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凝集反应

合集下载

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原理示意图
Y
Y
Y
Y
待测物
Ag致敏颗粒
凝 集
(-)
Y
待测物
Y
Ag致敏颗粒
不 凝 (+) 集
Y Y YY
Y Y
Ab致敏颗粒
Y
Y Y
Y
Y
Y Y
待测物
Ab致敏颗粒
Y
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示意图
Y Y Y Y
Y
待测物
Y Y
凝 集
(-)
不 凝 ( +) 集
Y Y YY
老贺教育
间接凝集反应原理示意图
制作人:贺艳兵
间接凝集反应
检 测 抗 体
Ag
Ab
载体颗粒
Ag致敏颗粒
Y
凝集
间接凝集试验又称被动凝集试验,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或者偶联在 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上,使之成为致敏颗粒,与相应的抗体或者抗原特 异性结合,出现凝集现象。凝集为阳性,不凝集反之。
Y
Y
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
Ab Ag
Y
Y
载体颗粒 Ab致敏颗粒
Y
Y
Y Y
检 测 抗 原
凝集
Y
Y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1、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是用抗原致敏的颗粒载体及相应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 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与致敏抗原相同的抗原。如果标本中存在相应原,则凝 集反应被抑制,无凝集产生为阳性结果。
2、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是用抗体致敏的载体及相应的抗原作为诊断试剂, 以检测标本中的抗体。如果标本中存在相应抗体,则凝集反应被抑制,无凝 集产生为阳性结果。

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2利用本法是否可以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 如何进行?
3发生凝集或凝集程度是否都是目测得出的 结果,是否还有其他测定凝集发生或凝集 程度的方法?
1.利用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可以确证呈阳性 反应的间接凝集试验是否是非特异凝集反 应。以本次试验检测的RF为例:首先用待 测血清与IgG反应,再加入RF致敏的胶乳 颗粒,如果出现凝集则说明间接凝集为非 特异凝集(待测血清中无RF);反之为特 异凝集。
2.利用胶乳凝集实验可进行半定量分析。 检测试剂盒具有一个检测灵敏度。如CRP 检测试剂盒,其校正灵敏度为〈 6mg/L, 超过上述含量即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颗粒。 据此可将待检血清进行倍比稀释来进行半 定量分析。如稀释两倍后阳性,则浓度 〉 12mg/L,继续稀释至四倍八倍到不出现凝 集为止。
胶乳颗粒不凝集仍保持均匀胶乳状者为阴性反应。
2 在反应板上用牙签充分混匀后,连续摇动2-3min后,观察比较结果。
乳颗粒具有很强的吸附蛋白质的能力,借 若为乳胶颗粒,则称为乳胶凝集试验;
1胶乳凝集试验方法简便快速,但易发生非特异凝集反应,试分析如何判定实验的非特异凝集反应?
此将抗原(IgG)与胶乳颗粒结合成致敏 以本次试验检测的RF为例:首先用待测血清与IgG反应,再加入RF致敏的胶乳颗粒,如果出现凝集则说明间接凝集为非特异凝集(待
类风湿因子(RF)诊断 2利用本法是否可以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如何进行?
实验原理 利用胶乳凝集实验可进行半定量分析。
类风湿因子(RF)诊断
4 协同凝集反应
RF是一种抗变性IgG的抗体。聚苯乙烯胶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与相应抗体在一定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的现象。
间接凝集反应
基本概念

间接免疫凝集试验名词解释

间接免疫凝集试验名词解释

间接免疫凝集试验名词解释
间接免疫凝集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体内是否存在某种特定抗体。

它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凝集反应来检测抗体的存在,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间接免疫凝集试验中,首先需制备被测物的抗原,通常是一种蛋白质或病原体。

接着,将被测物与一定浓度的抗体试剂混合,待它们发生免疫反应并形成凝集物后,通过观察凝集物的大小、形态和数量等特征来判断抗体的存在与否。

此外,间接免疫凝集试验还有一些相关的名词需要解释,包括:
1. 抗原:即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通常是一种蛋白质或病原体。

2. 抗体:一种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能与抗原结合并识别它。

3. 免疫反应:指生物体对抗原的免疫系统反应,包括产生抗体和免疫记忆等。

4. 特异性:指抗体只能特异地与某种抗原结合,而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5. 灵敏度:指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到的最低浓度的抗体或抗原。

6. 特异性:指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到某种特定抗体或抗原,而不会对其他物质产生反应。

- 1 -。

间接凝集血清实验报告(3篇)

间接凝集血清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1. 了解间接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间接凝集实验在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

3. 学会通过间接凝集实验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免疫学实验室实验材料:1. 抗原(如病原体、肿瘤标志物等)2. 抗体(如人血清抗体)3. 载体颗粒(如红细胞、乳胶颗粒等)4. 生理盐水5. 玻片、试管、滴管、移液器等实验原理:间接凝集反应是一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观察载体颗粒的凝集现象来检测血清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

实验中,首先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载体颗粒表面,形成致敏颗粒;然后,将待检血清与致敏颗粒混合,若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则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致敏颗粒发生凝集;若血清中不含相应的抗体,则致敏颗粒不发生凝集。

实验步骤:1. 致敏颗粒制备:1. 将抗原溶液加入载体颗粒中,充分混合。

2. 将混合液置于37℃水浴中温育一定时间,使抗原吸附于载体颗粒表面。

3. 用生理盐水洗涤载体颗粒,去除未吸附的抗原。

2. 间接凝集实验:1. 将待检血清加入玻片或试管中。

2. 将致敏颗粒加入待检血清中,轻轻振荡。

3.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1. 玻片凝集实验:1. 将待检血清滴于玻片上。

2. 将致敏颗粒加入待检血清中,轻轻振荡。

3. 观察玻片上是否出现凝集现象。

2. 试管凝集实验:1. 将待检血清加入试管中。

2. 将致敏颗粒加入待检血清中,轻轻振荡。

3. 观察试管中是否出现凝集现象。

结果分析:1. 若玻片或试管中出现凝集现象,则说明待检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

2. 若玻片或试管中未出现凝集现象,则说明待检血清中不含相应的抗体。

实验结论:本次间接凝集血清实验成功检测了待检血清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

间接凝集实验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间接凝集实验报告

间接凝集实验报告

篇一: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免疫学·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实验一:玻片凝集实验1.实验原理: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通常是0.85%nacl)存在的条件下出现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的方法有两种:①直接法;②间接法。

颗粒性抗原(如完整的细菌或细胞)与相应抗体在体外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如玻片凝集反应和试管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预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如rf因子检测玻片凝集试验是使用已知抗体与未知颗粒性抗原在玻片上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

此类反应较简单迅速,常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检测。

本次实验使用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进行人类abo血型的鉴定。

abo血型系统是按照血液中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来命名的。

人类abo血型抗原有两种:a抗原和b抗原。

a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a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b抗体;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b型抗原,血液中具有抗a 抗体;ab型血红细胞表面具有a抗原和b抗原,血液中不具有抗a、b抗体;o型血红细胞表面不具有a、b抗体,但血液中含有抗a、b抗体。

若用已知的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与受试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即可引起红细胞凝集,根据凝集反应结果便可判断出受试者的血型。

2.实验方法:(1)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马克笔分为两格并注明a、b分区。

(2)倒置标准抗血清试剂瓶,悬空轻挤出抗a血清一滴,滴在a区内;同法在b区内滴加抗b血清一滴。

(3)使用消毒液对左手无名指进行消毒,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使用无菌三棱采血针快速刺破手指。

(4)用木棒的两端取血,分别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均匀。

(5)用无菌棉棒压迫手指止血。

(6)静置玻片数分钟后,观察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

3.实验结果:4.结果分析:实验二:试管凝集实验1.实验原理:试管凝集反应是在试管内将待检血清对倍稀释后,加入等量的已知颗粒性抗原与待检血清混合,然后观察试管内有无凝集快出现。

医学免疫学:实验2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医学免疫学:实验2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实验目的:
检测血清标本中有无HBsAb
材料:
48孔ELISA板
阳性对照血清(HBsAb) 阴性对照血清 酶标二抗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诊断试剂盒
洗涤液
底物A和B
微量加样器,待测血清标本等
实验方法
微孔板已包被HBsAg
HBsA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 ① ① ① ① ② ② ② ②A + + — — ③ ③ ③ ③ ④ ④ ④ ④B + + — — ⑤ ⑤ ⑤ ⑤ ⑥ ⑥ ⑥ ⑥C + + — — ⑦ ⑦ ⑦ ⑦ ⑧ ⑧ ⑧ ⑧D
实验结果
颜色变化或OD(吸光度)值
酶标板
酶标仪Βιβλιοθήκη 样+-1 2 3456
每孔加 50μl 不同的血清样本 Positive control (HBsAb) :1 滴 Negative control (NS): 1 滴
加样
+
- sample
加酶结合物
enzyme
每孔加酶结合物1滴 混匀, 37 ℃ 30 min.
放射物标记技术 酶标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免疫组化技术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双抗原夹心法
间接法
直接法
原理:间接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不显色
洗涤
洗涤
1.包被已知抗原 2.加入待测标本 (未知抗体?) 3.加入酶标二抗 (即抗抗体 :抗人Ig的抗体) 4.加入底物
颜色改变 = 待测标本中存在抗体
实验结果
呈红色片状凝集颗粒为阳性 实验结束后,洗涤试管;

10简述凝集反应的原理及凝集反应的类型

10简述凝集反应的原理及凝集反应的类型

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

它是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来发生凝聚现象,从而实现对特定抗原的检测和定量。

凝集反应的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相互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使得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可见的沉淀或凝聚现象。

这种凝聚现象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者光学仪器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凝集反应主要包括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和双重凝集反应等类型:1. 直接凝集反应直接凝集反应是指抗原与抗体直接结合形成凝集物质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直接发生的,不需要其他介质的参与。

该反应通常用于检测红细胞凝集抗体、细菌抗原等。

2.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是指抗原与抗体先间接结合,再与介体结合形成凝集物质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介体起到传递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使得凝集反应能够进行下去。

间接凝集反应通常用于检测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

3. 双重凝集反应双重凝集反应是指两种抗体与抗原之间分别发生凝集反应,最后抗原-抗体复合物之间再发生凝集现象的反应。

这种反应在研究免疫球蛋白结构和功能、检测致病微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凝集反应的类型多种多样,各自在临床诊断和免疫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不同类型凝集反应的原理和特点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凝集反应也为药物研发和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持。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凝集反应领域的研究中,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

它是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来发生凝聚现象,从而实现对特定抗原的检测和定量。

凝集反应的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相互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使得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可见的沉淀或凝聚现象。

这种凝聚现象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者光学仪器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凝集反应主要包括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和双重凝集反应等类型。

间接凝集反应应用

间接凝集反应应用

间接凝集反应应用随着生物技术及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在诊断、治疗及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间接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检测方法,可对血清或其它生物体液中的特定抗原进行检测。

本文将介绍间接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其在临床诊断、药物研究和免疫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一、间接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间接凝集反应指的是利用介体(如抗体)与携带抗原的降解产物结合使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常用红细胞、金胶粒子等)发生聚集,最终形成凝集的过程。

在间接凝集反应中,应用标准抗体与样品中存在的抗原结合后,利用介体与携带抗原的颗粒结合,从而形成凝集现象。

该方法的基本流程如下:1. 将试验表面涂上一层携带抗原的颗粒或颗粒偶联的蛋白质。

2. 取样品中的抗体,加入试管中使其与携带抗原的颗粒结合。

3. 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观察颗粒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由于间接凝集反应需要利用两种不同的抗体,因此比较灵敏且特异。

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使其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药物的研究。

间接凝集反应相对于其它免疫学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 灵敏度高:间接凝集反应能够检测极低水平的抗原或抗体。

2. 特异性好:该方法能够检测出特定的抗原或抗体,因此特异性相对较好。

3. 技术简单:间接凝集反应的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专业技能。

间接凝集反应也存在一些缺点:1. 时间较长:该方法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达到灵敏度时甚至需要overnight。

2. 结果可能存在误判:该方法所检测的不仅是具体的抗原或抗体,还可能存在交叉反应的情况,因此结果存在可能误判的情况。

3. 结果不直观:凝集反应后需要使用显微镜拍照观察,对一些缺乏专业操作技能的人员来说,结果可能不够直观。

1. 梅毒诊断:将特定的抗原涂在红细胞表面,检测患者的血清是否存在抗螺旋体梅毒抗体。

药物研究中需要对药物分子与生物体内的相应分子进行互作性研究,间接凝集反应可以用于药物和相应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的检测。

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血凝反应强度示意图
三、胶乳凝集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也是一种间接凝集试验,所用 的载体颗粒为聚苯乙烯胶乳,是一种直径约 为0.8μm大小的圆形颗粒,带有负电荷, 可物理性吸附蛋白分子,但这种结合牢固性 差。也可制备成具有化学活性基团的颗粒, 如带有羧基的羧化聚苯乙烯胶乳等,抗原或 抗体以共价键交联在胶乳表面。化学交联一 般通过缩合剂碳化二亚胺将胶乳上的羧基与 被交联物上的氨基缩合在一起。这种用交联 致敏的胶乳试剂性能稳定,保存期长。
例如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的间接血凝试验敏感度一般在2~ 5ng/ml,对献血员的筛检已不符合要求。
(二)抗体的检测
可用于检测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后产 生的抗体。
例如间接血凝试验或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用于 检测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以诊断 艾滋病、胶乳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抗溶血素O 等。也有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 例如类风湿因子胶乳凝集试验、抗DNA抗体 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等。
2.致敏
致敏用的抗原或抗体要求纯度高,并保持 良好的免疫活性。
用蛋白质致敏红细胞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 接法。直接法只须在低pH,低离子浓度下, 用醛化红细胞直接吸附即可。间接法则需 用偶联剂将蛋白质结合到红细胞上。常用 偶联剂为双偶氮联苯胺和氯化铬。
3.血凝试验
可在微量滴定板或试管中进行,将标本倍比稀释, 一般为1:64,同时设不含标本的稀释液对照孔。 在含稀释标本1滴的板孔(或试管)中,加入 0.5%致敏红细胞悬液1滴,充分混匀,置室温 1~2小时,即可观察结果。凡红细胞沉积于孔 底,集中呈一圆点的为不凝集(—)。如红细胞 凝集,则分布于孔底周围。根据红细胞凝集的程 度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图15-4),以++凝 集的孔为滴度终点。

lab-3间接凝集反应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

lab-3间接凝集反应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
析 (2)探讨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2)间接凝集反应检测类风湿因子原理
类风湿因子(RF)是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 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自 身抗体。目前已知有四种类风湿因子,即IgM型、IgA 型、IgG型、IgE型。其中IgM和IgA类风湿因子易于检 测,而IgG类风湿因子难于测出。IgA类风湿因子及IgM 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一般医院主要采用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类风湿因子。 将IgG吸附于聚苯乙烯胶乳上,RF与其反应可产生 凝集现象。
三 材料与器材(略)
四 操作步骤
(1)在3块载玻片上分别加一滴RF阳性血 清、RF阴性血清及待检血清。 (2)加20ul IgG致敏的胶乳于各血清样品 中,轻微晃动载玻片混匀。 (3)1 min 后观察凝集反应发生情况
五 注意事项
(1)器材要洁净、血清要新鲜、以确保结 果可靠 (2)注意阴性、阳性对照的设立 (3)注意血清及致敏胶乳加样量的比例
一 教学要求
学习凝集反应的类型及原理 掌握间接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凝集反应原理 细菌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后,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下,可以出现肉眼可见的凝 集现象,并将此种反应称为抗原抗体的凝集反应。根 据检测凝聚反应的条件可将起分为玻片法,试管法和 微量法。根据试验中抗原与抗体的检测方式分为2类: a.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抗体直接反应而凝集; b.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事先吸附或偶联于与免 疫无关的颗粒载体表面,制成致敏载体颗粒,再与相 应抗体反应。 此方法比较简单,但因敏感性较差,一般只用在 颗粒抗原免疫后抗体效价的检测、血型配型检测和细 菌检测等方面。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是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在适当条件下出现的肉眼可见现象,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直接凝集反应中,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包括简便快速的玻片法定性试验和试管微粒上,再与抗体作用,包括正向、反向、抑制、间接血凝和协同凝集试验。影响凝集反应的因素有电解质、酸碱度和温度等。凝集反应具有敏感、快速、操作简便的特点,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应性强,广泛用于检测各种抗原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后产生的抗体。

间接凝集试验实验报告讨论

间接凝集试验实验报告讨论

间接凝集试验实验报告讨论间接凝集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它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定抗体的存在来诊断某些疾病。

本实验报告将讨论间接凝集试验的原理、实验步骤、结果分析以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实验原理间接凝集试验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在该试验中,已知抗原与凝集素(通常是红细胞)结合,形成凝集素-抗原复合物。

当抗体存在时,它将与抗原结合,导致凝集素-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进而引发可见的凝集现象。

实验材料- 已知抗原的凝集素- 待测血清样本- 标准抗体- 微量滴定板- 显微镜或凝集观察装置实验步骤1. 准备微量滴定板,标记好每个孔的编号。

2. 将已知抗原的凝集素稀释至适当浓度,加入到每个孔中。

3. 将待测血清样本逐孔加入凝集素中,每个孔的血清量保持一致。

4. 轻轻摇动滴定板,使血清与凝集素充分混合。

5. 将滴定板置于室温下孵育一定时间,通常为30分钟。

6. 孵育结束后,观察每个孔中是否出现凝集现象。

7. 记录结果,将出现凝集的孔与标准抗体对照,确定抗体的存在与否。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通常以凝集滴度表示,即血清中抗体能引起凝集反应的最高稀释度。

凝集滴度越高,表明血清中抗体的浓度越高。

通过与标准抗体的对照,可以判断待测血清样本中是否含有特定抗体。

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凝集素的稳定性、血清样本的稀释度、孵育时间的控制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提高实验的可靠性,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凝集素的活性和血清样本的质量。

此外,间接凝集试验虽然操作简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因此,在实验结果的解读上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结论间接凝集试验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在疾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间接凝集试验的操作流程,还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为今后在类似实验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免疫学检验第十三章凝集反应

免疫学检验第十三章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抗球蛋白试验
第一节 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质
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凝集原(agglutinogen):凝集反应中的抗原。 •凝集素(agglutinin):凝集参与反应的抗体
(一)玻片凝集试验
方法评价:
定性试验 简便和快速 敏感度低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 特异性结合,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 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红细胞、聚苯乙烯乳胶 颗粒、炭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 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 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可见反应形成
阴性? 阳性?
凝集反应的分型
直接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应用:
菌种鉴定 血清学分型 血型鉴定
(二)试管凝集试验
在试管内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 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 现象。
0.5 0.5 0.5 0.5 0.5 弃掉0.5
菌液 1
2 3 45 6 7
结 果
试管凝集试验原理
结果
上清 清亮 轻度混浊 中等混浊 混浊 与对照相同
沉淀 大的凝集块 大多凝集管底 小、部分凝集块 很小的凝集颗粒 无凝集现象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了, 机体出现 免疫系统紊乱, 进而引起关节滑膜、软骨组 织慢性炎症和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乳胶凝集试验
• RF可与IgG的Fc段结合。将变性IgG包被 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此致敏胶乳在与 待测血清中的RF相遇时,即可发生肉眼可 见的凝集。
主要的试剂和器材
免疫学检验第十三章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的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autologous red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cell agglutination assay)与一般间接 assay) 血凝试验不同之处为反应中的红细胞是未经 致敏的受检者新鲜红细胞。 致敏的受检者新鲜红细胞。主要试剂材料为 抗人O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抗人O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能 与不论何种血型的红细胞结合, 与不论何种血型的红细胞结合,但不引起凝 集反应。 集反应。这种抗体与另一特异性抗体连接成 的双功能抗体可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的双功能抗体可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原;如 与特异性抗原连接, 与特异性抗原连接,则可用于检测标本中的 抗体。 抗体。 反应中的标本为受检者的全血。 反应中的标本为受检颗粒载体和相应的抗体, 诊断试剂为抗原致敏的颗粒载体和相应的抗体, 用于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与致敏抗原相同的抗原。 用于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与致敏抗原相同的抗原。 检测方法为将标本先与抗体试剂作用, 检测方法为将标本先与抗体试剂作用,然后再加 入致敏的载体,若出现凝集现象, 入致敏的载体,若出现凝集现象,说明标本中不 存在相同抗原,抗体试剂未被结合, 存在相同抗原,抗体试剂未被结合,因此仍与载 体上的抗原起作用。如标本中存在相同抗原, 体上的抗原起作用。如标本中存在相同抗原,则 凝集反应被抑制。 凝集反应被抑制。
醛化红细胞具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抗原或 抗体的能力, 抗体的能力,血凝反应的效果基本上与新 鲜红细胞相似。 鲜红细胞相似。如用两种不同醛类处理效 果更佳。也可先用戊二醛,再用鞣酸处理。 果更佳。也可先用戊二醛,再用鞣酸处理。 醛化红细胞能耐60℃加热, 醛化红细胞能耐60℃加热,并可反复冻融 不破碎, 可保存3 个月, 不破碎,在4℃可保存3~6个月,在- 20℃可保存一年以上。 20℃可保存一年以上。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原理示意图
4.协同凝集反应
协同凝集反应与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相类似, 协同凝集反应与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相类似, 但所用载体既非天然的红细胞, 但所用载体既非天然的红细胞,也非人工合 成的聚合物颗粒,而是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 成的聚合物颗粒,而是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 它的菌体细胞壁中含有A蛋白SPA具有与 它的菌体细胞壁中含有A蛋白SPA具有与 IgG的Fc段结合的特性 IgG的Fc段结合的特性,因此当这种葡萄球 段结合的特性, 菌与IgG抗体连接时 抗体连接时, 菌与IgG抗体连接时,就成为抗体致敏的颗 粒载体。如与相应抗原接触, 粒载体。如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出现反向间 接凝集反应。 接凝集反应。协同凝集反应也适用于细菌的 直接检测。 直接检测。
二、间接血凝试验
血凝试验是红细胞凝集试验的简称。 血凝试验是红细胞凝集试验的简称。间接 血凝试验是以红细胞作为载体的间接凝集 试验,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广泛, 试验,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广泛,其操作过 程如下: 程如下:
1.载体 1.载体
红细胞是大小均一的载体颗粒,最常用的为绵羊、 红细胞是大小均一的载体颗粒,最常用的为绵羊、 家兔、鸡的红细胞及O型人红细胞。 家兔、鸡的红细胞及O型人红细胞。新鲜红细胞能 吸附多糖类抗原, 吸附多糖类抗原,但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 较差。致敏的新鲜红细胞保存时间短,且易变脆、 较差。致敏的新鲜红细胞保存时间短,且易变脆、 溶血和污染,只能使用2 溶血和污染,只能使用2~3天。为此一般在致敏 前先将红细胞醛化,可长期保存而不溶血。 前先将红细胞醛化,可长期保存而不溶血。 常用的醛类有甲醛、戊二醛、丙酮醛等。 常用的醛类有甲醛、戊二醛、丙酮醛等。红细胞经 醛化后体积略有增大,两面突起呈圆盘状。 醛化后体积略有增大,两面突起呈圆盘状。
2.致敏 2.致敏
致敏用的抗原或抗体要求纯度高,并保持 致敏用的抗原或抗体要求纯度高, 良好的免疫活性。 良好的免疫活性。 用蛋白质致敏红细胞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 接法。直接法只须在低pH,低离子浓度下, 接法。直接法只须在低pH,低离子浓度下, 用醛化红细胞直接吸附即可。 用醛化红细胞直接吸附即可。间接法则需 用偶联剂将蛋白质结合到红细胞上。 用偶联剂将蛋白质结合到红细胞上。常用 偶联剂为双偶氮联苯胺和氯化铬。 偶联剂为双偶氮联苯胺和氯化铬。
间接凝集反应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药学与检验系
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 小的颗粒性载体的表面, 小的颗粒性载体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 或抗原)作用, (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的 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 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间接凝 集反应或被动凝集反应。
直接Coombs试验 直接Coombs试验
间接Coombs试验 (二)间接Coombs试验
用以检测游离的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用以检测游离的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将 受检血清和具有待测不完全抗体相应抗原 性的红细胞相结合。 性的红细胞相结合。再加入抗球蛋白抗体 就可出现可见的红细胞凝集( 15就可出现可见的红细胞凝集(图15-7)。 此试验多用于检测母体Rh( 抗体, 此试验多用于检测母体Rh(D)抗体,以 便及早发现和避免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便及早发现和避免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亦可对红细胞不相容的输血所产生的血型 抗体进行检测。 抗体进行检测。
第五节 抗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
抗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由Coombs于1945年 抗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由Coombs于1945年 建立,故又称为Coombs试验 试验, 建立,故又称为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 不完全抗体的一种很有用的方法。 不完全抗体的一种很有用的方法。所谓不完全抗 多半是7S的IgG类抗体 类抗体, 体,多半是7S的IgG类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牢 固结合,但在一般条件下不出现可见反应。 固结合,但在一般条件下不出现可见反应。 Coombs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 Coombs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连接 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 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特异抗体, 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特异抗体,使红细胞凝 集。 经常用作试验的有两类方法。 经常用作试验的有两类方法。
四、间接凝集反应的应用
间接凝集反应具有快速、敏感、操作简便、 间接凝集反应具有快速、敏感、操作简便、 无需特殊的实验设备等特点, 无需特殊的实验设备等特点,而且能用于 抗原或抗体的测定, 抗原或抗体的测定,因此在临床检验中广 为应用。 为应用。
(一)抗原的检测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可用于检测病原体的可 溶性抗原,也可用于检测各种蛋白质成分。 溶性抗原,也可用于检测各种蛋白质成分。 间接凝集反应的敏感度虽较沉淀反应高, 间接凝集反应的敏感度虽较沉淀反应高, 但低于新发展的各种标记免疫测定。 但低于新发展的各种标记免疫测定。 例如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例如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的间接血凝试验敏感度一般在2 的间接血凝试验敏感度一般在2~ 5ng/ml,对献血员的筛检已不符合要求。 5ng/ml,对献血员的筛检已不符合要求。
一、载体的种类及处理方法
常用载体有:红细胞( 型人红细胞, 常用载体有:红细胞(O型人红细胞,绵羊 红细胞)、聚苯乙烯胶乳颗粒、明胶颗粒、 )、聚苯乙烯胶乳颗粒 红细胞)、聚苯乙烯胶乳颗粒、明胶颗粒、 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火棉胶等。 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火棉胶等。 处理方法:颗粒表面的处理(醛化、鞣化、 处理方法:颗粒表面的处理(醛化、鞣化、 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
(二)抗体的检测
可用于检测细菌、病毒、 可用于检测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后产 生的抗体。 生的抗体。 例如间接血凝试验或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用于 检测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以诊断 检测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艾滋病、胶乳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抗溶血素O 艾滋病、胶乳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抗溶血素O 也有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 等。也有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 例如类风湿因子胶乳凝集试验、 DNA抗体 例如类风湿因子胶乳凝集试验、抗DNA抗体 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等。 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等。
3.血凝试验 3.血凝试验
可在微量滴定板或试管中进行,将标本倍比稀释, 可在微量滴定板或试管中进行,将标本倍比稀释, 一般为1:64,同时设不含标本的稀释液对照孔。 一般为1:64,同时设不含标本的稀释液对照孔。 在含稀释标本1滴的板孔(或试管) 在含稀释标本1滴的板孔(或试管)中,加入 0.5%致敏红细胞悬液1 0.5%致敏红细胞悬液1滴,充分混匀,置室温 充分混匀, 1~2小时,即可观察结果。凡红细胞沉积于孔 小时,即可观察结果。 集中呈一圆点的为不凝集( )。如红细胞 底,集中呈一圆点的为不凝集(—)。如红细胞 凝集,则分布于孔底周围。 凝集,则分布于孔底周围。根据红细胞凝集的程 度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 15- ),以++凝 度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图15-4),以++凝 集的孔为滴度终点。 集的孔为滴度终点。
二、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 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
1.(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1.(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2.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3.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4. 协同凝集反应
1.(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正向) 正向
用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 15(图15-1)。
2.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用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相 应抗原。 应抗原。
直接Coombs试验 (一)直接Coombs试验
将含球蛋白的试剂直接加到红细胞表面结 合抗体的细胞悬液中, 合抗体的细胞悬液中,即可见细胞凝集可 用玻片法定性测定, 用玻片法定性测定,也可用试管法作半定 量分析。常用于新生儿溶血症、 量分析。常用于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 性溶血症、 性溶血症、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贫血和医源 性溶血性疾病等的检测。 性溶血性疾病等的检测。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原理示意图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的特点是受检标本为 全血,不需分离血清, 全血,不需分离血清,采指血或耳垂血进 行试验,受检者即刻可知检测结果。 行试验,受检者即刻可知检测结果。此试 验已成功地用于抗HIV抗体的检测 抗体的检测。 验已成功地用于抗HIV抗体的检测。也有 检测HBsAg的试剂供应 的试剂供应, 检测HBsAg的试剂供应,其敏感度与间接 血凝试验相仿。 血凝试验相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