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歌中关于意象“夜”的研究
略论晚唐诗歌中的玉意象
略论晚唐诗歌中的玉意象作者:王欢庆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3期摘要:早期玉器的主要功能是祭祀,随着时代的发展,玉被赋予了一系列美好的品质,并成为历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的意象。
唐诗中运用了大量玉意象,而晚唐诗歌中的玉意象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玉;意象;晚唐诗歌;特点一、玉器的功能与内涵《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1)。
就目前所知,中国史前玉器年代最早的是兴隆洼文化玉器,还有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玉器,距今八千年,其中尤其以发现于辽西一代的兴隆洼文化玉器,材料最为完整,最具典型意义。
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在什么时期,学界看法不一。
考古发现中所见的最早玉制品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早期成熟的玉器出土于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遗存。
一般认为,早期玉器主要用于标志佩带者的特殊身份,以及祭祀,是一种神器和礼器。
由于玉具有温润、细腻、缜密、坚硬的物理属性,所以古人便将对美好品行和高尚情操的追求赋予玉。
这样一来,玉就被人格化了。
古人把玉的这种社会属性称之为“德”。
《礼记·聘义》中说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如果说史前人类崇拜玉主要是看重玉的通神功能。
那么在儒家的思想中,玉代表的是一种精神追求,因为玉所具有的某些物理属性,符合儒家对士人的要求,所以玉成为美好道德品质的象征。
二、晚唐诗歌与玉意象作为一种物象,早期人们对玉的认识主要在其自然属性和功用方面。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不少篇章都出现玉意象。
《诗经》中出现的玉主要用于三方面:祭祀、装饰和馈赠。
《楚辞》中的玉开始具有象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作品中的玉意象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玉是美的象征,玉意象也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
李商隐诗歌夜意象描写
文学研究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23.06.019李商隐诗歌夜意象描写韩大强(信阳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河南信阳464000)摘 要:夜意象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书写主题㊂唐代诗歌夜意象描写丰富而且多元,晚唐诗人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近600首诗歌中,关于 夜 的意象描写很多,且以 夜 为核心的词汇非常丰富㊂统计发现,李商隐诗歌中关于夜意象的描写有550余处,说明其诗歌创作不仅善于运用夜意象,而且夜意象描写丰富㊁密集㊂李商隐诗歌夜意象具有时间㊁情感㊁社会指向,大致可以归纳为黄昏意象㊁灯烛意象㊁月意象㊁梦意象等几种类型,这些意象显示出其诗歌的凄寒孤寂㊁朦胧哀艳㊁幽怨感伤等审美特征,而这种特征是由晚唐时代风貌㊁精神流变等社会因素以及身世家庭㊁性格爱好等个体因素使然㊂关键词:李商隐;夜意象;审美特征O S I D :中图分类号:I 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23)06-0112-09一㊁李商隐诗歌夜意象的描写概况唐王朝到了晚期已是满目疮痍㊁危机四伏,整个社会精神萎靡不振㊂面对日薄西山的国运和自己无法左右的 多舛命运 ,众多诗人产生了一种摆脱不掉的绝望情绪㊂他们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理想破灭㊁前途渺茫㊁迷茫痛惜的悲剧心态常使用一些与时代㊁社会㊁个体心理息息相关的意象,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夜意象㊂ 夜 作为自然景观和生活时空域,不仅本身蕴含着自然之美,而且浸润着个体心理体验和时代底色㊂明代诗评家胡应麟说: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㊂ [1]97当某一意象被诗人反复选取,它正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 [2]2㊂诗歌意象与审美趣味密切相关,作家在构建诗歌意象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特质和审美情趣㊂夜意象的营造成为晚唐诗人的共同趣向,如杜牧‘齐安郡晚秋“: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㊂ 李商隐‘正月崇让宅“: 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㊂ 温庭筠‘和王秀才伤歌姬“: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㊂ 许浑‘司韦少尹伤故卫尉李少卿“: 香街宝马嘶残月,暖阁佳人哭晓风㊂ 杜荀鹤‘不第东归别友人“: 芳草缘流水,残花向夕阳㊂ 这些与夜意象密切相关的诗句透露出晚唐时期士人们内心的悲凉与哀怨,充满着浓郁的感伤情绪㊂在晚唐诗人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近600首诗歌中,关于 夜 的意象描写非常丰富,且以 夜 为核心的词汇很多,有550多条,主要有 夜㊁月㊁梦㊁灯烛㊁晚㊁更 等㊂据笔者统计①,李商隐诗中运用 夜 以及与 夜 相关的词的分布情况大致如下㊂第一是 夜 一词出现最多,共计用了139次(含题目中14次),有今夜㊁夜永㊁昨夜㊁中夜㊁此夜㊁夜阑㊁夜长㊁夜深㊁夜色㊁夜将阑等㊂第二是 月 一词,出现103次(含题目7次),有明月㊁清月㊁霜月㊁凉月㊁雪月㊁孤月㊁皓月㊁皱月㊁落月㊁江月㊁宫月等㊂第三是 梦 一词,出现80次(含题目2次),有初梦㊁晓梦㊁春梦㊁旅梦㊁梦幻㊁风流梦㊁还乡梦㊁神女梦㊁高唐梦㊁云雨梦㊁襄王梦等㊂第四是 灯烛 一词,出现59次(含题目2次),有明烛㊁花烛㊁华灯㊁金灯㊁寒灯㊁残灯㊁孤灯㊁幽烛等㊂第五是黄昏及与黄昏有关的词如 晚 暮 等㊂ 黄昏 一词直接出现11次,与黄昏有关的 夕阳 等词出现30余次,有夕阳㊁夕照㊁夕曛㊁落日㊁落辉㊁斜阳㊁斜辉㊁斜照㊁残阳㊁日西㊁日薄㊁日落等; 晚 一词,出现35次(含题目5次),有晚霞㊁晚日㊁晚落㊁晚晴㊁晚雨㊁晚醉㊁向晚㊁早晚等; 暮 一词,出现34次(含题目1次),有暮霞㊁暮愁㊁暮雨㊁暮蝉㊁薄暮㊁日暮等㊂其他还有 星 出现26次,如星精㊁星汉㊁星斗㊁星光㊁星桥㊁星河㊁幽星等; 更 出现13次,如寒收稿日期:2023-08-10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2C WX 046)作者简介:韩大强(1964 ),男,河南罗山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㊂㊃211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第43卷 第6期 2023年11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43N o .6N o v .2023更㊁初更㊁三更㊁五更㊁残更㊁更深㊁更阑等; 宵 出现了11次,如清宵㊁昨宵㊁良宵㊁残宵㊁烟宵㊁三宵㊁侵宵㊁连宵等㊂统计表明,李商隐诗歌中与夜有关的描写有550余处㊂说明李商隐诗歌不仅善于夜意象描写,而且夜意象描写非常丰富㊁密集㊂学界关于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研究也较为丰富㊂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㊂一是春㊁柳㊁花㊁月㊁天㊁雨㊁雪㊁荷花㊁落花以及蝶㊁蝉㊁蜂㊁禽鸟等自然景物和动物,其中涉及夜意象中的 月 意象研究有何津㊁胡遂㊁刘小兵等②㊂二是灯烛㊁帘幕㊁琴弦㊁蓬莱㊁仙山等景物,其中涉及夜意象中的 灯烛 意象研究有冀秀美㊁赵丹萍㊁何世剑等③㊂三是梦㊁巫山云雨㊁香草美人㊁儒释道㊁仙道㊁嫦娥㊁贾谊㊁谪仙等比喻象征物,其中涉及夜意象中的 梦 意象研究有何光超㊁胡菁娜等④㊂此外一些学者还对爱情㊁时空㊁伤春㊁视觉㊁审美㊁人文㊁模糊等心灵感应物等方面的意象进行了讨论㊂由此观之,学界关于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较为丰富多元,其中,对夜意象如黄昏㊁灯烛㊁月㊁梦等也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㊂总体来看,单向度的孤立的分析较多,缺乏总体的深度的关联阐释㊂基于此,本文将李商隐诗歌中关于夜意象的词语进行全面统计与梳理,并结合时代背景㊁创作语境㊁个体心理活动等方面分析其诗歌夜意象描写产生的深层原因和美学特质㊂二、李商隐诗歌夜意象描写及向度意象由特定的语境生成,如果脱离了具体语境, 孤立的各物便不复成其为意象了 [3]12㊂意象可以表达离别相思之愁㊁怀乡恋土之情㊁寂寞失意之悲㊁宇宙人生之思㊁超拔脱俗之志㊂李商隐诗歌的夜意象丰富且呈现出多面向㊂(一)李商隐诗歌夜意象的营造指向在李商隐诗歌中直接使用 夜 一词一共出现139次(含题目14次)㊂李商隐诗歌中的 夜 不仅具有自然特质,而且具有情感隐示,还蕴含着时代气息㊂认真分析李商隐诗歌营造夜意象的技巧,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其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且能够深刻体味其深婉细腻的内心情感,还可以欣赏其精湛的艺术表达技巧㊂李商隐诗歌中的夜意象具有时间㊁情感㊁社会等指向㊂1.时间指向夜 是李商隐诗歌最常使用的一种时间意象㊂ 夜 本义是指从天黑到天亮这段时间,一般是人归家㊁鸟归巢,万物安息的时候,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黑暗㊂夜晚的景物与白天迥异,是另一种的多姿多彩;人的活动也与白天不同,是另一种的多种多样㊂李商隐诗歌有较大的一部分内容是对 夜 进行直接描写的㊂如‘夜出西溪“: 月澄新涨水,星见欲销云㊂ ‘夜冷“: 树绕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㊂ 前首写刚刚上涨的春水在月光下多么清澄,欲散之微云里闪现出数点明星;后首描写在月光照射下树影参差,夜风中摇曳的萝蔓阻隔了砧声与笛声㊂这两首诗对 夜 的景物进行直接描摹㊂又如‘西亭“: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㊂ ‘宫中曲“: 云母滤宫月,夜夜白于水㊂ ‘微雨“: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㊂ 这里的 此夜 夜夜 夜凉 等都是关于夜的生动描写㊂另外还有与 夜 有关的物件,如‘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 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㊂ ‘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 六曲屏风江雨急,九枝灯檠夜珠圆㊂ ‘骄儿诗“: 又复纱灯旁,稽首礼夜佛㊂ 夜钟 夜珠 夜佛 等都是参与了夜意象建构的具体物件㊂李商隐诗歌还喜欢把 夜 当作写景抒情的一个时间域和空间背景㊂如‘春宵自遣“: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㊂ ‘龙池“: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㊂ ‘谢书“: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云㊂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月光映照着花儿;半夜时分才狂欢散席,强调宫中醉生梦死㊁尔虞我诈的生活现实; 半夜传衣 主要是作者表达感激令狐楚的提携之恩,此处 半夜 是一个虚化的时间词㊂又如‘月夕“: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㊂ ‘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夜归碣石馆,朝上黄金台㊂ ‘代应二首“: 昨夜双沟败,今朝百草输㊂ 这里的 此夜夜归 昨夜 等表明了特定时间与场域,也是人物活动的背景㊂2.情感指向夜意象的自然特质触发人们的情感,具有隐喻性,夜的寂静㊁幽远㊁冷清极易引发诗人孤独㊁凄凉㊁惆怅㊁落寞之感㊂如李商隐的‘燕台诗四首“: 帘钩鹦鹉夜惊霜,唤起南云绕云梦㊂ ‘河内诗二首“: 嫦娥衣薄不禁寒,蟾蜍夜艳秋河月㊂ ‘银河吹笙“: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㊂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㊂ 这几首艳情诗,是李商隐早年与女冠的恋情回顾,人约黄昏后,约会一般在夜晚的月光下,但由于失恋,作者用 夜惊 夜吟 等表达凄苦与失落㊂又如‘花下醉“: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㊂ ‘屏风“: 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半夜酒醒时㊂ ‘泪“: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㊂ 夜深人静客散酒醒后,秉烛独赏凋落的残花,隐隐流露出感伤落寞之情;高楼上半夜酒醒后,环顾室内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㊃311㊃韩大强.李商隐诗歌夜意象描写月明两不知 ,是对屏帷帘幕锁闭中环境的印象与感受,意绪朦胧,似有所托㊂李商隐诗歌还有一些描写夜宿荒村野店㊁孤馆独居㊁长夜无眠的诗作,尤为感人㊂如‘寒食行次冷泉驿“: 独夜三更月,空庭一树花㊂ 在寒食节一人住在冷泉驿,令作者 旅宿倍思家 ,渲染了孤寂和静谧的氛围㊂又如‘街西池馆“: 白阁他年别,朱门此夜过㊂ ‘板桥晓别“: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㊂ ‘韦蟾“: 却忆短亭回首处,夜来烟雨满池塘㊂ 无论是夜宿街西池馆还是板桥晓别,或是短亭别离,都充满着漂泊者的辛酸与苦楚㊂再如‘魏侯第东北楼堂,郢叔言别,聊用书所见成篇“: 暗楼连夜阁,不拟为黄昏㊂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非关无烛夜,其奈落花朝㊂ ‘摇落“: 人闲始遥夜,地迥更清砧㊂ 无论是在夜晚与亲友离别,还是担心良辰美景虚设而想秉烛夜游,或是人闲夜漫长的感叹,都抒发了诗人人生失意的愤懑与感伤㊁漂泊他乡的哀怨与悲凉㊂3.社会指向满目疮痍㊁危机四伏的唐王朝在诗人们的心灵中投下了层层的悲剧阴影㊂唐代诗歌发展到晚唐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那股自信与力量感,基调趋向低沉,意境趋于感伤,士人们迷离的心绪裹挟在沉沉的暮霭之中㊂在晚唐诗歌中 夜 的意象大量运用不仅是诗人悲凉心境的表达,而且是那个没落时代气息的流露㊂ 普遍性的时代影响与义山个人特殊的境遇㊁性格㊁气质的结合,使他成为晚唐抒情人生悲慨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4]56㊂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生小太平年,不识夜闭门㊂ 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㊂ 从 夜闭门 到 夜半军牒来 描写了社会动荡不安㊁民不聊生的情景㊂又如‘东阿王“: 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㊂ 夜来人 既是历史慨叹,又是以曹植隐喻现实黑暗使自己怀才不遇㊂同时,李商隐创作了大量的咏史诗,如‘楚宫“‘汉宫“‘陈后宫“等,借古讽今,是现实社会的曲折反映㊂如‘北齐二首“: 小莲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㊂ ‘齐宫词“: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㊂ 这两首诗分别咏北齐后主高纬㊁南齐东昏侯荒淫亡国的故事,借古喻今㊂又如‘华岳下题西王母庙“: 莫恨名姬中夜没,君王犹自不长生㊂ ‘关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清声不逐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㊂ 无论是名姬的 中夜没 ,还是夜宿盘豆馆只能听见丛芦飒飒和凄凉的砧声,都是通过历史神话传说和现实破败之景发出的社会无常㊁人生苦短的感慨㊂当仕途上的坎坷一次接着一次,当情感上的磨难一次连着一次,李商隐也就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了乐游原这一能让诗人消忧释闷的地方,并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㊂ 这首诗具有典型的社会指向性,在 向晚意不适 里,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那不适里有源于国运陵夷的忧心忡忡,有源于个人半生坎坷的忧思绵绵,有源于家国个人的前程,都饱含了黯淡的深深忧虑㊂在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的深情惊叹里,表现了珍爱无尽㊁憾恨也无尽的复杂心态,这同时是对唐王朝即将落下历史大幕的诗意化预告㊂(二)李商隐诗歌夜意象描写的几个向度在李商隐诗歌夜意象中最为典型的是黄昏意象㊁灯烛意象㊁月意象㊁梦意象等㊂黄昏是白天结束㊁黑夜将临的时刻,是光明向黑暗转变的时刻,是夜的开始,从广义来讲也属于夜的范畴㊂在生活规律上,人们往往天黑归家,点上灯烛,与家人朋友相聚一起,或饮酒,或赏歌,或闲聊㊂月亮在夜里出现,它是漆黑的夜空里最清亮最醒目的物体,因此 月 往往被用来指代夜,成为夜的替代意象㊂在夜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睡觉,睡觉就会做梦,因此 梦 经常成为指示 夜 的替代意象[5]㊂现就李商隐诗歌中的黄昏㊁灯烛㊁月㊁梦几个夜意象进行具体分析㊂1.黄昏意象黄昏一般指从日落以后到天黑之前这段时间,黄昏既是时间概念,也是一个自然概念㊂在这个时间段里自然事物被赋予独特意涵,使人的内在情感与黄昏本身的特点相契合,于是客观事物就具有了情感色彩㊂从广义上讲,黄昏意象也属于夜意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李商隐诗歌关于黄昏意象的描写很多且意涵丰富㊂据统计,李商隐诗歌关于黄昏意象有近80处,主要有黄昏㊁夕阳㊁暮霞等,其中直接用 黄昏 的有11次;夕阳类的有30次,包括夕阳㊁日落㊁残阳㊁斜照㊁雾夕等; 暮 类的有34次,包括暮霞㊁暮愁㊁暮雨等㊂由于时代㊁家庭㊁个人等原因, 黄昏情结 伴随着李商隐一生㊂在李商隐诗中首先出现 黄昏 意象的是作于开成二年冬(837年)的政治讽刺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时年25岁, 郿坞抵陈仓,此地忌黄昏 ,从兴元回西安途经京郊所见所闻,悲叹天旱人饥,盗贼四起,官府草菅人命,民不聊生㊂开成四年(839年)27岁的李商隐写出了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之句,表达了自己作为县尉之职的卑微低贱,无聊郁㊃411㊃第43卷第6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1月闷,不堪忍受㊂大中二年(848年)36岁时,吟出 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楚吟“)之句,充满古今变迁㊁岁月易逝的感慨㊂大中四年(850年) 38岁时,作的 手封狴牢屯制囚,直厅印锁黄昏愁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句,反映出看守犯人㊁心中苦闷㊁倍感失意沉沦的处境㊂大中十一年(857年)46岁的李商隐发出 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 (‘哀筝“)的感叹,悲叹自己愁苦的一生㊂由此可见,黄昏意象陪伴了李商隐的一生,也是他内心深处情感的真实流露㊂李商隐黄昏意象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㊁心理属性㊁生命意义属性㊂比如,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代赠二首“); 犹怜未圆月,先出照黄昏 (‘小桃园“); 几时辞碧落,谁伴过黄昏 (‘杏花“);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无题“); 夕阳归路后,霜野物声干 (‘楚泽“)㊂既有自然的黄昏,又有人生的黄昏,还有时代的黄昏㊂黄昏意象作为情感载体,或者生发情感的对象或线索,或者作为诗人与描写对象之间的情感介质㊂真挚浓厚的人伦情味,孤独寂寞的羁旅情怀,凝重深沉的人生沧桑感,构成了李商隐诗歌独特的黄昏情结㊂李商隐身处衰世㊁出身寒微㊁遭逢不偶,对国运之残败㊁仕途之坎坷㊁好景之不常的敏感与痛惜深沉而持久,屡屡行诸歌咏㊂ 久而久之,这种萦绕于脑际,郁积于心中的感受遂形成一种蕴含丰富㊁形态混沌的 黄昏情结 [7]306㊂因此,这种黄昏情结所包孕的往往是一种愁绪多端的感伤情绪㊂2.灯烛意象灯烛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之一,在古代灯烛是夜晚活动的必需品,灯光给人以温暖,容易引发人的回忆,也容易激起人的愁绪㊂据笔者统计,在李商隐诗歌中描写灯烛意象一共58次(含诗歌标题2次),表达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㊂一是与亲朋好友相联系,灯烛代表着与朋友聚别与思念㊂灯烛的情感类型较多,既有表示欢快的明烛㊁花烛㊁华灯㊁金灯等,又有表示苦楚的寒灯㊁残灯㊁孤灯㊁幽烛等㊂灯烛是时间流逝的重要承载物,烛光短暂而易逝㊂独伴残灯常能让人陷入对过往的回忆,在昏黄的灯影中忆起故人㊁故乡㊂比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在深秋雨夜的灯光烛影里对远方的亲人或友人的思念,渴望团圆相聚,想象丰富,愁绪满满; 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正月崇让宅“),此时独对孤灯,物是人非,触发诗人对亡妻无尽的思念;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既有对韩冬郎少年才高的赞美之意,又引发了与亲友离别的伤感之情㊂二是与情爱相关,灯烛具有比喻性和象征性㊂灯烛意象所蕴含的既有相思之苦,又有欲见梦中人的忐忑,还有怅然若失的无奈㊂比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蜡炬成灰 暗喻着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银河吹笙“), 残烛 隐喻着睹物思人的落寞与惆怅;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 烛影深 象征着漫漫长夜中的无尽思念;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烛光悠悠,烛影朦胧,是心事难圆的象征㊂李商隐笔下的这些若断若续㊁若明若暗㊁若隐若现的烛光,不仅营造了缥缈朦胧的氛围,而且折射出诗人感伤㊁无绪的心境㊂ 就像燃烧的蜡烛一样,义山美的理想火焰永远在寂寞中燃烧㊂他把年华的不再和倚梦的成尘,融注到风帘残烛的惝恍境界 [6]㊂三是与人生忧患意识相联系,灯烛珍贵易逝㊁燃而易尽㊂灯烛意象所寓含的既有对良辰美景的追忆,又有对人生短暂㊁生命易逝的慨叹㊂比如,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花下醉“),流年逝水,缠绵感伤;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滞雨“),窗外雨声㊁室内残灯,令仕途坎坷的诗人充满失落与惆怅;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春雨“),体现出李商隐对感官世界与心灵世界的高度敏感, 珠箔飘灯 给人以鲜明的光感与动感,灯光在雨夜中摇曳,时明时暗,好似难以相见之人,彼此怀着难以言说之情意,欲说还休㊂进而诗人联想到踽踽独行的人生困境,倍感凄凉无望㊁生命无常㊂此外,李商隐还有一首专门描写 灯 的诗,‘灯“: 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㊂花时随酒远,雨后背窗休㊂冷暗黄茅驿,暄明紫桂楼㊂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㊂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隐忧㊂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㊂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㊂固应留半焰,回照下帏羞㊂ 该诗是他初罢桂幕时所作,罢幕后李商隐寄诗令狐陶,望其汲引㊂ 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 ,写出烛光皎洁无倦,受膏火煎熬亦是自求㊂以下分别写不同场景中的灯烛:畅意时酒后夜游秉烛对花,凄凉时雨后背窗任烛燃尽,冷暗黄茅驿里残灯微明,暄明紫桂楼上灯火辉煌㊂无论场景中人的心情愉快还是凄冷,灯光始终皎洁而无倦㊂面对黑暗的时局㊁无望的前途和芜杂的人事,李商隐虽敢于㊃511㊃韩大强.李商隐诗歌夜意象描写表态,却又饱受煎熬㊂因此,罢幕之际所写的‘灯“就更具深意㊂3.月意象月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较为古老而又典型的意象㊂李商隐近600首诗歌中关于月意象的描写就有100余处,且月意象丰富多彩,如明月㊁清月㊁霜月㊁凉月㊁雪月㊁孤月㊁皓月㊁皱月㊁落月㊁江月㊁宫月以及月色㊁月光㊁月轮㊁月楼等㊂从表意功能角度来看,在李商隐诗歌中的月意象包含感怀身世的凄凉落寞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向往㊁亲朋好友之间的真挚相思㊁闺中女子的伤春惜别㊁生命短暂的人生感叹㊁悲天悯人的生存之思等多个方面的内容㊂从修辞角度来看,有描述性㊁比喻性㊁象征性㊁暗示性意象等向度㊂首先,象征性是李商隐诗歌月意象的主要特征㊂ 月 成为诗人借物抒情的载体,用 月 象征爱情㊁团圆㊁离别㊁思念㊁失意㊁孤寂㊁永恒㊁理想等㊂比如,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此处的月象征离别;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西亭“),此处的月象征思念; 云母滤宫月,夜夜白于水 (‘宫中曲“),此处的月象征孤寂;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春日寄怀“),此处的月象征失意㊂再如, 绕树无依月正高,邺城新泪溅云袍 (‘壬申闰秋题赠乌鹊“); 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 (‘促漏“);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 榆夹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 (‘一片“)㊂这些意象要么是仕途坎坷的象征,要么是生活颠沛流离的象征,要么是情绪愁闷无聊的象征㊂其次,李商隐关于月意象的描写以白描手法为主㊂ 月 作为时间词客观地描写时间节点,以及作为自然界事物名物词显示空间场域,起到渲染气氛㊁借物抒情的作用㊂比如, 独夜三更月,空庭一树花 (‘寒食行次冷泉驿“);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撵隘通衢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沟水分流西复东,九秋霜月五更风 (‘代应二首“); 岭云春沮洳,江月夜晴明 (‘思归“); 月从平楚转,泉自上方来 (‘访隐“)㊂无论是 三更月 月色 霜月 江月 还是 月从平楚转 ,都是对月的朴素㊁简洁的描绘,不仅显示出了景物的时间㊁地点等,而且流露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安宁㊂尤其是‘春宵自遣“中的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的描写,在神秘的夜幕下,大自然万籁俱静却不死寂,它有泉声㊁风声,亦有月光的流动,蕴含着无限的生机㊂再次,在李商隐诗歌中关于月意象描写还具有比喻性和暗示性的特征㊂比如,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月“),暗喻人团圆相聚也未必有情,更显惆怅; 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利州江潭作“),意思是想当年龙女以夜明珠作灯在潭中轻盈飞行,要升到天宫去,诗人为武则天身后的寂寞感到悲伤不平,也寄寓了自己身世之感; 峡中寻觅长逢雨,月里依稀更有人 (‘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用嫦娥㊁吴刚的故事暗喻任秀才的狼狈与自作多情; 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 (‘李夫人三首“),隐喻妻子已离开人世,她就像月亮一样充满光辉,星星又岂能代替㊂4.梦意象梦是在睡觉时所进行的一种无意识的活动,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㊂当然偶尔也会出现白日梦,总体来看,梦属于夜意象的范畴㊂李商隐善于通过梦意象来传达心灵深处丰富细腻而又委婉复杂的生命体验㊂他的诗歌有近80处写到梦或梦境㊂梦是人的潜意识活动的表现,人的欲念在梦中可以获得虚幻的满足㊂李商隐笔下常用神女梦㊁高唐梦㊁云雨梦㊁襄王梦等来寄托自己对理想的追求㊂比如,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无题二首“);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是襄王忆梦中 (‘过楚宫“);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 (‘有感“); 荆王枕上元无梦,莫枉阳台一片云 (‘代元城吴令暗为答“);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东还“)㊂梦是内心世界的投影,梦在李商隐诗里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㊂理想破灭,现实不堪,李商隐在梦中寻求释放㊁解脱㊂如‘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初梦龙宫宝焰然,瑞霞明丽满晴天 觉来正是平阶雨,独背寒灯枕手眠㊂ 冯浩说李商隐 借梦境之变幻,喻身世之遭逢也 , 半生梦幻,一觉醒来,身世之感,沉沦之痛,尽在此 独被寒灯 之中 ㊂又如,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乐游原“); 上帝钧天会众灵,昔人因梦到青冥 (‘钧天“); 春窗一觉风流梦,却是同袍不得知 (‘闺情“)㊂正如董乃斌所说,李商隐诗中所写的梦境 是一种富于现实性的象征,是李商隐对于自己身世遭际的一种人为幻化,所表现的是他在政治生活中积郁的压抑感 [8]264㊂在李商隐的梦意象诗歌中,既有抒写女冠凄凉孤寂生活的,又有表现男女恋爱艳情的,还有表现自己生活状态的,它们大多寄寓着自己的人生感慨,倾诉生命的失意与无奈㊂比如,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重过圣女祠“);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牡丹“); 山驿荒凉白竹扉,残灯㊃611㊃第43卷第6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1月。
晚唐诗歌中的南方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晚唐诗歌中的南方意象及其文化意蕴引言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随着中晚唐时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文人有了寓居南方的生活经历,使得文人的诗歌创作中展现“南方”形象的比重越来越大。
中晚唐时期从四面八方来到南方的人们,有因战乱、动荡,也有因出仕、商贸等种种原因而迁徙的诗人。
由于中晚唐时期南方籍的诗人数量大增,诗人们以南方的为题材的作品也不断增多,南方文学不断兴盛和发展;另一方面,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南方意象影响着诗人的创作心态和对南方的审美趣味,冲淡了中国文学以北方为中心的传统格局,也改变原有的地域风格,体现了诗人对地域文化的能动改造。
[1]中晚唐诗歌中的南方意象的形成和“南方”诗人群体独特的认知过程和表现方式密切相关。
通过不同类型的诗人对南方生态、人文环境的亲身体验,进而影响到诗歌创作,体现了南方不仅作为一个典型的描写对象,而且还逐渐被文人们接纳并归入曾经以北方为中心的文化圈内,成为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
一、中晚唐时期的“南方”唐代从整体上而言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但伴随着“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社会的江河日下,蓬勃高亢的盛唐诗歌一变则成为气象狭仄的中晚唐诗。
仔细阅读中晚唐诗,不难发现诗人们普遍喜欢书写一些与南方相关的名物,这构成了中晚唐诗歌独特的南方书写题材。
那么,这种南方书写的特点有哪些?背后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在如上的学术脉络中,将会变得十分有意义。
本文就是以这样两个问题为线索,试图从整体层面分析中晚唐诗歌中的南方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2]需要说明的是,首先,本文对于中晚唐时间的界定沿用学界较为传统的说法,即中唐之开始以代宗大历元年(776年),晚唐之始以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虽然文学活动的衰盛消长很难以某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作为标志,但以各个朝代君主更替作为一种比较方便的时间界定,依然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
[3] 其次,本文所谓的“南方”是依照地域形态所作的划分——中国地理的南北界限以秦岭—淮河一带为根据,以《新唐书》为依据,“南方”是与“北方”地域相对的地理环境,“南方”包括岭南和安南之地,“岭南”在地理意义上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上把五岭以南既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越南北部这五个地区称为岭南,狭义上则专指广东这一个地区;而“安南”则包括了今越南北、中部以及广西、广东、云南等部分地区。
李商隐诗歌灯烛意象初探
二 、义 山诗 中灯 烛意 象 与 情 感 空 间
( )灯 烛 与孤 独 之 思 一
的特 征 。 同时 隐 喻着 许人 难言 的感情 和 人 生 际遇 ,构 成 耐人
与 月亮 一样 ,灯 烛 也容 易勾 起孤 独 之 思 。在 现 实 中 ,灯
和感慨。 结 语 总 而 言之 ,当 诗人 去 认 识杨 贵 妃 时 ,一 种 是潜 意 识 里 的 旧观 念 ,容 易受 到 传 统观 念 “ 红颜 祸 水 ”的影 响 ,这几 乎 成 了一种 惯 性 思维 ,一 种是 理 性 思考 与 感 性认 识 相 结 合 的新 的 认 知 。 当然 由于 人 的心 态 的 复 杂性 ,情 绪 的 多变 性 ,这 两 种 认知 会 交 错 j现 ,出现 复 杂 多 变 的状 况 。 最后 ,需 要指 出的 ¨
( 郝晓丽 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 3 0 2 ) 0 2 2
文 学研 究
或者 是 朋 友聚 首 的地 方 , 或者 是 人 ( )灯烛 与 人 间之 乐 三
一
、
中 国古 典 诗 词里 灯 烛 意 象 的原 型
灯 烛 是 中国 古典 诗 人 心 目中不 灭 的神 圣 之 光 ,而 古 典诗 词里 灯 光 意象 的源 头 出 自 《 经 》 中 的 《 诗 小雅 ・ 庭燎 》 ,该
诗 描 绘 了炬 火 彻 夜 不熄 ,王 宫大 人 火 光之 下击 节 而舞 的生 动
( 文 为天 津科 技 大 学科 研 基金 。项 目编 号 : 2 0 00 ) 本 0933
参考文献 :
[ 】全唐诗 ( 1 二十五 册 ).北京: 中华书局 , 1960.
.
[ ]鲁迅 .女人 未必多说谎 [ 】,鲁迅全 集 ( 2 J 第五 集 )[ M】.北
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
image.It
and classification
from the
content category
ane,le
of
goal,and
elaborates the
The,second
poetry
chapter
points
type characteristics in these two aspects. out the combinational characteristies of the Li Shangyin’S
①(唐)李涪:‘刊误・释怪'。引自刘学锴,余恕诚、黄世中:‘李商隐资料汇编》(上册)。中华书局2001年版, 第5页。 o(五代)刘啕:‘|几唐书》(第十五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078页。 o(束)阳修、来祁:《新唐书》(第卜八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793页。
声调婉媚,大半入诗余矣”。,实为不拘于表面形迹的高论;元好问《论诗》不仅对义 山《锦瑟》别有会心,且以“精纯”概括义山诗之精神实质,可谓独具只眼。以上所
SO
and
a
poems
on
are
many,and the achievement is also outstanding.This essay makes
comprehensive the Li
and system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to the Li Shangyin’S poetry image,based
Shangyin poetry text,starting from the basical the background of Late
晚唐诗歌中的长安意象
if t t n w t ima ,s o n h oo l e h l n e r o ft e C p t itr n te L t o e me t i n u s n i r i i d s l h w g t e c l ro od a ,w i itg  ̄i n o a i Wr e s i h a e L v n a t a d a g e t la o h i f g e h l a ly
dos m e t. r e ns
Kewod : eleT gD ns ;Per;C aga i ae coas et i y r s T t a at h a n y y ot y hnb g ;Shlr m n为都 城 ,在历史 上相 当长 的 时 间内占据着 重要 的地位 ,至唐 朝定都长 安 ,它的政治 地
初中古诗关于月的意象解读
初中古诗关于月的意象解读原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衍生注释:“床”在此处并非指睡觉的床,有多种解释,一说为“井栏”。
“疑”指好像。
“霜”形容月光的洁白清冷。
二、赏析:这首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在寂静的月夜,旅居在外的抒情主人公在屋内抬头望月而思念家乡的感受。
前两句写主人公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之情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情怀,想象丰富奇特。
四、运用片段:中秋节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在异乡的出租屋里,望着窗外那轮明月,不禁想起了李白的《静夜思》。
此时此刻的我,不正如当年的李白一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吗?那月光仿佛是亲人温柔的目光,又仿佛是家乡熟悉的小路,牵引着我的思绪,让我沉浸在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中。
原文:《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衍生注释:“情人”指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
“遥夜”长夜。
“竟夕”通宵。
“怜”爱。
“滋”湿润。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二、赏析:首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帆远影碧空尽”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宋词夜意象研究
宋词夜意象研究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其特色之一便是词人们独具匠心的夜意象描绘。
宋词的夜景描写清新如画,富有感染力。
良夜思绪,才情洋溢,在一点点灯光和月光的映照下,宋词家们独具风姿,勾勒出了诗意的夜色。
本文将探讨宋词夜意象的特征、类型、内涵以及其对文化的传承等方面,旨在收集和整理宋词夜意象的文献资料,总结和评价相关研究,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宋词夜意象的定义和特征二、宋词夜景描写的历史发展三、作品类型分析——家园、青楼、酒楼、官场、寺庙等四、夜意象的文化内涵——道家、儒家、佛家文化的融合五、夜意象的运用策略——象征意义、意境转化与意境升华六、宋词夜意象的影响——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七、后世研究的贡献——文艺美学、社会历史、文化比较、心理学等八、案例分析与解读——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的夜意象词作九、研究的不足与展望通过对宋词夜意象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宋代文化的内涵、结构和特点,同时也可以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同时,也可以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基础和理论支持。
1. 宋词夜意象的定义和特征:本部分主要要对宋词夜意象进行定义和解释,并探究夜意象的特点和特征,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2. 宋词夜景描写的历史发展:本部分主要要对宋词夜景描写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从中发现夜景描写的演变和变化,揭示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作品类型分析——家园、青楼、酒楼、官场、寺庙等:本部分主要要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进行分类和分析,如家园、青楼、酒楼、官场、寺庙等,从中反映宋代社会的不同面貌和文化特点。
4. 夜意象的文化内涵——道家、儒家、佛家文化的融合:本部分主要要探寻宋词夜意象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道家、儒家、佛家文化的融合,从中发现宋代文化的多元化和独特性。
5. 夜意象的运用策略——象征意义、意境转化与意境升华:本部分主要要对宋词夜意象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和分析,如象征意义、意境转化与意境升华等,探讨宋词家们在夜意象表现上的匠心和艺术表现力。
宋词夜意象研究
宋词夜意象研究宋词夜意象研究论文报告摘要: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时期,其诗词散文均有代表性。
其中,宋词以其深邃的情感、细密的描写,成为世人喜爱的经典之作。
在宋词中,夜晚的意象被广泛使用,充满了诗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本文从夜意象的角度,对宋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学的内涵和文化精髓。
提纲: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说明夜意象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简述夜意象在宋词中的重要地位。
二、夜色描写与时代背景阐述宋代社会的交通状况、城市建设等与夜色描写的关系。
三、夜行描写与人物形象探讨夜行描写在表现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四、月亮、星空与自然景观分析月亮、星空等自然景观在宋词中所呈现的姿态和意义。
五、寓意象征和意义分析夜意象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和象征寓意。
六、女性意象的表现探讨夜意象在表现女性形象和内心情感中的作用。
七、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考阐释夜意象在表达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考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深邃内涵。
八、夜的反义词与比喻分析夜的反义词和比喻,如东方既白、晨光等。
九、夜的艺术表现形式探讨夜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在宋词中的艺术呈现方式。
结论:本文的研究及分析表明,夜是宋词里一个极具美感的意象元素,在宋词表现中占有重要地位。
夜意象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悟和思考。
同时,夜意象还具有象征意义、季节感和人文情感等多重作用。
夜意象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宋代文学的内蕴和美学价值,还为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帮助。
1、研究背景和意义这是研究论文开端,需要使读者了解到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引起兴趣并提高读者对研究主题的关注度。
2、夜色描写与时代背景夜色描写和时代背景的关系是夜意象研究的重要内容,它需要探讨社会、文化和时代对夜色描述和透视的影响和作用,把夜意象放在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下来理解。
3、夜行描写与人物形象夜行描写是夜意象的重要方面之一,它在表现人物形象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部分需要分析夜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形象塑造技巧和其作用。
中晚唐诗歌风貌及其中的代表作品
中晚唐诗歌风貌及其中的代表作品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中晚唐诗歌又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诗歌在内容、形式、技巧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诗歌风貌,不同流派的诗人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创作了大量精品力作。
本文将从诗歌风貌和代表作品两个方面来探讨中晚唐诗歌的独特魅力。
一、中晚唐诗歌的风貌1. 后唐五代流派在后唐五代时期,不同流派的诗人分别开创了各自的诗歌风格。
如唐婉、李冶等女诗人以细腻、感性的文艺风格为主,在诗歌中表达了女性特有的情感和内心体验;蜀中诗派则以浪漫、诗经化的风格为主,展示了西南地区鲜明的文化气息;而晏几道、贯休则以清新淡雅、心灵寄托的诗歌体现了丰富的哲思功底。
这些流派各执一词,各具特色,让中晚唐诗歌更加活跃多彩。
2.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中晚唐时期的一种文学现象。
它在原有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多种新型诗歌。
新乐府的诗歌歌词轻松简短,易于传唱,因此在民间广受欢迎。
它充分借鉴了音乐的元素,使诗歌更富有生命力、节奏感和感染力,受到了当时诸多诗人的追捧,如白居易、元稹等。
3. 高度艺术化的诗歌在中晚唐诗歌中,出现了诗歌美学的高度发展,艺术内涵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和丰富的表现。
首先是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高度掌握了用词、句式、韵律、音韵等方面的技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为丰富精妙,表现情感更为细腻丰富。
其次是在意境的创造上,诗人们奉行“意向意境,意象意味”这一“意赋诗”的理念,在意象的塑造和象征意义的揭示上下足了功夫,使得诗歌充满了深刻的隐喻和哲思,尤以李商隐、杜牧、刘禹锡等人所作的咏史诗、山水诗、花鸟诗等为代表。
二、中晚唐诗歌的代表作品1. 李白《将进酒》这是一首以诗人个人经历为背景的诗篇,是李白为了自我安慰和寻找价值而写成的。
诗歌以酒喻人生,以“喝尽愁滋味”、“共君一辞为赏”等句表现出了诗人豪迈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显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辛。
2. 王之涣《登鹳雀楼》这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作者在登高远望时的情景,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去者十五六年矣,一现成都之暮色”的句子表现出了诗人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宋词夜意象研究
宋词夜意象研究宋词夜意象研究近年来,随着诗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宋词的夜意象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夜色多寂静,也更能激发出一个人深层次的思维和感情,宋词中的夜意象自然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宋词夜意象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以及结果进行详细阐述,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研究背景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诗歌形式灵活,情感深刻,语言简练,加上丰富的文化渊源,自成一派。
宋词夜意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夜色常常令人沉醉,同时也能激发诗歌家的灵感,宋词夜意象自然成为研究者的热点。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宋词夜意象的表现形式,解读夜意象的内在含义,展现宋词的思想感情与文化背景,为读者提供更深入、更完整的文学阅读体验。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学分析法,结合具体的诗歌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着重挖掘其中的情感表现、文化内涵、形式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借助诗歌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加强对夜意象的深入分析,并通过对多篇宋词的比较研究,揭示其共性与差异。
四、夜意象的表现形式宋词夜意象有很多表现形式,如月色、星空、霜雪、梧桐、虫鸣、钟声等,这些形象都能传达词人细腻的情感和多元的文化内涵。
五、内涵解读夜意象在宋词中有着非常浓郁的文化内涵,如表达人生哲理、描绘时代背景、反映社会现实、诉说个人情感等,这些内涵都能够体现宋词的深度与广度。
六、情感表现夜意象在宋词中往往与情感表现紧密结合,传递出的情感多种多样,比如思乡之情、战争的苦痛、爱情的甜蜜、友谊的长久等等,这些表现方式多样,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于生命与时光的深度思考。
七、形式特点宋词夜意象的表现方式和形式特点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对于词人的象征性运用、对于夜色美好愁思的结合等,都能够深层次体现宋词的优美和魅力。
八、共性与差异在多篇宋词中,夜意象展现的形式和内涵有着相似之处,同时也有着差异化,这些差异有时体现在风格上的个性,有时则反映了文化的不同或时代的背景。
山东省潍坊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
王昌龄的《诗格》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文中说: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段话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
认为要写好“物境”,必须心身入境,对泉石云峰那种“极丽绝秀”的神韵有了透彻了解之后,才能逼真地表现出来;描写“情境”需要作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生的娱乐愁怨,有了这种情感体验,才能驰骋想象,把握情感,深刻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意境”,作家必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有真诚的人格、真切的发现,这样的“意境”才能真切感人。
他还探讨了意与景的关系,提出“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入景,语始清味。
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深刻见解。
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全面发展了意境论。
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
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
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
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
这就是所谓“境”。
宋词喜写夜意象原因初探
宋词喜写夜意象原因初探摘要:在宋词创作中,使用夜意象的词作很多,如月、星、灯、烛、漏等意象的高频运用。
这些夜意象成为了宋词中一道独特的风景,铸就了文学史上词为夜文学的新篇章。
夜意象在宋词中如此高频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原因,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宋词多写“夜”的原因。
一、经济发达与夜生活丰富多彩历史上的两宋,统治者们一直是实行“实内虚外,重文抑武”的国策,早在宋太祖时期,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这些政策和措施同时也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宋代商业经济的发达,一方面体现在城市的繁荣,如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的序言中如此描述当时的首都汴京“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垂看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
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
举目则有青楼画阁,绣户朱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衙,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着实让人感叹。
除了都城的热闹,当时在其他的城市也是同样的繁华,宋词中描绘城市繁荣有词句有很多。
如刘过的《沁园春》“长沙会府风流,有万户婷婷帘玉钩”;李之仪的《满庭芳》“花陌千条,珠帘十里,梦中还是扬州”;潘阆的《酒泉子》:“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万家掩映翠微间。
处处水潺潺”等等。
在这些词作中,对于数量词的使用是毫不吝音,不惧夸张,下笔就是“千家”、“万户”之类的词语,贴切地写出了当时的物阜民丰、城市极度繁华之态。
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给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宋太祖还突破了以前禁开京师夜市的规定,逐渐废除了前代的里坊制,坊市结合,不再设坊墙,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演变,这便极大地促进了夜市的发展。
李商隐诗歌意象分析
李商隐诗歌意象分析杨帆【摘要】从李商隐诗歌中常见的雨、月亮、灯烛等意象中,捕捉其诗歌的清冷感.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与个人遭际、性格心态,分析这种清冷感产生的原因,并说明李商隐诗歌清冷感中其实蕴含着执着的深情,这份痴情与深情既是他的宿命,也是他的救赎.【期刊名称】《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7(033)002【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李商隐;诗歌意象;清冷;深情【作者】杨帆【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歌美感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被人们广为传诵。
李商隐诗歌绮密瑰妍、朦胧多义,走进他的诗境,如同雾里看花,似乎很难明晰诗歌具体表达的意思。
漫步在李商隐诗歌绮丽斑斓的意象中,又分明感受到诗歌字里行间透出的清凉与寒意。
秋阴霜飞,残荷听雨;清宵细长,月露桂香;孤月当空,金烬寂灭;空床素秋,书远梦长;东南细雨,相思成灰;银河吹笙,残烛清霜。
在李商隐的笔下,这些意象的清冷情韵愈发深刻突出,成为诗人心境的最佳代言。
这种清冷感,也是成就李商隐诗歌独特美感的元素之一。
朱光潜在《诗论》中说道:“诗的境界是情趣和意象的融合。
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的,可经历而不可描绘的;意象是观照得来的,起于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绘的。
”[1]李商隐诗歌具有明显的个人烙印,对心灵世界、感性世界深幽细微的感知和缠绵委曲的表达,是其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李商隐对意象的选取有独特的偏好,在他诗歌中,找不到惊涛骇浪、烈日骄阳等阳刚阔大的自然景观,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样的壮美气象。
他写帘外的细雨、高悬的月亮、枝上的寒蝉、滴泪的蜡烛,这些都具有明显的阴柔气质。
宋词夜意象研究
宋词夜意象研究宋词夜意象研究摘要:宋词夜景描写具有独特的意境与情感,其中的意象深刻、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感官体验。
本文通过对宋词夜意象的研究,探讨其艺术特色,分析其文化内涵,探寻其象征意义,从而揭示其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关键词:宋词;夜景描写;意象;艺术特色;文化内涵;象征意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一、宋词夜意象的意境特点1. 暗淡迷离的光影效果2. 冷静沉着的情感氛围3. 静默幽静的画面布局二、宋词夜意象的艺术特色1.造型刻画技巧的运用2.词人感性的审美体验3.规范化的审美标准三、宋词夜意象的文化内涵1. 传统文化的渗透2. 宗教信仰的熏陶3. 社会伦理的关怀四、宋词夜意象的象征意义1. 人性的光明与黑暗2. 社会的秩序与混乱3. 人生的喜怒哀乐五、宋词夜意象的艺术价值1.文化传承的意义2.审美价值的体现3.人类艺术的演变六、宋词夜意象的历史价值1.历史文献的见证2.社会历史的反映3.文学发展的轨迹七、宋词夜意象的创新与进化1.现代文学的借鉴与变革2.文学审美的更新与挑战3. 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学表现八、宋词夜意象研究的问题与展望1. 对研究方法的思考2. 对研究范畴的拓展3. 对研究价值的重视九、结论:宋词夜意象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意象风格和广泛的象征意义。
对其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宋词文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更有借鉴和启迪现代文学创作的现实意义和深远价值。
1.宋词夜意象的意境特点这一提纲主要是描述宋词夜景描写的特点,比如探讨其光影效果,情感氛围和画面布局等,这些特点均是形成宋词夜景描写独特魅力的关键因素。
2.宋词夜意象的艺术特色这一提纲主要是分析宋词夜意象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比如造型刻画技巧的运用、词人感性的审美体验、规范化的审美标准等,这些艺术特色使得宋词夜意象更具有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3.宋词夜意象的文化内涵这一提纲主要是从文化角度分析宋词夜景描写的内涵,比如传统文化的渗透、宗教信仰的熏陶和社会伦理的关怀等,这些内涵塑造了宋词夜意象的独特文化符号。
陆游诗歌意象研究以“月雁雪灯烛”为中心
四、灯
在陆游的诗歌中,“灯”常常象征着温暖、光明和希望。在《秋夜读书每以 二鼓尽为节》中,他写到:“此身本是山中人,偶坐致名身后事。”这里的“灯” 象征着知识之光、智慧之源,也是诗人对未来的希望。而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作二首·其二》中,“灯”又成为诗人的精神支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 河入梦来。”即使在困境中,诗人也坚信光明在前,这也充分体现了“灯”所代 表的希望与信念。
参考内容
李白的诗歌以“月”为意象,表现出独特的情感和美学特征。在李白诗歌中, “月”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和情感的载体。本 次演示将从“月”意象的角度,对李白的诗歌进行分析。
一、月的自然属性与李白的诗歌 创作
月亮作为自然界中最具浪漫色彩的天体之一,其自然属性为诗人提供了丰富 的想象空间。李白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陶醉的诗歌作品。
三、雪
在陆游的诗歌中,“雪”常常被用来象征世界的冷酷、人生的困苦以及诗人 坚韧不屈的精神。在《钗头凤》中,他写到“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 柳。”这里的“雪”象征着诗人面对人生困苦时不屈的精神。而在《卜算子·咏 梅》中,“雪”又成为诗人自我形象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即使环境再恶劣,诗人也不会屈服,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被生动地表现出来。
五、烛
在陆游的诗歌中,“烛”常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在《题 老学庵壁》中,他写到:“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这里的“烛”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岁月匆匆的感慨。
总的来说,陆游诗歌中的这些意象不仅富有象征意义,而且充满了情感色彩。 它们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体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 生活状况。通过这些意象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陆游的诗歌和当 时的社会背景。
李商隐的诗歌意象与隐喻研究
李商隐的诗歌意象与隐喻研究作者:邵丹莹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11期摘要:我国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塑造了大量的精美作品,诗歌更是其中不可剥夺的文化瑰宝。
在晚唐诗歌著作中李商隐的诗歌个性鲜明、意象广泛、隐喻深刻,成为晚唐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商隐的诗歌显示着晚唐时代的历史背景,使用大量的抽象意象,读者在读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丰富内心世界,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很大。
关键词:李商隐;意象;隐喻李商隐的诗歌在历史评判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转折,经过实践和无数学者的探究讨论之后,李商隐的诗歌终于在历史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李商隐的诗歌作品采用了大量的意象,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审美情趣、朝代背景等都融合在了诗歌的意象之中,让人读起来能够从表象的事物观察到当时的时代缩影,对现代了解晚唐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李商隐诗歌意象特征1.客观自然诗歌意象李商隐诗歌中出现的实体性意象主要是分为植物、动物、人体、气象、地理、天文、无生物等。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有311个天文意象,主要是日、月、星、辰。
在地理意象中主要是水流、山、地的意象,一共是出现了476个。
在气象意象中一共有479个,主要是风、云、雨、露雪。
时间意象出现了256个,主要是夜、春、秋。
人体意象有339个,女性的身体部位、肠、身,主要是体现了女性身体的美妙。
动物意象一共是出现了548次,主要是鸟类、昆虫类、马、鱼,在昆虫类的动物意象中,碟、蝉、蜂出现的次数比较多;鱼类、爬行类、兽类出现的次数很少。
在植物类的意象中一共出现了738个,花、柳、桂出现较多,荷花和梅花在花类中较多。
无生物意象一共是有386个,水、灰尘、波出现较多,冰出现的次数也很多,但是和水属于同种物质,所以,就归结到了水中。
2.历史范畴诗歌意象历史类的意象主要是人物、建筑物、地理、精神活动、朝代、器物、书籍文章、机构等。
其中人物意象主要有两种,在现实中存在的人物有434个,泛指的人物有174个。
李清照词的夜意象
李清照词的夜意象作者:吴慧媛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18期摘要:夜意象是李清照词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时间意象。
李清照词中夜意象所具有的自然特质和情感隐示,与她所要表现和传达的情感内容是紧密联系的。
深入理解李清照词中的夜意象,对于了解其人的内心情感,把握其词的思想内容,欣赏其表达技巧的深婉细腻,具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对李清照词中夜意象所具有的特质和表现出的情感指向进行分析,从而为李清照词内容和技巧的欣赏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关键词:李清照意象夜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日夜交替循环的观察,使得日和夜成为人们最早最直观的时间认识。
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夜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时间意象。
至于宋词,对夜意象更是偏爱有加。
据大略统计,宋词中夜意象的出现约有八千次之多,加上其他象征夜的替代意象(如月、梦等),以致宋词有“夜文学”之称。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善于借用丰富多样的意象表达真挚细腻的情感,使词作表现出婉约典雅的艺术魅力。
在丰富多样的意象中,夜意象是李清照词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时间意象。
李清照的词仅存50余首,其中就有30余首出现夜意象或指示夜时间的替代意象,她对夜意象的喜好可见一斑。
一、李清照词中作为个体意象和整体意象的夜意象意象有个体意象和整体意象的区别。
个体意象一般为单个词语,是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形象“部件”;整体意象则是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
在李清照的词中,“夜”既作为个体意象出现,又作为整体意象出现。
李清照词中大部分夜意象是作为个体意象出现的,如《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临江仙》:“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在这些词中,夜作为个体意象,只是整个词境的一个构件。
又如,《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摊破浣溪沙》:“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词中的“月”、“梦”等都有时间指向,象征了夜,是夜意象的替代。
它们都是作为个体意象出现的,在词中与其他个体意象共同构成完整词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夜长,长于三丈三
——晚唐诗歌中关于意象“夜”的研究摘要:夜意象是晚唐诗歌中常见的一种时间意象。
晚唐诗歌中夜意象所具有的自然特质和情感隐示,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深入理解晚唐诗歌中夜意象,对了解晚唐诗歌”气弱格卑“的诗风,对于当时文人的大面积隐退”全心避祸“情况的全面把握,对于晚唐诗歌表达技巧的细腻幽怨,具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通过对晚唐诗歌中夜意象所具有的特质和表现出的情感指向进行分析,从而为大家鉴赏晚唐诗歌的内容和技巧提供一点新角度。
关键词:晚唐诗歌意象夜
中国诗歌一向是以抒发诗人自身情感为主要目的,与西方诗歌的直抒胸臆不同,中国古代诗人多是通过描述身边的事物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古人对于日夜交替的体察,使得日夜称为人们最早最直观的时间认识。
两相比较,夜又以其幽远沉静更得诗人青睐。
一、晚唐诗歌中作为个体意象和整体意象的夜意象
意象有个体意象和整体意象之分。
个体意象一般为单个词语,是一部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形象部件;整体意象则是通过众多意象的整合共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画面。
在晚唐诗歌中,夜意象既有作为个体意象出现,又有作为整体意象出现的情况。
晚唐诗歌中大部分的夜意象是作为个体意象出现的,比如:李商隐的《北青萝》“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这里的夜便是一个单独的意象,在夜晚这样一个宁静幽远的时间,诗人孤独的敲着磬,”闲”倚一枝藤。
作者的这种孤独,这种独闲也只有在初夜才能体现。
初夜在这里是时间的体现,也是作者心性的寓所。
夜在这里和磬,藤,孤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意象。
同时我们再看整首诗歌”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作者的整首诗歌虽然都表达了这种孤独。
但是不是单单由夜晚这一个时间段构成的,诗中还有残阳——黄昏,其他时间段的意象的体现,所以说这首诗中的夜是作为个体意象出现的。
与其他个体意象共同构成完整的意境。
作为整体意象的夜,在晚唐诗歌中也有较多体现,比如:贾岛的《升道精舍南台对月寄姚合》”月向南台见,秋霖洗涤余。
出逢危叶落,静看众峰疏。
冷露常时有,禅窗此夜虚。
相思聊怅望,润气遍衣初。
”在这首诗中,诗人独处庐舍之中,望着禅窗外的景色,月亮已经登上了南台,秋叶飘零,冷露微凉。
在相思中,不觉深夜,湿气弥漫,滋染了衣衫。
诗人此时描绘的便不是一个单独的夜的意象,而是一个完整的夜——一个时间,空间,心灵都宁静幽远,朦胧的夜。
这种幽远朦胧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以及夜本身的时空特色相得益彰。
二、晚唐诗歌中夜意象的自然特质及情感指向
意象是作者为了表达自身情感而精心选择和提炼,并将主观情感融入其中的客观对象。
作者将某种物象作为特定意象时,既要考虑物象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特质,又要考虑这种特质所能隐示和感发的情感指向。
晚唐诗歌中喜爱用夜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是与夜的自然特质,以及它所隐示的情感指向有着密切联系的。
日落而息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也是中国古人严格遵循的起居习惯。
夜晚万籁寂静,各人各物都已休息,但这个世间总是有着那么多的人难以入睡,长夜漫漫,辗转反侧,美梦难成。
因此,夜晚便自然带上了浓郁的愁苦情感。
比如:”李商隐的《清夜怨》“含泪坐春宵,闻君欲度辽。
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
曙月当窗满,征云出塞遥。
画楼终日闭,清管为谁调。
”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深夜独坐
窗前,人常云”春宵一刻值千金”,可在女主人公这里,清夜漫漫,思夫远行,黑夜就像那思念一般悠长婉转。
黑夜中最明显的代表——月,在这里更是给了女主人公以清冷萧瑟之感,“曙月当窗满”满的是月,缺的是良人,一满一缺,相比之下,更显得寂寥愁苦。
夜深易相思,不只是因为它的漫长,更是因为它的孤寂和清冷,晚风拂过,衣袂轻飘,烛火摇曳间,思夫怨妇相对无言,只任清泪满银辉。
三、晚唐诗歌中夜意象出现的背景
晚唐是强大繁盛的唐帝国的末世,它充斥着悲哀与无奈的感伤之情。
而晚唐诗歌便像是唐帝国的一曲曲挽歌,幽幽缭绕在黑暗的浊世中。
晚唐历史纷繁复杂,各派势力争斗不断,很多文人往往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更多的文人则被排斥在大的政治中心之外。
“甘露之变”后,唐王朝沉溺于宦官专权,直至灭亡。
从此,晚唐诗人再也没有进入到核心政治圈,大多终生沉沦下僚。
他们骨子里残存的那点激昂之气也慢慢被消磨殆尽,也正是如此,他们第一次大面积“全心避祸”。
同时,诗歌的题材也从关心时事政治变成了描写自身日常生活琐事,怀古咏史,闺阁楼台,许多小诗则以抒发诗人自身愁情为主。
夜晚因为他的黑暗,因为他的朦胧,成为了众多文人的避风港,他们在夜中隐藏自己,也在夜中孤立自己。
夜色是寂静的,而人世又是那么喧嚣,天下之大,哪里才是文人最后的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