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题。
教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掌握一些常见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究和验证化学原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可能还不够熟练,对一些实验技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原理,体验化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
2.实验技能的提升。
3.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酸碱溶液、指示剂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验证实验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与实验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课题2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精品ppt课件
新课讲解
【实验探究】 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等。用小刀从 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 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并判断石蜡的密度与水的相比是小还是大。
新课讲解
【实验现象】白色不透明的圆柱状固体,有轻微气味;易切, 浮于水面,不溶解;质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D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 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图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动画
【实验现象】蜡烛熄灭后,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火柴
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结论: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说明蜡烛燃烧时 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蒸汽,而后燃烧。
新课讲解
归纳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归纳总结
新课讲解
②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取下烧 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向烧杯倒入澄清石灰 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新课讲解
(3)熄灭蜡烛“后”
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
新课讲解
解析: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 是化学变化;图1实验中根据火柴颜色的变化可比较各层 火焰温度的高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 证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 遇冷凝固的固体小颗粒。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展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3.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展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4.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和方法,进展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那么。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4. 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备课笔记归纳总结:(1)观察化学实验的根本方法(“三阶段〞):①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②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③变化后: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等。
(2)利用除味觉器官以外的所有感官尽可能从多角度对实验进展观察,尽量用准确、简洁、清晰的语言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达出来。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其教材设计紧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展开。
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化学世界。
教材不仅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原理等,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每个实验都紧扣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化学原理,激发其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的实验活动和科学探究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材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强调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与反思。
此外,教材还融入了跨学科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整体而言,教材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实验为导向”为核心思想,通过情境导入、理论讲授、实验探究、总结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世界。
在情境导入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在理论讲授环节,简明扼要地介绍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实验安全知识;在实验探究环节,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在总结讨论环节,通过展示交流,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设计思路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教学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基本化学反应等,但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尚显生疏,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记录及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探索未知。
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实验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二课时实验室化学试剂取用规则及操作方法【过渡】了解了实验室化学试剂取用规则,我们知道了在取用化学试剂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那具体我们怎么操作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怎么取用固体的试剂吧!【板书】2.固体试剂的取用【问题1】回忆图中容器的名称及用途,思考大理石应该存放在哪个容器中?【学生1】集气瓶,装气体试剂的;广口瓶,装固体试剂的;细口瓶,装液体试剂的。
【学生2】大理石是固体,应该放在广口瓶中。
【问题2】下列是常用的固体试剂,观察其外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3】不同的固体试剂有不同的形态,有粉末状、块状、颗粒状、晶体状的。
【总结】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不同形态的试剂我们要对应选择不同的仪器取用,这样可以提高我们取用的效率,像块状和较大颗粒状的试剂我们用镊子取用,而粉末状或小颗粒试剂我们则用药匙或纸槽(纸折叠而成)来取用。
【过渡】用不同的仪器取用不同状态的试剂时怎么操作呢?【板书】1.密度较大的块状或较大颗粒状试剂的取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如何操作以免试管破裂?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试剂或较大颗粒状试剂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试剂或较大颗粒状试剂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板书】步骤要点:一横二放三慢竖【学生练习】学生练习,同组互助,教师指导。
【板书】2.粉末状或小颗粒试剂的取用【教师讲解并演示】学生观察思考:怎样操作以免试剂沾附在试管壁上?所用仪器:药匙或纸槽。
步骤:先把试管斜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试剂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试剂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试剂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板书】步骤要点:一斜二送三竖立【学生练习】学生练习,同组互助,教师指导。
【教师演示或实验视频】实验1-3(1)取少量块状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优秀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影视节目《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大家是否还记得太上老君的这个炼丹炉?古代的炼丹炉常用来研制长生不老药,虽然现在我们觉得不可能有长生不老药,但是我们可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化学实验室的前身就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
所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二、推进新课[过渡]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那我们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呢?下面我们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为例来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的探究内容,并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分组实验]2人一组,通过实验解答教材中的问题,并填写教材第13页的表格。
1.点燃前:在每组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放置蜡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的实验得出蜡烛的物理性质。
2.燃着时:点燃蜡烛,巡回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熄灭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复燃实验。
[归纳总结]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
2.燃着时:熔化、发黄光、放热、冒黑烟、火焰、燃烧产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人教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研究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难点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讨人体吸入的氛围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突破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到处都离不野蛮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末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2.讲述:人人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3.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
2.构造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人人开动脑子,运用各类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新知导入 一、酒精灯使用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 失火;
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 去吹。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夹在距试管口1/4—1/3处)
探究新知 三、液体加热
加热仪器:酒精灯、试管、试管夹
防止试管炸裂
①先预热,再用外焰加热 酒精灯
②加热的试管不要靠近灯芯
探究新知 三、液体加热
加热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防止液体喷出) (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3)手拿长柄加热,不能放在短柄上;(防止试管脱落) (4)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5)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防止试管炸裂) (6)试管倾斜450角(增大受热面积)
学生通过参与实验, 学习如何观察和记 录实验现象,培养 实验技能和探究能 力。
通过激发学生对化 学的好奇心和探究 的欲望;培养学生 体验化学探究学习 活动的乐趣和学习 成功的喜悦。
新知导入
能加热的仪器
垫
陶
土
烧瓶
网
加
热
的
仪
器
锥形瓶
蒸发皿
烧杯 燃烧匙
可 以 直 试管 接 加 热 的 仪 器
探究新知 一、酒精灯使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加热过程中,试管口不能 。
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在蜡烛火焰上 方罩一个冷而 干燥的烧杯, 将烧杯取下来 正放,迅速往
烧杯内壁有 水珠生成,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烧杯中倒入少
量澄清石灰水,
振荡
化学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有 水生成,蜡 烛燃烧有二 氧化碳生成
化学
你会了吗? 1. 如何检验产物中水蒸气? 2. 如何检验气体二氧化碳?
1.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如果烧杯内壁有小水珠,则生成水。
观察蜡烛的密度、水溶性。
组成: 石蜡和棉线 颜色:
状态:
固态
气性:
较小 难溶于水
白色 稍有气味 比水小
化学
物理性质
实验与探究
化学
2.点燃时
1)蜡烛燃烧发生了哪些变化? 石蜡熔化并发光放热
2)火焰分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
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最明亮,焰心最暗。 3)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观察。
火焰越大越有烟
黑烟是什么物质?
石蜡不完全燃 烧产生的炭黑 小颗粒。
化学
归纳与小结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白色圆柱形固体,硬度小,略有气味,难溶 点燃前 于水 ,密度比水小
燃烧时
石蜡熔化并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外层 最明亮,里层最暗;生成无色的液滴和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熄灭后 结论
冒白烟,用火柴点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烛会浮在水面上 。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_外__焰___、 内焰 、 焰心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
火焰上(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a 处(
初中化学_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
2、学习集气瓶的使用,会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过程与方法: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述能力,以及实验分析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增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体验到探究活动与小组合作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好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教学手段】多媒体实验【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化学是九年级刚开设的课程,对于这个探究活动,学生比较熟悉,操作也很简单,会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和较强烈的探究欲望。
但是要关注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例如:探究目的不够明确,把实验现象跟结论混为一谈等等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会排水集气法、控制变量法等,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生活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刚开始化学学习的第一单元,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对蜡烛燃烧简单的实验探究中,初步学会了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描述之后,紧接着提出“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问题,第一次去尝试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进行科学探究。
通过对比实验,加强学生对现象的描述、分析、科学的表述探究所得结论的能力,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学好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空气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也为学生今后树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奠定基础。
评测练习1.要区分厨房内的白糖和食盐,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尝味道来区分。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与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2.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呼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3.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扣在水槽中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④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
5.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 序为( ) ①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 ,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② 把盛满水的集气 瓶连同玻璃片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 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 住 ④ 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 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干燥玻璃片有水雾
……
水蒸气含量高
6
1.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1)
(2)
(3)
7
2.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
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加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呼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多
8
3.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实验反思:
1.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什么? 2.比较含水蒸气多少的实验,你还有其它的实验设计 吗?
展示提升:
1.以上三组实验在设计方法上有哪些类似之处?
2.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能概括出科学探究过程的必 要环节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 验得来。
——伽利略(意大利)
A、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6.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 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 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 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 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布置作业:完成本次探究的实验报告
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优秀课件-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5.(知识点2、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 象的是 ( B )
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能力提升
6.(知识点2、3)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
化碳这三瓶无色气体的是 ( C )
A.分别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三瓶气体
B.闻气体的气味
空气 无变化
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 氧气 燃烧更旺
小试身手
【云南中考改编】下图是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探 究的改进实验,装置A、B中的溶液均为澄清石灰水,请根 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连续吸入和呼出气体一段时间后, ___A__(填“A‘或“B”)瓶内的石灰水 变化明显,原因是_二__氧__化__碳__能__使__澄_清__ 石_灰__水__变__浑__浊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空__ 气_中__二__氧__化__碳__的__含__量__比__呼__出__气__体__中__二__氧__化__碳__的__含__量__小________。 (2)吸气时看到的现象是__B_瓶__内__的__石__灰__水__中__有__气__泡__冒__出_____。
呼出的气体中只含有较少的氧气,不能使木条燃烧的更旺
易错笔记
×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解释: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也不能用实验结论代替实
验现象。
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了呼出气体中二氧化
× 碳的含量多。( ) 解释: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稀有气体等
常考点三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题源:教材P14“探究” 例3 [江苏常州中考改编]小李同学和王老师为探究人体 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小李 同学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 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 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目录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课题2 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题3 元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课题2 水的净化课题3 水的组成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题2 溶解度课题3 溶液的浓度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2 化学肥料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志的去除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练习(含参考答案)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 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 A.先熔化 B.再发出黄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
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判断蜡烛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 A.B.C 均是描述了蜡烛燃烧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 依据;而选项 D 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 D 考点:蜡烛燃烧的探究 2.下列有关蜡烛性质或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蜡烛呈液态,不溶于水 B.常温下,蜡烛呈固态,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 A 关于常温下蜡烛呈液态的描述显然是错误的,该选项排除,选项 B 常温下蜡烛易溶于水 的判断错误,排除该选项,选项 C 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检测该气体的特征 反应,该选项正确,选项 D 白烟中含有高温液态的蜡烛,是可以点燃的。 考点:蜡烛燃烧的探究 3.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 如图所示。此白烟可能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蜡烛刚熄灭时,烛芯冒出的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该白烟 具有可燃性不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和水蒸气,它是石蜡的固体颗粒。故选 D。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 4.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实验目的,阐明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品;
(2)根据实验特点,设计实验装置,画出实验装置图; (3)根据实验的要求,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及明确实验观察的 重点,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2、点燃时 ①点燃蜡烛:最初燃烧火焰较小, 逐渐变大。火焰呈淡黄色,并伴 有黑烟生成。靠近火焰的石蜡受 热变软,烛芯处的石蜡受热熔化 成液态,沿蜡烛流下,又逐渐恢 复成固态。火焰分三层(外焰, 内焰,焰心)焰心呈浅蓝色,主 要为蜡烛蒸汽,温度最低,内焰 呈较深的橙红色,石蜡燃烧不充 分,温度比焰心高,因有部分碳 粒,火焰最明亮,外焰呈较淡的 橙红色,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 充分,温度最高。
气体无色
呼出的气体密度比 空气大
步骤2取两个集气瓶,其中为空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 出的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 空气无现象,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呼出的气体含量较多
步骤3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进行实验 反思与评价
猜想与假设 收集数据 表达与交流
制定计划 解释与结论
1、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2)安全性(3)可行性(4)简约性(5)经济性 2、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 (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4)实验用品(5) 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6)实验注意事项(7)实验现象记录(8) 实验结论及问题的讨论与评价 3、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描述物质燃烧现象时,应抓住物质燃烧实验的 四个明显现象: 1、状态变化 2、光(火焰) 3、热 4、生成 二、火焰里有固体颗粒,在高温下受热发光,就会 使火焰明亮。若燃烧的完全是气体,火焰就不明亮。
【提出问题】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 【猜想与假设】 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比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少。因为氧气被人体所吸收。 2、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比空气中二氧 化碳的含量高。因为吸进的氧气与人体中的某些物质 反应后转化成了二氧化碳。 【查阅资料】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 白色浑浊,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 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准备收集气体
探究步骤
现象
结论
呼出的气体不溶于 水
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用 集气瓶中的水 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 排空,集气瓶 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 内充满呼出的 气体 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 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 璃片一起倒放在水槽内。 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 气瓶内,并向瓶内缓缓 吹气
待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 气体后,立即用玻璃片 盖住集气瓶口,从水中 取出正放于桌上
②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 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处在火焰最 外层的部分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 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 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 ③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 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 蜡烛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上有 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这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 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昧、状态、硬度、 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可燃性,等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的熔化、凝固、燃烧时 的现象及生成的新物质,等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对物质在变化前、 变化中、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比 较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④如果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在白瓷板上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白瓷板上出现黑色碳环。
3、熄灭后 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 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为石蜡蒸气凝结的固体小颗粒。
说明蜡烛可以汽化。
【实验结论】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黄色 火焰,放出热量,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 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生成 水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 化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 过实验得到的。
中国古代的炼丹设备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步骤】1、点燃前:
蜡烛呈圆柱状,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石蜡 和棉线做的烛芯构成,有轻微气味,质软。 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 入水中,不溶于水,并能浮于水面,说明 它的密度比水小。
现象 结论
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含量很少
步骤4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 玻璃片上的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 比。
现象
结论
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 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
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含量较多
2、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 旺,说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步骤1 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①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③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 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 放在实验桌上
现象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使燃 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凝结有水 二氧化碳 氧气
含量较多 含量较少
水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结论
吸入空气 呼出气体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1、适用对象:不溶于水的气体 2、仪器:水槽、集气瓶(或试管)、玻璃片 3、操作:(1)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盖玻璃片时,先盖住一小部分,随后推动玻璃片把瓶 口全部盖住,注意不要让瓶口水面处留有气泡); (2)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 槽内,将导气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内。