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凝集反应

合集下载

实验五 凝集反应—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实验五  凝集反应—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实验五凝集反应由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文章介绍】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

BioRike博瑞克根据《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一书系统整理了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BioRike简介:BioRike(中文简称“博瑞克”)是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牌,由旗下专业的生命科学实验室BioRike博瑞克研发和生产。

BioRike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实验室,专门从事以Elisa试剂盒、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血清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

【实验目的】1.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类型及其用途。

2.熟悉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实验用品】1. 材料试剂:伤寒杆菌、大肠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伤寒杆菌H血清、伤寒杆菌H菌液、待测孕妇尿液、HCG阳性孕妇尿液、1:10稀释伤寒杆菌诊断血清、ABO血型标准血清、类风湿免疫诊断试验(用变性IgG致敏的乳胶颗粒)、HCG致敏乳胶试剂、兔抗HCG诊断血清、待测血清、生理盐水。

2.器材:洁净载玻片、巴氏吸管、乳胶皮头、接种环、酒精灯、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小试管、牙签、采血针、75%酒精棉球、无菌干棉球、试管架;1ml、5ml刻度吸管、37℃恒温箱(或37℃/56℃水浴箱)、显微镜。

【内容和方法】一、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1.原理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是将已知的抗体直接与未知的颗粒性抗原物质(如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等)混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两者对应便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即为阳性;如两者不对应便无凝集物出现,即为阴性。

此法属定性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抗原,如ABO血型鉴定、细菌鉴定和分型等。

5凝集反应

5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1、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2、玻片凝集试验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C.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D.为半定量实验E.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片凝集试验A.菌种鉴定B.血清学分型C.人类ABO血型鉴定D.定量检测前筛选试验E.血清抗体效价测定4、试管凝集试验的效价判断标准是依据出现肉眼可见的如下凝集现象A.+ B.+或++ C.++D.+++ E.++++5、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6、协同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是A.新鲜红细胞B.洗涤红细胞C.醛化红细胞D.聚苯乙稀颗粒E.金黄色葡萄球菌7、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红细胞是A.标准新鲜红细胞B.标准洗涤红细胞C.标准醛化红细胞D.受检者未致敏红细胞E.受检者致敏红细胞8、检测颗粒性抗原的血清学试验是A.直接凝集反应B.协同凝集反应C.琼脂扩散试验D.火箭免疫电泳E.对流免疫电泳9、妊娠试验乳胶凝集法属于A.直接凝集反应B.正向间接凝集试验C.反向间接凝集试验D.间接凝集抑制试验E.协同凝集试验10、关于直接Coombs试验,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B.可用试管法作半定量分析C.出现红细胞凝集为阴性D.多用于检测母体Rh抗体E.可对因红细胞不相容性输血产生的血型抗体进行检测11、关于间接Coombs试验,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B.检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C.出现红细胞凝集为阳性D.常用于新生儿溶血症的检测E.常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测12、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能用于A.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疾病的诊断B.血型抗原抗体的检查C.输血配型D.细菌或立克次体的可抗原检查E.溶血性贫血的研究13、对间接凝集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为颗粒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出现凝集B.分为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类C.需将可溶性抗原致敏于颗粒载体表面D.只能检测抗原E.只能检测抗体14、正向间接凝集试验A.抗体致敏载体,以检验标本中相应抗原B.用于检测标本中抗原C.形成肉眼可见凝集块者为阴性D.临床用于检测HBsAg.AFP等E.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相应的抗体15、反向间接凝集试验为A.可溶性抗原与载体结合B.检测待测抗体C.出现凝集颗粒或凝集块者为阴性D.常用乳胶、明胶颗粒等作为载体E.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16、对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抗原致敏颗粒载体B.检测标本中抗体C.以相应抗体作为诊断试剂D.出现凝集现象为阴性E.出现凝集现象为阳性17、关于协调凝集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致敏颗粒为与IgG相连的金黄色葡萄球菌B.桥连物为SPAC.抗体为IgM类D.是一种反向间接凝集试验E.可用于检查微量的可溶性抗原18、试管法凝集试验,错误说法是( )A.需适当电解质参与才出现可见凝集现象B.在一定温度范围,温度升高,反应加快C.水浴箱水面稍高于试管内液面有利于反应进行D.PH以6~8为宜E.PH过低,接近细菌抗原等点,可引起酸凝集19、玻片凝集试验( )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C.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D.为半定量实验E.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片凝集试验( )A.菌种鉴定B.血清学分型C.人类ABO血型鉴定D.定量检测前筛选试验E.血清抗体效价测定21、关于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中的红细胞是未经致敏的受检者红细胞B.试剂为抗人O型红细胞单克隆抗体C.只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D.受检标本为全血,不需分离血清E.出现凝集者为阳性22、免疫电泳最常用的载体是( )A.醋酸纤维薄膜B.琼脂糖凝胶C.淀粉凝胶D.果胶E.葡聚糖23、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何类抗体( )A.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GB.游离的IgGC.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MD.游离的IgME.以上都不是24、关于胶乳凝集试验的载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颗粒为聚苯乙烯胶乳B.是一种惰性载体C.是一种直径为0.8μm的圆形颗粒D.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能吸附蛋白质E.抗原或抗体以非共价键交联在胶乳表面25、直接凝集反应与间接凝集反应的根本区别是( )A.前者采用颗粒性抗原,后者是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载体颗粒上B.参与反应介质中电解质的浓度不同C.间接凝集反应敏感性比直接凝集反应敏感性高D.判断结果是在抗原抗体反应的不同阶段E.参与反应介质中的电解质不同26、关于凝集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反应的抗原可以是红细胞.细菌或致敏颗粒B.溶液中负离子强度愈大,抗原颗粒表面Z电位愈大C.降低溶液的粘滞度可促使凝集现象出现D.增加电解质可促使凝集现象出现E.IgM类抗体出现的凝集比IgG类抗体强27、凝集反应是( )A.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凝集现象B.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凝集现象C.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pH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D.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E.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28、关于协同凝集试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理与间接凝集反应类似B.所用载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含有SPAD.SPA具有与所有特异性抗体IgGFc段结合的特性E.可用于细菌.病毒.毒素及各种可溶性抗原的检测29.关于凝集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IgG类抗体的作用强度比IgM类抗体要大B.IgM类抗体的作用强度比IgG类抗体要大C.IgG类抗体常出现完全反应D.IgM类抗体常出现不完全反应E.可进行定量检测30、为促使凝集现象的出现可采取的措施是A.降低电解质B.用胰酶或神经氨酸酶处理C.降低试验溶液的黏滞度D.增加抗原量E.增加抗体量31、玻片凝集试验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C.能检测抗原,也能检测抗体D.为半定量试验E.常用于Widal反应(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三、名词解释1、滴度(效价):血清标本进行一系列倍比稀释后进行反应,以出现明显凝集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即滴度(效应)。

凝集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凝集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凝集反应的原理及应用引言凝集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它通常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

凝集反应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专一性相互作用,以可见的凝集成型来指示它们的相互结合。

本文将探讨凝集反应的原理及其在医学诊断和生物科研中的应用。

凝集反应的原理凝集反应的核心原理是抗原-抗体相互作用。

当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时,它们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的形成通常是由于抗原-抗体结合部位特异性相互吸引力的结果。

凝集反应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凝集反应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敏感化和凝集。

敏感化阶段在敏感化阶段,抗原首先与抗体结合形成可溶复合物。

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抗原与抗体之间的互相识别和结合。

抗原通常是一种生物标志分子,例如细菌的表面抗原、病毒的外壳蛋白等。

抗体则是由机体产生的专一性蛋白质,能够识别和结合抗原。

凝集阶段在凝集阶段,敏感化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会以可见的聚集形式存在。

这种聚集可以是线状的、颗粒状的或网状的。

凝集的形态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作用、复合物的浓度和环境条件有关。

凝集反应的结果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因此凝集反应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实验技术。

它可以用来检测疾病标记物、识别细菌和病毒、测定血型和检测免疫反应等。

凝集反应的应用凝集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列举了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1.医学诊断:凝集反应常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流感和细菌感染等。

它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血清中的抗原或抗体,并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类型和病情。

2.免疫学研究:凝集反应可以用来研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特性。

它可以用来检测特定抗原对应的抗体水平,评估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效果。

3.血型鉴定:凝集反应常用于血型鉴定,确定血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类型。

这对于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至关重要。

4.病原体检测:凝集反应可用于识别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

它可以快速检测标本中是否含有特定的病原体,并帮助确定感染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21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RBC为未经致敏 的受检者新鲜红 细胞,试剂:抗 人O型红细胞的 单克隆抗体
临床应用: HIV检测 HBV检测
22
四、胶乳凝集试验
致 敏 于 胶 乳 颗 粒
23
24
五、明胶凝集试验
将病毒抗原或重组抗原吸附于粉红色明 胶颗粒上,当致敏颗粒与样品血清作用 时,若血清含有抗病毒抗体则可形成肉 眼可见的粉红色凝集
抗体球蛋白
带负电荷较少,籍 +
电渗作用向负极泳

43
对流免疫电泳
结果分析: ✓ 无沉淀线出现则表明无相
应的抗原。 ✓ 沉淀线位于抗原抗体孔中
间,说明两者比例较适合 。 ✓ 沉淀线偏向抗原孔一方, 表示抗体浓度>抗原,反 之,则是抗体浓度<抗原 浓度。
44
二、火箭免疫电泳
+
Ab
-
单向免疫扩散+电泳,定量检测技术 注:只能测定ug/ml以上的含量
反应特点:
IgM 的作用比IgG大数百倍 IgG与抗原结合后,常不出现凝集反应,称不完全抗 体
5
可见反应形成
6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一、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质的作用
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常用的凝集试验有玻片法和试管法
25
第三节 抗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是 抗球蛋白参与的 间接血凝试验, 又称Coombs试验
直接Coombs试验 间接Coombs试验
26
(一)直接Coombs试验
抗球蛋白抗体
全血操作
检测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
应用:检测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特发性自

凝集反应的操作方法

凝集反应的操作方法

凝集反应的操作方法凝集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能够将分散的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聚集体。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条件来完成凝集反应。

下面将介绍凝集反应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在进行凝集反应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玻璃容器、搅拌棒、移液管等基本的实验器材,以及所需的化学试剂。

2. 调节溶液的pH值pH值是影响凝集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进行凝集反应之前,需要调节溶液的pH值,使其处于适宜的范围。

通常情况下,pH值的调节可以通过加入酸或碱来实现。

3. 加入凝集剂凝集剂是促使物质发生凝集反应的关键。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凝集剂逐渐加入溶液中,并进行充分的搅拌,以确保凝集剂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4. 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搅拌速度和时间的控制对凝集反应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适当增加搅拌速度和延长搅拌时间可以增加凝集的程度,但过高的搅拌速度和过长的搅拌时间可能会导致溶液的不稳定性。

5. 控制温度温度是影响凝集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反应条件来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

一般来说,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凝集反应的进行,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反应失控或产生副反应。

6. 观察和记录反应结果在进行凝集反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反应的结果。

这包括观察凝集物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方面的变化,并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分析和研究。

7. 分离和纯化凝集物在凝集反应完成后,我们需要对凝集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这可以通过离心、过滤、洗涤等方法来实现。

分离和纯化的目的是获取纯净的凝集物,并进一步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总结:凝集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能够将分散的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聚集体。

在进行凝集反应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调节溶液的pH值,加入凝集剂,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控制温度,观察和记录反应结果,以及分离和纯化凝集物。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
2
当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时,抗体的交联作 用克服了抗原颗粒表面的Z电位,而使颗粒 相互靠拢,聚集在一起。 当抗体的分子太少或分子量小,不能克服 相当厚度的离子云层时,则不能使颗粒聚 集。在凝集反应中IgM的作用远大于IgG。 为促使凝集现象的出现,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蛋白质和电解质,缩短颗粒间的距 离;2、增加溶液的黏稠度;3、用胰酶和 神经氨酸酶处理;4:以离心的方式克服颗 粒间的排斥力。
第五章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在适当 的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 象,称为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形成致 敏颗粒后,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也 能发生凝集反应。
1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凝集反应的发生分为两个阶段:1、抗原抗 体的特异性结合阶段;2、出现肉眼可见的 凝集现象。 颗粒性抗原在悬液中带负电荷,周围吸引 一层与之牢固结合的正离子,外面又排列 一层松散的负离子,构成一个双层电子云。 在松散层内界和外界间的电位差形成Z电位。 溶液中负离子强度越大,Z电位也越大,Z 电位使颗粒间互相排斥。
示意图
标准品抗原浓度测定
抗原浓度 1.测定沉淀环直径 2.在标准曲线上查找
不同病人抗原浓度测定
相应抗原浓度
35
单向扩散试验 (平板法)
沉淀环的直径与待测标本含量两种计算方法
Mancini曲线: 大分子抗原 时间扩散>48h, 常数K=C∕d2 普通坐标纸曲线
Fahey曲线: 小分子抗原 扩散时间24h 常数K=logC∕d 半对数坐标纸曲线
C为抗原浓度, d为沉淀环直径
36
Mancini曲线
Fahey曲线
T1为16~24h;T2为24~48h;T3为48h以 上,可见T3为直线,T1为反抛物线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实验方法】 1.用微量移液器吸取稀释液加于微量反应板的第1- 9孔内,每孔50微升,第10孔加50微升阳性对照血清。 2. 在第1孔中加50微升待检血清,混匀后吸出50微升 加于第2孔内,以此倍比稀释第8孔,并从第8孔中吸出50 微升弃去。 3. 将致敏红细胞混匀,从第9孔起以此向前各孔内加 入50微升致敏红细胞悬液,第10孔加50微升致敏红细胞悬 液。 4. 将反应板置于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分钟,37度静 置30分钟后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记录受检者红细胞凝集情况,根 据凝集情况,判断受检者的血型。
二、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 的颗粒性载体表面(这种载体与免疫无关), 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适量的电解质 存在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 反应。 根据载体的不同可将间接凝集反应分为: 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间接乳胶凝集试验(及 间接乳胶凝集抑制试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协 同凝集试验等。
【实验结果】 观察孔中红细胞凝集现象及其强弱程度, 记录结果。
协同凝集试验:细菌鉴定
【实验原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中的A蛋白 (SPA)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 的Fc段结 合。IgG的Fc段与SpA结合后,两个Fab段暴 IgG Fc SpA Fab 露在葡萄球体表面,仍保持其抗体活性和特异 性,当其与特异性抗原相遇时,出现特异凝集 现象。根据这一特性,将已知的特异性抗体吸 附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上,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的 凝集反应即为协同凝集试验。
【实验材料】 1.ABO标准血清:抗A分型试剂和 抗B分型试剂各1支。 2.1ml生理盐水的试管1支 3. 一次性采血针1枚、白瓷板1块、 一次性毛细吸管1支、75%酒精棉球和 灭菌干棉球
【实验方法】 1.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采血针 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滴1至2滴血液 于含有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血球悬液。 用干棉球止血。 2.取洁净载玻片1块,将抗A、B分型试剂分别 加1滴于白瓷板的两个圆孔内。 3. 用毛细吸管吸取血球悬液,在白瓷板的两 个圆孔内各加一滴,并充分混匀,放置5-10分钟。 4.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发生。如有凝集,可见 红细胞凝集成块;无凝集,红细胞呈均匀分散。 5.记录凝集情况,判定受检者的血型。

凝集反应的操作方法

凝集反应的操作方法

凝集反应的操作方法凝集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通过凝结剂将分散的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凝胶或固体的过程。

它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备材料、制药、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介绍凝集反应的操作方法。

凝集反应的操作方法可以分为溶液法和凝胶法两种。

溶液法是最常见的凝集反应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需要将反应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

然后,加入凝集剂,通过凝集剂的作用使溶液中的分散物聚集在一起,形成凝胶或固体。

溶液法中,选择合适的溶剂对于凝集反应的成功至关重要。

溶剂的选择应考虑溶剂与反应物的相容性、反应速率以及后续处理的便利性等因素。

常用的溶剂有水、有机溶剂(如乙醇、二甲基亚砜等)以及混合溶剂。

根据反应物的特性,可以选择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进行反应。

凝胶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凝集反应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需要将反应物悬浮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悬浮液。

然后,加入凝胶剂,通过凝胶剂的作用使悬浮液中的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凝胶或固体。

凝胶法中,选择合适的凝胶剂对于凝集反应的成功同样很重要。

凝胶剂的选择应考虑凝胶剂与反应物的相容性、凝胶速率以及后续处理的便利性等因素。

常用的凝胶剂有硅酸盐、聚合物凝胶剂等。

根据反应物的特性,可以选择适合的凝胶剂进行反应。

在凝集反应中,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也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

合理调控这些因素,可以控制凝集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性质。

温度的选择应根据反应物的热稳定性和反应速率来确定。

pH值的调节可以通过加入酸碱或缓冲溶液来实现。

反应时间的控制可以通过调整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条件来实现。

为了提高凝集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纯度,常常会采取一些辅助措施。

例如,可以采用搅拌、超声波处理等方法来促进反应物的混合和凝集过程。

还可以通过过滤、离心、干燥等方法对产物进行后处理,得到所需的固体产物。

总结起来,凝集反应是一种将分散物聚集成固体的化学反应。

在操作上,可以采用溶液法或凝胶法进行。

溶液法是将反应物溶解在溶剂中,加入凝集剂使其凝结。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高度特异性、可逆性表面结合等特点,并受电解质、温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包括直接凝集实验、间接凝集实验和间接凝集抑制实验三种类型。直接凝集实验是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反应,常用于血型的鉴定和细菌菌种的鉴定。间接凝集实验则是利用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结合后形成的致敏颗粒,再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这种方法更为灵敏。而间接凝集抑制实验则是在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作用后,再加入致敏颗粒,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检测和分析免疫复合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章凝集反应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5章凝集反应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抗原抗体在玻片上进行的反应,血型鉴定、细菌分型。
相应抗体
玻片法直接凝集反应示意图
(1)半定量试验-抗体效价测定。 (2)玻片凝集试验也可用试管法,如肥达外斐反应。 非特异性凝集可出现假阳性,必须做阴性对照(不加抗体, 只加抗原)。
1
2
3
4
5
6
6
7
1:2 1:4 1:8 1;16 1:32 1:64 1:64 1:128
临床检验中早期妊娠试验,现已被金标法替代。
三、间接血凝试验 间接血凝实验是以红细胞作为载体的间接凝集实验,用已 知的抗原或抗体致敏红细胞与标本中的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 合。常用绵羊、家兔等红细胞。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样本:患者全血(含有红细胞,血清中有待检的抗原或抗)。 试剂:抗红细胞单克隆抗体与已知抗体连接,检测未知抗 原。例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载体颗粒
抗原致敏颗粒
凝集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原理
已知 抗原
无抗体
胶乳 颗粒
载体颗粒
抗原致敏颗粒
无凝集
无相应抗体存在时无凝集现象发生
2.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用特异性抗体(已知)致敏载体检测未知抗原。
已知 抗体
待检 抗原
载体颗粒
抗体致敏颗粒
凝集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原理
已知 抗体
无抗原
载体颗粒
抗体致敏颗粒
无凝集
待检血清 (RH抗体)
不完全抗体 (RH抗体)
Rh抗原
凝集 现象
Rh+O型红细胞
抗人球蛋白
间接接coombs试验原理示意图
直接与间接Coombs试验的区别
试验 检测目的
样本
直接 红细胞表面的

实验:凝集反应

实验:凝集反应

实验一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是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凝集反应分为两类: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是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

间接凝集反应是小分子可溶性抗原吸附到颗粒载体(红细胞、药用炭和乳胶等)表面,再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凝集反应常用的实验方法:玻片法和试管法。

(一)试管凝集试验-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实验目的:了解试管凝集反应方法;掌握凝集效价的判定及其意义。

实验原理:试管凝集试验为半定量试验方法,常用已知红细胞(微生物中常用细菌)作为抗原液与一系列稀释的受检血清混合,保温后观察每管内抗原凝集程度,通常以产生明显凝集现象的最高稀释度作为血清中抗体的效价,亦称为滴度。

在试验中,由于电解质浓度和pH不适当等原因,可引起抗原的非特异性凝集,出现假阳性反应,因此必须设不加抗体的稀释液作对照组。

临床上常用的直接试管凝集试验为肥达试验(Widal test)和外斐试验(Weil-Felix test)。

在输血时也常用于受体和供体两者的红细胞和血清的交互配血试验。

实验材料:试管、吸管、试管架、记号笔;生理盐水、鸡红细胞、待检血清、温箱等。

37℃恒温培养箱等。

实验方法:①取洁净试管七支,依次编号;②用玻璃吸管在每管内都加NS0.5ml;③将第1试管内加入1:10待检血清0.5ml,液体吸注混匀3次以上,从中取出0.5ml加入第2个试管内,然后再吸注混匀3次取出0.5ml加入第3个试管内,依此类推,直到第6个试管取出0.5ml弃掉,不加入第7个试管,将第7个试管设为阴性对照管;④每管内都加鸡红细胞0.5ml;⑤混匀后放入37°C恒温箱内1.5h,观察结果表1-1 试管凝集实验方法试管号 1 2 3 4 5 6 7 (对照)生理盐水(ml)0.9 0.5 0.5 0.5 0.5 0.5 0.5待检血清(ml)0.1 0.5 0.5 0.5 0.5 (弃0.5) -红细胞(ml)0.5 0.5 0.5 0.5 0.5 0.5 0.5血清稀释度1:20 1:40 1:80 1:160 1:320 1:640 -37℃30 分钟结果判定++++ ++++ +++ ++ + - -实验结果:先观察生理盐水对照管(第7管),应不发生凝集,液体混浊,管底沉淀呈圆形,边缘整齐。

临床免疫学检验 课件 第5章 凝集反应

临床免疫学检验 课件 第5章 凝集反应
test )
4.协同凝集试验 (coagglutination test )
载体 可溶性抗原
粒颗敏致
用特异性抗原致 敏载体,检测标 本中的相应抗体 的方法。
致敏
NS
待测抗体
结果判读:凝集,阳性(+)。 不凝集,阴性(-)。
粒颗集凝
粒颗集凝 粒颗敏致
载体
已知抗体

致敏
用特异性抗体
致敏载体,检
NS
测标本中的相
? 结果判读: 已知Ab + 未知Ag → 凝集,阳性 (+)。 不凝集,阴性 (-)。
? 方法评价: 特异性强; 简便、快速 ;敏感度低。 ? 应用:ABO 血型鉴定。
细菌的鉴别与分型 。
ABO血型的鉴定
1.已知抗体
抗A
抗B
2.未知抗原 (待检RBC)
3.结果:
凝集
不凝集
4.结论: 受检者血型为:A型
?致敏颗粒(sensitized particle) :吸附有已知抗 原或抗体的颗粒。
粒颗敏致
载体 可溶性抗原 致敏
NS
粒颗集凝
一、常用载体种类及其处理方法
?红细胞: 新鲜红细胞吸附蛋白质的能力差。一
般先醛化后应用。
?聚苯乙烯胶乳颗粒: 可物理吸附蛋白质;常制备带有化学
活性基团的颗粒。
?活性炭: ?SPA:
? 方法评价:
– 特异性易受影响; 敏感性不高。
? 应用:
– 多用以测定 抗体的含量 (效价、滴度 )。 –肥达氏反应 、外斐氏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 。
0.5 0.5 0.5 0.5 0.5 弃掉0.5
菌液 1
2 3 45 6 7
结 果

免疫学检验-5-凝集反应

免疫学检验-5-凝集反应

五、凝集反应的类型
• 直接凝集反应。 • 间接凝集反应。 • 其他凝集技术。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
(direct agglutination t颗粒性抗原 + 相应抗体 → 肉眼可见凝集块
(细菌,RBC等)
NS
参与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 ; 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
非特异性凝集可干扰结果的判断:若抗原与抗体并 不对应,但存在非特异性凝集-可导致假阳性结果。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的不同点
不同点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抗原性质 颗粒性或可溶性抗 原致敏颗粒,呈颗 粒悬液
反应时间 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稀释对象 稀释抗体
观察现象 凝集块,液体变清
可溶性,大多呈 透明胶状溶液
数小时至数天 稀释抗原 沉淀物
二、发生机制
分两阶段进行。 特异性结合阶段
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速度快,不可见。
可见反应阶段-出现肉眼可见特异性凝集。
抗原抗体复合物进一步交联聚集所致。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发生机制
分两阶段进行。 特异性结合阶段
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速度快,不可见。
可见反应阶段-出现肉眼可见特异性凝集。
环境因素:
电解质(生理盐水) 酸碱度:避免酸凝集。 温度:37℃。
抗原与抗体的适当比例
• 易出现抗体过量-前带抑制。
四、凝集反应的应用
抗原( Ag)或抗体( Ab )的定性检测
– 未知Ag(或Ab)+已知Ab(或Ag)→是否出现凝集 若出现凝集,则表明有相应Ag(或Ab)存在; 若不出现凝集,则表明无相应Ag(或Ab)存在。
• 方法评价:

医学免疫学:第五章(2) 凝集反应

医学免疫学:第五章(2) 凝集反应

第五章(2)凝集反应Chapter 15 Agglutination Test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目的要求·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及临床应用;熟悉:凝集反应的技术要点、实验影响因素、方法评价、间接凝集常用的载体;了解:凝集反应各阶段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1。

凝集反应的特点与类型。

2。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3。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间接血凝试验,胶乳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

4.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5.抗球蛋白试验。

第二部分测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2.玻片凝集实验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C.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D.为半定量实验E.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片凝集试验A。

菌种鉴定 B。

血清学分型 C。

人类ABO血型鉴定D.定量检测前筛选试验 E。

血清抗体效价测定4.试管凝集试验的效价判断标准是依据出现肉眼可见的如下凝集现象A.“+”B.“+或++”C.“++”D.“+++”E.“++++”5.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6.协同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是A.新鲜红细胞B.洗涤红细胞C.醛化红细胞D.聚苯乙烯颗粒E.金黄色葡萄球菌7.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红细胞是A.标准新鲜红细胞B.标准洗涤红细胞C.标准醛化红细胞D.受检者未致敏红细胞E.受检者致敏红细胞(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实验中,促进凝集现象的措施有A.低温离心 B.增加电解质或蛋白质 C.加入右旋糖酐或葡聚糖D.用胰酶处理 E.加入抗原2。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五章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五章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precipitate forms in regions of Ab or Ag excess.
Radial Immunodiffusion (RID)
Two methodologies of RID
Fahey method A linear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log of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precipitin ring prior to equivalence (or completion)
FIGURE 6-5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of radial & double immunodiffusion. : precipitation reactions in gels yield visible precipitin lines; no visible
Ability of a test to correctly identify individuals who HAVE a given disease/condition
How likely is the test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a characteristic in someo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简单易行 特异性好 灵敏度低(10µg/ml) 时间长
免疫电泳技术
免疫电泳技术(immuno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是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直流电场 的作用下,在凝胶内加速定向运动,彼此相 遇结合,在比例合适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物。
免疫电泳技术

凝集反应原理

凝集反应原理

凝集反应原理
凝集反应是一种在化学反应中形成或聚集更大分子或物质的过程。

在这种反应中,小分子或物质通过化学键的重组,结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分子或物质。

这种过程通常涉及到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或共享。

凝集反应在化学合成、生物学和材料科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凝集反应通常需要特定条件下的加热或提供适当的催化剂。

在加热的过程中,分子或物质之间的能量增加,使得它们更容易发生结合和聚集。

催化剂则可以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使得反应更加迅速和高效。

凝集反应在有机化学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酸催化的酯化反应就是一种凝集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酸催化剂将醇和酸酐反应,生成酯这个较大的分子。

另一个例子是烯烃的聚合反应,其中烯烃单体分子通过共享电子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生物学中的凝集反应常常涉及蛋白质或多肽之间的结合。

例如,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就是一种凝集反应。

在相应的条件下,抗原和抗体可以通过电子转移或共享来形成一个稳定的复合物。

材料科学中的凝集反应可以用于制备纳米颗粒、薄膜或其他复杂结构。

例如,溶胶-凝胶法可以通过控制溶胶粒子的凝结过
程来制备高质量的纳米颗粒或薄膜。

总而言之,凝集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过程,通过将小分子或
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较大分子或物质。

这种反应在化学合成、生物学和材料科学中具有广泛应用。

凝集反应原理

凝集反应原理

凝集反应原理
凝集反应是一种动力学过程,涉及到液滴或颗粒之间的聚集和结合。

在凝集反应中,有两种主要的力驱动着颗粒或液滴的聚集:卡宾强度和键合强度。

卡宾强度是一种负向力量,它使得颗粒或液滴在聚集中受到排斥,而键合强度则是一种正向力量,它使得颗粒或液滴聚集在一起。

凝集反应通常在溶液中发生,其中溶质的浓度超过饱和点,从而形成溶解物的聚集体。

这些聚集体可以是液滴、颗粒或胶体。

溶解物的聚集体在溶液中往往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因此它们能够参与凝集反应。

在凝集反应中,聚集体之间的结合是通过吸附作用、共價键和非共價键等强力发生的。

这些强力可以使聚集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更大的聚集体。

凝集反应的程度和速率取决于溶液中溶解物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和pH值等因素。

凝集反应的应用广泛,包括颗粒物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通过控制凝集反应,可以制备具有特定形状、大小和性质的纳米颗粒,用于药物传递、光学传感和催化反应等应用。

另外,凝集反应还可以用于水处理、废物处理和污染物去除等环境工程中。

总之,凝集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学过程,涉及到颗粒或液滴之间的聚集和结合。

通过控制凝集反应,可以制备具有特定性质的颗粒,并在各种应用中发挥作用。

《凝集反应》课件

《凝集反应》课件
特性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可逆 性、比例性、阶段性等特点。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颗粒状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出现 的凝集现象。如玻片凝集试验、试管 凝集试验等。
在间接凝集反应的基础上,加入特异 性抗体,使原有的间接凝集现象受到 抑制。常用于测定激素、抗原等小分 子物质。
间接凝集反应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与凝集反应的结合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样本处理和检 测。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改善凝集反应 的条件和效果,为凝集反应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最适pH值下,凝集反应的速 率和程度可能达到最大值。
pH值的改变可能影响分子的构 象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凝集反 应的进行。
Part
04
凝集反应的实验操作与演示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
试管、滴管、抗A血清、抗B血清、A型血、B型血、O型血等。
实验设备
显微镜、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等。
实验试剂
生理盐水、洗涤液等。
细菌凝集试验可用于鉴定细菌种类、检测抗体水平以及诊断某些传染病 。
常见的细菌凝集试验包括伤寒沙门氏菌的肥达试验和副伤寒甲、乙的副 伤寒沙门氏菌的肥达试验等。
病毒凝集反应的实例
病毒凝集反应是指病毒颗粒与细胞表面 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聚集的现象。
病毒凝集反应可用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例如流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准确性。
凝集反应的热力学
热力学研究反应的平衡常数、能 量变化和熵变等性质,对于理解 凝集反应的机理和性质非常重要

热力学参数如焓变、熵变和吉布 斯自由能变等可以描述反应的能
量变化和平衡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血清中的抗红细胞抗体 检测血清中的抗红细胞抗体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在输血上的应用 血型抗原抗体的检查 对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性疾病的诊断 对溶血性贫血的研究 对细菌或立克次体的不完全抗体检查
冷凝集试验原理
混 合 37℃
抗原决定簇隐含, 抗原决定簇隐含,不能与抗体结合
37℃
混 合 暴露的抗原决定簇与抗体结合
课后预习
一、放射免疫技术 二、荧光免疫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题
1.凝集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凝集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叫直接凝集反应, 2.什么叫直接凝集反应,什么叫间接凝集反 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应?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3.叙述间接血凝试验的原理。 叙述间接血凝试验的原理。 彩色胶乳凝集试验的特点是什么? 4.彩色胶乳凝集试验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不完全抗体? 5.什么是不完全抗体? 什么是直接Coombs? 什么是间接Coombs Coombs, 6.什么是直接Coombs? 什么是间接Coombs, 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7.叙述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类型及其原理? 叙述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类型及其原理? 8.叙述抗人球蛋白试验的临床应用 凝集反应的优缺点是什么? 9.凝集反应的优缺点是什么? 10.凝集反应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0.凝集反应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载体
可溶性抗原 致敏
致 敏 颗 粒
NS
凝 集 颗 粒
一、载体种类及其处理方法
红细胞: 红细胞: 新鲜红细胞吸附蛋白质的能力差。 新鲜红细胞吸附蛋白质的能力差。一 般先醛化后应用。 般先醛化后应用。 聚苯乙烯胶乳颗粒: 聚苯乙烯胶乳颗粒: 可物理吸附蛋白质; 可物理吸附蛋白质;常制备带有化学 活性基团的颗粒
4℃
小结
凝集反应是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抗 凝集反应是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抗 细菌和红细胞 原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 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 原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 集现象。 现象。 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可以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可以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在医学检验中最常用的为间接血凝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在医学检验中最常用的为间接血凝试验、胶乳凝集试验 明胶试验。 和明胶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又称为 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又称为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不 试验 完全抗体的一种很有用的方法。直接Coombs试验用于病人 完全抗体的一种很有用的方法。直接 试验用于病人 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检测;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游离 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检测;间接 试验用于检测游离 的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的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生理盐 水(ml)
灭活的伤 寒菌液
0.1 0.9 0.9ml
0.5ml
0.5
0.5ml
抗体稀释度
1:20
1:40 1:80 1:160 1:320
彻底混匀
对照管

56℃, 1h ℃
4. 结果
上清 清亮 轻度混浊 中等混浊 混浊 与对照相同 沉淀 大的凝集块 大多凝集管底 小、部分凝集块 很小的凝集颗粒 无凝集现象 凝集程度 ++++ +++ ++ + -
Patient
8 6 4 1 <2 128 32 4 Titer 512 32 64 8
7
5
3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结果示意图
效价? 效价?
+
++
+++
++++
++++
三、胶乳凝集试验
四、明胶凝集试验
将病毒抗原或重组抗原吸附于粉 红色明胶颗粒上, 红色明胶颗粒上,当致敏颗粒与样品 血清作用时, 血清作用时,若血清含有抗病毒抗体 则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粉红色凝集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载体颗粒
抗体
可溶性抗原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抑制
用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抗原 用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抗原 --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待检样品
凝集
待检样品
凝集抑制
抗 待测抗原 已知抗体 原
特异 结合
抗 体 复 合 物
NS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无凝集颗粒
阳性
抗 待测抗原 已知抗体 原 抗 体 分 散
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
凝集素
1、玻片凝集反应: 、玻片凝集反应:
已知抗原 +
未知抗体
?
+
凝集团块 混浊
YES NO
2、试管凝集反应: 、试管凝集反应:
定量抗原 系列稀释抗体
不同程度的凝集反应 确定抗体的滴度
(一)玻片凝集试验
+
方法评价: 方法评价:
定性试验 简便和快速 敏感度低
应用: 应用:
临床应用:HIV检测 HBV检测 检测、 临床应用:HIV检测、HBV检测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第五节 抗球蛋白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 又称 Coombs试验 试验
直接Coombs Coombs试验 (一)直接Coombs试验
检测红细胞上抗体 不完全抗体
间接Coombs Coombs试验 (二)间接Coombs试验
管底沉淀
凝集程度
最高稀释比例
待测血清的滴度
方法评价: 方法评价:
半定量试验 简便、 简便、快速 敏感度低 可有假阳性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Widal reaction Weil-felix reaction Wright test: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 交叉配血试验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颗粒性载 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 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 在电解质的作用下, 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 现象. 现象.
凝集反应
反应阶段: 反应阶段: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反应特点: 反应特点:
IgM的作用比IgG大数百倍 IgM的作用比IgG大数百倍 的作用比IgG IgG与抗原结合后 常不出现凝集反应, 与抗原结合后, IgG与抗原结合后,常不出现凝集反应,称不完 全抗体
可见反应形成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
菌种鉴定 血清学分型 血型鉴定
(二)试管凝集试验
在试管内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 在试管内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 在电解质的作用下, 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 现象。 现象。
试管凝集试验
0.5
菌液 1
0.5 0.5 0.5 0.5
弃掉0.5 弃掉0.5
2
3
4
5
6
7
结 果
试管凝集试验原理
凝集反应定义
细菌、螺旋体、红细胞或细胞性抗原等颗 细菌、螺旋体、红细胞或细胞性抗原等颗 粒性抗原,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载体颗 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 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 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 特异性反应, 电解质存在下 发生特异性反应 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 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 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凝集反应
排斥
抗原 抗原
抗体
抗原
抗原
抗原
抗原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 一、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 二、间接血凝试验 三、胶乳凝集试验 四、明胶凝集试验 五、间接凝集反应的应用 第四节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第五节 抗球蛋白试验 思考题 小结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五、间接凝集反应的应用
抗原的检测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可用于检测病 原体的可溶性抗原, 原体的可溶性抗原,也可用于检测各 种蛋白质成分。 种蛋白质成分。 抗体的检测 检测细菌、病毒、 检测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 后产生的抗体。 后产生的抗体。
第四节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未经致敏的受检者新鲜红细胞 试剂:抗人O 试剂:抗人O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实验材料: 1. 实验材料:
(7× 灭活的伤寒菌液 (7×108/ml), 待测血清
方法: 2. 方法:
1 2 0.5 0.5ml 0.5
0.5ml
弃掉 0.5
3 0.5 0.5ml 0.5
0.5ml
4 0.5 0.5ml 0.5
0.5ml
5 0.5 0.5ml 0.5
0.5ml
6
② 待测血清 ① ③
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直接凝集反应 : 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 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 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凝集原(agglutinogen):凝集反应中的抗原。 凝集原(agglutinogen):凝集反应中的抗原。 凝集素(agglutinin):凝集参与反应的抗体 凝集素(agglutinin):
无结合
NS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有凝集颗粒
阴性
协同凝集试验
SPA:SPA-IgG Fc; SPA抗体致敏 抗体致敏------测抗原 测抗原 抗体致敏
原理图
混 合 SPA IgG SPA- IgG
SPA- IgG待测抗原 凝集颗粒
待测抗原
二、间接血凝试验
2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1/1024 Pos. Ne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