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龙岩一中2020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线上)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龙岩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龙岩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的是A. 叶绿素aB. 叶绿素bC. 叶黄素D. 胡萝卜素2.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体内都有的细胞器B.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CO2和H2OC. 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D.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高尔基体活动加强3. 科学家从动物的胰脏中分离到一类低分子量的蛋白质(Ub),能对细胞中的异常蛋白(靶蛋白)贴上“标签”,被贴标签的靶蛋白随即被蛋白酶水解,其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注:AMP为一磷酸腺苷)A. Ub为靶蛋白贴标签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 靶蛋白水解过程与人消化道内蛋白质水解过程不同C. Ub对维持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D. Ub在靶蛋白水解过程中起到催化的作用4. 下列有关以种群和群落为研究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只是用时不同B. 森林群落中仅大部分山毛榉和五针松被砍伐,降低了群落丰富度C. 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只含有一个物种D. 农田中的高粱有高有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5. 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B.机体的自身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C.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6. 下列图为:甲图中①①表示目镜,①①表示物镜,①①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①①组合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C.若丙是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7. 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唾液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B.白细胞比红细胞具有更多的溶酶体C.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比叶肉细胞具有更多的叶绿体D.合成性激素的卵巢细胞比皮肤的表皮细胞具有更多的内质网8. 下列关于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渗透压的稳定与温度、酸碱度无关9.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直毛和长毛都是相对性状10. 某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每对基因均有显性基因存在的植株开红花,不含显性基因的植株开白花,其余基因型的植株开粉花。
2020年龙岩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龙岩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光合作用开始于C点之前,结束于F点之后B.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CO2的浓度最高C.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2. 在一棵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各种生物构成了()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3. 下列对于细胞周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需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等B.同一个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一定相同C.精细胞与精原细胞的形成均有细胞周期D.人体内正常的细胞周期受原癌基因调控,与抑癌基因无关4. 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研磨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
下列推测或叙述不合理的是()A.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B.胰液分泌的增加是促胰液素作用的结果C.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D.促胰液素需要借助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器官5. 多组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是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些过渡类型。
经研究,不同体色小鼠的Avy基因中碱基序列相同,但其上二核苷酸胞嘧啶(CpG)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
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
有关推测错误的是()A.不同体色F1小鼠基因型相同B.基因的甲基化使A vy基因发生突变C.A vy和a基因的遗传行为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D.基因的甲基化可能阻止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6. 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如下图(“-”表示未用生长素处理,“+”表示用生长素处理,“+”越多表示激素浓度越高),该实验可作为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
2023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3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A.NAT10蛋白同时具有乙酰化催化功能及与RNA结合活性B.经过过程②修饰后的mRNA,翻译效率增强C.在肿瘤组织中NAT10蛋白的表达水平与COL5A1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D.靶向干预NAT10蛋白介导的mRNA乙酰化修饰,可抑制癌细胞扩散7.下图是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致病机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抑制SERT基因的表达量可加重抑郁症的症状B.SERT将5-HT运输回突触前神经元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突触前膜SERTD.5-HT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突触后膜对9.科研人员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对薄壳核桃的主要害虫天牛幼虫的防治。
在释放天敌前后分别从标准样地中随机选取样株粪情况,1个排粪孔记1头天牛幼虫,实验处理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株③的一个花粉母细胞形成的4个花粉细胞中至少有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可能含4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①③12.下图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来克隆高产奶牛的大致流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过程①常用显微操作法去除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复合物B.进行过程②前可用机械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C.图中的重构胚中含有卵母细胞和供体细胞的细胞质D.进行过程④时需取样滋养层细胞进行DNA分析以鉴定性别13.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它可通过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二甲双胍降低了细胞质中激活型RagC的含量B.二甲双胍会影响RagC激活型与无活型的转化C.激活型RagC活性的增强会抑制细胞的生长D.RagC调控细胞的生长体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14.下图1是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图2是其I1、I2、II5、II6的相关基因用限制酶切后进行电泳检测的结果(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2019-2020学年龙岩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龙岩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野生型小鼠毛皮颜色为杂色。
某兴趣小组用一只黄色雄鼠与一只野生型雌鼠杂交,获得F1黄色小鼠和杂色小鼠若干只,再让F1黄色小鼠雌雄相互交配,F2中黄色个体与杂色个体比值约为2∶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毛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小鼠皮毛颜色杂色为隐性性状C.F1、F2中黄色个体一定是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D.F1中黄色与杂色小鼠的数量不一定相等2. 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3. 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4. 下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B.换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D.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5.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喝牛奶,进入胃中∶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肌肉注射青霉素∶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 ∶∶∶B. ∶∶∶∶C. ∶∶∶∶∶D. ∶∶∶∶∶∶6.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B.脑干含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C.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使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以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等主要生理过程D.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但不能对自主神经系统发挥作用7. 下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及相关食物网(甲、乙、丙为3种鱼,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
2020届龙岩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届龙岩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与细胞核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蛙红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的变化B.核孔对于进出细胞核的生物大分子具有选择性C.组成核膜的磷脂分子层有4层D.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2. 如图表示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
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B. 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下生长C. 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D. 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3.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D.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4. 比较植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正确的是()A.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底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底物B. 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产物C.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D.有氧呼吸产生还原性氢,无氧呼吸过程中也能产生还原氢5. 人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Tc)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辅助性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Tc能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识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h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成,并在胸腺中成熟的B. 若人体内出现癌细胞,则依赖于Tc发挥作用,予以清除C. 如果编码CD8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可能出现自身免疫病D.Th细胞、B细胞、Tc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6. 关于DNA和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均由不同核苷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相连接而成B.DNA主要存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C.DNA通常含有2条核苷酸链,而RNA一般含有1条核苷酸链D.DNA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及排列顺序上7. 下列关于人体X、Y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X、Y染色体可形成四分体B.X、Y染色体上的基因可在生殖细胞中表达C.X、Y染色体上不存在等位基因D.X、Y染色体上有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8.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钙盐过少会引起抽搐B.营养不良可引起组织水肿C.淋巴管阻塞引起组织水肿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9. 在一台光学显微镜中,目镜和物镜均为最短的一组是()A.目镜(15×)和物镜(40×)B.目镜(15×)和物镜(10×)C.目镜(5×)和物镜(10×)D.目镜(5×)和物镜(40×)10. 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胚芽鞘是重要实验材料,对于其尖端叙述错误的是A. 能够感受光的刺激B. 生长素能够在尖端内横向运输C. 生长素能够在尖端内极性运输D. 能够生长以使胚芽鞘伸长11. 某种鱼的鳞片有多种表现形式,现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1中野生型鳞:单列鳞=1:1。
福建省龙岩市2020年高中毕业班3月教学质量检查理综生物考试试题 word
龙岩市2020 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4页。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做答时,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请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相对原子质量: H 1 Li 7 B 1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Bi 209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持细胞形态并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结构是细胞膜B.中心体和核糖体都仅由蛋白质构成并在有丝分裂中发挥作用C.溶酶体和内质网在行使其功能时可能伴随着膜组分的更新D.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增大氧化分解葡萄糖的酶的附着面积2.如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的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都是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若靶细胞分泌胰液增多,则①可能为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C.若靶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①可能是神经递质或激素D.若①为胰高血糖素,则①经靶细胞上的②识别后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3.甲、乙两人均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患者,下表是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前30min和后30min每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的数值,据表分析正确的是A.甲患者注射TRH后,TSH浓度增高是反馈调节的结果B.甲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注射前TRH偏高C.乙患者可能是由于本地区饮用水和食物中缺碘引起的D.乙患者通过口服甲状腺制剂可以使TRH、TSH水平趋于正常4.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的试验研究。
2020年福建省龙岩市福建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0年福建省龙岩市福建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05全国卷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A、解旋酶B、DNA连接酶C、限制性内切酶D、RNA 聚合酶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选项B,D可以直接排除。
对于选A可能理解为的:既然是检测突变的部位,那么很自然想到用该基因的探针,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杂交而检测之,但是分子杂交的前提必须是单链DNA,于是很自然想到用解旋酶处理被检测基因。
但是,解开DNA双链结构不一定要用解旋酶,在高温或者用强碱溶液处理也可以得到单链DNA,而且题干上也有“必须使用的酶”的叙述,所以可以排除A选项。
对于C选项的理解:限制酶只是把原DNA切成很多片段,其中某个片段可能包含突变的目的基因,然后再用化学方法处理成单链,最后再和探针杂交,根据放射性(或荧光)出现部位而检测出突变部位,这种技术其实就是所谓的基因诊断。
如不用限制酶把DNA切割成若干片段,通过其他方法把DNA处理成单链,然后与DNA 探针杂交,但是,已经变性成单链的DNA很有可能常温下复性,可能回折重新形成许多双链区,如果恰恰突变部位及其临近区域和该单链其他区域结合成双链,那么必然影响探针与相应部位的结合,也就无法准确检测到突变部位。
2. 下列情形与图2中坐标曲线走势相符的是A.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B.人体肌细胞中ATP生成量随氧分压的变化C.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D.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细菌数目的变化参考答案:B3. 将用32P标记的胸腺嘧啶注入某种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分离获得细胞的各种结构,下列反应不是在含32P的结构中进行的是参考答案:D4. 某病毒的基因组为双链DNA,其一条链上的局部序列为ACGCAT,以该链的互补链为模板转录出相应的mRNA,后者又在宿主细胞中逆转录成单链DNA(称为cDNA)。
福建省龙岩市龙中学学2020年高三生物测试题
福建省龙岩市龙中学学2020年高三生物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疗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 ()A. 正常生长B. 增殖并分化成多种细胞C. 分泌抗体D. 杀死各种病原菌参考答案:B2. 下图为一个简单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 甲虫为初级消费者,雀鸟属于第二营养级C. 若甲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能呈现指数增长D. 若植物被农药污染则雀鸟是最重的受害者参考答案:D3. 下面哪种物质的形成和分泌与内质网及其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①转氨酶②胰岛素③抗体④性激素⑤肠肽酶⑥呼吸氧化酶⑦血红蛋白⑧血浆蛋白A.①②⑤⑦B.③④⑥⑦C.②③⑤⑧D.①⑤⑥⑧参考答案:C4.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
右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参考答案:D5.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需氧型生物的细胞都以线粒体作为产能的“动力车间”B.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C.噬菌体、蓝藻、酵母菌都具有核糖体D.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内质网发达参考答案:D6. 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
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B. 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C. 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参考答案:B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a4也属于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A项错误;能量a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项正确,C项错误;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应该是a6÷a1,D项错误。
2020年龙岩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龙岩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图是植物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结构①具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B. 结构①能调节细胞内的环境C. 结构①①都为单层膜结构D. 人体的细胞中都有结构①2. 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点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B. 若控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C. ①中的物质属于神经递质,释放到①的方式是胞吞D. 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 某种野生猕猴桃(2n=58)是一种多年生且富含维生素C的小野果。
育种专家以野生猕猴桃的种子(基因型为aa)为实验材料,培育出抗虫无籽猕猴桃新品种,育种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①①过程都是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猕猴桃的种子或幼苗B. ①①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相同C. 基因型为AAA与AAAB的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174条D. 基因B为控制无籽性状的基因,基因型为AAAB的植株高度不育4. 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是一个有机体,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B.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C.Zn、Fe、Cu、Mg等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不可取代D.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5.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可表示渗透吸水,对①①①①①过程进行研究,发现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于ATP中B.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矿质离子的吸收过程C.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过程①在根尖细胞中不能发生D.就整个植株而言,若过程①O2释放量小于①O2吸收量,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量减少6. 迎春花的花色白色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机理如图所示。
2020-2021学年龙岩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龙岩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需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 搅拌目的是使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35S标记噬菌体的组别,搅拌不充分可致沉淀物的放射性增强D.32P标记噬菌体的组别,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2.某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种群中有3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A、Aa和aa。
若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所结种子的数目较多且相同,该种群自然繁殖一代,所得F1中AA:Aa:aa=3:1:2,则由此可推测亲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A.1/4B.2/3C.1/2D.5/123.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A.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B.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C.细胞膜将细胞与体内液体环境分隔开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4.茉莉花有红色、紫色、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现选用紫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F1中红花、白花、紫花植株的数量比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红花植株为纯合子B.白花植株基因型为BB或bbC.白花植株相互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紫花植株D.可用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5.神经元之间可以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以下关于神经递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消耗ATPC.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后只能与特异性受体结合D.神经递质作用后会被清除以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6.研究发现,DNA分子存在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的特殊结构,称为i-Motif结构。
该结构大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区域。
2020届福建省龙岩市生物高考3月模拟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及备考策略
2020届福建省龙岩市生物高考3月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6分)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持细胞形态并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结构是细胞膜B.中心体和核糖体都仅由蛋白质构成并在有丝分裂中发挥作用C.溶酶体和内质网在行使其功能时可能伴随着膜组分的更新D.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增大氧化分解葡萄糖的酶的附着面积2.(6分)如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的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都是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若靶细胞分必胰液增多,则①可能为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C.若靶细胞为胰岛B细跑,则①可能是神经递质或激素D.若①为胰高血糖素,则①经靶细胞上的②识别后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3.(6分)甲、乙两人均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患者,下表是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前30min和后30min每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的数值,据表分析正确的是()实验对象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1)注射前注射后健康志愿者<10 10~40甲10~40 >40乙<10 <10A.甲患者注射TRH后,TSH浓度增高是反馈调节的结果B.甲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注射前TRH偏高C.乙患者可能是由于本地区饮用水和食物中缺碘引起的D.乙患者通过口服甲状腺制剂可以使TRH、TSH水平趋于正常4.(6分)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跑”中,以防止病毒繁殖的试验研究。
例如,HIV通过T细跑表面的CD4分子识别T细跑,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跑,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
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
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衰老红细胞的清除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结果B.HIV感染人体后,人体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C.HIV在成熟红细胞中不能增殖是因为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能量供应不足D.抑制T细跑中CD4基因的表达,可以使T细跑成为“陷阱细跑”5.(6分)19世纪70年代,10对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结果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一中2020届高三3月份适应性考试(线上)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一中2020届高三3月份适应性考试(线上)英语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In an effort to inform our citizens of clearing the street snow,the city adopts a snow removal plan.Routes used by City Emergency Services come first. Secondly,connected streets will be cleared,which allows citizens the greatest access to public roads. And thirdly,roads within neighborhoods will be cleared.Snow removal and ice control will start when:* Snow accumulates 4 inches or more.* Weather conditions do not endanger the safety of the road crew.* Snow falls during peak traffic periods of heavy use of main streets.Snow and ice removal will be delayed or cancelled when:* There is severely cold,significant wind and limited visibility.* The snowfall occurs on the weekend or a holiday and is not considered a threat to public safety. In that case,snow and ice removal may take place on the next normal weekday.*Snow and ice may be left on roadways if melting is obvious.Your cooperation is requested during snow removal and these suggestions may apply:* Limit travel during storms. Travel is possible once roads have been cleared or salted by the road crew.* Avoid removing snow from your driveway into the road. Pile the snow in your yard.* Park your vehicles in your driveways and off the road or walks.* Keep public sidewalks next to your house clear of snow and ice.* Be responsible for removing this snow which is thrown by the snow plough (犁) from your driveways. Hopefully,you can understand this inconvenience.21.When will the snow have to be removed?A.If it reaches a certain thickness. B.If the main streets are not busy.C.If the snow and ice begin to melt. D.If extreme weather makes roads dangerous.22.What should citizens do to cooperate in the snow removal?A.Help to put the salt on the road. B.Pile the snow nearby to the road.C.Throw the snow into the driveways. D.Clear the sidewalks close to their houses.2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A.Clearance of emergency routes has a priority.B.Snow and ice must be removed on the weekends.C.Citizens play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snow removal.D.The poster is to inform citizens of an oncoming heavy snow.BThe Today show's Kathie Lee Gifford is hoping to bring the story of David to a new generation with her latest musical project,The Little Giant.The 13song album tells the story of the shepherd (牧羊人) boy who defeated a giant with five stones and a slingshot and became a king. The idea of the record came after Gifford and her husband Frank went on a lifechanging trip to the Holy Land back in 2012.Gifford hoped to shine light on David's story to help a new generation find their own purpose;it's why she decided to compose this album that invites kids to hear the tale of the shepherd in a fun and educational way. Gifford based the record's opening track What Is Your Stone on bravery and faith. She hopes the songs can help children find confidence in themselves.Though the album is aimed at families and children,Gifford found recording the story of David to be an exercise in healing after the death of her beloved husband Frank who passed away two years ago.“I catch myself saying that I lost him sometimes,”Gifford says.“No,he hasn't been gone. The trip took root in my husband's life,because he truly came to understand exactly what David did.”Gifford says the trip and the teachings stayed with her husband until his death.“For the next three years,when people came to visit us,they'd always see Frank's trophy (奖杯) room because it's like a museum,”Gifford explained.“He would take them over. Instead of all of his trophies,he would point to the stones we brought back from the travelling destination and talk about them.”Gifford expects her own journey,her new album and her commitment to bringing a bit of joyto people through her show can help inspire children to discover their own faith and purpose.24.What was Gifford's main intention of making the album?A.To honor the meaningful trip. B.To show her love to her husband.C.To help children find faith and purpose. D.To make children understand David's story.25.How did the album benefit Gifford?A.It made her become a superstar. B.It made her win lots of trophies.C.It helped her plan to have a trip to the Holy Land. D.It helped her recover from the pain of losing Frank.26.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them” in Paragraph 6 refer to?A.The visitors.B.The stones. C.The trophies. D.The trips.27.What do we know from the text?A.David was the hero of many children. B.Gifford finished recording the album in 2012.C.Frank had won much glory when he was alive. D.The author liked Gifford's songs very much.CWe humans love to stare into our smart devices. We gaze for hours—about 10 hours and 39 minutes a day—at our computers,smartphones,tablets and televisions. Is all this staring bad for us?It might be,mainly because as we stare at our devices we are exposing ourselves to blue light.Blue light is a type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with a very short wavelength that produces a high amount of energy. While it's true that light can damage our eye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there's no scientific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blue light is harmful to our eyes. But many people still think it is,which is why blue light blocking glasses are so popular. So do the glasses work?“Everyone is very concerned that blue light may be causing damage to the eye,but there's no evidence that it may be causing serious damage,”Dr. Rahul Khurana,clinical spokesman for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told Business Insider.Blue light exposure is nothing new. In fact,the sun is the largest source of blue light. Moreover,blue light is also present in LED lights. But if blue light isn't harmful,then why are we constantly rubbing our eyes when we're looking at our screens?The answer is eyestrain (眼疲劳):More than 60 percent of people experience ey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digital eyestrain. And blue light,it seems,isn't the cause. Instead,our eyes are so strained because most of us blink less when we stare at our digital devices. So if eyestrain is the real issue,blue light blocking glasses are probably of little use.28.What do we know about blue light?A.It is a kind of nuclear radiation. B.It has the shortest wavelength.C.It may come from electronic devices. D.It consumes a great deal of energy.29.What causes the popularity of blue light blocking glasses?A.Evidence of their benefits to eyes. B.Belief in blue light's harmful effect.C.Widespread use of smart devices. D.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blue light.30.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Paragraph 4?A.Blue light exposure is hardly avoidable. B.Eye problems are not easy to deal with.C.Blue light may connect with tired eyes. D.Rubbing eyes makes people strained.31.According to the text,wearing blue light blocking glasses may be ________.A.tiring B.harmful C.useless D.beneficialDWhat's small,buzzes here and there and visits flowers? If you said bees or hummingbirds,you got it. You wouldn't be the first if you mixed the two up. Now a group of researchers even say we should embrace our history of considering the two together in the same group. The way scientists study bees could help them study hummingbird behavior,too.Scientists first compared the two back in the 1970s when studying how animals search for food. The idea is that animals use a kind of math to make choices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work it takes to earn maximum rewards. Researchers at the time focused on movement rules,like the order in which they visited flowers,and where flowers were located relative to others. It was “almost like an algorithm (算法)”for efficient searching,said David Pritchard,a biolog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in Scotland. Hummingbirds and bees had similar solutions.As the field of animal cognition (认知) appeared,hummingbird and bee research parted. Neuroscientists and behavioral ecologists developed ways to study bee behavior in naturalistic settings. Hummingbird researchers compared hummingbirds to other birds and borrowed methods from psychology to study their ability to learn in the lab. To be fair,hummingbirds and bees differ. For example,hummingbirds have more advanced eyes and brains than bees. Honeybees and bumblebees are social;hummingbirds typically aren't.But however they perceive (感知) or process information,they both experience similar information, Dr. Pritchard said. In day today searching for food, for example,hummingbirds may rely on more of a bee's eye view than a bird's eye view. Like other birds,they rely on landmarks, distances and directions to make maps when travelling long distances,but they don't use these cues to find flowers. Move a flower just an inch or so away from where a hummingbird thought it was and it will hover over the flower's original location. Dr. Pritchard is investigating if, like bees, hummingbirds engage in view matching—hovering,scanning snapshots of a place to its memory and using those as references later.32.What is the center of research on hummingbirds and bees in the 1970s?A.Memory. B.Movement rules. C.Reward calculating. D.Information processing.33.Which subject's research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study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hummingbirds?A.Math. B.Biology. C.Ecology. D.Psychology.34.How do researchers find out that hummingbirds are not like birds?A.By setting them free. B.By moving flowers.C.By matching views. D.By making maps.35.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A.Hummingbirds and Bees B.Hummingbirds in the LabC.New Trends in Studying Bees D.Thinking of Hummingbirds as Bees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020年龙岩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
2020年龙岩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京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
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B.引进的芦苇、香蒲在与藻类竞争光照的过程中具有优势,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D.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2.在观察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A.变大、变多、变亮B.变大、变少、变暗C.变小、变多、变亮D.变小、变多、变暗3.层粘连蛋白是一种大型的糖蛋白,由一条重链(α)和两条轻链(β1、β2)经二硫键交联而成。
若将层粘连蛋白彻底水解,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A. B.C. D.4.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不能由①→②传递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只偏转一次,此过程不耗能C.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与抗体的释放方式相同D.图乙处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母亲患糖元沉积病Ⅰ型,则其儿子必患该病B.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可确定胎儿是否患乙型血友病C.外耳道多毛症患者产生的精子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D.蚕豆病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有缺陷,患者进食蚕豆会发病6.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B.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绿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C.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D.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7.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杂交得到F1,两对基因独立遗传,F1测交后代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若F1自交F2的表现型不可能为()A. 9:7B. 12:3:1C. 13:3D. 15:18.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舌头卷曲和舌头不能卷曲B.桃的厚果皮和有毛果皮C.鼠的白毛与狗的黑毛D.苹果的红色果实和番茄的黄色果实9.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一中2020届高三3月份适应性考试(线上)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一中2020届高三3月份适应性考试(线上)生物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90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读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在寒冷环境中会出现寒颤现象表明内环境稳态失调B.运动后Na+、K+排出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C.血浆中的物质可以进入组织液中,而组织液中的物质不能进入血浆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过程及葡萄糖分解丙酮酸的过程均发生在内环境中2.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3.研究发现,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1受体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1受体结合后会使K+外流B.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C.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D.神经递质A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4.如图表示4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其中①②③分别是3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神经元④只接受②和③的神经递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4个神经元之间构成3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突触B.当①②③均不释放神经递质时,④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C.若①和③同时释放神经递质,会导致④的膜电位同时发生改变D.信号只能由②→④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5.下图表示运动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一中2020届高三3月份适应性考试(线上)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人在寒冷环境中会出现寒颤现象表明内环境稳态失调B. 运动后Na+、K+排出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C. 血浆中的物质可以进入组织液中,而组织液中的物质不能进入血浆D.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过程及葡萄糖分解丙酮酸的过程均发生在内环境中【答案】B【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人在寒冷环境中会出现寒颤现象,这属于体温调节,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并没有失调,A错误;B、运动后Na+、K+排出较多,但机体可进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因此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B正确;C、血浆中的物质可以进入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物质也能进入血浆,C错误;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而葡萄糖分解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
故选B。
2.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 血浆渗透压升高B. 产生渴感C.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值和温度,其中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水分的流失相当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增加。
【详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人体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还会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B、C正确;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D错误。
3.研究发现,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后会使K+外流B. 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C. 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D. 神经递质A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答案】D【解析】【分析】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外流造成的,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详解】通过题干可知,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后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又由于静息电位时,钾离子外流,A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在膜内和膜外均由正电位向负电位传递,据此可推测: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B正确;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l受体结合,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外流,可见,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C正确;神经递质A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神经递质A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D项错误;故选D。
4.下图表示4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其中①②③分别是3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神经元④只接受②和③的神经递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4个神经元之间构成3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突触B. 当①②③均不释放神经递质时,④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C. 若①和③同时释放神经递质,会导致④的膜电位同时发生改变D. 信号只能由②→④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含有4个神经元,形成了3个突触,其中①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②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了1个突触,②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④神经元的细胞体形成了1个突触,③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④神经元的树突形成了1个突触。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4个神经元之间形成了3种不同类型的突触,分别是轴突-轴突突触、轴突-细胞体突触、轴突-树突突触,A正确;当①②③均不释放神经递质时,④不会接收到化学信号,因此其膜电位为静息电位,B正确;据图分析,①释放的神经递质不直接作用于④,因此①和③同时释放神经递质,会导致④的膜电位同时发生改变,C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所以信号只能由②→④,D正确。
5.下图表示运动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
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刺激图中b处,在c、d两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B. 刺激图中a处,会引起运动神经元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 图示过程中体现了神经活动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D. 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可能会出现肌肉收缩时间延长的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当神经纤维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A、由题图可知,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由题图可知,题图中兴奋传递是a→b→c→d,d兴奋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因此刺激b处,兴奋可以传至c、d,所以在c、d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正确。
B、由题图可知,刺激a,会引起运动神经元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错误。
C、由题图可知,刺激a,使b兴奋,肌肉反应,细胞接受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通过c、d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
D、已知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其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会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或肌肉痉挛)症状,D正确。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神经调节的方式和结构基础,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途径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6.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
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当冲动到达a点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B. 产生尿意后,(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c-a-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C. 某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一定是图中的cD. 排尿过程中,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进一步收缩,并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神经调节的有关内容,在审题时特别要注意关键字眼,比如如何理解“尿意”两字等。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
【详解】a处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传到a点后,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
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引起Na+内流,A错误;意识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次为:大脑皮层排尿中枢f→传出神经d→脊髓腰骶段c(或初级排尿中枢)→传岀神经a→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舒张→尿液排出,B正确;能够产生尿意,说明兴奋能够传至大脑皮层,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可能是位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损,或者是脊髓的排尿中枢正常,但发出的指令不能到达膀胱推测其受损部位,因此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c、或者a、或者ac同时受损,C错误;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肢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內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D错误。
7.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过低有关,下图为某些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理。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A.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全部失活B. 三环类化合物和MAO酶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不相同C. NE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 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其上存在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突触前膜释放的NE可激活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突触间隙中的NE发挥作用后可被MAO酶分解,也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储存在突触小泡中重新被利用,MAO酶抑制剂可抑制MAO酶的分解作用,三环类化合物可抑制突触前膜对NE的回收。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可被MAO酶分解,也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A错误;由分析可知,MAO酶抑制剂可抑制MAO酶的分解作用,使NE不被分解,而三环类化合物是抑制突触前膜对NE的回收,二者均能使突触间隙中NE的量增加,B正确;NE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C错误;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其上存在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特点,兴奋的传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8.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如图为肾上腺素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图b和图c结果不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B. 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C. 肾上腺素通过催化多种化学反应调节生命活动D. 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肾上腺素的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图a中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图b中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血管细胞,导致结果不同,图b和图c中的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膜上的受体不同,导致结果不同,A正确;当人处于危险的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骨骼肌中血管舒张,使血液更多的流向骨骼肌,增强机体运动能力,B正确;肾上腺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但不起催化作用,C错误;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因此肾上腺素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