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我可以指望:我一世光阴/ 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我可以指望:我一世光阴/自始至终 贯穿着天然的孝敬
2 关于“自然” 关于“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精神的导师。它用崇高的信念给人 类麻木的心灵和萎靡的生命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和 活力。在自然的指引下,人类内在的灵智的被激 发,各种思想情感元素趋于净化。
eg : 《丁登寺》 丁登寺》
在此心境里,人生之谜的重负/ 在此心境里,人生之谜的重负/幽晦难明的 尘世的如磐重压/ 尘世的如磐重压/都趋于轻缓
小结
儿童离出生时间不久,因而离永生的世界较近,离上帝也 较近。而自然是上帝先于人类创造出来的纯然之境,在某 种程度上就是上帝的化身,因而也最接近上帝。所以儿童 和自然都因其存留神性而联系在一起。它们既是免于物欲 侵扰的人类纯洁质朴的完美人性,也是与神无限接近的伊 甸园时代。诗人满怀激情地从对童年的追溯中,与大自然 的相拥中,呼唤美好的人性和逝去的天堂。在与神的无限 接近中获得拯救人类的启示和真谛。
三,诗歌题材和内容 1描写和歌颂大自然的诗篇
wk.baidu.com《晚步》、《早春》、《丁登寺》 晚步》 早春》 丁登寺》
钟爱草原,森林和山岗 钟爱我们从这绿色的大地上 所能看到的一切;这由眼、耳所感受到的 整个美妙的世界,……
2描写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普通人的形象 《昆布兰的老丐》、《我们是七个》 昆布兰的老丐》 我们是七个》 、《孤独的割麦女》 孤独的割麦女》 “自然法则就是:上帝创造的万物,不管多么低贱,形象多么卑下、 野蛮,即使最讨厌、最蠢的,都不会完全与善无缘——任何形 野蛮,即使最讨厌、最蠢的,都不会完全与善无缘——任何形 式的存在,都会同一种善的精神和意向,同一个生命和灵魂 式的存在,都会同一种善的精神和意向,同一个生命和灵魂 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在诗的最后,他甚至不愿看到老乞丐 “被关进误称习艺所的工场”。因为老乞丐的流浪生活更接近 被关进误称习艺所的工场” 自然,因此更善:“一如在大自然的照看下生活——让他也在 自然,因此更善:“一如在大自然的照看下生活——让他也在 大自然的照看下死去吧!” 大自然的照看下死去吧!” -《昆布兰的老丐》 昆布兰的老丐》 “一共是七个。……两个住在康韦,两个在海船上干活。……两 一共是七个。……两个住在康韦,两个在海船上干活。……两 个躺在教堂的墓地里,躺在那墓地的树下。” 个躺在教堂的墓地里,躺在那墓地的树下。” -《我们是 七个》 七个》 3政治抒情诗 《致都生》、《一个英国人对瑞士被镇压的感受》、《弥尔顿, 致都生》 一个英国人对瑞士被镇压的感受》 你应该活在今天》 你应该活在今天》
I.
溯源
1 生活 童年— 童年— 与大自然浑融的欢乐 青年 — 政治理想寄托(转向过去,童年) 2 文化背景 现代化中人性的异化(转向大自然)
II.
1关于“儿童” 关于“儿童”
宗教隐喻
“前存在”:由于宗教思想的影响,华兹华斯认为人在出 前存在” 生前就有灵魂存在,并在天国中享受圣恩的沐浴。即灵魂 的“前存在”。这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存在状态,是人类永 前存在” 恒的乐园。
《抒情歌谣集》是 1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勒 抒情歌谣集》 1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勒 律治共同发表的诗歌合集。这部诗集的发 表结束了古典主义的旧诗歌,标志着英国 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而1800年华兹 华斯为诗集再版所作序言,成为浪漫主义 的理论宣言。
《东方故事诗》主要指拜伦在 1813-1815年间所 东方故事诗》 1813-1815年间所 写的《异教徒》 写的《异教徒》、《阿比多斯的新娘》、《海 阿比多斯的新娘》 盗》、《莱拉》、《围攻科林斯》、《巴里西娜》 莱拉》 围攻科林斯》 巴里西娜》 等六首叙事诗,总称为《东方故事诗》 等六首叙事诗,总称为《东方故事诗》 。 这几首 诗的主人公都是所谓“拜伦式的英雄”——热情 诗的主人公都是所谓“拜伦式的英雄”——热情 的、意志坚强的、高傲的、英勇不屈的、然后又 是孤独的、阴郁的、个人主义的、与社会对立的 反 抗者和叛逆者。《东方故事诗》既反映了拜伦 抗者和叛逆者。《东方故事诗》 的决不调和妥协的反抗精神,也反映了拜伦在欧 洲革命低潮时期的彷徨、苦闷、怀疑和失望。
然交流中得到的升华,并且发现这一主题与传统的宗教观 然交流中得到的升华, 实际上并行不悖,因此重新皈依宗 教。同时,在政治上 实际上并行不悖, 同时, 日渐保守。
二,《抒情歌谣集<序言>》 二,《抒情歌谣集<序言>》(文学思想)
1,题材上,选择日常生活的事件和情节。“ 1,题材上,选择日常生活的事件和情节。“选择卑微的田园生 活作为题材” 活作为题材” 2,语言上,采用民间生动的日常语言。“ 2,语言上,采用民间生动的日常语言。“我在可能的范围内, 选用人们常用的语言” 选用人们常用的语言” 3,诗的本质,“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3,诗的本质,“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重视情 感 4,诗的目的,诗以真和善为目的,但要通过美来传达。强调诗 歌的社会作用。“ 歌的社会作用。“诗是一切知识的精华,它是整个科学面部上 的表情”“诗人总是以热情和知识团结这布满全球和包括古今 的表情”“诗人总是以热情和知识团结这布满全球和包括古今 的人类社会的伟大王国” 的人类社会的伟大王国” 5,重视想像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诗歌所表现的是“平静中回 ,重视想像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诗歌所表现的是“ 忆起来的情感” 忆起来的情感”。“热情和沉思的想像力,即诗的想像力”, 热情和沉思的想像力,即诗的想像力” “它处理思想和感情,它规定人物的构造,它决定动作的过程” 它处理思想和感情,它规定人物的构造,它决定动作的过程”
• • • • • •
湖畔派诗人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 湖畔派诗人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 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 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 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 和骚塞(1774-1843)。由于他们不满当时社 骚塞(1774-1843)。由于他们不满当时社 会现实,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 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 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 所以有“湖畔派诗人" 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
eg :《永生的信息》 :《永生的信息》
我们的诞生其实是入睡,是忘却/ 我们的诞生其实是入睡,是忘却/与躯体同来的魂魄—生 命的星辰/原现在异域安歇/此时从远方来林/ 命的星辰/原现在异域安歇/此时从远方来林/并未把前缘淡 忘无余/并非赤条条身无寸缕/我们披祥云,来自上帝身边/ 忘无余/并非赤条条身无寸缕/我们披祥云,来自上帝身边/ 那本是我们的家园/年幼时,天国的明辉闪耀在眼前/ 那本是我们的家园/年幼时,天国的明辉闪耀在眼前/当儿 童渐渐成长,牢笼的阴影/便渐渐向它逼近/ 童渐渐成长,牢笼的阴影/便渐渐向它逼近/。。。。乃至 他长大成人,明辉便泯灭/ 他长大成人,明辉便泯灭/消融于暗淡流光,平凡岁月
eg : 《丁登寺》 丁登寺》
能从自然中,也从感官的语言中/ 能从自然中,也从感官的语言中/找到我纯 真信念的牢靠依托/ 真信念的牢靠依托/认出我心灵的乳母导师 家长/ 家长/我全部生活的灵魂
人间的伊甸园。在大自然的陶冶中,人能体验各种美妙的 情感,俗世百态的侵扰,都化解在体验本真生命的愉悦中。 自然所具有的强大的道德感染力量和情感愉悦的魅力,使 人类进入了一种真善美的永恒境界,真正获得了灵魂的自 由和解脱。
“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儿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 因为儿童最接近天国和神的光辉,身就纯净,不染世情, 是人类理想的人格状态,也是人类得救希望。华兹华斯对 传统的父子关系进行了革命性的调整,发出了向儿童学习 的召唤,把拯救人类的希望寄予纯真的童心和美好的童年。
eg :《我一见彩虹高悬天上》 :《我一见彩虹高悬天上》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 拜伦式英雄” 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 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 时又显得忧郁、 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 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 公康拉德, 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 哲理剧《曼弗雷德》 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 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 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 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第一节概述
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背景
1,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 2,英国感伤主义
二,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18世纪90年代—19世纪第一个十年):“湖 18世纪90年代— ):“ 畔派” 畔派” 第二阶段(19世纪一二十年代):拜伦、雪莱、济慈
第二节华兹华斯
一,生平创作 英国诗人。1770年 英国诗人。1770年4月7日生于北部昆布兰郡科克茅斯的一 个律师之家,1850年 个律师之家,1850年4月23日卒于里多蒙特。8岁丧母。5 23日卒于里多蒙特。8岁丧母。5 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他。亲友送他 到家乡附近的寄宿学 校读书。1787年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 校读书。1787年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 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 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瓦隆恋爱,生有一女。 1795年从一 1795年从一 位朋友那里接受了一笔遗赠年金,他的生活 有了保障,也有了实现回归大自然夙愿的可能,便同妹妹 多萝西移居乡间。1797年同诗人柯尔律治相识,翌年两人 多萝西移居乡间。1797年同诗人柯尔律治相识,翌年两人 共 同出版《抒情歌谣集》。1798~1799年间与柯尔律治 同出版《抒情歌谣集》 1798~1799年间与柯尔律治 一同到德国游历,在那里创作了《采干果》 一同到德国游历,在那里创作了《采干果》、《露西》和 露西》 组诗《露西》,并开始创作自传体长诗《 组诗《露西》,并开始创作自传体长诗《序 曲》。1802 年与玛丽· 年与玛丽·哈钦森结婚。此时开始关注人类精神在与大自
第七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学
知识点
湖畔派 《抒情歌谣集》(《序言》) 抒情歌谣集》 序言》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 “东方叙事诗” 东方叙事诗” 重要作家作品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丁登寺》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丁登寺》 柯勒律治:《老水手》 柯勒律治:《老水手》、《忽必烈汗》 忽必烈汗》 骚塞:《审判的幻景》 骚塞:《审判的幻景》 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东方叙事诗 》《堂 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东方叙事诗 》《堂·璜》 雪莱: 《西风颂》、《云雀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 西风颂》 云雀颂》 斯》 济慈:《夜莺颂》《希腊古翁颂》 济慈:《夜莺颂》《希腊古翁颂》
四,儿童与自然的宗教隐喻
华兹华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以自己 的诗歌在诗歌史上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自然和儿童是他 诗歌中常见的两类题材,我们以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其所处 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基石,透析“自然” 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基石,透析“自然”和“儿童”在其诗 儿童” 歌中的宗教隐喻,由此揭示诗人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困境所 探求的解放之路— 探求的解放之路—永驻童心,重返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