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宙和元古宙的构造演化
普通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汇集
1.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2.矿物的集合体即组成岩石或矿石。
3.克拉克值: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岩石的三大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
5.地下水分类:按含水介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按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6. 什么是崩塌答: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7. 什么是滑坡答: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8. 什么是泥石流?答: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使山坡或沟谷中的固体堆积物混杂在水中沿山坡或沟谷向下游快速流动,并在山坡坡脚或出山口的地方堆积下来,就形成了泥石流。
9.建筑分类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 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14.地球化学以矿产勘查为主要目的之外,还可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地震监测、城市工程、考古等。
15.矿床和矿体矿床概念: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所含有用组分的质和量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矿体概念:是矿床中可供开采利用的部分,是由矿石和夹石组成的地质体。
矿体与矿床的关系:矿体是矿床的主体,一个矿床可有一个或多个矿体。
16.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矿石矿物(有用矿物):矿石中可供利用的矿物。
脉石矿物(无用矿物):矿石中不能利用的矿物。
(例铅锌矿石、金矿石)注意: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是相对于一个具体的矿床而言的,在一个矿床中某种矿物可利用则是矿石矿物,而在另一矿床或矿体中这种矿物不能利用则是脉石矿物,脉石矿物的概念也如此。
扬子-华南板块
本构造单元的共同特点:
(1)具有前南华纪基底,最初的盖层在 820Ma的晋宁运动后才出现;
(2)自南华-震旦纪起都是稳定型沉积,未变 质,中古生界基本不缺失。海相沉积作用从 南华-震旦纪持续到中三叠世;
(3) 印支运动后扬子地台解体,襄樊盆地至 雪峰山脉以东部分卷入亚洲东部活动大陆边 缘。
二.基底组成及其构造演化
主体在志留纪末结束活动性演化 的加里东造山带。
本构造单元的共同点是下古生界 都是活动陆缘型沉积组成的变质 褶皱基底,它们与未变质的上古 生界盖层之间有一个巨大的不整 合。
钦州、防城和海南岛,活动阶段 结束的时间还要晚些。
二、基底分布
“江南古陆” 以南前震旦 纪古陆残块 分布图
三、演化 湘桂地区南华系沉积古地理示意
三、克拉通(盖层)构造演化阶段 1.南华纪 2.震旦纪-古生代 3.三叠纪
扬子-华南板块 南华纪古地理图
扬子-华南板块 震旦纪古地理图
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处在南半球;
古构造表现为“南隆北坳”;古地 理表现为“滇黔桂古陆”和“上扬 子海盆”。
扬子-华南板块 早寒武世沧浪铺期
扬子-华南板块 早寒武世龙王庙期
以 晶上地事块实是说存明 在了 的扬;子说地明台吕存梁在运着动(Ar在的云古南陆称核龙,川至运少动Pt1)结 1.8—1.9 Ga。有可能形成比现在所知道的规模更大的古 老地块,康滇地轴可以视为从川中陆块分裂出来的残块。
中-元古代
康滇地轴(滇东、川西)
江南台背斜(鄂西、桂北)
澄江组 砂砾岩
莲沱组 长石-石英砂岩
四、小结
华南造山系是一个走向北东,向南西开口的加里东期活动海槽。
以茶陵-郴县断裂为界,以西为稳定陆缘,以东活动。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 2、划分3、划分古板块的标志4、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步骤二、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1、槽台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2、板块3、中国大陆构造域的划分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由于地壳构造活动性的不均一性,因而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将地壳各部分的区域性分异与构造阶段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进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或大地构造分区。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依据是构造活动程度,由于地壳演化中各个地区构造活动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进行大地构造分区时,必须具有历史分析的现点,即区分不同的构造阶段进行。
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现代全球古大陆再造和板块划分,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旋回(Pangea-250)的构造格局进行划分的,因为该阶段的地质记录最全、研究程度最高。
至今,进入一个泛大陆裂解时期,其板块划分的代表方案就是LePichon(1968)等的现代板块划分。
Pangea-850以前(太古宙-元古宙)的板块划分涉及太古宙-元古宙的造山带和古缝合线识别,存在较多争议。
故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阶段的板块划分和大地构造分区。
欧亚、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将连为一体,形成超大陆2、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1)活动论和固定论所谓活动论是指地表大陆和海洋在地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而言。
大陆和海洋在地表上的位置变化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陆和海洋相对于地极和赤道位置的变化;一是大陆和海洋相互之间的相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承认曾经发生过两种变化,就必须承认地壳运动以水平位移为主导形式。
相反,不承认大陆和海洋曾经发生位移,或承认移位,而将移位归因于地壳大规模垂直运动,如别洛乌索夫所主张的造洋运动,就是固定论者。
活动论和固定论的争论牵涉到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各个方面,是近百年来地质学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之一。
《基础地质学》 构造期与构造事件课件解析
燕山运动(燕山)
7、喜马拉雅构造期(距今0.65亿 年-现今)
(1)、包括整个新生代,主要表现是新生界地层的强烈褶皱变形 与隆升造山,伴随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以及古近系-新近系内部及 其与第四系之间的不整合接触。 (2)、我国主要见于青藏高原、三江地区、天山、昆仑山、阿尔 金山和台湾等地。东部沿海地区也有一定响应,以碱性玄武岩喷发 为特征。 (3)、喜马拉雅运动是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因最先在喜马拉雅山区
印支运动(十万大山)
6、燕山构造期(距今0.65-2亿年)
(1)、从侏罗纪到白垩纪末,此间发生了穿时的、强烈的构造-岩 浆作用。以地壳-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减薄、陆内成盆、巨量花岗岩 浆活动为特征。导致白垩系与侏罗系之间、古今系与白垩系之间出 现不整合接触关系。 (2)、我国见于东部地区,形成走向近南北、宽400-800千米, 延伸4000千米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带。 (3)、燕山运动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变动、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及部分地
蓟县运动(盘山)
4、晚古生代构造期(距今2.544.16亿年)
(1)、此构造末,相当于2.54-3亿年前,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岩浆 活动,使下古生界地层及更古老岩层褶皱变形,逆冲推覆,伴随着 大规模的玄武岩浆喷发和花岗岩浆侵入活动,以及二叠系地层不整 合覆盖在老地层之上。 (2)、我国主要见于新疆、内蒙古、昆仑山、峨眉山等地区,华 南变现不明显。 (3)、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运动。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 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
第三节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的生物化石,真实的记录了生 物进化的历程。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
科学家在比较不同地层的 化石发现,鱼类化石在较古 老的地层出现,两栖类、爬 行类和哺乳类依次在越来 越晚的地层出现。
证明进化历程:
新生代
第三纪 第四纪
65 哺乳动物、鸟类、被子植物走向繁盛
最早的人科出现(5百万年前) 1.8
现代人(0.15百万年前)
寒武纪大爆发
脊椎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
植物界出现先后顺序: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距今5.9亿—5.0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中有 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地迅速形成, 这就是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三节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
地球上现在存在的生物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每 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 产生的。①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②是自 古以来就存在的吗?③如果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 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
一、化石展示生物进化历程(冥古宙、太古 宙、元古宙、显生宙)
化学进化说
磐安发现恐龙化石! 专家初步鉴定属距今一亿年白垩纪时期
8月23日晚,宅口村村民陈贵弟在家门口美丽 庭院建设挖方时,挖出部分岩石内嵌有疑似化石。大 家闻讯赶来围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恐龙,磐安县文 物办勘察后认为,可能是动物化石,疑似恐龙。
8月25日上午,磐安县新渥街道宅口村发现了恐 龙化石,国内著名恐龙专家、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 金幸生带专业团队,在现场对其进行勘察后,确认其 大概距今一亿年,为白垩纪时期。恐龙专家金幸生 说 :“看现场情况不是原址死亡,骨架较大,但具 体的恐龙品种要进行进一步确认,我们要带回实验室 准备下一步研究。”
第五章太古宙第六章元古宙
深的变质岩石 Kongling空岭组, 三峡谷
神农架群 神农架组有叠层石
扬子板块南缘 晚元古代沉积示意剖面
重庆彭水 桂南平乐
稳定 浅海 陆棚 沉积 NNW
洋壳
弧后 盆地
岛弧
中元古代扬子板块周缘 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带示意图
扬子板块主体
5-6.2.3 其它板块的形成史
塔里木板块 华夏板块
总体上类似与华北板块 基底形成较扬子板块早
华北和扬子 板块的范围
Pt2-3似盖层和盖层形成:蓟县剖面
寒武系:府君山组 蓟县抬升 上元古界 浅海砂页岩、碳酸盐岩,厚度 青白口群 小、分布广,成份成熟度高, 无火山活动,为地台真正盖层。 芹峪抬升(10亿年)
中元古界 蓟县群 长城群
浅海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特点:基 本未变质;成份成熟度高。但是,厚度巨 大;仍含火山岩。反映地壳仍不是很稳 定——原地台的似盖层沉积
38亿年前,海洋中开始有了生命的活动。从出 现最原始的原核细胞生物--蓝绿藻。 大约到27亿年前,游离氧在海洋中出现。绿 色植物的大量繁殖,更加快了大气和海洋环境的 变化,使其有利于高等喜氧生物的发展。海洋里 的生物最多的是菌藻植物。前寒武纪晚期生物有 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陆地壳不断增大。太古宙 和元古宙地史也就是古大陆的形成史。
Ar太古宙岩石有波纹, Pt2, 王屋山
第五章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太古宙常见的岩石类型。 2. 简述华北地区太古宙的重大地质事件。 3. 了解研究太古宙地层的意义有哪些? 4. 太古界的标准剖面有哪些?
第六章元古宙见教材69页
• 地史时期的古板块是经过长期而复杂的演变 过程形成的。一般认为,古板块的形成时期 主要在元古宙,它们是通过陆核、原地台、 地台等不同阶段形成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 讲,太古宙和元古宙地史也就是古大陆的形 成史。参看教材(一)元古宙地史特征。 中国境内几个重要的古板块—华北板块、扬 子板块、塔里木板块—均是古元古代后期形 成,震旦纪之前定型的。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年代及生物进化对照表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年代及生物进化对照表地质年代表姚明君2009.12.04地质年代(geologic time )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发生的时代。
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次序地质暴力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出现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大多是运用同位素善用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
这两方面结合,才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期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便是在此基础上下来建立起来的。
地质年代的划分和研究,是通过岩石和化石的发展史来确定的。
【地质年代】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中。
根据生物的推进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阶段,叫做地质年代。
“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代)和显生宙。
【太古宙】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
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极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已经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就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所没有生物化石。
早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波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
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业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宙】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
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
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
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牵涉到存在。
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定名太古宙和元古宙)。
【显生宙】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个宙。
显生宙可分为中新世、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显生宙的第一个代。
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
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繁盛。
动物以哺乳类海生的不尽然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藻类出现。
辛存林地质学基础地壳的发展历史地壳的发展
第十二章地壳的发展历史[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地史的研究方法;熟悉地壳历史的发展顺序和分期阶段。
重点:各地史阶段中的大地构造演化、古地理、古生物的重大事件;难点:我国地史上发生的重要构造运动及其对我国自然地理的影响。
研究地壳历史发展的科学,称地史学。
地史学研究的内容:1.地球的起源2.沉积作用及古地理变迁史3.生物发展史4.地壳构造运动发展史第一节前寒武纪的地史特征—太古宙和元古宙一、太古宙(一)太古宙的一般地史特征时间范围:泛指寒武纪以前的地质时代(距今36-25亿年),持续约11亿年。
地史特征:大气圈及水体缺氧。
海洋广阔,陆地小而不稳。
重力分异不充分,地壳薄弱,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变质作用普遍而强烈。
中晚期原始陆核形成。
(阜平运动)后期出现原核生物-原始菌、藻类。
二、元古宙(一)元古宙的一般地史特征距今时间:25-5.4亿年,持续19亿年地史特征:构造运动频繁,造成陆核扩大,形成原地台和古地台(吕梁、五台运动)藻类繁盛,并出现真核生物-绿藻。
叠层石普遍发育。
晚期出现第一次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
早元古代与中晚元古代沉积环境有很大区别:后两个时期水气圈中含氧量增加(贫氧环境);地台形成,因此形成分异较好的地台沉积盖层。
地球南半球形成冈瓦纳古陆,北半球散布一些地台。
(中国地台由华北、塔里木、扬子地台组成)(二)中国的元古宙古地理和地层中国北方已经形成华北原地台(19亿年,吕梁运动),南方形成扬子原地台(8亿年,晋宁运动)西部则形成塔里木原地台(19亿年)。
(三)中国元古宙的矿产1.铁矿沉积了大量浅海相鲕状和肾状赤铁矿。
以河北宣化、龙关一带的宣龙式铁矿最为典型。
2.锰矿辽宁瓦房子式锰矿。
3.其他东海式磷矿、古潜山油田、大型菱镁矿床第二节早古生代的地史特征划分:寒武、奥陶、志留三个纪,距今5.4-4.1亿年,持续1.3亿年早古生代的生物界-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其中以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珊瑚最重要。
7 扬子-华南板块(一)w
澄江组 砂砾岩 ~~~~~~~~ 晋宁运动850-800Ma 柳坝塘组 (Pt3q)
莲沱组 长石-石英砂岩 ~~~~~~~~~~~~~~~雪峰运动 板溪群
板岩、硅质岩
砂板岩
~~~~~~~~~~ 四堡运动 1000 Ma ~~~~~~~~~~~~~~~~~~~~
昆阳群 (Pt2c-j)
四堡群
碳质板岩、石英砂岩
扬子-华南板块 中三叠世古地理图
华北板块晚三叠世古地理图
扬子-华南板块 晚三叠世古地理图
瑞替克期-里阿斯期(T33- J1)象山群(艮口群、安源群
~~~~~~~~~~~~~~~~~~~南象运动~~~~~~~~~~~~~~~~~~~~
诺利克期 T23 卡尼克期 T13
~~~~~~~~~~~~~~~~淮阳(金子)运动~~~~~~~~~~~~~~~~
扬子-华南板块 早寒武世沧浪铺期古地理图
扬子-华南板块 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古地理图
华北板块早奥陶世古地理图
扬子-华南板块 早奥陶世古地理图
华北板块中奥陶世古地理图
扬子-华南板块 中奥陶世古地理图
华北板块晚奥陶世古地理图
扬子-华南板块 晚奥陶世古地理图
华北板块志留纪古地理图
扬子-华南板块 早-中志留世古地理图
• 太古代-古元古代 古陆核形成 • 中-新元古代 (850-800Ma )
基底形成
IJ ¼Ò °Ó Ⱥ 2.0Ga
áÇ Áë Ⱥ »Æ Áê »¨ ¸Ú ÑÒ 1.9-2.3Ga
èó ¾» ɽ
´ó ºì ɽ Ⱥ »ù ÐÔ ÑÒ 1.7-1.9Ga
Ħ Ìì Áë »¨¸Ú ÑÒ ½á ¾§ ï¯ Ê¯ 0.76Ga
~~~~~~~~~~~扬子运动800Ma ~~~~~~~~~~~~~
04扬子-华南板块
三、克拉通(盖层)构造演化阶段 1.南华纪 2.震旦纪-古生代 3.三叠纪
扬子-华南板块 南华纪古地理图
扬子-华南板块 震旦纪古地理图
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处在南半球; 古构造表现为“南隆北坳”;古地 理表现为“滇黔桂古陆”和“上扬 子海盆”。
扬子-华南板块 早寒武世沧浪铺期
扬子-华南板块 早寒武世龙王庙期
共性是华南地区在Pt - Pz1为海相活动类型沉积为 主,而Pz2 除钦防地区存在残余海槽(广西钦州-防城 是华南唯一的S-D连续地区)有活动类型海相外,均 为稳定陆 – 浅海沉积,有裂陷。
2. 华南ALPS模式
许靖华采用类比大地构造学的方法,通 过读图,认为华南地区和北美东部 appalachian山脉的构造格局具有十分相似 的特点,故提出“华南ALPS,不是华南地 台”的观点并以此为题发表论文,其中心 思想认为华南是印支造山带,推覆构造十 分发育,江南古陆实际上为推覆体,由四 川盆地向东的构造格局、分带和北美地台 向东appalachian山脉格局分带完全一样。
(康滇式)
Pt2
Pt3Biblioteka 前 南 华 纪 古 构 造 简 图
小结
相当吕梁运动的龙川运动形成由Ar-Pt1深变质岩系组成的结晶地块 构成了相对孤立的古陆核,川中-康滇联为一体称川中陆核;大 别-江汉一直到苏北-胶南-南黄海称东部陆核;红河断裂以北为黔 -滇-桂古陆核。
中-新元古代(Pt2-3)克拉通开裂,在西部康滇一带形成沟-弧-盆体系; 东部则围绕陆核边缘发育稳定-活动型的陆缘浅海沉积,形成逐 渐向东南扩展的大陆边缘。新元古代中期820 Ma晋宁运动形成 了扬子地台的基底。 由于基底形成晚,基底岩系以浅变质的砂板岩组成,刚化固结程度 弱于中朝地台,这就决定了扬子地台后期发展的许多活动性特 征,包括现代地震活动除川西、滇东以外,地应力通过柔性基 底的变形而释放,因此和中朝地台相比地震活动相对较弱的特 点。
秦岭构造带的形成及其演化
秦岭构造带的形成及其演化秦岭构造带在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中占据着突出地位。
它对于八十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关于大陆地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探索大陆造山带地质演化规律的重要地区。
一晚太古宙统-克拉通地块的形成和早元古宙的分裂,古秦岭构造带的初始形成现今秦岭带内部及其南北两侧相邻地块边缘地区,目前确认和基本认为是太古宙的岩系主要有:华北地块南缘基底中的安徽蚌埠地区的下五河群、霍邱群,河南与陕西的太华群、登封群,山西中条山的氵束水群等;杨子地块北缘的大别群,黄陵地块的崆岭群结晶杂岩系,乃至川中地块的基底部分。
1、华北地块南部晚太古宙地壳组成华北地块南缘紧邻秦岭构造带,其古老基底是华北地块统一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太古宇和下元古宇组成。
概括本区晚太古宙地壳主要由二类地体构成,即位于本区北部的以登封群为代表的花岗——绿岩区和南部以太华群为代表的高级片麻岩区,二者以逆冲推覆断裂相邻接,共同组成华北地块南部太古宙统一地块。
登封花岗——绿岩区和太华高级片麻岩区以鲁山——午阳一带的青草岭断裂为标志,表现为一种逆冲推覆构造关系,沿古老的青草岭断裂太华群可能叠置在登封群之上。
现今太华高级区成为华北地块古老基底出露的最南边界,但并非是华北地块太古宙时古老陆壳的南界。
2、扬子地块北缘的太古宙地块大别地块核部出露大别群,它是一套经多期变形变质的复杂结晶岩系,变质达角闪岩相,局部为麻粒岩相。
其岩石组合、构造变形,近似太华群的组成与构造特征。
大别群出露区的区域磁场特征与华北地块太古宙基底的高值正异常场十分相似。
据新近同位素年龄结果看(最大年龄数据在25~29亿年左右),其形成时代为晚太古宙较为合适。
黄陵地块位于杨子地块中部。
崆岭杂岩系岩层中有28.5亿年,(U—Pb一致线)同位素年龄,岩石组合具有孔兹岩建造的基本特征,古构造也表现为多期叠加变形特征,类似于太华群,属晚太古宙。
3、关于秦岭构造带内的太古宙岩系。
秦岭群是秦岭构造带内变形最复杂、变质最深又很不均一、岩浆活动剧烈的一套中深变质杂岩系:其南北两侧均为复杂断裂系所夹持,呈巨大透镜状岩块断续成带分布,绵延千公里,纵贯秦岭带。
地球与生物的进化详细史
生物进化史一、冥古宙(地球形成——38亿年前)1.古地理地球从46亿年前形成,从一个炽热的岩浆球逐渐冷却固化(计算表明仅需1亿年),出现原始的海洋、大气与陆地,但仍然是地质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遍布、熔岩四处流淌,在41亿年前到38亿年前地球持续遭到了大量小行星与彗星的轰击。
冥古宙在38亿年前结束后,内太阳系不再有大规模撞击事件。
因为这个时期的岩石几乎没有保存到现在的(已知的地球最古老的岩石位于北美地台盖层的艾加斯塔片麻岩及西澳洲那瑞尔片麻岩层的杰克希尔斯部分),所以并没有正式的细分。
但月岩从40多亿年前就比较好的保存下来,因此月球地质年代的某些主要划分可参照用于地球的冥古宙划代。
冥古宙的最后一个代对应为月球地质年代中的早雨海世,以月球的东海撞击事件为结束时间(约为38。
4亿年),这也是内太阳系的后期重轰击期的结束标志。
零散的锆石结晶沉积在西加拿大和西澳的杰克山中的沉积物里,对锆石的研究发现,液态水必然已存在了有四十四亿年之久,非常接近地球形成的时刻。
2。
气候在形成地球的物质当中,曾经存在过大量的水。
在地球的形成时期,其质量比现在的小,水分子也就更容易挣脱重力.据推测,当时氢气和氦气在大气层中持续不断地逸散,然而,现时大气中高密度的稀有气体却相对缺乏,这表明,在早期大气层中可能发生过什么剧变。
有理论认为,在地球的年轻时期,它的一部分曾受过撞击而分裂,分裂出去的部分后来形成了月球。
然而,在这种说法下,撞击应该会令一到两个大区域融化,现时的组成成份却与完全融化的假设并不相符,事实上也很难将巨大的岩石完全融化并混在一起.不过相当一部分的物质仍被此次撞击所蒸发,在这颗年轻的行星周围形成了一个由岩石蒸汽组成的大气层。
岩石蒸汽在两千年间逐渐凝固,留下了高温的易挥发物,之后有可能形成了一个混有氢气和水蒸气的高密度二氧化碳大气层。
另外,尽管当时表面温度有230℃,但液态的海洋依然能够存在,这得益于CO2大气层带来的高气压。
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优秀文档PPT
度逾万米,与燕辽沉降带有类似之处。 前寒武纪是指地球发展的哪个地质历史阶段?其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哪些地质时期?
震旦纪大冰期至少可能包括两期:一是7. 中国南部缺少太古界地层,而元古界地层广泛发育。 从晚元古代,已几乎全部固结,形成华北地台; 元古宙末期即震旦纪,大陆壳形成为稳定——古地台。 1 元古宙的一般地史特征 内部陆相石英砂岩,分选良好,交错层,厚度100m左右。 古地台有的部分构成地盾部分; 华北地区强烈拗陷地带,中心在河北兴隆、天津蓟县及北京平谷一带,沉积厚达10000m,地层完全,分层清楚,是北方中上元古界划 分和对比的标准地区。 在中国比较确认的是太古宙晚期的阜平运动。 印度地台(包括印度中南部); 形成了:北方华北原地台、南方扬子原地台,西部塔 里木原地台。 蓟县式锰矿、瓦房子式锰矿。 在岩层中广布蓝绿藻类的群体,形成叠层石。 因此,中元古界(Pt2)特别是上元古界(Pt3)震旦系(Z)属于盖层沉积。
3.中国南部
中国南部缺少太古界地层,而元古界地层广泛发育。
扬子原地台相对稳定,周围有一些活动地带。以黑云斜长片麻岩、 混合岩、角闪岩等,总厚度大于5000m,属下元古界。 扬子原地台东南缘,下部为四堡群或梵净山群,上部为板溪群, 二者以不整合接触。 扬子原地台西侧,即川滇交界地区,相对活动,沉积了浅变质的 会理群。经晋宁运动,扬子原地台扩大,形成扬子地台。
2.中国西部塔里本地区
北天山地区,中上元古界分布广泛,为相对稳定型的 在华北平原掩覆浅下发变现古质潜山,油田含——碳华北酸油田盐(河沉北任积丘),。 沉积类型与中朝地台相似。
主要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构成华北地台的基底。
太古宙和元古宙第十一章:前寒武纪
三、中国元古代矿产 1.铁矿:沉积型(鲕状、肾状赤铁矿),宣龙铁矿为代表。 2.锰矿:蓟县式锰矿、瓦房子式锰矿 3.其他:磷矿、石油(古潜山)、菱镁矿等
第三节 震旦纪 距今8-6亿年 一、世界古地理基本轮廓 大陆壳已形成许多大规模的稳定部分——古地台 △中国地台、西伯利亚地台、俄罗斯地台、加拿大地台、 巴西地台、非洲地台、印度地台、澳大利亚地台 △地台之间是地槽 二、繁盛藻类和后生动物大量出现 △有叠层石、藻类、腔肠动物、蠕虫动物、节肢动物等
四、最古老的大冰期——震旦冰期 早震旦世晚期发生大面积冰川,有两期:距今 7.4-7亿年和6.5亿年
五、中国震旦系矿产 铁、锰、磷、盐等
二、中国元古宙古地理和地层
1.古元古代:北方形成华北原地台,南方形成扬 子原地台,西部塔里木原地台
2.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华北、扬子、塔里木等 相对稳定的原地台,但陆壳稳定存在很大差异
△总之,从太古宙到元古宙,中国南北地层分布 不同特点,说明地壳发展的不平衡性。北方在早 元古代末吕梁运动之后已形成稳定基底,其上的 活动区只限于沉降带(与古陆边缘活动有关), 火山活动不多;从晚古生代开始,几乎完全固结, 形成华北地台;而南方在扬子原地台两侧,活动 相当强烈,特别是从中元古代起,发育了边缘海 及岛弧海,火山活动相当频繁,经晋宁运动,原 地台扩大才发展成扬子地台。这种北方相对稳定, 南方相对活动的特点,一直延续到古生代。
第十一章: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
第十一章: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
第一节:太古宙 一、基本特点:距今38-25亿年
1.缺氧的气圈与水体 2.薄弱的地壳和频繁的岩浆活动 3.岩石变质很深 4. 海洋占绝对优势 5.陆核形成 6.原始生命萌芽 7.构造运动:阜平运动等
第六章(元古宙)
图表示了 各个板块 现代的基 本轮廓及 在元古宙 中的演化 特征,不 同板块之 间的界线 在图中用 对接带、 俯冲带或 后期平移 断裂来表 示。
各大陆板块共同特征:都经历了从活动一稳定 的演化过程和陆壳的不断增生扩大。但也有各自的 发展演化的特点。
区别在于:各自的演化经历及稳定盖层形成的 时间不尽相同。 如:华北和塔里木板块:Pt1及以前为基底,Pt2开 始形成似盖层沉积。 扬子板块的上扬子地区(缺乏Ar和Pt1),Pt2 构成基底,Pt3可能具似盖层性质,震旦系才出现 真正的盖层沉积。 下扬子地区:Pt2和Pt3为基底,Z形成盖层。 西藏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经历大体相似。
故而目前已将原五台群一分为二,中下部石嘴和台怀亚 群划归新太古代(Ar3),称五台“纪”。上部高凡亚 群归古元古代,置于滹沱“纪”之下,暂未正式命名。
目前研究认为:新太古界石嘴和台怀亚群为典 型的岛弧环境产物,高凡亚群具多旋回和韵律层, 鲍马序列发育,为浊流沉积特征,表现相对稳定的 较深水环境的产物。 古元古界上部在五台山地区称滹沱群,它不整 合于下伏古元古界下部的高凡亚群或更老地层之上, 包括三个亚群,总厚大于8千米。
扬子板块的中、新 元古界情况复杂, 大体可分为如下四 种情况: (1)上扬子地块: 主体部位,发育有 似盖层沉积 A、神 农架群(Pt2)和马 槽园组(Pt3):前 者以含叠层石的碳 酸盐沉积为主(与 长城群上部和蓟县 群大致相当);后 者由砾岩、砂砾岩 及少量板岩组成 (与青白口群对 比)。
B。会理群:基本层序, 主要岩性特片,接触关 系及构造运动等。
四〉生物界概况及其演化特征 1、演化特征: Pt1或更早时期:原始的原核生物已开始发育; Pt2~Pt3:真核生物(菌、藻类)出现并逐步繁盛。 另外,中元古代早期(长城期)目前已发现无 硬壳的蠕形动物(蓟县长城群、河南Pt2和陕西洛南 地区高山河群,直到震旦纪末才开始有少量带壳生 物出现。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第 1 章:地球的层圈结构1.陆壳与洋壳的差别?厚度:陆壳厚,洋壳薄;陆壳平均33km,最厚达80km(青藏),洋壳平均7km。
组成: 陆壳为三大岩类, 洋壳主要为玄武岩;陆壳上部硅铝层,下部硅镁层,洋壳为硅镁层。
构造: 陆壳复杂(存在褶皱和断裂), 洋壳简单(无褶皱)。
年龄:陆壳老(最老44-45亿年),洋壳新(最老2亿年)。
2.岩石圈、软流圈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盖层)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
软流圈:位于岩石圈之下,与上地幔过渡层之间,是地震波速低速带。
第 2 章:地槽-地台学说1.地台地台: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岩层产状十分平缓,具有十分平坦的地貌;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
2.地盾地盾: 地台上的相对最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大面积出露,周缘被有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面形态呈盾状。
3.克拉通克拉通:地壳上已达到稳定的、并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至少自古生代以来) 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
4.地台基本特征1.地台是块状的辽阔地貌单元,一般具等轴状展布的几何形态,多为圆形、多边形的平原、高原或盆地。
2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盖层:由显生宙岩系组成,厚度小,变形微弱,未变质。
基底:时代老,厚度大,主要为褶皱变质岩组成,常伴有岩浆岩。
从这种结构上看,地槽褶皱上升后,再次下降接受沉积,可形成地台;因此,地槽经过造山作用演化形成地台。
3. 地台发展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主要体现在稳定的盖层沉积上,岩相和厚度比较稳定。
4.地台区有自己的特征沉积建造和建造序列,沉积岩层之间多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5.在其发展过程中岩浆活动微弱、有些岩浆活动主要与深断裂有关。
6.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较弱,常形成一些同沉积的宽缓褶皱,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7.地台基底岩系中有各种变质矿产,盖层中主要为一些外生矿产。
5.构造层构造层: 地壳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构造单元里于一定构造阶段中形成的岩层组合。
1.1.4 《地球的演化》(二)地球的演化史
演化特点
矿产生成
动物演化
植物演化
第四纪 显生宙 新生代 新近纪
古近纪
2.58
形成现代地貌
格局及海陆分
布。
23.03 新生代发生了
一次规模巨大
的造山运动,
现在世界上许
66.0
多高山是在这
次运动中造成
的。
宙
代
纪
距今年龄/百 万年
海陆演化
演化特点
矿产生成
动物演化
植物演化
第四纪 显生宙 新生代 新近纪
古近纪
冥太元 古古古 宙宙宙
古生代
显生宙 中生代
新生代
宙
寒奥志泥石二 三侏白 古新第
代
武陶留盆炭叠 叠罗垩 近近四 纪纪纪纪纪纪 纪纪纪 纪纪纪
纪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震旦纪 寒
奥
志
泥
石
二
三
侏
白
古
新
第
(埃迪 武 陶 留 盆 炭 叠 叠 罗 垩 近 近 四
卡拉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纪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中 中生代末期,除盛极一时的恐龙从地球上突然销声匿迹外,
生 代
海洋中 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宙
代
纪
距今年龄/百 万年
海陆演化
演化特点
矿产生成
动物演化
植物演化
第四纪
2.58
显生宙 新生代 新近纪
23.03 66.0
古近纪
宙
代
纪
嵩山
嵩山连续系统、良好地出露着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在距今36-25亿年的太古宙时期, 由海底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和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共同构成登封群的花岗绿岩建造, 铸就了嵩山的结晶基底。
一、地层元古宙为一套滨一浅海相的碎屑岩、粘土岩和碳盐岩, 即古元古界嵩山群、中元古界马鞍山群和新元古界五佛山群。
1、古生代发育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滨海相的碳酸岩( 底部碎屑岩), 以及石炭系、二叠系的海陆交替沉积的灰岩、碎屑岩、粘土岩。
其中广泛贮存着煤、铁、铝、建材等沉积矿产,并保存着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这些古生物化石成为地层年代和沉积环境的见证。
2、中生代发育三叠系湖相碎屑岩、粘土岩夹煤线。
在陆相盆地一一河流环境沉积的中生代红色泥岩一一碎屑地层, 其中含丰富的陆生动、植物化石。
嵩山地区缺失志留系、泥盆系、保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3、新生界为现代沉积,主要岩性为砾岩、砂岩和泥岩, 以及第四系的松散沉积层。
4、太古界、下元古界构成该区基底, 岩层走向近南北、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构成盖层, 岩层近东西向展布, 其盖层、基底格局非常显著,接触关系一目了然。
在嵩山地区清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5 亿年、18.7亿年、5.43 亿年三次前寒武纪造陆和造山运动所形成的角度不整合接触面及典型的构造形态遗迹。
这三次构造运动分别为“ 嵩阳运动” 、“中岳运动” 、“ 少林运动” 。
二、地质构造演化根据嵩山地区内" 五代同堂" 的地层层序和构造运动遗迹的基本特征, 按照地质学原理, 可以追溯出嵩山形成的过程和发展、演化的景象:1、基底构造地球发展的早期阶段, 表面被水包裹着。
大约从36 亿年前开始, 嵩山地区的海底发生了来自地幔的基性熔浆喷发和酸性岩浆侵入, 共同堆积了以基性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为主的被称作登封群的花岗绿岩系。
2、富阳运动在距今25 亿年前后, 嵩山地区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 即“ 富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