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基本知识介绍

合集下载

小菜蛾

小菜蛾
小菜蛾
菜蛾科菜蛾属昆虫
01 形态特征
03 生活习性 05 科研介绍
目录
02 种群分布 04 预防介绍
基本信息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Diamondback moth,别名:小青虫、两头尖)是鳞翅目菜蛾 科菜蛾属昆虫,世界性迁飞害虫,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 十字花科植物。为害特点: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 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危害 嫩茎、幼荚和籽粒。
4、药剂防治灭幼脲700倍液、25%快杀灵2000倍液,24%万灵1000倍液(该药注意不要过量,以免产生药害, 同时不要使用含有辛硫磷、敌敌畏成分的农药,以免“烧叶”)、5%卡死克2000倍液进行防治,或用福将 (10.5%的甲维氟铃脲)1000—1500倍液喷雾。注意交替使用或混合配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5、用“邯科140”10~15毫升喷雾“小菜蛾”有特效,可1~3小时见效,15天的防效仍可达90%以上;一般 喷施1~2次即可实现菜田无虫害。
科研介绍
科研介绍
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破译害虫小菜蛾基因组,研究成果“小菜蛾杂合基因组揭示昆虫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 将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上在线发表。“该论文在全世界首次公布了鳞翅目昆虫原始类型基因组, 也是在全世界第一次公布世界性鳞翅目害虫的基因组。”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叶辉玲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小菜 蛾又名小青虫,是白菜、油菜、花椰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也是一种在世界上分布广泛的害虫。 由于其发生世代多,繁殖能力强,寄主范围广,抗药性水平高,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小菜蛾基因组研究项 目主持人、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尤民生说:“这项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小菜蛾与十字花科植物协同进化及其抗药性 的适应进化与治理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也为鳞翅目昆虫的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 源,并将为农业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尤民生主持的小菜蛾基因组研究项目于2009年12月启动,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英国剑桥大学等多家单位也参与了研究工作。

小菜蛾综合防治技术

小菜蛾综合防治技术
(3)生物防治:生物农药的应用!
四、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
(4)药剂防治:用药原则! 小菜蛾对农药易产生抗性,必须注意轮换
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品种,以延缓抗性的 产生,或与生物农药交替使用。 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盛孵至2龄幼虫发生期。 由于初孵幼虫都集中在心叶或叶背为害, 喷药时必须注意喷到这些部位。
报告内容
一、小菜蛾简介 二、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
小菜蛾简介
一、小菜蛾简介

幼虫

成虫
主要危害虫态
幼虫
一、小菜蛾简介
• 小菜蛾主要以幼虫危害叶片,初孵幼 虫可潜入叶片组织,取食叶肉,稍大 即啃食下表皮叶肉,残留一层表皮, 形成透明斑,农民称为“开天窗”。
一、小菜蛾简介
• 3~4龄幼虫食叶造成孔洞和缺刻,严 重时菜叶被吃成网状。在蔬菜苗期, 常集中在心叶危害,影响甘蓝、白菜 的包心。
一、小菜蛾简介
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防治蔬菜害 虫多以化学防治为主。
由于菜园使用农药次数多,用量大,用 药品种单一,小菜蛾已对50 多种杀虫剂产 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几乎涉及到所有 的防治用药,其中对某些菊酯类药剂的抗 性水平超过万倍。
一、小菜蛾简介
小菜蛾是世界性分布的十字花科蔬菜 重要害虫, 也是迄今研究认为抗药性产 生最快和最为严重的农业害虫。
• 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类,是目前世界上用 途最广、开发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应用最成功 的生物杀虫剂;
• 植物源杀虫剂如除虫菊素、烟碱和鱼藤酮等 ; • 动物源杀虫剂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
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
四、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
(3)生物防治:生物农药的最新发明!
• 华南农业大学发明了一种绿僵菌素与溴氰 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绿僵菌素与溴氰菊 酯的质量比为1~9∶9~1。此杀虫剂获得 了显著的增效作用,有效解决了小菜蛾等 害虫的抗药性问题,杀虫效果好且稳定、 实际应用推广 性很强,且对 环境友好。

小菜蛾、菜青虫怎样防治和治疗利用什么药成效好

小菜蛾、菜青虫怎样防治和治疗利用什么药成效好

小菜蛾、菜青虫怎样防治和治疗利用什么药成效好小菜蛾和菜青虫是蔬菜、水果等作物中的常见害虫,它们的发生可以直接导致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小菜蛾、菜青虫的特点、危害入手,详细介绍它们的防治和治疗方法,以及可以使用的药物。

小菜蛾、菜青虫的特点和危害小菜蛾的特点和危害小菜蛾是一种小型捕食性昆虫,全身色泽灰褐,有着两对狭长的翅膀。

其幼虫在经过几次蜕变后,体形增大,呈现出淡黄色、黑色或者绿色的颜色。

小菜蛾喜欢在夜间出没,寻找幼嫩的植株,以其叶片为食。

这种害虫以地下害虫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它在夜间不时地向上跃跃,攀爬到作物的根部并开始盘根队底的捕食活动。

小菜蛾的危害包括:1)叶片被咬出的长条状槽洞,造成叶、芽、花和果实的形态不良,影响品质;2)危害力较强,施打足量的药剂后,仍难以根除,给作物带来损失。

菜青虫的特点和危害菜青虫是菜田、蔬菜、水果和茶叶等作物的一种重要害虫。

它的成虫体型不大,全身呈绿色,有光泽,多出现于春、夏两季。

菜青虫的幼虫是该害虫发挥破坏作用的主要阶段,体型较小,以鲜嫩叶片为食,造成轻重不同的叶面餐食痕迹和叶缘齿化损害,长时间损害作物会使植株发黄、萎缩。

菜青虫的危害包括:1)损害力巨大,一般情况下每天能够吃掉它体重的3-5倍的植物叶子,导致大量危害;2)快速繁殖,短时间内就可以迅速扩大数量;3)难以防治,成虫用刺吸口取食作物汁液,生成白色卵型物质,下放到地上栽种的地面。

防治和治疗的方法防治小菜蛾1.引导气味消灭法。

利用小菜蛾在生活中本就会遵循气味的行为特性,搜寻带有极强气味的质料进行吸引,而采用这种方式减少小菜蛾的数量。

2.防治饲料。

可通过种植韭菜、香菜、大蒜等植物,吸引其气味,将其集中于一定地点进行灭蛾处理。

3.肥料制作。

可以通过凭借自主研发的药物(草蛾灵、苯威、苯酚、松细菌素、双噻农),抑制其在幼年时期体内外皆可繁殖的繁殖能力。

防治菜青虫1.直接捕捉。

小菜蛾发生特征规律是怎样的?怎样防治?

小菜蛾发生特征规律是怎样的?怎样防治?

小菜蛾发生特征规律是怎样的?怎样防治?(1)发生规律。

小菜蛾又名小青虫。

全国普遍发生,以我国南方和常年种植叶菜的地区发生严重。

主要危害大白菜、甘蓝、青花菜、芥蓝、豆瓣菜、菜藁等。

在400~1800米海拔的蔬菜种植区都有危害。

幼虫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留下一个个透明的斑,3〜4龄幼虫可将菜叶啃食为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

苗期危害心叶。

幼虫受到惊扰即扭动、倒退、翻滚或吊丝落下。

老熟幼虫在叶片反面或枯叶、枯草上吐丝做茧,在茧内化蛹。

蛹期5〜15天,成虫发育适宜温度20~30o C,0-10℃可存活数月,10〜40。

C可存活并繁殖。

南方3—6月和8—11月出现2个发生高峰。

一般秋季重于夏季。

(2)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蔬菜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

加强苗期防虫,避免菜苗传带,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残株败叶,杀灭虫蛹,减少越冬虫源。

②物理防治。

小菜蛾成虫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或诱虫灯,诱杀成虫,减少虫源。

大棚可以采用防虫网。

成虫盛发期在清晨露水未干时人工捕捉。

③生物防治。

用小菜蛾绒茧蜂天敌。

或用苏云杆菌Bt乳剂、杀螟杆菌500〜1500倍液。

④药剂防治。

用5%氟味版乳油、5%氟虫腺乳油,或25%灭幼腺悬浮剂500~1000倍液,或20%除虫腺悬浮剂3000~5000倍液,提前几天喷施,药效持续15天左右。

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连续喷施2〜3次,早上或傍晚在叶片正背面均匀用药。

大白菜小菜蛾害防治

大白菜小菜蛾害防治

大白菜小菜蛾害防治
小菜蛾,别名小青虫、吊死鬼,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

它食害大白菜心叶后,常使大白菜只有外帮而无心叶,对产量、品质都造成一定的损害。

1.为害状况小菜蛾是鳞翅目的蛾类,虫体虽小,为害却大,初发生时,因其虫体微小,又潜在植株中心咬食心叶,稍一疏忽,就酿成后患。

孵化后幼虫,只啃食下表皮及叶肉组织,剩下上表皮,成透明状的小斑点。

随着虫龄的增长,也可将叶片吃穿成孔。

严重时,孔孔相连,仅余叶脉。

2.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成虫是灰褐色小蛾,体长6~7毫米,展翅12~15毫米,前翅灰褐色,中央有三次曲折的黄色波纹带,后翅白色。

静止时两翅合拢如屋脊状,其曲折的波纹带,凑成三个斜方块状。

翅尾向上翅起。

卵产在叶背,白色、光滑。

三粒或五粒聚在一起。

每成虫产卵近百粒。

幼虫纺锤形,头尾较细,中段略粗,淡黄绿色,老熟时身长约10毫米。

行动敏捷,受惊动即吐丝下堕,故名吊死鬼。

蛹灰褐色,长约6毫米,被蛹,外做网状薄茧。

发生世代,各地不同,北方一年3~4代,南方6~7代。

冬季以蛹在向阳处的杂草、枯叶越冬。

春季4月,成虫羽化,开始活动。

秋季发生,常决定于夏季雨量,夏季高温干旱之年,发生就多。

3.防治方法
(1)清洁园田。

在夏季甘蓝、花椰菜收获后,遗弃的残叶根株以及田埂杂草,应彻底清理铲除,消灭虫源,防止遗害下季白菜。

(2)施用药剂种类同菜青虫。

喷药时,应仔细注意心叶、心背,才能获得防治效果。

(3)注意间苗,间苗时应注意在植株心叶上见有结网的幼虫的幼苗立即拔除。

小菜蛾识别与防控技术口诀

小菜蛾识别与防控技术口诀

小菜蛾识别与防控技术口诀小菜蛾识别与防控技术口诀
小菜蛾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农业害虫,主要以蔬菜为食,成虫在植株间飞行繁殖,幼虫则吞噬植株叶片,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和品质。

为了有效应对小菜蛾对蔬菜生产的威胁,我们需要掌握其识别和防控技术。

一、识别小菜蛾
1.外形特征
小菜蛾的成虫体长2-3厘米左右,翅膀呈灰褐色,瓢虫状,前翅有深色菱形斑,后翅呈白色半透明状。

2.生活习性
小菜蛾主要在春、秋两季为害较为严重,夏季相对较少。

成虫多在晚上或夜间飞行,幼虫则活动于叶背,喜欢暗、湿、阴凉的环境。

3.叶片损伤
小菜蛾的幼虫会在植株上挖掘许多小孔,导致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状的吃咬坑洞,严重时还会导致叶脉暴露和叶片凋谢萎缩。

二、防控小菜蛾技巧
1.预防为主
在蔬菜种植前,可以在土壤中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以提高植株的营养含量和地力。

同时,在肥料处理结束后,可在土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遮阳和保水,这样可以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有效降低小菜蛾的滋生率。

2.机械摧毁
在晚上或凌晨时段,可以在菜田内用专用的抓捕网或灯光,将成虫捕捉到,并及时处理掉,以便减少幼虫数量的增长。

3.生物防治
可以使用一些天敌或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小菜蛾的数量,如掌螨、黄棕蚜、尺蠖等。

4.化学防治
在防控小菜蛾时也可采用化学药剂来进行喷洒,但需要注意选择环保和低残留的农药,并遵守使用规定,以防侵害土地和环境。

以上就是小菜蛾识别与防控技术口诀,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应用,及时发现和防治小菜蛾的危害行为,保持蔬菜的良好产量和品质。

认识一下小菜蛾(吊丝虫)!!!

认识一下小菜蛾(吊丝虫)!!!

认识一下小菜蛾(吊丝虫)小菜蛾(学名:Plutella xylostella),别名小青虫、两头尖,鳞翅目菜蛾科,是一种可能原生于地中海地区的蛾,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其生命周期很短(25°C时只有14天),生命力极其旺盛。

对世界各地的十字花科植物(危害作物甘蓝、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有严重危害。

小菜蛾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

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

在留种株上,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1、小菜蛾的卵扁平,椭圆状,浅黄绿色,表面光滑,略有光泽,卵长0.5毫米,用肉眼基本看不到。

2、小菜蛾的幼虫黄绿色,中间较粗、两头尖细,身体分节明显,腹部第4-5节膨大,背上有黑点组成的U字型花纹,身体上有黑色刚毛,幼虫活跃,遇惊扰即快速扭动、倒退、翻滚或吐丝下垂,故称吊丝虫。

3、小菜蛾的蛹外被灰白色透明薄茧包裹,透过茧可见体。

体表面光滑,椭圆形,初期的淡黄绿色,羽化时变成褐色。

4、小菜蛾的成虫体长6-7毫米,触角丝状并有白褐相间的条纹,翅尖翘起状如鸡尾,翅面灰褐色,翅上长着3个灰白色的斜方块,成虫昼伏夜出。

农业措施:①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1年以上轮作,减少害虫食物来源;② 清洁田园,将田间的杂草和收获后的作物残体及时清理掉,进行高温堆肥;③ 及时摘除虫口基数大的叶片进行集中销毁。

物理措施:① 成虫羽化前在田间悬挂小菜蛾性诱剂配合船型诱捕器使用,3-5套/亩地,捕杀成虫,减少成虫产卵的数量;② 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15-30亩设置一盏杀虫灯。

药剂防治措施:① 可选择0.5%苦参碱800-1000倍,鱼藤酮500-600倍,银雷-苏云·球孢白僵菌500倍等产品复配或交替使用。

② 抓住孵化初期至3龄幼虫出现之前的关键时期防治。

③ 小菜蛾抗药性问题严重,为减缓连续施用同类药剂产生的淘汰压力,需注意多种药剂交替使用。

小菜蛾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难防治-小菜蛾的防治措施

小菜蛾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难防治-小菜蛾的防治措施

小菜蛾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难防治?小菜蛾的防治措施小菜蛾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油菜、芥蓝等,其幼虫以叶片为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然而,小菜蛾的防治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那么,小菜蛾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难防治?小菜蛾的防治措施介绍!一、小菜蛾有什么危害?小菜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叶片破坏:小菜蛾的幼虫以蔬菜的叶片为食,造成叶片被啃食、大面积枯黄、甚至脱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2、传播病害:小菜蛾在啃食植物叶片的同时,还容易传播各种病原菌,如十字花科蔬菜的病毒性病害,加重了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3、抗药性:小菜蛾对常用的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得传统的农药防治效果逐渐减弱,农民面临着防治难题。

4、季节性大量繁殖:小菜蛾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一年内可产生多代,特别是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虫害爆发迅猛。

二、小菜蛾为什么难防治?小菜蛾的防治存在一系列难点和挑战:1、抗药性:小菜蛾已经产生了对多种农药的抗药性,包括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常用杀虫剂。

这使得传统的农药防治效果不佳,需要更多新型农药的开发和应用。

2、生物特性:小菜蛾的生物特性复杂,如快速繁殖、易于隐蔽、抗逆性强等,使得传统的防治方法不易实施。

3、环境友好性:现代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传统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需要开发更环保的防治措施。

三、小菜蛾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小菜蛾,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艺措施等。

1、生物防治(1)天敌引入:引入天敌如寄生性蜂类(如小蜂属)和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蚜虫寄生蝇)来控制小菜蛾的数量,降低虫害发生。

(2)使用微生物农药:利用昆虫病毒、细菌或真菌制剂,如苏云金杆菌、若干杆菌等,对小菜蛾进行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性和高效性。

2、化学防治(1)选择性农药:使用对小菜蛾有选择性的农药,减少对益虫和环境的伤害,同时要避免滥用农药,以减少抗药性的发展。

小菜蛾几龄对照表

小菜蛾几龄对照表

小菜蛾几龄对照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对十字花科蔬菜尤其是甘蓝类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了解小菜蛾的生命周期和发育阶段对于有效防治该害虫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小菜蛾的几龄对照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菜蛾的生长发育过程。

一、卵期小菜蛾的卵期是其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

小菜蛾的卵呈椭圆形,通常白色或黄色。

卵期一般持续3-7天,孵化后变为幼虫。

二、幼虫期小菜蛾的幼虫期是其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

小菜蛾的幼虫身体呈淡绿色,有细长的体形和黑色的头部。

幼虫期一般持续10-14天,幼虫在这个阶段会经历几个龄期的变化。

1.一龄幼虫一龄幼虫孵化出来后,体长只有1-2毫米,身体呈淡绿色。

一龄幼虫主要以食用叶片为食,每天可以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的2倍以上。

2.二龄幼虫二龄幼虫的体长比一龄幼虫略长,约为3-4毫米。

二龄幼虫的身体颜色依然为淡绿色,但是会有一些黑色的斑点出现。

3.三龄幼虫三龄幼虫的体长约为6-8毫米,身体颜色深绿,黑色斑点更多。

三龄幼虫对叶片的食量较大,对植物的危害也相对较大。

4.四龄幼虫四龄幼虫的体长约为10-12毫米,身体呈深绿色。

四龄幼虫的食量达到顶峰,对植物造成的伤害也最为严重。

5.五龄幼虫五龄幼虫的体长约为12-15毫米,身体呈深绿色。

五龄幼虫进入准备蛹化的阶段,停止进食,寻找适合蛹化的场所。

三、蛹期小菜蛾的蛹期是其生命周期中的第三个阶段。

小菜蛾的蛹呈棕色或暗褐色,身体呈弯曲状。

蛹期一般持续5-10天。

四、成虫期小菜蛾的成虫期是其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成虫是小菜蛾的繁殖阶段,也是对作物造成危害的主要阶段。

小菜蛾的成虫翅膀呈银灰色,并有黑色斑纹。

成虫期一般持续7-10天。

总结小菜蛾的生命周期经历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阶段。

了解小菜蛾的几龄对照表可以帮助农民和研究人员更好地掌握小菜蛾的生长发育规律,为防治小菜蛾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小菜蛾的认识有所帮助。

小菜蛾

小菜蛾

俗称:小菜蛾、吊丝虫(Common name: Diamondback moth)分类地位:鳞翅目,菜蛾科寄主:十字花科蔬菜和杂草,以甘蓝、芥蓝、萝卜、西洋菜为害最重,白菜、油菜、芥菜次之。

成虫:体长约6 mm,灰褐色或黄褐色,翅展12-15 mm, 翅后缘从翅基到外缘有呈三度曲波状黄褐色带。

卵:椭圆形,一端稍倾斜。

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绿色。

多散产于寄主植物背面幼虫:身体淡绿色,体长10-12mm,纺锤形。

活泼好动,具吐丝下垂习性。

俗称―吊丝虫‖。

蛹和茧:蛹长5-8mm,茧呈稀疏网状,灰白色。

一、分布和为害2、为害:以幼虫取食为害叶片,造成孔洞和缺刻。

幼虫四龄。

幼虫喜欢集中在心叶和花上为害。

1龄幼虫潜叶。

2龄以上幼虫在叶背面啃食下表皮和叶肉,仅上表皮,俗称―开天窗‖。

4龄暴食,占总食量的80%。

严重时叶片被吃成网状仅留叶脉。

3为害特点明显的地域性:热带、亚热带重于温带。

大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自7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南亚、东南亚和中国南方地区蔬菜上的主要害虫由于化学杀虫剂的大量施用,抗性严重产生。

在深圳的菜场,所使用的化学农药中80%的是杀虫剂,其中又有90%用于防治小菜蛾,平均2-3天喷药1次。

防治费用高:全世界用于防治小菜蛾的费用每年高达10亿$。

二、生物学特性1、年发生动态世代:一年多代,发生世代由北到南不断增加。

新疆、东北4-5代,华北5-6代,长江流域9-14代,广东19-21代。

越冬:在东北不能越冬,其虫源由南方迁飞而来。

在长江流域以南无越冬现象,终年可以繁殖。

发生高峰:新疆:7-8月,华北、东北:5-6月,长江流域以南:双峰型,春、秋季节为害严重。

3.对温度的适应性小菜蛾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从0-35℃都能存活,最适温度为20-30℃,在8-33℃条件下均可产卵繁殖,在最适温度23℃时,在实验室内繁殖一代后可以增加77倍。

在30 时繁殖最快,月增长倍数达1307倍。

小菜蛾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小菜蛾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小菜蛾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导语:小菜蛾又叫小青虫,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比如白菜、萝卜、甘蓝、花椰菜、油菜等,在十字花科蔬菜规模种植的地方很容易繁殖,单一的化学农药又容易使其产生抗体,致使常规用量的化学农药难以控制这类害虫的危害,那么,小菜蛾是怎么发生的,又如何防治呢?小菜蛾幼虫(一)小菜蛾识别要点初孵幼虫潜叶为害,造成细小隧道。

2龄以后在叶上取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俗称“开天窗”。

较大幼虫则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

成虫体长6~7毫米,灰褐色,翅狭长,前翅后缘有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纹,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

卵椭圆形,长0.5毫米,黄绿色。

幼虫体长约10毫米,黄绿色,两头尖细,臀足向后伸。

蛹长5~8毫米,黄绿色至灰褐色。

茧薄网状。

(二)小菜蛾发生规律小菜蛾在华北地区每年发生5~6代,以蛹在落叶、杂草中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幼虫很活跃,受到惊扰便倒退或吐丝下垂。

春、秋两季发生严重。

(三)小菜蛾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尽量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蔬菜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落叶和杂草,并深翻土壤。

2、灯光诱杀有条件地区,可安装20瓦黑光灯诱杀小菜蛾成虫,成片地每10亩安装1盏,灯的位置要离菜高33厘米左右。

开灯重点时期:4月中下旬至6月初;9月份至11月中下旬。

3、药剂防治应掌握在孵化盛期至2龄以前及时用药。

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菜喜、卡死克、抑太保、农梦特、锐劲特等。

为了延缓抗药性产生,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

结语:暖冬和少雨干旱天气是小菜蛾滋生的温床,由于这种害虫越冬基数大,自然死亡率又低,对蔬菜种植区的危害很大,如果不重视无法种出高产优质的蔬菜,上文本人为您介绍了小菜蛾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抗性小菜蛾的防治

抗性小菜蛾的防治

抗性小菜蛾的防治1.小菜蛾的特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属鳞翅目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也是对农药产生抗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对蔬菜产品的品质损害严重。

已有80多个国家报道了该虫的危害,并且可能在所有十字花科植物的地区均有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危害尤为严重,每年可以繁殖数代,小菜蛾的寄主多达402种以上,主要为害十字花科的甘蓝、花椰菜、球茎甘蓝、白菜、萝卜、油菜等作物。

小菜蛾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尤其在南方危害较为严重,如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9-14代,为害主要集中在5-6月份和9-10月份这两个高峰期,在广东每年发生20代左右,世代重叠严重,没有滞育现象,每年有“春峰”(4-5月份)和“秋峰”(9-10月份)这两个发生和为害高峰期。

小菜蛾成虫为灰褐色,体长6~7毫米,翅展12~15毫米,翅狭长,前翅后缘呈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纹,两翅合拢时呈三个连接的菱形斑。

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

卵扁平,椭圆状,约0.5×0.3毫米,黄绿色。

老熟幼虫呈淡绿色,体长约10毫米,体节明显,两头细尖,腹部第4~5节膨大,整个虫体呈纺锤形,头部淡褐色。

蛹体长5~8毫米,茧呈稀疏的网状,灰白色。

成虫一般在夜间活动,产卵期约10天,雌虫每头产卵200粒左右,产卵适温20-30℃,卵期3~11天。

初孵幼虫潜入叶肉取食,2龄从隧道中退出,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上表皮呈“开天窗”,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空洞及缺刻,严重时仅剩叶脉。

幼虫共4~5个龄期,发育生长适温18-28℃,历期12-18天,幼虫很活跃,遇惊扰即扭动、倒退或翻滚落下。

小菜蛾喜栖于凉爽处,多雨、高温、高湿不利于其发生危害。

2.抗性小菜蛾的防治策略由于十字花科蔬菜的周年集中连片种植,小菜蛾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而得以快速繁殖,同时因为滥用作用机制较为单一的化学农药使小菜蛾过快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常规用量的化学农药难以控制其为害,其结果是化学农药的用量不断增加,小菜蛾的抗性不断增强,而防治效果却每况愈下,这不仅使防治成本增加、污染了环境,而且还因为农药超标使蔬菜丧失了食用价值,给蔬菜种植者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极大地损伤了他的商业信誉。

小菜蛾的生物学特征

小菜蛾的生物学特征

小菜蛾的生物学特征小菜蛾是一种极为危害庄稼的害虫,它喜欢在寄主植物上派生和交配,从而繁殖出大量幼虫,将庄稼全部吃掉。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种害虫的生物学特征。

外形特征小菜蛾的头部比较小,胸部比较大,后腿比前腿粗短,全身呈红棕色或灰棕色。

成虫翅膀展开时长度大约为20~25毫米,呈浅灰色,内外侧各有一条黑色细线。

幼虫白色或淡黄色,身体侧面有一条黑色纵线,长约4~5毫米。

习性特征小菜蛾主要依赖甘蓝等十字花科作物和豆科作物为食物,一般从盛夏到秋季繁殖和进食。

它主要通过嗅觉和视觉来找到自己的食物寄主和交配对象。

成虫和幼虫都喜欢在植株的新梢和嫩叶上进食,它们通过叮咬和切口来进食,并造成作物的大量损坏,最终导致作物死亡。

生命周期小菜蛾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0~50天。

成虫交配后,一月内可产卵15~20次,每次可产60~150个卵。

卵大约长为0.5~1毫米,呈椭圆形,黄白色。

经过7~10天后,卵孵化出幼虫。

幼虫经过5次蜕皮后可变成蛹,蛹期大约为7~10天。

成虫经过2~3天后即能产卵,进入下一轮生命周期。

防治措施针对小菜蛾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1)物理防治:使用黄色粘纸、人造绿叶子等陷阱器具在大面积的作物周围设置,诱捕小菜蛾,起到防治的作用。

(2)化学防治:选用有效成分的农药喷洒作物,达到防治效果。

但化学防治需要注意药物选择、药剂浓度和使用安全等问题。

(3)农业生态防治:通过改善农田环境和生态系统结构以及优异的作物品种培育来抑制小菜蛾的繁殖,从根本上解决害虫问题。

总的来说,只有进行综合性防治,才能达到治理小菜蛾的目的。

小菜蛾基本知识介绍

小菜蛾基本知识介绍

小菜蛾基本知识介绍小菜蛾又叫菜蛾、方块蛾,幼虫叫小青虫、吊死鬼、吊丝虫、两头尖,属于鳞翅目,菜蛾科,是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其中以萝卜、水萝卜、甘蓝、花椰菜、油菜、芥菜等受害严重。

一、分布世界性的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各省均有分布,长江流域及以南为害尤为严重。

二、危害特点小菜蛾以幼虫为害叶片,小龄幼虫食量小,仅啃食叶肉,叶面造成小洼坑,有时头部可潜在叶组织内为害;幼虫稍大后多在叶背面取食叶肉留下一面表皮,成透明斑状如同“小天窗”,3~4龄以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的菜叶成网状。

还可为害留种菜的嫩茎幼荚及籽粒,直接影响产量。

危害症状危害症状三、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7mm,翅展12-15mm,前后翅细长,缘毛很长,前翅前半部有浅褐色小点,中间从翅基至外缘有一条三度弯曲的黑色波状纹,后面部分灰黄色;停歇时两翅覆盖于体背成屋脊状。

卵:长约0.5mm,宽0.3mm,椭圆形,出产时淡黄色,具光泽。

幼虫:出孵时深褐色,后变为绿色。

体纺锤形。

成熟幼虫体长约10 mm。

蛹:体长6-8 mm,颜色变化大,初化蛹绿色,渐变淡黄绿色,最后灰褐色。

外被薄茧。

卵幼虫茧成虫四、生物学习性1. 成虫习性:昼伏夜出,羽化、取食、交尾、产卵等,多在晚上,趋光性较强。

成虫飞行力不强,但可随风远距离迁移。

性诱力强。

产卵:雌成虫羽化后即可交尾,交尾后当晚就能产卵,卵在夜间产于叶背近叶脉的凹陷处,散产或3‐5粒聚集在一起。

成虫寿命一般为11-28天,雌虫寿命长于雄虫。

2. 幼虫习性:幼虫昼夜都能孵化,共4龄,初孵幼虫钻入叶片上下表皮之间,啃食叶肉或在叶柄、叶脉内蛀食,形成细小遂道。

1龄末或2龄初从潜道退出,取食下表皮厚叶肉,形成透明斑;3、4龄后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

幼虫性活泼,受惊扰时可扭曲身体后退;或吐丝下垂,待惊动后再爬至叶上。

3. 抗药性:世界著名抗药性害虫,能很快对各种化学药剂及生物制剂产生抗性。

五、发生规律全国各地普遍发生,1年生4~19代不等。

三年级科学阐述一下菜蛾

三年级科学阐述一下菜蛾

三年级科学阐述一下菜蛾
菜蛾,又称为小菜蛾,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

它属于鳞翅目昆虫,科名为凤蝶科。

菜蛾的成虫体形较小,前翅呈淡黄色或黄褐色,上有深褐色的斑纹。

它的触角很长,约有3至4厘米。

菜蛾的幼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毛虫,身体有光滑的绿色或黄绿色,前胸段上有一对黑色点。

它的尾部有一对长长的尾角。

菜蛾主要以一些蔬菜作物为食,如白菜、花菜、油菜、茼蒿等。

它会在植株的叶片上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便开始咬食植物叶片,导致植物受损甚至死亡。

菜蛾繁殖力强,发生频率高,对农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

为了防治菜蛾危害,农民常采取一些防治措施。

一是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并清除卵、幼虫、蛹。

二是使用农药喷洒,选择对菜蛾有较好效果的农药进行防治。

三是采用物理防治手段,如安装黄板诱杀菜蛾成虫等。

总的来说,菜蛾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对蔬菜作物造成的损失较大。

农民们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这对于维护粮食安全和保障农民的收入也非常重要。

小菜蛾的发生规律与化学防治方法

小菜蛾的发生规律与化学防治方法

小菜蛾的种群动态
种群分布
小菜蛾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在温带地区发生 。
种群密度
小菜蛾的种群密度受环境、食物供应和天敌等因素影 响,密度变化较大。
种群增长
在适宜条件下,小菜蛾种群数量可以迅速增长,对农 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03
小菜蛾的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策略与防治时期
防治策略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防治小菜蛾时,应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包括 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农药的合理使用与注意事项
合理使用
在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操作,控制好浓度、用量和使用次数。同时,要注意交替使用不同 类型的农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注意事项
使用农药时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农药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食品和饲料; 使用农药后应及时清洗施药器具和身体接触部位;对于残留农药的蔬菜,应严格按照残留农药检测标准进行检测 ,确保蔬菜安全无毒。
微生物农药
利用对小菜蛾有毒杀作用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农药, 措施
昆虫性信息素
利用小菜蛾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虫,通 过干扰交配降低小菜蛾的繁殖率。
生物防治技术集成
综合运用多种生物防治措施,如天敌 保护与利用、生物农药应用等,以提 高防治效果。
05
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时期
根据小菜蛾的发生规律,选择在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治,此时幼虫对农药的抗性 较弱,且容易杀死。同时,也要根据蔬菜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来确定防治时期 。
常用农药及其使用方法
农药种类
包括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昆虫 生长调节剂等。
使用方法
喷雾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将农药配制 成适当的浓度,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 蔬菜叶片上。此外,还可以采用拌种 、浸种等方法。

小菜蛾的主要特征

小菜蛾的主要特征

小菜蛾的主要特征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属于鳞翅目鬃蛾科的昆虫。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菜蛾的主要特征。

外部形态:小菜蛾的体长约为8-14毫米,呈金属光泽的淡绿色。

前翅呈三角形,有条纹和斑点,距前端有一小次同色斑。

后翅呈卵圆形,淡黄色透明且无斑点。

雄虫的触角较长,上翅前缘略呈膨大。

生活习性:小菜蛾是一种全年均可发生的害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见。

其幼虫主要以十字花科植物为寄主,特别是卷心菜、甘蓝、花椰菜等。

成虫则以植物的花朵和细小的蜜蜂、蝇等为食。

繁殖与发育:小菜蛾会进行性别交配,并在植物上产卵。

一般情况下,雌虫会选取壮实的幼苗或青叶作为卵产地。

卵呈白色或淡黄色,略呈半透明状,呈卵圆形。

卵经过3-7天孵化出幼虫。

幼虫期的小菜蛾具有三个幼虫阶段。

幼虫以吃叶为主,经过蜕皮换衣来进化成不同的幼虫阶段。

幼虫刚孵化时呈淡黄色,身体覆盖细小的绒毛。

第二、第三阶段幼虫呈绿色,有黑头和颈腹部黑斑,体侧和背部具有黄色斑点。

幼虫期大约为14-24天。

当幼虫幼期越来越发达时,其损害程度也会增加。

成熟后的幼虫会离开寄主植物,钻入土壤中形成网状的蛹。

蛹期长约为7-13天。

蛹的颜色为浅棕色,体型呈卵型,表面有纵向的细纹。

成熟的蛹可通过植物或其他物体的皮肤外观判断。

环境适应性:小菜蛾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

其发育代谢速度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例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温度对小菜蛾的发育过程具有较大影响,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防治方法:小菜蛾是一种耐药性较强的害虫,传统的防治方法已经不够有效。

因此,针对小菜蛾的综合综合防治措施变得更为重要。

首先,应选择抗虫优良品种,采用合理的播种、施肥和灌溉管理,提高植物的抵抗力。

同时,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剂、化学农药和物理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小菜蛾进行综合治理。

综上所述,小菜蛾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性别交配后产卵于寄主植物上,幼虫期通过捕食植物叶子生长发育,成虫后续通过摄取植物花朵和细小的昆虫为食。

小菜蛾幼虫形态特征

小菜蛾幼虫形态特征

小菜蛾幼虫形态特征
小菜蛾是动物界一种微小的昆虫,在昆虫总科分类中属于细菌真菌鸟类目科,
主要分布于地球上的草地和农田,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小菜蛾的体型小巧,其外形丑陋,尺寸都小于2毫米,是分子很小的昆虫。

小菜蛾体上一般有内脏、气囊、翅膀和触角等部位,主要以粪尿、叶子和果实
等有机物为食。

它们有前身、两个翅膀、四条腿和一对触角的外形,侧身具有发亮的、并排的多列滑块,颜色以灰白色为主。

它们的翅膀被覆盖着厚厚的鳞片,翅膀面上泛着苍白的鳞片覆盖,表面具有深褐色或者黑灰色斑纹,在它们的头部有一对圆形的触角,中央有一瓣触觉器,可以感知到附近的某些特定气味。

它们的生活周期由卵蛹、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组成,幼虫头小口大,腹部
具有不规则的吸盘结构,可以通过吸盘在多种地面上移动,胸部有两组气孔,具有侧贴行走的特性,可以帮助小菜蛾吸收到多种物质和气体,这也是其生理特性之一。

小菜蛾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因为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肥料,有利于土壤防
止堆积腐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的生长。

有助于减少我们采用化学肥料,有利于环境的绿化美化,对于促进草原的恢复、减少滥肥滥用农药的破坏,尤其是维持我们自然生态安全的作用都相当重要。

总而言之,小菜蛾是昆虫界一种特别重要的昆虫,其身体独特、生理特性复杂、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保护我们环境的安全,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生态益处。

西兰花小菜蛾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

西兰花小菜蛾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菜蛾的习性
繁殖能力
小菜蛾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世代重叠 严重。
迁飞能力
小菜蛾具有迁飞能力,可从一地迁飞 到另一地。
小菜蛾的危害
寄主植物
小菜蛾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如甘 蓝、花椰菜、青菜等。
危害症状
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叶片缺刻、孔洞 ,严重时仅留叶脉。
0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种植计划
合理安排种植计划,避免连作,减少虫源积 累。
持续监控
建立虫情监测点
在西兰花田周围设置虫情监测点,定期 调查小菜蛾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以便及 时采取防治措施。
VS
记录防治效果
在防治后的一段时间内,记录防治效果, 以便及时调整防治方案和提高防治效果。
04
总结
防治效果评估
01
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在采取防治措施后,应定期检查西兰花小菜蛾的数量和活动情况,以评
估防治措施的效果。如果防治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02
防治效果的持久性
防治措施的效果不仅要看短期内的效果,还要关注其持久性。有些防治
方法可能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效果不佳,பைடு நூலகம்此需要持续观察和调整。
03
防治成本效益分析
在评估防治效果时,还需考虑防治成本和效益。如果防治成本过高,而
效益不明显,则可能需要重新考虑防治策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防治经验总结
防治方法的多样性
在防治西兰花小菜蛾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单一的防治方法可能难以有效控制小菜蛾的种群数量 ,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防治时间的把握
防治西兰花小菜蛾的最佳时机是在虫卵孵化期和幼虫期。在这两个阶段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小菜蛾的数量,减 少其为害。

沿江地区小菜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沿江地区小菜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沿江地区小菜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沿江地区小菜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一、沿江地区小菜蛾的发生1、小菜蛾的生物特性:小菜蛾为小麦早熟种中微小的、翅膀狭长的昆虫,其幼虫期饮食具有强烈的吸食性,能在花粉粒的表面和柄端等处吸食。

其成虫的活动期在春季,其对植物果实所造成的损害看起来就像植物被刨好,以致结实率下降。

2、沿江地区小菜蛾发生范围:小菜蛾主要以小麦、燕麦等谷物作为它们的主要寄主,沿江地区的小菜蛾发生范围要从沿江段一直延伸到较高海拔的特定区域。

3、沿江地区小菜蛾的发生对农作物的危害:小菜蛾的发生从春季开始,可以选择性地觅食灌木和杂草,它们更多地针对植物在果实期和组织变质期上,通过吸吮、象眼和带子孔等捕食活动,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容易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

二、综合防治技术1、控制虫体流行侵害:虫入害之前,宜通过植保防治措施,积极除害,如使用植物杀虫剂、毒米毒青贮剂、活性氧等。

2、利用气候灾害:在沿江地区利用秋季雨季和极端温度的气候,采取多重灾害防治措施,以增加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3、病原物控制:对于小菜蛾及其寄主植物的传播和繁殖,可选择特效菌株以细菌性病原物来防治。

4、生物防治:利用小菜蛾的天敌效应,广泛繁殖天敌昆虫,以及改良环境以利用天敌昆虫有效进行防治。

5、营造良好农业环境:建立和营造良好环境、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密闭垄、减少植物杂草、植物农艺护理,可有效改善植物环境,进而抑制虫口问题的发生。

6、采取有效的前期预测:结合气候、植被覆盖类型、湿度、种植方式、施肥频率等,可以采取有效的前期预测,以获取更快捷准确的病情变化趋势,以提高灾害防治效率。

总结:沿江地区小菜蛾的发生及其损害给沿江地区的作物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前期预测,并采取控制虫体流行侵害、利用气候灾害、利用病原物控制、生物防治等多重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治小菜蛾,达到保护农作物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菜蛾基本知识介绍
小菜蛾又叫菜蛾、方块蛾,幼虫叫小青虫、吊死鬼、吊丝虫、两头尖,属于鳞翅目,菜蛾科,是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其中以萝卜、水萝卜、甘蓝、花椰菜、油菜、芥菜等受害严重。

一、分布
世界性的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各省均有分布,长江流域及以南为害尤为严重。

二、危害特点
小菜蛾以幼虫为害叶片,小龄幼虫食量小,仅啃食叶肉,叶面造成小洼坑,有时头部可潜在叶组织内为害;幼虫稍大后多在叶背面取食叶肉留下一面表皮,成透明斑状如同“小天窗”,3~4龄以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的菜叶成网状。

还可为害留种菜的嫩茎幼荚及籽粒,直接影响产量。

危害症状危害症状
三、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mm,翅展12-15mm,前后翅细长,缘毛很长,前翅前半部有浅褐色小点,中间从翅基至外缘有一条三度弯曲的黑色波状纹,后面部分灰黄色;停歇时两翅覆盖于体背成屋脊状。

卵:长约0.5mm,宽0.3mm,椭圆形,出产时淡黄色,具光泽。

幼虫:出孵时深褐色,后变为绿色。

体纺锤形。

成熟幼虫体长约10 mm。

蛹:体长6-8 mm,颜色变化大,初化蛹绿色,渐变淡黄绿色,最后灰褐色。

外被薄茧。

卵幼虫
茧成虫
四、生物学习性
1. 成虫习性:
昼伏夜出,羽化、取食、交尾、产卵等,多在晚上,趋光性较强。

成虫飞行力不强,但可随风远距离迁移。

性诱力强。

产卵:雌成虫羽化后即可交尾,交尾后当晚就能产卵,卵在夜间产于叶背近叶脉的凹陷处,散产或3‐5粒聚集在一起。

成虫寿命一般为11-28天,雌虫寿命长于雄虫。

2. 幼虫习性:幼虫昼夜都能孵化,共4龄,初孵幼虫钻入叶片上下表皮之间,啃食叶肉或在叶柄、叶脉内蛀食,形成细小遂道。

1龄末或2龄初从潜道退出,取食下表皮厚叶肉,形成透明斑;3、4龄后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

幼虫性活泼,受惊扰时可扭曲身体后退;或吐丝下垂,待惊动后再爬至叶上。

3. 抗药性:世界著名抗药性害虫,能很快对各种化学药剂及生物制剂产生抗性。

五、发生规律
全国各地普遍发生,1年生4~19代不等。

在北方发生4~5代,长江流域9~14代,华南17代,台湾18~19代,世代重叠。

在北方以蛹在残株落叶、杂草丛中越冬;在南方终年可见各虫态,无越冬现象。

全年内为害盛期因地区不同而不同,东北、华北地区以5~6月和8~9月为害严重,且春季重于秋季。

在新疆则7~8月为害最重。

在南方以4~6月和9~11月是发生盛期,而且秋季重于春季。

小菜蛾发育最适温度为20~30℃。

此虫喜干旱条件,潮湿多雨对其发育不利。

此外若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面积大、连续种植,或管理粗放都有利于此虫发生。

在适宜条件下,卵期3~11天,幼虫期12~27天,蛹期8~14天。

六、预测预报
小菜蛾的虫情调查主要包括每年冬至到元旦及3月上旬进行的冬前和冬后虫口基数调查以及3月中旬至11月中旬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系统调查。

常用虫态历期法对小菜蛾主要危害代发生期进行预测。

根据灯诱和性诱及田间出现的发蛾盛期,用卵历期预测卵孵盛期,即卵孵盛期=发蛾盛期+产卵前期+卵历期。

根据田间数量系统调查,当田间实查卵孵化率达20%左右时,为第1防治适期;卵孵化率达50%左右为第2防治适期。

七、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大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以免虫源周而复始,对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

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败叶可消灭大量虫源。

2、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可放置黑光灯诱杀小菜蛾,以减少虫源。

3、生物防治:用小菜蛾性引诱剂诱杀成虫。

采用小菜蛾诱芯,配套三角屋式(或船式)诱捕器。

一般每亩建议设置小菜蛾诱捕器5个(性信息素),悬挂至高于作物顶部20cm处,原则上外围密,中间稀,定期检查诱虫板,粘满的诱虫板需要更换。

4、药剂防治:选用高效低毒杀虫剂。

小菜蛾对农药易产生抗性,必须注意
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品种,或与生物农药交替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盛孵至2龄幼虫发生期。

5、综合治理:强调作物布局的策划,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协调应用,充分发挥天敌等自然致死因子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