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把手”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一)有的“一把手”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差,不愿接受监督。在“一把手总负责”框架内,各村(社区)及机关各科室的权力集中在“一把手”手里的状况,客观上助长了“一把手”官僚主义、个人专断、特权思想、封建家长作风。有的“一把手”居高临下,认为自己素质高、坐得正、行得端,不需要监督;有的错误地把权力和地位看成是个人奋斗后应得的报偿,认为监督是对自己权力的削弱;有的“一把手”民主集中制观念淡化,养成了一种独断专行的作风,把权力看成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在权力运作过程中甚至超出组织赋予的权限;有的“一把手”在权力实际运作中形成了“大权独揽,小权不放”的专权习惯,领导活动不公开,权力运作不透明,一般同志对他们的“事”知之甚少,即使有机会行使监督权利,也无从下手。

(二)同级监督乏力,常常流于形式。党政“一把手”往往在领导班子中居于核心地位,其他班子成员都在其管理之下,很多人因怕得罪“一把手”影响前途而不愿监督,也有些人根本不敢行使这个权力。一些村(社区)和科室领导权力过于集中,权力之间缺少制衡。有的领导班子集体和个人职责划分不明确,运用权力不规范,随意性大,透明度差。有的村(社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监督力削弱,缺少实质性内容,个别的甚至走过场,流于形式。一些班子其他成员监督意识弱,不讲党性,惯于看主要领导眼色行事,投其所好,导致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水平低、监督效果差。有些领导班子成员怕提意见遭到压制,甚至打击报复,导致不敢、不愿监督。

(三)对下级监督难以到位。由于日常工作量大,对村(社区)的监督精力有限,往往通过检查工作资料、听取工作汇报等方式进行,看到的大多数是只见“表面”,不见“实质”,很难全面掌握真实情况,使监督打折扣。一旦收到群众对下级领导干部的信访举报,说明监督已经滞后了。上级领导对下级主要领导干部重使用、轻管理,只注重其工作业绩,对他们如何开展工作、出了哪些问题知之甚少。

(四)监督机制缺乏合力。虽然法律上对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等明确给予保护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几者之间没有一个好的协调机制,合力尚未

形成,仍存在孤军奋战现象。

对策

(一)破除“官本位”思想,增强“一把手”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一是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把手”应当以人民的疾苦为自己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与人民同甘共苦,把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自己以德从政之本。二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做到淡泊名利、谦虚谨慎;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使物,不为物使”。三是对“一把手”进行经常性的警示教育,使其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利用典型案件进行警示教育,对“一把手”进行经常性的警示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到:拒绝监督之时,就是走向毁灭之日。

(二)做到公开透明,强化对“一把手”权力的外部监督。全面实行办事公开制度,使“一把手”的权力行为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进行。首先,要赋予公务活动公开的强制力。对“一把手”的公务活动,必须公开,要根除“暗箱操作”,全面实施“阳光工程”。其次,应高度重视充分保障干部职工的知情权。一方面,确立公开知情权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为干部群众的知情权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第三,应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使网络、报刊、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成为群众监督和举报腐败的一个窗口。为揭露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新闻报道提供法律保护。

(三)强化制度体系建设,确保对“一把手”的监督规范有效。如:建立“一把手”政务公开制度。对“一把手”的权力运行过程、决策过程以及个人收入、家庭财产、廉洁情况定期向群众公开,增加透明度,以供监督;实行“一把手”定期轮岗和交流制度。对那些关键部位、关键岗位的“一把手”进行轮岗和定期交流,防止因任期过长而诱发腐败行为。同时,不断探索和完善主要领导向党工委或纪委全委会述职述廉,以及上级党委或纪委常委成员同下级主要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积极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强化上级纪委领导机制,增强监督力度等等,

通过一系列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更好地堵塞制度漏洞,以严密的制度体系,确保对一把手的监督规范有效。

(四)强化各种监督,以各种监督手段的综合运用不断形成监督合力。除积极发挥党的纪检机关、行政监察机关、司法反贪机关、审计机关等监督主体外,不断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机制,通过更好发挥互联网监督作用等形式,不断增强监督合力。同时通过加强巡视监督,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不断增强巡视监督的威慑力和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