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凝集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
凝集素
1、玻片凝集反应: 、玻片凝集反应:
已知抗原 +
未知抗体
?
+
凝集团块 混浊
YES NO
2、试管凝集反应: 、试管凝集反应:
定量抗原 系列稀释抗体
不同程度的凝集反应 确定抗体的滴度
(一)玻片凝集试验
+
方法评价: 方法评价:
定性试验 简便和快速 敏感度低
应用: 应用:
凝集反应
排斥
抗原 抗原
抗体
抗原
抗原
抗原
抗原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 一、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 二、间接血凝试验 三、胶乳凝集试验 四、明胶凝集试验 五、间接凝集反应的应用 第四节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第五节 抗球蛋白试验 思考题 小结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Patient
8 6 4 1 <2 128 32 4 Titer 512 32 64 8
7
5
3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结果示意图
效价? 效价?
+
++
+++
++++
++++
三、胶乳凝集试验
四、明胶凝集试验
将病毒抗原或重组抗原吸附于粉 红色明胶颗粒上, 红色明胶颗粒上,当致敏颗粒与样品 血清作用时, 血清作用时,若血清含有抗病毒抗体 则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粉红色凝集
无结合
NS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有凝集颗粒
阴性
协同凝集试验
SPA:SPA-IgG Fc; SPA抗体致敏 抗体致敏------测抗原 测抗原 抗体致敏
原理图
混 合 SPA IgG SPA- IgG
SPA- IgG待测抗原 凝集颗粒
待测抗原
二、间接血凝试验
2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1/1024 Pos. Neg.
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
1、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2、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3、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4、协同凝集试验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用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抗体 用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抗体 --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载体颗粒
可溶性抗原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用抗体致敏载体----检测抗原 用抗体致敏载体----检测抗原 ----
检测血清中的抗红细胞抗体 检测血清中的抗红细胞抗体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在输血上的应用 血型抗原抗体的检查 对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性疾病的诊断 对溶血性贫血的研究 对细菌或立克次体的不完全抗体检查
冷凝集试验原理
混 合 37℃
抗原决定簇隐含, 抗原决定簇隐含,不能与抗体结合
37℃
混 合 暴露的抗原决定簇与抗体结合
菌种鉴定 血清学分型 血型鉴定
(二)试管凝集试验
在试管内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 在试管内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 在电解质的作用下, 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 现象。 现象。
试管凝集试验
0.5
菌液 1
0.5 0.5 0.5 0.5
弃掉0.5 弃掉0.5
2
3
4
5
6
7
结 果
试管凝集试验原理
实验材料: 1. 实验材料:
(7× 灭活的伤寒菌液 (7×108/ml), 待测血清
方法: 2. 方法:
1 2 0.5 0.5ml 0.5
0.5ml
弃掉 0.5
3 0.5 0.5ml 0.5
0.5ml
4 0.5 0.5ml 0.5
0.5ml
5 0.5 0.5ml 0.5
0.5ml
6
② 待测血清 ① ③
凝集反应
反应阶段: 反应阶段: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反应特点: 反应特点:
IgM的作用比IgG大数百倍 IgM的作用比IgG大数百倍 的作用比IgG IgG与抗原结合后 常不出现凝集反应, 与抗原结合后, IgG与抗原结合后,常不出现凝集反应,称不完 全抗体
可见反应形成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
生理盐 水(ml)
灭活的伤 寒菌液
0.1 0.9 0.9ml
0.5ml
0.5
0.5ml
抗体稀释度
1:20
1:40 1:80 1:160 1:320
彻底混匀
对照管

56℃, 1h ℃
4. 结果
上清 清亮 轻度混浊 中等混浊 混浊 与对照相同 沉淀 大的凝集块 大多凝集管底 小、部分凝集块 很小的凝集颗粒 无凝集现象 凝集程度 ++++ +++ ++ + -
临床应用:HIV检测 HBV检测 检测、 临床应用:HIV检测、HBV检测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第五节 抗球蛋白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 又称 Coombs试验 试验
直接Coombs Coombs试验 (一)直接Coombs试验
检测红细胞上抗体 不完全抗体
间接Coombs Coombs试验 (二)间接Coombs试验
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直接凝集反应 : 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 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 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凝集原(agglutinogen):凝集反应中的抗原。 凝集原(agglutinogen):凝集反应中的抗原。 凝集素(agglutinin):凝集参与反应的抗体 凝集素(agglutinin):
凝集反应定义
细菌、螺旋体、红细胞或细胞性抗原等颗 细菌、螺旋体、红细胞或细胞性抗原等颗 粒性抗原,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载体颗 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 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 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 特异性反应, 电解质存在下 发生特异性反应 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 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 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4℃
小结
凝集反应是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抗 凝集反应是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抗 细菌和红细胞 原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 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 原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 集现象。 现象。 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可以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可以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在医学检验中最常用的为间接血凝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在医学检验中最常用的为间接血凝试验、胶乳凝集试验 明胶试验。 和明胶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又称为 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又称为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不 试验 完全抗体的一种很有用的方法。直接Coombs试验用于病人 完全抗体的一种很有用的方法。直接 试验用于病人 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检测;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游离 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检测;间接 试验用于检测游离 的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的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五、间接凝集反应的应用
抗原的检测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可用于检测病 原体的可溶性抗原, 原体的可溶性抗原,也可用于检测各 种蛋白质成分。 种蛋白质成分。 抗体的检测 检测细菌、病毒、 检测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 后产生的抗体。 后产生的抗体。
第四节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未经致敏的受检者新鲜红细胞 试剂:抗人O 试剂:抗人O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载体颗粒
抗体
可溶性抗原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抑制
用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抗原 用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抗原 --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待检样品
凝集
待检样品
凝集抑制
抗 待测抗原 已知抗体 原
特异 结合
抗 体 复 合 物
NS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无凝集颗粒
阳性
抗 待测抗原 已知抗体 原 抗 体 分 散
载体
可溶性抗原 致敏
致 敏 颗 粒
NS
凝 集 颗 粒
一、载体种类及其处理方法
红细胞: 红细胞: 新鲜红细胞吸附蛋白质的能力差。 新鲜红细胞吸附蛋白质的能力差。一 般先醛化后应用。 般先醛化后应用。 聚苯乙烯胶乳颗粒: 聚苯乙烯胶乳颗粒: 可物理吸附蛋白质; 可物理吸附蛋白质;常制备带有化学 活性基团的颗粒
管底沉淀
凝集程度
最高稀释比例
待测血清的滴度
方法评价: 方法评价:
半定量试验 简便、 简便、快速 敏感度低 可有假阳性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Widal reaction Weil-felix reaction Wright test: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 交叉配血试验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颗粒性载 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 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 在电解质的作用下, 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 现象. 现象.
课后预习
一、放射免疫技术 二、荧光免疫技术
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
1.凝集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凝集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叫直接凝集反应, 2.什么叫直接凝集反应,什么叫间接凝集反 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应?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3.叙述间接血凝试验的原理。 叙述间接血凝试验的原理。 彩色胶乳凝集试验的特点是什么? 4.彩色胶乳凝集试验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不完全抗体? 5.什么是不完全抗体? 什么是直接Coombs? 什么是间接Coombs Coombs, 6.什么是直接Coombs? 什么是间接Coombs, 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7.叙述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类型及其原理? 叙述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类型及其原理? 8.叙述抗人球蛋白试验的临床应用 凝集反应的优缺点是什么? 9.凝集反应的优缺点是什么? 10.凝集反应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0.凝集反应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