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无所不为”——小谈“魏晋风度”

合集下载

魏晋风度怎么写小论文1000字

魏晋风度怎么写小论文1000字

魏晋风度怎么写小论文1000字篇一:论魏晋风度及文章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会计131班陆萍汉末魏晋时代在文学史上是个很重要的时代。

那时历史上正处于黄巾和董卓大乱,而在这纷乱之后出现了每个党派的纠纷,此时便出现了一个英雄人物——曹操。

曹操为人大胆果断,阴鸷奸狠,不计前嫌。

虽然他的一句“宁使我负天下人,也不使天下人负我”让许多人对他的印象多了许多负面影响。

但我们可以从曹操打胜的那些战役来看,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曹操这个人是很有本事的。

他在任用贤才方面比很多先人都做得好。

在陈琳替袁绍写文章骂曹操的时候,陈琳骂的很难听。

以至于在曹操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头疾都立刻好了。

但在袁绍落败之时,陈琳被俘虏。

即使众人都在主张将这个曾经辱骂曹操的人杀掉。

曹操却不计前嫌,反而将他留在身边做个秘书。

这个就可以看出曹操惜才如金。

但我们也同时可以看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的善辩的口才和聪明的头脑。

所以,对曹操的评价我们可以改观,最起码他可以是一个智者。

谈完汉末魏晋涌现出的人才,那么和他们联系的当然还有文学。

那时候的文学也是如今很多学者很想去探讨和研究的。

首先,我们还是说一说曹操。

曹操虽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但他在文学上的建树也不容小觑。

他写的《龟虽寿》使得多少壮士奋起。

那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更是凸显了他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也体现了他文章通脱得力,毫无顾忌。

此外,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到他的文章的一大特色是清俊,这也是汉末魏初的文章的特点。

从他的那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那伟大的气魄和毫无顾忌的作派。

然而魏晋之时,除了曹操,我们不得不提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

他们三个也就是我们称的“三曹”。

虽说他们都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但是他们的风格迥异。

曹丕提倡“文以气为主”,认为于通脱之外,文章更应加上华丽。

曹植虽然文章做的很好,那七步诗让多少赞不绝口。

魏晋风度的作文

魏晋风度的作文

魏晋风度的作文你要是能穿越回魏晋时期,那可就像闯进了一个超级酷炫又怪诞的大派对。

魏晋风度这玩意儿啊,就像一杯混合了各种奇特味道的美酒,闻着就上头。

先说这魏晋时期的人穿衣服吧,那叫一个任性。

男人们一个个宽袍大袖的,走起路来就像在飘。

你看那竹林七贤里的嵇康,穿着一身松松垮垮的长袍,头发也不怎么好好梳,就那么披散着,可人家往那一站,就是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这衣服啊,仿佛不是为了保暖或者遮羞,而是一种表达自己对这世界态度的工具。

他们觉得,在这乱世之中,何必拘泥于那些规规矩矩的服饰呢?我就要穿得自在,穿得潇洒,就像在对老天说:“你看,这混乱的世道我管不了,但我自己的穿着我还不能做主吗?”再说说他们的行为举止。

那可真是不走寻常路。

这些魏晋名士们,高兴了就放声大笑,难过了就嚎啕大哭,完全不顾及旁人的眼光。

就像刘伶,这人可有意思了。

他喜欢喝酒,常常坐着一辆鹿车,带着一壶酒,还让仆人扛着锄头跟着他,说:“要是我醉死了,你就随便挖个坑把我埋了吧。

”这在咱们现代人看来,简直是疯了啊。

但在魏晋,这就是一种风度,一种对生死看淡,对生活随性的风度。

他们觉得生命充满了无常,既然如此,又何必活得那么小心翼翼呢?不如痛痛快快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还有啊,魏晋时期的人聊天那也是一绝。

他们喜欢清谈,这可不是咱们平常唠家常。

清谈那可是充满了高深的哲学思想、文学才华的较量。

一群人坐在竹林里或者庭院中,就开始谈论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什么“有”和“无”啊,“名教”与“自然”啊。

他们谈论的时候,那表情可严肃了,就像在探讨宇宙的终极秘密。

有时候为了一个观点,能争得面红耳赤,但是又不会真的生气。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智慧之战,大家都在这个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学识和思想境界。

而且啊,魏晋时期的人对友情也是特别纯粹。

竹林七贤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们七个人性格各异,有的激进,有的内敛,但却能在那片竹林里结下深厚的友谊。

他们一起喝酒、弹琴、吟诗、谈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互相扶持。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说起魏晋风度,那可真是一段独特而迷人的历史画卷。

在我看来,魏晋时期就像是一个充满个性与自由的大舞台,上面的人们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才情与性情。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魏晋时期那些文人雅士们的率真洒脱。

就拿“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来说吧。

这刘伶啊,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他却有着一颗无比豁达的心。

他特别喜欢喝酒,简直把酒当成了自己的生命之水。

有一次,他居然让仆人扛着锄头跟在他身后,并且放话说:“要是我喝死了,就地把我埋了就行!”您瞧瞧,这是何等的豪放不羁!还有那王羲之的。

想象一下,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群文人雅士相聚在兰亭这个美丽的地方。

曲水流觞,吟诗作对,好不惬意!王羲之在微醺之时,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千古佳作。

那流畅的线条,飘逸的字体,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当时轻松愉悦的氛围。

他们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专注于当下的美好,享受着自然与艺术带来的快乐。

魏晋时期的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是别具一格。

男子们也会涂脂抹粉,精心打扮自己。

这在当时可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他们认为,美不仅仅是女子的专利,男子同样有追求美的权利。

这种对于美的开放态度,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再说说当时的服饰吧。

宽袍大袖,随风飘动,走起路来那叫一个潇洒。

女子们的服饰更是精美华丽,各种花纹刺绣,彰显着她们的优雅与高贵。

而且啊,他们对于配饰也十分讲究,玉佩、香囊,每一样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说到魏晋风度,就不得不提魏晋时期的清谈。

一群人聚在一起,谈论着哲学、人生、艺术,那场面简直比现在的学术研讨会还要热闹。

他们各抒己见,思维碰撞,不在乎输赢,只在乎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契合。

让我给您讲讲我曾经在书上看到的一个关于清谈的小故事。

有一次,王弼去拜访何晏,两人就“老子”的思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何晏原本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对老子的理解已经很深刻了。

可王弼却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让何晏听得是目瞪口呆。

最后,何晏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王弼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说起魏晋风度,那可真是一段让人着迷的历史篇章。

在我心里,魏晋风度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却又透着神秘气息的画卷,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想象一下那个时代,士族们身着宽袍大袖,行走间衣袂飘飘,那是怎样的一种潇洒自在。

他们不拘礼法,追求个性的解放,仿佛在对世俗的规矩说:“哼,我才不在乎!” 就拿“竹林七贤”来说吧,这七位老兄那可真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阮籍,这哥们那是相当有个性。

他常常一个人驾着车,漫无目的地走,走到没路了就放声大哭。

这在咱们普通人看来,简直莫名其妙嘛,但在他那儿,却是内心苦闷的一种宣泄。

他对那些虚伪的礼教不屑一顾,有次,一个有权有势的人想把女儿嫁给他,他愣是大醉六十天,让对方没法开口,就这么巧妙地躲过了这桩不情愿的婚事。

你说,这得多有胆量和智慧!还有嵇康,那可是个超级帅哥,不仅长得帅,还才华横溢。

据说他在山上采药,被人看到,人们都以为是神仙下凡了。

可他的命运却让人唏嘘。

就因为他不愿意迎合权贵,坚守自己的原则,最后被陷害致死。

临刑前,他神色不变,淡定地弹奏一曲,成为千古绝唱。

那场面,光是想想都觉得震撼人心。

再说刘伶,这位仁兄整天喝酒,还让仆人拿着锄头跟在身后,说:“如果我醉死了,就随地把我埋了。

”这是何等的洒脱!他在家里也是赤身裸体,别人责怪他,他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嘛跑到我裤子里来?”哈哈,听到这话,是不是觉得他简直就是个奇葩,但又奇葩得那么可爱,那么真实。

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也是让人羡慕不已。

他们喜欢游山玩水,在山水之间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王羲之与朋友们在兰亭聚会,曲水流觞,吟诗作对。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大家围坐在一起,酒杯顺着水流缓缓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得作诗一首。

想想那场景,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各种应酬和烦恼,只有诗意和友情,真是美哉妙哉!魏晋时期的人们对于情感的表达也是毫不掩饰。

王戎的妻子常常亲昵地称呼他为“卿”,在当时,这种称呼可有点不合礼数,但王戎说妻子喜欢这样叫,他也就听之任之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议论文的流派及其风格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议论文的流派及其风格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议论文的流派及其风格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议论文。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议论文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流传,成为了文学的主流。

议论文是指以辩证和批判的态度,对社会现象、人生价值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的一种文学形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议论文出现了多种流派,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独具特色的风格和方式。

1. 魏晋风度派魏晋风度派是议论文的一种流派。

这种流派的代表作品是《世说新语》。

该书以语录和故事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尚和人生价值的分析和思考。

这种流派的特点是语言简洁明了,思路清晰明了,而且注重细节和描写。

2. 道家流派道家流派是一种宗教派别,其思想体系以道家思想为基础。

在议论文领域,道家流派的代表作品是《庄子》。

《庄子》中的论述表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这种流派的特点是自由奔放,充满哲学色彩和寓意。

3. 理学派理学派是一种思想家族,该流派强调理性思考和道德品质。

代表作品是《南华经》和《神仙传》等。

这些著作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理性看法,强调了道德和品德的重要性。

这种流派的特点是思辨性强,语言繁复严谨。

4. 公案派公案派是一种以法律为基础的流派,该流派认为法律可以规范人类行为。

代表作品是《法华经》和《法华玄义》等。

这些文献主要探讨法律和礼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对法律的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这种流派的特点是实用性强,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议论文的流派繁多,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这些论述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生、价值观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对于我们的文学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论文5稿

论文5稿

《三国演义》中的魏晋风度《三国演义》反映的是我国汉末至魏晋历史风云。

魏晋,是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个性自由伸展的时代。

所以,人们往往率情任性,行为举止多横斜逸出于传统规范之外。

这种种行为举止又常常衍为风气,汇而聚之,于是而凝结为魏晋风度。

那么什么是《三国演义》中的魏晋风度?它是指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士人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精神特质;风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集中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形象。

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构成了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他们有独特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魏晋时代得以重塑,形成以魏晋风度为标志的理想人格,这种人格影响后代文人。

《三国演义》的描写中不乏他们的身影,具体从以下四方面集体体现它独特的魏晋风度。

一、从人性觉醒,生命意识的展露中体现魏晋风度魏晋人的觉醒,在《三国演义》人物中孔融的身上就可见一斑,书第十一回有:“北海孔融,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

自小聪明,年十岁时,往谒河南尹李膺,阍人难之,融曰:“我系李相通家。

”及入见,膺问曰:“汝祖与吾祖何亲?”融曰:“昔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融与君岂非累世通家?”膺大奇之。

少顷,太中大夫陈炜至。

膺指融曰:“此奇童也。

”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

”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

”炜等皆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

”孔融幼年时就能与当时的名士李膺、陈炜进行思想辩解,而且使长者赞叹不已,可见思想的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已打开了当时士人的心扉,他们对生命已有了的顿悟。

《三国演义》是一部三国英雄史,众英雄的生命爆发出灿烂的光彩,在整个黑暗混乱的时代里向人们昭示生命历程的波澜壮阔,却充满令人震惊的灾难和痛苦,正如第二十回汉献帝自己所说:“朕自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殃,后遭宦官傕、汜之乱。

常人未受之苦,吾与汝当之。

魏晋论文

魏晋论文

从《世说新语》中,看独具风采的魏晋女子周敬摘要:魏晋时代,由于动荡不安的政局和民族大融合等历史原因,魏晋人士呈现出追求自由洒脱的独特风范。

也使其当时的魏晋女性深受影响。

在魏晋,女性不再是无德无才、受压迫的代名词,魏晋女性身上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她们才识渊博、智慧过人、清谈玄理、见识高远,冲破了传统封建女性的束缚,是女子个性的一次大解放。

关键词:魏晋女性个性魅力举止风度智慧才能前言李泽厚先生曾在《美的历程》中说:“魏晋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所谓‘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对自己的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①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到魏晋时代,追求个性解放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对国家的爱与恨。

男子们纵情洒脱,放达不群,在清谈玄理中,在药与酒中,找到灵魂的救赎。

而女性也绽放了最美的光辉。

在《世说新语》一书中,我们了解到魏晋人士的生活态度,体味到他们言行无忌背面的无奈和痛苦。

但更多的是被魏晋名士的风采所折服,被书中那些趣味盎然,发人深省的故事所启迪。

只有那样的魏晋才有那样多姿多彩的人和事,才有那些豁达直率、聪明机智、风采过人的魏晋女性。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最早的历史志人小说,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魏晋时代人们的生活画面,也让更多人看到了魏晋女性的风采。

《世说新语》中,作者刘义庆单辟了一章《贤媛》,专门讲述魏晋女子的逸闻轶事。

可想而知,魏晋女性在当时的特殊地位。

她们有着各自的举止风华,甚至在某些方面不逊于男子。

无论是辨识人才、清谈玄理、还是见解见识、性情气节,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她们不同于古代三从四德的传统封建女性,魏晋女人是个性的,张扬的。

不再是男人家中摆放的“花瓶”而是有独到见解,自强独立的平等的人。

在追求这种个性解放的过程中,魏晋男子的支持和赞赏也起到很大作用。

他们对魏晋女性的评价更多的是才高于貌,所以出现了《世说新语》中让人赞不绝口的女性。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_作文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_作文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魏晋风度与古代士人“魏晋风度”是一个时代特征高度凝结的历史名词,在我看来,它是魏晋时期士大夫极度压抑下的自我放纵,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缩影,更是古代中国士人价值取向的一张鲜明的名片。

“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他们追求自然,崇尚本真。

饮药、纵酒与长啸成为他们极大的乐趣,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做到超然物外。

魏晋名士何晏开了饮药的头,“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纵酒,刘伶即为典型,喝完酒“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挥衣”;更有长啸、学驴叫,实在对长啸的阮籍不该恭维,阮籍游苏门山,在山上遇到一个隐士,“籍乃对之长啸,清韵响亮,苏门生適尔而笑,籍既降,苏门生亦啸,若鸾凤之音焉。

”这些“麻醉式的狂欢方式”极大地彰显了魏晋时期文人的自由人格,士大夫追求心灵上、行为上的个性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士人情性的回归,魏晋文人被冯友兰先生看作是新道家的主情派,古代中国士人一直被束缚的情性,在此刻,终于得以最大化的显现出来。

魏晋士人也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追求——重神韵,魏晋士人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他们厌倦了政变的黑暗与残酷,更多地追求精神上不受外物的牵累,强调个性的真实与自由。

在“神韵”这一特殊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张三夕:魏晋风度何为》一文中曾言:“魏晋风度是一种特定的乱世风度,是一种死亡逼出来的风度,它的产生与东汉末年以降大规模的死亡现实和集体性死亡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

”诚然,魏晋风度的诞生与其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脱不了干系,“乱世风度”更是其最为贴切的代言词。

魏晋时期,乱世政治的高压实为恐怖,从东汉党争、黄巾起义到董卓之乱、三国纷争,从司马氏恐怖统治到八王之乱、永嘉之乱,无不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动荡黑暗的年代,“乱世出英雄”是少数,魏晋乱世使当时的士人们对“治世平天下”失去了希望,他们转而进行自我品格的塑造,因而“魏晋风骨因运而生”。

谈魏晋风度

谈魏晋风度

论魏晋风度
说起古人,浮现在人们心中的第一个印象,往往都是重视礼节规矩的形象,亦或是将其与封建礼教联系起来,一副迂腐顽固的模样。

但魏晋时期就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时代。

在这短暂的两百余年的时间里,却是出现了一大批的奇人名士,实在是让人不敢相信。

可以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但却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

即便这些名士的生活处境都极为险恶,却也让他们抛弃了那些繁杂的礼义,从精神到肉体,都放松开来,极为风流潇洒,不被物质所束缚,超脱自然,不拘礼节。

生命之花在魏晋之时,开放的如此灿烂,甚至可以说是到达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

从《世说新语》之中,我们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的些许光景。

鲁迅先生曾论魏晋风度与之文章与之药及酒之关系,我想,或许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当生命的长度受限,对于死亡与失去麻木的众人,只能转而追求生命的宽度吧。

因为不愿接受,所以选择退让,逃避或许可耻却有用,正是在这样一个暗流涌动的年代里,无论是如何的超脱,释放个性,都能够被容纳接受。

在这样的时空里,世界的一切都被放空,短暂的瞬间里,魏晋名士们超脱了现实,超然物外,灵魂与躯体分离开来,一切都指引着他们前往那世界之外,这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也是他们所追求的极乐。

这也许是魏晋名士们所遗留给我们的馈赠,指引着我们时刻反思,反思过去,也反思未来。

1705301-04 谭懿全。

浅谈魏晋风度之美

浅谈魏晋风度之美

神州文学浅谈魏晋风度之美李颖欣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谈到,晋人之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并从八个的角度来阐释。

本文将晋人的美扩大到魏晋风度之美,进一步深入探讨美在何处。

关键词:魏晋风度高尚品格寄情山水精神自由追求真道德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解放,最富于智慧的一个时代。

正因如此,当时的艺术精神的丰富度和自由度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涌现出一批批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谢灵运谢朓等文学创作上的大家,还有书法绘画方面的高手像王羲之父子和顾恺之。

而魏晋风度包括了精神自由、尊重个性、寄情山水、追求真道德、探寻哲理、崇尚玄学等。

下文将从高尚品格、寄情山水、精神自由、追求真道德这四个角度来具体分析魏晋风度之美。

(一)高尚品格魏晋时期动乱而迷惘,传统的无形约束消失了,法律的明文制裁无效了,名士们为摆脱儒教和曹操那种道德标准而自命通达,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气: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和尊重个性价值。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

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

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晋人的“人格的唯美主义”还体现在对友谊的重视上,他们逐渐培养成一种高级社交文化如“竹林之游,兰亭禊集”等。

玄理的辩论和人物的品藻是这社交的主要内容。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

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

这抒发了文人雅士珍惜真挚友谊的可贵,更珍惜和热爱短暂的人生。

(二)寄情山水《兰亭集序》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

浅谈魏晋风度

浅谈魏晋风度

浅谈魏晋风度浅谈魏晋风度摘要:名⼠们的思想与⼼灵开始移位,从原先的儒家集体思想中冲破出来,发展了内⼼深处的独享空间。

它不仅是⼠⼈们精神⾯貌的总体反映,也是当时的⽂化潮流。

它涉及⾯⼴,⽆所不包,既有政治,⼜有哲学思辨、⽂艺创作、社会习俗等。

它仿佛⼀个酣畅淋漓的⼤汉,在历史的舞台上演尽其⼀⽣的风流底事。

其中的⽵林之游、兰亭稧事、桃源之美、⼭⽔隐逸、⼈物品评、饮酒服散、谈⽞论道……⼀幅幅风采动⼈的历史画卷构成了魏晋⼈思想⾃由、⾔⾏飘逸、三教合流、风俗变异的社会⾯貌———这就是魏晋风度。

关键词:魏晋风度名⼠⽞谈礼教“汉末政治⿊暗,⼀般名⼠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后来遭执政者所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草草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就不敢再议论政事,⽽⼀变为专谈⽞理;清议⽽不谈政事,这就是所谓的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的名⼠,当时在社会上却依旧很有势⼒,若不能⽞谈的,好似不够名⼠底资格。

”由此引发了魏晋⼈⼠⾔谈举⽌的风姿风采————这就是“魏晋风度”。

⼀、什么是魏晋风度?魏晋风度,⼜称“魏晋风流”,早在1927年,鲁迅发表了《魏晋风度及⽂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后,作为魏晋⽂化的代名词⽽被学者逐渐加以研究和阐发,越来越受学者们的重视。

冯友兰认为,“魏晋风流”是⼀种⼈格美,构成条件有四个:⽞⼼、洞见、妙赏、深情。

⽽笼统庞杂地展现魏晋风度的书籍,还得⾮《世说新语》莫属,它是⼀部集中展⽰魏晋上层⼈⼠⽣活的⼩说集。

当然,这么⼀部⼩说集,除了⽂学价值之外,是不是因为体裁划归⼩说⽽不具史料价值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如果按照史料分类观点来看的话,这类笔记资料为研究和还原历史⾯貌起了很⼤作⽤,所以论魏晋,必谈到这部笔记体⼩说。

冯友兰提出的“风流”四点论,在该书中⽆不见其绰影,⽐如《世说新语·德⾏篇》第⼗七则,讲述的是王戎与和峤同时遭逢“⼤丧”(⽗母之丧),晋武帝询问刘仲雄:“卿数省王和否?闻和哀苦过礼,使⼈忧之。

魏晋风骨论文

魏晋风骨论文

题目:浅谈魏晋风度林锦华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号:1301303016内容提要:魏晋是一个特例独行的时代,是一个真性情的时代,是一个真正文人的时代。

魏晋犹如一颗明珠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闪光。

它或许没有唐朝耀眼明亮,但是它是历史长河中最独特的一颗,散发着奇特的动人心魄的光芒。

如果说,唐朝是天空中的天狼星,那么魏晋无疑就是紫微星,各具各的风采。

魏晋的格调既是玄远清淡又是慷慨激昂的。

关键字:竹林七贤魏晋风骨放荡不拘酒五石散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过: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

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

所以,我现在的了解魏晋这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旋律在舞动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本就是带有个人情感色彩。

魏晋时期,特别是魏,在曹操的统治下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

他的立法是很严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尚通脱。

不管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建安七子,还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这竹林七贤,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

就连作为统治者的曹操对酒也是情有独钟,我们看他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就身有体会。

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

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魏晋也是一个人最真实个性最张扬的时代。

每位名士都是那样的真性情,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醉就醉。

每当想到魏晋,我就热血沸腾。

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魏晋风骨,风流天下”。

魏晋首先是个文人的时代。

上官紫薇说“文坛浊酒,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些许化作率性癫狂,余下的遁入愁肠”。

浅谈魏晋风度

浅谈魏晋风度

浅谈魏晋风度的药与酒希腊神话中的谬斯,兼职诗神,他的本职工作则是酒神,由此可见,那个文化深远的民族认为,酒之于诗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酒,所以诗。

而中国古代文人与酒的关系,同样是密不可分的。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酒在魏晋文人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竹林七贤” 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陶渊明在“桃花源”中饮酒种菊,怡然自乐……为什么饮酒之风在魏晋文人之间如此盛行呢?有一种说法,是与服药有关。

在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提到,曹操的女婿、魏晋名士何晏首倡服药,他那时既有权又有钱,开始服用一种叫“五石散”的补药,“人吃了能转弱为强”,有着使人神清气爽、延年益寿的效果。

服“五石散”不但极贵而且极麻烦,特别要紧的是服药之后必须饮热酒,不然便会有性命之忧。

由于何晏带头,当时的才子王弼和大将军曹爽的外甥夏侯玄参与推波助澜,在统治阶级的社会名流中便服药成风,与之同时,纵酒也成为一种风气,一些寒门文人极普通老百姓虽然服不起药,却也喜欢打着这个旗号饮酒,乐得自由。

然而,各位文人饮酒的原因却也不尽相同。

曹孟德曾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喝酒,是为了解忧。

他忧的是什么?曹操当时最大的愿望是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中国,他所忧愁的便是得不到众多的贤士人才来同他一道建功立业。

因此,曹操喝酒,表面看似“以酒浇愁”的消极行为,实则表达了他阔达的政治家胸襟,求贤若渴的心情,建功立业的信心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竹林七贤”都喜饮酒,尤其以阮籍和刘伶最甚。

当时正是司马氏正积极准备篡位的时候,这些人都是司马氏注意的人物,但他们都不买司马氏的账;他们在一起饮酒自然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他们的对策是不拘形迹地饮酒,平时言谈举止也异于常人。

比如刘伶喜在家中赤身裸体饮酒,有人说他的不是,他反而说我把天地当做房屋,房屋当做衣裤,你们为什么钻进我的裤子里面来了?阮籍则是以醉酒来搪塞司马氏的拉拢,他的名气很大,司马昭打算和他结儿女亲家。

魏晋风度的内涵(2011湖北宜昌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魏晋风度的内涵(2011湖北宜昌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骆玉明①魏晋风度是个不易捉摸的概念,因而也是个纷扰不已的话题。

说简单点,是这个时代的士人们在自觉地追求活得更漂亮些。

②所谓漂亮,显然不仅仅指外在的仪表容颜,还有内在的精神情韵,表现在行事中,第一:。

尤其是在突然而至的变故前惶然失措,这说明缺乏坚定的自我认同能力,而容易受到外在压力的干扰,以致一挤则垮,尊严尽丧,于此当然说不上什么风度了。

因此,彼时的舆论特别看重人在生死、荣辱等关口的表现,把此境之下所流露出的从容不迫、镇定自如视为优雅和高贵之举,称之为“雅量”。

《世说新语》这部“名士教科书”专列“雅量”一门,收罗了不少此类逸事。

譬如嵇康安然弹琴,无视死亡的迫近;谢安接到淝水一役的捷报,默然无动于衷,都足以展现斯人的翩然风姿。

唯有高贵才是美的,这是魏晋名士们的共识。

③所谓漂亮,第二点:。

美妙的生活姿态应该是自在、舒缓、闲适、雅致、随心、任情,而不必刻意自我约束与激励以趋附某种外在价值,尽管后者可能引人崇仰。

这与东汉士人气节、然诺、忽生死、富贵、大义、护纲常的作风显然两样。

人生除了道德,还有艺术,或许艺术更为重要。

魏晋名士们把生活艺术化了,他们热衷清谈,但不为寻求理论的成果而是享受智慧的隽永精妙;他们耽玩山水,但不为排遣失意的落寞而是体验情感的清雅高致……总之,唯有自然才是美的,这也是魏晋名士们的共识。

④所谓漂亮,还有第三点:。

适度的诙谐不但可以化解因生活的过于严肃所造成的拘谨、沉闷和尴尬,还可调度起沉酣中的想象力去呼应学识以作创造性发挥,散发生命的活力。

《世说新语》中记载有许多名士相互调侃机辩的事迹,这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对谐趣的欣赏实质上是对生活情趣的推崇,这样的人显然有风度。

唯有生趣才是美的,这同样是魏晋名士们的共识。

⑤高贵、自然、生趣这些构成了魏晋风度的内涵,它最终指向的是名士们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节选自《魏晋风度二十讲•序言》)相关链接:【甲诗】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浅谈魏晋风度2008

浅谈魏晋风度2008

浅谈魏晋风度2008-05-24 18:30这是一个我迷恋的时代……我想,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很难再找到一个时期,像魏晋那样,突然涌现那么多独立特行,放荡不羁,狂妄任诞之士。

他们喝酒、长啸、裸形、做青白眼、把那个残酷惨烈的魏晋时代渲染成血色的华丽。

那是个酒的时代,这个时代有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烦忧,于是有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有了刘伶的一醉三年,阮咸的与猪共饮,王羲之与友人的曲水流觞……美酒成了众多士人放荡生活的一部分。

那是个率性狂妄的时代。

阮籍说:“礼岂为我辈设也!”他有一个奇怪的癖好,常常一个人驾着牛车驮着酒,漫无目的向前走,直到牛车停住,前方找不到道路,然后放声嚎啕痛哭。

看到当年鏖战的英雄已随风烟而逝,英雄已矣,小人当道,一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长叹传遍了魏晋大地。

他无视社会规范,母亲去世了,他却照常喝酒、吃肉。

到了埋葬的日子,阮籍蒸了一头小肥猪,喝了二斗酒,然后向母亲的棺柩告别。

然而——穷矣!只叫了一声,顿时吐出血来,猛然倒地,变得像个病人。

他厌烦身边虚情假意的来来往往,常常白眼相向。

母亲去世后,面对许多来吊唁的人,阮籍只是披头散发,目光呆滞,形容枯槁,既不还礼,也不哭拜,来客得到的也只是他的白眼。

而刘伶也不亚于阮籍,他经常抬棺狂饮,在屋中身上一丝不挂,人见均嗤之,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那是个归真自然的时代。

是老庄思想让他们摆脱现实的纷争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它要求人们去掉人为造作,提倡回归自然,持守自身质朴的本性。

在他们看来,符合自然本性的才是美的,自然而然就是美。

他们不受世俗约束,放浪形骸,不为外物所累,率性而为。

那是个友情的时代。

所有人来吊唁,都只得到了阮籍的白眼,唯有嵇康真正理解了阮籍,备了酒、挟着琴来到灵堂。

阮籍终于青眼相对,他们成为了终身的朋友。

嵇康打铁不想让很多人知道,更不愿意别人来参观。

向秀知道他的脾气,悄悄地来到他身边,也不说什么,只是埋头帮他打铁。

魏晋风骨作文

魏晋风骨作文

魏晋风骨作文魏晋风骨是东晋名士风度的体现,当时社会上弥漫着奢华、淫靡之气,但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一批具有自由思想、不拘礼教的文人学士,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貌。

高傲、独立、狂放是他们个性的特征。

屈原是这些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作为诗人的成就是巨大的,其诗作洋溢着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出对正义和光明的追求,对丑恶和黑暗势力的鞭挞。

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可选择投江自尽也不愿与腐败的政权妥协。

庄周更是一位独具个性的人物,他追求精神自由和解放,提倡清静无为、相忘于江湖的生活,不去理会那些繁杂的官场规矩。

他们的行为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魏晋风度”。

但那个时代,生产力发展缓慢,大部分劳动人民只能靠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维持生计,过着衣食无着的艰难生活。

许多士人便采用游仙的方式来摆脱精神的束缚,他们通过隐居山林、饮酒、服药等来麻痹自己。

他们在内心深处鄙视劳动者,但同时又向往着他们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快乐舒适的生活。

因此他们常常利用公共的娱乐设施来进行聚会,每次聚会都是几百甚至上千人,即使是贫寒之家也难以负担如此奢侈的消费。

据说石崇每到月初,就把当月的钱财用船装好沉入河底,到了月末再打捞出来,从而使自己有钱花不完。

人们形容这种挥霍叫做“视金钱如粪土”。

他们的奢侈消费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对此我想举出例子,汉末名将张飞——张翼德。

他素以勇猛著称,因此许多人敬畏他。

然而他嗜酒如命,尤其喜欢喝人血。

由于他曾与人有矛盾,为报私仇,他竟率领手下袭击人家,杀了那家的三十多口人,夺走了人家的牛羊、猪狗、粮食等东西,然后带着人马远走高飞。

当时乡里人非常害怕,听到他的名字就躲起来,以免遭受他的祸害。

当时流传着一首童谣:“长坂坡头一声吼,吓死曹操千百万。

”这里虽然讽刺张飞只会乱杀人,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漠视。

曹操当时感叹道:“这真是名副其实的‘虎痴’啊!”其实,在那样的环境中,不论是张飞还是石崇,都被时代大潮裹挟着,很难超然于外。

世说新语魏晋风度的理解

世说新语魏晋风度的理解

世说新语魏晋风度的理解文章一:《魏晋风度,洒脱人生》(青少年版)小伙伴们,你们知道魏晋时期的那些风流人物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世说新语》里展现的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啊,有个叫王徽之的人。

有一天晚上下了大雪,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好朋友戴逵。

于是,他就连夜乘船去看望戴逵。

可是,当他好不容易到了戴逵家门口,却又转身回去了。

别人问他为啥,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你看,这就是魏晋风度,随心所欲,不为世俗的规矩所束缚。

还有那个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

他总是在家里光着身子喝酒,别人看到了就指责他。

他却反问:“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为啥跑到我裤子里来了?” 是不是觉得他特别有趣?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追求自己内心的快乐。

魏晋风度就是这样,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小伙伴们,咱们是不是也可以学学他们,勇敢地做自己呢?文章二:《魏晋风度,自由的灵魂》(上班族版)朋友们,咱们工作累了,来聊聊魏晋风度,放松放松。

《世说新语》里的魏晋人物,那活得叫一个潇洒。

就说阮籍吧,他看到不喜欢的人,翻个白眼就不理睬;看到喜欢的人,就青眼相加。

才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地位,全凭自己的心情。

还有王羲之,在一次聚会时,大家都在讨论国家大事、功名利禄,他却毫不在乎,一个人躺在旁边的草地上,看着天空,感受着微风,自在极了。

咱们上班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被各种规矩、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想想魏晋时期的那些人,他们不在乎世俗的眼光,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也许我们没办法像他们那样完全洒脱,但偶尔也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让自己的灵魂也能自由飞翔一会儿。

文章三:《魏晋风度,别样的风采》(老年版)老伙计们,咱们今天来讲讲魏晋风度。

在那个时代啊,有个叫嵇康的人。

他长得帅气,还精通音律。

他在柳树下打铁,那身姿,那神情,真是与众不同。

哪怕后来面临生死,他也毫不畏惧,弹奏一曲《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

还有谢安,在淝水之战时,他镇定自若地下棋,等前方传来胜利的消息,他也只是淡淡地说:“小儿辈大破贼。

一帘幽梦—论魏晋风度

一帘幽梦—论魏晋风度

一帘幽梦—论魏晋风度听说过一种怪现象,就像人皆向往贤君如尧舜,治世如三代,那就是文人骚客口里长盛不衰的魏晋风骨,那种听起来潇洒出尘,飘逸绝伦的意境,羽扇纶巾,焚香品茗,甚至于驾车出游,也不忘潘安的掷果盈车,抑或是阮籍的穷途之哭。

不过想起,现在又流行起来的酌古谈今这种雅好,也只能是追溯到那个清谈盛行的时代了。

但是真正的风度,是该如此玩世吗?少时读世说新语,直以为是一本名人轶事,乃知魏晋时期人物风俗,一则诙谐,二则高妙,诚然这是佛老兴起的产物,但这仅仅是我不假思索的历史世界,但我并不理解这样一种思想是如何披靡的。

曾经笑杀荀令公之子荀灿的孟浪皆是佛老无度,而今细细想来,在一个没有安全感乃至充斥着绝望与背叛的时代,与所有的士族一样,荀家也无法摆脱这种命运,只好嬉笑怒骂,来湮没心底的恐惧和愤慨,终究是无法抵抗的积重难返。

在动乱的年代可以让人口缩减至三之一,面对这种数字,因为无法想象而带来的寒意,逐渐退化成口头上津津乐道的符号,仅仅用生灵涂炭来描述,是言不及义的谬论,身为文人,在一桩桩血案前能做到什么?抬棺死谏?归隐山林?这两者都是司空见惯的责任归宿,但是这里有另一条道路——大隐于市。

由佛老来提供一种物我两忘的空间,给这些绝望的儒生,品尝世间无奈的味道。

我并不想谈玄风的兴起,或者魏晋风骨的败絮其中,而是在孤独一人的时候,会偶尔逸兴遄飞,想到那个时代,用以掩盖悲凉的雅量高致,像谢太傅淝水畔的棋枰,演绎得再怎么完美,都暴露在折断的屐齿下,还有顾荣乱军中的羽扇纶巾,王子猷大火前的端坐不动,其实不过是沽名钓誉,在这些浮夸虚伪里,有一个人却始终让我难忘,那就是出身寒庶的桓伊,没有东床坦腹或者蓄妓东山那样的表面文章,他不过是简单地随着时代的脉动前进,我从他在王子猷对面不卑不亢的一曲梅花三弄和廷宴上顿挫激昂的怨歌行中听到了,他作为君子的自尊豁达,还有一片诚心,清澈见底。

魏晋风度要全在一人身上,我倒希望是桓子野了。

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四美具,这种评价对于他来说十分多余,因为这种溢美到烂俗的空话已经失却了大家的信赖,能够表现桓伊的也只有那句——子野可谓一往而情深。

魏晋名士风度论文

魏晋名士风度论文

追求自然本性的魏晋风流人物摘要:文人集团——“竹林七贤”在思想、生活态度等方面相似,但又有各自的特点。

阮籍与嵇康在思想、文学、音乐理论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但相较之下,嵇康才是这一名士集团的精神领袖。

关键词:老庄思想;名教;儒学;“竹林七贤”“魏晋风度”一词,应该出自鲁迅先生1927年7月的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以率真、坦荡、放浪、淡定、自然、旷达作为其注解,皆无不妥。

它是一种美学观,也是一种人格范式,所谓“真名士自风流”。

美学上,表现在作品的“风清骨骏”,即“文情并茂、结构严密、刚健郎畅的美”;人格上,知识分子崇尚个性、自由,保持自己的尊严,“诗文言志”,不曲意奉承政治当权者。

与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作的墓志“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莫过于“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整体特征是崇尚自然、纵情任性,其轻时傲世的怪诞行为多为当时礼法所不容。

而在这个以文相聚的“竹林七贤”则是以嵇康为精神领袖。

魏晋名士们在政治思想上多崇尚老庄“无为而治”,“托杯玄胜,远咏老庄”、“以清谈为经济”,这是“魏晋风度”的核心所在。

其中清谈代表又分为五期: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他们也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下面我就简要的论述一些他们与众不同的魅力。

一.嵇康的任性与旷达嵇康出生时期,活跃于思想领域的是以何晏等士人为代表的崇尚玄风的名士。

嵇康一直在追求一种宁静、恬淡、安闲自适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不等同于不食人间烟火的虚无缥缈,而是怡然自得、悠闲雅心,如山间的风行者一样的轻捷、自在。

这是当时的玄学思想在文人思想中的体现,也是崇尚玄学的思潮对世人的生活态度的影响。

选择这样一种人生的理想境界,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的定夺。

嵇康在《卜疑》中提到二十八种处世态度,大致包括为入世,“将近伊挚而友上父”,“进趋世利,苟容偷合”等;游戏人间,“傲倪滑嵇,狭智仁术”;出世,“苦身竭力,剪除荆棘,山居谷饮,倚岩而息”或“外化其形,内隐其情,屈身隐时,陆沉无名,虽在人间,实处冥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所不为”——小谈“魏晋风度”
盈盈水畔,竹影摇曳,白衣公子,宽袍长衣,抚琴长叹,慷慨而有余哀;
翔鸟悲啼,秋风四起,飘飘仙人,藉酒慰神,揽衣徘徊,忧思而独伤心。

印象中,魏晋总似有仙人之气,空气中,总有酒香阵阵,药香袅袅,而魏晋之人,总是散发赤足,不拘一格,或“脱衣裸形”、或“扪虱而谈”、或“人猪共饮”、或“居丧无礼”……这些行为在现在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正是这些构成了魏晋风度。

魏晋高人,正是用看似荒诞的行为来表达对人生的探询,表达对自我的珍视、对生命的热情。

魏晋风度,真性情也。

魏晋人是率性而为的,这些行为有时候怪,有时候狂。

《世说新语》较好地记载了当时魏晋人士的生活:王子猷雪夜乘船出访戴安道“造门不前而返”、嵇康将客人“晾”在一边只顾锻铁、蔡子叔当众把谢万石连同坐垫一齐掀翻在地,刘伶恒纵酒放达脱衣裸形……《世说新语·雅量》篇记载的一则故事耐人寻味:“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

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

客至,屏当(挡)未尽,余两小篾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

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阮遥“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的叹息,传递出了这位名士对于生命的一种彻悟。

人生只不过著几双木屐的光阴,为什么不好好珍视呢?又何必强迫自己去做违背自然性情的事情呢?
诚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人士,无论是阮籍还是嵇康,都是潇洒随性的,但是其内心却是苦痛的,飘飘欲仙,醉生梦死,但梦醒后,等待他们的只有伤悲。

喝酒吃药,无非是在梦与现实的边缘徘徊。

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是何等的清闲,何等的洒脱,但不久之后,听到的却是“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可怜的阮籍只能“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还是放不下,他们的情感像一条结了冰的河,表面上是那么平静、从容、淡泊,但在坚冰下面的河床深处,却始终流淌着汩汩的深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魏晋人面对长期的战乱,生命的离去显得太容易了,所以,人们开始感叹生命的短暂。

“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无奈借酒浇愁愁更愁,既然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那就拓宽生命的宽度吧。

伤心也罢,失望也罢,看开了,在酒的麻醉下,逃避现实,保护自己,糊涂毕竟是好事。

壮志不能酬,他们只能沉醉在酒中,一方面以酒避祸,另一方面巧表心曲。

阮籍为酒而求为步兵校尉,“诸阮皆能饮酒”,“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阮修“以百钱挂枝头,至酒店,便独酣畅。

虽当时贵盛,不肯诣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用酒,忘情忘物;用酒,离忧离愁。

姿容飘逸,气韵生动,忧愁并思,形容在魏晋名士身上一点都不为过,纵酒狂歌,散发山阿,白眼向权贵,折齿为美人。

那为一杯酒放弃生后名的率真,闻美人殁而往吊之的坦荡,裸形体而法自然的放浪,“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的淡然,是处不拘小节的自然,处世维艰幽默对之的旷达。

这一切就如嵇康千年前在东市弹的广陵散一样,是千古绝唱!至情至性,这是真正的魏晋风度!《世说新语》中的名士们在追求追求“自然”境界的同时,也有着高标不俗的人生价值追求,而“才学”和“德操”便成为他们人生价值的两大支柱。

“魏晋真名士,非于世无涉,在其放达归隐之际,心怀家国、人事,然世道不济,才无所用,故多为出世之流。

”可悲的是,魏晋风度成为当时的一种流行风尚,许多人饮酒吃丹药,附庸风雅,但内心却没有如阮籍、嵇康似的忧愁,只是作态效颦。

魏晋风度其实是一种人格范式,清谈巩固其志气,药与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应之下,清谈、药与酒渐渐在魏晋社会流行起来了。

何为清谈?清谈,也称“玄言”、“玄谈”、“谈玄”,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

“始于魏,上承东汉末清议,从品评人物转向以谈玄为主,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基本内容,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摈弃世务,专谈本末、体用、有无、性命等抽象玄理,到晋王衍辈,清谈之风大盛。

”通常,人们把清谈高手分五期: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

魏晋是文人最不相轻的时代,文人表现了难得的同仇敌忾,但是“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逐渐正始名士转而清谈不涉及时事的老庄哲学,何晏、王弼还以“无”字对宇宙的追问开辟了本体论的哲学天地。

随后竹林七贤接班清谈,且一齐喝酒。

太多的名人效应,使得清谈后来又成为了人们进升仕途的捷径,他们能得以入仕的真正原因是因“谈玄”而积累起来的名气或由此显露出来的智慧,而并非因为玄理本身。

我认为真正的谈玄者应该是远离仕途、尘世的人,那些在官场中打滚,却又效仿陶渊明在家中“采菊”的人,明显是东施效颦。

魏晋风度的展现是一次人与自然的交融聚汇,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不仅有阮籍、嵇康、刘伶等人的丰神高骨,也有陶渊明的散淡自然,。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创造的“桃花源”大概是魏晋风度的极致体现吧。

不似阮籍穷途之哭,是真正的释怀。

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他认识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魏晋风度,很多时候是“无所不为”。

诚如宗白华先生所言:畏惧早死,追求长生,服药炼丹,饮酒任气,高谈老庄,双修玄礼,既纵性享乐,又满怀哲意,这就构成似乎是那么的潇洒不群,超然自得,无为而无不为的所谓魏晋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