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文学类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内含12份
文学类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参考
文学类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参考2021文学类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参考文学理论毕业论文题目1、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2、文学地理学:基于“空间”之维的理论建构3、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接受与影响4、场外理论的文学化问题5、理论批评:回归汉语文学本体6、文学理论的创新问题7、中国文学理论的重建:环境与资源8、以文学批评为枢纽的文学理论建构9、现代小品理论研究10、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11、词风嬗变与文学思潮关系研究12、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13、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14、美国生态文学研究15、文学理论范式:现代和后现代的转换16、戏仿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概念及其流变17、当今的文学理论18、文学与政治的博弈--瞿秋白译介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纠结19、理论如何文学?--以乔纳森·卡勒理论观的调整为参照20、 1898~1927:西方文学理论早期引介研究21、比较文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22、期刊媒介与文学理论关系问题研究23、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24、色·宝音尼木和《文学入门》之文学体裁理论研究25、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批评的理论探索26、希利斯·米勒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研究27、文学语篇的语用文体学研究28、弗洛伊德理论的自我矛盾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29、作为文学理论新范式的批判心理学30、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接受与新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31、新时期文学批评现象回顾与理论反思32、王学与中晚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33、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范式研究34、罗宾·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35、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建构三十年36、论汤显祖的“唯情”文学观37、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影响38、海峡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比较39、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五四前后的外国文学翻译40、胡适白话文学理论的现代语言学阐释41、试论西方的“女性写作”理论--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女性写作42、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43、七子派文学理论与阳明心学关系研究44、许渊冲文学诗歌翻译理论研究45、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46、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研究47、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48、从文学批评到文化理论49、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50、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理论透视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语境研究2、中国梦宣传融入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研究3、天水秦州方言中的“家”4、基于认知风格的汉字教学浅析5、声符多义成因及声符义关系探寻6、古入声韵在《徐州十三韵》中的消变轨迹研究7、从申论考试看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8、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科学化教学浅析9、英汉概念隐喻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误解10、论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11、基于民族文化的中文禁忌语研究12、汉语中的前置性修饰语的类型归属分析13、昆仑神话及其语源探讨14、含地名的歇后语1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16、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17、大学语文活动课教学之我见18、成都方言词汇中的饮食民俗探究19、试论现代汉语“X哭了”格式20、汉语多音字浅析21、“十年来”和“十来年”22、“领导”称谓的泛化及其原因23、《说文解字·竹部》与中国古代信仰崇拜24、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改的思考25、试论对外汉语中的繁简体汉字教学26、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提问研究27、浅析比较文学与面向世界的中文教育28、英汉写作差异对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启示29、浅谈汉字的国际化及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30、浅谈对外汉语川方言称谓语31、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32、俄汉语流重音声学实验对比研究33、汉语言文化价值教育研究34、“象形字说”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35、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36、“莲花落”与“莲花乐”37、《大学语文》中的古诗文注释商榷38、写钞本时代异质性文本的发现与研究39、浅析汉语委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40、战国时期中山国文字来源浅析41、基于语言经济原则对网络语言的研究42、汉韩主位结构对比研究43、繁体字的文化传承价值与意义研究44、网络时代的“谣言体”--以微信朋友圈为例45、集合名词与个体量词搭配现象的认知考察46、浅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性与相似性47、网络成语及产生途径分析48、辞格的视觉修辞效果在广告中的运用49、句式的视觉修辞在广告中的运用50、现代汉语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研究儿童文学论文题目1、试论在学前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实施思索--以广西教育学院为例2、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及其教学3、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叙事之思考: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为中心4、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的版本与修改5、正视与克制-"儿童文学"古今之辨6、儿童文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基于融合式教学模式7、美国经典儿童文学阅读"金课"探索--以《夏洛的网》为例8、浅析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9、试析儿童文学的阅读与教学--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10、少年儿童出版社隆重推出"新世纪儿童文学新论"11、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为例12、美国高校儿童文学课程设置--以佛罗里达大学为例13、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14、浅析新媒体语境下儿童文学的前景及推广15、周作人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研究16、新世纪儿童文学新论丛书填补理论空白17、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生态伦理意蕴18、探讨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19、童年小世界,文学大情怀--秦文君儿童文学创作论20、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以《彼得·潘》为例21、乡土语言与中国儿童文学英译的风格再造--以曹文轩作品《青铜葵花》的翻译为例22、《儿童文学》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23、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形式国语化,内容要欧化"24、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有效运用探析25、苏斯博士作品的美国儿童文学教育观解读26、周桂笙儿童文学译介和儿童文学意识评析27、儿童文学视域下《城南旧事》的跨文本研究2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运用分析29、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IP品牌的传播路径和发展趋势--以"皮皮鲁总动员"为例30、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综述31、芬兰儿童文学的民族风格32、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探讨33、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在世界文化场的多元化张力探析--以曹文轩《青铜葵花》为例34、朝鲜儿童文学中的"中朝友谊"书写--以20世纪50年代《儿童文学》为例35、后殖民视域中的中国儿童文学36、儿童文学作用与创新思维教育关系刍议37、人教版初中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情感教育教学探究38、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39、新中国七十年儿童文学的梳理与省思40、中国儿童文学"出海"策略探究--以曹文轩作品为例41、浅析孙幼军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42、儿童文学视域下的主题写作教学研究43、儿童文学是不同生命间的对话44、关于儿童文学教育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45、浅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46、儿童文学翻译中主体叙事交流的研究47、提高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的策略研究48、学前儿童文学对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策略研究49、梦、灵、情的三重境界--董宏猷儿童文学论50、儿童文学的商业化及其童心坚守文学类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参考相关文章:。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文学编一、文学史篇1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2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3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4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5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6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7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8论“革命传奇”小说9论“样板戏”10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11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12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13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14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15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16论“文革”叙述模式17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18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19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20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二、文学思潮论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2“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3“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4“乡土小说”派创作探5“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6论“朦胧诗”7论“后朦胧诗”8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9论新历史小说10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11论“寻根文学”思潮12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三、作家论1鲁迅小说创作论2鲁迅散文创作论3郭沫若创作思想论4郭沫若创作论5茅盾创作思想论6茅盾评论特色论7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8巴金小说创作论9老舍的平民观探10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11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12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13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14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15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16赵树理模式得失探17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18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19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20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1论区青的艺术追求22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23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四、作品篇(小说)1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2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3浅论叶圣陶《倪焕之》4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5茅盾未完成小说探6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7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8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9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10《边城》人物与符号论11张恨水《啼笑因缘》论12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13钱钟书《围城》失探14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15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16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17论方方的小说18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19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20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21论《红旗谱》中的朱老忠22论《林海雪原》的浪漫主义色彩23论杨绛的《洗澡》24论贾平凹的《废都》25论王安忆的《长恨歌》26论陈忠实的《白鹿原》27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士形象28论莫言的新历史小说29论韩少功小说表达手法的多样化30论王蒙小说的社会意义31论余华小说的宿命感32论汪曾祺小说的文化风格33论王蒙式创新小说34论王小波式的幽默35论王小波与知识分子话语36苏童小说的创作论37论王朔小说语言特色38王朔故事叙述模式39论刘震云《手机》40论卫慧的小说创作41论韩寒的小说创作42论棉棉的小说创作43论海岩的小说创作44论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45论白先勇的小说创作46从《故事新编》看鲁迅的艺术创造性47论张爱玲笔下现代女性的病态48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之我见49从《四世同堂》看中国国民思想50从《南行记》解读艾芜笔下的“人生”51二诸葛与三仙姑形象分析52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之分析53分析茅盾之《子夜》作品篇(诗歌)1浅论郭沫若别致的诗2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3论戴望舒的诗4论徐志摩的诗5艾青:绘画与诗歌艺术的探求6论小叶诗人7论穆旦的诗8论北岛诗歌中的“英雄主义”情结9论舒婷的诗歌创作10论顾城的诗歌11论多多的诗歌12论海子的诗歌13论郭小川的诗14论冯至《十四行集》15论北岛诗后期诗作的失宠16从《野草》读鲁迅的人生哲学17分析臧克家的诗歌作品篇(散文)1论鲁迅的《朝花夕拾》2论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3论林语堂的《剪拂录》4论何其芳的《画林录》5论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6论梁实秋的《雅舍小品》7论杨朔散文创作的得失8论刘白羽的散文9论秦牧散文的联想10论余秋雨散文的话语策略11论素素的散文12论石娃的散文13论史铁生的随笔14论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15论巴金的《随想录》16瞿秋白散文之分析作品篇(剧本)1曹禺《雷雨》周萍论2蘩漪悲剧探3论郭沫若的《屈原》4《白毛女》的现代版解读5论高行健的实验话剧6《白毛女》艺术魅力探7张艺谋电影创作之审美追求六古代文学篇1论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2论《诗经》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3论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4论《左传》战争描写艺术5论《孟子》的论辩艺术6论《庄子》的想象艺术7论“汉赋”的铺叙艺术8论《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成就9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0论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11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12论骈文的艺术美13王、孟山水诗艺术之比较14论王、孟山水诗中的盛唐气象15高、岑边塞诗艺术之比较16论杜甫早期诗歌的浪漫精神17论李白七绝的艺术美18论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19论白居易咏物诗的思想、艺术价值20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分析21论《金瓶梅》的思想意义22《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23“三言”、“二拍”的市民意识24“三言”、“二拍”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25《西游记》主题思想新探26谈《水浒传》在我国小说艺术典型化方面的贡献27论《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叙事视点”28论“二拍”的叙述视角与道德判断29论西方文学对近代谴责小说的影响30从儒学的政治文化语境看《三国演义》的美学特征31《红楼梦》的艺术结构32从《聊斋》女子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33初唐宫廷诗歌的再评价34谈唐诗分期中杜甫的归属问题35杜甫对中唐诗歌的影响略论36简论韩愈诗论与文论精神实质的一致性37陶(渊明)韦(应物)比较论38杜甫韩愈比较论39论晚唐小品文对古文运动的继承与发展40温(庭筠)韦(庄)比较论41《诗经》雅颂诗试论42《诗经》赋体与汉乐府叙事的比较43楚辞体的特点及与中原文化的关系44汉诗的发展与诗赋的消长45《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抒情风格的比较46汉代郊庙歌辞试论47论汉乐府中场面描写的特点48汉赋四大家与大赋的演进49论曹植诗的艺术及其对中国诗歌的影响50曹丕在建安诗坛的地位试论51论阮籍的《咏怀》诗52谢灵运与六朝诗风的关系53“文笔之辩”之我见54《文选》选诗标准与文学的自觉55陶渊明的被误解与被理解56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57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58王维“诗中有画”试议59隐逸方式与唐代山水田园诗60唐代怀古咏史诗的演变61李白与民歌62杜甫七律诗的艺术贡献63元和新体的特点试论64“以文为诗”刍议65论韩愈对儒家道统的贡献66论李贺在中晚唐诗风演变中的作用67李商隐诗对词的影响68“词别是一家”之我见69花间词与南唐词的异同70冯延巳对宋词的影响浅议71论苏辛词的不同72论周邦彦词的集大成73南宋风雅词派的艺术特征及影响74论苏轼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作用75山谷体对宋诗的影响略论76宋元话本对中国小说的转变作用77董西厢论78元曲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试论79元明散曲的思想性与艺术性80关汉卿杂剧的结构81马致远在戏曲史上的影响82论古代戏曲的大团圆结局83谈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典型化性格塑造的进程84诗人之诗与学者之诗85明清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失落86杜十娘形象浅析87汤沈之争与明清传奇88明清诗文的拟古与反拟古之争89纳兰词在词史上的地位90梁启超与近代文学的演进91论宋词繁荣的原因92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93论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94论宋话本对中国白话小说的影响95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96论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97论《琵琶记》的艺术成就98汤显祖传奇“临川四梦”之比较99论《桃花扇》的民族意识及兴亡之感100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01论红楼梦人物语言的个性化102论陶渊明的思想矛盾103《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104李商隐诗中的意象105《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106纳兰性德爱情词探析107《三国演义》的理想人格类型108论宋诗中的理性人生感悟109《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110《桃花扇》的双重主题11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现当代文学方向的论文选题:1、论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2.《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3.《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4.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5.《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6.《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7.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8.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9.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10.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11.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12.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13.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14.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15.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悔意识16.沉沦与救赎——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17.颓废——郁达夫悲剧小说的美学形态18.冰心与庐隐之比较19.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20.论《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21.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基督教意识22.《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探微23.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24.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25.曹禺前期戏剧中的人性剖析26.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如繁漪、陈白露、花金子、愫方等)27.蘩漪悲剧成因的心理探析28.试论曹禺剧作的“出走者”人物系列29.论《骆驼祥子》中的戏仿叙事30.高觉新和汪文宣比较论31.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村少女形象32.色彩、意象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33.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比较论34.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35.从《受戒》看汪曾祺的佛教文化意识36.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37.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38.论张贤亮小说的女性情结39.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寻根”情结40.千古文人侠客梦——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41.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理想”42.阿城《棋王》的叙述学分析43.论阿城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44.莫言小说运用色彩词的特点45.“酷刑”与审美——论莫言《檀香刑》的美学风格46.论残雪小说的窥视心理描写47.两种病态人格的心理透视──论张爱玲与残雪笔下的母亲形象48.余华小说中死亡意象分析49.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50.《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51.论王安忆小说叙事策略。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作品而言)6、作品分析7、某作家或作品的语言风格研究8、西方现代文论在某作品中的运用及分析(包括:精神分析批评、英美新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接受美学批评等批评方法的运用)9、试评方方小说10、试评池莉的小说11、试评先锋派的文学12、当代文学与现实主义13、论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14、浅谈抒情文学的意境15、通俗文学漫谈16、试论情感在文学中的作用17、儒道文学观之比较18、从“诗言志”到“诗缘情而绮靡”的逻辑发展19、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论概述20、知音的审美赏评方法21、试论韩愈的文体革新理论22、白居易诗论与司空图诗论比较23、明代“真诗在民间”的提出及其影响24、中国古代风格论概述25、说“意境”26、也谈无言之美——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开去27、试谈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28现实主义新论29现代主义新论30、优美的实质与特征31、崇高的实质与特征32、中西悲剧结局的心理效应33、贾宝玉性格的深层心理因素34、“意境"与“典型”的比较研究35、中西悲剧观比较36、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研究37、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38、文学批评的性质、特征论39、论审美距离40、审美共鸣的心理基础和生理基础研究41、自然主义新探42、简论形式美43、略论当代中国艺术的审美风格44、自然美的欣赏及其美育价值45、审美知觉的特点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46、美的规律对现代生活和艺术的启示47、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48、简评现代文学中的隐瞒化倾向49、文艺批评的功用价值论50、中西文艺批评方法比较二、语言文字方向1、“说文解字"与汉字规范2、古人用字现象分析(通假、古今、异体、通用字)(可以某一古籍为例)3、古典文献简体转繁体的注意事项4、汉字简化的历程5、成语语义演变析(案例分析,如“水落石出")6、词语羡余现象研究7、词语考证(如复音词)8、“远上寒山石径斜"之“斜"应该读什么音?(“叶音”与语音演变)9、在语音规范中旧读音应如何处理?10、判断句研究综述11、以“X”为例谈实词虚化的规律(如:被、将)12、元杂剧“得”字补语研究13、近代汉语双音虚词结构分析(介词、连词)14、用典与诗词赏析15、元杂剧的修辞特色(比喻、引用、夸张、对偶)16、影视剧(历史剧)台词字幕错误分析17、新闻标题格律研究18、语文教材、教参文言文注释评析(商榷)19、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中的“通假字”辨析20、方言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21、某某地方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提示:主要从语音的声、韵、调方面揭示某某地方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并提出辩正方音的有效方法)22、试论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提示:一般语文教学存在重写作能力轻口语能力培养的倾向,如何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做过哪些尝试,效果及规律)2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分析(提示:中学语文教学存在重文学轻语言倾向,语言分析往往孤立进行,如何综合内容及篇章进行语言分析,分析要领及原则是什么?试以具体的课文分析为例,展开具体论述)24、文学语言的规范与变异(提示: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运用往往不合一般语法,这些超出常规现象有些是积极的修辞现象—-变异,有些是消极的语病——不规范,如何确立和运用区分变异和语病的标准?请搜集具体语言材料加以分析论述)25、人民日报(或其他报刊)中的语言失误分析(提示:搜集报中字、语、句等语言失误现象并进行分析,也可就其他某一较有影响的报刊搜集材料进行分析)26、广告理论与创造三、古代文学方向(一)1、论《山海经》的生命意识2、论中国原始神话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派3、论中国原始神话的生殖崇拜4、论中国原始神话的审美5、论中国原始神话中的宇宙意识6、论中国原始神话对自然界秩序的认识7、论原始神话中的初期社会矛盾8、论“女娲补天"神话与《红楼梦》补天神话的承传、异同关系9、论原始神话中的男女性别关系10、论中国原始神话与中国地理的关系11、论《诗经》中的个人抒情形象12、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数学意识13、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英雄与美人或才子与佳人关系论14、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论15、中国古代文学中某一作家作品的审丑16、中国古代文学中某类作品的处理悬念17、论《诗经》作品的朦胧美18、论《诗经》中作品的悲剧性色彩19、论《诗经》的情爱描写20、《诗经》的艺术表现或语言表达新探21、《楚辞》中《离骚》、《九歌》、《九章》等具体作品的艺术表现22、先秦神话的人神关系论析23、《山海经》神话的艺术幻想24、《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分析25、花木兰形象与中国古诗中的女中豪杰形象的关系26、罗敷是民间女子吗?论罗敷形象的社会意义27、木兰形象与罗敷形象的文学比较28、刘勰《文心雕龙》与亚里士多德《诗学》在意象、想象、篇章结构等某一具体上的比较29、《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具体篇章或某类文章的风格论30、《史记·酷吏列传》论31、《史记》的悲剧美或喜剧性或英雄人物的类型分析32、论项羽的悲剧33、《史记》的个性化语言34、《史记·刺客列传》论35、《战国策》的策士形象论析,或《战国策》的策士说辞的艺术技巧36、《左传》的战争描写论析37、三曹代表诗作风格比较论38、贾谊《过秦论》或李密《陈情表》的艺术表现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9、《世说新语》代表作品论40、《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度论41、李白、杜甫代表诗作艺术风格比较论4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表现的人生意识论或人与自然的关系论43、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题的多家诗作比较或承传关系论析44、诗佛王维诗作的佛影45、王维“诗中有画”诗作的绘画构图论或色彩调配论46、论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作家的群体风格(以代表作为例)与个性差异(以代表作为例)47、唐代“三李”诗作的异同比较48、山水诗作的艺术描写:从汉魏诗作到唐代诗作49、“小李杜”诗风异同论50、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51、李商隐朦胧诗与现代朦胧诗的比较52、苏东坡、辛弃疾代表诗作艺术特色异同论53、李清照诗词中的豪情与柔情54、陆游诗中的壮志与恋情55、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56、白居易诗中的山水描写57、白居易诗中的平民意识58、元散曲某一代表作家的作家流派论析59、《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辩论技巧研究60、《三国演义》中的智慧思维61、李白的诗与酒62、宋诗的议论化或散文化论析63、《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该出手时就出手”64、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或喜剧性)或猴性与人性65、孙悟空(或猪八戒)形象反映的封建社会的农民意识66、潘金莲:从《水浒传》到《金瓶梅》67、《红楼梦》的各种人物形象分析(择一即可),或某一情节的艺术表现分析68、《红楼梦》中代表女性的内美与外美的联系分析69、女性化的贾宝玉及其社会意义或文学意义70、《聊斋志异》中女性与狐性或野性71、明代唐宋派的诗文成就与文学主张72、元杂剧某一典型人物分析或艺术分析73、论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74、论王维与泰戈尔诗作的比较75、论艺术的快感与美感76、论中西文艺批评方法的异同77、古今武侠小说承传关系略谈78、历代题画诗论(或某一问题)79、历代咏史诗论(或某一问题)80、历代怀人诗论(或某一问题)81、历代怀古诗论(或某一问题)82、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到七言诗某一问题论析83、论历代六言诗的代表作家作品84、唐传奇或宋话本的某种、某类作品论析85、宋词的某一作家作品或某一问题的论析86、柳永的慢词论析87、宋代慢词的作家作品比较88、宋词的分格—或豪放或婉约或清空或典雅或清殊或旷达或滑稽的分格论析89、宋词与唐词在写作结构上的异同论90、宋词与唐词特色异同论91、元散曲的某一作家作品论92、文天祥诗文作品论析93、论龚自珍或魏源及其作品94、论曾国藩的诗文95、历代民歌的某一问题论析96、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某一作家论97、中国美学史的某一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论98、中国古、近代文学史中的任一作家作品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各类体裁的任一问题)99、中西艺术法度论100、中西艺术想象论101、中西艺术意境论102、中西艺术趣味论103、中西诗画异同论104、中西文学中审度意识比较105、中西文艺批评的主体性论析106、中西文学起源论107、论艺术辩证法:形与神、虚与实、意与境、藏与露、隐与显、情与景等(二)1、恣肆奔放纵横开阖——简论李白诗抒情特色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的人生价值与理想追求在诗歌中的表现3、继三百篇余绪创一代新风——论杜甫诗歌议论物法的运用4、大漠空秋奇情逸发-—简论高适的边塞诗5、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论白居易的讽刺诗6、惨痛的亡国之哀深沉的人生体验——李煜词简论7、爱情意识的觉醒与执着追求--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8、执着缠绵刻骨铭心—-论李义山《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9、美学境界的新开拓—-温庭筠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10、生命意识的悲歌及对渐变的感悟—-读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1、旷达的襟怀深情的慰勉-—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2、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论苏轼对词内容的开拓13、才情个性——苏轼歌咏自然诗歌简论14、新奇警策深刻精彩—-论苏轼哲理诗(论苏轼的议论)15、幽迷凄婉微妙含蓄-—简论秦观词16、灵魂精华——论永安词中的“愁”17、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黄庭坚诗歌主张及其实践简论18、简论稼轩词之豪放风格19、稼轩词中的议论和用典20、苏东坡、辛弃疾农村词比较研究21、催刚为柔刚柔相济—-论稼轩婉约词22、所有小说、戏剧、传奇等(可作人物形象分析、艺术结构分析等)(三)1、先秦寓言的艺术论2、儒家散文的人生理想3、儒家散文的艺术范式4、庄子散文的人生意义5、道家散文的模糊美6、法家散文的冷峻美7、先秦散文的外交辞令综述8、先秦历史散文的审美特征9、周邦彦词的史性论纲10、辛弃疾词发微(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内容:哲理、宗教、旷达等)11、宋词的“南方色彩”论略12、宋词鉴赏模式论纲13、宗教词初探14、张炎《词源》简论15、李清照《词论》的简论16、王国维《人间词话》窥略17、台州词发微18、唐代古文家传记文学研究19、晚唐传记文学研究20、传记理论研究21、唐代散文研究22、李渔小说研究23、李渔戏剧研究24、李渔美学思想研究(四)1、如何评价唐代边塞诗?2、论唐人七绝的艺术成就3、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4、论中晚唐咏史诗的美学特征5、论王维山水诗的美学特征6、试论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7、李贺诗歌对唐诗风格转变之影响探索8、试谈建安诗歌中的山水景物诗9、陶渊明诗歌中的玄风理趣10、南北朝乐府不同论11、大小谢山水诗不同论12、读元杂剧中水浒戏思想和艺术13、论宋代的爱国诗14、汉代楚歌诗简论15、《史记》与《汉书》的比较研究16、论《史记》史传文的艺术价值17、论晚清宋诗运动18、对“同光体诗”的评价19、论晚清“中晚唐诗派”的诗20、王鹏运诗歌论21、论晚清“诗界革命派”的诗22、论谭嗣同《莽苍苍斋诗》23、元杂剧研究(可在其中定小题)24、论范成大的使金诗25、论辛弃疾词26、试探江西诗派27、论陆游的爱国诗28、谈谈《水浒传》中的招安29、试谈《西游记》主题30、《聊斋志异》中的妇女形象31、《红楼梦》人物论(可任选其中一个人物)32、论《左传》的成书时代33、论司马迁的世界观34、汉赋的艺术价值35、谈《诗经》中的爱国主义诗篇36、论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37、论建安诗歌为我国抒情诗发展奠定了情景相生的基本特征38、论建安诗歌由质朴趋向华丽的发展39、曹操诗歌如何描写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40、论曹丕诗歌的语言特色41、论曹植的宴游诗42、论阮籍《咏怀诗》的言、象、意43、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想象44、论陶渊明的《饮酒》诗45、论陶渊明描写动乱现实诗歌的艺术特色46、论陶渊明散文和辞赋的艺术特色47、论中古诗歌词藻、偶句典故和声律的发展48、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性49、试论李白与魏晋风度50、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手法51、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特色52、《花间集》作者群的心态分析53、论温庭筠、韦庄词风格的异同54、李煜词的抒情特征55、唐传奇中的妇女形象及唐代知识分子的婚姻理想56、苏东坡词抒情艺术探讨57、辛弃疾登临词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58、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59、论李清照的深层苦闷60、二晏词比较61、论柳永词的铺叙艺术四、写作方向1、写作的模仿与创造2、论写作模式3、论写作灵感4、论写作想象5、论张抗抗小说的艺术特点6、论文章的开头艺术7、报告文学的艺术想象与虚构的区别8、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异同9、散文的纪实性与虚构问题10、黄宗英报告文学研究11、从《论孙超现象》(《文汇》86年第12期)或其他作品看陈祖芬报告文学的语言特色12、试论琼瑶小说《在水一方》的写作特色13、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14、试论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15、分析高晓声或王安忆的短篇小说16、浅谈近几年来报告文学的艺术进步17、评《芙蓉镇》18、论陆地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19、长篇小说《劫波》的结构艺术20、论新诗的音乐美21、论诗歌的意象22、论小说的抒情趋向23、论童话的假定性和逻辑性24、论儿歌的艺术特色25、为何短篇不短26、论短篇小说结构技巧27、谈莫泊桑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28、论唐传奇与中国短篇小说的关系29、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30、试论小说的叙事艺术31、试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32、论散文的“散”33、论《唐山大地震》的思想艺术成就34、童话的意境35、论写作的自我意识36、谈文章的结尾艺术37、略论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38、论诗歌的音乐美感39、散文的真实性刍议40、论利用转折关头写人的技巧41、从《笑》看冰心早期散文作品的艺术风格42、鲁迅小说《药》的剪裁艺术43、论文章标题的艺术魅力44、诗歌的音乐美感45、论冰心的散文艺术特点46、论诗歌的象征47、小说的时空艺术58、论小说模式五、现当代文学方向(一)1、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言说—-前期丁玲作品诠释2、现代文学中被放逐的一支——鸳鸯蝴蝶小说艺术品格论3、《故事新编》叙事特征4、一个被遗忘的女子—-时评梅论5、穆旦乡土诗歌的主题构成6、鲁彦小说的文化诠释7、陆蠡散文审美品格论8、现代情绪的古典包装—-张爱玲小说的叙事策略9、丰子恺散文综论10、中国都市文学现代与当代之比较11、中国乡土文学现代与当代之比较12、海派研究13、俞平伯创作研究(二)1、鲁迅作品研究(既可以是综合研究,也可以是单篇的作品研究,题目自拟,如《鲁迅小说艺术的独创性》、《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等)2、郭沫若作品研究(要求如上)3、茅盾作品研究(要求如上)4、艾芜作品研究(要求如上)5、觉新——一个矛盾交织的形象6、分析《家》中觉慧的形象7、试论祥子与虎妞的形象8、评《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9、评《雷雨》中周朴园对待萍的怀念10、《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11、《雷雨》主要戏剧冲突之我见12、朱自清散文中的诗意美13、《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异同观14、抗战时夏衍在桂林的戏剧活动和创作15、莎菲女士之我见16、重评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17、评《暴风骤雨》中老孙头的形象18、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19、论莫言的小说20、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21、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22、论《凯旋在子夜》23、论琼瑶的小说24、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25、论《鸡洼窝人家》26、论《棋王》27、论老舍的戏剧观28、论张贤亮的小说29、论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30、贺敬之与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31、论舒婷的诗歌创作32、论韦其麟的叙事诗创作33、谈莎红的抒情诗34、论秦似的杂文创作35、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36、玛拉沁夫的小说创作37、李准的小说创作38、秦牧的散文特色39、论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40、农村社会建设的领头人——梁生宝、武耕新研究41、闻捷诗歌研究42、郭小川的叙事——《一个与八个》研究43、论《钟鼓楼》44、论《北方的河》45、论王安忆的小说46、论高行健的探索剧47、论新诗潮48、论北岛的诗49、论新时期通俗文学现象50、论王蒙的小说51、港台文学研究52、论新时期的小说艺术53、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54、论柯岩的创作55、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56、论新时期的军事文学57、论刘绍棠的小说58、论刘索拉的小说59、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60、周梅森小说论61、方方小说论62、第三代小说家研究(余华小说论、苏童小说论、格菲小说论等)63、新生代诗歌论64、金庸小说论65、席慕蓉现象研究66、论谌容的小说(三)1、现代文学作品品格论(择某一作家的系列作品进行症候式的分析和系统化的认论述)2、现代文学作品的重读(运用文学批评新方法,以新思维和新视角重读某一作品)3、现代文学作家创造论(重在考察、探究某一作家的主体精神结构及创造力)六、外国文学方向(一)1、试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的艺术成就2、试论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特征3、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妇女形象(一个或几个均可)4、试论《伪君子》的人物形象或艺术特征5、试论《阴谋与爱情》的政治倾向性6、试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7、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对照艺术原则8、试论《哈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9、试论雪莱长诗中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10、试论巴尔扎克人物描写的个性化11、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12、试论易卜生戏剧的主要艺术成就13、试论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14、试论《死魂灵》的讽刺艺术15、试论《怎么办》中的“新人”的形象16、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17、试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18、尼洛夫娜形象的典型意义19、《沙恭达罗》的艺术成就20、试论泰戈尔后期政治抒情诗的思想意义21、莎士比亚戏剧的心理描写手法22、斯丹达尔与意识流23、巴尔扎克的环境描写24、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及其意义25、斯丹达尔笔下的贵族女性26、中西作家比较(如论惠特曼与郭沫若的诗作比较等)27、中西作品比较(如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的比较等)28、中西文学形象或主题等的比较(二)英美文学部分:1、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探讨2、关于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古代文学: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人文关怀2。
论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人文关怀3。
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4。
《诗经》中的叠字及其变式研究5。
试论《诗经》怨刺诗6。
《离骚》象征手法探微7。
《离骚》神话研究8。
孟子的论辩艺术浅析9.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10。
《战国策》细节描写之艺术成就11。
《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12。
论《庄子》散文的结构艺术13.论屈原在抒情艺术上的开拓与创新14.屈原与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之比较15。
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16。
论《左传》中的妇女形象17.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1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9。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20。
《左传》与《史记》的战争描写艺术之比较21.汉赋审美情趣的演变22。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23。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24.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25.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26.曹植诗歌中的神话境界初探27.曹丕、曹植诗风比较论28.从蔡琰的《悲愤诗》看其忧患意识与生命意识29。
从曹丕“文人相轻"看中国古代批评家的批评态度30。
从陶渊明、孟浩然看隐逸文人的济世情怀31。
试论陶渊明作品中的菊(或酒、鸟等)意象32。
陶、谢山水田园诗审美特征比较研究33.浅议鲍照乐府诗的“俊逸”特色34.论庾信前、后期作品文风的转变35.潘岳《悼亡诗》与元稹《遣悲怀》比较研究36.浅析《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37。
论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38。
论《韩非子》的寓言艺术成就39。
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40。
《离骚》的历史意识与现实忧患41。
从汉赋的特点看汉人的审美观42。
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43.从庾信前后期文风的转变看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44.浅谈六朝志怪小说与神仙道教之关系45.论玄言诗在山水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6。
论《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形象的地域文化性及成因47。
语文论文题目推荐大全
语文论文题目推荐大全一、古典文学研究1. 《论语》中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2.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分析及其艺术特色3. 《西游记》的奇幻元素与民间传说关系研究4. 唐诗中的自然审美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5. 宋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审美价值二、现当代文学探讨1. 莫言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研究2. 余华作品中的苦难主题分析3.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4. 鲁迅杂文中的批判精神及其现实意义5. 茅盾《子夜》的象征手法与主题意蕴三、比较文学研究1. 中西方悲剧文学的异同及审美价值2. 中日古典诗歌的交流与影响3. 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与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相似性4.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我国先锋文学的比较研究5. 法国启蒙时期文学与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对比分析四、文学理论探讨1. 生态批评理论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应用2. 精神分析批评在小说解读中的价值3.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4. 新历史主义批评视角下的文学史研究5. 文化研究视野下的网络文学现象分析五、文学与跨学科研究1. 文学与哲学的交融:从道家思想看《庄子》的文学价值2. 文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小说中的梦境描写分析3. 文学与电影的互动:改编作品的艺术得失4. 文学与社会学的关联:从小说看近代城市变迁5. 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以历史小说为研究对象(注:本文仅提供部分论文题目,实际研究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学术背景进行调整和拓展。
)六、文学作品与民族精神1. 《三国演义》中的忠义观与民族精神传承2. 《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与民族精神探讨3. 《聊斋志异》中的鬼神文化对民族心理的影响4. 辛亥革命文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研究5. 红色文学中的英雄形象与民族精神传承七、文学教育研究1. 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功能研究2. 高校中文专业文学教育现状与对策3. 现代文学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4.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教育的影响与挑战5. 文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中的作用八、文学批评与鉴赏1. 当代文学批评的方法与途径2. 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3. 网络文学批评的现状与问题4. 文学奖项评选标准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5. 文学批评家在文学创作与鉴赏中的角色定位九、文学与地域文化1. 东北作家群的创作特色与地域文化研究2. 江南水乡文学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3. 西北地区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的关联4. 四川方言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分析5. 海派文学与上海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十、文学与时代背景1. 五四时期文学作品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 抗日战争时期文学创作的特点与价值3. 解放战争时期文学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4.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的多元化趋势5. 新时代背景下文学作品的使命与担当(注:本文继续提供部分论文题目,以供参考。
文学类学术论文题目大全
一、现代汉语部分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是”字用法研究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新兴词缀研究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新兴辞格研究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4.代词的语用研究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7.时下新词描写18.句型的语用研究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二、写作部分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2.论小说的误乐性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31.文学创作情感论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三、文学理论部分1. 论艺术真实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4.论艺术直觉5. 论艺术虚构6.论典型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13.论审美变形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四、美学部分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3.论朴素美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0.论审美现代性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22.论诗歌语言五、现代文学部分1.冰心小诗研究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5.《故事新编》研究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12.《腐蚀》的艺术特征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31.胡风的诗和诗论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36.瞿秋白杂文论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42.试论高觉新形象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45.苏青小说研究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49.论徐志摩的诗50.论闻一多的诗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52.论穆旦的诗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54.论沈从文的《边城》55.萧军小说研究56.论田汉的戏剧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58.丁玲小说研究六、古代文学部分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 《吕氏春秋》与杂家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 《战国策》名篇研究18. 老子的思想19. 《老子》的艺术特色20. 《庄子》的艺术特色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30. 曹操与诗文革新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47.谢灵运与山水诗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62.唐诗的精神风貌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65.论李贺诗的怪诞66.李贺诗与屈原赋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71.杜牧的史论诗72.论韩愈散文的“气”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75.唐传奇与佛教76.唐传奇与道教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90.唐代散文家研究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95.苏洵散文研究96.论苏轼的“超然”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103.论杜牧的咏史诗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106.苏轼各体词研究107.苏词的风格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111.论咏物诗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123.明代散曲与民歌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125.《郁离子》研究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128.《花间集》风格论129.《花间集》题材论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134.《水浒传》风格论135.《水浒传》接受史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5.《茶馆》简论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7.金庸小说主题论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7.张平《抉择》的意义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八、语言学概论部分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汉语词义的演变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九、外国文学部分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十、民间文学部分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3.当代笑话论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17. 论洪水神话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19.论神话的影响20.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21.论×地的人物传说22.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23.论×地的英雄传说24.论×地的历史传说25.论×地的地方传说26.论×地的风俗传说27.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28.论×地的劳动故事29.论×地的家庭故事30.论×地的愛情故事31.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32.论×地的嘲讽笑话33.论×地的幽默笑话34.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35.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36.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37.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41.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42.论×地的民谣43.论×地的民歌44.论×地的山歌45.论×地的民间小调46.论×族民歌47.论×地的劳动歌48.论×地的农民苦歌49.论×地的长工歌谣50.论×地的工人苦歌51.论×地的妇女苦歌52.论×地的讽刺歌谣53.论×地的情歌54.论×地的仪式歌55.论×地的儿歌、童谣56.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57.论×地的政治谚语58.论×地的劳动谚语59.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60.论谜语的历史61.论×地的谜语内容62.论×地的谜语分类63.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64.论×地歇后语分类65.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66.论×地相声67.论×地快书、快板十一、古代汉语部分1.论汉字的性质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许慎六书说论评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24.形声字起源试论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26.《说文》省声研究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35.主谓间“之”字探源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1.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2.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3.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4.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5.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6.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7.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8.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9.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10.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11.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12.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13.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14.论阅读题型的设计15.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16.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17.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18.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19.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20.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21.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22.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23.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24.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类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现代汉语部分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是”字用法研究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新兴词缀研究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新兴辞格研究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4.代词的语用研究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7.时下新词描写18.句型的语用研究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二、写作部分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2.论小说的误乐性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31.文学创作情感论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三、文学理论部分1. 论艺术真实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4.论艺术直觉5. 论艺术虚构6.论典型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13.论审美变形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17、写作的模仿与创造18、论写作模式19、论写作灵感20、论写作想象21、论张抗抗小说的艺术特点22、论文章的开头艺术23、报告文学的艺术想象与虚构的区别24、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异同25、散文的纪实性与虚构问题26、黄宗英报告文学研究27、从《论孙超现象》(《文汇》86年第12期)或其他作品看陈祖芬报告文学的语言特色28、试论琼瑶小说《在水一方》的写作特色29、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30、试论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四、美学部分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3.论朴素美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0.论审美现代性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22.论诗歌语言五、现代文学部分1.冰心小诗研究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5.《故事新编》研究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12.《腐蚀》的艺术特征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31.胡风的诗和诗论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36.瞿秋白杂文论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42.试论高觉新形象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45.苏青小说研究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49.论徐志摩的诗50.论闻一多的诗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52.论穆旦的诗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54.论沈从文的《边城》55.萧军小说研究56.论田汉的戏剧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58.丁玲小说研究六、古代文学部分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 《吕氏春秋》与杂家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 《战国策》名篇研究18. 老子的思想19. 《老子》的艺术特色20. 《庄子》的艺术特色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30. 曹操与诗文革新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47.谢灵运与山水诗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62.唐诗的精神风貌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65.论李贺诗的怪诞66.李贺诗与屈原赋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71.杜牧的史论诗72.论韩愈散文的“气”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75.唐传奇与佛教76.唐传奇与道教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90.唐代散文家研究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95.苏洵散文研究96.论苏轼的“超然”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103.论杜牧的咏史诗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106.苏轼各体词研究107.苏词的风格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111.论咏物诗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123.明代散曲与民歌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125.《郁离子》研究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128.《花间集》风格论129.《花间集》题材论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134.《水浒传》风格论135.《水浒传》接受史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5.《茶馆》简论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7.金庸小说主题论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7.张平《抉择》的意义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八、语言学概论部分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汉语词义的演变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九、外国文学部分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十、语文教学法方向1、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在高师中文系专业课程中的地位2、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3、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智力素养4、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5、论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6、试论中学语文学科工具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7、要完整地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8、“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读《叶圣陶论语文教育》的一点体系9、谈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10、语文教学发展智力的一些探索11、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2、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3、语文教学现代化与教材建设14、谈语文教材的科学使用15、试谈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体系16、简析中学语文课本的“思考和练习”17、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18、略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19、谈语文教学中的讲与练20、“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谈语文教学中读和写的关系21、文学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22、阅读教学的整体观23、导读刍议24、阅读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5、说明文教学的探索26、中学文言文教学琐议27、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的几点做法28、试论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29、谈预习30、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31、讨论是一种好方法32、朗读教学漫谈33、快速阅读法与阅读能力的培养34、几种阅读方法的比较研究35、作文批改方法初探36、作文讲评之例37、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8、作文教学与智力开发39、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调查研究40、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好形式41、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42、谈中学生课外写作指导43、谈中学生课外听说指导44、语文课词语教学点滴经验45、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46、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向建构47、语文学科教育本质的研究48、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49、阅读教学的课型结构设计50、试评建国以来四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51、新课标之我见52、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刘国正等语文教育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54、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55、文学社团在语文教育中意义和作用56、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中的作用与局限57、课外阅读与学生成长58、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与意义59、语文教学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60、语文思维培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意义的探索61、关于卫灿金教授《语文思维培育学》的一些思考62、语文思维的模糊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特征的研究63、语文思维能力的研究64、语文思维品质(或者方法、风格)的研究65、语文思维教学课堂模式的探索66、语文思维教学的步骤和方法67、语文直觉思维(或者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培育。
语文论文题目大全
语文论文题目大全一、古典文学研究1. 论先秦儒家的道德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探讨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等人的道德思想- 分析这些思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2. 《诗经》中的爱情观研究- 对《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篇进行梳理和分析- 探讨古代社会的爱情观念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3. 《楚辞》中的神话传说及其艺术价值- 分析《楚辞》中的神话传说元素及其与先秦文化的联系- 探讨《楚辞》在诗歌艺术上的创新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二、现当代文学研究1. 论鲁迅小说中的乡土情怀- 分析鲁迅小说中对乡土生活的描绘和思考- 探讨鲁迅乡土情怀的形成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2. 茅盾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对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和分析- 探讨茅盾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现实意义3. 当代女性文学创作中的性别意识- 分析当代女性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对性别意识的探讨- 探讨性别意识在女性文学创作中的价值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三、比较文学研究1. 中西诗歌中的自然描写比较研究- 对中西诗歌中的自然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自然描写在诗歌创作中的审美价值和意义2. 中外童话故事中的奇幻元素比较研究- 分析中外童话故事中奇幻元素的异同及其文化背景- 探讨奇幻元素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和价值3. 东西方戏剧中的悲剧意识比较研究- 对东西方戏剧中的悲剧意识进行梳理和比较- 探讨悲剧意识在戏剧创作中的审美内涵及其对观众的启示四、文学理论与批评1.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现代文学研究- 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分析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自然与环境主题- 探讨生态批评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启示及其现实意义2. 精神分析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对精神分析批评理论进行概述和评价- 探讨精神分析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及其价值3. 文化研究视野下的网络文学现象分析- 以文化研究理论为视角,分析网络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探讨网络文学现象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冲击及其在当代文学领域的地位和价值四、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1. 唐诗中的边塞情怀与盛唐气象- 考察唐诗中边塞诗的创作背景及其反映的社会状况- 分析边塞情怀与盛唐气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一时期的文学特色2. 宋词与宋代都市文化的互动关系- 探讨宋代都市文化对宋词内容与形式的影响- 分析宋词如何折射出宋代都市生活的精神面貌与文化追求五、文学与跨学科研究1. 文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 探索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分析心理学理论在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应用2. 文学与电影艺术的关系探究- 对比分析文学原著与改编电影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探讨文学元素在电影艺术中的表现手法与价值六、文学教育与研究方法1. 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分析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探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语文教育改革方向与策略2. 数字人文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介绍数字人文的概念及其在文学研究中的优势- 探索数字人文方法在文学史料整理、文本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实践七、文学与时代精神1. 近现代文学中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 考察近现代文学作品中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的体现- 分析这些作品对民族精神塑造与传播的影响2. 当代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探讨当代文学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 分析现实主义精神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及其对未来的启示八、文学作品与审美价值1. 明清小说中的艺术表现与审美追求- 分析明清小说的艺术特色与创作手法- 探讨明清小说在审美价值上的贡献与影响2. 现代诗歌的审美趋向与语言艺术- 研究现代诗歌在语言、形式、意象等方面的创新- 探讨现代诗歌的审美趋向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九、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1. 古典戏曲与民俗文化的融合- 探讨古典戏曲如何融入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元素- 分析这种融合对戏曲艺术发展的影响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2. 现代网络小说与社会现象的互动- 考察现代网络小说如何反映现实社会现象,以及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探索网络小说在反映社会变迁、记录时代特征方面的价值十、文学流派与创作方法1. 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追溯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轨迹- 分析浪漫主义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2. 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及其在当代的传承- 梳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以及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探讨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持续影响和创新发展十一、文学作品与道德伦理1. 古典文学中的道德教化功能- 分析古典文学作品中道德伦理观念的传播与教化作用- 探讨这些作品对后世道德观念形成的深远影响2. 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伦理关怀- 考察当代文学如何关注人类生存状态,反映伦理道德问题- 探索伦理关怀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十二、文学作品与民族认同1. 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分析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特色及其在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探讨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塑造与强化2. 华人华侨文学创作与民族认同的传播- 考察华人华侨文学创作如何表现民族认同感,传播中华文化- 探索这些作品对增强全球华人凝聚力与自豪感的作用十三、文学作品与全球化背景1. 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上的传播与影响- 分析中国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路径及其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探讨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多样性的贡献2. 全球化背景下中外文学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考察全球化对中外文学交流的影响,以及在这种背景下文学合作的必要性- 探索中外文学交流合作对促进世界文化繁荣的作用与前景十四、文学作品与科技发展1. 数字时代文学创作的变革与创新- 分析数字技术对文学创作方式、传播途径的影响- 探讨文学创作者如何在数字时代保持文学性与创新性2. 科幻文学与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考察科幻文学对科技进步的预见与反思- 探索科技进步对科幻文学创作主题与形式的影响十五、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发展1. 当代文学批评的多元视角与方法- 分析当代文学批评中各种理论视角的应用与实践- 探讨文学批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2. 文学理论的创新与变迁- 回顾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梳理其重要转折点- 探索文学理论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引导文学创作与批评十六、文学作品与法律伦理1. 文学作品中的法律问题探讨- 分析文学作品中涉及的法律伦理问题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探讨文学作品如何引发对法律伦理问题的思考与讨论2. 法律伦理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与反思- 考察法律伦理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探索这些作品对法律伦理观念的传播与影响十七、文学作品与跨文化交流1. 中国文学作品的国际翻译与传播- 分析中国文学作品在国际翻译中的挑战与机遇- 探讨如何提高中国文学作品在国际市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2. 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学作品的接受与解读- 考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接受度与解读方式- 探索跨文化交流中文学作品的价值与意义十八、文学作品与城市文化1. 城市文学与都市生活的互动关系- 分析城市文学如何描绘都市生活,反映城市文化的变迁- 探讨都市生活对城市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其文学价值2. 城市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与批评- 考察城市文化对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影响- 探索文学如何记录和反思城市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十九、文学作品与青少年成长1. 青少年文学在价值观塑造中的作用- 分析青少年文学如何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探讨青少年文学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2. 青少年文学创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考察当前青少年文学创作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 探索青少年文学创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二十、文学作品与未来展望1.文学创作在新媒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分析新媒体时代给文学创作带来的变革与新发展- 探讨文学创作者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创作空间,提升作品影响力2.未来文学的发展趋势与可能性- 考察科技、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文学未来发展的影响- 探索文学在跨界融合、多元互动中可能呈现的新形态与新价值本文从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文学理论与批评等多个维度,对语文论文题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探讨。
文学论文题目
文学论文题目文学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是文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参考!文学论文题目大全【1】1. 《圣经》汉译思想之变迁2. 从英文报刊看新教传教士对中国近代语言文学的认识3. 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研究4. 顺应论视角下对英若诚戏剧译作《推销员之死》的研究5. 从关联理论视角分析文学翻译的可译性限度6. 从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看中英翻译的不可译性7. 《红楼梦》同辈亲属称谓语的翻译对比研究8. 官话和合本圣经的翻译及其对汉语的.影响9. 从文化缺省及其翻译补偿看唐诗中典故的英译10. 演唱意大利语歌曲语音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11. 从文化视角看中医翻译12. 生命·民族·博爱·审美13.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14. 英汉议论文语篇修辞结构对比研究15. 中国古典诗词的隐喻研究16. 以写作的名义17. 哲学角度论唐诗翻译双层次归化异化18. 《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联理论的运用19. 近代国语运动研究20. 从语言与文化角度分析贾平凹作品《浮躁》文学论文题目大全【2】1. 《红楼梦》对偶句翻译策略研究2.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下的汉语习语英译研究3. 基于《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的体验文化教学法研究4. 和合本《圣经》的异化翻译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5. 文化翻译视域下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研究6. 青主与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美学特征之比较研究7. 普通话、客家方言和韩国语汉字音的语音对比研究8. 从后殖民理论视角论林纾的翻译9. 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论《新青年》的翻译活动10. 《红楼梦》中称谓语翻译11.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文学教育与新文学之间的关系12. 语言的召唤—当代中国语言批评的特点与反思13. 迈克尔·克莱顿科幻文学作品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研究14. 宋词隐喻翻译研究15. 文学翻译中异化趋势的可能性16. 晚清白话文热潮研究17. 不可见的存在:翻译“度”的研究18. 中德英语教育比较研究文学论文题目大全【3】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3.当代笑话论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17. 论洪水神话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19.论神话的影响。
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选择一个合适的毕业论文题目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还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和价值。
以下为大家提供一些不同学科领域的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为正在为选题而烦恼的同学们提供一些灵感。
一、文学类1、《<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研究》《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众多女性形象各具特色,但其命运大多以悲剧收场。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深入分析,可以探讨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人性的复杂。
2、《从<百年孤独>看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研究这部作品,可以深入了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其对世界文学的重要影响。
3、《唐诗中的山水田园诗派研究》唐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山水田园诗派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独树一帜。
对这一诗派的研究可以包括其发展历程、代表诗人、艺术特色等方面。
二、历史类1、《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研究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可以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2、《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战略决策及其影响》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纳粹德国的战略决策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这些决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3、《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科举制度的兴衰历程,可以为当今的人才选拔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教育类1、《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探讨创新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论题目
文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论题目文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参考论题目(PS这是网上的一篇,仅供大家参考哈!)中国古代文学论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特色论原始神话的美学价值中希神话异同谈论《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论《诗经》中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论《诗经》感伤文学的美学价值论《诗经》的艺术成就《声民》等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略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论《左传》的文学价值论《战国策》的文学成就《论语》的文学价值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庄子·内篇》的提书特征试论庄子的人生价值观庄子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试论荀子散文的风格论屈原的人格美论屈原的美政理想论《离骚》的思想和艺术论《九歌》的特色论《九章》的抒情艺术论《九辩》的艺术独创性汉大赋的艺术特色论《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项羽本纪》的悲剧特色论《史记》的语言艺术论《史记》中司马迁的自我形象两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特色略论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论刘兰芝形象的典型意义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试论“三曹”诗歌的不同风格论曹操诗歌的写实精神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试论曹植的五言抒情诗左思和他的《咏史诗》论郭璞的《游仙诗》略论陶诗的艺术风格论陶诗的意象及其人格凸现论陶渊明的田园诗论陶渊明的咏怀诗南北朝乐府民歌比较谈试论鲍照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论佛道思想与晋宋山水诗的关系谢灵运及其山水诗谢眺及其山水诗试论庾信的"乡关之思"《水经注》描写山水的艺术技巧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简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和艺术论六朝赋对汉赋的超越论魏晋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世说新语》与魏晋士人心态论六朝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论《文选》的文学价值王维田园诗的艺术特征王维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异同王维与孟浩然田园诗的异同王维边塞诗的雄奇逸放品格王维诗的佛理边塞诗的审美品格边塞诗与唐代社会的关系高适边塞诗的独特价值唐代边塞诗对后世的影响李白个性意识的悲剧心态李白的人格与诗风的关系李白诗中反映的唐代酒文化李白怀古诗的批判意识李白与屈原浪漫主义的异同杜甫的思想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杜甫的心境与诗境杜甫诗歌的史诗品格杜甫诗歌的审美价值杜甫诗歌与唐代的文人心态杜甫对律诗的特殊贡献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评价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白居易讽谕诗的批判意识白居易伤感诗的社会价值论无稹对唐代新乐府运动的贡献论韩孟诗派的审美趣味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模糊性论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论李煜词的艺术特征关于“词媚”的审美分析与历史评价宋代边塞词略论王安石晚年七绝的意象特色论欧阳修诗歌的平易风格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柳永慢词的创新价值柳永的青楼词与宋代城市生活柳永还俗于民的历史功绩苏轼思想的复杂性苏轼诗歌的审美特征苏轼对豪放词的贡献苏轼婉约词略谈苏轼农村题材的历史地位苏辛词风的异同李清照前期词的审美特质李清照后期词的社会价值李清照的《词论》与词风李清照在词史上的地位李清照的诗风与词风论“易安体”李清照咏花词的独特价值辛弃疾词的爱国意识辛弃疾词的审美特征辛弃疾词用典多探因论初唐散文发展的轨迹论韩愈散文发展的贡献韩愈对散文发展的贡献论柳宗元寓言小品文的成就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成就和贡献晚唐小品文对中国讽刺文学的影响北宋亭台楼阁记的艺术特色欧阳修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范成大、陆游山水游记的特色唐传奇的内容和艺术成就宋话本的内容和艺术成就论唐传奇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论唐传奇的审美特征论唐传奇繁荣的原因论唐传婚恋作品的伦理取向论唐传奇剑侠作品的叙事结构及其对武侠小说的影响论元杂剧繁荣的远因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识论元杂剧的包公形象论元代四大爱情戏的异同论包公形象的社会价值元代的水浒戏与《水浒传》论元代散曲的人文精神论元代散曲的语体风格论《琵琶记》的思想与时代的关系《琵琶记》的伦理道德观《琵琶记》赵五娘形象分析《琵琶记》蔡中郎形象分析《琵琶记》的戏剧结构关汉卿斗士、浪子、班头的形象与元代文人的处境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关汉卿在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关汉卿杂剧的批判意识《救风尘》的戏剧色彩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意义《救风尘》的戏剧色彩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的审美取向关汉卿对历史题材的创造性改编《西厢记》与《会真记》、《西厢记》诸宫调的异同《西厢记》的作者到底是谁《西厢记》的语言风格《西厢记》爱情描写的意义崔张故事与元稹的初恋《西厢记》与永济普救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西厢记》的影响分别论述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形象的典型意义红娘的文化内涵及现代社会的红娘现象论《牡丹亭》的反理学价值从《金瓶梅》看明代的社会经济论《娇红记》爱情描写的独特价值论古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局全面认识归有光散文的思想价值论拟话本的审美品格论《郁离子》的哲学内涵论《浣沙记》的帝王观念《三国演义》的天道观《三国演义》的社会观《三国演义》的政治观《三国演义》的伦理观《三国演义》的正统观《三国演义》的军事思想《三国演义》的悲剧意识《三国演义》的仁政思想《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的特色《三国演义》的史诗价值《三国演义》的叙事特征《三国演义》的结构艺术《三国演义》的语言艺术《三国演义》的虚实关系《三国演义》的类型化问题《三国演义》人物论,论曹操《三国演义》人物论,论诸葛亮《三国演义》人物论,论关羽《三国演义》人物论,论张飞《三国演义》人物论,论刘备《三国演义》人物论,论述司马懿《三国演义》人物论,论述文人系列《三国演义》人物论,论述武将系列《三国演义》人物论,论述女性系列《三国演义》人物论,论述谋士系列《水浒传》的作者到底是谁《水浒传》的叙事方式《水浒传》的结构是否有机《水浒传》的语言《水浒传》在塑造人物问题上所达到的高度如何理解宋江的典型形象《水浒传》招安问题的认识《水浒传》在英雄传奇小说中的地位《水浒传》故事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的得失《水浒传》主要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李逵的喜剧色彩鲁智深的悲剧色彩林冲与杨志的异同武松形象的典型意义《水浒传》人物绰号的特殊意义《水浒传》的妇女观《水浒传》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西游记》与玄奘本事比较谈《西游记》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吴承恩的创作思想《西游记》的主题到底是什么《西游记》与佛教《西游记》与道教论孙悟空人生道路的哲理意蕴论猪八戒的喜剧色彩论《西游记》的取经集体论《西游记》幽默风格《西游记》与儿童文学《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论冯梦龙的适俗观论冯梦龙的通俗文学观论冯梦龙对拟话本的艺术贡献论《三言》的婚姻恋爱观论《三言》的市民文学特色论《三言》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论《三言》《二拍》的经商题材与明朝文人心态论《二拍》的伦理取向论《二拍》与明代市民生活的关系《型世言》的发现与价值《型世言》的思想内容《型世言》与《二拍》的关系论《儒林外史》的悲剧内涵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斩鬼传》与《镜花缘》的批判艺术论古代章回小说的神秘序幕论才子佳人小说的价值取向论《七侠五义》在武侠小说中的地位论谴责小说的繁荣与嬗变论狭邪小说的历史地位论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关系论通俗小说与文人小说的关系论《清忠谱》在戏剧史上的地位论《闲情偶寄》的理论价值论李渔戏剧的商业意识论《长生殿》的继承和发展论《桃花扇》历史剧创作的经验论《醒世姻缘》的审美特征论《镜花缘》的女性意识论公案小说的价值定位曹雪芹籍贯问题曹雪芹的美学思想曹雪芹与高鹗的审美异同曹雪芹与贾宝玉《红楼梦》与《金瓶梅》比较谈《红楼梦》的主题到底是什么?《红楼梦》爱情观的进步意义;《红楼梦》的悲剧意义;《红楼梦》的妇女观《红楼梦》与《镜花缘》妇女观比较谈《红楼梦》的梦幻意识《红楼梦》的色空意识《红楼梦》的艺术创新《红楼梦》的结构艺术《红楼梦》的叙事方式《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红楼梦》诗词曲赋的特殊意义《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特殊贡献论贾宝玉;贾宝玉与“多余人”论林黛玉薛宝钗为何受当代青年青睐宝黛合一与尊林抑薛王熙凤的管理术对晴雯、贾政、鸳鸯、尤二姐、尤三姐、贾雨村、花袭人、贾琏、贾母、元妃、史湘云、秦可卿、妙玉、探春等,都可以进行个别性研究或者比较研究《红楼梦》与红学《红楼梦》续书研究《红楼梦》当代改编的得失蒲松龄的教师职业观蒲松龄的社会观《聊斋志异》的民族意识《聊斋志异》的婚恋观念蒲松龄的吏治思想论刺贪刺虐的《聊斋》主题与清代官场论《聊斋志异》与谴责小说蒲松龄的孤愤与《聊斋》的骂世《聊斋志异》在文言小说中的历史地位《聊斋志异》的幻化艺术《聊斋志异》的浪漫色彩《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聊斋》痴人形象论略《聊斋》痴情女性论略《聊斋》侠女形象论略《聊斋》书生形象论略《聊斋》循吏形象论略《聊斋》酷吏形象论略花妖狐魅与人物塑造《聊斋》与清代民俗《聊斋志异》的结构艺术蒲松龄诗词研究蒲松龄戏剧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后期浪漫派研究创造社前后期创作研究徐志摩诗作的“意象”研究现代文学中“爱国主义”主题的发展研究李金发诗作的“现代性”特征研究中国现代散文早于其他体裁而繁荣的因素探析解放区散文创作与“十七年”散文创作比较研究解放区散文创作的总体风格论赵树理与新文学的影响研究赵树理创作与中国现代农民文化的变迁关系研究时代政治对文学的影响因素研究“山药蛋派”的生成研究及研究之研究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方法研究“五四文学”中“爱的哲学”的研究李健吾剧作研究和文学批评研究鲁迅小说的“体式”研究“双百”方针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国庆十周年前后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探因十七年“左”倾错误的发展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五十年代初几次较大文艺思想斗争再认识“文革”十年对文学创作的大破坏天安门诗歌运动的历史地位探索十七年文艺运动中的文学思潮探索新时期文艺运动中的文学思潮探索思想解放运动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革命斗争题材小说研究历史题材小说研究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再认识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的巨大变化新时期改革题材小说研究新时期军事题材小说的重大突破新时期女性小说研究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各种文学思潮探索港台小说研究当代小说作家作品研究十七年政治抒情诗的研究十七年长篇叙事诗的研究老一辈诗词研究小数民族史诗研究中国当代诗歌发展道路研究新时期朦胧诗研究新时期第三代诗人研究新时期诗歌在思想和形式上的开拓港台诗人诗作研究当代著名诗人诗作研究当代散文发展轨迹研究杨朔散文模式研究61年被称为“散文年”原因探索十七年报告文学发展趋势探索新时期抒情散文的新特点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新开拓当代散文名家名作研究当代话剧创作研究当代歌剧创作探索当代戏曲创作研究新时期探索戏剧研究反映现实生活的戏剧研究历史题材戏剧创作探索当代名家名作戏剧研究外国文学古希腊神话与西方文学荷马问题但丁《神曲》的思想艺术成就论堂吉诃德形象莎士比亚之谜;莎士比亚成功之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创作莎士比亚剧作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论哈姆莱特形象莎士比亚剧作的艺术成就论答尔丢夫形象莫里哀喜剧的思想艺术成就论浮士德形象浮士德与靡非斯特的辩证关系《浮士德》的艺术成就拜伦的诗歌创作艺术论“拜伦式英雄”《巴黎圣母院》的思想成就艺术论冉阿让形象《悲惨世界》的思想艺术成就雨果“美丑对照原则”的理论意义及创作实践论雨果的人道主义《红与黑》的政治倾向性论于连形象《红与黑》的象征性及心理分析特色论拉斯蒂涅形象论高老头形象《高老头》的思想艺术成就巴尔扎克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矛盾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狄更斯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狄更斯的自传性小说创作狄更斯的人物塑造和道德化特色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创作普希金的诗歌创作艺术论奥涅金形象论达吉雅娜形象果戈理创作的讽刺艺术《安娜·卡列尼娜》的社会意义论安娜形象论列文形象论聂赫留朵夫形象托尔斯泰笔下的忏悔贵族形象托尔斯泰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论托尔斯泰主义论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及现实主义创作成就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论“多余人”形象论“新人”形象马克·吐温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德莱塞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海明威的反战小说海明威小说中的“硬汉性格”论巴威尔形象高尔基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创作艺术肖洛霍夫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论自然主义文学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千零一夜》的思想艺术成就泰戈尔的诗歌创作艺术泰戈尔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文学理论以具体作家的创作分析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文学是人学”的现实表现及其意味言意矛盾在当前创作中的有关表现和出路分析语言在文学文本中的载体性及本体性分析一篇优秀文本语言层面的美学功能意境、典型观念的不同文化背景及实例分析意象、意境的关系及实例分析分析一个作家的叙事特色分析一个作家的抒情特色就一种文体的古今演变说明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小说的结构和悬念艺术研究边缘文学的现实表现及其分析谈谈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审美追求分析一个作家的风格一种文学思潮的历史考察一个文学流派的历史分析谈一个作家的创作方法分析一个现当代作家所受的现代主义影响通俗文学的现实表现研究文学鉴赏心理的具体分析当前创作的某一倾向与社会心理关系的具体分析分析一个作家及其文本中的哲学意味分析一个作家对前人的继承与革新语言学概论社会的发展与方言形成的关系论社会方言的分类条件及标准调查并分析语言的融合现象双语现象中权威语言的条件论词汇的发展及其社会因素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分析语言的符号系统刍议论语言的职能划分词类的标准刍议基础方言形成的条件试析语言融合中语言成份的借用问题现代汉语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作用紧缩句的音乐美叠音词的作用初探中缀说略《围城》中的比喻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修辞格纵说语境在修辞中的作用常用词本义探源《诗经》中的成语准成语说略赵树理的语言风格是字句简说副词+名词结构说网络用语说略新词语浅谈儿童用语浅说怎么的语法意义离合词质疑试谈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打造新词的几种手段现代汉语中的缩略语手机短信中的修辞现象广告用语中的修辞现象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外来语的修辞作用浅说仿拟辞格在广告词中的变异汉字笔顺作用初探网络用语的特点句群的归属问题探讨赵树理作品的语言特点略论词义引申的规律与方式古今汉语语序比较研究简析汉语语序与修辞谐音修辞与汉文化病句研究的意义对偶与汉文化论语言的音乐美《现代汉语词典》指瑕山西方言中的名词重叠式说“您们”修辞与语境讳饰与汉文化人名中的修辞女性语言初探网名面面观谈网络语言的谐音表意社会发展与语言变异“同志”称呼的研究汉语中的“体”古代汉语汉字方块性的文化内涵汉字常盛的文化思考从“人”与“天”的意义谈汉语词义的扩大从甲骨文字形看古人的风俗从形声字的构成看古人的文化心理谈“所”与“者”的词性谈古今最易混淆的词谈字与词在文言文中的关系谈文言文词义的时代差异谈学习虚词对阅读文言文的意义古今语言演变初探从反切变例看声符表音不准确的原因古汉语中指代性副词“相”和“见”的使用规则词类活用与词义引申的关系汉语虚词的来源初探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分问题浅析古汉语词组与合成词的关系初探从古汉语中形容词作状语看形容词与副词的关系试谈近体诗的对类型仗代词“之”、“其”指代的灵活性写作学试析现代写作的特性谈谈写作主体的素质写作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写作运思的特性叙述视角与方法以具体文章为例,分析传统常用写作技法之一(聚焦、立骨、悬念、那辗、巧合)从具体文章为例,分析现代写作常用技法之一(意识流、蒙太奇、反讽、黑色幽默、象征、变形)谈写作的辩证艺术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区别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特征散文的审美特征谈写作的相似式建构报告文学要反映时代精神谈报告文学的"再造想象"浅析诗歌的审美特征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诗歌语言的变形小说的审美特征分析小说的情节技巧(如折叠、跳移、省略、延宕、意外、巧合)谈小说的叙述策略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蒙太奇思维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戏剧文学设置情节的技巧论述组织戏剧冲突的规律与技巧文以意为主——谈文章的主题古人的文道观文似看山喜不平——谈文章的曲折多变论小说的情节微型小说创作谈略论记叙文的源流古代散文笔法浅论论语言的音乐美论散文意境的创造议论文取喻明理片谈杂文形象浅论论报告文学的构思艺术开掘古人语言的思想宝库论公文的语体特征“文眼”论写作特征研究毛泽东的语言艺术论文气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林语堂与他的语言幽默论通讯在报纸中的地位导语写作艺术孟子的驳论艺术类型化与典型化——杂文形象论小说叙事方式管窥采访的艺术意象与中国诗歌诗的发现朦胧诗论调查报告的文体归属及写作特征语文教学论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建国以来语文教学大纲比较研究语文课单元教学研究语文教学过程研究语文基本课型(讲读课、自读课、讨论课、作文课、活动课等)研究对语文教学原则的认识语言基础知识(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教学研究语文阅读教学(含各类文体)研究语文作文教学(含各类文体)研究语文听说教学研究语文德育方法研究语文美育方法研究语文教学方法(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研究语文板书设计研究语文教学现代化媒体研究语文诵读教学研究语文考试问题研究语文学习特点研究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研究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研究普通高中语文活动课研究语文教材改革研究学生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研究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研究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研究学生语文学习自我能力培养研究语文教师知识、能力素质研究语文教师工作特点研究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之间关系的研究语文素质教育研究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语文教育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之间密切联系的研究从教育实习看中文系课程与教学的改革21世纪对中学语文教学(或教师)的要求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尝试漫谈教学设计了解学生在备课中的重要意义语感教学初探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语作文是学生心灵的窗口生活和思想是作文的第一要义论口头言语与书面言语的关系听说能力应当"加强训练"课内“举一”,课外“反三”当代中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后进生思想转化研究中学生思想转化研究中学生流失现象及防止对策中学生早恋心理及原因分析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谈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中学生负担超重的危害及防止对策班级工作管理的科学化青年教师思想工作探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素质教育试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比较教学法初探试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常中求变,变中守常——语文课堂教学最佳程式探讨论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语文课堂教学的传统与创新语文情景教学初探谈供材作文的审题指导试论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语文教学中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动于中而溢于外—情感与语文教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钱梦龙“三主”“四式”教学法实践体会应该重视对中学生的学法指导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说明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毛泽东诗词教学体会试论语文教学改革的现代化走向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艺术语文标准化试题得失谈试论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试论语文教育的主导地位语文教育的根本方向——民族化方向试论语文知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论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因素谈语文施素质教育中的思维训练。
文学类学术论文题目大全
文学类学术论文题目大全近年来,人们对于文学类学术论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很多写作者在确定文章题目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为了帮助广大学者和写作者更好地撰写文学类学术论文,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文学类学术论文题目大全,方便大家在写作过程中参考选择。
一、文学史与批评1. 文学史研究中的转折点与发展趋势探析2. 近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承传关系研究3. 各国文学发展的异同与对比研究4. 文学批评史的演进与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5. 文学流派与文学理论的互动关系研究二、作家与作品研究1. 作家创作风格与文学批评2. 文学奖项对作家及作品的影响研究3. 作家在社会与文化动态中的角色演变4. 著名作家作品中的主题与意义分析5. 传世名著对后续作品的影响与借鉴三、文学与文化1.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符号解读研究2. 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探究3. 文学对于民族与国家认同的塑造4. 文学作品的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5. 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学与文化流动性四、文学与心理学1. 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分析与研究2. 作家创作与心理变迁的关联性3. 文学作品对读者心理的影响与启示4. 文学阅读与情感疗愈的关系研究5. 心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启发与辅助作用五、文学与教育1. 文学作品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2. 文学教育对学生综合发展的促进作用3. 文学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研究4. 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5. 文学教育对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意义六、文学翻译与跨文化交流1. 文学翻译对跨文化交流的作用与挑战2. 翻译作品中的文化转换与再创作3. 跨文化文学翻译中的语言问题与解决策略4. 外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5. 文学翻译对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认同通过以上的题目大全,相信大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题目,进一步深化对文学类学术论文的研究与探索。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写作顺利,取得优异的研究成果!。
文学类学术论文题目大全精品名师资料
一、现代汉语部分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是”字用法研究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新兴词缀研究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新兴辞格研究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4.代词的语用研究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7.时下新词描写18.句型的语用研究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二、写作部分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2.论小说的误乐性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31.文学创作情感论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三、文学理论部分1. 论艺术真实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4.论艺术直觉5. 论艺术虚构6.论典型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13.论审美变形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四、美学部分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3.论朴素美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0.论审美现代性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22.论诗歌语言五、现代文学部分1.冰心小诗研究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5.《故事新编》研究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12.《腐蚀》的艺术特征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31.胡风的诗和诗论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36.瞿秋白杂文论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42.试论高觉新形象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45.苏青小说研究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49.论徐志摩的诗50.论闻一多的诗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52.论穆旦的诗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54.论沈从文的《边城》55.萧军小说研究56.论田汉的戏剧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58.丁玲小说研究六、古代文学部分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 《吕氏春秋》与杂家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 《战国策》名篇研究18. 老子的思想19. 《老子》的艺术特色20. 《庄子》的艺术特色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30. 曹操与诗文革新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47.谢灵运与山水诗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62.唐诗的精神风貌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65.论李贺诗的怪诞66.李贺诗与屈原赋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71.杜牧的史论诗72.论韩愈散文的“气”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75.唐传奇与佛教76.唐传奇与道教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90.唐代散文家研究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95.苏洵散文研究96.论苏轼的“超然”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103.论杜牧的咏史诗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106.苏轼各体词研究107.苏词的风格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111.论咏物诗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123.明代散曲与民歌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125.《郁离子》研究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128.《花间集》风格论129.《花间集》题材论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134.《水浒传》风格论135.《水浒传》接受史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5.《茶馆》简论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7.金庸小说主题论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7.张平《抉择》的意义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八、语言学概论部分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汉语词义的演变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九、外国文学部分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十、民间文学部分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3.当代笑话论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17. 论洪水神话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19.论神话的影响20.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21.论×地的人物传说22.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23.论×地的英雄传说24.论×地的历史传说25.论×地的地方传说26.论×地的风俗传说27.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28.论×地的劳动故事29.论×地的家庭故事30.论×地的愛情故事31.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32.论×地的嘲讽笑话33.论×地的幽默笑话34.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35.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36.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37.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41.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42.论×地的民谣43.论×地的民歌44.论×地的山歌45.论×地的民间小调46.论×族民歌47.论×地的劳动歌48.论×地的农民苦歌49.论×地的长工歌谣50.论×地的工人苦歌51.论×地的妇女苦歌52.论×地的讽刺歌谣53.论×地的情歌54.论×地的仪式歌55.论×地的儿歌、童谣56.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57.论×地的政治谚语58.论×地的劳动谚语59.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60.论谜语的历史61.论×地的谜语内容62.论×地的谜语分类63.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64.论×地歇后语分类65.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66.论×地相声67.论×地快书、快板十一、古代汉语部分1.论汉字的性质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许慎六书说论评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24.形声字起源试论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26.《说文》省声研究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35.主谓间“之”字探源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1.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2.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3.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4.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5.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6.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7.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8.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9.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10.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11.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12.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13.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14.论阅读题型的设计15.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16.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17.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18.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19.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20.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21.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22.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23.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24.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类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1、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2、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4、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5、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6、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7、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8、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9、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10、“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1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2、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国学与古代文学关系的三个视角13、困窘与出路:古代文学研究“文化学转向”的背后1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15、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16、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17、智慧的启迪: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现代价值18、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19、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20、《聊斋志异》中的妒、悍妇群像研究21、《儒林外史》与科举制度研究22、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23、媒介环境视阈下文学创作的职业化之路--以晚清报人小说家为研究中心24、《淮南子》神话艺术解读25、沤社研究26、《史记》在元代的传播接受研究27、唐代青楼题材小说研究28、近世京津词坛研究29、《盛京时报》小说研究30、明清小说与韩国汉文小说女将形象比较研究31、宋代出使文学研究32、唐前曹植接受史33、黄庭坚隐逸诗及其隐逸思想研究34、论楚辞《九歌》中的自然崇拜35、魏晋南北朝涉医文学研究36、明清小说“乡村描写”研究--以名着为中心37、牟氏家谱研究牟菲菲中国海洋大学38、陆游诗歌的地域文化研究--以绍兴、汉中为中心39、清代医者形象研究40、西域文化对汉代文学的影响41、《齐民要术》研究42、明末清初人情小说的“情”与“理”43、唐代奏议的文学研究44、姜夔诗歌艺术研究45、明清长篇家庭小说中的婚姻关系研究46、唐诗对汉代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接受研究--以贾谊、冯唐、李广、汲黯为例47、钟馗故事的文本演变及其文化内涵48、曹植悲剧命运原因之解析49、杨万里交游诗研究50、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研究比较文学论文题目1、海明威战争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分析2、英美社会与文化论文3、王子复仇记》主题分析4、哈姆雷特之性格分析5、论悲剧《李尔王》的艺术技巧6、浪漫主义文学与新古典主义文学之对比研究7、王国维的“出入说”与华兹华斯的诗论8、由爱反映出的个性-《简.爱》中情爱的分析9、浅析王尔德的文艺主张10、托马斯.哈代-一个传统主义者还是现代主义者11、苔丝:一个纯洁的女人12、殖民地时期美国文学的特点13、华盛.欧文-真正的美国文学之父14、清教与美国文学15、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16、论亨利詹姆斯的“国际题材”17、美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特点18、美国梦与美国噩梦-试析《大人物盖茨比》19、当代汉语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20、《章鱼》:有的放矢的一本小说21、《第二十二条军规》与黑色幽默22、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23、《红字》里的象征主义24、解读《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25、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形象26、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诗的比较27、《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的对比研究28、尤金奥尼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29、价值观的碰撞-中美交流的根本冲突30、《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31、早期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初探32、自由之旅-析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33、浅谈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性格”和“环境”的关系34、海明威小说的叙述声音35、从嘉莉妹妹的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36、《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37、《白鲸》的宗教意义透视38、《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命运新析39、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写作技巧40、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41、《欲望号街车》的幻想与现实的对立42、静水流深-----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43、《喧哗与骚动》的象征意义44、哈代小说中的自然主义45、《太阳依旧升起》中“迷惘的一代”46、白色和红色-----苔丝的双重象征色47、挣扎于“围城”中的悲剧人物-方鸿渐48、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罪恶、生活的态度49、关于斯佳丽的生活观50、论哈克的流浪汉形象优秀影视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1、影视剧作人物塑造研究(可侧重电影或电视)2、从《长征》看我国革命历史体裁电视剧的创作走向3、电影叙事的结构模式分析4、中国早期电影研究5、女性电影研究6、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影视剧中的大学生形象7、新时期文化背景下的第五代电影8、当前“红色经典重拍热”透视9、中韩(或中日)偶像剧比较10、第五代电影研究(作品或导演研究)11、第六代电影研究(作品或导演研究)12、年度中国电影(或电视)发展综论13、武侠神怪片对中国电影发展的贡献14、电视电影在我国的发展概况15、电影修辞格的运用(可分析一种或多种)16、如何看待当前涉案剧的“反面人物人性化”17、电影叙述中的视点运用(结合具体作品)18、底线不是低浅——对戏说剧的伦理反思19、《武训传》批判与新中国电影评论20、中国式大片与西方大片的叙事特色比较21、世界经典影片的文本分析(自选一部影片)22、从借用到化用——民俗在我国影视作品中的运用23、新世纪以来的电影市场研究24、视听语言与影视作品的节奏营造(或意境营造)25、三十年代左翼电影的艺术成就初探26、近年来中国大陆谍战剧的剧作特色分析27、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意识28、影视剧作结构类型分析(可选择某一种剧作类型分析)29、类型片研究(自选一种类型片)30、影视艺术的媒介特性31、名著影视改编的得与失32、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33、近年来影视剧做的改编特色分析34、当代电视文化特征35、四十年代文人电影研究36、影视艺术的商业性与艺术性37、两部《小城之春》的比较研究38、电影纪实性研究39、中外剧作观念的比较40、电影艺术的记录性和与艺术性41、影视剧作情节构架的意义与作用42、中国记录电影风格与特色43、影视改编理论研究44、影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45、小说写作与影视剧作比较46、影视艺术的录制整合性47、独立制作电影研究48、蒙太奇思维的独特性49、影视编剧的时空结构研究50、蒙太奇结构的类型。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论文参考题目(一)、古代汉语选题1.析古今名词的异同2.析古今动词的异同3.析古今形容词的异同4.论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5.析古代汉语表第三人称的代词“之”和“其”6.论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是”与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的语法联系7.论汉语的被动句式的发展变化8.古今汉语的词序比较9.“被”字已产生后在口语和白话里的使用分析10.古今表疑问的表达形式异同(二)、文学理论选题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某一作家论2.中国美学史的某一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论3.中国古、近代文学史中的任一作家作品论4.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各类体裁的任一问题的论析5.中西艺术意境论6.中西文学中审美意识7.论历史传统与现实生活对文艺创作的双重作用8.论创作者的艺术欣赏对其创作活动的意义9.对艺术欣赏者的再创造问题的探讨10.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艺术表现11.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12.自然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意义及其局限13.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一议以左拉的小说创作为例14.“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接受美学中的相关理论(三)、现当代文学选题1.鲁迅散文研究2.鲁迅杂文的研究3.周作人散文研究4.冰心散文研究5.朱自清散文研究6.徐志摩散文研究7.林语堂散文研究8.郁达夫散文研究9.沈从文散文研究10.何其芳散文研究11.杨朔散文研究12.秦牧散文研究13.余秋雨散文研究14.余光中散文研究(四)、语言教学类选题1.修辞和阅读教学2.修辞和写作教学3.语言训练和写作训练4.对话理论与语文教学5.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本位6.现行语文教材中语言教学的特点和不足7.语言和社会生活的互动8.广告语探讨9.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分析10.景点命名的语言分析11.新闻标题语言分析12.文学作品语言分析13.近年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14.民间秘密语研究15.网络语言研究16.校园流行语研究(五)、现代汉语类选题1.词义与语境2.语文教学与语境3.口语交际与语境4.文学作品语言欣赏5.网络语音研究6.语音教学7.词汇教学8.语法教学9.语音与社会10.语音规范化11.作家语言研究12.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13.词江发展研究14.方言研究15.外来词研究(六)、外国文学类选题1.《十日谈》与《聊斋志异》的比较看中西的文学2.《十日谈》与《三言两拍》的比较看中西文学3.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看中西女性的形象的异同4.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沙恭达罗》看中西女性形象的异同5.《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爱情悲剧6.《十日谈》的爱情观7.《红字》的象征意义8.中世纪骑士文学的情爱观9.《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内涵10.《简爱》与《呼啸山庄》(七)、古代文学选题1.《三国演义》的军事思想或者战争描写2.《水浒传》中的侠义思想3.《西游记》与宗教思想4.《聊斋志异》与中国狐鬼文化5.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6.《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7.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研究(任选一部小说中的人物)8.古代小说中的军师形象9.《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10.《歧路灯》中的教育思想11.《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12.《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或者诗词描写13.《红楼梦》的意境描写14.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15.《绿野仙踪》的思想艺术。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2.《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3.《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4.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5.《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6.《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7.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8.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9.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10.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11.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12.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13.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14.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15.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悔意识16.沉沦与救赎——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17.颓废——郁达夫悲剧小说的美学形态18.冰心与庐隐之比较19.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20.论《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21.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基督教意识22.《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探微23.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24.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25.曹禺前期戏剧中的人性剖析26.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如繁漪、陈白露、花金子、愫方等)27.蘩漪悲剧成因的心理探析28.试论曹禺剧作的“出走者”人物系列29.论《骆驼祥子》中的戏仿叙事30.高觉新和汪文宣比较论31.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村少女形象32.色彩、意象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33.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比较论34.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35.从《受戒》看汪曾祺的佛教文化意识36.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37.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38.论张贤亮小说的女性情结39.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寻根”情结40.千古文人侠客梦——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41.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理想”42.阿城《棋王》的叙述学分析43.论阿城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44.莫言小说运用色彩词的特点45.“酷刑”与审美——论莫言《檀香刑》的美学风格46.论残雪小说的窥视心理描写47.两种病态人格的心理透视──论张爱玲与残雪笔下的母亲形象48.余华小说中死亡意象分析49.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50.《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论王安忆小说叙事策略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文学与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1]
对外汉语系毕业论文题目外国文学类1.《荷马史诗》中原始战争与中国古典小说中原始战争的比较2.但丁的作品如何体现了他作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中世纪的最后一位”的特点。
3.《哈姆莱特》中主人公的性格矛盾是如何体现的?4.荒诞的喜剧色彩和严肃的悲剧色彩在《堂吉诃德》这部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5.试从答尔丢夫的形象分析伪君子之伪在何处。
6.结合《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对比之特点,分析论述为什么美就在丑的旁边?7.于连的反抗给了你什么启示?8.《高老头》一书是如何揭示金钱对人心的腐蚀的?9.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是如何造成的?10.“打不败”的精神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11.格里高尔·萨姆莎的遭遇说明了什么?古典文学类论《诗经》的妇女形象论《诗经》中的战争诗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论《诗经》的讽刺艺术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中的服饰研究《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从《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看明末清初文人思想转化《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研究《红楼梦》贾雨村形象的文化寓意中国现当代文学类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周作人、曹禺等作家作品研究沈从文、艾青、丁玲、赵树理、张爱玲、朱自清等作家作品研究沙汀、艾芜、胡适、徐志摩、无名氏、钱钟书、梁实秋等作家作品研究古龙、金庸、梁羽生等新派武侠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农村题材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青年题材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妇女题材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爱情题材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战争题材小说研究郁达夫小说的欲望主题鲁迅小说中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关系鲁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伤逝》中的子君、涓生形象分析《伤逝》的主题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有关《围城》主题或艺术特点的研究有关张爱玲的研究(作家心理、创作特点、作品主题、作品艺术成就等)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张爱玲小说中的服饰描写特点萧红作品中的景物描写特点论丁玲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郁达夫小说的欲望主题闻一多诗歌的唯美主义特征《骆驼祥子》中的个人主义观念论曹禺戏剧中的伦理冲突穆旦诗歌的悖论特征苏童、余华、莫言小说研究余光中诗歌、散文研究张恨水、金庸、古龙小说研究白先勇小说研究梁实秋、钱钟书小说研究当代重要文学流派研究(包括革命样板戏、朦胧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历史小说、新写实小说等)当代重要作家研究(包括赵树理、孙梨、汪曾祺、张炜、铁凝、余华、史铁生、韩少功、王蒙、王安忆等)论张洁小说的艺术特色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以某位女作家为例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寻根小说”论先锋小说的叙事特征余华论朦胧诗研究样板戏研究都市小说研究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我与地坛》中的情感、思想或艺术特点研究等文学理论类论文学作品的经典化过程论美在文学作品意义生成中的作用试析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读者阐释与作品意义生成叙事文本细读中国文化类《大学》文本与朱子之格物说心与理——以阳明学为中心朱子论未发已发“五常”的现代诠释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以张载哲学为中心论“诚”——《中庸》管窥德与位——《论语》中所见君子与小人之辨聂双江的动静观王阳明的“四句教”与王龙溪的“四无说”张载的气论朱子理一分殊说析论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五四”语境与中国的自由主义简论“慎独”中西文化比较及跨文化交际类试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试析东西方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试析中西文化差异对对外汉语教育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障碍及其克服试论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与适度文化移情试论文化多样性视域下对外汉语教育的价值取向试论中西文化比较中的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试析网络广告与跨文化沟通试析跨文化沟通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试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试析从孔子学院看汉语言文化推广的模式与效果试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中西思维图式差异视角试析跨文化交际教学试论全球化时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模式试析高校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试析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语言障碍问题试论媒介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媒介形态关系分析试析跨文化沟通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重磅】文学类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内含12份
文学院20RR级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RR年10月目录一、现代汉语部分 (3)二、写作部分 (16)三、西方文论部分 (4)四、文学概论部分 (5)五、美学部分 (7)六、现代文学部分 (14)七、古代文学部分 (23)八、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8)九、语言学概论部分 (4)十、马列文论部分 (12)十一、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部分 (20)十二、外国文学部分 (27)十三、民间文学部分 (19)十四、古代汉语部分 (28)十R五、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31)十六、中国文化研究部分 (26)十七、新闻理论及新闻史部分 (34)十八、民俗学部分 (21)十九、影视文学部分 (32)二十、书法部分 (13)附录:20RR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汇总(仅供参考) (37)一、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部分(一)现代汉语部分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是”字用法研究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新兴词缀研究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辞格研究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方言音系14.××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5.代词的语用研究16.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7.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8.语气词的语用研究19.句型的语用研究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21.语用策略研究22.言语风格(一种)研究23.××方言与该地域文化关系的探析24.汉语语法研究方法论嬗变25.新词新语现象及规范漫谈(二)语言学概论部分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话音位初探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6.谈句型变换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方言的语法现象12.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13.汉语词义的演变二、文艺学部分(一)西方文论部分1.评英美新批评的借鉴意义2.评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3.谈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借鉴意义4.谈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借鉴意义5.评罗兰•巴特的“文学批评实际上也就是文学创作”的后结构主义观点6.互文性与超文本7.康德黑格尔文艺观之比较8.康德《判断力批判》的现代性意义9.海德格尔的文艺思想10.评海德格尔对技术理性的批判11.黑格尔文艺典型观的历史意义12.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的现代性内涵13.论阐释学文学批评的哲学基础14.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视野及其局限15.评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16.评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17.福柯的文艺观与后现代主义18.弗洛伊德主义与新时期文学19.论莱辛的《拉奥孔》20.论丹纳的《艺术哲学》21.谈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22.怀旧的文化社会学23.选取当代一种文化现象为个案进行文化研究24.文学“原型与神话仪式”25.西美尔关于都市文化的观点及其意义(二)文学概论部分1.九十年代文化研究述评2.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意识3.评主体论文艺学的理论基础4.论艺术真实5.文学理论的意义6.文学思维的开放性与多元性7.文艺研究的差异性与非确定性8.论中国当前的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9.“新写实”评述10.文艺研究的方法与逻辑11.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12.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13.论余秋雨的文化散文14.论当前散文创作15.论艺术直觉16.辨“寓于形象的思考”17.评王小波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与前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论之比较19.“神思”与艺术想象20.论典型21.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实意义22.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23.评《水浒传》中的男权话语24.池莉小说概评25.评“后朦胧诗”26.论雷蒙•威廉斯的大众文化理论27.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28.论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特质29.简论文学随社会生活发展而发展30.简论文学创作思维的多层次性31.论文学发展与审美特点的新变32.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33.论我国荒诞文学的审美特征34.新时期小说的艺术追求35.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36.新时期戏剧文学的审美特点37.新时期电影文学的审美特点38.论朱光潜《诗论》中的文艺思想39.论艺术创作中的通感与错位40.论艺术创作中的直观把握41.论审美变形42.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43.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44.科幻小说论45.流行文化论46.论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发展与更新47.论本世纪中国文学论争48.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49.当前中国文论现状及其前景展望50.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51.论艺术虚构52.论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异质性(三)美学部分1.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柏拉图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意义3.俄国形式主义的美学特征4.接受美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意义5.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6.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7.魏晋言意之辩的美学意义8.李贽美学思想与明末清初文艺思想9.蔡仪美学思想概评10.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11.评李泽厚美学思想12.论中国传统的人学与美学13.体验论美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历史渊源14.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5.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16.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7.艺术欣赏的审美心理动态描述18.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9.评九十年代关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20.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21.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22.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23.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4.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25.论审美现代性26.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27.论审美文化的当代性28.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美文化建设29.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30.论诗歌语言31.论中国古代尚质尚用的美学思想32.论朴素美33.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研究34.中世纪美学思想研究35.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思想研究36.康德美学思想研究37.黑格尔美学思想研究38.歌德美学思想研究39.席勒美学思想研究40.叔本华美学思想研究41.尼采美学思想研究42.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43.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44.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45.弗洛伊德与审美研究46.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47.萨特美学思想研究48.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研究49.英加登美学思想研究50.苏珊•朗格美学思想研究51.现代主义美学研究52.后现代主义美学研究53.东方主义美学研究54.后殖民主义研究55.文化批评研究56.格雷马斯美学思想研究57.德里达美学思想研究58.福柯美学思想研究59.审美移情研究60.审美距离研究61.审美快乐研究62.克罗齐美学思想研究63.科林伍德美学思想研究64.鲍桑葵美学思想研究65.桑塔耶纳美学思想研究66.人类学美学研究67.语义学美学研究68.分析美学研究69.实用主义美学研究70.格式塔美学研究71.阐释学美学研究72.加达默尔美学思想研究73.巴赫金美学思想研究74.论优美75.论崇高美76.论悲剧美77.论喜剧美78.论荒诞79.论丑80.论审美想象81.论审美情感82.论审美态度83.论审美感知84.论美感的特征85.论审美发生86.论古典美87.论浪漫美88.孔子美学思想研究89.庄子美学思想研究90.先秦美学思想研究91.屈原美学思想研究92.中国书法美学思想研究93.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研究94.魏晋时期美学思想研究95.李白美学思想研究96.杜甫美学思想研究97.唐代美学思想研究98.宋代美学思想研究99.苏轼美学思想研究100.李清照美学思想研究101.金圣叹美学思想研究102.李贽美学思想研究103.严羽美学思想研究104.李渔美学思想研究105.王夫之美学思想研究106.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107.鲁迅美学思想的历史演进108.毛泽东诗词美学思想研究109.沈从文的美学追求110.张爱玲的美学意蕴111.周作人鲁迅审美价值取向的区别112.中国的现代主义美学研究113.中国当代美学研究114.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115.蔡元培美学思想研究116.美学学科诞生的意义117.审美教育论118.审美与自由119.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120.审美能力论121.审美场论122.审美直觉论123.论审美的社会性与个人性124.论审美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125.论审美的自觉性与非自觉性126.论审美的生理性与心理性127.论审美的形象性与抽象性128.论审美理解129.西方美学价值取向的流变130.中国美学的思维方式(四)马列文论部分1.典型涵义及其历史演变2.论悲剧冲突3.论艺术生产4.现实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命运5.论广告的审美特征6.论葛兰西的文艺思想7.论艺术进步8.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9.“自然人化”与美的本质10.“两种民族文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11.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的若干特征12.艺术的意识形态性再评价13.论九十年代中国的后殖民批评14.马克思论创作主体15.重评艺术认识论16.文艺反映论与心理学的现代发展17.恶的历史作用与文艺创作18.艺术创作中的真实性与假定性19.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析20.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及其当代意义21.重评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五)书法部分1.书法艺术性研究2.书法的抒情性研究3.书法的技法、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研究4.书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研究5.历代书家(如颜真卿、张旭、苏东坡、黄庭坚、米芾、文征明、董其昌等)研究6.碑帖(如北碑、唐碑、刻帖等)研究7.书法流派(如吴门书派、扬州八怪、碑派、帖派)研究8.书法创作的规律研究9.书法创作的心理研究10.书法美学的研究11.书法的实用性研究(如书法与设计等)12.书法教育学的相关研究13.现当代书法研究14.书法理论的对偶范畴研究三、现当代文学部分(一)现代文学部分1.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征2.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3.《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4.《女神》的太阳、大海意象5.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探讨6.瞿秋白杂文论7.茅盾小说史诗特征8.巴金小说中的抒情特征9.《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10.茅盾、巴金、老舍在文化类型上的比较11.《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2.《四世同堂》对传统文化的审视13.鸳鸯蝴蝶派研究14.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15.林语堂的散文艺术16.新感觉派小说艺术17.“七月”诗派研究18.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19.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0.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21.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问题22.路翎小说论23.李健吾的文学批评研究24.戴望舒诗歌研究25.萧军小说研究26.《野草》与鲁迅心态研究27.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28.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29.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30.试论高觉新形象31.《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32.中国现代作家所受西方文学影响(择一角度)33.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34.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35.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36.论徐志摩的诗37.论闻一多的诗38.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比较39.论穆旦的诗40.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41.沈从文的《边城》42.丁玲小说研究43.论田汉的戏剧44.周作人、林语堂散文艺术比较45.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46.苏青小说论47.师陀小说研究48.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49.“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50.《故事新编》研究51.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52.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53.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54.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二)写作部分1.试论写作主体的素质2.论通俗小说的娱乐性3.简述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关系4.试论写作感知的特征5.试论写作运思的特征6.以具体文章为例,分析文中的写作技巧7.以具体文章为例,分析其叙述视角8.以具体文章为例,分析其审美特征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0.试论苏童小说的艺术特色11.试论王安忆《长恨歌》的艺术特色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论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14.试论余华小说的艺术特色15.论汪曾祺小说的什么特征16.试论姜戎的《狼图腾》的创作特色17.试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特色18.试论王小波中篇小说《黄金年代》的特色19.试论徐坤小说的创作特色20.试论王蒙小说的创作特色21.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发展及其走向22.何其芳的《画梦录》与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比较23.对“形散神不散”的再认识24.试谈散文笔法的多云化趋势25.论当今散文的艺术嬗变26.论文化散文的特色27.散文的语言变革与文体革命28.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9.论鲁迅《野草》的创作特色30.试论余秋雨的文化散文31.试论史铁生散文的艺术特性32.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33.寻梦者的道路──论戴望诗歌中中西艺术经验融化的内在机制34.意识流写法的魅力35.论诗歌艺术中的含蓄特点36.文学创作情感论37.论张洁小说的艺术特色38.试论张承志小说的艺术特色39.试论李冯小说的艺术特色40.王英琦散文艺术论41.论贾平凹小说的写作特色42.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43.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44.试论新闻的自由45.试比较余秋雨、张承志、周涛散文的艺术特色46.论马丽华散文的特色47.严歌苓小说研究48.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49.周涛散文研究50.梁衡散文研究(三)当代文学部分1.试论王蒙的小说创作2.试论张法的小说创作3.试分析贾平凹创作中的儒道禅宗思想4.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5.《檀香刑》研究6.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7.试论残雪小说的艺术特征8.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9.身体写作与新时期文学10.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11.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12.卫慧、棉棉等新女性作家作品研究13.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14.《废都》研究15.试论池莉小说创作16.《张居正》研究17.“先锋派”小说研究18.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19.试论当代通俗小说的崛起源由与发展前景20.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21.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22.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23.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24.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25.《大欲女》解读26.《长恨歌》研究27.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28.《尘埃落定》研究(四)民间文学部分1.作家与民间文学(李白、刘禹锡、老舍、鲁迅、何其芳等;文人作品中的地方文化特征、气质上的影响)2.古典小说与民间文学(《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白话本小说、明清小说──如《孽海花》、《老残游记》等与民间叙事模式)3.《楚辞》与民间文学(楚地巫歌、苗侗民歌等)4.《诗经》中民俗文化内涵之探讨(汉乐府、南北朝民歌研究)5.神话与原始宗教(信仰及风俗之探讨)6.先秦寓言、唐宋传奇、明清笑话及时调研究7.洪水神话解析8.三大史诗研究(《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其中之宗教痕迹、独特的数字观,风俗民情、人物形象分析)9.民间文学的语言问题(民歌之比兴、格律研究;民间文学与方言,民间文学中的泛语言现象的研究)10.民间文学的历史研究(以今日之作品寻古籍之脉胳作溯源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院20RR级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RR年10月目录一、现代汉语部分 (3)二、写作部分 (16)三、西方文论部分 (4)四、文学概论部分 (5)五、美学部分 (7)六、现代文学部分 (14)七、古代文学部分 (23)八、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8)九、语言学概论部分 (4)十、马列文论部分 (12)十一、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部分 (20)十二、外国文学部分 (27)十三、民间文学部分 (19)十四、古代汉语部分 (28)十R五、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31)十六、中国文化研究部分 (26)十七、新闻理论及新闻史部分 (34)十八、民俗学部分 (21)十九、影视文学部分 (32)二十、书法部分 (13)附录:20RR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汇总(仅供参考) (37)一、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部分(一)现代汉语部分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4.“是”字用法研究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6.新兴词缀研究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10.辞格研究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13.××方言音系14.××方言现象专题报告15.代词的语用研究16.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17.助动词的语用研究18.语气词的语用研究19.句型的语用研究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21.语用策略研究22.言语风格(一种)研究23.××方言与该地域文化关系的探析24.汉语语法研究方法论嬗变25.新词新语现象及规范漫谈(二)语言学概论部分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3.××话音位初探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6.谈句型变换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11.××方言的语法现象12.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13.汉语词义的演变二、文艺学部分(一)西方文论部分1.评英美新批评的借鉴意义2.评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3.谈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借鉴意义4.谈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借鉴意义5.评罗兰•巴特的“文学批评实际上也就是文学创作”的后结构主义观点6.互文性与超文本7.康德黑格尔文艺观之比较8.康德《判断力批判》的现代性意义9.海德格尔的文艺思想10.评海德格尔对技术理性的批判11.黑格尔文艺典型观的历史意义12.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的现代性内涵13.论阐释学文学批评的哲学基础14.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视野及其局限15.评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16.评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17.福柯的文艺观与后现代主义18.弗洛伊德主义与新时期文学19.论莱辛的《拉奥孔》20.论丹纳的《艺术哲学》21.谈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22.怀旧的文化社会学23.选取当代一种文化现象为个案进行文化研究24.文学“原型与神话仪式”25.西美尔关于都市文化的观点及其意义(二)文学概论部分1.九十年代文化研究述评2.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意识3.评主体论文艺学的理论基础4.论艺术真实5.文学理论的意义6.文学思维的开放性与多元性7.文艺研究的差异性与非确定性8.论中国当前的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9.“新写实”评述10.文艺研究的方法与逻辑11.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12.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13.论余秋雨的文化散文14.论当前散文创作15.论艺术直觉16.辨“寓于形象的思考”17.评王小波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与前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论之比较19.“神思”与艺术想象20.论典型21.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实意义22.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23.评《水浒传》中的男权话语24.池莉小说概评25.评“后朦胧诗”26.论雷蒙•威廉斯的大众文化理论27.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28.论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特质29.简论文学随社会生活发展而发展30.简论文学创作思维的多层次性31.论文学发展与审美特点的新变32.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33.论我国荒诞文学的审美特征34.新时期小说的艺术追求35.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36.新时期戏剧文学的审美特点37.新时期电影文学的审美特点38.论朱光潜《诗论》中的文艺思想39.论艺术创作中的通感与错位40.论艺术创作中的直观把握41.论审美变形42.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43.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44.科幻小说论45.流行文化论46.论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发展与更新47.论本世纪中国文学论争48.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49.当前中国文论现状及其前景展望50.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51.论艺术虚构52.论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异质性(三)美学部分1.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柏拉图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意义3.俄国形式主义的美学特征4.接受美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意义5.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6.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7.魏晋言意之辩的美学意义8.李贽美学思想与明末清初文艺思想9.蔡仪美学思想概评10.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11.评李泽厚美学思想12.论中国传统的人学与美学13.体验论美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历史渊源14.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5.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16.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7.艺术欣赏的审美心理动态描述18.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9.评九十年代关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20.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21.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22.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23.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4.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25.论审美现代性26.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27.论审美文化的当代性28.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美文化建设29.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30.论诗歌语言31.论中国古代尚质尚用的美学思想32.论朴素美33.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研究34.中世纪美学思想研究35.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思想研究36.康德美学思想研究37.黑格尔美学思想研究38.歌德美学思想研究39.席勒美学思想研究40.叔本华美学思想研究41.尼采美学思想研究42.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43.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44.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45.弗洛伊德与审美研究46.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47.萨特美学思想研究48.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研究49.英加登美学思想研究50.苏珊•朗格美学思想研究51.现代主义美学研究52.后现代主义美学研究53.东方主义美学研究54.后殖民主义研究55.文化批评研究56.格雷马斯美学思想研究57.德里达美学思想研究58.福柯美学思想研究59.审美移情研究60.审美距离研究61.审美快乐研究62.克罗齐美学思想研究63.科林伍德美学思想研究64.鲍桑葵美学思想研究65.桑塔耶纳美学思想研究66.人类学美学研究67.语义学美学研究68.分析美学研究69.实用主义美学研究70.格式塔美学研究71.阐释学美学研究72.加达默尔美学思想研究73.巴赫金美学思想研究74.论优美75.论崇高美76.论悲剧美77.论喜剧美78.论荒诞79.论丑80.论审美想象81.论审美情感82.论审美态度83.论审美感知84.论美感的特征85.论审美发生86.论古典美87.论浪漫美88.孔子美学思想研究89.庄子美学思想研究90.先秦美学思想研究91.屈原美学思想研究92.中国书法美学思想研究93.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研究94.魏晋时期美学思想研究95.李白美学思想研究96.杜甫美学思想研究97.唐代美学思想研究98.宋代美学思想研究99.苏轼美学思想研究100.李清照美学思想研究101.金圣叹美学思想研究102.李贽美学思想研究103.严羽美学思想研究104.李渔美学思想研究105.王夫之美学思想研究106.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107.鲁迅美学思想的历史演进108.毛泽东诗词美学思想研究109.沈从文的美学追求110.张爱玲的美学意蕴111.周作人鲁迅审美价值取向的区别112.中国的现代主义美学研究113.中国当代美学研究114.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115.蔡元培美学思想研究116.美学学科诞生的意义117.审美教育论118.审美与自由119.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120.审美能力论121.审美场论122.审美直觉论123.论审美的社会性与个人性124.论审美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125.论审美的自觉性与非自觉性126.论审美的生理性与心理性127.论审美的形象性与抽象性128.论审美理解129.西方美学价值取向的流变130.中国美学的思维方式(四)马列文论部分1.典型涵义及其历史演变2.论悲剧冲突3.论艺术生产4.现实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命运5.论广告的审美特征6.论葛兰西的文艺思想7.论艺术进步8.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9.“自然人化”与美的本质10.“两种民族文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11.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的若干特征12.艺术的意识形态性再评价13.论九十年代中国的后殖民批评14.马克思论创作主体15.重评艺术认识论16.文艺反映论与心理学的现代发展17.恶的历史作用与文艺创作18.艺术创作中的真实性与假定性19.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析20.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及其当代意义21.重评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五)书法部分1.书法艺术性研究2.书法的抒情性研究3.书法的技法、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研究4.书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研究5.历代书家(如颜真卿、张旭、苏东坡、黄庭坚、米芾、文征明、董其昌等)研究6.碑帖(如北碑、唐碑、刻帖等)研究7.书法流派(如吴门书派、扬州八怪、碑派、帖派)研究8.书法创作的规律研究9.书法创作的心理研究10.书法美学的研究11.书法的实用性研究(如书法与设计等)12.书法教育学的相关研究13.现当代书法研究14.书法理论的对偶范畴研究三、现当代文学部分(一)现代文学部分1.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征2.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3.《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4.《女神》的太阳、大海意象5.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探讨6.瞿秋白杂文论7.茅盾小说史诗特征8.巴金小说中的抒情特征9.《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10.茅盾、巴金、老舍在文化类型上的比较11.《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2.《四世同堂》对传统文化的审视13.鸳鸯蝴蝶派研究14.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15.林语堂的散文艺术16.新感觉派小说艺术17.“七月”诗派研究18.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19.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20.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21.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问题22.路翎小说论23.李健吾的文学批评研究24.戴望舒诗歌研究25.萧军小说研究26.《野草》与鲁迅心态研究27.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28.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29.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30.试论高觉新形象31.《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32.中国现代作家所受西方文学影响(择一角度)33.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34.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35.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36.论徐志摩的诗37.论闻一多的诗38.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比较39.论穆旦的诗40.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41.沈从文的《边城》42.丁玲小说研究43.论田汉的戏剧44.周作人、林语堂散文艺术比较45.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46.苏青小说论47.师陀小说研究48.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49.“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50.《故事新编》研究51.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52.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53.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54.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二)写作部分1.试论写作主体的素质2.论通俗小说的娱乐性3.简述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关系4.试论写作感知的特征5.试论写作运思的特征6.以具体文章为例,分析文中的写作技巧7.以具体文章为例,分析其叙述视角8.以具体文章为例,分析其审美特征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10.试论苏童小说的艺术特色11.试论王安忆《长恨歌》的艺术特色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13.论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14.试论余华小说的艺术特色15.论汪曾祺小说的什么特征16.试论姜戎的《狼图腾》的创作特色17.试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特色18.试论王小波中篇小说《黄金年代》的特色19.试论徐坤小说的创作特色20.试论王蒙小说的创作特色21.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发展及其走向22.何其芳的《画梦录》与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比较23.对“形散神不散”的再认识24.试谈散文笔法的多云化趋势25.论当今散文的艺术嬗变26.论文化散文的特色27.散文的语言变革与文体革命28.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29.论鲁迅《野草》的创作特色30.试论余秋雨的文化散文31.试论史铁生散文的艺术特性32.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33.寻梦者的道路──论戴望诗歌中中西艺术经验融化的内在机制34.意识流写法的魅力35.论诗歌艺术中的含蓄特点36.文学创作情感论37.论张洁小说的艺术特色38.试论张承志小说的艺术特色39.试论李冯小说的艺术特色40.王英琦散文艺术论41.论贾平凹小说的写作特色42.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43.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44.试论新闻的自由45.试比较余秋雨、张承志、周涛散文的艺术特色46.论马丽华散文的特色47.严歌苓小说研究48.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49.周涛散文研究50.梁衡散文研究(三)当代文学部分1.试论王蒙的小说创作2.试论张法的小说创作3.试分析贾平凹创作中的儒道禅宗思想4.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5.《檀香刑》研究6.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7.试论残雪小说的艺术特征8.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9.身体写作与新时期文学10.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11.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12.卫慧、棉棉等新女性作家作品研究13.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14.《废都》研究15.试论池莉小说创作16.《张居正》研究17.“先锋派”小说研究18.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19.试论当代通俗小说的崛起源由与发展前景20.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21.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22.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23.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24.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25.《大欲女》解读26.《长恨歌》研究27.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28.《尘埃落定》研究(四)民间文学部分1.作家与民间文学(李白、刘禹锡、老舍、鲁迅、何其芳等;文人作品中的地方文化特征、气质上的影响)2.古典小说与民间文学(《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白话本小说、明清小说──如《孽海花》、《老残游记》等与民间叙事模式)3.《楚辞》与民间文学(楚地巫歌、苗侗民歌等)4.《诗经》中民俗文化内涵之探讨(汉乐府、南北朝民歌研究)5.神话与原始宗教(信仰及风俗之探讨)6.先秦寓言、唐宋传奇、明清笑话及时调研究7.洪水神话解析8.三大史诗研究(《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其中之宗教痕迹、独特的数字观,风俗民情、人物形象分析)9.民间文学的语言问题(民歌之比兴、格律研究;民间文学与方言,民间文学中的泛语言现象的研究)10.民间文学的历史研究(以今日之作品寻古籍之脉胳作溯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