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苏教版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含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含教学反思)1.认识容量和升2.认识毫升3.升与毫升的换算1.重新认识常用的容量单位(升、毫升),掌控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实践能力。
1.再升和毫升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全新的容量单位。
根据学生特点,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启程,课堂上通过学生观测、思索、操作方式和具体内容的看看、猜一猜、好像一好像、量一量、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予,使学生从相同角度创建再升和毫升的容量概念,并掌控再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2.使学生明确,计量液体时,为了方便,常用一些计量工具来量,常用的单位有升和毫升,结合观察计量工具,让学生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
3课时升的认识教材第1~3页的内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2.并使学生用量一量的方法,晓得1沧波多少。
3.创建容量单位,培育学生估量液体多少的意识。
重点: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挑选最合适的单位则表示液体的多少。
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
学生掏出自己的水壶,说道说道能够丰多少水。
与同伴比一比谁的水壶丰的水多。
如果比不出来,教师可提供一个标准量杯,具体量一量,然后比出结果。
1.融合经验,明确提出问题。
思考:为什么教师提供了一个量杯,就能比出谁的水壶容量大?引导学生明确,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单位。
2.体验感知。
(1)掏出各种容量相同的实物,1再升的酱油、2再升的牛奶、3再升的饮料和4再升的油漆等。
(2)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大约有多重,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单位。
(3)讲述:计量像水、油漆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4)认知1沧波多少。
教师操作,学生感知。
再次使学生搓一搓1再升液体的质量。
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
3.拓展应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一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苏教版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升与毫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升与毫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升与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对生活中的体积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换算方面可能会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发展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以及体积单位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换算,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测量工具、课件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体积物品(如饮料瓶、水杯等)、笔记本、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体积情境,如饮料瓶、水杯等,引导学生关注体积单位。
让学生分享自己带来的体积物品,初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1升等于1000毫升。
通过实物演示和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带来的体积物品进行实际测量和换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升与毫升的认识和换算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容量的定义;2.知道升的定义;3.了解升的大小关系;4.能正确读写升、毫升单位;5.能够从容量大小比较中,理解容量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升的定义和大小关系、读写升和毫升单位;2.教学难点:升和毫升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引入容量的概念: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下容器,让学生说一下你们知道哪些容器,如:瓶子、杯子、罐子、锅、按摩器等,然后问一下学生,瓶子能装多少水呢?这个多少水就是容量的概念。
2.引入单位的概念:告诉学生容量有很多种表示方法,例如:瓶、杯、升等等,而在学习容量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使用特定的单位。
(这里要对容量的不同单位做一下解释)(二)讲解1.内容: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展示,让学生感受一下容量的大小差异,再介绍一下最常用的容量单位——升(L),并说一下1升表示的是一个空间大小的量。
让学生将自己家中使用的常见容器量一下大小,看看可以分别装多少会升。
2.升的大小关系:首先要让学生了解1升相当于多少毫升,然后让学生如果有2个上了盖子的瓶子容积分别为500毫升和600毫升,让学生拿一个超大盖子把它们一起装起来看装满之后容量是多少。
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找两个毫升数相差悬殊的容器,看看它们装满后差距有多大(比如一个升和一千毫升),这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毫升与升的区别以及升之间的大小关系。
3.升与毫升的换算:介绍一下1升有多少毫升,然后通过一些练习来让学生感受一下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
(这里要注意,不要只让学生对着课本做练习题,可以将一些杯子、瓶子、容器等拿来实际演练一下,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巩固巩固就是小测验,可以在纸上或者在黑板上发一些题目,考查学生对于升和毫升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反思1.教材内容:教材的内容很充实,许多常见容器的图片和升的大小关系图都是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的。
2.教学方法:在引入学习目标的时候引入比较,让学生比较不同容器的大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在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时采用了实际操作的方式,这也更加生动有趣。
(完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完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课反省》第一单元1.1认识毫升教后记:认识毫升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升的基础上持续要研究的比较小的容量单位,在平时生活中学生常常在饮料瓶上、果汁杯上、食用油桶上接触过毫升,可是关于1毫升有多少,它与升之间的关系是多少,还没有充足的认识和丝毫感知,所以我在教课时先复习升的有关知识进一步稳固成立升的观点,而后让学生同组学生着手察看比较发现这两个单位用在上的大小不同,而后尽量多做活动,掂一掂,倒一倒让学生体验指定的毫升数,在滴一滴中体验1毫升有多少让学生开放思想体验成功成立毫升的表象。
1.2认识容量和升教后记:本课主要认识了容量单位“升”,学生能初步的知道升是计量液体容量的多少,而且知道还能够用字母“L表”示,它和我们以前研究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有所差别,也有所近似,比如填适合的单位名称,单位换算,判断对错,解决问题里都会出现这种题目。
第一让学生感知一升有多少,经过实验,让学生也能理解大概有两瓶矿泉水那么多,但好多学生对升仍是不太熟习,这要让学生学完本课后在生活中慢慢感觉容量,知道一盆水大概几升,一桶水大概几升。
1.3升与毫升练习一教后记:本课是研究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进行练习的,主要让学生练习单位之间的转换,知道1升=1000毫升,需要特别重申的是10升=( )毫升毫升=90毫升,在这个基础上再练习容量单位的比较大小。
讲堂中我选择了一些填适合的单位名称,有些同学仍是对升与毫升没有概念,这晋升只好让学生在生活中慢慢领会。
第二单元2.1《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教课反省数学今日教课《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两位数除法》,能够说又行进了一步。
但今日学下来,有些学生思想出现了杂乱。
因为上一节课,学生试商是直接预计“几百几十里面最多有几个几十”的,因为商是一位数,能够这样思虑。
但今日这节课商是两位数了,不可以直接预计了。
所以要试着指引学生从概括“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法例”下手,来打破难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升与毫升》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升与毫
升》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与升(1)
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容器,有的学生带的茶杯,有的学生带的饮料瓶。
课上,我拿出两个明显可以看出大小的两个容器问学生,哪个装得多一些,哪个装得少一些?学生通过肉眼可以看出。
再拿出两个形装不同,容量差不多的瓶子问学生,那个装得多一些?学生经过思考说出正确的比较方法而引出容量一句,引导学生说出,甲瓶的容量比乙瓶大,乙瓶的容量比甲瓶小。
同时引也容量单位升。
把自制一个棱长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中。
让学生感觉1升是多少?然后要求学生前一天的家庭作业mdash;mdash;自制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无上面,要黑板上画好画剪裁方法)。
观察一下,里面如果可以装水的话,那就是一升。
再通过几个常见容器的比较,并结合练习,巩固1升有多少的观念。
认识毫升
课初,出示几种容量较小的容器,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这些都是用
毫升做单位的。
提醒学生回忆用毫升与升做单位有什么不同?出示大容器,打比方,就如泰州到南京大约是160千米,因而我们不会说成160000米或16000000厘米一样,再举一反例。
通过学生观察一毫升红水在量桶中的位置,让学生有一初步印象,再演示一毫升大约有20滴水。
让学生对一毫升的认识更具体。
通过牛奶瓶200ml、果汁500ml,让学生猜测一个1升奶瓶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再通过检验加以验证。
练习二
本节课,我着重培养学生估计容量的方法与能力。
方法:1、看法图片上的容量是什么?
2、寻找熟悉参照物,估计容量。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认识毫升)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认识毫升)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第2课时认识毫升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教学重难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教学准备: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
(出示例3)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
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实验: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三、教学“1升=1000毫升”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
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结论:1000毫升=1升1升=1000毫升四、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
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3.填空:4升=()毫升2000毫升=()升9升=()毫升5000毫升=()升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反思:升和毫升的认识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 升和毫升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通常用升作单位。
可以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比较几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易错点:误以为所有容器的计量单位都是升。
举例: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饮料的净含量为500( )。
错解:升
正解:毫升
易错点:误以为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
( )
举例1:
判断: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00。
错解:(✕)
正解:(√)
举例2:
在( )里填上“升”或“毫升”。
一桶豆油大约有
【素材积累】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旧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摘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摘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摘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涂曦霞,暮染烟岚,摘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摘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旧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认识毫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毫升,但对于1毫升有多少,以及它与升之间的关系,学生还没有充分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复了升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同组观察比较发现这两个单位在上的大小不同。
然后,我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掂一掂、倒一倒,让学生体验指定的毫升数,甚至在滴一滴中体验1毫升的大小,让学生开放思维,成功建立毫升的表象。
教学反思:认识容量和升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学生能够知道升是计量液体容量的多少,并且知道可以用字母“L”表示。
与之前研究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不同,升在填合适的单位名称、单位换算、判断对错、解决问题等方面都会出现。
首先,我让学生感知一升有多少,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大约有两瓶矿泉水那么多。
但是,许多学生对升还不太熟悉,因此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慢慢感受容量,知道一盆水大约几升,一桶水大约几升。
教学反思:升与毫升练一本课程是研究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进行练的,主要让学生练单位之间的转换,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10升等于毫升,而毫升等于90升。
在此基础上,再练容量单位的比较大小。
在课堂上,我选择了一些填合适的单位名称,但一些学生对升与毫升仍没有概念,因此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慢慢体会。
教学反思: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研究了“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两位数除法”。
但是,学生的思维出现了紊乱。
上一节课,学生试商是直接估计“几百几十里面最多有几个几十”的,因为商是一位数,可以这样思考。
但是,今天商是两位数了,不能直接估计了。
因此,我试图引导学生从归纳“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法则”入手,来突破难点。
结果,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会灵活应用,但不行的学生仍在瞎蒙。
现在,我发现学生最常犯的错误是乘的得数不知道写多少,如1×30,明明知道答案是30,但有人写3,还有人写300.这表明学生对除法计算的步骤并不是十分明确,这可能是上学期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影响,上学期的研究没有为今天的研究打好伏笔。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教学分析及所有教学设计+反思(3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教学分析及所有教学设计+反思(3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的关系,以及熟练地运用升和毫升进行体积的计量和换算。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感受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质量单位,对计量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升和毫升,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活情境、实际操作和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升和毫升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此外,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升和毫升进行体积的计量和换算。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以及熟练地运用升和毫升进行体积的计量和换算。
2.难点:学生对升和毫升的直观感受和空间观念的建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升和毫升的大小和应用。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升和毫升的换算过程。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4.数学游戏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幻灯片、教学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以及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升和毫升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容器,如水杯、桶、瓶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容器分别能装多少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
四年级数学上册毫升与升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毫升与升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毫升与升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认识毫升,知道 1升=1000毫升,会进行升和毫升的单位换算。
2、在学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作风。
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关系,以及对1毫升有正确的感知教学难点:对较小容器容量的估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带有“ml”或“毫升”单位的容器。
各小组分别准备:水盆,50ml的量筒,500ml的量筒,1毫升的针筒,滴管,装水的小量杯,装有一升水的自制1升量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容器,一个小汤碗,一个上下粗细接近的玻璃杯。
一块小黑板,画上7个小量筒。
教师准备装有一升水的量杯,200ml左右的茶杯,10ml的小杯。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唤醒升的概念1、提问: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单位“升”,谁能说说“升”是计量什么的单位?液体的多少?容器的容量2、比较引出“毫升”指装有一升水的量杯问;一升水,这个量杯的容量与1升比,正好是一升,还是少,还是多?分别出示200ml左右的茶杯和10ml的小杯问:这两个容器的容量跟1升比呢?如果把这两个容器内装满液体,这些液体的多少与1升比呢?谈话:尤其是这个小杯里的液体比1升少得多,这时如果还用“升”作单位,升前面的数字会太小,记录起来会很不方便。
那么用什么单位会更合适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毫升”。
(mL或ml)二、观察实验,体验毫升的概念1、感知1毫升。
(1)认识1ml的针筒,抽1ml的水观察(2)1ml的水注入滴管,数一数有几滴。
先讲清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注入滴管时要先排出空气,数时捏橡皮管要满一点)每小组实验两次。
汇报实验结果小结:1ml的水大约是15滴左右。
(3)介绍:边长都是1cm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ml.(4)抽1ml 的水放入手心中观察。
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一毫升有多少。
说说有什么感受。
小结:1ml很少,毫升一般计量比较少的液体。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容量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容量和容积单位升、毫升。
2. 初步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
3. 容量单位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
2.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认识容量展示实物(如瓶子、箱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容纳能力,引出容量的概念。
(2)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是常用的容积单位,并在生活中找出具体的应用。
(3)初步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如:量筒、瓶子等。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容量的概念,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4.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同时,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方面。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容量和升单位,并掌握容量的量词;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掌握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讲授实验知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和升单位,并掌握容量的量词;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用毫升、升来度量实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几个大小不同的饮料瓶,让学生猜瓶子的容量大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学习新知(1)示范:老师向学生展示1升的饮料瓶,并让学生把其他瓶子放在1升的瓶子旁边,比较大小。
然后,老师向学生介绍升单位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猜测1升有多少毫升,再让学生用容量瓶测量、验证。
(2)讲授:老师讲解升单位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毫升与升的换算关系。
(3)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从周边环境中选择一些物品,然后用容量瓶量出其容量,最终汇总成表格。
3. 拓展实践(1)小组探究:老师组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掌握升的定义,并运用实验方法学习容量与体积的概念。
(2)实践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了解容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出新的量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重点难点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认识,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掌握升单位的基本概念和量词,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值得改进的地方,我认为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小组合作,让学生彼此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知识和经验。
同时,在反馈环节中,可以组织一些探究班级经验和成果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分享意识,促进班级的互动和学习氛围的建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认识毫升(教案)
第2课时认识毫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例3、例4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毫升”,理解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毫升作单位,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唤醒“升”的概念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升,1升有多少?(学生用手势或身边物体表示1升)升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2.说说下列物体的容量大约是多少。
保暖瓶(1升2升4升)电饭锅(1升5升50升)金鱼缸(3升30升300升)饮水机(9升19升190升)设计意图:从升到毫升,体会从量的变化到质的变化,也为后面学习两者的关系做铺垫。
二、交流比较——初建“毫升”观念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再认识一个新朋友,请各组拿出一张工作单,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操作观察,将自己最真实的收获填写下来。
1.组内交流收集容器的容量,注意使用的单位。
2.将容器内所装液体的多少与自制容器中的1升水进行比较,填写结论。
我们认识到:计量比较的液体,通常用作单位。
3.交流导入。
(1)指名汇报结论。
(2)展示以毫升作单位的容器,读一读容量。
(3)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些容器比桶、锅要小得多,用“升”作单位显然不合适,因此我们就要用到另一个容量单位“毫升”。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毫升”。
(板书课题)4.课件出示例题,你能说说它们的容量吗?介绍并板书: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
5.小结:你对“毫升”这个容量单位有了哪些初步印象?三、观察实验——体验1毫升的概念(一)看一看,玩一玩,体验1毫升1.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生答)你们看,这是一个10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1毫升。
看了这1毫升水,你有什么想法?(很少,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计量单位)2.小组活动: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二次备课教学分析及所有教案+反思(3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二次备课教学分析及所有教案+反思(3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与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名数的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他们对长度、面积等单位的认识有了基础。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认识,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还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名数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能进行名数的换算,灵活运用升与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升与毫升的标识牌、换算表格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容器、水、量筒、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场景,如超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容器,引出体积单位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容器的大小有什么单位吗?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体积单位——升和毫升。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升=1000毫升。
同时,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饮料瓶、水桶等,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容器的大小。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量筒测量自带容器中的水,并记录数据。
然后,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讨论如何将不同容量的水换算成升或毫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体积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升和毫升的换算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升和毫升的符号,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升和毫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感受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升和毫升的换算规律。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幻灯片、教学课件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包装,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包装吗?它们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升和毫升的符号,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同时,通过幻灯片或教学课件,呈现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毫升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毫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苏教版四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毫升的认识和使用,是数学教材中较为重要的一节内容。
针对学生能力和认知水平,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主要目标如下:1.了解毫升的概念2.学会使用毫升单位进行度量3.能正确读取和书写毫升数值4.能够了解毫升和其他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毫升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毫升的定义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毫升所代表的容量大小。
2. 毫升的读写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毫升数值的读法和书写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毫升数值的表达方式。
3. 毫升的度量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毫升的度量方法,让学生能够使用毫升单位进行容量的估算和比较。
4. 毫升与其他容量单位的换算通过具体的例题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毫升与其他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例如升、分升、毫升的换算等。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毫升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游戏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毫升的度量方法和与其他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3. 组合拼接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使用不同的器具组合和拼接出一定数量的毫升,到达掌握毫升度量方法目标。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能力训练和实践操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但同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针对性的教学体验和学习挑战。
例如,可以采用更多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例如学生小组讨论、群体评价等,与此同时,课后作业也要对于不同层次把握准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 第一课时教案与反思
升和毫升第一课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圣哲学校蔡雨欣
1.通过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需求,由此过渡到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2.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升和毫升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容量的意义,再通过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这样的导入,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以生活经验为基础,逐步上升为数学的概念,然后回到实际中加以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素材积累】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比喻尽醉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容国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摘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摘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摘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与课后反思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
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1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
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
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
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瞬时就能产生的,我认为学生空间观念需要经过凭借实物到空间想象的两个阶段,而且前一阶段是长久和最
具实效的——即使成人,在表述体积和容积有时也不得不借用实物。
所以,我课前准备一大桌子几十件的瓶瓶罐罐、盆盆壶壶,绝不是自寻麻烦,没事找事。
这节课的既定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都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学生对身边的常见容器容量的了解和熟悉,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升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