定它们的重要性水平。
但单独确定的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重要性水平之和不应大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否则,就收集不到充分、适当的证据。
3.实际工作中的特殊考虑。
在实际工作中,CPA应当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性质、面临的特定环境和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首先应考虑错报或漏报的性质,即先按错报或漏报的原因判断其重要性水平。
有的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可能并不重要,但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
例如:①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蓄意错报或漏报比相同金额的笔误更严重。
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比如,某项错报或漏报使得企业的营运资金增加几百元,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这项错报或漏报使营运资金从低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变为稍稍高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这就影响了贷款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所以是重要的。
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例如,某项错报或漏报使企业由亏损变为盈利,或使企业由盈利变为7损,或使企业的收益由每年递增1%的趋势变为本年度收益下降1%,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就具有重要性。
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如现金、应交税金和实收资本账户存在错报或漏报,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empirenews.page--](2)重要性水平数量标准计算方法的使用范围。
一般来说,利润法适用于利润比较稳定,回报率较合理的企业;总收入法适用于微利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因为微利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一般收入总额大而利润相对较小,如果采用利润法,必然会得到太高的重要性水平,这时注册会计师就会扩大审计范围或追加审计程序,而实际上,只能是浪费时间和人力;总资产法适用于金融、保险或其他资产大而盈利小的企业。
(3)如果同一时期被审计单位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CPA应当选择其最低值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4.重要性水平的分配。
CPA在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分配办法,具体分配备账户余额的重要性水平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①被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
被审计项目愈重要,分配的重要性水平就愈低;②被审计项目出现错弊可能性的大小。
被审计项目出现错弊的可能性愈大,分配的重要性水平就愈低。
二、重要性概念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1.评价会计报表和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即确定多少的错误入达即为重要;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的判断,以合理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并据此初步决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重点领域。
如对集团公司审计,在了解客户基本业务情况之后,初步确定对重要的子公司采取直接审计方法,对次要的子公司采用审阅方法。
如果某些子公司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占整个集团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的比率均在10%以下,也可以不合并审计。
又如,通过对会计报表的总体复核,检查波动幅度较大的项目,分析其合理性,对波动异常的项目,确定为重要审计领域。
三、重要性概念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1.履行重要的审计程序。
所谓重要的审计程序,就是确认某一审计项目最关键、具有决定意义的程序。
当重要审计程序不能如愿实施时,应当追加相应的替代程序。
当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弊端的迹象,并可能因此导致重要反映失实时,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范围,以证实问题或排除疑点。
2.获取重要的审计证据。
所谓重要的审计证据,是指能对重要的审计意见显示出其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
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相对审计意见而言是重要的,其二是就其本身证明力而言是重要的。
越是重要的审计项目,CPA就越需获取充分、相关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
对不太重要的审计项目,可适当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
3.确定要调整的重要会计误差。
会计误差是指未正确地记录与报告经济事项或业务发生时存在的事实。
会计报表中的会计误差由计算错误、误用会计方法或忽视会计报表编制时存在的事实而引起。
CPA对于会计误差,并不是一概作出调整建议,而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报表各项目可接受的最大差错额,对重要的会计误差作出调整建议,对次要的、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性的会计误差事项,可以适当忽略。
四、重要性概念在审计报告阶段的运用1.复核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
根据审计结果和职业经验,判断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报表饮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重大遗漏或歪曲。
[!--empirenews.page--]2.错报和漏报的汇总。
CPA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边当处理。
3.决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
CPA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后,汇总所有的审计差异而形成审计结果,并对其进行评价,这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重要前提。
CPA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金额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CPA应当考虑采用两种措施以降低审计风险:一是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以进一步确认汇总数是否重要;二是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使其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
(2)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
漏报金额的汇总数接近重要件水平,但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CPA 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漏报,以降低审计风险。
(3)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会计报表或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仍超过重要性水平的,CPA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一般来说,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的汇总数可能影响某个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但会计报表的反映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CPA应当发表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非常重要,可能影响到大多数甚至全部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CPA就应当发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