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3教学反思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作为单位计量一些物体的体积。

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升这个体积单位的大小,加深对体积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等基础知识,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体积和容量单位“升”的认识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作为单位计量一些物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增强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作为单位计量一些物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升作为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量杯等教具,以及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体积单位和换算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超市购物时看到的饮料瓶容量,引出体积单位“升”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讲解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并掌握换算方法。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量杯等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运用升作为单位进行计量。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并和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等进行比较,使学生建立空间模型。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一、理解容量的意义1.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设计意图】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

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1.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

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

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15厘米。

2.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3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3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案3 苏教版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概念,联系实际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容量单位“升”。

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

3、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教学难点:联系实际比较准确地感受1升这个容量单位。

教学资源由于容量单位“升”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广泛地运用,多数学生对“升”和“容量”有初步的耳闻,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上的帮助。

但是饮料的单位一般用“毫升”作单位,所以给教学“1升是多少” 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预习作业设计1、商标上有“升”为单位的放液体的瓶子、罐头若干个。

2、一个“1升”的量杯和一个1分米的正方体玻璃容器。

3、大小不同的杯子学程设计导航策略一、谈话引入,激活经验指着桌上的瓶瓶罐罐,认识这些可以用来盛水、油、饮料等物体的,这些器皿都叫容器。

(板书:容器)二、揭示课题,认定目标: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容量”,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容量和升”三、自主学习,建构模型(一)认识容量1、观察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容量差别较大)得出大杯子比小杯子能盛得水多,大杯子的容量较大,小杯子的容量较小。

(板书:容量。

)2、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容量相差较小)。

小组讨论,选择较好的方法,分组演示实验,把甲杯倒满水,再把甲杯的水倒入乙杯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

实验操作,感受统一容量的必要思考:你怎样知道这一满杯的水有多少?想个办法让不在场的人也知道你的结果。

(启发学生用杯子量一量)交流测量结果讨论:同样大小的水壶,各小组计量它的“杯数”为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办法使计量结果一样?(二)仔细观察,感受单位“升”1、观察带来的瓶装容器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小组交流看到的具体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不同测量容器的容量单位,如升、毫升、立方厘米等;2.学生能够掌握测量容量的方法;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不同测量容器进行容量测量;2.学生能够进行简单容量换算;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2.热爱数学,积极探索数学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温故知新,复习升的含义,并认识其他测量容器;2.掌握容量测量方法;3.进行容量换算。

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容量换算;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教学内容1.容量单位的认识;2.不同容器的测量方法;3.容量的换算。

学习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自我探究;3.情境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升的含义及其符号。

2. 认识不同测量容器的容量单位(15分钟)老师示范引入,将不同的容器拿出来进行展示,并重点介绍容量单位:升、毫升、立方厘米。

3. 掌握测量容量的方法(30分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并学习容器内的标注,学习容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取样和倒出等技巧。

4. 进行容量换算(30分钟)情境教学,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教材提供的题目中进行容量换算,整理归纳答案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 活动及小结(10分钟)教师设置“小小鉴定员”活动,学生自愿上台演讲掌握所学知识,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学习,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教师可通过观察课堂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我评价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和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评价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及课后交流来了解学生对该节课的实际评价,以及对老师教学方式的理解与认同。

3. 家长评价教师通过家长反馈及电话回访,了解学生及家长对本节课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完善下一次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容量和升》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质量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对于容量和升的概念、容积单位以及换算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容量和升的概念,以及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2.难点:解决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直观演示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容量和升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升和毫升的量杯、水等。

2.学具:每人一组量杯、水、记录卡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如超市购买饮料,引入容量和升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容量和升吗?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实物,如1升的水和1毫升的酒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者之间的差别。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有一个量杯装有1升的水,要求学生用这个量杯测量出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的水,并记录在记录卡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在操练中的心得体会。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如:“一瓶饮料有500毫升,小明喝了200毫升,他还剩下多少毫升?”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并与小组成员交流答案。

G《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G《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认识容量和升》这堂课是我准备时间比较长的一节课,但是一节课下来感觉没有把握好、教学效果也一般。

为什么呢?我总结了一下,感觉是因为这节课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的数学课教学形式虽然教学效果较好,但是操作起来比较繁琐,课堂的把控难以掌握。

所以,我渴望自己的充分准备上出这节课的特点,上出一节让学生感受深刻的、不一样的数学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深入钻研教参、教材,上网看教学设计,精心编制教案,准备了大量教具和学具。

我充分的准备、整理,理出教学顺序。

在学校仪器室把水槽、一升的烧杯、250毫升、50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碗、汤勺、饮料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归置妥当。

上课一开始学生们就被我这么大的动静多吸引,我先拿出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水壶(水壶的体积要比热水瓶小很多),先让学生猜测谁的容量大,学生的意见也不相同,相互争执不下。

然后,我把满满的一热水瓶的水缓缓地倒入水壶,最后正好全部到入水壶——学生惊呼,原来它们的容量一样大。

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热水瓶,它的容量竟然会和这个小小的水壶的容量一样大。

让学生们充分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

之后我及时小结:容量是指容器内部可容纳液体的大小,与它的外部形象、外部特点没有什么关系。

我想,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建立的容量的概念是比较清晰的。

然后,我在课上分成了四个步骤:首先出现1升的标准件:棱长为1分米的塑料正方体盒子,让学生倒满黄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然后我先后把1升水倒入圆柱形的可乐瓶、到入玻璃水壶、倒入脸盆,让学生观察形状不同的1升水,记住它的大小;再次,我让学生把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再次,我让学生猜猜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然后用1升的塑料盒把水倒入热水瓶,最后学生发现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又猜猜脸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升升的水倒入,这时学生发现脸盆的容量大约是4升,等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容积”、“升”等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含义。

2.能够使用“升”作为容积的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理解“升”与其他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容器中的水量、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问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导入,例如:•“大家喜欢喝水吗?喜欢用什么量杯来倒水呢?”•“你们用过升这个单位吗?它是什么意思呢?”•“升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呢?”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容量和升。

2. 学习和练习第一部分:认识“容积”和“升”•讲解概念:什么是“容积”?什么是“升”?•举例解释:如果一个水杯可以装2升水,我们可以用2个1升的瓶子去倒满它。

这就是容积的概念。

•练习:老师出示不同容积的水杯,让学生用“升”来描述其容积。

第二部分:升的应用和换算•讲解概念:我们可以使用“升”作为容积的单位来计量和比较容积的大小。

而其他常见的容积单位还有哪些呢?•举例解释:1升 = 1000毫升,1毫升 = 1立方厘米。

可以通过这些换算关系来快速计算不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练习:老师出示不同容积单位的测量工具,让学生用“升”或其他适当的单位来描述其容积。

3. 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果一杯水有300毫升,那它相当于多少升的水?•如果一个盆子可以装10升水,而一个桶可以装50升水,那么5个桶可以装多少升水?•让学生自行想出其他相关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来解答。

三、教学要点•认识“容积”和“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含义。

•理解“升”与其他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升 = 1000毫升。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容器中的水量、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等。

四、板书设计名词容积含义容积容器内能够盛放的东西的多少升最常用的容积单位之一,等于1000毫升毫升、立方厘米容积的其他常见单位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类比和实例的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容积”和“升”的概念,并掌握了它们的换算关系。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4 苏教版.doc

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4 苏教版.doc

师生师生生师生师生师生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在昨天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比较深刻的认识了容量和升,并感受1实际大小。

今天,进一步教学《升和毫升》,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我和同纽的老师,深入讨论研究,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吋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今天的教学,我注意了以下儿个方而:1.我始终坚持课前的准备充分为课堂提高了很大的效率,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II课堂做到有的方矢, 胸有成竹。

我准备了大小杯子若干个,1升的量杯、250毫升的量筒,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等等,每一小纽也都有水杯、饮料瓶以及相应的水等,准备好一切教学用具。

2.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践性以及教育性。

学生己经初步感知1升的水究竟有多少后, 让学生小组合作,白C探究和感知1升究竟是多少,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实践能力。

3.重学生的估计能力。

不管是教师白C演示还是学生的操作屮,都要注重止学生先估计然后在操作, 这样也培养了孩子们的估计能力。

因为估计能力是我们新课标中所重视的一个能力的培养。

下而,我摘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师:容积单位不仅有升,而口还有毫升。

1升等于多少毫升呢?我们看,这是200毫升的量杯,用它装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要倒儿下呢?谁上来试试?生上去操作。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吗?一共倒了几下?生:5下。

师:说明1升等于多少毫升?生:1升等于1000 «升。

师:谁再上来验证一下?…在本次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师:容积单位不仅有升,而且还有毫升。

相信大家一定己经到帀场上去搜集了很多关于毫升的资料。

谁愿意把你获得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生:我在雪碧罐上、椰子汁罐上分别看见了335ml. 250ml的字样,我想它们的容积也分别就是335ml 和250ml0生:我知道白酒瓶上一般标上500沁,而啤酒瓶上却是640ml0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哎呀,老师最近给我们讲了“认识容量和升”,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一开始,老师拿出了各种各样的容器,有大瓶子、小杯子,还有奇奇怪怪形状的罐子。

我就在想,这是要干啥呀?后来才知道,这是要让我们明白啥是容量。

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个容器装的东西多呀?”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有的说大瓶子能装得多,有的说小杯子装得少。

我心里也在嘀咕:这不是明摆着的嘛,大的当然装得多啦!这就像大象和小猫咪比谁吃得多,那肯定是大象呀!然后,老师又拿出两个差不多大的杯子,一个高一点,一个矮一点。

她往里面倒水,问我们:“猜猜看,哪个杯子装的水多?”这可把我难住了,看起来都差不多呀!后来老师告诉我们,不能光看外表,得实际比较才行。

这就跟不能光看一个人的外表来判断他厉不厉害是一个道理嘛!在学习“升”这个概念的时候,老师拿来了一个1 升的量杯,告诉我们这就是1 升的容量。

哇,1 升原来这么多呀!老师还让我们猜猜,几个小杯子的水才能装满1 升的量杯。

大家又开始瞎猜啦,有的说5 个,有的说10 个。

最后我们亲手实验,才知道答案。

这过程可太有趣啦,就像在探险一样!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也争论得热火朝天。

小明说:“容量不就是能装多少东西嘛,这有啥难的!”我可不这么认为,我说:“那也得搞清楚单位呀,不然怎么比较呢?”我们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老师来给我们解答。

通过这堂课,我算是明白了,容量和升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要真正搞清楚,得好好观察、动手实验。

这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不能光靠想,得动笔算算才行!我觉得呀,学习就得多动手、多思考,这样才能学到真本事!你们说是不是呢?总之,这堂课让我学到了好多新知识,也让我知道了学习不能马虎,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

我以后会更加努力,把这些知识都掌握好!。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doc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doc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课反省《认识容量和升》这堂课是开学到此刻我准备时间最长的一节课,并且没有掌握。

为何呢?因为像这类要用大批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的数学课教课形式在过去的老教材中几乎没有,而且帮助学生成立升的较为正确的空间观点的难度比较大。

成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点,预计常有容器的容量,这些内容在老教材中中特别单薄的,致使于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关于自己计算出来的容积也不知它的实质大小有多少,比如算出柴油桶的容积是 8 升,也不知道是错误的。

新旧教材的比较,让我感觉到新教材的先进之处。

因此,我盼望上出这节课的特色,上出一节让学生终生有利的数学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深入研究教参、教材,上网看教课方案,精心编制教课方案,准备了大批教具和学具。

我利用两天的时间向自然蒋老师和初中的物理老师分别借来的水槽、一升的烧杯、250 毫升、 500 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一样的碗、汤勺、饮料瓶、等生活中常有的容器。

我是怎么帮助学生成立正确的容量观点的呢?我取出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水壶(水壶的体积要比热水瓶小好多),先让学生猜想谁的容量大,学生的建议分三种:热水瓶的容量大、水壶的容量大、同样大。

我把满满的一热水瓶的水慢慢地倒入水壶,最后正好所有到入水壶——学生惊呼,它们的容量同样大。

我一鼓作气,提出问题:为何这么大的热水瓶,它的容量居然会和这个小小的水壶的容量同样大。

在学生解说后,我实时小结:容量是指容器内部可容纳液体的大小。

我想,经过这样的实验,学生成立的容量的观点是比较到位的。

我又是怎样帮助学生成立正确的升的空间观点的呢?我在课上分红了四个步骤:第一出现 1 升的标准件:棱长为 1 分米的塑料正方体盒子,让学生倒满黄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 1 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 1 升;其次,让学生察看哪些容器能够倒入 1 升水,而后我先后把 1 升水倒入圆柱形的可乐瓶,到入玻璃水壶、倒入脸盆,让学生察看形状不一样的 1 升水,记着它的大小;再次,我让学生把1 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能够倒几杯,倒入饭碗里,看看能够倒几碗;再次,我让学生猜猜热水瓶的容量大概是多少升,而后用 1 升的塑料盒把水道入热水瓶,最后学生发现热水瓶的容量大概是 2 升,又猜猜脸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升升的水倒入,这时学生发现脸盆的容量大概是 4 升,等等。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 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并和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等进行比较,使学生建立空间模型。

3.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一、理解容量的意义1. 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设计意图】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

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1. 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

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

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15厘米。

2. 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 提问:小明家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家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案教学内容:p.10~12。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包括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这是学生学习过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这对于丰富学生对量及其计量单位的认识是十分有益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2、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

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倒满水。

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这么多水就是1升。

3、用学生带来的常见的容器来认识1升(1)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

分别指名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指出: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

(2)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分别请这部分学生举起该容器,其他同学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

可结合2.5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老师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实验得出:1升多一点)想象:以它为参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呢?比如:可用手比画一下,像电饭锅大约有2个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

取一脸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脸大约要用几升水呢?(实验得出:2升)以这一脸盆为参照,估计一下,边上的这桶水大约有多少升?(10升)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8.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分别取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

【教育专用】小学数学精编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2)

【教育专用】小学数学精编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2)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学生对容量和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

在本课设计中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同时,注意认真挖掘知识背景,整合认知矛盾和情感因素,合理选取生活素材,实现教材几个板块内容之间的“无缝对接”。

首先在感受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时,精心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把对容量单位的认识放到计量单位重量、长度等熟悉的背景中,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整体感知。

接着,在感受现实生活中容量单位“升”的应用时,从超市平面图物品分布区域的定位到容量单位史料的阅读,借助互动的学习,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对容量单位清晰规范的认知。

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我最大程度地把练习内容活动化,并穿插灵动的词汇“幸运1升”“快乐1升”“节约1升”,来传递积极的情感。

在猜容量多少时,构建了活泼的游戏氛围;在节水广告的赏析之后,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整个过程环节清晰,同时又不滥用信息技术,而是在教学环节中将多种媒体恰当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加深了对新知识的体验,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严谨而不失情趣,轻松而不失深刻。

应该说,这一教学模式在本课中还是适用的.
容量单位是什么?1升有多少?我们是否习惯了让学生想像和记忆?课堂能否给予学生一些开放的思维和多元的体验?我们期待:我们的学生对1升的感悟,从此开始;对“一生”的感悟,也从此开始。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2 苏教版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2 苏教版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2 苏教版本课的重难点是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以及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对学生来说,生活中见到的容器很多,但是学生很少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容器的容量我们就用统一的单位升和毫升来表示。

因此,对于那些不善于发现生活的学生,升和毫升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课前准备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和1升的量杯。

在课上,我先让学生认识量杯及量杯上的刻度表示的含义,再让学生量出正方体容器各条边的长,然后在容器里盛满水,用量杯测量这些水有多少,明确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是1升,以便于学生形成容量单位“升”的清晰表象。

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充分感知容量单位1升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在于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学生在学习之后就应该回归到生活,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升的地方?适当的教师给予引导:比如说,当我们走进超市,我,当我们走进家里,当我们走进学校……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并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

如,一个大的汤碗容量约1升,大桶色拉油容量5升,大瓶雪碧2.5升,一桶纯净水18.5升,电水壶容量约5升,一个热水瓶容量约2.5升,学校发牛奶的桶约20升左右,水盆容量10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几百升……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3 苏教版学生对容量和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

在本课设计中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同时,注意认真挖掘知识背景,整合认知矛盾和情感因素,合理选取生活素材,实现教材几个板块内容之间的“无缝对接”。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1《认识容量和升》这堂课是我准备比较充分的一节课,因为像这种课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的数学课,教学形式在以往的老教材中几乎没有,而且帮助学生建立升的较为正确的空间观念的难度比较大。

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这些内容在老教材中非常薄弱的,以致于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对于自己计算出来的容积也不知它的实际大小有多少,比如算出柴油桶的容积是9升,也不知道是错误的。

新旧教材的比较,让我感觉到新教材的优点。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深入钻研教参、教材,精心编制教案,准备了大量教具和学具。

借来的水槽、一升的烧杯、250毫升、50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大小不同的碗、水壶、汤勺、饮料瓶、热水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容器。

我是怎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容量概念的呢?我拿出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水壶(水壶的体积要比热水瓶小很多),先让学生猜测谁的容量大,学生的意见分三种:热水瓶的容量大、水壶的容量大、一样大。

我把满满的一热水瓶的水缓缓地倒入水壶,最后正好全部到入水壶——学生惊呼,它们的容量一样大。

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热水瓶,它的容量竟然会和这个小小的水壶的容量一样大。

在学生解释后,我及时小结:容量是指容器内部可容纳液体的大小。

我想,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建立的容量的概念是比较到位的。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升的空间观念的呢?我在课上分成了四个步骤:首先出现1升的标准件: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塑料盒子,让学生倒满红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然后我先后把1升水倒入圆柱形的可乐瓶,到入玻璃水壶、倒入脸盆,让学生观察形状不同的1升水,记住它的大小;再次,我让学生把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倒入饭碗里,看看可以倒几碗;再次,我让学生猜猜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然后用1升的塑料盒把水倒入热水瓶,最后学生发现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又猜猜脸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升升的水倒入,这时学生发现脸盆的容量大约是4升,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反思
学生对容量和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

在本课设计中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同时,注意认真挖掘知识背景,整合认知矛盾和情感因素,合理选取生活素材,实现教材几个板块内容之间的“无缝对接”。

首先在感受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时,精心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把对容量单位的认识放到计量单位重量、长度等熟悉的背景中,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整体感知。

接着,在感受现实生活中容量单位“升”的应用时,从超市平面图物品分布区域的定位到容量单位史料的阅读,借助互动的学习,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对容量单位清晰规范的认知。

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我最大程度地把练习内容活动化,并穿插灵动的词汇“幸运1升”“快乐1升”“节约1升”,来传递积极的情感。

在猜容量多少时,构建了活泼的游戏氛围;在节水广告的赏析之后,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整个过程环节清晰,同时又不滥用信息技术,而是在教学环节中将多种媒体恰当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有效的激发了学生
的参与,加深了对新知识的体验,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严谨而不失情趣,轻松而不失深刻。

应该说,这一教学模式在本课中还是适用的.
容量单位是什么?1升有多少?我们是否习惯了让学生想像和记忆?课堂能否给予学生一些开放的思维和多元的体验?我们期待:我们的学生对1升的感悟,从此开始;对“一生”的感悟,也从此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